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学高三一年考上武大?索命dv真的假的的啊?

老人有些困倦,将双脚伸进了炉堂取暖。
哪知气温骤降,海浪一波波往上冲刷着车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绝望的时候,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低如尘埃,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那就把头低下,努力扎根,相信总有一天能开枝散叶,沐浴阳光。
  今天的话题让我不断揭开过去回忆里的“伤疤”,但回过头来看,其实是一个“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老师的压力+羞耻感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同学很多,朋友却很少。自从我记事起,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我们总是在搬家,我也总是在转学,幼儿园、小学、高中阶段我都转过学,唯一完整读完的是初中三年。小学阶段爷爷在湖北随州照顾我,父亲在广东中山工作,后来由于爷爷生病,小学五年级读完后,我便从湖北省随州市的五眼桥小学转学到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开学那天,我成为了一个六年级的小升初毕业生。
  新的环境对于我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除了适应新的住所、新的家庭成员,还有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同学们课间休息时都用粤语(广东话)交流,而那时,我却连自己的粤语名字都听不懂。
  五年级以前,我没有接触过英语,父亲往年回家探亲时教我的ABC之歌,是我对英语仅有的印象。但在中山市,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在我第一次上六年级的英语课时,老师问“What’s your name?”我却只能像个傻子一样呆呆地看着她,无言以对,因为我听不懂,也说不出。
  不懂英语、不懂粤语,此外,由于学校选用教学课本的差异,连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语文成绩也一落千丈。如你所想,那时的我对自己失望极了,我一度埋怨过,为什么我要被迫离开自己成长了十年的城市,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和学习。我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承受这么多的变故?
  回顾当时在学校挣扎着学习的经历,有三件事我印象最为深刻。
  经历之一: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名叫黄晓彤,粤语发音“王”和“黄”是同音,所以用粤语读黄晓彤和我的名字王晓璐,读音是相近的,没听清楚的话很容易混淆。记得那是一个课间,我的班主任袁春见老师站在教室的后门用粤语说了一句“黄晓彤来我办公室”,当时我也听不懂粤语,就问同桌的女生老师说什么,同桌说老师好像是叫你去办公室找她。于是我走到班主任办公室,带着忐忑的心情问道“老师您找我吗?”我仍旧记得袁老师当初的表情,她朝我翻了个白眼,用一种广式普通话说“我叫黄晓彤啊又没有叫你,下次听清楚D再来呀”。我的忐忑变成了懊恼,恨自己为什么听不懂粤语,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不讨老师喜欢。
  经历之二:袁春见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同时也教语文课,有一天下课时告诉我们今天讲的课文要全文背诵,过几天要抽查的。当天放学后我就去滑旱冰了,回到家吃好晚饭做完了其他科目的作业,想着可能过几天才抽查课文,当晚就没有把课文背完。第二天上课时老师问你们课文都背了吗,现在开始默写。脑袋一片空白的我当然什么都写不出来,老师经过我时看到我空白的作业纸,说了句“默不出的就到教室后面站着背,背完再来默写”,于是,我很“光荣”地成为了站着背课文的一员。
  经历之三:有一次开班会,袁老师问我们想去什么样的初中,当时中山市第一中学是市里最好的公立初中,而我也只知道这所学校,所以就大言不惭地说“我想去市一中”。袁老师愣了一下,显然没意识到我会给出这样的回答,然后她说“就你这个成绩,去华侨中学我都觉得悬,你要是能考上市一中,我的姓倒过来写给你看”。一种羞耻感席卷而来,我暗暗捏紧了拳头,但最终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
  那时的我,不想被老师看不起,不想被同学嘲笑,不想让家人失望……内心的羞耻感与不甘心交织着,慢慢地,变化发生了。
  我找来爸爸刚到广东时买的“粤语一月通”,对照着书上的音标听磁带,收音机播放一句我就按暂停键,自己跟着重复一句,来来回回听了不下30遍。每天下课后就追着同学问一些粤语生活词汇的读音,从“老师好”、“你家在哪儿”、“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到“业余时间你喜欢做些什么”、“你本来就是我的好朋友”、“下次我的生日聚会你能参加吗”,就这样一句一句地学习,一句一句地模仿。
  从来不给我报培优班的爸爸,在看了我59分的英语考试成绩后,决定找老师帮我开小灶,每周两个晚上请英语老师给我补课,把在学校讲过的内容重新再讲一遍。周末又请另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从零开始一对一教我新概念英语。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配套的英语习题大全,我学完相应的内容后就做专题后面的习题,做完之后自己对答案,弄清楚做错的原因后再把做错的题在本子上抄一遍。
  不管语文课上的文章是不是要求背诵,我都在当天睡觉之前把课文读几遍,虽然不能全部背出来,但也做到了熟知于心。老师布置的主题作文和周记文章,我都先在稿纸上写一遍,改完错别字之后再工工整整地誊写到作文本上。
  小升初的数学除了常规的内容,还会考奥数,我除了在课上紧紧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放学后回到家还请爸爸给我讲奥数的原理和方法,讲完之后我就做题,跟英语一样,数学题做完之后自己对答案,针对错题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把错题抄一遍。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还有点恍惚:三个月能够听懂粤语生活对话,半年后开口说粤语;一年就学习了小学六年的英语课程;小升初考试英语97分,实现了从零分到逼近满分的飞跃;奥数拿过小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
  我不敢说全是因为我的努力,但总归是努力夹杂着很大程度的运气,幸运女神眷顾了我,让我在小升初公立学校派位中拿到了仅存的名额,最终如愿去了中山市第一中学,还在入学考试后被分配进了当时的竞赛班。
  我很感激那段经历,感激那段时间给我鼓励、帮助的家人和老师,感激用“激将”的方式激励我从低谷爬起的班主任。人生就像是一串锁链,一环扣一环,没有那一年的宝贵经历,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初中二年级:同学的拉力+差异感
  我只有六年级那一年是和家人一起住的,初中和高中三年都在学校寄宿,初中的时候是每周放一次假,高中的时候就是每个月放一次假。
  初中阶段的低谷出现在刚上初二的时候,当时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九门课程一起学,我还不是很适应。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加上住校还不是很习惯集体生活,所以经常出现晚上在宿舍睡不着、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的情况。这种精神面貌当然带不来好成绩。
  我还记得,初二那年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当时的英语老师特别喜欢在上课之前听写单词,但是我总是偷懒不记单词,所以每次听写的时候就把英语书偷偷藏在桌子底下偷看。这要是正式考试,可以算得上是“作弊”了吧,但好在我只是小打小闹,没惹出什么祸来。
  也是因为我坐在最后一排,视力慢慢变得不那么好了,经常看不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久而久之我就不看黑板了,老师讲的内容也是半蒙半猜,听懂了算自己赚到了,听不懂就自我放弃了。
  初中从差生到优生的转变没有那么剧烈,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促使我转变的原因,那就是身边同学和舍友带给我的积极影响。
  回顾初中的三年,同学和舍友给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她们教会了我为了防止缺乏维生素营养不良要把生活费留出一部分买水果,初中九门课程内容较多可以利用排队等早餐的时间先预习当天上课要讲的重点内容,先背完英语书最后几页的单词表以后上英语课文的时候会更轻松……
  我有一个舍友叫李沅婷,她是一个对数字和钱十分敏感的女孩,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开玩笑说如果她以后学财务管理肯定会大有成就。她发现我总是在每周的前三天把生活费全都花完,后两天喝白粥或者啃饼干,就告诉我要学会合理分配生活费,先留出一部分吃饭和买生活必需品的钱,剩下的留着备用,买零食也要有所节制,不然只吃零食不吃饭会营养不良。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控制不住地想用生活费买零食吃,她就帮我保管着生活费,每天给我拨付一笔三餐基本款项,有时我求她多给我五毛钱买一个棒棒糖,她都要教育我很久。在她的影响下,我渐渐养成了列财务支出计划并严格遵循的好习惯。
  舍友欧俊颖是另一种自律风格的好伙伴,每天起床铃一响她就起床,从不赖床。有一段时间她带着我一起上学放学,告诉我可以在刷牙的同时用盆子装好洗脸水,这样能减少一些等待时间;洗完澡把当天要洗的衣服先在桶里跑一会儿,洗衣服的时候会更轻松;用完的盆子、桶和晾衣撑每次固定放在同一个位置,这样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东西。我就那样一点一点地跟着她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慢慢有了很大的提升,到后来也能举一反三,吃完饭后碗筷先泡一会儿再洗,洗衣粉装在矿泉水瓶子里方便倒出来,把储物柜里的东西都固定放在同一个位置。我的很多生活技巧,大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在她的带动下我养成了早睡早起、快速洗漱、收纳整理的好习惯。
  我的同学温逸馨是一个成绩好性格也好的人,老师总是表扬她答题思路清晰、书写工整。我们的座位之间隔着一条过道,我总是厚着脸皮向她请教各种学习问题。她也不觉得烦,耐着性子亲自给我示范如何记笔记,告诉我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符号做标记能够加强记忆,老师上完课之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本子上写一遍重点内容的框架笔记,平时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要反复揣摩。可以说,是她把我从“广撒网-全面复习”的备考方式中拉出来,把我带进了“重点分明、各个击破”的学霸之路。
  我的生活和学习在舍友和同学们的带动下渐入正轨,中考时也以超出录取线一百多分的成绩顺利考上了中山市第一中学的高中部。到这个阶段,我的人生锁链接上了锁链的另一环,进入了另一个平台。
高中一年级:内心的动力+进取感
  高一下学期,我又转学了。进入到另一所高中的重点班。刚转入新的学校,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中下水平。因为是插班生,所以没有和同班同学住在同一栋宿舍,而是和另一个班级的女生共住,大家都早出晚归,我和宿舍的同学交流很少。班级里的同学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相处,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平时吃饭上课基本都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我并没有主动去融入,课间也很少找同学们说话。我就以那样一种状态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有时候我可以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偶尔的发声要么就是课堂上被点名回答问题,要么就是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告诉打饭的阿姨我要哪个菜。
  当时成绩不好又没有朋友,心中的自卑感无以形容,我总感觉周围的同学都那么地优秀,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是多么不足挂齿。于是就以一种“不一定有成就,但至少不犯错”的心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两个月,直到我看到了香港大学的招生宣传通知。
  那是一个周末,香港大学的招生团队来到我所在的高中,在实验楼的一个教室里介绍港大招录本科生的项目,广东省考生在中山大学委培一年后直接入读香港大学就读本科,如果有意愿,可以通过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提交电子版申请文书后会有老师专程到内地城市来进行面试。就在那一天,我在自己心里种下了一颗香港大学的种子。
  于是趁一个假期办理了港澳通行证,到香港去了一趟,两天的香港之旅什么景点都没去,就在香港大学校园里参观闲逛,拍了一张带有香港大学四个字的照片,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里,平时看书学习累了我就把照片翻出来看。
  每天早上我总是宿舍最早起床的那个,轻手轻脚洗漱完毕后走到操场上边散步边背英语,因为港大的招生老师说高考成绩中的英语是很重要的录取参照条件。
  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课我总是竖起耳朵认真听,课后马上把练习册上面的题目做完,自己核对练习册之后的答案,发现有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老师解答。
  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课,我会在上完课之后自己画重点知识框架图,晚上睡觉前在脑海里回忆当天的重点内容,不熟悉的第二天再看一遍加深印象。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努力,在高一升高二的文理科分班考试中以前十名的成绩考进了文科重点班,数学单科第一名,我也因此当上了文科班的数学课代表,这让我对数学的兴趣一直延续到现在。
  内心对香港大学的向往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就那样默默坚持着,学习累了就找同学在走廊用英语对话换换脑子,晚自习感到疲倦就到操场上跑两圈多呼吸点新鲜空气,政治问答题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就把书本拿出来逐章绘制思维导图,历史事件容易记混就手动抄写历史年代进程表,地理科目薄弱就追着任课老师不断请教。
  2010年6月,我的高考总成绩是639分,总分排名广东省文科生第614名。
  英语单科144分,是我们学校的英语单科状元,数学单科142分,是全校第三名。语文发挥失常只有113分,文综表现平平只有240分,英语口语测试当天计算机出了点状况,最终成绩是C等。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去参加了香港大学的招生面试,最终没有收到offer。后来听初中同学说,我高一转学前的同桌以657的高考分数被港大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了,我也没有去核实消息的准确性。我和她之间有着18分的差距,18分把我拦在港大门外,于是我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一段经历,回归常态。
  后来我通过正常的志愿填报程序,以639分裸分被录取到武汉大学法学院,当年学校文科生中裸分录取到武汉大学的只有我一个人。来到学校参加同学会时发现,同年到武大的有几个理科生,还有几名不参加全国高考的港澳台学生。我的本科四年,在这里度过。至此,武大成为我人生锁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从这三次转变中学到什么
  痛点――有痛点才会激发起想要改变的斗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把“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视为信念。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次从差生到优生的转变之前我都意识到自己已经跌到了谷底,对现状的不满激发我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刚开始不一定能找到好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只要多试几次,总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长进。
  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把自己看成一滴水,顺着水流前进就行了。有这样一种说法:你不知道幸运女神什么时候会来眷顾,所以需要随时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在她来到身边的时候及时抓住。遇到好的机遇也是一种幸运,在还没遇到的时候,就俯身扎根,让自己成长,这样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才能自信的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自救――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有些人会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但有些人只会抱怨现状抱怨他人抱怨社会,长久以往你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懂得自救的人好像自带幸运光环,总会在绝境中遇到贵人、遇到好的机遇;那些具备帮助别人能力的人,也倾向于帮助那些积极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想要改变现状,就得先学会自救,不然没有人会来帮你。
一个过来人的唠叨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的成长历程中好的老师太多了,舍友、同学、校友……大都给了我正面积极的影响,从他们身上汲取到的养分让我成长为现在尚且过得去的样子。
  尽可能坐在前排,前排有更好的视角,也能更多地引起老师的关注。此外,坐在前排会给你一个心理暗示: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我的一言一行,我要做更好的自己。
  找对方法做对事,在大家都很努力的时候,找对方法能让你效率更高,成就更大。埋头努力不看路是一种很可悲的行为,你有可能走了很远,抬头却发现方向不对。
  自律能给你更多的自由,你可能有强烈的想改变现状的意愿,但苦于总是三分钟热度,这个时候你需要更多的自律。想想看吧,你的点滴自律,都会把你往目标推进一步,但你的每一次自我松懈,都让你离目标更远一些,你想要早点到达目的地,就需要自我克制,用自律作桨,奋力前行。
  晓璐说:
  今天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三天,一开始是想要总结自己学习的历程,剥离出一些有用的方法论,但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回忆录模式。这样也好,在真实的经历中寻觅“学渣逆袭”的形迹,或许你的感受会更加真实。
  文章配图的三朵花是在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林区拍的,感觉湿地公园的花都很有灵气,外形和色彩与别的花不同,我很喜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片土地养一朵花,湿地的花,带有湿地的色彩和形态,很高兴能把它们的美姿美态分享给你。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本科、管理学硕士、记忆大师、英语粤语爱好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关于高考移民,你见过最夸张的逆袭是什么程度?
134回复/4亮 8669浏览
刚看到有个帖子说他同学山东人,本省就三本不到的水平,到北京考了人大。人大差不多算国内前十的高校了吧,反之我是不相信的,真是张口就来。我身边最早的时候还是流行去北京考,爸妈有个同事的小孩,主流评价是肯定上不了武大,估计最多有个武汉理工的水平,后来去北京考上了清华。据他自己说那会儿容易,运气好,现在基本不太可能了,北京的考试难度也加大了,去那边考的渠道基本封死了。然后我高中班上有六个去新疆考的,那边容易,都是三本不到的水平,最后全上的二本。好像本来可以上一本,但是查的严不敢报什么的。。。据说考一次得十几万,然后就为了上个二本。。。这几个同学现在都混挺好。我印象中现在管很严了,基本上可操作渠道也不多,学习好点的都不会走这条路。大家觉得呢?你见过最夸张的逆袭到什么程度?
这些回帖亮了
真事,我老家是边境小城,管的松,以前每年都有不少山东的高考移民,他们在山东什么水平不知道,来了之后全是211,985。
08年开始,限制政策出来了,必须在本省高中就读两年以上才可以参加高考,而且必须是转学籍的。发自手机虎扑
亲身经历,山东人,班上一外地同学一直都是勉强二本的水平,高考去的新疆,考上了中南大学。发自手机虎扑
邵夷贝 青海状元
邵夷贝原先在山东青岛读中学。2001年的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
之后邵夷贝复读一年,2002年通过她父母年轻时支援青海的关系,前往青海第二次参加高考,通过高考移民的方式获得青海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
"我爸妈从16岁就从青岛到青海支援边疆,一共在那里呆了四十多年,从相识到结婚生子工作,本人也在青海长大,脸上留着高原辐射的淡淡烙印。是青岛人还是青海人对我来说不重要,都算是我的故乡。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如果大家喜欢拿这个说事,我谢谢你们关心,也愿你们无需费心。"
我复读了一年,因为第一年考的不太好,想考个好大学。复读这一年压力比较大,班里同学都挺刻苦的,整个环境也比较好,老师抓得也比较紧,一开始自己在班里也不是很好,最后上来挺快的。
在学校复读时排名多少?前期排多少?后期排多少?
一开始年级里排80多名。
年级一共多少人?
我是在山东开发区那里复读的,当时有20个班大概1000人左右,后来排二三十名,最后回青海自己在家里学的。
你第一年没考好是在青海考的吗?
第一年,你高三那年在年级排名多少?
我那时也在青岛,那时排一二百名吧。
p.s.邵小姐的几首歌还挺好听的,一直在我歌单中,推荐否定先生 未来俱乐部[ 此帖被数到三就不哭在 09:10修改 ]
我高中同学
高三那年移民去上海了 本来在江苏应该是二本不到的水平 后来貌似上了青岛理工 感觉差距没想象中大
我高中同学
高三那年移民去上海了 本来在江苏应该是二本不到的水平 后来貌似上了青岛理工 感觉差距没想象中大
大学认识的,山东二本不到的成绩,宁夏上中央民族大学发自手机虎扑
高中同学去北京高考结果又考回本省了。。。你去个名校不行吗。。。发自手机虎扑
猫,在钢琴上睡着了
引用2楼 @ 发表的:
大学认识的,山东二本不到的成绩,宁夏上中央民族大学
三本不到然后上人大么?反之我是不相信的
真事,我老家是边境小城,管的松,以前每年都有不少山东的高考移民,他们在山东什么水平不知道,来了之后全是211,985。
08年开始,限制政策出来了,必须在本省高中就读两年以上才可以参加高考,而且必须是转学籍的。发自手机虎扑
本来河北省的,学习可以考普通一本的那种,然后移民到内蒙,考了前三吧貌似,然后被查出来,作废了发自手机虎扑
邵夷贝 青海状元
邵夷贝原先在山东青岛读中学。2001年的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
之后邵夷贝复读一年,2002年通过她父母年轻时支援青海的关系,前往青海第二次参加高考,通过高考移民的方式获得青海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
"我爸妈从16岁就从青岛到青海支援边疆,一共在那里呆了四十多年,从相识到结婚生子工作,本人也在青海长大,脸上留着高原辐射的淡淡烙印。是青岛人还是青海人对我来说不重要,都算是我的故乡。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如果大家喜欢拿这个说事,我谢谢你们关心,也愿你们无需费心。"
我复读了一年,因为第一年考的不太好,想考个好大学。复读这一年压力比较大,班里同学都挺刻苦的,整个环境也比较好,老师抓得也比较紧,一开始自己在班里也不是很好,最后上来挺快的。
在学校复读时排名多少?前期排多少?后期排多少?
一开始年级里排80多名。
年级一共多少人?
我是在山东开发区那里复读的,当时有20个班大概1000人左右,后来排二三十名,最后回青海自己在家里学的。
你第一年没考好是在青海考的吗?
第一年,你高三那年在年级排名多少?
我那时也在青岛,那时排一二百名吧。
p.s.邵小姐的几首歌还挺好听的,一直在我歌单中,推荐否定先生 未来俱乐部[ 此帖被数到三就不哭在 09:10修改 ]
一个时代的女人不属于同一个时代的男人
引用6楼 @ 发表的:
本来河北省的,学习可以考普通一本的那种,然后移民到内蒙,考了前三吧貌似,然后被查出来,作废了
嗯嗯,我们那边就是怕被告,都很低调走个二本这样子,我认识最好的上了东北大学,然后是云南大学,其他基本全是二本
还是学渣移民好一点 你要本来就是山东河南江苏等人口大省的一本水平 到别的地方又发挥超常一点 太高调了
我妈同事女儿在湖北估计也就是个一般三本,后来好像是户口去新疆,上了南大。
人唯一一次应该待在盒子里,是死的时候。
亲身经历,山东人,班上一外地同学一直都是勉强二本的水平,高考去的新疆,考上了中南大学。发自手机虎扑
江苏的 高中同学上大专水平 高二转到新疆 最后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 一本哟
引用10楼 @ 发表的:我妈同事女儿在湖北估计也就是个一般三本,后来好像是户口去新疆,上了南大。
我就是湖北的。。。同学最好也就走个东北大学,当然,也是他们不敢填
引用8楼 @ 发表的:
嗯嗯,我们那边就是怕被告,都很低调走个二本这样子,我认识最好的上了东北大学,然后是云南大学,其他基本全是二本
如果这个学生在原籍有一本水平,一般还是会一本(毕竟不敢太张扬,我见识浅,真没听过哪个人移民考上清华的),如果原籍是本三水平,一般都是走个普通二本。。。基本上只对成绩差的有提升。发自手机虎扑
认识一个凯尔特人球迷,成都人跑去拉萨,现在在南开大学。。而我,在二本小渣渣。。
波士顿,马刺。雷阿伦,帕克。林嘉欣,陈瑶。
桂平西山,龙潭公园,白石洞天,罗丛福地,金田起义旧址,北回归线公园,大藤峡,小东塔。
一发小她爸私底下搞移民赚钱 结果被抓了 现在这妹子一破学校教书 开家里的破现代 不知道哪里来的整天优越感
引用@ 发表的:我就是湖北的。。。同学最好也就走个东北大学,当然,也是他们不敢填我感觉这种现象湖北这边可能还稍微好一点吧,其他地方我就不清楚了。
人唯一一次应该待在盒子里,是死的时候。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如果这个学生在原籍有一本水平,一般还是会一本(毕竟不敢太张扬,我见识浅,真没听过哪个人移民考上清华的),如果原籍是本三水平,一般都是走个普通二本。。。基本上只对成绩差的有提升。
嗯,考上清华的那个有十几年了离现在。。。现在都是走个普通学校,最多走个边远985,像人大这种碰都不敢碰的
最夸张的逆袭,我身边有这样一例。
说夸张,不仅仅是因为成绩的差异,最关键的是这个逆袭是这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
我所在的高中也算市重点了,但那个时候录取的比例比较低,我们那个地区在全省来说,教学水平也不算突出,一届6个班,每班50人左右,以往平均还能考上7、80个本科生,但我们那一届,考得特别惨,最终只有40多个本科生。平均下来,一个班就是8个本科生。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A,平时考试都是30名左右的,按照预测,是什么都考不上的,他自己也清楚,所以他早早就开始策划,在高三刚开始,就突然离校了,他一个人跑去了广东,转学进了一所学校,他的成绩到了广东一下子就排在前列不用说了,更重要的事情是,他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需要把户口搞定,他的办法就是结交班上的同学,通过同学的父母,一步一步找关系,我甚至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因为他家里比较穷。
这一年,他并没有搞定,所以放弃了当年的高考,下一年,他换了一所学校,继续如法炮制,这一次终于给他搞成了。
我还有一位同学B是很好的朋友,当年高考发挥不好,没考上,于是复读了一年,最后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到校之后,发现A竟然也是同批入校,后来见到我说起这个事,还愤愤不平,说A这样的人居然也跟他一所学校。我父亲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倒是对A非常钦佩,说一个高中生,自己去搞这样的事情,居然能搞成,此人毕业之后肯定有前途。
引用16楼 @ 发表的:
一发小她爸私底下搞移民赚钱 结果被抓了 现在这妹子一破学校教书 开家里的破现代 不知道哪里来的整天优越感
被抓了判了几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9人参加识货团购289.00元10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36人参加识货团购645.00元13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41人参加识货团购538.00元36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38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999.00元2人参加识货团购179.00元21人参加识货团购45.00元16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命dv真的假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