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哪个时代是哪个国家的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hanban.org
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2016年大洋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7月10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召开。...
凝聚孔子学院共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召开6月20日—21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2016年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在比什凯克市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19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澳大利亚育文武女子学校师生。...
4月11日上午,英国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宁波分院落户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是孔子学院在中国内地设立的首个分支机构。...
07/1907/18
07/1407/1307/1307/1307/1307/07
07/0607/06
07/0406/2806/2206/2206/2106/21
06/1705/2504/0603/1803/0902/1902/0902/09
06/1705/2504/0603/1803/0902/1902/0902/09
国内媒体 07/19 07/19
07/19 07/19 07/19 07/19 07/19 07/13
国际媒体07/14 07/14 07/04 06/13 05/19 05/12 02/17 02/04
国内媒体 07/19 07/19
07/19 07/19 07/19 07/19 07/19 07/13
国际媒体07/14 07/14 07/04 06/13 05/19 05/12 02/17 02/04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
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
主办: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29号
邮编: 100088
本站内容版权所有: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 (C) 2014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京ICP 备 号-5大家都在看
本期介绍了孔子在55岁的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毅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和弟子们在各诸侯国之间奔波往返的情景,构成了春秋后期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等到了一个重新回到鲁国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和齐、鲁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有关,和孔子的一个弟子冉求有关,是怎么回事。(百家讲坛 2010年 第60期)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孔子在历朝历代的封号都是什么?
孔子在历朝历代的封号都是什么?
09-05-31 &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静帝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恢复公爵之封,号“邹国公”。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成“宣父”。欠丰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尊孔子为“太师”。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执政时恢复公爵,改号“隆道公”。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为王爵,是好“文宣”,成“文宣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家好孔子为“选胜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圣先师”。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加号控制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复称“至圣先师”。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派员祭祀孔子四号是跟皇帝或显贵的生前的实际参照《司法》追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先秦评孔   秦始皇统 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根源于孔子,然而他有浓厚的“法”思想的成分。他以继承儒家正统自任,称颂孔子,认为孔子的美德永远不可泯灭。但他贬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批评子思、孟子。他的著作多处称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达他重视礼法和“亲贤用知”的思想。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上述先秦诸子对孔子的毁誉褒贬,各持己见,正是反映了当时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这与汉以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截然不同。
二、秦汉评孔   秦汉时代是儒学发展中的关键时期。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诸子之一,儒家虽号为“显学”,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秦始皇虽焚书坑儒,但秦朝博士中有许多儒生,祖述孔子,传播儒学,秦尚法术,儒学并未居于统治地位;   2.西汉前期,崇尚黄老,博士诸儒具官待问,未见尊显;   3.汉武帝以后,定儒术于一尊,此后进入儒学统治时期。   汉代儒学的特点是:   1.融摄百家,综合吸取诸了各家之长来充实儒学,使儒学更加丰富;   2.由于定儒术于一尊,孔子的地位愈来愈高;   3.神化孔子和经书,使孔子由圣人变为神人,经学变为神学。 三、魏晋南北朝评孔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东晋时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流的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系统和创造性。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不但没有中断,相反,却有较大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不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四、隋唐评孔 自南北朝以后,迄于隋唐,佛教盛炽,儒学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五、宋元评孔  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宋元时期,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以官僚地主阶级为支柱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宋元时期的哲学运动以更典型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中世纪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逻辑发展的曲折。从以前儒教、佛教、道教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而建立起来的理学唯心主义。   孔子学说是理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在宋元时期作为至圣先师也被塑造得更加完美与高大,无论是皇家朝廷,还是学林名流,对孔子都极力颂扬,对孔子的学说也极力阐发光大。
六、明代评孔   继宋元之后,明代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心学极盛。与之同时,还出现了与之对立的所学。呈现理学、心学和气学三大思潮鼎立的局面。三者对孔子及其学说亦各自有其阐发和评述。
  七、清代评孔   在清朝时代,孔学由盛而衰。论孔者依时代之不同而歧见纷呈,其要者有:
  1.治统、道统合一论;
   2.朱学即孔学论; 以孔学批评理学;   3.以孔、孟之学批评君主专制;   4.“经学即理学”论;   5.“六经皆史”论;   6.“中体西用”说;   7.“孔子改制”说;   8.以夷变夏论; 孔子尊君论; 儒学汗漫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孔子谥号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至圣”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司马迁首先以此称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赞》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玄圣”、“至圣”、“大成”都是对孔子的赞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许锡良:孔子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许锡良:孔子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人?
上传于||文档简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信​口​胡​说​,​孔​子​从​根​本​上​是​反​对​用​人​殉​的​,​不​但​人​殉​不​行​,​连​陶​俑​木​俑​的​都​不​行​。​
​
​儒​家​著​作​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支​持​人​殉​的​言​论​。​
​
​春​秋​左​传​上​记​载​了​一​起​著​名​人​殉​事​件​,​秦​穆​公​死​后​,​以​“​三​良​”​及7人​殡​葬​,​招​致​孔​子​的​愤​怒​谴​责​:​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许​某​要​么​完​全​不​懂​,​要​么​就​是​故​意​曲​解​。​反​儒​人​士​都​是​这​么​低​贱​的​德​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在哪个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