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要去英国留学,民刑先修班班的问题

董桥:他们那一代人的风采
  [导读]古稀之年的董桥先生精神正好,没有一点退隐江湖的意味,反而多了一份知天命后的潇洒自在,那些在他的现实打拼之余,在深夜或黎明写就的情致美文,都是来自于一段无限美好的旧时光。
董桥先生近照
  《大师》:董先生,我看过您写的一些文章,回忆南洋时代父亲的书房,你小时候泡在父亲书房,是一种自发的性情吗?
  董桥:自发的,都是自发的,有很多书我都看完了,我父亲都忘了他有什么书了,我就躲在里面看,那时候看好多书,都是线装的老书,那些明清笔记一大堆。
  《大师》:后来您去台湾读书,为什么选择当时以工科见长的成功大学?
  董桥:那个时候没得选择。当时印尼排华,学校都关门了,学生没有书念,有一大批回到中国大陆,还有另外一大批回到台湾去。我父亲是国民党,所以我当然回台湾了,我有很多同学到大陆,我们几个同学就一起到台湾去。
  到了台湾之后要从头考,考完之后再分发你到哪个学校去,考得不好的就要去念先修班,幸亏我考到了,就分配直接到大学去,当然不能去台大,因为那时候已经过了开学时间,我们的船是9月中旬才到台湾,到考完试都10月了,学校都开学了,就分发就到台南去,台南成功大学那时候是个理工科很有名的学校,文学很小,就是中文系、英文系,台南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乡下地方,没有台北这么繁华,我在那边读了四年,是我很开心的一段日子。
  《大师》:有个传说,五十年代在台湾的大学里面看禁书的学生会神秘失踪,有这么紧张的气氛吗?
  董桥:有,肯定有。那时候到处都是标语,&匪谍自首,既往不咎&,你要举报匪谍,你就有功劳了,学校里面很严,有教官。有的学生乱讲话,我们亲眼看到的就有一两个学长不见了,被抓去了,那个时候已经1960年了,还是那么严。
  《大师》:您曾经在《忆往》里面写,美满的婚姻是把两个不同情节的故事编进一部小说了,融化成一个结局。您太太是您的大学同学?
  董桥:在台南成大的同班同学。文章你也相信(笑),怎么写都可以。婚姻还是要碰运气吧,有的婚姻不能成功,有的婚姻大家迁就一点就成功了。
  《大师》:当年成功大学毕业都不好找工作吗?
  董桥:也不见得,我们那时候毕业之后也糊里糊涂,一下子就结婚,去新加坡住了一阵子,就跑来香港了,香港还是蛮好的,生活、找工作什么的,还是比台湾好一点点,机会多一点吧。
  《大师》:好像刚到香港的时候你也比较辛苦?
  董桥:对啊,因为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职业,那就做翻译、教家教之类的,我什么都做过了。即使找到要坐班的工作,晚上也要兼很多事情做。
  《大师》:小时候您家里条件好像还不错,那个时候就完全要靠自己了?
  董桥:我不太喜欢靠家里,而且那个时候要寄钱回大陆去,是南洋那边寄来给我,我再转到大陆给一些亲人。六十年代的香港苦得要命,那时候真是一个黑白电影的世界,大家生活也很辛苦,所以在种情况之下,你说你怎么样靠家里养活,也不太好,反正自己就做很多工作。
  《大师》:五六十年代在台湾和香港,您一直和大陆的亲戚有联系,那时候对五六十年代的大陆了解吗?
  董桥:那时候他们苦得要命,也没得吃,我们这里要寄很多东西去,香港有一些商行专门替你汇钱和东西回去。所谓东西就是糖、奶粉这一些,一箱箱弄好,你给他钱,他帮你寄过去。那时候也有很多人偷渡来香港,游水过来,很苦很苦。我有很多中学同学不是去大陆念书的嘛,后来有偷渡跑出来的,有俩兄弟半路上游水过来,结果弟弟就死了,很多这种故事,很惨的。
  《大师》:您七十年代初去英国留学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
  董桥:对啊,因为那个时候要自己去留学的话,我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去的话很贵的。刚好英国广播电台在香港招聘,我就去考,一考就侥幸考上,然后才可以带全家人去,那是个机会。然后到了英国就是就半工半读,一边上班一边到学生里面去报名读书。《大师》:董先生,我看过您写的一些文章,回忆南洋时代父亲的书房,你小时候泡在父亲书房,是一种自发的性情吗?
  董桥:自发的,都是自发的,有很多书我都看完了,我父亲都忘了他有什么书了,我就躲在里面看,那时候看好多书,都是线装的老书,那些明清笔记一大堆。
  《大师》:后来您去台湾读书,为什么选择当时以工科见长的成功大学?
  董桥:那个时候没得选择。当时印尼排华,学校都关门了,学生没有书念,有一大批回到中国大陆,还有另外一大批回到台湾去。我父亲是国民党,所以我当然回台湾了,我有很多同学到大陆,我们几个同学就一起到台湾去。
  到了台湾之后要从头考,考完之后再分发你到哪个学校去,考得不好的就要去念先修班,幸亏我考到了,就分配直接到大学去,当然不能去台大,因为那时候已经过了开学时间,我们的船是9月中旬才到台湾,到考完试都10月了,学校都开学了,就分发就到台南去,台南成功大学那时候是个理工科很有名的学校,文学很小,就是中文系、英文系,台南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乡下地方,没有台北这么繁华,我在那边读了四年,是我很开心的一段日子。
  《大师》:有个传说,五十年代在台湾的大学里面看禁书的学生会神秘失踪,有这么紧张的气氛吗?
  董桥:有,肯定有。那时候到处都是标语,&匪谍自首,既往不咎&,你要举报匪谍,你就有功劳了,学校里面很严,有教官。有的学生乱讲话,我们亲眼看到的就有一两个学长不见了,被抓去了,那个时候已经1960年了,还是那么严。
  《大师》:您曾经在《忆往》里面写,美满的婚姻是把两个不同情节的故事编进一部小说了,融化成一个结局。您太太是您的大学同学?
  董桥:在台南成大的同班同学。文章你也相信(笑),怎么写都可以。婚姻还是要碰运气吧,有的婚姻不能成功,有的婚姻大家迁就一点就成功了。
  《大师》:当年成功大学毕业都不好找工作吗?
  董桥:也不见得,我们那时候毕业之后也糊里糊涂,一下子就结婚,去新加坡住了一阵子,就跑来香港了,香港还是蛮好的,生活、找工作什么的,还是比台湾好一点点,机会多一点吧。
  《大师》:好像刚到香港的时候你也比较辛苦?
  董桥:对啊,因为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职业,那就做翻译、教家教之类的,我什么都做过了。即使找到要坐班的工作,晚上也要兼很多事情做。
  《大师》:小时候您家里条件好像还不错,那个时候就完全要靠自己了?
  董桥:我不太喜欢靠家里,而且那个时候要寄钱回大陆去,是南洋那边寄来给我,我再转到大陆给一些亲人。六十年代的香港苦得要命,那时候真是一个黑白电影的世界,大家生活也很辛苦,所以在种情况之下,你说你怎么样靠家里养活,也不太好,反正自己就做很多工作。
  《大师》:五六十年代在台湾和香港,您一直和大陆的亲戚有联系,那时候对五六十年代的大陆了解吗?
  董桥:那时候他们苦得要命,也没得吃,我们这里要寄很多东西去,香港有一些商行专门替你汇钱和东西回去。所谓东西就是糖、奶粉这一些,一箱箱弄好,你给他钱,他帮你寄过去。那时候也有很多人偷渡来香港,游水过来,很苦很苦。我有很多中学同学不是去大陆念书的嘛,后来有偷渡跑出来的,有俩兄弟半路上游水过来,结果弟弟就死了,很多这种故事,很惨的。
  《大师》:您七十年代初去英国留学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
  董桥:对啊,因为那个时候要自己去留学的话,我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去的话很贵的。刚好英国广播电台在香港招聘,我就去考,一考就侥幸考上,然后才可以带全家人去,那是个机会。然后到了英国就是就半工半读,一边上班一边到学生里面去报名读书。
  《大师》:你很重视在英国八年的时间?
  董桥:其实我很重视每一个地方,住过的地方,或者是去过的地方。因为我觉得写文章的人,越是可以到各种不同的地方去生活,对写作我看是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南洋好几个地方我都住过,英国也好,美国也好,年轻时候我去了很多地方,就看到很多不同的生活。我觉得要写东西的人应该有机会争取到各种不同的地方去看看,能住一段日子最好,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大师》:也是七十年代初的时候您对中国近代史、近代史人物传记这块感兴趣,为什么您在伦敦的时候,反而会对中国近代史这块感兴趣呢?
  董桥:我看人总是这样子,你在中国的时候觉得外国的东西好,你到了外国呢,又觉得中国的月亮大,每个人都会这样想,到了英国之后就很想知道更多一些中国的东西。那个时候英国伦敦大学有个亚非学院,剑桥、牛津图书馆,太好的中文书都有,比台湾大学里面的书都要多和齐,早年抗战之前的,清末的,那些全部有,这很难得,我很奇怪怎么会收这么多书,那个时候真的可以看到很多书。
  《大师》:那段时间你不光是系统地学英文,其实反过来也对中文下工夫。
  董桥:学英文,我想是占最多的时间。因为你在中国大学里面,所谓的外文系学到的还是很有限。你要把英文弄好,要生活在他们的地方,跟他们的人交往,然后整个进入他们的状态里面去,那你就慢慢可以摸到那个语言真正的一些深邃。
  那个时候我很用功,比如说所有18世纪、19世纪经典的书,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看,看不懂也要看,看不懂就看到懂为止,那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反省机会,整个是另外一种文化的洗礼,那种振荡很大,你真正进到他们的世界里面去,进到他们的文化里面去,你就知道英文是什么,然后你就会回过头来看看你的中文是什么,因为语言这种东西其实互相都会有一点关系在里面。看英文、写英文,你起初总是有中国人的味道,总是不像他们,慢慢你就会学到跟他们很像,你会跟他们的想法一样了,整个逻辑也跟他们差不多,那你就慢慢懂了他们整个构思、整个思路是怎么来的,然后你再回到中文世界里面去,看这样写跟那样写有什么分别,你那种感受不一样,你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个是我自己觉得比较珍贵的一个经验。
  《大师》:那时候您那么积极地融入西方文化,有想法说要留在那边,还是知道迟早要回来?
  董桥:没有,我没有想到要留那边,我主要是对那个文化有兴趣,我就一直在寻找一些东西,不会说想到有太长的计划,都没有,走一步算一步。
  《大师》:当时也在给这边的媒体写一些文章?
  董桥:对啊,你要生活要多一点钱呢,开专栏、做翻译,那时候时间好像都不够用。
  《大师》:后来是怎么样回到香港来做《明报月刊》的?
  董桥:因为小孩慢慢长大,整个跟英国人一样的了,想来想去觉得这是个问题,你不让他回来一下,整个就会变成洋人了,就决定回来,还是回到美国新闻处,我去之前也在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美国新闻处完全是一个统战的机关,英国广播电台也是,它属于外交部的,所以美帝、英帝我很清楚(笑)。这种经验我看不是很多人有,我们那代人才会有的。
  到《明报月刊》跟查先生(金庸先生)做了很久,大概有十几年,当然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查先生是非常聪明、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我可以跟在他身边,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幸,有机会跟他学做人,学做文章,都是很好的。他也不会教你什么,总之是潜移默化,你天天跟他来往,天天看他上班、下班,跟他一起,你慢慢就知道查先生这个人怎么会写出那么多书,武侠小说、社评会写那么好啊,慢慢你就会摸到一些东西。
  《大师》:八十年代商业化媒体还没起来,当时《明报》应该是文人办报市场独大的那种?
  董桥:对,当然。《明报》是查先生一手创办的文人报纸,是很正统的一个知识分子报纸,可以说我是搭最后一班车,在我之后就没有像我那么大的运气,会跟查先生这样的人,跟他学,跟他做,这个是比较难得的经验。
  《大师》:其实很多人惊讶,为什么你在文人办报的传统里面呆了那么久,后来会去到风格完全不一样的《苹果日报》?
  董桥:你要写文章、要出书、要写书的话,我看你没有商业头脑不行,很难成功。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那么成功,就是因为他有商业头脑,查先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文人,这种结合,我看跟他的成功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一味地做文人要做的事情,或者看文人要看的东西,只限制在一个文人的小圈子里面,他就不会变成现在的金庸了,对不对?社评该怎么写才会有人看,小说该怎么写人家才会追,这些我看他都想得很周到,因为市场那么大,你说你关门自我陶醉也没有用啊,你还是要让你的作品进到更多人的地方去才好,不是说要写东西要赚大钱,而是说你的东西要有人看才行,没人看的话孤芳自赏没用啊,所以商业的头脑还是要有的。
  我那个时候在《明报》,我们做得很辛苦,销路也就是很固定的水平,《苹果日报》一出来马上可以市场占有率那么大,总是有它的原因,我就很想知道是怎么做才会使得报纸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这对一个媒体人来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蛮重要的,应该要懂这些东西,懂得整个的趋势你才会掌握到一些比较新的看法跟做法。媒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作,你必须要慢慢去摸,慢慢去调整,慢慢去把它拉到一个平衡,既赚钱又可以建立地位的那种水平上面去。我看这个很不容易,到现在为止我做的一些报纸也好,杂志也好,有时候会成功,有时候并不成功,你总是要不断地调整。写文章也是,你要怎么样变,才使人家看你的东西每一篇都有所得才可以,这很难的,我现在还在摸索。
  《大师》:能谈谈&报人&和&作家&这两个身份的互相影响吗?
  董桥:很好,对我写东西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报馆里面工作,光是世界各地的电讯就看得太多了,每天接触世界各地的大事小事,什么都有,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东西是要学的。你暴露在那么强大的一股媒体威力面前,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报馆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在大学里面读书、工作都要好,都要有趣,因为你跟整个时代的脉搏可以接上去。
  《大师》:作为社长的董先生,管理风格上是怎样的?
  董桥:我做社长的话必须要投入,要参与,要介入,不然这个报纸就很难做好。当然记者、编辑他们的运作我必须要非常清楚才行,我未必会直接地提出我的看法,可是我静静地旁观,对他们、对我个人,甚至对这个报纸、这个出版物,就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里头。慢慢地他们知道,或者说我们大家知道将来的路要怎么走才行,这个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弄,所以介入还是很重要的,领导还是很重要的,你要给他们有一种启发的作用才行,给不出一点启示的话,你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不对。
| 来源日期: | 责任编辑:凌绝岭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导读]古稀之年的董桥先生精神正好,没有一点退隐江湖的意味,反而多了一份知天命后的...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到1980年代,政府以极低的标准计算农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人...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怎么做一个人,一个不犬儒、不苟且、不绝望、独立、宽容、理性的...
8月6日,身披五枚金牌的李永波跳到镜头面前,就在那一刹那,掌声响起,羽毛球馆骚动起...
关愚谦,文革中的著名叛国者、邓小平的俄语翻译、朱F基一直关注的专栏作家、如今的文...
访谈嘉宾 林楚方:壹读主编 杨锦麟: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香港卫视副总裁、执行台...当前位置 >
澳洲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性质:私立&&&&建校时间:1940年
所属国家:澳洲学校
地理位置:阿德莱德
校园环境:0
课程安排:0
师资力量:0
澳洲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相关的资讯
澳洲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坐落于阿德莱德市,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并管理的职业培训学院。阿德莱德市气候宜人,为您营造放松,健康的学习环境。 南澳洲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历史悠久,已有众多毕业生,他们事业成功。州和政府在学校开设奖学金,这充分说明了学院教学和资助的卓越标准。 学院拥有各专业高等资格的教职工。所有老师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有合作,他们的技术在工商业保持领先地位。南澳洲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拥有1550多名留学生 聘请3200名教职员和2200兼职职员 每年招收有80000多名国内学生 。澳洲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同时拥有由政府所有的英语密集预备课程(英语语言)中心。阿德莱德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南部最大的、也是唯一一所归政府所有运营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每年都有78,000名学生在这学习。阿德莱德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完善的服务,学院的学生连续多年获颁州级和国家级的培训奖项。阿德莱德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在其50多个校区开设有超过800门课程。学院的校区从阿德雷德市中心穿过市郊,绵延至南澳市区和乡村的北部、东南部和西部,覆盖整个海岸、河流、工业区、农场和葡萄园直到内陆,进入市郊和城区。其中阿德莱德主校区主要开设有以下领域的课程:工商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司法、法律和政府研究、管理学、市场营销与销售、零售、小型企业管理、在职培训、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社区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美发与美容、商业烹调学与厨房管理、事件管理、语言、口译与笔译、旅游、英语、初级识字与数字学、手语学以及妇女教育学等。
提供最高水平的教育,每年有23,000名学生注册百种证书,文凭及大学学位课程,学历资格为全世界所认可.主要特色有:
所有课程均为政府所认可,高水平的教育,拥有国际性的声誉
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及经验丰富的师资
学生修完专科课程后,可取得进入大学的资格, 并抵修最多2年的学分或具备就业的技能
可以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所学抵修部份学分,以缩短修业年限
位于市中心区,靠近购物,娱乐及通设施,生活便利
Adelaide Centre for the Arts、Marleston、Croydon、Salisbury、Adelaide City、Panorama、Port Adelaide、Gawler、Gilles Plains、Noarlunga、Tea Tree Gully、Regency Park、O'Halloran Hill、Barossa Valley、Urrbrae、Naracoorte
艺术(Art): 视觉艺术,珠宝设计,先修班,美发美容(Beauty)
商业(Business): 商业,会计,财务,营销,管理,人事
英语课程(ELICOS): 一般英语,商用英语,学术英语,专科桥梁课程
饭店管理(Hospitality): 餐饮,饭店管理
翻译及口译;音乐;表演;舞蹈;旅游
课程文凭期间每年学费(澳币)开课日期
艺术设计 (Art)
艺术先修课程证书26个月
应用及视觉艺术证书41年
珠宝设计证书1年$85002月
应用及视觉艺术进阶文凭3年
1 阿德莱德市ELICOS 10&&&&
2 阿德莱德市ELICOS 20&&&
3 阿德莱德市ELICOS 30&&&
4 阿德莱德市ELICOS 40&&
5 阿德莱德市ELICOS 50&&&&
6 阿德莱德市专业英语一级证书&&
7 阿德莱德市专业英语三级证书&&&&
8 阿德莱德市专业英语二级证书
艺术、设计、时装和多媒体、建筑、家具贸易和家具设计、商务、管理、金融和财产服务、社区服务、健康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学、电工学和采矿学、食品加工和酒类、美发、美容、旅游业、打包组合课程、主要联合行业、娱乐和运动
入学要求:高中毕业,满18岁 雅思5.5分(各项不低于5分)
中国免费咨询热线:400-7160816 新加坡咨询热线:+65-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意腾留学网();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资深咨询顾问
中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160816
新加坡咨询热线:
姓名:Mary
姓名:Emily
电话:400-7160816
随着新加坡留学的逐渐火爆,新加坡留学条件也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去新加坡留学大学的学生还是占主导地位...
双录取实际上就是有条件录取,即语言和专业课同时录取。主要针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国际学生,成绩符合或基本符合...
留学常见问题将风花雪月进行到底
  我想起来了,这位黄小姐名蕙兰,我有读过她的回忆录。    转帖一片人家写的黄蕙兰:    她是個長的很漂亮的女人,和所有二十年代的美女一樣有著細長彎曲的眉毛和浮腫的眼皮,臉上粉撲撲的。   她還有一個富可敵國的父親,“糖王”黃仲涵(奕柱),該大叔有18個姨太太,42個小孩,鈔票多的數不完。她是大太太生的,三歲的時候,她失寵的母親把一條鑲著18克拉鑽石的項鏈套到她頭上,直到鑽石把她胸脯都劃破了,她母親才覺得,大概,小孩不適合戴這麼大的項鏈吧。   她母親愛珠寶,自嘲買珠寶不是用克拉算,而是用公斤。   她是父親最寵愛的孩子,她要什麼父親都給她。她沒有上學,在家裏學騎馬,舞劍……之類沒用的玩意。當然,她有家庭女教師,會說英國話,荷蘭話。   少女時代父母分居,她跟著母親去了倫敦。這一生,她都不用付錢買東西。她姐姐也不會,她們跑進一家店,拿好東西,然後有人在背後付帳。   好多貴族追求她,他們有的還算有錢,但是沒有她有錢;有的根本沒有錢。和這些男孩子在一起很開心,她老了還這麼覺得。   19歲時候惠林頓顧維鈞看上了她。他32歲,剛剛喪偶,妻子是唐紹儀的千金。她母親愛權勢,為了母親,她嫁給了他,仍然有著用不完的錢,流水一般從父親那裏流過來。她買下了陳圓圓的故居,養了40多隻狗,有專門的養狗人。曹錕失勢的時候,全城宵禁,她開著自己的汽車去把曹太太的珠寶和鈔票弄出來,她平靜的寫:我就是法律。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是她自傳的名字,這本傳記以天真的姿態描述了他們奢華而不可思議的生活,但是她自己是不覺的的,因為這點樸素,所以很討人喜歡。   後來她老公有了婚外情,她說:我是不承認的,我才是顧太太,雖然我們已經分居了;我們家里人也不承認的,我的小孩在新年只給我磕頭。她的兒子的情婦住進了兒子的醫院,她用傘打她的頭,一臉義正詞嚴。   後來,據說她在100歲生日當天平靜死去。  
  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家    张家二女婿周有光    周先生现在已经百岁了  2002年夫人去世时,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70年的人生里程,    看看周先生怎么看到“汉语的纯洁性”        
“现在有不少人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表示担忧,但我认为这大可不必。不仅是中国,如今许多民族都有这个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我们接受的外来词,主要是英国、美国的。为什么?他们的口语在全球的使用频率高,我们学他们的许多口语,结果把他们的许多词汇也学来了。其实,即使英语也不是纯粹的,英语里有不少词汇也是外来的。所以说,我们国家出现的这种现象,是变化过程当中的现象,不要觉得奇怪。当然,变,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有的能接受有的接受不了,要有一个过程。比如我们小时候没有‘沙发’这个话,这是洋话,但现在不感觉它是外国话了,而且约定俗成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不合理的词语会慢慢地被淘汰掉,因此所谓规范化、标准化,一定要在社会语言的成分稳定以后才能规范化,否则你规范它也没用处      老头早就会用电脑了,输入法是双拼    还看大片,喝星巴克咖啡~~年轻喜欢打网球    一生饮食习惯不变,喜欢吃面包、喝咖啡、饮红茶  比现在多少小资拉风多了阿暗暗阿阿    97岁去体检,医生不相信,改成了79岁,到现在牙齿都还是原装的  当时算命先生说活不过35哈哈  他说“上帝把我忘了”  
  作者:政委团长要结合 回复日期: 12:20:17 
    囧。。刚刚我和一掌拍死你同学重了。。那么八g袁克文同学做补偿。。    他老先生一生风流倜傥花丛流连无数。。。青楼口碑超好,据说过世时无数妓女自动列队替他送葬,真是哎呀呀。。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仿佛他的死因也是因为重病之后却又不甘寂寞出去寻花问柳去了。。这个我不能确定要翻书去。。。      是的,一代贵公子就是这样死掉的,貌似是生了猩红热,好了,没好透,他就悄悄溜到饭店里去密会某某美女,就此一命呜呼,牡丹花下死掉了。    另外,寒云是青帮里辈份很高的“老头子”,属“大”字辈,可以开香堂收弟子的。
  我最喜欢长寿老人    看他们的东西,整个人都静下来了~  例如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当你看到一个老人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还在考虑明天的事儿    就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希望    哈哈,我特伤秋,秋天看这些老人的书才能坚持到冬天^_^  
  另外,寒云是青帮里辈份很高的“老头子”,属“大”字辈,可以开香堂收弟子的。  =======  没错,当年他还和李莲英的侄子关系不错,这寒云公子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交。。。
  其实我比较好奇张家为什么把女儿嫁给唱戏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    难道昆曲高雅到这个程度了了??    南方北方的梨园行差这么多阿阿阿阿 阿阿?
  周先生和张家二小姐
  作者:练祁河 回复日期: 1:52:16 
    辛苦码字,竟然米有鸟~~~~~~~~&_&~~~~~~~~        重来。        黄侃死也是死得很才情,喝酒喝得吐血死掉的。偶记得是这样华丽地死去的~~~~~~~~~毕竟是才子,哀悼一下。        其实那个时候比黄侃还不算最狂的,偶印象里那个辜鸿铭那才叫狂。        在北大上课,瓜皮小帽,长袍马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根不肯剪掉的辫子。        但就是这么一个相貌猥琐的干瘦老头儿,上起西洋文学来那个天花乱坠,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ORZ~~~~~~~        BH语录无数~~~~~~~~        如:“今天我讲英文诗,要你们首先明白一个大旨,即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大雅。而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威尔士……等七国国风。”            太强大鸟~~~~~~~那个时候的文科才叫文科啊~~~~~羡慕得泪花儿乱飞~~~~~~&_&~~~~~~~~~    狂儒辜鸿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辜鸿铭非常强大,他见英国人用英语骂,见法国人用法语骂,见德国人用德语骂,被骂的人还服服帖帖,记得当时的老外说,去北京可以不去看故宫,但不能不看辜鸿铭
  走过白金婚的二老
  这位伟男子长得,,谢天华Look
  转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的:    民国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讲课时,课堂上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果然名不虚传。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听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是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闻笛赋 回复日期: 12:33:48   
    其实我比较好奇张家为什么把女儿嫁给唱戏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        难道昆曲高雅到这个程度了了??        南方北方的梨园行差这么多阿阿阿阿 阿阿?  ======  我仿佛记得张家二小姐在书里讲,她们姐妹跑去看戏,当时顾传玠在上海火的要命,但演牡丹亭,到冥判就没有了,大小姐特意写信请顾演出全本,然后她们就很高兴的看到了全本的牡丹亭,尤其有她们喜欢看的拾画叫画。后来。。ms就就此生情了?张家刚开始也是不肯他们结婚的,不过最后矛盾也解决了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断章.卞之琳    诗人卞之琳追求过张家四小姐  但是四小姐没看上他    张家各位小姐的眼光都够毒哦  挑的女婿个个出类拔萃  当然也是因为人家自己出类拔萃
  作者:闻笛赋 回复日期: 12:30:47 
    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家        张家二女婿周有光      ————————————————————  昨天北京台还放了采访周有光的访谈节目,老人家很厉害,语言清晰,头脑清楚,能明白的算出自己是101岁零11个月,而且会用电脑打字,他会四种语言:中文、英文、法文和日文
  作者:政委团长要结合 回复日期: 12:47:30 
    作者:闻笛赋 回复日期: 12:33:48            其实我比较好奇张家为什么把女儿嫁给唱戏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            难道昆曲高雅到这个程度了了??            南方北方的梨园行差这么多阿阿阿阿 阿阿?    ======    我仿佛记得张家二小姐在书里讲,她们姐妹跑去看戏,当时顾传玠在上海火的要命,但演牡丹亭,到冥判就没有了,大小姐特意写信请顾演出全本,然后她们就很高兴的看到了全本的牡丹亭,尤其有她们喜欢看的拾画叫画。后来。。ms就就此生情了?张家刚开始也是不肯他们结婚的,不过最后矛盾也解决了哈。。    =======================他俩也是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么么么?  我下午工作开始鸟  晚回家再来八
  作者:闻笛赋 回复日期: 12:31:54 
      哈哈,我特伤秋,秋天看这些老人的书才能坚持到冬天^_^  ====================================================  那你的生命还真是脆弱啊    各位八得真好看  
  张家姐妹都会唱曲,那就嫁个老公一起唱贝。
  沈从文先生一直喜欢戏称张允和为“媒婆”;因为三妹兆和与沈先生的婚事基本上是由她撮合的。不仅如此,她还定夺了大姐元和与名伶顾传王介的婚事。顾传王介是现代昆曲界的元老“传字辈”的代表人物,在30年代的上海滩曾经名噪一时,号称“第一小生”。顾虽然德艺双馨,而且与票友元和早已心心相印,但一个是出身微贱的当时所谓的戏子,另一个是大家名媛,社会地位相差太悬殊,所以元和于1938年在汉口给远在四川的允和写信时,还拿不定主意。允和当机立断,拿出家长式的口吻,回信说:“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元和接信后,立马回沪,不久就跟了顾。喜欢炒作艳闻的上海小报曾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王介”为题,大肆渲染地作了报道。  ——————————————————  张家二小姐也是个热心人  
  张二小姐,用汪曾祺的话说,是个无事忙,可爱的人。      四小姐拒绝的人恐怕有一大堆吧……
  终于赶上大部队了,记号一个
  华  丽  丽  的  记  号
  顾传玠和元和是一辈子的(她们四个女儿都只嫁了一次),后来去了美国。    四妹嫁了个外国人,拒绝了卞诗人。
  作者:jodies 回复日期: 13:12:48 
    顾传玠和元和是一辈子的(她们四个女儿都只嫁了一次),后来去了美国。       =============================================  看多了民国BH事迹,反觉她们异常了  
  拿分走人!
  那个林黛玉的眉毛就是现在也引领潮流啊
  作者:jodies 回复日期: 13:12:48 
    顾传玠和元和是一辈子的(她们四个女儿都只嫁了一次),后来去了美国。        四妹嫁了个外国人,拒绝了卞诗人。  ————————————————  卞之琳太朴讷、文弱,和活泼独立张四小姐不是一路人,他一直都是单相思而已,有一回,卞和她一起去野外玩,上坡时,卞想扶她一把,但又不敢伸手,只是在那儿犹犹豫豫、战战兢兢,这种性子能追上女孩子,是很困难的
  辜鸿铭非常强大,他见英国人用英语骂,见法国人用法语骂,见德国人用德语骂,被骂的人还服服帖帖,记得当时的老外说,去北京可以不去看故宫,但不能不看辜鸿铭  ===========================================================    据说老头当年的演讲2块大洋一张票,比梅大师的戏票还贵,老头巨拉风啊巨拉风,话说老头教训某英国佬连拉丁文都不识还好意思教英国文学,英国佬像孙子似的一句也不敢回嘴,呵呵~~~    PS:老头最JP的语录当属现在被李安大导演背的滚瓜烂熟的那句,当然茶壶和茶杯也很JP~~~
  据二小姐回忆说“四妹从未答应过卞先生,而卞先生却始终不渝,坚持不懈,还经常跑到周家来哭鼻子,诉说自己对四妹的爱意和四妹对自己的绝情。当然,四妹一方面躲着卞先生,一方面表现得挺大方的。有一回,卞之琳兴冲冲地跑到周家,不停地念叨着:“四妹对我真好!”原来四妹吻了他一下——那只不过是四妹学了西洋的礼数,卞先生却当了真。张先生说,她敢断定卞之琳都没有吻过四妹,因为卞先生太胆小”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10:58 
    张二小姐,用汪曾祺的话说,是个无事忙,可爱的人。            四小姐拒绝的人恐怕有一大堆吧……    ====================================  去年还是前年的百年婚恋里还看到张二小姐,还是很精神很漂亮很可爱很热情的一老太太~~~
  某执着的同学即可恨又可笑。:)
  原来现在流行八民国那些事儿
  大家都很好,赠送相爱方给各位……    醫心方·相愛方  (1)《千手觀音治病合藥經》曰:若有夫婦不合若水火者,取鴛鴦尾於大悲像前咒一千八百偏(遍),身上帶彼,是終身歡喜相愛敬。  (2)《龍樹方》云:取鴛鴦心陰乾百日,系在臂,勿令人知,即相愛。  (3)又方:心中愛女無得由者,書其姓名二七枚,以井花水東向正視,日出時服之,必驗,密不傳。  (4)《如意方》云:令人相愛術:取履下土作三丸,密著席下,佳。  (5)又方:戊子日,取鵲巢屋下土燒作屑,以酒共服,使夫婦相愛。  (6)又方:取婦人頭髮廿枚燒,置所眠床席下,即夫妻相愛。  (7)《靈奇方》云:取黃土酒和,塗帳內戶下方圓一寸,至老相愛。  (8)又方:取豬皮並尾者,方一寸三分,納衣領中,天下人皆愛。  (9)又方:取竈中黃土,以膠汁和著屋上,五日取,塗所欲人衣,即相愛。  (10)又方:庚辛日取梧桐木東南行根長三寸,克(即刻)作男人,以五色彩衣之著身,令親疏相愛。  (11)《枕中方》云:老子曰:欲令女人愛,取女人發廿枚燒作灰,酒中服人,甚愛人。  (12)又方: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日未出時作三寸木人,著衣帶中,世人語貴,自然敬愛。  (13)又云:夫婦相憎之時,以頭髮埋著竈前,相愛如鴛鴦。  (14)又云:嫁婦不爲夫所愛,取床席下塵著夫食,勿令知,即相愛。  (15)又云:孔子曰:取三井花水作酒飲,令人耐老,常得貴人敬念。復辟兵、虎、狼。  (16)又云:人求婦難,取雄雞毛廿七枚,燒作灰末,著酒中服,必得。  (17)同條2  (18)同條3  (19)《延齡經》云:取未嫁女發十四枚爲繩帶之,見者,腸斷。  (20)又方:取雄雞左足爪,未嫁女右手中指爪,燒作灰,敷彼人衣上。  (21)又方:取己爪、發作灰,與彼人飲食中,一日不見如三日。  (22)又方:蜘蛛一枚,鼠婦子十四枚,右置瓦器中陰乾百日,以塗女人衣上,夜必自來。  (23)《陶潛方》云:戊子日書其姓名著足下,必得。  (24)《如意方》云:令人相憎術:取馬發、犬毛,置夫婦床中即相憎。  (25)又云:令人不思術:遠行,懷竈土,不思故鄉。  (26)《靈奇方》云:以桃枝三寸書其姓名埋四會道中,即相憎。  (27)《如意方》止淫術:三歲白雄雞兩足距燒末,與女人飲之,淫即止。  (28)又云:欲令淫婦一心方:取牡[上草下刑]實吞之,則一心矣。  (29)又云:陽符,朱書之入心。陰符,此欲絕淫情,入腎,朱書之,可服。  (30)又云:驗淫術:五月五日若七月七日取守宮,張其口,食以丹,視腹下赤,止[瞿上部窯下部]中陰乾百日出,少之治之,敷女身。拭,終,不去。若有陰陽事便脫。注也曰:守宮,蝘蜒也,[牛匕]牡新交,三枚良之。  (31)又方:白馬右足下土,著婦人所臥席床下,勿令知,自呼外夫姓名也。  (32)《延齡經》云:療奴有奸事自道方:以阿膠、大黃磨敷女衣上,反自說。  (33)《如意方》云:止妒術:可以牡薏二十枚與吞之,牡薏苡,相重者是也  (34)又方:其月布裹蝦蟆一枚,盛著甕中,蓋之,埋廁左則不用夫。  (35)《靈奇方》云:解怒:埋其人發於竈前入土三尺,令不怒。  (36)《延齡經》云:療奴惡妒方:取夫腳下土燒,安酒重與服之,取百女亦無言。
  很像辛柏青和何润东的结合体
  作者:慕容玄恭 回复日期: 13:28:28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10:58          张二小姐,用汪曾祺的话说,是个无事忙,可爱的人。    ————————————————    文革后,昆曲得以复兴,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二小姐的功劳,正是她的无事忙,到处活动,才成立了中国昆曲艺术研究会,并且她还担任了北京昆曲社社长,接了俞平伯的班,把昆曲艺术发扬光大    我听过她的《寻梦》录音,嗲是嗲得来……嗲出汁水了
  进来溜达溜达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10:58        张二小姐,用汪曾祺的话说,是个无事忙,可爱的人。  ————————————————  文革后,昆曲得以复兴,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二小姐的功劳,正是她的无事忙,到处活动,才成立了中国昆曲艺术研究会,并且她还担任了北京昆曲社社长,接了俞平伯的班,把昆曲艺术发扬光大
  8的很好很强大
  99年的周先生和二小姐,很优雅美丽的一位老太太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32:35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    不会吧,现在的人也不会怎么八卦一百年前的娱乐圈,很多人都被淡忘了。
  天涯又抽了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32:35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  这三个估计差点,BH的花边不多,而且其影响力不够持久,再加上现在明星太多了
  作者:树敌 回复日期: 13:52:19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36:59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32:35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            不会吧,现在的人也不会怎么八卦一百年前的娱乐圈,很多人都被淡忘了。    ========================================    只是娱乐圈没那么吸引人滴,老百姓更爱看文艺界政界有地位有面子阶层的隐私  =====================================  难道一百年后人们会8小四和韩寒吗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36:59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32:35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        不会吧,现在的人也不会怎么八卦一百年前的娱乐圈,很多人都被淡忘了。  ========================================  只是娱乐圈没那么吸引人滴,老百姓更爱看文艺界政界有地位有面子阶层的隐私
  对了,四大名妓没8完啊,各位
  2贴潜n久,只会google+baidu, 对前面提到的 顾维钧, 贴点网上内容:    如果不算父亲定下的与张氏的婚事,顾维钧一生有过三位夫人。有人称之为顾维钧的婚事三部曲:一,主贵,与唐宝玥结婚,借以发展政治地位;二,主富,与黄蕙兰结婚,可以多财善舞;三,主爱,与严幼韵结婚,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能从婚姻中得到的,顾维钧都得到了。顾维钧自己说,三位夫人中,他最喜欢严幼韵,因为她是了解他照顾他。  顾维钧与严幼韵是在1959年结婚的。严幼韵小顾维钧20岁,对他问寒嘘暖,照顾得无微不至。每日凌晨,顾维钧熟睡一段醒来后,她已为他准备好一杯热牛奶,让他喝下后继续睡觉,唯恐他从晚餐到早餐间空腹时间过长,于身体不利。顾维钧退休后生活安逸,健康长寿,得之于严幼韵者良多。  每天下午,顾维钧都要拄着拐杖,外出散步。这是他的健身之道。他虽住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的中心,但公园大道离著名的中央公园只有一箭之遥,那里森林繁茂,绿草如茵,是闹中取静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只是六七十年代纽约的治安状况太差,他在散步时曾被抢劫三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失固有的幽默感,每次散步总要带些钱,说是不能让抢劫者空手而归。不过,被抢劫几次后,出于安全的考虑,就只能到大街上散步了。除了散步外,他还喜欢游泳。90多岁时,他还能游泳,并站在跳板上跳水。  
顾维钧晚年最经常的消遣是打麻将。严幼韵操心最多的也是为他作好安排。顾维钧打麻将,思路敏捷,出牌极快。有人问他牌运如何,他答曰:“十九必输。这不是我的技术不如人,实因这是一种‘统战’,花样繁多,有时我的精力不能顾到全局,因此牌运对我不甚客气。”对于输赢,他认为,“这原来是消遣,定率低而出入微,输赢可不在乎。  
晚年的另一消遣是画画。60年代末,顾维钧专程赴香港拜师学习作国画,并认真研读画谱。他的画题材固定,大都是梅、兰、竹、菊,颇得传统文人画的神韵,也是他处世立身之道的一种写照。他也画过工笔牡丹,那是赠送给夫人严幼韵的。  
顾维钧晚年的另一乐事,是看到儿女孙辈欢聚一堂。顾维钧共有三子一女。  有爱妻相伴,有儿孙绕膝,有健康的身体,有安逸的生活,顾维钧的晚年是幸福的。  baidu上的年轻pp老年和严幼韵
  作者:慕容玄恭 回复日期: 22:29:07 
    作者:小月亮2006 回复日期: 22:27:59        晕!是溥杰的前老婆(MS汉姓唐)和张学良同学有一腿,8是浩同学!    ——————————————————    唐怡莹?这个也是个强大的女人……  ==============================================  怎样强大法?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51:38 
    作者:树敌 回复日期: 13:52:19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36:59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32:35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                不会吧,现在的人也不会怎么八卦一百年前的娱乐圈,很多人都被淡忘了。      ========================================      只是娱乐圈没那么吸引人滴,老百姓更爱看文艺界政界有地位有面子阶层的隐私    =====================================    难道一百年后人们会8小四和韩寒吗   ========================================  我觉得,他们不算有地位有面子吧  他们可能会8钟南山啊什么的
  作者:jodies 回复日期: 13:25:28 
    大家都很好,赠送相爱方给各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汗
  顾挺帅的……    我出去了,晚上回来继续8
  会不会8余秋雨,刘心武,易中天等等的?
许氏家族其实没有那么多好玩的八卦,以前看的是许家后人出的一本家族史,他家有十七八房,关系太错乱,因为是自家人出的书,不免有吹嘘的成分,就是向读者炫耀“老子家里牛查”,目的性太强,而那些争风吃醋红杏出墙断背百合的彪悍八卦,都为尊者讳隐去了。不过他家里的确强人多,随便八一八。      
遵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女人的千古真理,许家那么多牛人后面有一个强大的女人,就是乾隆年间的黄太夫人。她是一个平民的女儿,嫁给一个来广州的许姓小贩,生了三个儿子,原本就做做相夫教子的平凡小妇人,渡过无声无息的一生了,不幸丈夫早死,她只好去投奔丈夫老家。    
但是她发现了难以接受的真相,她丈夫老早娶妻生子,忽然间她就成为了人所不齿的小三,要委身做小妾,考虑到呆在这里随时会发生被使唤着天不亮就起来倒马桶、或长房卖了自己的儿子换钱讨老婆等人伦惨剧,她当机立断回了广州,从此孤儿寡母艰辛度日。许家后来的发迹全靠她的英明决断,所以一百多年以来她是许家子孙最尊崇的祖先,她的墓成为广州的文物保护单位,至于她丈夫,反倒湮没无闻了。      
她的大儿子叫许拜庭,未成年就去盐店做了伙计,勤快能干,得到了老板的信任,有一次就叫他去外地押船盐回来,不幸海上起了暴风,许拜庭前无去路,后是大浪,他一咬牙继续前进,结果奇迹出现,他的船毫发无损回到了广州,而其他船只差不多都毁了,于是他老板的店铺靠独市生意赚了大钱,得到最大好处的是许拜庭,因为不知为何,民间传说他是海神附体,于是广州各大商行都争着请他,这个人有勇有谋知恩图报,他就呆在原店铺,哪里也不去,于是老板后来的店就给他了,他超会赚钱,成为两广第一盐商,累积了许家的经济基础。  
广州到香港那一带海面,当时海盗泛滥,许拜庭就有理由组织乡勇,他带兵也很厉害,打败了最有名的海盗张保仔,政府授官职予以嘉奖。许拜庭这时拥有水兵数千人,船舰几十艘,还是官府御封的同知,隐隐然是个广州的军阀了,在江湖和庙堂之间混得如鱼得水,自己不读书,但是和读书人关系很好,龚自珍帮他写过马屁文章,所以说他营造了很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他又和两广总督阮元交好,黑白两道两手抓,在广州呼风唤雨。      
有钱之后,许家大量培养子弟读书,从许拜庭的儿子开始就凭科举入仕途,到道光时,许家在清朝最强的两个人出现了,一个是许应骙,一个是许应嶸。许应骙在近代史上有名,是因为他作为戊戌维新代表康圣人的敌人出现,康当时官职微小,经常代各个言官上书,许直接对康有为这个幕后boss穷追猛打,他是正宗进士出身,在六部各部的最高领导位子都游了一圈,做过总理衙门大臣和闽浙总督,又深得恭亲王、李鸿章器重,慈禧也赏识他,简直万千宠爱在一身,根本看不起康有为这个类似野鸡大学出来的大忽悠满嘴跑飞机(康虽然也是进士,但是他的秀才身份是买来的),他身边全是实力派,显然强过肉脚蟹康有为很多,一来二去,维新失败,许应骙光荣地作为一名封建老顽固登上了历史舞台。  
许应骙做过很多事,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地址是由他选的,香港划给英国的条约上有他签的名,还参加过东南互保。他有一件小事很强,他的母亲是个小妾,死后棺木不能走家庙中门,他大发雷霆,问:我可以出中门吗?族人说,当朝一品,当然可以。许应骙爬到棺木上,很豪放地说:给我连人带棺抬出中门!于是一死一生两个人这样搞定了中门。    
许应嶸是浙江巡抚,江苏布政使,现在杭州曲苑风荷旁边还有牌坊,上署他的大名,但这位封疆大吏现在更因为一个名号出名:鲁迅夫人许广平的爷爷。他的墓和老家也因此未受冲击与拆迁。    
许家更强的是在民国,他们分散投资,决不孤注一掷,于是同盟会、国民党、我党到处都有他家的人,保证了最终收益的确定性。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51:38 
    作者:树敌 回复日期: 13:52:19        作者:一掌排死你 回复日期: 13:36:59          作者:幽兰宝儿 回复日期: 13:32:35            我在想估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8范冰冰赵薇杨恭如的事情        ==================                不会吧,现在的人也不会怎么八卦一百年前的娱乐圈,很多人都被淡忘了。      ========================================      只是娱乐圈没那么吸引人滴,老百姓更爱看文艺界政界有地位有面子阶层的隐私    =====================================    难道一百年后人们会8小四和韩寒吗   =========================    扯,他俩算得上虾米名人    百年后,人们会八王朔,顺便加上徐静蕾,然后通过徐静蕾八到韩寒,然后才能八到小四    王朔可八的好多,嫖娼吸毒押戏子    吼吼  
  老子人生第一个八卦沙发沙发沙发    哈哈哈哈哈哈哈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阿
  有钱之后,许家大量培养子弟读书  =================================  台湾王家颇有遗风    王永庆,看好你了
  一个是许应骙,一个是许应嶸。许应骙在近代史上有名,是因为他作为戊戌维新代表康圣人的敌人出现,康当时官职微小,经常代各个言官上书,许直接对康有为这个幕后boss穷追猛打,他是正宗进士出身,在六部各部的最高领导位子都游了一圈,做过总理衙门大臣和闽浙总督,又深得恭亲王、李鸿章器重,慈禧也赏识他,简直万千宠爱在一身,根本看不起康有为这个类似野鸡大学出来的大忽悠满嘴跑飞机(康虽然也是进士,但是他的秀才身份是买来的),他身边全是实力派,显然强过肉脚蟹康有为很多,一来二去,维新失败,许应骙光荣地作为一名封建老顽固登上了历史舞台。  ==============    这就是鲁迅年轻时候被本家长辈逼着背的奏折的作者,括弧奏折是大骂康有为新党的反括弧。后来鲁伯伯和许妹妹说,我从小就挨你家的荼毒。
  板凳没抢到!
  周令飞与广州许氏家族的亲人  左边第4个就是鲁迅的孙子周令飞
  这家人长得真广东    周令飞是个把手机别在腰上故意留着胡子妄图看上去更像鲁迅的中年人……
  其实讲实在的,真得狠像~~~鲁迅
  作者:jodies 回复日期: 14:36:56 
        周令飞是个把手机别在腰上故意留着胡子妄图看上去更像鲁迅的中年人……  ==============================================  生怕别人不知他和鲁迅关系
  这下8到哪了
  周海婴以前还算挺正常的,这两年倒好,越来越犯高调病。  其实他对他老爸的记忆能有多少啊……
  试试看能不能回复
  许家到炳字辈,虽然没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那么彪悍,但是还有七八个知府拉驻美总领事拉,可惜人口一多,败家子的比例就成倍上升,到下一代崇字辈时,房子都卖得差不多了,人一穷只好干卖命的买卖,许崇智和许崇灝就做刀头舐血的勾当,于是干着干着成为了新军司令、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许崇智是粤军总司令,国父的嫡系,蒋总统当时只是他的一名手下,许司令脾气暴躁,有时跟蒋讨论事情,经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甚至手脚并用,蒋总统果然非一般人可比,他默默地受着sm而不加反抗,终于苦尽甘来媳妇熬成婆,因为许对这位部下非常满意,就推荐他做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操控学生军之后,马上用黄埔的人解除了许的兵权(可见许的军队有多烂),翻身做主人。许崇智一落千丈,后来逃到香港,每天以打麻将度日,死后跟普通老百姓一样葬在一尺见方的小龛中,可谓凄凉无比。      
许崇灝是南京临时卫戍司令,同盟会会员,孙中山嫡系,可惜委员长上台了,他就再也没什么事好干,就做做考试院秘书长、国民政府委员之类。他有个帅到飚鼻血的儿子,事迹也很强大,可以八一八。  
许家另一个子孙许卓加入了共产党,1931年就代理邓小平的职务,他跟周恩来、刘伯承一系非常密切,可惜天不假年,死得太早,没有成为我党的元老。  
中山大学的筹备者和校长许崇清,号称长相酷似日本皇太子,他是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研究生毕业,据说有一次他乘火车去东京外地,车上有几个人突然过来恭敬问好,战战兢兢请他到最好的包厢就座,美食好酒如流水般端上来伺候,直到他下车,那些可怜的人才发现自己老眼昏花认错人。1949年后,许崇清又去做了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校长,是我党认可的先进知识分子。    
许家崇字辈里面有一个女人,她从一堆女大学生、女作家中抢到了中国最会打笔仗的男人,我们的伟大文豪鲁迅先生,这人就是许广平,她值得专门另开一章膜拜,且把她先放在一边。  
  许应骙做过很多事,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地址是由他选的,香港划给英国的条约上有他签的名,    ==================    这都行???    
  作者:牛奶三明治 回复日期: 14:57:38 
     中山大学的筹备者和校长许崇清,号称长相酷似日本皇太子,他是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研究生毕业,据说有一次他乘火车去东京外地,车上有几个人突然过来恭敬问好,战战兢兢请他到最好的包厢就座,美食好酒如流水般端上来伺候,直到他下车,那些可怜的人才发现自己老眼昏花认错人。1949年后,许崇清又去做了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校长,是我党认可的先进知识分子。  =====  啊,那他是抢了陈寅恪的位子了
  在日本读书时的许崇清,这张太模糊了,人脸都扭曲了    小图是老年了,不过比较清晰。
  作者:闻笛赋 回复日期: 15:01:13 
    许应骙做过很多事,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地址是由他选的,香港划给英国的条约上有他签的名,        ==================        这都行???  ============================  哈哈
接下来是超级大帅哥许锡缵,想当年我听着许氏宗族博物馆里的麻将声,在残破的楼上看到用劣质发黄纸印刷的帅哥面容时,轰隆一声惊为天人。    
许锡缵是许崇灝的长子,是个名门公子,从小到大青云直上,从圣约翰大学附中到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再到国民政府开办的南昌航空机械学校,党国对他异常关切,还派他到美国学习航空制造进修两年,这当初的名额可只有四十个!但是党国一向是我党玩无间道的试验场,这位富贵帅哥从大学起就加入了我党,成为国民政府的反骨仔。      
许锡缵从美国回来无法联系我党,想随便找个工作再说,结果国防部的一个大佬钱昌祚是他的老师,马上推荐他去国防部,他去第六厅报到,一个领导出来居然是他父亲以前的秘书,于是他马上做了科长。此后他每隔二三天就向我党报告国防部内部组织、各处负责人名单、武器研究,以及地对空导弹资料,更夸张的是,他居然能将军用密码本借回家“研究”!中间他还陪参加新四军的妹妹赴安徽一次,有人怀疑他的行动并向厅长、处长密告(泪,终于有个稍微有点职业道德的人),但厅长、处长不感兴趣(难道被帅哥迷倒了?或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了了之。最后,在运送了大量的情报后,祖国大地终于解放了,许帅哥终身投入航天事业。    
我看到的几张许锡缵照片,年轻时候清俊洒脱,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情逼面而来,但可能是长期精神紧张,他中年时期转为面目阴鸷,倒比较像戴老板的手下。  
  看一下年轻时的帅哥许锡缵和许崇灝
  作者:牛奶三明治 回复日期: 15:41:44   =======================================  这段描述很搞笑
  哈哈哈 排名很靠前!!!  能不能8一8开篇的另三个名妓?  实在是好奇  另外 ,有的8挂能转帖么???
  许锡缵和许崇灝  ==========================    左边这个有点像金城武!!
  作者:牛奶三明治 回复日期: 15:41:44   =======================================  这段描述很搞笑
  作者:mamamiyahaha 回复日期: 15:54:46 
    哈哈哈 排名很靠前!!!    能不能8一8开篇的另三个名妓?    实在是好奇    另外 ,有的8挂能转帖么???    不好意思,对这三个女人不大了解。翁好像还有点名气,另外两个建筑实在不知道……
  作者:mamamiyahaha 回复日期: 15:56:24 
    许锡缵和许崇灝    ==========================        左边这个有点像金城武!!  ====================  我也觉得
  哇塞,真是帅哥也!
  这帖子8的速度飞快,光忙着看,没空儿说话.    就先插个话.    小修正下上个帖子里关于沈从文与小酸菜的典故.据黄永玉的回忆,57年反右前夕,话说那会开始引蛇出洞,是上海文汇报办事处列了个在京知名人士的名单,号召大家提意见.不素虾米政治局的名单.当时名单上沈从文和小翠花的名字排一块儿,于是小沈TX大光其火,觉得怎么能跟一唱戏的摆在一起,便拒绝了在名单上签名,就此失去了向D提意见的机会,从而逃过一劫.黄TX感叹:小翠花京剧大师救了沈从文,可他自己还不知道.    还有萧红同学的BH情史,各位8的很详细了,详细的阐述了一个与家庭决裂的文艺女青年如何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遇人不淑.俺这里就只补充点关于萧同学的孩子的话题,话说这曾让俺脊背麻了好久.    萧同学的第一个孩子是王恩甲的,王就是那位封建包办婚姻的男主人公.萧红当时走投无路,只好向封建恶势力低头,和小王同居.结果不但染上鸦片瘾,怀上了孩子,而且王后来又突然消失,从此不知所踪.大着肚子的萧红同学于是被困东兴旅馆.只好向报纸求救,由此认识了萧军,开始了一段风雨交加的感情.而后来萧红生下王的孩子后,不肯给孩子喂奶,孩子出生几天后,就送了人.第二个孩子是萧军的,很多说法是孩子刚生下来就死了.但白朗回忆,说孩子生下来他还去看过,脸色很红润,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几天后再去看,孩子不见了,萧红淡淡的说死了.后来梅志也曾对这个孩子的事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唉,也许残酷的生活环境,真的会修剪掉许多所谓天性的东西吧.    说道萧红,又想到丁玲,突然想起&不算情书&里提到的蓬子,老舍还专文写过他.MS鲁迅也提过他.能生下姚文元这种儿子的人,也该有内容可8吧.不过很容易8到后来的政治,那就算了.  
  难道又是不回复看不到刷新???
  留爪子
  许家的8的很好看,摔哥实在摔啊.  接着再8许广平吧,把这一门子及其相关来龙去脉枝枝蔓蔓藤藤袢袢都扒个7788才过瘾啊.  还有看了这么多,发现可8的人都素外貌协会的,感叹啊.
  不更新了??
  这破服务器
  许锡缵这位帅哥1999年逝世
  强贴  要顶
  太厉害的贴子了,留名留名
       作者:clawcrawl 回复日期: 15:54:17 
    作者:mamamiyahaha 回复日期: 15:56:24        许锡缵和许崇灝      ==========================            左边这个有点像金城武!!    ====================    我也觉得  =============  正想说来着
  再端1个上来:    许崇清(左一)与廖六薇(右一,廖仲恺的侄女)新婚燕尔,廖仲恺与廖梦醒(左二)与他们合影留念。  这个廖mm的穿着放在今天也不为过啊
  恩,不错.各位同仁,继续八.
  不亚于时尚大片里的男麻豆
  作者:练祁河 回复日期: 5:01:35 
    那点丁玲啥的jp事情,就暂时8到这里吧。偶真的没力气和某人把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争论上。        偶们继续8偶们那些发黄了风花雪月~~~~~~~    ===========================================    爬上来明确一下,ms就俺在说丁玲。“和某人无聊的争论”是指俺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刑先修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