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年级上册指导丛书科学学习方法指导丛书地球第1...

《地球的运动》学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_学优中考网 |
地球的运动热点考点聚焦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与此有关的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
考点主要有: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地球上五带。
【例1】(2003·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半球划分、五带划分及经纬网有关知识。东西半球界线为20°W、160°E,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则经度为160°E,排除B、C。前为热带,后为温带可断定经度为23.5°S,排除A,答案为D。
此题联系实际、结合图考察半球及五带界线。
【例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对比如下:
①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②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和季节的变化。
③地球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时。
金钥匙:通过解答本题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种类、各自特点和由此产生的地理意义。
典型例题剖解
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
①地球自转
B.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球公转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不发光的球体,因此,被阳光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
半球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之分;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产生;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还会使人们
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和公转的轨道平面保持66.5°的夹角,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
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
因此,与自转相关的是昼夜交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与公转相关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
答案:①——AC
金钥匙:通过本题的解答,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例2】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
正确的是(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 23.5°S夏至日
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
井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一定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即在23.5°S或23.5°N,而其它在23.5°N~23.5°S之间的范网内,应该有两次直射现象。
金钥匙: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直射一次的现象的地理纬度为23.5°N,这一天正值我国的夏至日。
创新例题点拨
【例1】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南极中心站的位置、五带的划分与分布。上海处在北温带,中山站处在南寒带;从上海向南到中山站依次经过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内寒带,共经过了4个温度带。
【例2】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7),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
。(用字母来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用字母表示)
(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有极夜现象的是
。(用字母表示)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D和B的分界线是
点拨:观察五带图,掌握五带名称、五带的分界和各温度带的特点。
由五带范围分布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为寒带。阳光直射情况: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答案:(1)热带
南极带(2)A
(6)回归线或南北纬23.5°纬线;北极圈(或66.5°N纬线)
【例3】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
(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
。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
。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
(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
。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
有没有昼夜交替?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在不同位置得到太阳热量多少和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公转至A点时,是冬至日,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当公转到C点时为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当太阳公转至B、D时,全球昼夜平分。
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30°N;若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没有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生产,跟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没有关系。
答案:(1)少
平分或等长
(2)30°N
学用方法指导
1.学习地理要善于抓住比较、抓联系。请看下表。
昼夜现象的产生 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总是照亮半个地球,被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不被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 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和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的形成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出现白天和黑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某个地区在一年内白天和黑夜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 地球公转
夏至6.22(或6.21) 春分3.20(或3.21)秋分9.23(或9.22) 冬至12.22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光直射赤道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接受光热多,气温高 过渡 北半球接受光热少,气温低
二分二至日是我国特有的节气,是我国黄河流域人民总结形成的,因此主要指北半球季节变化。尽管南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只要提到夏至日,日期可认为是6月21日或22日,全球日期是统一的。
2.太阳直射点为什么总是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这是由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决定的。此夹角为66.5°,则南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最南和最北界线为南纬23.5°和北纬23.5°,南北极圈的纬度为66.5°,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
若夹角为60°,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为90°-60°=30°,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为60°,与夹角度数相同。南北极圈的纬度为90°,即太阳总是直射0°纬线,南北回归线就不存在,南北极圈也不存在,这样地球上同一地区每天获得的太阳热量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2.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A.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3.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4.“五一”这一天(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5.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6.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7.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8.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9.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10.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A.回归线上
D.本初子午线上
11.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12.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13.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
14.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1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1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二、填空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3.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北极圈的纬度是
4.地球自转产生了
_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
5.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_现象,而月它的
保持不变。
6.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节气是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7.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带的分界线。
8.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9.你所在学校位于五带中
带,白昼最长的时间
日,白昼最短的时间
日,昼夜等长的时间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为
三、简答题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的高度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各有什么不同?
3.地球上分为哪五带?五带以什么为分界线?
四、读图题
1.读图1.2-10回答:
(1)五带分界线:①
(2)五带名称:A
(3)这一天为
日前后,判断根据是
(4)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读图1.2-11回答:
(1)写经纬度:A
(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
(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3.读图1.2-12,回答:
(1)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是
,正值黑夜的是
(2)朝向太阳的半球上,
点将首先进入黑夜;背向太阳的半球上,
点白昼即将来临。
(3)该图表示的
日的太阳照射情况,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这时,北半球是
季,南半球是
4.图1.2-13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
纬线;北半球正值
(2)此时,A、B、C、D四地的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3)上海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14所示,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3)一年中,山东省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在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6)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12.B 13.C
二、1.自西向东
24小时(或一天)
2.自西向东
3.23.5°N
4.昼夜交替
7.北回归线
9.(以北京为例)北温
三、1.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有自转还有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23.5°N和23.5°S之间来回移动,便产生了四季变化。
2.夏至日北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时间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南半球则相反。
3.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为下列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66.5°N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23.5°N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23.5°S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66.5°S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四、1.(1)①北极圈
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
(2)北寒带
22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2.(1)A(1°N、179°W)
B(35°E,15°S)
C(30°N,20°E)
D(60°S,90°E)
3.(1)CDEF,AB (2)D
最长 夏 冬
4.(1)南回归线
(3)昼短夜长
5.(1)夏至日
(2)23.5°N,极昼
(4)略 (5)倾斜的 不变
学|优%中﹤考!,网
学优中考网
本文档由会员 小河流水 于
10:14:24 上传频道:学科:年级:七年级地区:全国类型:新课标版本:人教版只看标题相关资料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日心说”是
世纪,伟大的
(国)天文学家
提出的。它冲击了宗教神学的的支柱——“地心说”。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节气),太阳光射赤道。南半球的冬季是
月,秋季是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是个
的球体,任何时候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不停地
转,地球表面的某一地点,一会儿进入
半球,一会儿进入
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界线叫
线,阳光与此线总是保持
第二课时轻松入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中。1、地轴的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A.23.5°
D.30 °2、一年又两次阳光直射,全年昼夜等长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C.南北回归线之间
第一课时轻松入门[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中。1、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反映了(
)A.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是静止不动的i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来源:学优中考网xYz练习:经纬网的判断 五带的划分 赤
气候特征 * * * * * * * * 40° 甲 50° 30° 130° 125° 甲:40°S,125°W
0° 0 ° 西半球 , 南半球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和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旋转中心 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方向 公转 自转 一年 24小时 地轴 太阳 ...
自学导航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公转 地球的运动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的变化 五带 复习旧知 位置 直射纬线 日期 节气(北半球) A B C D 赤道 3月20或21日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A B C D 6月21或22日 夏至 9月22或23日 12月22或23日 秋分 冬至 仔细观察 完成下表 节气 时间 北...
伦敦奥组委宣布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日20时12分开幕,闭幕时间为日。英国在每年的三月底到十月底实行夏时制,则伦敦与中国的时差为7小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03点12分。 伦敦奥运开幕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 ↗ ↗ ↗ 地球公转
1、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 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自学检测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制作:李素然 1、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3、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地球的自转 1、自转定义:地球绕着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 3、自转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也就是_______。 地轴 自西向东 24小时 一天 从北极上空看,地...——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 ——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观察讨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 ——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观察讨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两部分。2、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地球,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4、课时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太阳的东升西落
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一、地球自转定义
地球环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二、基本特征:
周期 三、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作业: 1、地球自转定义?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在北...——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地心说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9“五一”这一天(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10.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D.春季 11.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心说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目标
1、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
绕转中心及地理现象。 以两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的判读: 地轴与地球公转面的夹角 2010年中考题
1、日,在我国观察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此次日全食发生时,地球所处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测明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并每隔5天观测记录一次,连续观测4次,总结本地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共二课时)知识目标: 1、
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 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
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热点考点聚焦命题方向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与此有关的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考点主要有: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地球上五带。【例1】(2003·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征及意义 定义 地球绕着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方向 自______向______
从北极上空看为____________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
针方向 旋转中心 ____________ 周期 约为________小时,也就是一天 意义 __________更替 时间的差异 一、地球的自转 地轴 西 东 逆时针 地轴 24 昼夜 续表 ...《地球的运动》flash素材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球的自转
最早是春秋时期的 “天圆地方”把天看成罩在地上的盖子,也叫“盖天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从哪里升起来,又落到哪里去,盖天说不能解答,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浑天说”,把天和地比做蛋壳和蛋黄的关系,日月星辰附着于蛋壳上绕地运动。按照这种想法,东汉的张衡做了一个“浑天仪”,在一个圆球上刻上星座,这个球绕轴转动,可以表演星星的东升西落现象,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观点。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公转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公转轨道仪并讨论: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观看动画并讨论: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地球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展示:三、当堂检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六、 预习指导: 学(优.中﹥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热点考点聚焦命题方向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与此有关的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考点主要有: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地球上五带。【例1】(2003·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地球的运动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第一课时】一、地方时1 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种时刻不同。2 、定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它把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定为中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小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地球的运动
素材——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天球上的太阳不断相对于天赤道作回归运动,其真接结果是造成太阳赤纬(即δ)的周年变化(表现在地面上便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导致太阳周日圈反复地北进南退,伴随这种北进南退,地面观察者眼中太阳的升落方位亦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1)在赤道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与...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完成1~2题。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C.东北方
D.西北方2.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D.以上都不对【解析】 第1题,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位...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是个
的球体,任何时候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不停地
转,地球表面的某一地点,一会儿进入
半球,一会儿进入
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界线叫
线,阳光与此线总是保持中考科学教学资料,以各地中考科学试题、中考科学模拟试题、期中、期末、月考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考科学]KX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一中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知识要点整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doc7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浙 教 版 科 学 全 六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2节 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上册指导丛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