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L 将v1ml1.00moll/L H2S...

2011年高考山西理综化学试题解析;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C.欲配置1.00L1.00mol/L的NaCl;解析:NaCl是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所以A错;1;8.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解析:5个碳原子的烷烃有三种碳链异构体,用氯原子;CCl;①CH3CH=CH2+Br;24CH3CHB
2011年高考山西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 个NaCl分子
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答案:B。
解析:NaCl是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所以A错;1个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个,1.00mol微粒约含有6.02×1023粒子,所以B对;因为固体58.5gNaCl溶于1.00L水中,溶液总体积不等于1.00L所以C 错;电解58.5g熔融的NaCl,只能产生0.50mol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所以D错。
8.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D.9种 答案:C。
解析:5个碳原子的烷烃有三种碳链异构体,用氯原子分别取代氢原子:
C―C―C―C―C; C―C――C;
所以是8种异构体。
↑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 CH3CH=CH2
CH3CHBrCH2Br
② CH3CH2CH2=CH2
③ CH3CH2OH + CH3COOHCH3COOCH2CH3
④ C6H6 + HNO3 C6H5NO2
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又叫取代反应;④为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所以选B。
10.将浓度为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c(F-)/c(H+)
c(H+)/c(HF)
解析: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的过程中,c(H+)、c(F-)、c(HF)在逐渐的减小, Ka(HF)保持不变,所以A、B错;由于稀释过程中溶液酸性减弱,水的电离程度在逐渐增大,所以c(F-)/c(H+)比值减小
C错;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因此c(H+)/c(HF)= n(H+)/n(HF),由于n(H+)一直增大,而n(HF)一直
减小,该比值一直增大所以D对。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 +3H2O+ Ni2O3 Fe(OH)2 + 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质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 +2OH- - 2e- = 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OH)2
+ 2OH- -2e- =Ni2O3+3H2O 答案:C。
解析:因为该反应最终生成物为Fe(OH)2
和2Ni(OH)2,所以只能为碱性电解质溶液,铁的还原性最强,所以铁为负极,,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亚铁离子以Fe(OH)2存在,所以A、B正确;用电池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得到正极反应式,D正确;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为Fe(OH)2 +2e- = Fe +2OH- ,
阴极附近的pH 增大所以C错。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 + 2H+
= Fe2++H2S↑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 + OH- = CO32- + H2O
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 +SO2+H2O=C6H5OH +HSO3-
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 +2CH3COO- +CO2↑ +H2O
答案:D。解析:由于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将FeS氧化为Fe3+和S所以A错;NH4HC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H3?H2O、Na2CO3和水,而NH3?H2O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写所以B错;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只能生成SO32-所以C错。
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最外层电子数
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 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答案:A。解析:依题意可推知:W是Li;X是 C;Y是Al;Z是S。在Li或H、 C的氯化物中,Li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A错;元素C和H 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C2H2、C8H8、C6H6、C6H6O等所以B对;Al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所以C对;元素C与S可形成CS2所以D对。 26.(14分)
0.80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0.10mol/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mol/L(Ksp[Cu(OH)2]=2.2 ×10-20)。若在0.10mol/L硫酸铜溶
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
mol/L。 答案:
△ (1) CuSO4?5H2O === CuSO(5-n)H2O + nH2O
18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0.80g― 0.57g = 0.23g
① 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υ(CH3OH)= nA/tA mol?L-1?min-1
② 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③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 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 n(H2)/n(CH3OH)增大
(2) CuSO4
CuO + SO3↑;
CuSO4?5H2O ;
102℃ (4)在T1 温度时,将1mol CO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
的转化率为 α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 (3) 2Cu +H2SO4(浓) === CuSO(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
、4 + SO2 ↑+ 2H2O
(4)2.2 ×10-8
0.2 正极的反应式为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解析:在0.80g CuSO4?5H2O晶体中: 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
m(H2O)= 0.80g × 90÷250=0.29g ;
m(CuSO4)= 0.80g- 0.29g=0.51g ; 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由图中曲线可得如下信息:① CuSO4?5H2O晶体的分解过程是分步的;② 该晶体在102℃开始分解答案: 在258℃基本全部失去结晶水变为无水硫酸铜; (1)2858
(1)在200℃时固体成分与113℃ 时一样,此时晶体中的水未完全失去,所以可假设失去n个水(2)CH3OH(l)+ O2(g)= CO(g)+ 2H2O(l) ?H=-443.5kJ?mol 去写分解方程式 ,然后根据生成水的质量或者剩余固体的质量都可以列比例计算出n值。 (3)③④
(2)在270℃时已经完全失去所有的结晶水,只有硫酸铜在570℃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三氧化硫
气体。将氧化铜溶解于稀硫酸中得到硫酸铜溶液,经浓缩、冷却,析出CuSO4?5H2O晶体;由曲线图可知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102℃。
(3)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在加热时与铜反应。 (4)溶液的pH=8时,c(OH-)= 10-6 mol/L,
Ksp[Cu(OH)2]=c(Cu2+)×c2(OH-)=2.2 ×10-20
所以c(Cu2+)=2.2 ×10-8 mol/L;
由CuSO4 + H2S = CuS↓+ H2SO4
可知c(H+)= 2c(SO42-)= 0.20mol/L 27.(14分)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O2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283.0kJ/moL、
和-726.5kJ/moL。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5)CH3OH(l)+ H2O - 6e-= CO2+6H+
3/2O2 + 6H++6e-=3H2O
解析:此题是化学反应的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题,重点考察了燃烧热、盖斯定律、能量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计算。
(1)已知H2(g)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mol液态水会放出285.8kJ的热量,所以分解1mol水就要吸收285.8kJ的热量,分解10mol水就要吸收2858kJ的热量。
(2)根据CO(g)、CH3OH(l)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进行代数处理:
① CO(g)+ 1/2O2(g)= CO2(g) ?H=-280.3kJ?mol
② CH3OH(l)+ 3/2O2(g)= CO2(g)+ 2H2O(l) ?H=-726.5kJ?mol
由 ②-①得:CH3OH(l)+ O2(g)= CO(g)+ 2H2O(l) ?H=-443.5kJ?mol
(3)由图可知:到达平衡的时间T2比T1短,所有T2&T1,温度升高,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③对;因为正反应放热,所以温度愈高平衡常数愈小,所以②错;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平衡逆向移动,n(H2)增加,n(CH3OH)减少,故④对;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υ(CH3OH)= nA/2tA mol?L-1?min-1所以①错。 (4)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CH3OH + H2O
n(起始) 1
n(变化) α
n(平衡)1-α
n(起始总)= 4mol
n(平衡总)=4 - 2α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 n(平衡总):
n(起始总)= (4 - 2α): 4
(5)甲醇的燃料电池,在酸性电解质的环境中,负极为甲醇失去电子的反应,甲醇中的碳原子转变为二氧化碳,缺少的氧原子由水提供,正极为氧气得到电子的反应,在酸性环境中,氧气得到电子后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 702.1kJ /726.5kJ= 96.6% 28.(15分)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
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 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该同学的判断不准确,原因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的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5)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1)i →e,f →d,c →j,k →a (2)B A D C (3)① Ca + 2H2O = Ca(OH)2 + H2↑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解析:此题以实验设计为主线重点考察:物质的制备原理、操作的步骤、产物的检验以及物质的鉴别等。作为实验设计,首先要知道实验的反应原理,依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的装置、仪器的连接顺序,还要注意所制备物质的特性、尾气的吸收等。
本考题是制备氢化钙固体。依题可知该固体遇到水会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制备的时候应该在无水的环境中。反应的原理是:H2 + Ca = CaH2,反应条件为加热。根据反应的原理,该制备的流程为:制备氢气- 除HCl杂质- 干燥氢气- 氢气与钙反应- 干燥装置(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由此可得到装置的连接顺序:(1)i-e,f-d,c-j,k-a由于钙容易与氧气反应,所以在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应该先通氢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并检查氢气纯度后再加热钙的装置,反应完全后,使氢化钙在氢气的环境中冷却,还可以防止液体倒吸,最后再关闭制备氢气的活塞。由此可以得到实验操作顺序:
(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 制备氢气并检验氢气纯度-加热钙的装置- 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通氢气)。
(3)氢化钙与水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溶液中加入酚酞后变红色。但是金属钙遇到水也反应,也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所以用水检验实验产物结论不准确。
(4)要求用化学方法区别钙与氢化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在组成上有区别。氢化钙中含有氢元素,如果遇到氧气会有水生成,可通过检验生成水来进行鉴别。
(5)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较:首先它是固体便于携带,如果没有水其性质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比较安全。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5分)
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为了防止纸张的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填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
(2)为了保存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① 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稀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② 喷洒Zn(C2H5)2 。Zn(C2H5)2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
(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FeTiO3 + □C + □ Cl2
②□TiCl4 + □ O2
□ TiCl4 +□ FeCl3+ □CO
(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 ,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 。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
个氮原子、
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g?cm-3 (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得罗常数为NA)。 答案:
(1) B2O3 +3 CaF2 +3H2SO4
3CaSO4+2BF3+3H2O
(2)1S22S22P1
+3 (3)120o
正四面体 (4)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 TiO2+□ Cl2
(1)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
CaCO3 + 2H+ = Ca2+ +CO2↑ +H2O
(2)① 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
② Zn(C2H5)2 +H2O = ZnO + 2C2H6
ZnO+2H+ =Zn2+ +H2O (3)① 2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
解析: 物质结构作为山西省第一年选做考试题,难易适中,具有很强的区分度。它以框图题的形式出现,从书写化学方程式到考察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电负性、分子空间结构、杂化轨道、化学键以及分之间作用力、晶胞结构以及计算等,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泛。试题起点低,考生很容易下手。但是此题有2个难点:第一是:立方氮化硼 ,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的晶胞迁移到氮化硼晶胞使学生难以理解的;第二是:晶胞边长为361.5pm ,pm这个单位不熟悉,而计算结果单位是g?cm-3。
(1)由B2O3制备BF3从框图可以看出,是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HF与B2O3反应,这样产物就是硫酸钙、BF3和水。由B2O3和氨气反应制备BN,属于元素交换。
(2)根据电负性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可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零族除外),所以电负性N&B,因此在BN中,N显-3价,B显+3价。 (3)BF3是一个平面正三角形的结构,所以键角是120o ,B原子采取的是 SP2 杂化。BF4- 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的是SP3 杂化 ,所以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4)石墨属于层状结构,同一层内碳原子之间是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之间属于分之间作用力,所以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作用力与石墨相似。
(5)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晶胞为立方体,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
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
(3)在BF3分子中 ,F―B―F的键角是
,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BF3和过量
的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ˉ 的立体构型是
(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
在金刚石一个晶胞中,碳原子分布在8个顶角,6个面上,立方体内还有4个碳原子。
属于该晶胞的碳原子数=6 x 1/2 + 8 x 1/8 +4 =8
立方氮化硼 ,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所以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原子,4个B原子。
密度= 质量 ÷ 体积
质量 = 4 ÷ NA
体积= 边长的立方
1pm = 1x10cm
代入公式即可列出计算式。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工业张常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
具体分析如下:
(1)有机分子式的确定方法:先确定元素种类,再确定各原子的数目即可。
从此结构简式可以知道含有C、H、O三种元素,9个C原子,2个O原子,以碳
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为四个共价键确定氢原子数目为6个。
(2)由甲苯生成A的反应条件是在氯化铁催化下与氯气反应,这是必修教材2中苯与溴反应的化学性质的迁移,属于取代反应;再根据最终生成物香豆素的结构可知,取代的是甲基邻位的一个氢原子,所以可以从系统命名的方法以甲苯为母体,氯原子为取代基称为 2-氯甲苯,若从习惯命名法,则氯原子在甲基的邻位可称为:邻氯甲苯。
(3)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条件是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这是甲烷与氯气反应知识的迁移,故应取代甲基中的氢原子,按照题意应该取代2个氢原子。
已知以下信息:
(4)已知B
为属于酚类,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还有环上的位置异构2
① 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 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通常不稳定,容易脱水形成羰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与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还有芳香醇:和芳香醚:所以还有 (1)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2)由甲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
,A的化学名称为
; 4种异构。这四种异构体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峰组数分别为:6、4、5、4,故出现四组峰的为 (3)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2种和第4种。
(4)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
(5)已知D
为属于羟基醛,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中还有环上的位置异构2
种: (5)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种,其中:
①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写结构简式); ② 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是
(写结构简式)。 答案:
与羟基醛互为同分异构体中还有羧酸:和酯:所以还有(1)C9H6O2
(2)取代反应
2-氯甲苯(邻氯甲苯)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该结构中既有醛基又有酯基,所以应该属于甲酸的酯(3)
,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的说明该结构中含有羧基,故应该为
解析:此题以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为重点,以有机合成为框架,信息给予为起点来进行考察。试题难度适中,概括了中学化学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有机分子式的确定、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烷烃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2011年高考山西理科综合化学试题81等内容。 
 理综化学试题和新考纲分析总结, 可以预测 2011 年山西新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题思路与试题特点将 是: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山西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1 年普通高等...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37.【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 分) ...  201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模拟题 - 2011 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模拟题 化学试题 试题 7.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  准考证号___姓名___ 绝密 启用前 2011 年山西高考理综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5 页,...  2011年天津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  2014山西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word版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山西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2014 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新课程卷Ⅰ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  2011年宁夏高考理综_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新课标卷_含各题答案详解)(1)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理科综合化学能力...  2012高考山西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2 山西高考理综...2011年高考山西理科综合... 9页 免费 2012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试... 9页 免费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CO2+H2O=C6H5OH+CO32-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8、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 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
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11、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c(F-)c(H?)A. c(H)
?c(HF)c(H)+―
121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6、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已扩散到周边国家,引起各国的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的符号为:131I
B、加碘食盐,加的是少量NaI
C、海带中含有丰富的I2
D、碘位于第五周期第ⅦA族
7、已知反应N2(g)+3H2(g)2NH3(g);ΔH<0,向某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1:3充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右图是某物理量(Y)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Y A.密闭容器的压强
B.T1&T2 C.Y可能是N2的转化率
D.NH3的体积分数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胃药里含氢氧化铝能降低胃酸:OH+H=H2O B、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AlO2+CO2+2H2O=Al(OH)3↓+HCO3
C、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 Al+2H2O +4Cl = 2Cl2↑+2H2↑ + AlO2
--3+-电解 -
D、氧化铝溶于浓NaOH溶液中:Al2O3+2 OH=2AlO2+H2O
9、右图是水煤气(成分为CO、H2)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处通入的是水煤气
B.如电路中转移了0.2mol电子,则至少消耗标准状况
下的水煤气2.24 L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D.a电极发生的反应中,其中有:CO+4OH+2e=CO3+2H2O ----2?
10、X、Y、Z、W为原子序数小于20的四种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比Z的氢化物稳定,是因为前者含有氢键而后者没有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O3
C.X与W形成的W2X、W2X2等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Y、Z两元素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Y>Z
11、实验室常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2+2--2-A、X的化学式为H,Y的化学式为H2O
B、配平后H2O的计量系数为2(最简整数)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D、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12、pH=2和pH=4的两瓶盐酸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混合溶液的pH值为3,则两瓶盐酸的体积比为
理综化学15分钟选择题强化训练3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C.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
D.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8.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
2Na+O2=Na2O2
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
2AgC1+S2?=Ag2S↓+2C1?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 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 CaCO3↓+CO32?+2H2O
9.若 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LSO3中含有硫原子的数目为1.5NA
B.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C.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D.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10.过量的下列溶液与水杨酸(
)反应能得到化学式为C7H5O3Na的是(
A.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11.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17c17VA.ω=
B.ω= 17V+22400
17V+Vρ C.ρ= 22.4+22.4V
17V+22400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值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13.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理综化学15分钟选择题强化训练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都包含化学变化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D. 油脂、纤维素、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到纯碱饱和溶液中:2Na+CO3+CO2+H2O=2NaHCO3↓
B.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3Fe+4H+NO3=3Fe+NO↑+2H2O
C.向Ba(OH)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H4HCO3溶液: Ba+ 2OH+ 2HCO3= BaCO3↓+CO3 + 2H2O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
Fe(OH)3(胶体) +3H3+ + 2+ - - 2-2++-3++2-
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0. 下列各图叙述正确的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v1ml1.00mo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