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何为?

您好, []|
教育,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上图:2013年1月,一名在外省私塾学校就读的孩子返家后,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教材。陈征 摄  这是一群每日读着经典古文成长的孩子,通过一种在大多数人看来比较“小众”的教育方式。
  学生中,有的是自愿而来,有的是被家长“坑”来,有的开始不适应,之后却再也不愿离开。
  小至5岁,大至20多岁;短的才读几个月,长的辗转多个学堂读经,已有七八年。
  不接触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力求重现古代私塾教育的精髓,每日重复诵经,直到完全记住。
  在外人看来,他们也许会变得“闭塞”、“迂腐”,有孩子却自己说“幸福感”由心而生。
  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为9年全日制民办特色学校,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学子。
  关于办学宗旨,学校网页上写道:“我们现在实行经典教育,和一般体制内的学校教育相比,是一种开拓与创新;然而与自古几千年来,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方式相比,其实又是一种回归。”
  电话里,当我们提出来学校看看时,董事长赵升君想了想,说:“来吧,来看看!刚好这几天学生返校,来和家长、孩子聊聊,否则外界总以为我们这里很怪。”
  家长篇
  “我要给儿子做一个对未来不可预测的决定,这真的很难。”
  “这算不算是场赌博呢?”张宇扒完最后一口饭,若有所思地抛出这句。
  我们猜,这是对我们之前一个问题的补充回答。
  表面上,他是被采访家长中最不管孩子的一个别的家长都和孩子在一块儿吃,他倒无所谓地和女儿分开活动,任她和小朋友嬉戏打闹。
  他告诉我9岁的女儿已背完《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看到孩子们齐齐吟诵诗经的视频,由衷感动;
  说到3年间,女儿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本很胆小,现在很活泼,敢在生人面前说话。”但也笑着说在学校很守规矩,到家后就“打回原形”;
  “那之后,还打算让孩子回到公立学校继续读吗?”
  “随她吧,先读下去,之后让她自己选择。”
  在这里读经的孩子,除了短期读暑期班的,都意味着放弃了同期的普通体制学校的教学模式。
  “如果觉得经典好,为什么不在课余读,比如周末?”
  “我希望她接受系统读经教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希望她学最好的。”
  但一顿饭后,他还是忍不住表达了开头的那种纠结。
  这种纠结和对未知的焦虑感,或强烈或隐约地存在于大部分家长的心中。毛敏也是其中一位。
  她陪着11岁的儿子佳佳上学。此前,佳佳在这读过暑期班;而这次,她与儿子下定决心在这里读上两年,初中再回归“体制”。
  她仍然真切记得在给儿子办转学手续时,当地小学的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她:“你为什么拿孩子做试验品。”
  “没有人想把孩子当试验品,”她说,“给儿子做一个对未来不可预测的决定,这真的很难。”
  她坚信读经对孩子有好处,但一种纠结于心:孩子还是应该回体制内学校上初中,但学业在两年后还能跟得上吗?
  她反复询问其他人家孩子的选择和去向,得到的信息五花八门。
  有人读了几年回归 “体制内”。“一个小孩有尿床的毛病,自信心不足。结果在这里读了两年半,自信心回来了,后来还做了语文课代表!”“山东的一个小姑娘读了8年。16周岁还不到,准备在家自学考大学。她去学琵琶,上一节课等于别人上三节课的效果。”
  这些,都是让她感到有信心的例证。
  还有人选择“一条道走到黑”,打算进“书院”类似读经者的大学。
  还有人无所谓孩子的选择。“考不考大学并不重要,”他们认为,0到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间,“孩子应该在最好的时间读最好的书,锻炼记忆的能力,学习文化的精华。这些是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书,你说会不好吗?”
  当然,也有人跟风。觉得孩子在体制内学校学习状态不好,希望这里能找到另一条路。
  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
  总之,综合考虑,毛敏一家决定要读!
  除了纠结前途,他们还需要履行“家长公约”在校期间没有星期天;每个月只能打一次电话;非放假时间家长不能来校看望孩子;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带零食、零钱、手机;每年除寒暑假合计45天外,其余时间都是在校照常学习……
  同时,还有相对艰苦的生活硬件。十张床铺一间房,约五六人一间;一层楼共用一个盥洗室,也不能每天洗澡……
  对每位疼爱儿女的家长来说,这又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开学前一天晚上,毛敏问佳佳:“后悔吗?后悔的话还来得及,妈妈可以帮你请两天假!”
  一位家长用“草原上的狼”和“动物园里的狼”说服自己和女儿“草原比动物园条件艰苦得多,但难道不是草原上的狼更具生命力吗?”
  另一位家长在信中回忆与儿子分别的场景
  “包的车来了,妈妈要走了,想与你告别,你与几个同学用稚嫩的童声合唱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泪水直流。
  教师篇
  “人文教育,人在前、才在后。好的东西应该尽早让孩子知道,比知识更重要。”
  “这个学校的创立,不是血泪史,也是辛酸史了。”校长周窼辖读经多年,曾尝试办过私塾班,结果需求太旺,一个班很快变成了三个班,最终她决定创办一所读经学校。私塾班易办,成立学校可并非易事。周窼辖四处奔走几经辗转,最后在遂昌拿到了办学资质。学校目前的所在地,也是当地一所中学撤并后留下的校舍。
  学校2009年响起了读书声,全称为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王财贵是谁,为何冠以他的名字?
  王财贵是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的教授,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入室弟子。1994年,他在台湾发起了“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
  赵升君说,王财贵曾多次来学校参观,也同意用他的名字来推广读经。
  推广读经之路并不平坦。
  首先就是资质。类似的读经私塾曾相继被关停便是因为没有获得办学资质。
  现在学校已获批文。而取得批文的代价是,每年级都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大纲目标,其中包括数学。
  有家长提出,读经可以占主要,但数理的基础内容还是不能不教。
  学校原本的理由是:根据王财贵的教育理念,数理的教育应在生活中学,不必急于求成。数理是以理解为准,而理解深具个别性,应采用自学的方式,而不是统一进度,甚至可以“搁置”专心致力于读经及阅读,尽力增长德性、定力及聪明;13岁以后,花两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学完体制内6年全部数理课程。
  且不论“突击学数理”的想法是否科学可行,这还是没能说服部分家长。上月,学校刚刚组建起家长委员会,商讨了一系列问题:是否应该加入数学科目的学习,理化的基础知识是否传授,眼保健操该不该有……
  学校没有固执己见,对于“家委会”最终的决议,他们基本都采纳了。
  “其实对于我们的孩子,小学程度的数学真的不是问题。”赵升君说。
  有与众不同的理念,没有让人敬佩的老师,家长不一定选择这里。
  十几年历任中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李宁仍辞去公职,专心教学生读经。她觉得做读经老师是“占了便宜”,因为在带孩子读经的同时,顺便也把自己没读过的经典一并读了。
  李宁曾写过一段与孩子们读书的场景:一天阳光极好,她带11位孩子在教室外读经。恰好千年古樟的枝叶绵绵密密地伸张开来,让阳光不再那样肆无忌惮。树叶间的光影洒在翻开的书上斑斑驳驳,让读书变得格外有味道……
  读经也有考核,一般月中和月末会分别检查背诵。每到这时,年纪大的孩子愁眉苦脸,小孩子则是欢天喜地,一个个争前恐后抢着去背。李宁故作严肃告诫:“谁好好读书,就给谁第一个背!”孩子们为了争取能够早早检查背书,更是异常积极地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水环绕,轻声优雅。此读经,不亦说乎。”一位青年教师写道。
  曹利平30岁,来学校教书两年了。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他到处打工,把钱放在第一位,但在这里,他感到心平如镜,“自己的游魂在这里终于得到了安放”。
  有一年放假回去,发小开着私家车来接他:“你看你,去那个学校,房也没买,家里房价都涨啦!”曹利平心里又起波澜,但他克制住了自己。
  开在半道,他突然提议:“我们干脆把车停在这里,像小时候那样跑回家去,看谁跑得过谁,怎么样?”
  发小不理他:“有车了,干吗还走啊?”
  曹利平自己感叹:“人既然长了脚,就是用来走的啊。其实我们的人生,买了太多的东西,但是又有哪一样能够带到坟墓里去呢?”
  他说经典教学生如何做人,也在教自己如何做人。
  学生越来越多了。最开始,学校只有24位学生,现在有200多人。但这个数字并不稳定。有的家长不满意校舍,有的家庭内部对读经意见不一,孩子入学又退学的情况并不罕见。学校在招生要求上特意标明“家庭成员理解支持”。
  老师的数量也翻了好几倍,大多数老师各负责一个班,读经、体育、写字全都教,还有教授形意拳的老师,以及专门负责孩子起居与健康的生活老师。
  学校也慢慢五脏齐全:外宣部、教导处、总务处、生活健康处、政教处各司其职,最近还规划了生活部。
  周窼辖希望学校能安静成长:“我们的学校只是一棵幼苗,它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学子篇
  “吟诵不是给别人听的,是给自己听的。”
  因刚开学,规矩还没开始执行,孩子们显得分外“放纵”;校园里,家长们或站或坐,爱怜地看着阳光中嬉戏的儿女。
  近处是千年古樟繁茂的枝叶,远一点是连绵的灰色房子、错落有致的屋顶、烟囱,再远处是青山绿水,连绵的山峦耸入云霄,云如烟如雾环绕……“如果学校可以每天洗澡,简直就是天堂了。”一位刚来学校一天的女孩对妈妈说。
  《梅花三弄》的旋律响起,是上课铃声。四楼的一间教室已经开始了对上学期课程的复习。
  一节课70分钟。每个人选择一个片段一一吟诵给老师听。老师鼓励:“吟诵不是给别人听的,是给自己听的。”
  学校从去年开始全面推行吟诵,这被专家一致认为是读经最原汁原味的方法。抑扬顿挫而特别的吟诵一遍遍地响彻教室,别人吟诵的时候,不少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地一起背。
  “这种旋律,需要学吗?”
  “很好学。”身边的女孩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旋律,关键是不能‘倒字。
  天宇要站起来吟诵,他的声音很放得开,与窗外风吹过竹林时沙沙的声音彼此应和。
  天宇是在原来的学校读完高一来的,短短两年半,已经背诵十多万字的经典。他说自己原来“成绩不是很好,内心感觉空虚,不喜欢看书”,但现在喜欢看书了。天宇的爸爸是商人。关于教育、思考,他直言“没什么好说的,我本就是个生意人,没读过几年书”。但最近儿子的一番话却让他震动不小:“爸,不要老是谈钱。重要的不是赚钱,是把人做好。”
  这位16岁的男孩在心得里这样写道:“我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地位,可以没有大事业做,但不可以没有幸福之感。最近的我会感到扫地也是一种幸福。扫过的是落叶和尘埃,换来的是下一刻的清新与明亮。”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如此感悟。
  “妈妈,可不可以以后别提我在读经典?”在又一次被人追问在“那个学校”的感受后,11岁的小雅小心翼翼地向杨慧提出了请求。
  没有任何人赞同杨慧送女儿来读经学校,她原本以为压力只在自己身上,没想到孩子同样有压力。
  2009年春节,读经刚满一学期,小雅几乎被所有的亲友问了个遍“那里都学什么呀?”“在那里快乐吗?”
  小雅低着头,嘟囔着“还行吧”。
  其实,小雅早已习惯了读经学校的模式。私下里,她和妈妈开心地描述过在学校里的时光:把《哈利波特》全集看完了,还交了几位好朋友。
  “我被我爸妈坑了。”角落里一位男孩大大咧咧地说。13岁的小白是被爸妈以“这里不用写作业”为由骗来的,但在这并没有改变其调皮捣蛋的性格。有一次在课堂上,他和坐教室对角线的男孩玩 “漂流瓶”,写好纸条后装在瓶子里扔过去,对方答复完再塞到瓶子里扔回来。一来一往,直到他扔过头命中带班老师的肚子……
  他对读经态度的转变不是来自老师,而是同班同学舒宜。
  舒宜已18岁,读经5年,算是“元老”了,也是很多家长心目中的“模范”。待人彬彬有礼,吃完午饭后,餐盘和饭碗中不留一粒米、一片菜叶。
  在小白上课不听的时候,她抓着小白的手,指在书上,一字一句地教他念。小白 “一下子就被感动了”,第一次感受到认真读经的快乐。
  舒宜说,在学校读经,最不一样的是来自于年龄不相同的同学们。既是同学,却又是兄弟姐妹。在她最有困惑的时候,也是“哥哥”、“姐姐”和老师们引导、帮助了她。
  不仅是帮助,孩子间的治愈也很有效。
  “哇哇哇,我要爸爸……”一位五六岁的男孩站在场地中央,他的爸爸已经走了。有大孩子走过去拿玩具逗他,看不起作用,便也都走开了。
  哭声渐弱。他扭头四处张望,看到教室里别的孩子玩得正欢,自己擦擦鼻涕,不哭了……
  思考篇
  “读经,到底会对人的一生有怎样的影响?”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家长希望探索一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这已是一种客观现实、客观需求。
  但也有家长忧虑:“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读经,到底会对人的一生有怎样的影响?”
  经典是好东西,但什么时候给,什么样的孩子给到什么程度?
  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经历千年发展,其中确有其可取之处,但现代社会离私塾时代相去甚远,孩子们除了读经之外,其他课程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给答案。
  “我不想说我们的教育很完美,但至少是多元教育中的一种存在。”周窼辖说。
  多元化的教育可以彼此借鉴。当经典学校在碰撞中改变时,体制内的学校或许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没有一种教育是万能的。”教师陈铁波在心得中写道。
  教育,注定了是一场多样化的探索。
  (文中家长与学生均为化名)
  (解放日报 介绍自己的教材。陈征)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_亿童网
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_亿童网
当前位置: >>正文
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来源:《幼儿教育》杂志&& &
作者:黄进
&&& 《最好的教育,就是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这是网络上转载率非常高的一篇文章,来自作家章红的《慢慢教,养出好小孩》一书。吃饭是教育,这在我们幼教行业里是常识,我们马上能联想到的是,孩子该如何洗手,如何拿筷子,我们该如何注意营养搭配,如何教育孩子一口菜配一口饭。是的,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都需要他去学习,因此,这些也都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然而,这里所说的将吃饭作为“最好的教育”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借此阐述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理:真正影响儿童的,不是教授给他的知识,不是训练后让他掌握的技能,而是成人和他的共同生活。
课堂上我的学生讨论起这篇文章,回忆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家里的晚餐时光。大家的回忆里酸甜苦辣都有。有的不堪回首,因为当年父母将饭桌当作了难得的教育场所,总结、批评、训斥充斥其间;有的则留恋那美好的时光,说那是一天之中最放松的时刻,家人聚在一起,畅聊当天各种趣事、新闻,或者被某个话题吸引,各自轻松地发表意见。吃饭是重要的生活内容,它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吃了什么、怎么吃的,而在于大家的共同在场,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式在交流。
杜威说过,知识、信仰,不是石头,不能够随意搬运,也不是一块馅饼,可以供大家切分。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共同的生活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形成的意义共同体。他由此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的,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反之,有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对吃饭充满痛苦回忆的人,对家庭生活必然有着某些难以回首的不堪,而对吃饭充满幸福回忆的人,则肯定对家庭生活充满了种种温暖的留恋。一个人咬牙切齿地希望另一个要快乐,这恐怕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在吃饭、聊天、游戏、散步时,成人营造出的愉快的氛围和积极的情绪,我们所采用的良好沟通和友好相处方式。
这既是一条最朴实又是一条最重要的原理,再新潮、再流行、再先进的教育模式也重要不过它。这也使得我们即便地处偏远、设备匮乏、资金不足,也有做好教育的可能,也有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可能。不可否认,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西方的很多学校鼓励师生(幼)自由交谈,安排师生(幼)共同进餐,形成的是一种家庭式的餐桌氛围;我们的很多幼儿园,教师通常是与幼儿分餐的,餐桌上往往是要求幼儿保持安静的。我们这里所谈的共同生活,显然不能局限于进餐,而应包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需要思考,在这些环节中,我们和幼儿共同度过的时光是否真的富有教育价值?
要想让一日生活富有教育价值,教师就得让自己在幼儿园里成为一个生活者,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劳作者。教师要善于与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体验和理解。教师是幼儿园里共同生活的一员,她携带着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记忆,她表达着自己的看法、观点和立场,同时她也理解孩子。快乐地嬉戏、温和地闲聊、亲密地触摸、认真地发表意见,这些行为的教育价值远远超过她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章红的书里,有一些细节非常有意思。她讲自己家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吃饭的时候,秋秋吃一口就把嘴凑到坐在她身旁的父亲裸露的胳膊上,使劲哈气。
“你这是干嘛?”秋爸问。
“啊,好辣,我要把辣传给你的胳膊。”秋秋继续哈气。
秋爸就用另一只手扇着他的胳膊,嘴里叫着:“好辣!好辣!”他顺手拿起一支圆珠笔,在胳膊那里画了一只伸出来的舌头,表示那儿辣得简直受不了,舌头在拼命喘气。
我看到这里,不禁笑起来,这个父亲真是格外有智慧。他没有像个教师那样直接驳回并讲明一个科学原理--辣味是不可能这样传递的,而是和孩子玩了起来:你要把辣味传过来,我接收到了!并且以形象的方式表现了手臂的感受和心情。这样一个及时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游戏”,我们甚至能从中看到瑞吉欧教育中的“符号循环”策略,讲出许多专业道理来。然而作为一种即兴的、下意识的反应,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位父亲生活中惯常的童心与趣味,这是他们父女的共同生活。秋秋早已长大,我没有见过她,却读过一点她写的文字,与同学赠予她的“学霸”的名号相比,我尤为喜爱她文字中的那种通达、幽默和自然--而这才是教养的结果、共同生活的收获。
1989年,由国家卫生部、教委
儿子差不多3岁了,听从有经验的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文教育究竟何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2007年
人文教育究竟何为?
【摘要】:所谓的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培养有知识、有教养的博雅之士。如何培养博雅之士?本文提出了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来说,应该提倡四个 learn:learn to know,learn to be,learn to do, learn to together(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相处)。大学的人文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它是有形的,更多的时候是无形的,是一个大学的讲座、社团、学生活动、教授的气质、校长的风范等诸多无形因素熏陶出来的。今天的大学是什么氛围,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什么样的风格,未来的中国就有什么样的前景。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41【正文快照】:
今天我们许多人都在谈大学人文教育,但人文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开一些 通识课程,让学生读读《论语》、《孟子》、《庄子》,或者了解莎士比亚、歌德,就是人文教 育?如果对人文教育作如此狭隘的理解,那么对于学生来说,通识课程无疑又增加了一 点死的知识而已。所谓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世旭;;[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常磊;;[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钟错;朱春梅;;[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金耀基;;[J];黄金时代;2007年08期
;[J];理论与当代;2011年07期
吕瑞桓;;[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6期
刘路峥;;[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钱嘉熙;;[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魏俊峰;;[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纪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杨彬;;[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廖鸿灵;;[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郑思晨;;[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胡冬煦;;[A];回顾与展望——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胡海燕;张晓艳;;[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陆自荣;王宏波;;[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戴喜玲;;[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刘海春;葛红娟;;[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祁建立;;[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柳;[N];光明日报;2005年
吴泽华;[N];汕头日报;2005年
丁丽洁;[N];文学报;2005年
石小康;[N];贵州日报;2008年
大理州实验小学
赵子志;[N];大理日报(汉);2009年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郭英剑;[N];中国经营报;2009年
高新军;[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金辉;[N];经济参考报;2010年
林环 实习生
董雅玲;[N];解放日报;2010年
黄冈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雪荣;[N];黄冈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宝岐;[D];河北大学;2010年
李金奇;[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刘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陈利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谭伟平;[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王建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张金福;[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建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吴原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杨光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兰海英;[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马海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屈林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高艳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王涛;[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傅龙华;[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孙妍;[D];天津大学;2004年
尹国华;[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玲芳;[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究竟何为教育?_真实的随想_天涯博客
中国当今社会、政治和文化形态要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讲真话,讲属于你心灵系统未受污染的由衷之言,讲向上帝忏悔的话,而不是说给别人听的吉语美词。纯美就是假的,世间最美丽的事物一定蕴含着痛苦和忧伤的内核。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1713651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838
(590)(475)(13)(38)(9)(8)(10)(1)
(1)(1)(4)(5)(1)(2)(1)(2)(3)(1)(5)(1)(5)(5)(1)(4)(8)(7)(7)(10)(5)(3)(12)(5)(3)(3)(5)(6)(7)(7)(7)(12)(8)(9)(10)(6)(7)(4)(5)(3)(14)(13)(13)(8)(7)(8)(10)(9)(11)(5)(8)(4)(1)(2)(7)(4)(11)(5)(3)(2)(5)(6)(9)(5)(5)(5)(5)(12)(3)(2)(2)(8)(5)(3)(2)(5)(2)(3)(4)(4)(3)(4)(1)(4)(3)(1)(2)(2)(4)(6)(8)(14)(7)(8)(5)(6)(5)(4)(2)(4)(8)(5)(5)(11)(17)
究竟何为教育?
--------写在《康德传》读后
&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强调: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实施个性化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 日李鹏总理在接见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第四次理事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摘要):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是全民的事业。既然是全民的事业,就要大家来努力,要发动社会的力量支持教育,克服困难。发展教育,政府责无旁贷,教育部门责无旁贷。但只有政府的力量、教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是不能把教育事业办好的。我希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支持这项工作,把基金会的工作做得更好。
&&&&& 日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实施科教兴国,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本届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严格教师标准,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继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 日李岚清总理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第六次理事会上的讲话(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优先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改革和措施。其中由李鹏同志亲自倡导,王震同志开创的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气,为人民教师办事实的一个重大举措。
&&&&&& 2006年7月至11月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有关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指出:
&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的振兴,只有有一流的教育,我们国家才有一流的实力,才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家;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巩固扩招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要完善政府资助困难学生制度。文中提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建议:转变教育部门的职能;落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建立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确立阶段性的教育公平的目标,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包括投入、条件、师资等;提高教师质量,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加强教师培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规范办学行为,包括规范教育市场。
&&&&&& 蔡元培先生(日-日字鹤卿,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政治家、革命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有关教育的论述: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
&&&&& 上述官员对教育的论述冠冕堂皇,言之凿凿,照本宣科,大而划之,高高在上,原则性与概念性相互配合,互相关照,全是从政策层面,从教育的外延、功能,从维护政权的立场上谈教育的,把一种不容置疑的意识形态贯穿在教育的全部机理中,更主要的是他们将教育作为了一种重要的产业在看待,使教育成为一种经济活动,一种政治与经济的附属物。所以尽管面面俱到,但却空洞无趣。
&&&&&& 唯有蔡元培先生是从教育本身谈教育的,作为现代举世公认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教育亲历亲为,不仅从国家命运的高度看待教育而且从教育的本质从人之为人的根本角度谈教育,他博采众长,吸收世界先进教育思想为我所用,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他的教育理论句句是真理,字字入人心。在他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但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开创了民国教育的新风尚,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以及世界级顶尖人物,为中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杰出贡献。
&&&&&&& 然而他的教育理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嘎然而止,因为新朝推翻了旧制,于是乎红色的教育理念便一直延续之今。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一直是在稀里糊涂地办教育,理念落后,观念僵化,培养不出杰出人物,甚至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产生了石破天惊的&钱学森之问&。然而时至今日,这社会依然不知道教育究竟是什么,仍然在盲道上漫无边际地放牧,这是非常悲哀的危险之举。如果说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属于本土的旧观念,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早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康德对教育的论述,看看这位近三百年前先贤的思想与见解。
&&&&&& 伊曼努尔.康德日诞生于哥尼斯堡,他的一生几乎就在哥尼斯堡城度过的。哥尼斯堡当时是德国的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根据《波茨坦协定》该地划归前苏联,即为现在的加里宁格勒。康德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哲学家,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程度上几乎全都渊源于康德。他的思想虽然经受了种种改造,但却依然保持着生命力,他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验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论教育》等为人类理论思维的深入拓展、为人类智慧的培养与升华都起到了划时代的推进作用。这里仅只介绍康德论教育(1776年出版)。
&&&&&&& 康德认为,&在人类的种种发明创造中,有两项可以看作是最困难的:管理的技巧和教育的技巧&。但是社会恰恰是依赖于这二者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的产物&。这就是这位关注人类命运的哲学家不能不对教育进行探索的原因。
&&&&&&& 在康德看来,父母和执政者害了孩子。前者只关心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过得舒服,后者则把他们当成统治的的工具,二者都是从事物的现存秩序出发来教育儿童的。但是真正的教育应当以培养能够适应整个人类美好未来状况的人为目的。这样他们才能创造出这种状况来。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创造这种状况呢?校园根本不应由国家来掌管。康德认为,一切文明都是从个人积极性开始的。教育主要的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思考。人应当自觉地经受四个阶段的教育:学会遵守秩序,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待人处事和成为有道德的人。秩序是第一位的,高于一切的,没有秩序,人就会变成野蛮人。可以教人们学会任何一种习惯,但要根除野蛮性而不建立一定秩序是根本做不到的。最难的阶段是最后那个阶段。我们生活在有秩序有文明和文化的时代,但是我们距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相差很远。
&&&&&&&& 教育的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于要把服从法律强制同善于运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从小就应让他有行动的自由(只要他不做有害自己和他人的事)。要使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他人提供达到自己目的的可能性,他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听话才能给以奖励!)社会教育有不容置疑的优越性,孩子们靠这种教育才能学会把自己的权力同他人的权力进行比较。有关环境的观念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应当对每个人进行教育。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行动的生物,他具有自我尊严感并且自觉地承担作为社会一员的义务。
&&&&&&& 康德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他终生未婚),但他却对吃奶婴儿的教养都有自己的看法。康德劝母亲要亲自给新生婴儿哺乳而不要雇用奶妈。不要把婴儿裹在襁褓里;他只会因此而感到害怕和失望。不信,您给成年人裹上襁褓,他会比婴儿喊声更大。不要用摇晃的办法使婴儿入睡。不信,您自己体验一下,您会因摇晃而头晕。摇晃婴儿是为了使他不哭,但是哭对他是有益的,这可以使他发育得更快。婴儿最初的坏脾气是这样养成的:他一哭你就赶忙把他抱起来,迎合他的要求。如果你对他的哭不去注意,他就会停止下来,因为谁都不愿白白浪费力气。教孩子走路时,父母不要用吊带,因为会妨碍他胸部的发育。应当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成长。
&&&&&&& 但是有一条,就是不要使秩序遭到破坏。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应当这样来引导他的意愿,使它受天然障碍的规戒。孩子从小就应养成劳动的习惯,再没有什么比贪图享受更有害了。不曾受过娇生惯养的孩子总是主动地选择那些需要花费大力气和具有坚强意志才能完成的事业。在吃食方面,不要使孩子养成爱吃好东西的习惯,因此不要让他自己挑选食品。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加以拒绝,那就应该给予满足。而如果有理由不去满足这种要求,那就不容许他耍赖。一经拒绝就永不返悔。
&&&&&&& 康德根据经验,坚持主张要进行体育锻炼,这在当时是教育上的一个创举。跑、跳、举重和负重、游泳、投掷,对儿童都是有益的。户外游戏有益健康。但是不应把游戏同做工混为一谈。康德不赞同教儿童学会打闹和开玩笑。做工是学校的必修课,做工要有一定目的。而游戏的目的则包含于游戏本身之中,这里主要的是过程本身,而不是其所产生的外在结果。学会区别劳动和游戏,对成年人来说也是重要的,成年人不会拿着棍子当马骑,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孩子养成把一切都看成是游戏的习惯,那是非常有害的。学校是一种强制性的文化,虽然应当把培养自由的人当作自己的目的。
&&&& &我们记得多少,我们就知道多少&。这句拉丁语俗语说的是锻炼记忆力的必要性。系统地阅读和复述,学习语言,都有助于加强记忆。按康德的意见,读小说则会削弱记忆。所以不能让儿童接触小说。他们一边读小说一边就会制造新故事,因为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它,反而耽于幻想,坐在那里头脑空空如也。精神不集中则是教育的大敌。
&&&&&& 教育者不要乱用惩罚手段。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措施,用它时要极端慎重,以便使孩子们相信他们自己最终是能改正错误的。经常惩罚跟由于冲动所进行的惩罚一样是达不到目的的。
&&&&&&& 最困难的莫过于教育人具有道德文明,它是建筑在规范基础之上的。对道德文明来说,仅有秩序则是远远不够的。规范就是法律,不过这种法律是来自人的性格、信仰和理智的一种主观的东西。在形成人的性格时,要使它具有三个特点-----听话、公正和通情达理。
&&&&&&& 在该书的结尾部分,康德谈到性教育。十三、四岁是孩子的转折时期,产生了性的意向。这种性意向即使眼前没有对象也会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因此,要使青年人保持天真无邪是不可能的。回避不谈只会产生更坏的结果。这从对已往一代人的教育中清晰可见。正确的做法是:从青年时期就把一切都毫不隐瞒地清楚而明确地告诉他们。当然这是一个微妙的题目,不能成为当众谈的对象,但是总是能够找到恰当的谈话方式的。康德按照当时的观点要求教师要使年轻人对手淫产生反感和恐惧。&这会给身体带来极有伤害的后果,其产生的道德后果更坏。有人问,青年人可不可以同异性交往?如果在手淫和同异性交往二者之中选择一个,那么后者总要好些。在前一种情况下,青年人是违背了自然本性,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不会&。但是困难在于传宗接代的生理本能超过了对孩子进行约束的能力。因此,青年人唯一可行的就是等待,等到能够结婚为止。幸福的婚姻是对端正行为的奖赏。
&&&&&& 康德的教育思想是在卢梭的影响下形成的,对后世的德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康德的学生、门徙都是已经经过了初级教育阶段的。大学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教会独立思考。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知识是可以获得的东西,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却不是那么容易学到的。机械地记忆,逐字逐句地背诵是有害的。康德不喜欢学生把他课堂上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往往影响他讲课。讲课时,他首先关心的要使人听懂。如果发现有人听不懂,他就会停下来再从头讲起。他按照中等接受能力来讲课。&我不为天才讲课:他们自己会给自己闯出道路来的。我也不为傻瓜讲课,为他们不值得花这么大的气力。我是为那些水平中等并想要把自己培养成将来能胜任工作的人讲课的&。
&&&&& 这就是哲学家康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谆谆之言穿过时光隧道至今依然温暖人心。
写于日17时06分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