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溶液的lcst与ucst的热力学温度...

温度时会发生相分离而浑浊
在降低到该温度以下时
它又变为澄清透明的溶 液这一相变温度称之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贡献者:许文洁1991轴装 PFSLCSC003MR2XY PF1LCST002MR2XO PF1LCST003MR2XO PF2LCST002MR2XO PF2LCST003MR2XO PF3LCST002MR2XA PF3LCST003MR2XA PFSLCST002MR2XY PFSLCST003...贡献者:njzytj88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性质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的相转变(LCST)、性质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聚...贡献者:tongyaoqing理论上认为其 具有温敏性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基团的亲水作用与疏水作用的相互平衡 当温度达 到 LCST 时平衡遭到破坏发生体积相变。当温度低于 LCST 时凝胶...贡献者:龍騎士one关键词:N 一异丙基丙烯酞胺温度敏感性LCST 1.1 温度敏感类材料 1965 年 Heskins 发现聚(N 一异丙基丙烯酞胺)(PNIPAAm)水溶液在很 窄的温度范围内溶解度...贡献者:(LCST)为 34.5℃.采 用浊度法考察了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乙醇水、DMF水)对 LCST 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 溶剂含量的增加LCST 先下降后升高而当有机...贡献者:lpyjxtx温度 感应型微胶囊的基材主要是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4](PNIPAAm)它的水溶液具有 温敏性当温度等于或高于它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约为 32℃)时它在一 ...贡献者:冬天过后的春06LCST:最低临界温度是指低于此温度体系为热力学相容体系高于此温度体系在一定 组成范围内发生相分离。 2 第二节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热力学理论 1、聚合物共混...贡献者:lztwg777在外界温度较低(低于其 LCST)时 凝胶网络中高分子链上的亲水基团 酰胺基通过氢键与水分子结合导致水凝胶溶胀吸水。温度上升时这种氢键作用减弱而高分子 链中...贡献者:mgqv3ch0jr
厨师培训手册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厨师培训手册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文档贡献者 我 贡献于2013-12...贡献者:我
厨师培训资料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厨师培训资料历史悠久的中国烹饪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当今的中国菜肴不仅是精美的食品在一定意...贡献者:1234abcd24
烘焙的潮流让越来越多家庭乐此不疲地开启属于他们的烘焙领域 同时也令烤箱渐渐成为众 多家庭里的重要厨房用具时下遇到节假日、喜庆的日子人们总要拿出烤箱......贡献者:烘焙蜜语
烘培入门——常规烘培原料介绍烘培入门——常规烘培原料介绍 一:面粉类: 面粉分为高筋中筋低筋三种。在国外可以查看面粉袋子上的配方含量 表中的蛋白质(......贡献者:
烘焙基础知识_专业资料。常见的烘焙材料别称及其用途烘焙中常见的基本工具(配图) 烘焙中重量、体积换算表常见的烘焙材料别称及其用途一、黄油(Butter) :油、牛油、白......贡献者:gwenny
中国烘焙行业的解析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中国烘焙行业的解析 2008 年 85 度 C 在台湾市场一举超过星巴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85 度 C 便以 300 多家店 ......贡献者:栅栏小木屋
烘焙入门必备基础常识-各种打法 来源:家庭烘焙网 发布时间: 我要评论 1 条 进入论坛 在制作西点时除了掌握正确的材料、器具及步骤外更要了解制作......贡献者:myx
烘焙配方。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贝壳小蛋糕 原料:鸡蛋 2 个柠檬皮碎 12 个香草精 2 滴低筋面粉 100 克盐 18 茶匙 (约 0.5 克) 泡打粉 1......贡献者:tht7916
烘焙试题1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一、判断题 1. (× )打发蛋白时添加之塔塔粉是一种碱性盐。 2. √( 3. (√ 4. (√ )面粉内所含的蛋白......贡献者:caiye117
⑵使面团吸水量 ⑵ 增加破损淀粉吸水量是完整淀粉的 3 倍.⑶淀粉酶水解 ⑶ 破损淀粉可以得到一定量的糊精使面团达到一定的粘度 且参与烘焙时的褐色反应.[......贡献者:兔牙蛋
西餐培训手册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餐饮培训红馆咖啡· 红馆咖啡·西餐厅 咖啡 员工培训手册 2010 年 6 月 1 日 目一 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 录 仪容仪......贡献者:周涛水果
西餐培训教程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西餐历史发展西餐厅培训心内阁西餐培训第一阶段培训内容:对西餐的认识和西餐在我国的发展世界流行的几大菜式 的特点......贡献者:疯狂芭比0506
西餐培训知识_专业资料。西餐制作西餐知识一西餐历史的起源 就「西餐」起源而言能够称的上「西餐之母」的袄算是承自罗马文化的意大利 菜若说欧洲每一国家的......贡献者:wuhao0709
(六)服务人员的气质美 六、 七、 服务人员必须学会的礼仪服务 餐厅接待服务培训餐厅摆台 摆台规范 五 餐厅摆台规范 斟酒服务规范 六 斟酒服务规范 七、西餐服务......贡献者:李智丹lizhidan
西餐培训学校 西餐培训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新东方烹饪职业学校 西餐培训学校 广州市番禺区新东方烹饪职业学校 现在我们来谈下法国人西餐特点 对晚餐较重视。 爱喝葡萄酒......贡献者:厨师小炒
西餐培训计划)_商业计划_计划解决方案_应用文书。第一周 星期一 一.酒店 (1)欢迎新同事介绍酒店和培训计划 (2) 部门注意事项和基础原理 (3) 员工的礼仪礼貌......贡献者:1jcboy
西餐厅培训资料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小型酒店酒店管理酒店设计酒店英语酒店论文、服务知识服务技能推销知识专题讲述 A、淇淋吧服务技能及优质服......贡献者:清雨清清
西餐厅的培训资料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西餐厅的培训资料餐饮的概述酒店标准对餐饮...西餐摆台 西餐摆台分早餐摆台 西餐摆台分早餐摆台正餐摆台两种 。 (一)西式......贡献者:
十二种经典韩国料理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十二种经典韩国料理 一、韩国酱汤 韩国酱汤的制作材料: 主料:1.韩国黄酱。2.辣椒面生姜少许。3.西葫芦土豆......贡献者:koreman
3.于作法 2 的原锅加水与所有调味料放入作法 1 剪短的家常面以小火炒至汤汁略干放入青菜拌匀 韩剧中出镜频率最高的韩国料理-泡菜汤 材料 泡菜五花肉蒜......贡献者:aiKHJhappy
日本网友对于韩国人说韩国料理比中国料理好的反应【超萌】_日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事情是酱紫的: 某个韩剧看不起中国料理的台词在中国网民间成了热议的话题。......贡献者:早道日语公司
韩国料理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韩国料理店在中国发展现状 及前景分析韩国料理指的是朝鲜半岛上的大众菜系 其中有许多料理受邻国中国和日本 的影响。特别是......贡献者:jiangtian777
感受韩国料理 近年来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影视足球等明星在中国刮起了一股强烈的韩国潮流旋风 这股韩流 了韩国饮食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导游小樊......贡献者:万水千山300
日本网友对于韩国人说韩国料理比中国料理好的反应【超萌】_日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事情是酱紫的: 某个韩剧看不起中国料理的台词在中国网民间成了热议的话题。......贡献者:早道日语公司
韩国料理筹备策划方案_商业计划_计划解决方案_实用文档。韩国料理市场需求情况调研策划方案 一、前言 在韩流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同时 韩国的饮食文化也在悄悄的深入......贡献者:jiaxilan001
熊家餐厅韩国料理店五道口一带有名的韩国餐厅推荐理由:很难得找到的正宗韩国料理。 。 五道口一带的韩国餐厅很多他家算是相对大一点的 环境干净......贡献者:爱乐活网
日本的文化 日本料理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关于日本的文化日本的文化 日本料理 翻译: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日语学院 07 应用日语 2 班 刘畅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教...贡献者:中国十大著名日本料理店 清水海 清水海餐饮集团始建于 2003 年 8 月是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建立的一家以经营 纯正日式料理为主的大型高档餐饮连锁企业。...贡献者:朗杰007日本料理_物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主要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和食以清淡着称.最有代表性有...贡献者:发乌沙一、投资环境 1、 日本料理的历史与现状 日本料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操作经验和技术是世界上较先进的.因日本全国各地均 有自己的特产所以有很多的地方...贡献者:MangoMingle日本料理的歷史 日本有所謂古代(奈良時代以前)、平安時代、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安土時代、桃山時代、江戶時 代、明治以後的現代然而各時代飲食文化也有某些程度上...贡献者:vojaigor
川菜都有哪些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川菜:酸辣土豆丝四川泡菜麻辣萝卜干麻辣白菜虎皮青椒鱼香茄子 麻婆豆腐聚三鲜开水白菜肉末茄子水煮肉片宫保...贡献者:bettyellt家常川菜做法大全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川菜乃是我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它是色、香、味俱全有了它就能丰富你的餐桌。家常川菜做法大全豉汁蒸排骨 菜系: 时间: ...贡献者:zhoupengnet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关于LCST和UCST怎么解释、
为什么高分子相图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来大师给解释解释吧……
额、好的、谢谢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高分子溶液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分子溶液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1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11章 高分子溶液热力学基础【PPT】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第11章 高分子溶液热力学基础【PPT】,课件,基本,帮助,第11章,ppt,PPT,热力学基础,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溶液热力学基础,热力学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9:16: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11章 高分子溶液热力学基础【PPT】
官方公共微信&&&&高分子物理(华幼卿)(第四版)
&40.00当当价
(8.5折)电子书加价购
请选择配送地址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商品问答(%s条)
当当价:&27.80
版 次:4页 数:347字 数:555000印刷时间:开 本:16开纸 张:印 次:1包 装:平装丛书名:国际标准书号ISBN:9所属分类:&&&&&&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聚合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各部分叙述中简介了有关现代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全书共分11章,包括4个部分:①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②高分子的溶液性质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测定;③聚合物的分子运动、玻璃化转变、结晶-熔融转变;④力学性能(橡胶弹性、黏弹性、屈服和断裂)、流变性能以及电学、热学、光学、表面与界面性能。此外,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思考题与习题。书中除了重点阐明专有名词(英文注释)、概念和基本理论之外,又充分反映出现代聚合物物理学领域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书可用作工科和理科高等院校高分子类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高分子科研、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1.1 化学组成、构型、构造和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1.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1.1.2 高分子链的构型
  1.1.3 分子构造
  1.1.4 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1.5 研究高分子链结构的主要方法
 1.2 构象
  1.2.1 微构象和宏构象
  1.2.2 高分子链的柔性
  1.2.3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1.2.4 蠕虫状链
  1.2.5 晶体、熔体和溶液中的分子构象
第2章 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2.1 晶态聚合物结构
第1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1.1 化学组成、构型、构造和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1.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1.1.2 高分子链的构型
  1.1.3 分子构造
  1.1.4 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1.5 研究高分子链结构的主要方法
 1.2 构象
  1.2.1 微构象和宏构象
  1.2.2 高分子链的柔性
  1.2.3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1.2.4 蠕虫状链
  1.2.5 晶体、熔体和溶液中的分子构象
第2章 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2.1 晶态聚合物结构
  2.1.1 基本概念
  2.1.2 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研究方法
  2.1.3 聚合物的结晶形态和研究方法
  2.1.4 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2.1.5 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片晶厚度
 2.2 非晶态聚合物结构
  2.2.1 概述
  2.2.2 无规线团模型及实验证据
  2.2.3 局部有序模型及实验证据
  2.2.4 问题讨论
 2.3 高分子液晶
  2.3.1 引言
  2.3.2 小分子中介相及聚合物液晶的类型
  2.3.3 液晶的光学织构和液晶相分类
  2.3.4 高分子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
  2.3.5 液晶态的表征
  2.3.6 聚合物液晶理论
  2.3.7 聚合物液晶的性质和应用
 2.4 聚合物的取向结构
  2.4.1 取向现象和取向机理
  2.4.2 取向度及其测定方法
  2.4.3 取向研究的应用
 2.5 多组分聚合物
  2.5.1 概述
  2.5.2 相容性及其判别方法
  2.5.3 形态
第3章 高分子溶液
 3.1 聚合物的溶解
  3.1.1 溶解过程的特点
  3.1.2 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1.3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3.2 柔性链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3.2.1 Flory-Huggins格子模型理论(平均场理论)
  3.2.2 Flory-Krigbaum理论(稀溶液理论)
  3.2.3 其他理论
 3.3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
  3.3.1 渗透压
  3.3.2 相分离
 3.4 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学
  3.4.1 相分离的热力学
  3.4.2 相分离的动力学
 3.5 聚电解质溶液
  3.5.1 聚电解质溶液概念
  3.5.2 聚电解质溶液的黏度
  3.5.3 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3.6 聚合物的浓溶液
  3.6.1 聚合物的增塑
  3.6.2 聚合物溶液纺丝
  3.6.3 凝胶和冻胶
第4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1 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
  4.1.1 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4.1.2 统计平均分子量
  4.1.3 分子量分布宽度
  4.1.4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函数
 4.2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4.2.1 端基分析
  4.2.2 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
  4.2.3 气相渗透法(VPO)
  4.2.4 渗透压法(或膜渗透法)
  4.2.5 光散射法
  4.2.6 质谱法
  4.2.7 黏度法
 4.3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4.3.1 沉淀与溶解分级
  4.3.2 体积排除色谱(SEC)
第5章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和转变
 5.1 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5.1.1 运动单元的多重性
  5.1.2 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
  5.1.3 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5.2 黏弹行为的五个区域
  5.2.1 玻璃(态)区
  5.2.2 玻璃-橡胶转变区
  5.2.3 橡胶-弹性平台区
  5.2.4 橡胶流动区
  5.2.5 液体流动区
 5.3 玻璃-橡胶转变行为
  5.3.1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
  5.3.2 玻璃化转变理论
  5.3.3 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
  5.3.4 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松弛――次级转变
 5.4 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
  5.4.1 分子结构与结晶能力、结晶速率
  5.4.2 结晶动力学
 5.5 熔融热力学
  5.5.1 熔融过程和熔点
  5.5.2 影响Tm的因素
第6章 橡胶弹性
 6.1 形变类型及描述力学行为的基本物理量
 6.2 橡胶弹性的热力学方程
 6.3 橡胶弹性的统计理论
  6.3.1 状态方程
  6.3.2 一般修正
  6.3.3 “幻象网络”理论
 6.4 橡胶弹性的唯象理论
 6.5 橡胶弹性的影响因素
  6.5.1 交联与缠结效应
  6.5.2 溶胀效应
  6.5.3 其他影响因素
 6.6 热塑性弹性体
  6.6.1 嵌段共聚型TPE
  6.6.2 共混型TPE
第7章 聚合物的黏弹性
 7.1 聚合物的力学松弛现象
  7.1.1 蠕变
  7.1.2 应力松弛
  7.1.3 滞后与内耗
 7.2 黏弹性的数学描述
  7.2.1 力学模型
  7.2.2 Boltzmann叠加原理
  7.2.3 分子理论
 7.3 时温等效和叠加
 7.4 研究黏弹行为的实验方法
  7.4.1 瞬态测量
  7.4.2 动态测量
 7.5 聚合物、共混物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动态力学性能关系
  7.5.1 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和次级转变
  7.5.2 晶态、液晶态聚合物的松弛转变和相转变
  7.5.3 共聚物、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7.5.4 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第8章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8.1 聚合物的塑性和屈服
  8.1.1 聚合物的应力-应变行为
  8.1.2 屈服-冷拉机理和Considère作图法
  8.1.3 屈服判据
  8.1.4 剪切带的结构形态和应力分析
  8.1.5 银纹现象
 8.2 聚合物的断裂与强度
  8.2.1 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8.2.2 聚合物的强度
  8.2.3 断裂理论
  8.2.4 聚合物的增强
  8.2.5 聚合物的耐冲击性
  8.2.6 塑料增韧
  8.2.7 疲劳
第9章 聚合物的流变性
 9.1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9.1.1 牛顿流体
  9.1.2 非牛顿流体
  9.1.3 流动曲线
 9.2 聚合物熔体的切黏度
  9.2.1 测定方法
  9.2.2 影响因素
 9.3 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的流变行为
  9.3.1 黏度与组成的关系
  9.3.2 流变性能与形态
 9.4 聚合物熔体的弹性效应
  9.4.1 可回复的切形变
  9.4.2 动态黏度
  9.4.3 法向应力效应
  9.4.4 挤出物膨胀
  9.4.5 不稳定流动
 9.5 拉伸黏度
第10章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热性能和光学性能
 10.1 聚合物的介电性能
  10.1.1 介电极化和介电常数
  10.1.2 介电松弛
  10.1.3 聚合物驻极体及热释电
  10.1.4 聚合物的电击穿
  10.1.5 聚合物的静电现象
 10.2 聚合物的导电性能
  10.2.1 聚合物的电导率
  10.2.2 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导电性
  10.2.3 离子电导
  10.2.4 导电性复合材料
 10.3 聚合物的热性能
  10.3.1 耐热性
  10.3.2 热稳定性
  10.3.3 导热性
  10.3.4 热膨胀
 10.4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
  10.4.1 光的折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10.4.2 光的反射
  10.4.3 光的吸收
第11章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
 11.1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
 11.2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热力学
  11.2.1 表面张力与润湿
  11.2.2 界面张力的计算
 11.3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动力学
 11.4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的测量、表征技术
  11.4.1 接触角测量
  11.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11.4.3 离子散射谱
  11.4.4 二次离子质谱
  11.4.5 原子力显微技术
  11.4.6 界面面积测量
 11.5 聚合物共混物界面
 11.6 固体-高分子溶液界面
  11.6.1 高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11.6.2 高分子在胶体体系中的应用
 11.7 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
  11.7.1 表面接枝
  11.7.2 火焰处理
  11.7.3 等离子体处理
  11.7.4 表面电晕处理
  11.7.5 表面金属化
 11.8 粘接
  11.8.1 黏结理论与机理
  11.8.2 黏结薄弱层及内应力
  11.8.3 结构胶黏剂
  11.8.4 弹性体胶黏剂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版前言
在“全面成材,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形成了3M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出多模块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地图。教材建设任务也刻不容缓。《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重点),是一本理工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已为全国众多院校所选用。第四版教材将重点放在削枝强干、化解难点和学科展新三个方面。
1.削枝强干
例如,删除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外界因素等,着重讨论近程相互作用和远程相互作用对链平衡态柔性的影响规律;删除橡胶弹性唯象理论中的Ogden理论,主要讲述Mooney-Rivlin理论;讲透橡胶弹性统计理论中的状态方程,强化“幻象网络”理论,点及Edwards管子模型处理弹性问题;删除非弹性体增韧塑料的部分实例和界面作用理论,突出有机、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理论和增韧机理;删除附录4,加强非国际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等等。
2.化解难点
第四版前言
在“全面成材,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形成了3M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出多模块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地图。教材建设任务也刻不容缓。《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重点),是一本理工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已为全国众多院校所选用。第四版教材将重点放在削枝强干、化解难点和学科展新三个方面。
1.削枝强干
例如,删除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外界因素等,着重讨论近程相互作用和远程相互作用对链平衡态柔性的影响规律;删除橡胶弹性唯象理论中的Ogden理论,主要讲述Mooney-Rivlin理论;讲透橡胶弹性统计理论中的状态方程,强化“幻象网络”理论,点及Edwards管子模型处理弹性问题;删除非弹性体增韧塑料的部分实例和界面作用理论,突出有机、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理论和增韧机理;删除附录4,加强非国际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等等。
2.化解难点
例如讲清高斯链、无扰尺寸等名词、概念;阐明有关大分子液晶或聚合物液晶包括聚液晶和液晶聚合物两类的定义;对于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学问题,增加了图形,讲清实际共混物的T-φ相图,其中呈现UCST的类型与经典的Flory-Huggins溶液格子理论为基础讨论的χ1-φA(或φB)图中的双节线相对应,但其形状相反的道理,阐明呈现LCST行为的主要原因;列举出国际学术界在嵌段(接枝)大分子组装的相关研究取得的一系列开拓性进展,加深了对大分子自组装的重要性认识;对于小圆孔附近银纹形成的实验事实,第三版写得太简单,不易看明白。经过第四版修改,化难为易;脆性断裂、韧性断裂问题,增加了SEM照片,直观易懂;关于断裂理论,部分师生提出第三版写得太简单,第四版也作了适当修改;关于法向应力效应,新版重新较详细书写,并增加了计算法向应力的基本实验方法;介电松弛部分,数学推导过程修改,有利于提高同学学习效果。最后,应该提及,高弹态的概念较为陈旧,国际上都用“橡胶-弹性平台区”代替;黏弹行为的四个区域中,末端流动区由无定形聚合物向黏性液体的转变很不明确,无法用一个温度准确地标记其转变点(国内以往书中称为流动温度Tf)。
3.学科展新
例如,强调第三版已介绍的树枝链――新型超支化高分子;增加聚合物液晶理论部分,对聚合物液晶提供理论解释,对其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方向;有关完全相容的均相聚合物合金,教材中列举了若干实例,并讨论其相容机理和应用价值的发展方向;除了讲述嵌段共聚物固体的微相分离之外,又增加了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微胶束化;点到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高分子的局部构象与构型,研究高分子的晶体结构等等;改换部分图形和推导方法,讲清黏弹性的分子理论之一――RBZ理论,同时,既阐述了黏弹性分子理论之二――“蛇行”理论,又与聚合物流变学章节中的“管子模型”和“蛇形模型”相呼应,阐明蛇链运动的黏度与分子量之间的标度关系;加强阐明塑料增韧的逾渗理论;举例说明无机刚性纳米粒子对塑料的增韧、强调国内的研究成果等;增加了离子电导一节,说明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两种导电机理,二者的导电能力和特征,各自的用途;强调指出Gennes的标度理论在高分子链伸展、溶液理论、黏弹性的“蛇行”理论、高分子溶液-固体界面上高分子链段分布,研究半稀溶液等方面的重要性;教材第11章还介绍了凝胶化理论等等。
在新版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仍然坚持重视基础,突出新意,培养能力。近十年来,国际上“现代高分子物理”发展方向已采用了自洽场理论和重组群方法。但是,国内目前高分子类专业数学基础尚为欠缺,故理论发展的方法只能作简单介绍。书中,增加了学科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型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还应提及,新版大量名词都有英注,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思考题与习题修改补充后,增加了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教材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及解答》也即将出版。
本教材可根据兄弟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取舍内容,选择使用。恳望师生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中国科技大学何平笙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热情帮助。感谢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李齐方,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教授、博导杨万泰以及长江学者、教授、博导张立群的支持帮助。我的学生江盛玲、张正熙、李文霞、洪旭辉参与了本书部分查阅文献资料、誊写、描图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三版前言
本教材第一、第二版及新版均以钱人元院士“聚合物结构―分子运动―性能”的构思为主线进行编写。通过研究聚合物的分子运动,揭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从而对聚合物的合成、成型加工、测试提供理论依据。与国外sperling名著体系有所不同,内容相近。
《高分子物理》(第二版)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名著,内容较为新颖,2002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国家级二等奖。
第三版的内容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其特色有3个方面。
1.重视基础,精选内容
强化基础,进一步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克服第二版因版面限制,部分内容讲述不够系统、深透的缺点。
2.突出新意,拓宽知识
新版进一步反映现代聚合物物理领域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3.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既按照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又通过使用跳跃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具体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第1章增加了环形、超支化高分子(树枝链)的构造和生物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序列结构、晶体中链的构象,较详细阐述了研究高分子链结构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主要方法;第2章增加了电子显微镜原理,晶态聚合物的缨状胶束模型,液晶和取向聚合物的应用及多组分聚合物的类型、相容性与形态,如“自组装”、包藏结构、芯壳结构等;第3章增补了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和聚电解质溶液;第4章增加了分子量分布函数和质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第5章充实了玻璃化温度测定方法,增补了次级转变和热分析法研究聚合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第6章增补了橡胶弹性的唯象理论和影响橡胶弹性的因素;第7章增加了动态力学分析方法简介以及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动态力学性能关系;第8章阐述了银纹生长的机理,在“聚合物的增强和塑料增韧”部分,扩充了内容,增加了理论和实例,如原位增强与分子复合材料、有机和无机(纳米)刚性粒子增强,弹性体和非弹性体增韧机理;第9章增补了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的流变行为;第10章增补了聚合物的介电松弛温度谱、频率谱以及聚合物热稳定性、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方法,简介聚合物烧蚀材料。最后,新增第11章“聚合物的表面与界面”,内容丰富、新颖。其他修改、增添散见各章节内,包括内容编排、公式推导、常用术语、图表、文字、英注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各兄弟院校或不同专业可取舍内容,选择使用。“思考题与习题”部分仅作适当修改,因为计划出版与教材配套的“高分子物理习题及解答”。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第1~10章由华幼卿教授编写,第11章由美国康乃尔大学黄皓浩博士后编写,全书由华幼卿主编。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周其庠、于建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何平笙教授,浙江大学钱锦文、王立教授和包永忠副教授(博士),四川大学付强、刘明清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过梅丽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郭文莉教授、徐晓迪副教授(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周彦豪教授、董智贤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郑国琐教授、钱军民讲师(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张军教授,沈阳化工学院富露祥副教授(博士),北京服装学院赵国梁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向爱民副教授(博士),河北工业大学瞿雄伟教授、刘国栋副教授(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李若慧副教授(硕士)等的鼓励或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得到本校励杭泉、张立群、杨万泰、吴丝竹、王国全等教授和吴友平、谷晓昱副教授(博士)的支持、帮助。北京化工大学张文芝高工、北京服装学院李文霞副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杨鹏博士后、北京化工大学郭青磊(硕士研究生)以及我现在和过去的博士生、硕士生洪旭辉(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王霞(硕士研究生)、郑知敏(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博士)、秦倩(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等参加了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鉴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身体状况欠佳,书中不足之处实属难免,恳望读者指正。
最后,应该提及,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本校配合第二版教材,研制了集动画为一体的部分多媒体软件。其中第1章由武德珍教授负责,齐胜利同学编制;第2~7章由张晨副教授负责,脱振军、吴晓芳同学编制;第8章和第9章由华幼卿教授负责,顾方同学编制。这些软件,已在北京化工大学网上公开,欢迎兄弟院校师生选用、指正。
第二版前言
全国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类专业《高分子物理》统编教材(金日光、华幼卿编)1991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1996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化工类优秀教材化学工业部一等奖。根据学科发展和教改要求,1997年我们申报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立项,获得了批准。1998年,在校、院领导关心下,首先查阅了国内外近期相关的教材、专著和文献,写出了第二版大纲(草案)。接着,向全国工科院校发函调研,修改大纲并进行编写,邀请兄弟院校(京津地区为主)专家来京参加“《高分子物理》教材大纲及书稿审定会”,得到了浙江大学等许多学校的大力支持。专家们对大纲和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次修改、补充。这里,向热情帮助我们的清华大学周其庠、周啸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张留成教授,成都科技大学刘明清教授,天津大学成国祥、沈宁祥教授,广东工学院周彦豪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吴绍吟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姜胶东教授以及张德震、俞强、张军、包永忠、李秀错、郭文莉、董宇平、侯庆普、赵国梁等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本校宋名实、励杭泉、李效玉、赵素合教授表示谢意。
《高分子物理》是以聚合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的课程。为了适应21世纪材料科学世界范围的竞争,与第一版比较,新版调节了部分章节的体系,增加了各章内容。重视严格阐明专有名词和基本概念,讲清成熟的基本理论。注意引入学科前沿内容。同时,坚持工科院校特点,在重点讲述“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材料性能与制品性能”关系的教学。例如,溶液、分子量两章紧接着结构章节,并增加了共混物相容性等内容。凝聚态结构中,增加了液晶、高分子合金等内容。将电性能一章扩充,补充了热性能、光学性能、表面与界面性能
店铺收藏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力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