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脾的生理特性以什么为主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下载积分:2999
内容提示: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21:41: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PDF
官方公共微信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讲义
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四)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一)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气机的调畅。
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达有序。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故说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而无瘀滞。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脾胃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脾胃之气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这与肝气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为胆汁是参与饮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够正常的分泌与排泄。
&(3)调畅情志:肝气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因而能使人心情舒畅,既无亢奋,也无抑郁。情志活动,指人的情感、情绪变化,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情志活动分属五脏,但由心所主。心之所以有主神志的功能,是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的。而血的正常运行,又要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等,与肝气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指出男子精液的贮藏与施泄,是肝肾二脏之气的闭藏与疏泄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发挥正常,则精液排泄通畅有度;肝失疏泄,则排精不畅。女子的按时排卵,也是肝气疏泄和肾气闭藏功能相互协调的体现。气机调畅又是女子行经能否通畅有度的重要条件,因而亦受肝气的疏泄功能的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月经周期正常,经行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则见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治疗此类病证,常以疏肝为第一要法。由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女子的生殖机能尤为重要,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
(1)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过而亢逆。
(2)调节血量: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实现的。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通过肝气的疏泄作用将所贮藏的血液向外周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或情绪稳定时,机体外周对血液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又归藏于肝。《素问?五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3)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4)为经血之源:肝贮藏充足的血液,为女子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肝血不足时,可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5)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阴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故明?章潢《图书编》说:“肝者,凝血之本。”
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故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肝在五行属木,木性曲直,肝气具有木的冲和条达、伸展舒畅之能;肝有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气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内寄相火,主升主动,皆反映了肝为刚脏的生理特性。
另外,肝为刚脏与肺为娇脏相对而言,肝气主左升,肺气主右降,左升与右降相反相成,刚脏与娇脏刚柔相济。若肝气升动太过,肺气肃降不及,则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
2.肝主升发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临床经验录
肝脾不和泄泻的文献研究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一般以大便稀薄,时作时止,叫“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但临床上多合称为“泄泻”。导致泄泻的原因很多,简而言之,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以风寒湿热内犯肠胃较为多见,内伤则有饮食所伤、肝脾不和、脾胃虚弱以及肾阳虚衰等多种因素。中医对泄泻的辨证分型细致入微,治法因证而异。《医学心悟•泄泻》云:“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也,明矣。然有湿热,有寒湿,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而治疗效果的好坏则取决于辨证的正确与否。为此,笔者参阅历代中医文献,对肝脾不和泄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肝与脾克而互用的正常关系&从五行生克关系而言,肝属木,脾属土,肝与脾之间存在着相克关系。在木克土的生理状态下,肝与脾维持着一种克而互用、相辅相成的协调平衡关系。&首先,反映在饮食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脾的运化健旺有赖于肝的疏泄正常,《医经精义•上卷》云:“肝属木,能疏泄水谷,脾土得肝木之疏泄则饮食化。”这种“土得木而达之”的关系是与脾的生理特性分不开的,《读医随笔•卷一》提到:因为“脾主中央湿土,其体淖泽,……其性镇静,……静则易郁,必借木气以疏之,土为万物所归,四气俱备,而求助于水与木尤亟,……故脾之用主于动,是木气也。”即脾为阴土,其性壅滞,滞则易郁,必须借助肝木的疏泄条达之性才不致阴凝壅滞,才能维持纳运升降、化气生血的功能。在脾土得助于肝气疏泄的同时,肝也需脾土提供的水谷精微之气的供养,才能保持升发条达之性。《名医方论•卷一》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气虚,则九地不升,而木因之郁;阴血少,则木无水润,而肝遂以枯。养葵曰:人知木克土,不知土升木,知言哉!”&其次,肝与脾克而互用的关系,还见于在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等方面的协同作用。脾土健旺,生血有源,肝血充足,肝有所藏则肝性柔和条达,方能助脾运化。如果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血溢脉外,都可导致肝血不足,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程杏轩医案》强调:“木虽生于水,……无土之处,则无木生,……培其土,则根本坚固,津液上升,布达周流,木欣欣向荣矣。”&综上所述,肝脾两脏既相克又相互为用。在生理状态下,两者以《四圣心源•卷二》所谓的“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的相互依存的方式,参与人体的生命活动,缺一不可。假如肝脾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本草述钩元•卷二十二》中描述的病理变化:“脾以风木为用,肝又以湿土为化源,脾气虚则肝之化源病,而风气不达,木还乘土而郁于地藏矣。”中医称为“肝脾不和”,而泄泻是肝脾不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肝脾不和泄泻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肝脾不和泄泻是指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之证。引发此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乘脾土,运化失常而致泄泻。如《类经•卷十三》所云:“木强则侮土,故善泄也。”二是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土反侮木,肝失疏泄而致泄泻。如《王旭高医案•卷之三》所述:“夫肝胆属木而喜升达,寄根于土。今脾胃为生冷忧思伤其阳和之气,布化运转失职,肝胆无湿润升达之机,郁久而肆其横逆,侮其所胜,脾胃受克。”此外也有医家提出,过酸伤肝,木郁克土或春伤于风,伏邪在内,到夏天脾土当令之时,木土相克的发病机理。如《类经》云:“酸入肝,过于酸则肝气溢。酸从木化,木实则克土,故脾气乃绝。”“春伤于风,木气通于肝胆,即病者乃为外感,若不即病而留连于夏,脾土当令,木邪相侮,变为飧泄也。”&肝脾不和泄泻的辨证要点是:胸胁胀闷,郁怒或情绪紧张时易发作,泻必腹痛,泻后痛减,肠鸣,苔白,脉弦或缓。其中痛泻是本证最重要的特征,《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关于它的具体表现,《谦斋医学讲稿》是这样描述的:“肝旺脾弱的,多系腹中先胀,继而作痛,泻下不多,泻后舒畅,反复发作。”痛泻的机理与中医“善作疼”之说有关,《环溪草堂医案》解释道:“肝为厥阴,中见少阳,其性刚果,其气条达,故《内经•灵兰秘典》名为将军之官。有时调摄失宜,怫其条达之性,恒至激发其刚果之性而近于横恣,于斯脾胃先当其冲,向之得其助者,至斯反受其损。而其横恣所及,能排挤诸脏腑之气致其失和,故善作疼也。”泻后气机得到舒展,所以腹痛暂得缓解。其次,肠鸣也是肝郁脾虚泄泻的特征之一,对其产生机理《辨证录•卷之十》是这样解释的:“人有肠中自鸣,终日不已,嗳气吞酸,无有休歇,人以为脾气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旺乎?夫肝木不郁,则脾气得舒,肠亦安然输挽,顺流而下,何至动不平之鸣耶?惟肝木克脾,则土气不能伸,而肠乃鸣矣。” 胸胁胀闷,一般医家都从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来理解,而《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则从胜复的角度作了更深刻的阐发,认为:“肝木克脾土,金为土之子,复能克肝木,则反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因每当情绪郁怒紧张时,可加剧肝郁脾虚状态,故泄泻的发作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除上述主证外,根据文献记载,肝郁脾虚泄泻还可以出现如下常见兼证:1、食少不饥。《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卷下》云:“肝脾不和,胀由胁至脘,木犯中土,必妨食不饥。”2、吞酸呕苦。《王氏医存•卷六》云:“若口酸,在实热是木旺克胃有滞也,在虚寒是木郁克脾伤湿也。”3、腹胀。《程杏轩医案》云:“日久,土困木横,冲胃为呕,攻脾为胀。”4、面色青黄,大便黄而见青。《济阴纲目》云:“腹中作痛,面色青黄……饮食愈少,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其下黄水,乃脾土亏损……若黄而兼青,乃肝木克脾。”&肝脾不和泄泻的治则及方药&肝脾不和泄泻的治疗原则是抑肝扶脾。《瘴疟指南•卷上》指出:“肝木克脾土,宜补脾抑肝,不宜去湿。”为何不宜去湿呢?有的中医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治疗泄泻都会配合使用利尿药。但是肝脾不和泄泻的患者脾土已虚,而利尿药多为淡渗下行之品,有碍脾阳的升发。清阳不升,泄泻难止。所以治疗肝脾不和泄泻不宜去湿,这是医家的经验之谈。治疗肝脾不和泄泻的代表方剂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的痛泻要方。《谦斋医学讲稿》对此方作了较为通俗的解释:“因为肝旺脾弱,故用白芍敛肝,白术健脾,又因,腹中多胀气,故佐以陈皮理气和中,并利用防风理肝舒脾,能散气滞。”此方组方精练而严谨,与病机环环相扣,故历来被后世推崇为治疗痛泻的基础方。&但是临床上的病情是复杂多变的,后世医家根据痛泻要方的组方原则,在临证中又衍生出多种治法及方剂,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根据主次,分而治之如《明医杂著》主张根据脾虚和肝郁的偏重而采用不同的方剂。提出“若因脾胃虚弱,肝木侮土,用补中益气汤加苓、芍、半夏调之,若因肝木太过,脾土受制,用小柴胡汤加炒山栀平之。”&不同阶段,同病异治《古今名医汇萃》认为,在治泄泻的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能一方到底。书中提到,治肝木克脾土的泄泻证,先以六君加木香,食已消而泻未已,改用异功散以补脾胃,如不应,则用补中益气汤升发阳气。这是中医同病异治特色的具体体现。&防患未然,当先实脾早在《难经•七十七难》中就有:“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的论述。而《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则进一步认为,治肝实脾不仅是为了预防传脾,而且通过实脾还可以促进的痊愈。书中提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者,谓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脾土健运,肝有化源,木郁肝枯之状就能得到缓解。张锡纯之言是对肝脾克而互用关系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治宜疏肝,不宜伐肝 《环溪草堂医案》特别告诫医家抑肝应以舒肝理气和血为主,反对滥用伐肝之品,以伤正气。书中对恣意伐肝的庸医提出了批评:“欲制肝气之横恣,而平肝之议出焉,至平之犹不足制其横恣,而伐肝之议又出焉,所用之药,若三棱、莪术、青皮、延胡、鳖甲诸品,放胆杂投,毫无顾忌,独不思肝木于时应春,为气化发生之始,若植物之有萌芽,而竟若斯平之伐之,其萌芽有不挫折毁伤者乎?岂除此平肝伐肝之外,别无术以医肝乎?何以本属可治之证,而竟以用药失宜者归于不治乎?”这的确是对庸医失治误治的忠告,充分体现了医学前辈重视顾护正气,祛邪不伤正的良苦用心,后世都应引以为戒。&通过以上对肝脾不和泄泻的中医文献的梳理,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此证的理论认识,同时还可以借鉴学者的思维逻辑方法,拓展我们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发表于: 22:52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为您提供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网球肘、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跟痛症、关节炎、滑膜炎、骨错缝;胃炎、失眠、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性功能障碍、功血、带下异常、痛经、外阴瘙痒、便秘、结肠炎、胆囊炎、痤疮、小儿多动症、小儿厌食症、抑郁症、胆结石、肾结石、荨麻疹、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前列腺炎、头痛、肥胖病、更年期综合症、中风后遗症及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相关疾病的康复咨询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硬化切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