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味网是什么?真知味课堂有培训么?

让学生在“行走课堂”中获得真知
新英才AP国际中心践行爱与创造理念
近年来,新英才学校践行“大教育观”、“大资源观”、“大人才观”,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通过先进的机制创新体系和扎实的教育方略,逐渐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知名民办学府,其AP国际中心的“行走课程”更是独树一帜,成绩卓然。
“行走课程”让学生实践中全面成长
今年7月新英才学校完善了既有的“行走课程”这一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形式异彩纷呈、内容涵盖丰富、操作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让新英才学子在更加广阔的自然人文氛围中博览古今、收获快乐。新英才学校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通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新英才学校作为京城民办校素质教育的先锋,近年来,将校外教育研究和校外活动提高作为重点,充分挖掘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新英才学子搭建综合能力养成的优质平台。
大教育观塑
杰出未来人才
时下越来越多的精英家庭所青睐的国际化教育方向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恰恰是新英才学校一直以来一直秉承的“大教育观”。大教育观在校外实践方面主要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英才学子通过此次完美的行走体验,通过亲身实践,综合培养人文、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意识与实践等多方面能力,逐渐成为兼具中华传统美德和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北京晨报记者 初小青
[责任编辑: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真知如是,如是——回归疗法课堂笔记(郑玉虎) - 了解心理学 - 天天心理网 - 专业的心理学在线学习平台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有时候,我们会问什么是理想?&有时候,我们会问什么是自由?&有时候,我们还会问什么是真实?&我们有很多疑问,或许我们一辈子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我们依旧追寻,因为我们是传媒学子,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新闻理想。&欢迎点击真知网http://www.zhenzhi.org/&&&
记者回忆援藏报道背后的故事:一段采访一生情
&高原鹅司令&的世外桃源&&尼洋河畔 记者杨连成摄
杨连成采访西藏察隅县农牧区小学生 岳向前摄  日至4月13日,我第一次走进西藏林芝地区,采访报道第五批广东援藏队;日至14日,我再次有机会走进西藏林芝地区,采访报道第六批广东援藏队。雪域高原上的两次采访,留下的不仅是当时发表在《光明日报》和《西藏日报》上的援藏通讯,更有那些隐藏在新闻报道背后的感动,它们一直珍藏在我的情感深处。&  前方,后方&  日晚上11时35分,时间仿佛凝固。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招待所会议室里,一阵时强时弱的手机信号打断了我们的采访。&  电话这头,广东省经贸委援藏干部、波密县县委副书记曾德峰恨不能立刻飞越千山万水,赶到急需照料的妻子面前。&  电话那头,广州市某居民区里,大龄孕妇朱女士一直呼喊着丈夫的名字&德峰,德峰,咋办啊?我该咋办啊?&慌张中带着令远方亲人心痛的抽泣声。&  &怎么啦?什么咋办啊?预产期不是还有十多天吗?&曾德峰预感到处在临产前的妻子有情况。新婚分别两年多来,自己的后顾之忧就是把妻子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家里,双方老人都居住分散,身体又不好,离开家时想请个保姆照顾,妻子不干,说夫妻俩都工作不久,广州生活压力那么大,就别花那钱了。&  当初报名援藏时,家庭会议开到下半夜,年逾七十的双亲既舍不得,却也不阻拦,关键是看新媳妇的态度。最后妻子表态支持的唯一条件,是自己临到生孩子时丈夫要能守在身边,不管啥事,预产期一到,必须马上从西藏飞回来!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去援藏的曾德峰,当时二话不说就爽快地答应了。可谁知道,冷不丁会来个突然袭击。&  &你问我,我问谁呀?&妻子委屈得哭了。&  &别急,别急!到底啥情况?&曾德峰一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安慰妻子。&  &我原本只想着预产日期,不知咋的,现在一阵一阵疼,怕是羊水破了!&绕了半天弯子,妻子终于在电话里把情况说明白了。&  &赶快上医院!打的,别舍不得花钱,请小区保安帮忙!&曾德峰像白天在藏区牧场前方指挥抢险救灾一样,干脆果断地向后方发出指令。&  &好!那你得赶紧回来啊!&妻子没有忘记丈夫援藏前留给她的誓言。&  &别老惦着这事,现在是身体要紧,孩子要紧!&曾德峰合上手机,心情复杂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怕是赶不及了,回头再给妻子赔个不是吧。哎,言归正传,咱们刚才说到哪儿了?对了,波密县城的土地规划。&&  第二天一早醒来,一张可爱的男婴照片出现在我的手机上。曾德峰发来这样的短信:&我的儿子报到来了!&&  在我长达30年的记者生涯中,采访对象这边正在前方接受着采访,那边就让后方临产的妻子独自走进医院产房,自己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接受采访,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大爱无疆的情怀是不是在雪域高原的男儿所特有的呢?&  &鹅司令,你在哪里?&&  采访车远远地停在八一镇&珠江养殖科技园&的门外。日上午,尼洋河畔阳光明媚,苯日神山依旧那么威严肃静。我们在林芝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郭和暖的带领下,轻手轻脚地走进那片熟悉而陌生的珠江山庄。&  与三年前我在这里采访时截然不同的是,再也看不到水池边朗德鹅群的喧哗雀跃,再也听不到守门藏獒从凶悍怒吼到温顺迎客的变调,再也感受不到雪域高原上好客主人那热情豪爽的拥抱。&  &我们的鹅司令,你在哪里?这不是你发誓一辈子都不离开的高原山庄吗?这不是你梦中都在追寻的世外桃源吗?你这个混蛋,怎么不守信用,连个招呼也不打,说走就走了?你的理想和信念都撂下了?&身后传来蔡晓玲女士那痛彻心肺的嘶哑呼唤声,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三年前的日,朗德鹅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辉先生在他引以为豪的珠江山庄接受了我们的集体采访。一整天的采访几乎都伴随着高原上康巴汉子的冲天豪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唱歌、大步跳舞。我们很快就混得像相见恨晚的兄弟一样,交谈起来心游万仞,口无遮拦,自由洒脱,无所顾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奇人&叶辉,一个&怪人&叶辉,一个被林芝所有援藏人称为&好哥们&的叶辉。他的人生角色转换得太离奇,30多岁时就在强手如林的广州旅游界出人头地,逐步成长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40多岁投资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异国他乡富贵安逸的日子&熬&了8个年头,年过50后又想着&换一个活法&,受到援藏事业的感召,竟然义无反顾地抛开了妻儿、功名和财富,自己一个人来到西藏寻梦,声称要做一件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仿生养殖&事业。&  叶辉曾在半醉半醒中向记者描绘道:&我叶辉的高原梦有三绝:一是当个独来独往的鹅司令,有援藏队的朋友帮忙,有援藏项目的资金支持,我要引进法国朗德鹅,带领藏族兄弟姐妹,创办珠江养殖科技园,用高原鹅肝酱去赚欧洲人的钱;二是引进澳大利亚无峰羊驼,那价值连城的羊驼毛就是国际市场上的软黄金;三是为朋友们打造一个占地300亩的休闲度假山庄,终日会友,高原论剑,做茶仙酒圣,过神仙日子。&为此,他在两年中完成投资三千万元,风风火火地迈向了他全新的人生驿站。&  他的&怪&还在于离婚后刚刚从网友群中收获了一份爱情,&准新娘&据说是从四川追随而来的女侠客,一见钟情后,两人就四下发帖子,邀请新老朋友们到珠江山庄里来,热热闹闹地喝上一顿喜酒。受到类似这样&怪人&的感染,已是珠海特区报名记者的蔡晓玲,硬是辞去了内地的工作,同样来到&西藏江南&林芝扎根落户,同样学着叶辉大哥的样儿,成天开着呼呼喘气的大越野,伺候着一群谁见谁怕的高原藏獒,似乎也完成了从内地凡人到高原神仙的华丽转身。&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多少次在川藏线、昆仑山遇险而大难不死的叶大哥,终于没能逃出一劫。在2010年那个严寒的早春,在独自驾车长途跋涉的青藏大地深处,和他从内地聘请的技术专家一起,永远长眠在那片圣洁的高原上。&  &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情&。望着叶辉先生生前在我采访本上写下的诗句,大家不禁泪如雨下。&让那雪域神山上的经幡为他送行吧,请那雅鲁藏布江的波涛为他歌唱吧,我们的高原鹅司令!你没有走,你在哪里?你在这里,你在我们心里!&我们肃立在铭刻着叶辉先生援藏创业的珠江山庄里,默默祭奠着那颗远去的灵魂。
央视感动中国十年后再出发 浓缩中国十年道德风貌
图为&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老师(左)带着学生来到启动仪式现场。  熟悉的旋律响起,熟悉的面孔重现,熟悉的温热涌上心头。&  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启动。因为恰逢十周岁之喜,这个名牌栏目第一次有了一个高朋云集的启动仪式。&  新的出发,站在更高起点上&  &《感动中国》属于全国人民。2012年,我们将打开大门寻找感动,让&感动&影响更多人,&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  一系列新举措,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更深的&感动&&&&  更开放的推选过程。启动仪式当日,&感动中国媒体联盟&成立,光明日报和全国29家地方平面媒体及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百度网等门户网站携手合作,为&感动中国&评选挖掘推荐候选人。&凝练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报和中央电视台的共通点,也应当是媒体的共同追求。我们将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发掘更多&感动人物&的故事与价值。&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说。&  更立体的传播网络。让&感动人物&的故事变成影片、走进院线,并组建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队赴各地放映,这是&感动中国公益电影联盟&的职责所在。同日成立的这一联盟由央视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太阳圣火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组成。&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早日拍出以&感动人物&为题材的好片子,把感动送到全国观众身边。&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满含期待。&  更切实的公益行动。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对&感动人物&的发掘和帮助将同步进行。网友们可随时奉献爱心,对需要帮助的候选人进行资助。同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起的&感动书屋&将陆续建立,为入选的农村学校捐建图书。&希望出版界同行加入进来,把它做成和&免费午餐&一样的公益项目。&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呼吁。启动仪式上,他亲手把&十万码洋图书&的捐赠牌送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手中。这位小学老师欣喜不已:以后,孩子们的读物将不再只是自己蹬着三轮收来的旧书了&&&  感动无止境,发掘真善美、弘扬主旋律的路途亦无止境。&  托举感动,幕后团队不辱使命&  十年来,为&感动中国&默默付出的人不计其数。他们遵从内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价值召唤,托举起了一批又一批&感动人物&。&  重量级的推选委员会,一直是&感动中国&公信力与影响力的一大保证。新的推委会更新了近半数成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等人的加入,将为评选提供新的判断视角。&  这是一个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推选团队&&既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时文朝,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等专家学者,也有作家阿来、作家金庸,八一电影厂厂长黄宏,词作家阎肃等文艺工作者,还有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杜玉波,中宣部新闻局局长明立志等官员,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北京太阳圣火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年等企业家,以及一批资深媒体人: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黄传芳,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新华社高级编辑陆小华,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赵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梁建增,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  &每次写下推荐评语,我都斟酌再三。因为这个节目推出的每个人物,都会给国人带来巨大影响。&连续十年&留任&的陈小川表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将和同仁们全力以赴,不负重托。&  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出版的新书《感动的力量》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感人细节:时年90高龄的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分文不取,向节目组赠送手迹作片头题字;著名歌手韩红友情作曲、献唱主题曲;节目制作团队汇聚央视各路精英,灯光、音乐、舞美团队怀一颗公益心全力付出&&因为他们,越来越多的道德楷模被观众熟知,而他们也在寻找中收获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变的感动,浓缩中国十年道德风貌&  &感动中国&蓬勃成长的十年,正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稳步推进的十年。&  十年间,一大批&感动人物&被全国人民深深铭记,也引领着一股向善热潮在全社会勃然兴起。现在,全国各地以&感动&为品牌的电视节目已超过50个,每个都在当地备受追捧,共同宣传和褒扬着身处民间的道德楷模。&  &他们身上,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与力量,有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我们向这样的人物致敬,就是要感染更多人加入学习先进的行列,让国民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胡占凡表示。&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了道德领域很多令人忧心甚至愤怒的现象。但是,人们关注之、声讨之,恰恰说明人们对是非善恶的明辨,对真善美的呼唤。人民期盼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该去做什么。&&感动中国&总制片人梁建增说,十年与&感动&同行的岁月,让他和团队成员们对中国的道德建设、对人民的道德风貌充满信心,也更加珍惜和重视身负的使命。
央视采访&烧饼奶奶&感动全国 网友质疑记者&踩点&
来源:得到亲人的关怀,&烧饼奶奶&很感动。  不想出名的&烧饼奶奶&孟玉华,因接受央视采访,一句&我的希望全部破灭&,触动许多读者的心。&  昨日,中华孟氏宗亲会河南省分会副会长孟虎来到她的烧饼摊前,拉起家常两人都哭了。&  事后,她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哭,但头晚哭到半夜,今天又哭了,很是自责。&&  孟虎边读晚报的报道边掉泪&  昨日上午10点多,孟玉华推着烧饼车来到动物园门口,刚摆好摊,亚圣集团、中华孟氏宗亲会河南省分会几名负责人来到摊前。&  这两家机构与晚报联系后,想帮老人完成两个心愿。&  经晚报记者介绍,得知河南孟氏宗亲会副会长孟虎是&宪&字辈,比孟玉华的&庆&字辈要大一辈,叔侄俩当即哭了。&  &闺女,我们来晚了,对不起!&孟虎说,他前天看到晚报的报道,边读边哭,之后,他又让同事搜到网上的视频,看后心里更加难受。&  孟虎说,他随即与河南孟氏宗亲会会长、亚圣集团董事长孟凡镰打电话,孟凡镰已经看到这篇报道。孟凡镰昨天上午已有安排,委托亚圣集团副总经理任峰和他一起来看望孟玉华。&  &谢谢叔叔,没事,我挺得住,我从没哭过。&满脸眼泪的孟玉华一时语无伦次,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种谢意。&  孟虎说:&直到这两天才知道你的事,当叔的对不起你,我们早该来了。我们受孟凡镰会长的委托来看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一向要强的孟玉华哭着说:&叔,我姓孟,我没给咱姓孟的丢脸。我没啥困难,我在这卖了15年烧饼,一个烧饼挣两毛钱,我对得起良心。我们姓孟的不求人!&&  孟虎拿出200元钱要给孟玉华,孟玉华不要,两人推了一阵。孟玉华说:&拿人家的钱,这不是姓孟的风格。&&  &我是叔,这是自家的钱。&孟虎硬是把钱塞在她兜里。&  给孟家亲人捎4个夹菜烧饼&  随后,孟玉华一言不发,转身到摊前做起夹菜烧饼。她一下子做了8个饼,每个饼里放了两个鸡蛋,两根香肠,然后送给每一名来看他的人。&叔叔,你尝尝我做的味道。&边吃边聊,两人又拉了会儿家常。&  任峰说,今天过来先看看孟玉华老人,他们已经联系好郑大一附院,随时可以送孟玉华的两个孙子去检查。&如果省内医院不能检查,我们还可以联系省外的专科医院。&&  就孟玉华长孙刘男工作的事,任峰说,亚圣集团一定为他安排合适的岗位,先对他面试,了解一下刘男的特长,取长避短,让刘男体体面面地挣钱。&  对任峰的两点表态,孟玉华很是感激,等她与儿子儿媳商量后,确定好时间就去检查。&  聚短情长,临走时,孟玉华掏出孟虎给的200元钱,要还给&叔叔&,两人又推了一阵子。孟玉华做了4个夹菜烧饼交给孟虎,让他转交给亚圣集团董事长孟凡镰,代她谢谢这位还没见过面的孟家亲人。&  他们离开后,孟玉华紧紧握住晚报记者的手说:&孟氏天下一家人,你帮我找到了亲人,你帮了我天大的忙。&&  孟玉华为自己哭了很是自责&  孟玉华告诉记者,这次事情让她破了两次例:一个是哭,一个是收钱。&  她说,长这么大,从没哭过,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哭,但她这次破例了。&  前天晚上,她收摊回家后,躺在床上偷偷哭到半夜,没有惊醒孩子们。昨天见到孟虎,遇见亲人,她又大哭一场,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在场的记者劝她,这些都不是为困难所哭,这是你为感动流泪,不用自责的。&  孟虎走后,孟玉华还为收他200元钱过意不去。经我们一番劝导,她似乎也想通了:&没办法,叔叔硬要给我,我怎么也推不掉。&&  外地朋友想帮她,她说&这下麻烦到全国了&&  采访时,晚报记者接到一个广西柳州的电话。对方姓谭,是柳州金茂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  她说,在网上看到了晚报报道,经晚报热线96678帮助联系到记者,希望给孟玉华捐钱,要个账号。&  谭秘书称,她每个月工资1700元,打算给孟奶奶捐300元。记者将电话交给孟玉华。她先是几声谢谢,然后照拒不误。&  开封市残联康复部负责人吴建华也打来电话,希望帮助她。省残联希望了解她家的实际情况,但孟玉华不提供住址,让他们很是苦恼。&  孟玉华说:&广西恁远的地方还打电话,我都麻烦到全国了,我心痛呀。&&  &烧饼奶奶&感动全国,央视记者也意外&  昨天,孟玉华的烧饼摊照例火爆,来买烧饼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提到网上的视频、媒体的报道。有网友问,采访孟玉华前,央视记者是不是提前踩好了点?&  央视记者昨天告诉晚报记者,孟玉华感动万千网友,也让他们感到意外,&当时完全是随意找的,下车后看到了她,然后问她问题。&&  孟玉华也讲述了当时的受访经历:&他当时把摄像机对着我,我用手挡镜头,他就是不走,我吼他:&那么多年轻人你不问,你问我这个老人干啥?你给我找麻烦干啥?&&&  央视记者不走,让老人回答几个问题。孟玉华说,当时说的全是真心话,哪知道惹&这么大麻烦&。&  孟玉华言语得体并非偶然,她曾是尖子生&  3天的采访中,记者经常为孟玉华所言所语感到惊讶。从当初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我的希望全部破灭&&只求他们好,他们好就等于我开心,别的不求,别无所求&,到&能面对现实,不愿意麻烦别人&,再到她对一名小伙子帮同事捎30个饼所说的感受&这事让我既高兴又不高兴。高兴的是媒体报道有人帮助她;不高兴的是,因为这事,大家特意来买我的烧饼,我受不了&。&  昨天,她在一句话里说了好几个&好心人&:&我的想法是,好心人的心意领了,不能拿别人的钱,这样我的良心受不了。孩子,你要相信,是好心人遇到一丁点困难都要帮你,不是好心人你再困难也不会帮你,你收了好心人的钱,好心人的债你还不完。&&  开封市残联康复部负责人吴建华也说,孟玉华言谈很得体、说话有涵养,让他产生敬仰之情。吴建华提到一个细节,当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孟玉华说:&说困难是有点困难,但现在谁家没有困难,自己克服下就好了。&&  一名出身农村的老人,言语为什么这么得体呢?原来,她上学时曾是名尖子生,多次获得&三好学生&荣誉,还考上了尉氏高中,可惜家里没钱,没能继续读下去。
安大免费“小黄车”骑进死胡同?
  10月21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博学北楼地下室里堆了数百辆&小黄车&。
  去年9月,安大学生在校园内推着一辆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小黄车&。  安徽大学的免费公共自行车&小黄车&自去年9月5日投入使用后,屡遭损毁和偷盗。昨日,记者来到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在校园内转了一圈都没看到&小黄车&的踪影。物业管理处夏老师表示,早在今年初,&小黄车&就被统一回收了,主要是因为维修费用过高。安徽大学后勤管理处黄处长称,公共自行车项目已经暂停了,何时重新投入使用还不确定。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大一新生,大都不知道&小黄车&为何物。当记者解释&小黄车&就是安大校园内的公共自行车时,他们感觉很新奇,&这很好啊,我们怎么没赶上,小黄车什么时候还会有?&&小黄车,我见过!&小李是安大物理学院的大一新生,说到&小黄车&,她兴奋了起来,因为她是她们寝室里惟一目睹过&小黄车&真容的人。她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她来安大新区找一个学姐玩,在学校南&门的路边,学姐看到一辆黄色的小车,突然很激动,估计那也是硕果仅存的小黄车了吧。&那时,小李才知道安大有过&小黄车&,但从那以后,小李再也没有看到过&小黄车&了。  &小黄车是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小刘是今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入学一个多月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小黄车&。  去年9月份,因为一条夜晚检修&小黄车&的微博,让安大枣园地下室的&修车大叔&张强火了一把。如今,&修车大叔&又在干什么呢?  昨天,记者来到安大枣园地下室,只见到了张强的妻子朱女士和他的女儿。说起&修车大叔&的称谓,朱女士先笑了起来,后来又突然变得沉重,&现在没有了小黄车,我们家老张再也不用出去检修自行车了。&  朱女士告诉记者,老张回老家办点事去了,&从今年初开始,学校的小黄车就陆续回收处理了。&  &小黄车早就绝迹了,上学期就没看到过了。&小史是安大新闻传播学院大三的学生,她告诉记者,以前骑着小黄车去上学确实很方便,现在只能坐校车,或者花1元钱坐观光车,&还需要等,也不能直接开到教室门口,没有小黄车好。想想那些被破坏的小黄车,只剩下心痛。&  随后,记者乘坐观光车在安大磬苑校区里转了一圈,发现所有的集中停车点,都是学生自己的车子。在一名车辆维修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博学北楼的地下室,发现里面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未组装的新自行车。据负责看护的孔师傅介绍,这里有好几百辆新自行车。&原来损坏的小黄车一般都会放到这里,然后统一处理。这批新车一直放在这里,听说要找专业人员来组装,什么时候再投放,就不知道了。&孔师傅说。  为什么崭新的自行车不投入使用,而是闲置在地下室?&后期的维护成本太高了,每个车胎都要近30块钱。&安大物业管理处夏老师告诉记者,&小黄车&是去年底到今年初之间,由学校统一回收处理的,&本来是好事,学校出于方便学生的目的来办这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安徽大学后勤管理处黄处长告诉记者,安大暂停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是基于政府交通管理中的一环,投入大量管理资源,有专门的软件系统和管理体系。我们希望学生自觉管理,这种希望太过理想化,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  黄处长说,&小黄车&重新投入使用对管理和投入有很高要求,&放一放再说&。  那么,&小黄车&能不能像池州等地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一样纳入系统化管理呢?黄处长表示,一个管理系统至少要投入15万到20万的资金,&我们学校的初衷是让学生自主管理,花钱就没有意义了。&  早在2009年9月,池州市就率先在我省实施了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西扩景区的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至今也有近半年时间了。这些地方的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得如何?安大的&小黄车&可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呢?  池州市区:电子、人工管理结合  目前,池州市有67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共2000辆自行车,这些站点大多分布在一些大的居民小区、人流量集中的商业区、学校、医院等门口,基本覆盖了主城区。  昨日,负责具体运营的池州市鑫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军告诉记者,池州市民办公共自行车卡免费,只需要身份证,目前办卡数量已经接近4万张,池州市区人口不到20万,&几乎每户都有一张公共自行车卡。&  黄学军说,池州公共自行车项目最大的亮点是,三年来基本没有发生过偷盗、破坏公共自行车的案件,这是其他地方很少见的。&安大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是最原始的一种模式,池州、芜湖的公共自行车都采用电子化管理,借车、还车都要刷卡,在系统后台可以清楚地知道谁在哪里取的车,使用了多长时间,在哪个站点归还。而且每个站点都有一到两名工作人员,如果归还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车辆有损坏,市民要按规定赔偿。&  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收取押金减少损坏  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西扩景区从今年4月29日开始投入公共自行车,前期投入单人自行车50辆,但是才过三周,免费公共自行车就坏了一半。&刚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很多游客不愿意掏钱维修,只能由景区垫资维修。但是从国庆节的运行状况来看,情况还比较好。&昨日,蜀山区森林公园宣传科王科长告诉记者。  据王科长介绍,景区9月中旬还增加了双人和三人自行车,全部都是先付押金,专人看管,有规定时间和归还地点。截至目前,景区已有100多辆公共自行车。&我们和安大最大的不同就是收取押金。景区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取车时收取押金,这样可以约束游人、减少损坏。&王科长说。(邱昱 见习记者杨俊 记者宛婧 张洪金)
【真知报道】迈入职场,你准备好了吗?
本网讯(作者&路梦&江大金&王叶竹)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继续深造、求职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选择。最近,各类企业的宣讲招聘会陆续在安徽大学展开,为大四的毕业生们打开一扇扇梦想之门,即将迈入职场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大学里的&职来职往&
&&& 记者分别来到苏州百硕电脑公司和恒瑞药业公司在安徽大学的宣讲招聘会现场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招聘会现场求职人数之多着实让人惊讶,偌大的场地座无虚席。
&&& PART1.为什么选择就业?
&&& &现在我已经静不下心来看书学习,只想尽快就业。&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凌云告诉记者:&从9月下旬开始,共参加了十几场的笔试了。&与他相似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张同学:&上学感觉累了,也想为家庭解决负担。&值得一提的是张同学放弃了保研的机会,&不想总局限在校园,想早点进入社会,磨练自己。&&选择就业一是因为不再想读书。二如果自己盲目创业的话,会比较累,而且不太实际。&化学化工学院的杜同学通过理性的分析作出求职的选择。
&&& PART2.理想中的未来
&&& 大多数同学表示,在选择招聘会和企业时,会首先考虑是否和自己的专业对口。而由于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看法,&选择新兴行业,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这是王凌云的目标。&自己还有很多同学都想去做销售,因为销售比较热门。&唐鹏看重的是工作的热度。而化学的杜同学考虑的尤为全面:&在南京找过企业,希望公司的品牌好,会提前了解公司的文化、发展、福利、地点、性质。&
&&& PART3.公平?不公平?
&&& 据不完全统计,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会设立一些所谓的&屏障&,如性别要求、专业要求等。
&&&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采访到了两位文科专业的女同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范同学告诉记者,在求职时十分苦恼的就是&有些企业或国企不招女生,招聘会招的人也是文科少,理科多。&&我好迷茫!&范同学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择业时,除了考虑企业的绩效,是否与专业有关以外,还会考虑企业性质,像有一些行业不招女生,比如铁路,就不会去考虑。&会计学专业的卢同学是这样应对的。
&&&&&&&&&&&&&&&&&&&&&&&&&&&&如何让&被选择&转变为&选择&
&&& 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显然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同学都一致表示专业知识、英语和计算机是硬标准。王凌云补充道:&口才在面试环节占重要地位,另外态度也很重要,就比如面试没有正装减印象分。&数院的张同学则说道:&班干和学生会干部会被优先考虑&。而化院的杜同学则认为抗压能力在现代企业中最重要。&抗压能力,自信心很重要。但企业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态度,毕竟没有经验可以教,而诚意则会为你争取更多的机会。&&
&&& 记者进一步采访到了招聘单位百硕公司负责此次招聘工作的工程处协理何启业先生。他表示:&校内招聘大学生不同于外面的招聘,大学生缺乏经验,而在3~5分钟的面试时间里,并不能真正检测其专业知识深度,只能是了解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企业就相当于工厂,企业和学生之间是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关系,肯定存在着不平衡。对于我们更看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概念原理以及培养的逻辑思维这些基础知识,而在学校所学的是单纯的技术,恰恰不被公司看重,因为这些技术绝对落后于企业。&而在用人方面,何先生告诉记者,学生团体的组织干部、有实习经验的学生会优先考虑,但这并非唯一标准,还会看重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逻辑推理能力。&他也给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实习时要选择业绩较好的公司,因为好的公司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而在普通公司即使有经验,我们也不认为有任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无经验者,我们虽耗费时间培训,但是没有历史包袱。总之,只有符合公司要求,我们都会提供机会,并不会因为招聘人数的限制而失去人才。&
&&&&&&&&&&&&&&&&&&&&&&&&&&&&&&&自主创业&信心满满
&&& 除了到大企业就业外,如今自主创业也成为了大学生青睐的选择。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张博则&剑走偏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他和几个同学组成创业团队自创了名为&博恩吧&的网站。
&&& 谈到为何选择创业时,张博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工作一些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并且在求职工作中在同行业同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业绩。&考虑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我认为先工作后深造要好一点。创业也算刚起步算是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点&&谈到创业目的时,张博表示:&我的创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个人兴趣,能够和一帮人在一起快乐成长,不光是为了钱,还想要更好的生活。&张博显然在创业中收获了很多。&创业起步,信心满满!&
&&& &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大,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安徽大学凌云创业社会长朱欣晨谈到了自己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看法,&我们协会也会经常举办一些创业设计大赛或者其他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主创业思想的平台。&
凤凰纪录片大奖:毕业后的大多数
#凤凰纪录片大奖#毕业后我成了奶爸,生不如死!别和我谈理想,我戒了!原来那个毛飞就是这里红起来的.《毕业后的大多数》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还是坚信着需要乌托邦加刻苦努力,找到自己的方向,不管走多远,你就是你,老天把你创造出来不是要看重播的,你要活出最好的自己来。
“自媒体”是个被夸大的概念
与&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句话一样,&自媒体&这个词在当下很是火热,网众们常用这个词来&羞辱&一些不争气的传统媒体。这个词,因为迎合了公众在传播中的中心感和主体意识,满足了网友摆脱被动的受众身份自立门户&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的想像,而一语风行。关于&自媒体&,最让网友热血沸腾、成为&自媒体宣言&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的微博粉丝超过100个,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个,就是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个,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就是一家电视台;超过1000万个,就是一家省级卫视;超过1亿个,那你就是CCTV。&&&&这个宣言确实诱人,在信息喧哗众声狂欢的时代充满蛊惑人心的力量。但在公众欢欣鼓舞地自诩成为&通讯社&和&电视台&,自以为可以&逆袭&甚至取代传统媒体而登堂入室时,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自媒体其实是一个被夸大的概念。微博再万能,网络再强大,社交平台再热闹,个人的账户也只是人际交流的空间,无法担当起媒体的功能。&&&&&媒体&并不是一个随便的概念,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成为媒体的,&人人都有麦克风&是现实,但并非手里有了麦克风就可以自动成为媒体。&&&&先从媒体的概念来说,最简单的描述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依此来看,个人的微博似乎可以担当这一功能,因为我们接受到的很多信息,都源于微博,很多人每天花很多时间刷微博,并从海量的微博中获取信息,但是,我们只是&接收&到这些信息,最终确证这些信息的真假,核实准确和详细的消息,多数还得依靠纸媒、电视、广播这些传统的媒体。&&&&姚晨的微博确实很有影响力,粉丝众多,微博转发量超高,但确证&十八大何时召开&、&王立军受审时说了些什么&、&莫言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这样的新闻时,人们绝不会到姚晨的微博去看。&自媒体&很多时候就是一场自以为是的想像,它无法真正承载起&媒体&功能,因为作为个人,无法跨越&公信力&这个门槛。&&&&媒体的功能,不仅在于传播信息,更在于它有一套制度安排和系统设置,对信息进行把关,保障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以一个单位的形象和声誉为担保,塑造自身的公信力。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但要成为&媒体&,必须拥有采集、核实、发布信息并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其中,采集和核实信息非常重要,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采集信息,需要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对信息源进行核实、防范虚假信息的能力。无论是通讯社,还是电视台,光有人力、印刷机和直播机器还不够,还必须有训练有素的采编团队、独特的信息网络和渠道、核实纠错把关机制、奖惩考评机制等。&&&&而这些,所谓的&自媒体&都不具备,它只是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个人微博的影响力再大,再有公共精神和公益追求,也只是私人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不具备公共属性。媒体的核心,不在于&媒介&,而在于对信源负责任地求证并把关的能力。看微博上那些所谓的大V和明星,其一,他们提供的信息多是观点信息,个人对时事的评论,少有&事实信息&;其二,他们对事实的&报道&多是转发,或是道听途说,缺少原创;其三,缺乏核实的机制,以及核实求证的驱动力;其四,对自身的微博言论缺乏责任压力。&&&&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功能在于娱乐、交流和制造鸡零狗碎的话题,而无力进行新闻生产。每天所生产的数亿条微博,并没有多少是原发,更算不上新闻。微博上的多数新闻信息,都转发自传统媒体,或者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微博也常会曝出不少新闻线索,但仅仅只是&线索&,确证和核实的过程,网众会参与其中,但最终还需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成为新闻。&&&&不可否认,随着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兴起,大众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改变着新闻生产的过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它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两者的合作也改变着新闻的时态和语态。但&自媒体&在当下还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仅仅只是一个&渠道&,传统媒体不可替代。姚晨粉丝再多,也只是一个人的秀台,成不了报社和通讯社。&&&&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在某些问题上承担了太多&报道&的功能,这是不正常的,既导致了假新闻的泛滥,也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公信力(网络上看得见,纸媒上看不见)。一个健康的社会,专业有分工,新闻报道的生产应交给媒体(需要一个自由报道的体制),而不要让社交平台发挥其无力发挥的功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佳节时,我们是游子,我们在异乡。时间在变人在变,不变的,是那颗永远牵挂着的思乡心。重阳佳节,给父母打个电话电话吧,让他们知道我们过得挺好,才是他们最大的放心。。。
中国青年报刘万永:做有硬度的新闻
文章来源:《中国记者》2012年10月刊  成为记者15年来,我常常想起老师的教诲,一方面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学习从更高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和写作,争取写出有质量的稿件&&不为别的,为的是将来面对自己的报道时不用哭。作者&刘万永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对新闻的理解,所谓"闻道有先后"。  学新闻时,老师讲的一句话和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老师说:记者,要学会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意思是,记者要有宏观思维,要从全国角度思考问题。  在谈到新闻事业时,老师举例说:一名老记者,退休前准备出一本作品集,可翻遍自己所有的作品,竟然拿不出一篇有分量的稿子。最后,只能哭着作罢&&  成为记者15年来,我常常想起老师的教诲,一方面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学习从更高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和写作,争取写出有质量的稿件&&不为别的,为的是将来面对自己的报道时不用哭。  一名记者的成长,和所在媒体能提供的空间密切相关。《中国青年报》给年轻记者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让我们能够自由成长。能够在一个相对单纯的业务氛围里工作,让我倍感幸运。  在报社内部,人们把写稿多的记者戏称为"疯狗"。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我的理解,这不仅是指我的发稿数量,更指我稿件的硬度。  什么是优秀的记者,怎样才算好稿子,曾是困惑我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我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调查性报道。为什么要从事调查性报道,为什么能坚持从事调查性报道?  记得日,我到山西某地法院采访,在高高的台阶上,坐着一名一身白衣的老妇,手里拿着一沓材料,不哭不闹,神情漠然。  多年来,当我遇到挫折、困惑,试图放弃一些想法时,我都会想起这个场景,我会问自己:她是谁,她要说什么,如果我们不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能不能保证她不是我们的未来?  我并不认为只有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才是好记者,但调查性报道对记者的突破能力、写作水平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能够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因此,当你的付出获得回报时,那种成就感是别人不能体会的。  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我采写的报道《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罗彩霞成为"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代名词。后来,这个旅游专业毕业的新闻当事人变成了我们的同行&&成了一名跑调查的电视记者。  报道刊发后,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清查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学生,清除了一批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学生。  当然,对记者来说,你不能奢望有人主动把新闻送到你面前。事实上,我是偶然听一位高校老师说起:"教育部下发了一个通知,好像和你的报道有关。"但这位老师不知道通知的内容。随后,我先后找了北京的三所高校和河北的两所高校,最终得到了这份不是秘密的通知。《通知》下发4个多月后,我发表了追踪报道《教育部严查疑似冒名顶替在校生》。  现在回想,如果不是自己的坚持,没有关于这份《通知》的报道,整个报道会留下很多遗憾。  忘记过去的成绩才能轻装前进  2006年8月,我调到特别报道编辑室,开始侧重部门选题的策划和执行。  特别报道版报道的是重大、突发事件,工作节奏快,强度高,要求编辑记者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及时准确地对新闻事件作出判断。  "今日出击"是特别报道部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2011年10月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  特别报道坚持"独立调查,追寻真相,干预社会",选题上坚持从社会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政府部门正在解决或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入手,采写中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同时,从《中国青年报》办报宗旨和青年特色出发,选择一些青年问题,如求学、就业等问题进行重点报道。  3年来,"今日出击"推出了一大批颇具社会影响力的稿件。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我参与组织的报道《宋江明求职验血记》,披露了长治籍考生宋江明在参加2011年长治市公务员招考过程中体检"被贫血"的遭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高度重视,要求严肃处理宋江明事件。山西省委组织部等下发通知,完善公务员考试体检规定。此后6名责任人被判刑。  目前,特别报道版已成为《中国青年报》的品牌版面和拳头产品,2007年被报社评为"最有影响力的版面"之一。  2011年以来,我们努力适应网络时代的新闻生产新变化,开设"今日求证"栏目,针对网络热点事件,有选择地第一时间进行求证,还原事实真相,回应网友关切。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更加速了信息的湮灭。对记者来说,一战成名且让人铭记的时代早已过去,忘记过去才能轻装前进。  据说,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我想,这句话用在记者身上也很合适,理解这句话,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平和、更从容。  15年来,我认识了一批出色的调查记者,这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他们奔走在一个个新闻现场,面对恐吓临危不惧,为获证据随机应变,虽屡遭挫折却无怨无悔,努力把真相呈现给受众。新闻背后的故事远比新闻本身精彩。  一项关于调查性报道记者的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记者选择在5年内辞职。前一段时间,几位知名的调查记者辞职的消息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学界经常批评一些记者存在自我道德化和自我悲情化倾向,这确实值得注意。我的理解,做记者时间越长,越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与道德化和悲情化相比,克服无力感更为重要。  在我看来,不管有多少人或失望或悲伤地离开,总有人满怀理想地进来,走在路上,我们能做的,无非是能带着这份梦想,走得远些、再远些。即使离开,也要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作者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代表作:《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青年报》2010年"年度最佳记者"。中共十八大代表。)
#安徽省第四届新闻传播研究生论坛#集结号吹响!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媒体赋权与新闻业的变革”,现向广大传媒学子及传媒研究爱好者征稿!
&集结号吹响!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媒体赋权与新闻业的变革&,现向广大传媒学子及传媒研究爱好者征稿!论文优秀者可参加12月上旬在安徽大学举行的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更可集结出版!相关详细信息请见长微博、点击官方网页链接!&
视频:新闻联播播出四兄弟寻母故事引社会关注
这两天央视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连续关注了广西桂林文氏四兄弟寻找走失母亲的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氏四兄弟持续的耐心和孝心感动了不少人,很多热心观众打电话发短信提供线索。有网友承诺四兄弟之母找到后将为其提供GPS定位移动终端。昨天晚上桂林市公安部门展开了大规模的排查行动,今天桂林市各辖区以及各县城乡镇的派出所民警也开始走访各社区、街道、村子,希望能发现有用的线索。
  10月20日CCTV《新闻联播》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我国新闻传播界首部教改著作面世
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首部教改著作,张昆教授的《新闻教育改革论》于2012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35万字,定价49.8元。该书由原武汉大学校长、著名教改专家刘道玉先生作序。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人才培养论"、中编为"教学改革论"、下编为"学科建设论",共收录论文、报告、规划等34篇。
  《新闻教育改革论》厘清了长期以来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如,针对长期困扰学界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定位问题,作者给出了"文科中的工科"的答案;又如,针对甚嚣尘上的"满足业界需求是传媒教育的目标"的观点,作者进行了批判,进而指出:"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业务技能,还要有社会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将"批判精神"置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再如,针对"盲目追求实验装备的高、尖、新、全"的不良心理,作者给予了警示:"目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个个先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一座座豪华的办公与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面子工程相继落成,社会有限的物质资源被大量消耗在硬件建设上。这样做固然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此外,该书还就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界存在的若干乱象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如,针对当下新闻传播教育千校一面的现象,作者提出了"按订单组织生产"的建议,即"引入个性化设计理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不同组织的人才需求"来培养人才;又如,针对新闻传播教育"疯长"的局面,作者建议"赋予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监管之责,令其对全国范围内的新闻院系及所属专业进行评估",以保证新闻传播教育的健康发展。再如,"鉴于国内新闻院系相对封闭的环境",作者建议"从国外一流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引进有实力的教授和高水平的博士"。全书观点精彩纷呈,但囿于篇幅,不能一一枚举。
  《新闻教育改革论》除了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首部教改著作之外,还至少具有以下三点显著特征:其一,全面性,该书涉及新闻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大到学科发展,小到课堂教学,应有尽有。其二,务实性,该书立言不尚空谈,整个论述统统围绕我国新闻教育现状展开,且不发虚论,所有观点均系作者心声,有的甚至是作者拟定的工作思路。其三,前瞻性,该书提出的若干改革目标和做法,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当下的需求,有不少是立足长远的打算。
  《新闻教育改革论》能有精彩的观点、鲜明的特征,一方面,与作者本人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丰富经历密不可分。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早的一批新闻高级人才;他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工作已逾25年;他长期担任新闻院系的管理者:自1998年担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来,从未离开过院系领导岗位;他是多个国家组织和学术机构的重要成员或主要领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作者几乎是全程式参与、多样化体验。如此经历,既让作者对新闻传播学教育有着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也让作者对新闻传播学教育有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悟。另方面,与作者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密切相关。他主持过多项国家课题,并担任过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的首席专家;他所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并入选国家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他所编写的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他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多种省部级奖项;他是湖北省教学名师;他所主持的新闻院系蒸蒸日上。这一切,都被高度浓缩于该书中。
  正如刘道玉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这部专著名副其实,书中确实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精神"。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预告」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芮必峰教授】「课程预告」由本人主持的研究生必修课「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未来四周的授课内容:1、王邦虎教授「社会学主要流派」;2、鲍恒教授「宋词与流行歌」;3、黄德宽教授「汉字及其载体的演变」;4、王达明教授「余华、莫言与中国当代小说」。每周五下午两点在愽南D101上课,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旁听。
安徽大学自主管理中心传媒百科的官方微博 @传媒百科121 在千呼万唤地呼声中终于露面了!在这里我们将定期与大家分享最新的传媒资讯,最专业的传媒词条解释,最犀利的剧评影评。
安徽大学自主管理中心传媒百科的官方微博 @传媒百科121 在千呼万唤地呼声中终于露面了!在这里我们将定期与大家分享最新的传媒资讯,最专业的传媒词条解释,最犀利的剧评影评。如果你是传媒人,如果你爱传媒,传媒百科121愿意踏着1-2-1的脚步与你共同成长!
【美国《新闻周刊》将终结80年纸质发行史】
【美国《新闻周刊》将终结80年纸质发行史】法新社报道,美国《新闻周刊》和每日野兽网站总编辑蒂娜-布朗18日宣布,新闻周刊将结束长达80年的纸质发行史,全部转入在线发行。布朗称,新闻周刊正在转变。与美国其他纸媒类似,受在线阅读冲击,新闻周刊营收锐减。最后一期纸质新闻周刊将于12月31日发行。
#图说安大#在这里安大见证我们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失败。我们将微笑与眼泪一同留在安大这片土地。因为安大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南方人物周刊
: 一个人在位的时候,可以听到如雷贯耳的颂扬,但未必是真话;而身后留下你听不到的赞美,那才是最真实的。
@南方人物周刊
: 一个人在位的时候,可以听到如雷贯耳的颂扬,但未必是真话;而身后留下你听不到的赞美,那才是最真实的。林老逝世后,无论传统媒体的主流舆论,还是来自民间的网声,几乎众口一词赞誉有加。(319期逝者,《“报人书记”林若》,撰文@范以锦 )http://t.cn/zl8F8BB
从微博看“钓鱼岛上的中国”
日本人石原慎太郎是老牌右翼,也是中国人民的老熟人,他的言论经常能让对岸风吹草动,却在本国波澜不惊。但这一次,作为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对钓鱼岛虚晃一枪,惹得中日两国都鸡飞狗跳,他终于可以向孙子吹嘘自己的故事了。
    看近日国内微博,感慨不已,这得多有魄力的导演,才能把一个简单的保钓运动,给导成一场有规模大看点多的政治大戏,从小小一个岛,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国民人性、上层角力、底层情绪,甚至还展现了国民教育的成果。
    这出戏可命名为《钓鱼岛上的中国》,下面随手摘记几条微博,尝试一斑而窥全豹,体验一下中国社会混沌的政治生态。
    【第一条】@与时较劲:钓鱼岛,阴有小雨,25-27度。
    点批:作为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反制,中国把钓鱼岛纳入了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如果知道有多少人看那节目,日本政府想必倒抽一口冷气,每天被上亿人惦记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鹦鹉史航:什么叫汉奸行为?给中国人丢脸丢到这份上,就是汉奸。大街小巷剧组,你们当初找铃木美妃演戏,不知道她是日本姑娘吗?钓鱼岛之争,她做了什么对不起人对不起观众的事情?这时换人,真跌份儿。
    点批:这位姑娘我见过,她从日本来,热爱中国文化,于是在北京唱歌当了&中漂&,有个话剧邀请她,演一个日本女孩,但出了钓鱼岛这事,他们担心观众闹事,就让铃木美妃下课,这是一个耻辱。为什么爱国运动会给人内心带来恐惧?
    【第三条】@连岳:中国网络上恶劣的地域歧视让人厌烦,稍微有点教养的人都会远离,如果北京、上海、河南分别是三个国家,原本的地域攻击却会变成爱国言论。--爱国主义就是这样洗白流氓的。
    点批:我们各地域间的攻击之穷凶极恶,令人不寒而栗,但把这种恶对准&敌国&,就成了爱国主义,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荒谬,因为对别人有多恶,往往意味着对自己人也会如此。
    【第四条】@老榕:他叫陈毓祥。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先后做过电台时事评论员及中学教师、节目主持人、编导、监制、电视部副总监,快报执行董事。1996年,陈毓祥毅然率五位突击队员跃身投奔怒海,从几百米外游向钓鱼岛,不幸溺水壮烈牺牲,享年45岁。五毛,来一次?
    点批:时常可见香港、台湾的保钓人士驾船或游泳向钓鱼岛突击的记载,现在看到内地爱国群众在反日游行中打砸抢自家同胞的报道,怪哉,这是什么样的爱国举动?
    【第五条】@叶大鹰: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万3千多中国教民被杀害,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还有教会收养的孤儿。只杀了4百多个洋人,多为传教士及家属,还有几个建铁路的工程师。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点批:最让人痛心的是,反日游行成了暴徒的节日,普通市民被打,汽车被砸,只因为开了一辆日系车,其暴戾与荒诞程度,让清醒的人们感到绝望,如果拿一个历史事件与这件事,那只能是义和团。
    【第六条】@韩寒:不能对内游行的地方,他对外游行没什么说服力。做爱国者,不要做爱国者导弹。领导没面子的时候,我们给他们长面子,领导有面子的时候,我们被他们掌嘴。有人坐钓鱼台,有人做鱼。
    点批:无语。
    【第七条】@小肥杨杨娟:本来对&爱国&运动没太大感觉,但昨晚在广场却被一群阿姨的激情触动了,不由自主的参与进入。她们喊&收复!&,我喊&钓鱼岛!&;她们又喊&收复&,我又喊&钓鱼岛!&她们接着喊&提臀&&&搞错了&&我只好走了&&
    点批:当神圣的爱国字眼被戏谑,被解构,它就成了荒诞,黑色的。
    【第八条】我:@孔琳琳uk--:去年的伦敦骚乱过后,英国政府挨家挨户统计商户和民众损失,并给以政府赔偿,政府本有义务保护纳税商户的合法财产,如因故无力保护,就有赔偿的义务。
    点批:运动过后,满地狼籍,遭到打砸与劫掠的日资企业该向谁索赔?遭到殴打与破坏的日系车车主向谁索赔?当然,你不能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做挡箭牌,里面没这一条款。
    【第九条】@张泉灵:儿子入学家长会,听校长谈教育改革。校长说:&一样考甲午海战,咱中国考学生:甲午海战哪年发生的?它的历史意义?然后老师会总结5点,学生背熟,少答一点扣分。日本会考学生:了解了甲午海战的历史之后,你认为日中之间还会有战争吗?谁会赢?你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是啊,这样下去谁会赢?
    点批:这道题的核心并非谁会赢,还有比赢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谁更能够独立判断,谁能够明辨是非,谁更能够反思过去,谁更能够尊重历史。
李智勇:“中国式过马路”折射什么心态
&明知违反公共约定,但心里&冻结&了是非,只看那点儿小利益、小方便,背后是庸俗后果论在作祟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转发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网友还加上自己的感慨:嚯!这是过马路啊,还是过景阳冈啊?靠人多硬拦汽车,忒不文明!
    感慨归感慨,仔细一想,还真让这段子说准了。平常我们过马路时,这样的过法确实不鲜见。有一两个身影老老实实等变灯,还被同伴责骂:快点儿,别傻等了!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下意识也就随大流走了,一抬头:哎,这不红灯吗?我怎么过来了?
    怎么会建立起这种&集体无意识&呢?说大一点儿,这跟我们的抉择偏好有关系。
    为人们的抉择提供参考的尺子,大致有两把:一把叫后果论,一把叫原则论。后果论,简单说,就是预判行为的后果,有利则行,有害则止,趋利避害。好比说躺着看书有害视力,老低头坐着对颈椎不好,那就别这么干;适当的锻炼有利健康,那就坚持。原则论,则是做事情前先对照某种原则&&或是社会的某种约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则为,不合则不为,不管行为会产生什么具体后果。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合准则,不干。按照现代话说,违反程序正义,即便会取得好的实际效果,也不对。
    这两把尺子,各有其适用领域,并无优劣之分。有时候,人们是两把尺子一起用,融合并济,利义兼得。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僵死的原则论和庸俗的后果论。庸俗的后果论,就是压根儿不问是非,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甚至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自己的小方便,就毫无顾忌,抛弃规则。
    这种抉择偏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高空抛物、践踏花草、无视红灯过马路&&种种陋习,背后都有庸俗后果论的影子。其实质都是:明知违反公共约定,这么干是不对的,但心里&冻结&了原则,只看后果&&逮着了,后果也不严重嘛。为了消解心中的不安,还常用&人家都这么干的&来做挡箭牌。
    有人说,是不是可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呢?单从后果角度着手,行人闯个红灯,能罚到什么程度?再者说,处罚就得设执行者,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得管起来,那需要多高的社会成本?建立是非观、规则意识,才是与现代文明接榫的正路啊。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知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