我们为什么要学管理我们要学科学啊

我们为什么要学数据库?
已有 5047 次阅读
|系统分类:
(为一本数据库英文教材译本写的序,正在印刷中,出版后推荐给大家,质量不错) !& & 我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但不明白书有好坏之分,恰好父亲淘了两大箱子文化宫处理的旧书,于是我就背着父亲一本一本从箱子里面偷书出来看,看完了之后再胡乱塞回去。刚开始偷书看的时候也就三四岁,应该也看过很多“少儿不宜”的书,我记得小学一年级前就开始看梁羽生的《弹指惊雷》,也不记得那个时候是看懂了多少。看完之后的书塞回箱子顶部,也从来没有整理过,所以到后来伸手进去摸(箱子搬不出来),顶上都是些看过的书,要找到一本还没有看过的书,是越来越不容易。 & 后来离家出去读书,不管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是在瑞士弗里堡大学,我都有让同学艳羡的“藏书”。那时候一箱一箱搬运到弗里堡大学的中文书,应该还在造福来自中国的学弟学妹。和父亲越来越乱的大书箱一样,因为没有条件,所以喜欢不喜欢的书,课外课内的书,看过没看过的书,都杂乱地堆在一起。只是因为是自己选过、买过、品过的东西,总是能够很快找到所需要的书,若是换了另外一个人找我借一本教材,恐怕是很难中“垃圾山”一般的书堆中自己找到想要的教材。 & 2013年,我第一次有了一个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面积不大,但是在我的坚持下,配备了一个很大的书柜。数据有4层书架,可以放一百二三十本书,这些书放在书架上,直接就可以取阅,来办公室的客人也能够看到书的名字。书架两侧还各有一扇木头的拉门,里面是柜子和架子,挤挤各自可以放两百来本书,但是从外面看不到,取阅也不太方便。我选了三类书放在明面的书架上,一是自己特别喜欢,也特别能表达自己兴趣的书;二是短期内可能就会阅读的书,一般都是新近购买的书籍;三是经常使用的工具书。其他用得相对较少的书,或者刚刚看过的一些书,就只能退让一步,躲到拉门后面了。 & 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怎么样排列自己的书,成了一个幸福的问题。书排列得好,既方便一下子找到想要的书,也方便购买新书后能够一下子插入到合适的位置,不至于书越多越乱。可以用来排列图书的办法很多,例如按照出版社的名字、按照作者的名字、按照图书的题目等等,甚至可以按照图书书脊的颜色、图书的重量、页码、定价、字数等等。我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看到他家卧室里面一个很小的书柜,也就五十本书的规模吧,竟然是按照颜色排列的。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如此,他说是小女儿排的,而且非要如此,一旦有些变动,就又哭又闹的。 & 图书的重量、字数等等,其实是很好的标识,因为重量或者字数完全一样的书很少,基本上可以唯一确定一本书。但是用这个来排列图书并不合适,一是要随时确定图书的重量和字数并不容易,尤其是后者,难道我新买一本书都要数一数字数吗?二是每次找书的时候,一般都是和书的内容有关,例如想找一本图论方面的研究生教材,查阅一个定理的文献出处,而不会想找一本二十七万一千零四十九个字的书。一般而言,连续的几次找书,可能出于类似的目的(找离散数学的相关教材和专著用于备课),或者相近的兴趣(这两月专攻沧月的小说以及相似的玄幻作品),而不太可能一段时间内主要都找白色封皮的书或者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读书。 & 所以我想了又想,还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分类来进行排列,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历史、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科普、科学专著、教材、工具书……,同一类的图书,再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序进行排列。后者倒是很好办,因为作者的名字是明确的,不会有误差。前者却不是图书固有的特征,而是经过某种非标准化的手段处理得到的,因为有很多个人的因素在里面——一本书可能属于很多不同的类别,既可以看成科学专著,也可以看成教材,取决于我自己的判断。不过不管怎样,这种符合使用习惯的分类,让我的书架变得非常清晰整齐,查书换书也非常方便。 & 因为把图书分多少类,怎么进行分类,都有个人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也会带来一些不便。我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曾经给我介绍过很多作者,既包括当时刚刚崛起的黄易的连载,也包括那个时候还不太出名的昆德拉和村上春树。现在快二十年过去了,我很想知道我们俩买书和看书的习惯还一样吗?遗憾的是,当你的书多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你没有办法直接记得哪些书你买过,要想计算有多少比例的书是重复的,就是件麻烦的事情——因为两个人对图书的分类和排列的方式不同,找起来特别费劲。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是按照页码进行排列,那就方便了,因为页码一翻就知道,而且一本书在甲手上是二百四十九页,到了乙手上不可能变成二百五十页。 & 自从开始打点自己的书柜,我租住的房子都变得更加干净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需要采用中国图书分类号才能够管理一个图书馆。我真正梦想中的书柜,是按照图书的喜爱程度排序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排序,当我新遇到一个女孩子的时候,我就可以问她最喜欢的十本书,然后在我“心中的书柜”中查查这十本书的顺序。如果排名都比较靠前,那就可以继续交往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我每次见到一个女孩子,总是忍不住询问“你是做什么方向的?”,“有没有简历可以给我简单看看?”等等尴尬的问题。 & 所以说,都按照中图分类号排列,是一种美;都按照自己心中喜欢的程度排列,也是一种美。两种美不知道哪个更美的时候,就不妨兼而得之。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涛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8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
化学的作用:1.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我们学习所有学科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公民素养,我们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作为一个公民,要有自己的知识储备
为了着火时会用身边的材料灭火为了不用水吸收一氧化碳为了不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洗羊毛衫为了能及时除去水垢为了将来能把碳基能源取代为氮基为环境做贡献 当然也
为了应付考试
化学是基础自然科学之一,也被称为“中心科学”材料、能源、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因此,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同时,日常生活中,化学还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你不觉得你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和化学有牵连吗?油盐酱醋 水 包括你问这个问题时大脑都在产生化学变化 这门学科太重要了!好好学吧?
你现在是高一的话,学好化学,为考进实验班准备,准备选理科,就更要学好化学,高考好了,进好大学,父母开心,你也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配偶(和谐)。化学是很重要的,很多知识在生活中用的到:譬如可以用小苏打疏通下水道之类。还有学好了,被别人羡慕是很爽的……有了孩子也可以炫耀……...
快期末了,好好复习,不要想这些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科学经典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科学元典》丛书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科学元典丛书版画《窥探宇宙的奥秘》哥白尼与上帝的对话化学家拉瓦锡夫妇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震撼心灵的著作,它向统治西方思想千余年的地心说发出了挑战,动摇了“正统宗教”学说的天文学基础。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以对人类躯体和心灵的双重关怀,满怀真挚的宗教情感,阐述了血液循环理论,推翻了同样统治西方思想千余年、被“正统宗教”所庇护的盖伦学说。笛卡儿的《几何》不仅创立了为后来诞生的微积分提供了工具的解析几何,而且折射出影响万世的思想方法论。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标志着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基础。拉瓦锡在《化学基础论》中详尽论述了氧化理论,推翻了统治化学百余年之久的燃素理论,这一智识壮举被公认为历史上最自觉的科学革命。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进化论思想不仅在生物学发展到分子水平的今天仍然是科学家们阐释的对象,而且100多年来几乎在科学、社会和人文的所有领域都在施展它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基因论》揭示了孟德尔式遗传性状传递机理的物质基础,把生命科学推进到基因水平。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阐述了物质世界在高速领域的运动规律,完全改变了自牛顿以来的世界观……牛顿在研究光的色散科学经典是科学精神的永恒载体科学经典是科学精神的永恒载体。为捍卫《天体运行论》中的学说,布鲁诺被教会处以火刑。伽利略因为其《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遭教会的终身监禁,备受折磨。拉普拉斯说,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揭示了宇宙的最伟大定律,它将永远成为深邃智慧的纪念碑。拉瓦锡在他的《化学基础论》出版后5年被法国革命法庭处死,传说拉格朗日悲愤地说,砍掉这颗头颅只要一瞬间,再长出这样的头颅一百年也不够。《化学哲学新体系》的作者道尔顿应邀访法,当他走进法国科学院会议厅时,院长和全体院士起立致敬,得到拿破仑未曾享有的殊荣。当人们咒骂《物种起源》是“魔鬼的经典”、“禽兽的哲学”的时候,赫胥黎甘做“达尔文的斗犬”,挺身捍卫进化论,撰写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和《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阐发达尔文的学说。经过严复的译述,赫胥黎的著作成为维新领袖、辛亥精英、五四斗士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有着“空中海盗”之称的雄性军舰鸟以其亮红色胸球吸引异性,这是性选择驱动的结果。性选择是一种重要的自然选择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达尔文塑像,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思想在科学元典里,有讲述不完的传奇故事,有颠覆思想的心智波涛,有激动人心的理性思考,有万世不竭的精神甘泉。从经典中学习科学方法当代研究人的创造性的诸多前沿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科学哲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等,都涉及对科学大师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近二十多年兴起的机器发现,首先就是对科学史学家提供的材料,编制程序,在机器中重新做出历史上的伟大发现。借助于人工智能手段,人们已经在机器上重新发现了波义耳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提出了燃素理论。萨伽德甚至用机器研究科学理论的竞争与接收,系统研究了拉瓦锡氧化理论、达尔文进化学说、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论以及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形成的革命过程和接收过程。科学元典以其方法学上的创造性而彪炳史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意大利比萨斜塔漂亮的天王星DNA双螺旋结构把经典中的科学创造过程运用于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也许是对科学创造过程的忽视和不了解,为此,西方一些教育家曾经大规模地把科学成就的创造过程运用于基础教育之中,引起科学教育的一场变革。美国兴起的发现法教学,就是几十年前在这方面的尝试。近二十多年来,兴起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全球浪潮,其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片面灌输科学知识的状况。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教学中加强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训练。当然,没有人怀疑,我们通过阅读今天的教科书就可以方便地学到科学元典著作中的科学知识,而且由于科学的进步,我们从现代教科书上所学的知识甚至比经典著作中的更完善。但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只是结晶状态的凝固知识,而科学本是历史的、创造的、流动的,在这历史、创造和流动过程之中,一些东西蒸发了,另一些东西积淀了,只有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保持着永恒的活力。英国画家哈代作品《近看星系》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课本和不少科普读物中讲的许多科学史故事都是误讹相传的东西。比如,把血液循环的发现归于哈维,指责道尔顿提出二元化合物的元素原子数最简比是当时的错误,讲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落体实验,宣称牛顿提出了牛顿定律的诸数学表达式,等等。为避免这样的误讹,我们不妨读一读科学元典,看看历史上的伟人当时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发掘科学经典中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科学元典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灯塔和坐标。它们标识的重大突破,往往导致的是常规科学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发展中发现的新现象,一些科学家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历史上相应的划时代成就。他们会对科学元典中的相应思想,重新加以诠释,以期从中得出对新现象的说明,并有可能产生新的理念。百余年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思想,被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信息。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等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发现,都要拿出来与《物种起源》中的思想进行比较和说明。可以说,科学元典是时读时新的。我们面对不朽的理性群碑,不是要顶礼膜拜,而是要读出历史的价值,读出时代的精神,把握科学的灵魂。我们要不断吸取深蕴在科学元典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注:本文原载于日《中国教育报》。作者任定成,原北京大学教授,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科学元典》丛书主编。【本期编辑:陈静、吴卫华】科学与艺术(sartpku)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学术生涯才刚起步的研究者难免会遇上投稿被拒的时候。当你克服沮丧,希望修改并再次投稿时,你必定会需要一些基本的修改原则。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顶尖国际期刊在审稿时,研究性文章常见的九个退稿原因。迁徙是蝴蝶与生俱来的特征,但是很少蝴蝶能够在一生中完成一次完整的往返迁徙。然而神奇的是,它们每次都能回到同一颗松树上,至于它们是怎么判断方向的,目前还不清楚。如果我只有一次机会给朋友讲数学,考虑到所讲的东西既要不失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不能有损我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我们的交情,我想我会从“三七二十一”开始讲起。到了一年一度相亲的时间,鸟类小伙儿很开心!但有的时候它们也很苦恼,鸟类姑娘们对男朋友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在鸟类世界中,雄鸟往往是婚姻的主动方,为了成功追求到自己心爱的伴侣,它们必须练就各种浪漫的招数,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三十岁的母亲,
却有八十岁的衰老颜容,
只因为生养了一群,
不肖的台湾子孙。古今中外,为何我们都用心来表达自我?用心情一词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心灵的默契来表达彼此的相通?用心形来代表爱?心脏真的有这些功能吗?它又是如何承担这些功能的呢?如果事实并不是这样,那么又是怎样的呢?观鸟离不开鸟谱。在旧社会,鸟谱得手绘,可是稀罕物啦。乾隆皇帝当年要看鸟谱,不知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没有什么能像燕雀一家那么欢乐。只有下雨会让它们悲伤。它们感到有雨要来,马上通过特殊的歌唱通知大家。但哪怕一丝阳光都会给它们重新带来欢乐。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都是节日。在科学史上,牛顿曾经与许多科学界名人发生激烈的争执,他们包括胡克、惠更斯、莱布尼茨。争论既有对科学问题认识的差异,也有对个别理论或学说发明权的争议。牛顿甚至曾经因为对光学理论的争执,一度想与整个科学界断绝往来。究竟孰是孰非?恐怕一言难尽。看过美国电影《黑衣人》的读者肯定对里面庞大、强悍的敌人——甲虫难以忘怀。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神秘的甲虫世界吧!动物王国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蜕变故事,这些故事中当属毛毛虫蜕变成蝴蝶(或者飞蛾)最为迷人。毛毛虫在茧中会完全液化,然后这些蛋白质组成的液体经过几周之后变成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形态。如果你活10万岁,看人生人灭,自然变迁,会是什么感觉?彩铅画,是一种介于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独特性在于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是其他工具、材料所不能达到的,只有充分利用了彩铅的独特性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彩铅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画彩铅吧。六月,鲜衣怒马扬鞭而来,激昂澎湃,如年少的进行曲。
初夏那三天又到了,三年磨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鸣,孩子们,你们准备好让世界惊艳了吗?
高考,是你们这个年龄段觉得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重要到在高考面前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原谅。乌鸦是一种神秘的鸟类,它们相貌丑陋、叫声刺耳,还被民间习俗冠以带来可怕坏消息的“使者”头衔。但实际上,乌鸦还拥有一项“过人”的本领,那就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智商”。受中华文化影响,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动。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赛龙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欢迎,还有一些国家尽管不过端午节,也都对吃粽子情有独钟。以“自然节奏”为主题,来自荷兰的艺术大师 Rob Plattel 为我们呈现了采用天然材料拼接出来的艺术。这屈原的《离骚》高洁美好,屈原本人的形象应该如何?在诗歌繁盛的唐代人心中,对屈原又是怎样一番?蔡琴歌声中的屈原呢?他与你我心中的屈原是否一致?谁是你心中最伟大的中国科学家,亲自投上一票吧!二十四节气中各节气名的由来知多少?惊蛰、芒种、寒露……古人起的名儿文雅又贴切。如果是结构复杂的植物,这两三天“眼睛几乎都画瞎了”。所以现在像孙英宝这样还有耐心做植物科学画师的不多。用他的话说,“我们快要绝种了。”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曾经追求过一位姑娘玛丽,可是当玛丽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后,爱因斯坦却又有了新的目标。尽管玛丽一再恳求,爱因斯坦却极力断绝关系。他为此陷入烦恼······它是怎么做到的?绘制这些花木鸟兽的人,大多有着生物学研究的经历,除了追求绘画的艺术美,他们对作品的准确性要求近乎苛刻。这些人被称作生物科学绘图师,目前,在中国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他们的绘画鲜为公众所知,却会让观者赞叹不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中生物进化的规律。然而,大多数动物都带着一些不完美在历史长河中继续繁衍。他是丰子恺的绘画老师,虽然丰子恺并未承他一天师教,却在绘画上宗其一生。其绘画之色彩绚丽多姿与笔意之隽永含情,令人瞬间惊艳,却又久久回味。不仅他的画充满诗意,他的文字充满诗意,他的人生也像一首绚烂的诗。?五月
小编一定会选择爬最美的山
看那美妙的高山杜鹃
出发之前先背下几首相关诗词
届时可以对着遍地花海大声朗诵
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的窃喜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说,自康德以后哲学的伟大传统彻底没落了,哲学家几乎再无人问鼎科学。哲学与科学就此分道扬镳。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也随之成为哲学史上的绝唱。那么,《宇宙发展史概论》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呢?钱学森与蒋英的婚姻可谓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学森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今天,与手绘相遇;今天,与美好心情相遇。 唯美的花草、植物的径脉、动物的细羽······都是那么精准、生动地反映在你的眼中······她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第一位女性获得者,也是是最年轻的获奖者。她是英国建筑界最高奖项“皇家金奖”首位女性获奖者。“她让建筑成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喷薄和流动。”动物世界超神奇,有些动物知识我们可以归为常识,好比睡鼠冬眠时间长达6个月、翻车鱼一次产卵3亿颗、章鱼智商很高、海豹除了吃鱼也吃企鹅和海豹、蚯蚓其实就是蠕虫的一种。如果你已经被上面的知识震慑住了,那接下来的知识你可能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动物通过生儿育女来延续香火,而植物通过开花结果来繁衍后代。一年一度赏花观鸟时节,每一次好像都在人潮中匆忙的返程,留下的只是指尖“咔嚓”的影像。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地聆听,慢慢地欣赏……北京时间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公布了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名单。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大象身上最显眼的是它那条巨大的长鼻子。大象的祖先在几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大象的祖先有长长的鼻子吗?快来科普一下吧!我们或许认为自己统治了地球,但是真正的统治者是甲虫。仿佛一夜之间,朋友圈里突然就冒出了很多花,含苞的,怒放的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的不要不要的……如果不能更慧今天,科学与艺术君继续为大家介绍历史上罕见的奢华美书。《鹦鹉图像》,内容包括常见的鹦鹉。尽管书中没有画家的文字描述,但是绘画本身的精湛技艺已经使得此书不可取代,利尔也因此在英国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尊敬。当时的英国鸟类学家约翰·赛尔比评价他画的鹦鹉“色彩绚丽,比起奥杜邦的画更显柔和,毫不逊色”。围棋人机大战,机器已经赢了,人类已经输了。无论我们高兴还是沮丧,目前的机器人已经可以让一些行业“消失”了。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面临大规模失业的危险!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板块运动、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都促成了动物的灭绝。进化之路并非循规蹈矩,在生物进化的大潮中,一些动物被淘汰了,而另一些新的物种又进入了这个循环。人类在这个历程中,是渺小而“姗姗来迟”的……万木发荣寒已去,百花萌动暖争先。在这个万木吐蕊、春江水暖的美好季节,随着一曲古琴的演奏,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宣告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北大书画艺术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当放开眼界,超越校园围墙之外,教学技术的这些最新应用:微课、慕课、快课、翻转课堂……教师就会发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诸多极佳机会,善用者,则可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在牛顿体系中,完全没有引力波的概念。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场方程与经典引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质的区别。引力波的传播速只有当你学会去认识自己可能发挥的独特贡献,并且培养出从他人创造当中获益的能力时,你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创造力,以及批判精神的、生气勃勃的独立个体。如果《甄嬛传》里的皇上、果郡王、温实初都喜欢你,你选谁?
如果《芈月传》里的大王、义渠君、黄歇都喜欢你,你选谁?
如果“科学元典丛书”里的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你选谁?大自然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隐士”,隐身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夏勒博士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研究的外国人,并由此开始了他在藏北长达十几年的调查。昨晚,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殿进行演讲,讲述他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三十年。乍看起来,物理学与美几乎就是一对冤家:无论多么美的事物,一旦变成了公式与数据,似乎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如此推测下来,物理学家们要么是一群热爱破坏气氛的人,要么就是冷静得过了头以至于对美失去了洞察。但是物理学家们自己显然并不这么认为。sartpku唤醒隐藏在自然、社会和我们内心的至真至美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artpku唤醒隐藏在自然、社会和我们内心的至真至美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
今天看了一些采访视频资料,是关于初中学生眼中的科学是什么,他们是否喜欢科学及其原因。很有趣!
孩子们眼中的科学跟成人世界的理解也许有些不一样,更多的是与自己周围世界的连结显得更为有意义。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参与感,解释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神奇,在他们眼中都是非常有趣有用的。但是也有好多孩子很死板地背诵教科书里的话语,甚至有的孩子把科学与国家民族的经济振兴联系到一起,只能震惊我党的意识形态灌输从小抓起无处不在。
孩子们喜欢或者讨厌科学的原因也很有意思,枯燥无聊古板,公式难记,计算复杂都是最寻常的理由。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孩子说学习科学是很危险的,也许实验的意外状况吓到她了。有一个孩子说科学学科的答案是固定的,不像语文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厉害,喜欢多元化的可能性和选择。还有一个孩子说,每次满怀期待很努力地去做实验,却很有可能失败,所以她不喜欢科学。原来孩子和大人都一样喜欢成就感讨厌挫败。
最厉害的是一个9年级的学生说既喜欢科学又讨厌科学,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是实验很有意思拓展视野,不好的是要考试,不错的辩证思维!我在想也许孩子们也是和成人一样的,他们之所以讨厌一样东西,很可能是因为预期自己难以掌握它,自己在这门学科或者技艺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为了避免失败,就不如不投入精力。这是很常见的权衡,是人类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
有一个fellow说孩子们现在还没有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他们所谓的喜欢和讨厌不一定准确,但是我觉得往往最直接的感觉上的喜欢可能是最真实的内心反应。也许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广泛,有些孩子难以继续完好掌握,会容易失去兴趣。我们虽然也是从那个懵懂的年代过来,但往往会忘记了当时的我们是多么渴望成熟,而且坚信自己已经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从受教育的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和心境出发去了解理解他们,所以有的时候就造成了很深的隔膜,以致孩子们厌学。
现在还真的有点害怕自己是否能胜任8年级物理的教学,别误人子弟才好。下午开会前与Janifer聊天的时候我也表达了这种担忧,她不是盲目的鼓励我,而是与我谈她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来到中国落后地区工作的情况。我很喜欢她的坦率和友好,也很欣赏她的坚韧和乐观。不管怎样,我已经在路上,就近最大努力吧。最可笑的是我发现自己这几天来最大的改变不是教学能力的提升,而是语言形式的转变,正如一个fellow所言:绝大部分人最终擅长的,将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而是中英文夹杂的ChingEnglish!
晚上尝试写一份教案,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严格遵守Five
Step逆向备课教案的方法还蛮难的。以前在南大继续教育学院带本科生的课,好像也没写过什么教案,备专业课好像也更为轻松呢!道阻且长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为什么要学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