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花叶病毒的形状与小白鼠的核酸中所含碱基与...

搜狗问问-搜狗旗下最大互动问答社区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这3种生物体内含有的核苷酸和碱基种类分别是_百度知道
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这3种生物体内含有的核苷酸和碱基种类分别是
4、4、4C. 8、5、4、4和8A、4D、5B、5、4和4、8、8和4、4和5、4、4. 4、5. 4
来自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七中学
噬菌体是三类典型的生物、G,共计8种核苷酸、RNA二种核酸;有A;有核糖1种五碳糖、G、五碳糖;有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T、G5种碱基、核苷酸答案B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中;有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和构成RNA的4种核糖核苷酸、T4种碱基,可以列表对这三种生物体内核酸,只有DNA一种核酸;有脱氧核糖1种五碳糖;有A、U4种碱基、C、碱基种类做一个归纳、C;有A、C、G,只有RNA一种核酸;有核糖和脱氧核糖2种五碳糖。噬菌体等DNA病毒中,如下表;有构成RNA的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核酸核苷酸五碳糖碱基烟草2825烟草花叶病毒1414噬菌体1414烟草等细胞生物体内有DNA
袁苗苗&&教师
柏琳&&教师
马波&&中级教师
李冉&&学生
罗书伟&&学生高一生物必修1期末考试卷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一生物必修1期末考试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核酸所含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T4噬菌体:碱基:5种& 核苷酸:5种& 核糖:1种B.烟草叶肉细胞:碱基:5种& 核苷酸:8种& 核糖:2种C.烟草花叶病毒:碱基:4种& 核苷酸:8种& 核糖:2种D.豌豆根毛细胞:碱基:8种& 核苷酸:8种& 核糖:2种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2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主要考查你对&&核酸的组成和功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核酸的组成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组成: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种类: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2)结构组成:&2. 核算的组成:&
核酸的特性:1、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分子的多样性:(1)原因:核苷酸数量不同和排列顺序多样性。(2)核酸中遗传信息的贮存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 ②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HIV、SARS病毒等。 &&知识拓展: (1)在既含DNA又含RNA的生物体内,只要出现A、C、G这三种碱基,每一种碱基都分别对应两种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当碱基为U或T时,只能分别对应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当RNA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则易发生突变。 (3)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4)记忆碱基的方法: “G”与“鸡”同音,鸡属于鸟类,记作鸟嘌呤; “C”是细胞的英文(ceII)开头字母,记作胞嘧啶; “T”是胸腺的英文开头字母,记作胸腺嘧啶; “U”与“T”碱基比较记忆。 例题:有关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4噬菌体这三种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含核酸的种类依次为2、2、1 B.含核苷酸的种类依次为8、4、4 C.含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4、4 D.含五碳糖的种类依次为2、2、1 答案:B 解析:烟草是植物,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就含两种核酸,即DNA、RNA。烟草花叶病毒和T4噬菌体都是病毒只有一种核酸,烟草花叶病毒含的是RNA,噬菌体含的是DNA。所以A选项错误应该是2、1、1。C中烟草含的碱基种类依此应该是5、4、4。D中五碳糖的种类应该是2、1、1。
发现相似题
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91809633578375946557711870587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1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1
第三章 课文目录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知识点详解】
遗传现象: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
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
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三、核酸(核酸、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核酸是遗传物质
(一) 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
1、两种菌落的比较
R型细菌菌落
S型细菌菌落
2、实验过程
结&&&&&&&&&
R菌活菌注射
小白鼠正常
S菌活菌注射
小白鼠死亡
S菌能使小白鼠致病
S菌高温灭活
小白鼠正常
加热杀死的S菌不使小白鼠致死
高温灭活:S菌+R菌
小白鼠死亡
死亡的S菌中可能有使R菌转化因子
提取4实验死鼠
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为S菌
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核酸转化实验(图解)
艾弗里的思路
1.实验材料:选用肺炎双球菌。
2.假  设:核酸是遗传物质。
3.实验操作: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 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 型细菌进行混合。
4.预期结果:只有核酸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5.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吻合。
6.分析结论:核酸是遗传物质。
由此可见,科学家是设法把核酸与蛋白质分开,从而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
但是,艾弗里转化实验所使用的核酸中仍然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人们认为不能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那么,还有没有更具有说服力的方法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呢?
证据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核酸是遗传物质
实验过程及结果: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第一组实验
32P标记核酸
有32P标记核酸
核酸有32P标记
核酸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实验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35S
:某些不含有核酸的病毒,其遗传物质又是什么呢?
证据三: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
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为什么说:“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核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经典例题】
【例1】将分离后的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R型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R型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核酸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S型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以上实验说明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
B、S型的蛋白质外壳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
C、S型的核酸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说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
D、R型的核酸可使小鼠致死
【解析】将分离后的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R型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说明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不能控制产生出能致死的S型的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核酸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S型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的核酸能控制形成新的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使生物致死。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例2】用核酸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核酸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这个实验是为了从反面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C、这个实验证实核酸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解析】这是艾弗里在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从反面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而做的一个实验,它是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反面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核酸的分解产物是不是遗传物质。
【例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A、在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B、在细菌核酸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C、在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在细菌核酸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解析】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核酸,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都是在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合成的。
【例4】下列能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证实的是(&&&
A、核酸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核酸是遗传物质
C、核酸能自我复制&&&&&&&&&&&&&&&&&&&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答案】B、C、D
【解析】此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相似,无可遗传变异产生。因亲代噬菌体的核酸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完成核酸复制、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形成等过程都是亲代噬菌体核酸分子的作用,同时证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成分
核苷酸标记
氨基酸标记
【例5】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做了标记(见下表):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请分析:
(1)子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此实验说明了&&&&&&&&&&&
【答案】 (1) 32P、31P;(2) 35S;
(3)核酸是遗传物质。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核酸被注入细菌细胞内,并在细菌内以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以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为模板合成许多和亲代噬菌体一样的核酸。这样在细菌内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既有以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新合成的核酸链,又有原来注入到细菌体内的亲代噬菌体核酸链。所以子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与32P。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在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菌内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是以细菌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35S元素。从上述分析得知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含亲代噬菌体核酸中核苷酸的32P,说明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传递到了子代,保持了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因此核酸是遗传物质。同样分析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例6】下图中,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
的结构如A、B,侵染作物叶片的症状如C、D。&
(1)用E去侵染叶片F时,叶片F患病的病状与&&&&&
(2)F上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以&&&&
为模板,以&&&&&&
为场所合成的,所需的氨基酸来自&&&&&&
(3)E的子代病毒的各项特性都是由&&&&&
(4)本实验证明&&&&&&&&&&&&&
(1)车前草病毒致病症状;(2)HRV的RNA;作物叶片F细胞的核糖体;作物叶片F细胞内的氨基酸;(3)HRV的RNA;(4)RNA是遗传物质。
TMV与HRV两种病毒都是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当以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组成新的病毒,侵染烟草后,烟草表现为HRV的患病症状,说明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2条单链反向平行
DNA分子是有2条链组成,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3.碱基含量遵循卡伽夫法则
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和嘧啶之间通过氢键配对,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分子中碱基数量计算的规律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出的关于碱基比率和数量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可以根据以下规律解决这一问题。
规律一:互补的两条链之间碱基数量相等,即A=T,G=C。
规律二: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即A+G=T+C=A+C=T+G=50%。
规律三: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
规律四: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这两个碱基的和,即A1=T2,T1=A2或A1+T1=A2+T2。
规律五:一条链中互补的两碱基的和占该单链的比例等于DNA分子双链中这两种碱基的和占碱基总数的比例,即(G1+C1)/单=(G+C)/双,(A1+T1)/单=(A+T)/双。
规律六:若一条链中(A1+G1)/(T1+C1)=K,则另一条链中(A2+G2)/(T2+C2)=1/K。
三、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①多样性: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一个由n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n种。一个最短的DNA分子也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4000种。
②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不同的生物,碱基对的数目可能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③稳定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由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和数量决定、稳定性是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以及双螺旋等特点决定的、特异性是由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决定的。因此DNA分子具有遗传物质的特点。
【例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l800个
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
【例3】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和该DNA单链互补的单链片段中
& (A+T)/(C+G)的比值为[
B.1/a& C.1& D.1-1/a
【例4】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例5】在双链DNA分子中,当(A+G)/(T
+C)在一条多脱氧核苷酸链上的比例为0.4时,则在另一互补链和整个DNA中,这种比例分别是[&&&&
0.4,1&&&&&&&
0.6,1&&&&&&&
【例6】由1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不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
120&&&&&&&
460&&&&&&&&&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草花叶病毒的形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