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回路的电路怎样给电容充电曲线的?我是菜...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定,带电油..
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定,带电油滴在极板间静止。若将板间距缓慢变大些,则 ( && ).A.油滴将向上运动B.油滴将向下运动C.电容器带电量将增加D.电容器带电量将减少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D试题分析:因为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所以电容器电压不变,由E=U/d可知场强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带电液滴受到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减小,液滴向下运动,B对;由Q=CU,可知C减小,Q减小,D对;C错;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处理电容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不变量,当始终与电源相连时电压不变,当与电源断开后电荷量不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定,带电油..”主要考查你对&&电路问题分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电路问题分析
电路简化的原则:
(1)无电流通过的电阻可以看成断路,无电流的支路可以直接去掉。例如断路部分和被短路部分,在分析电路结构时就可以直接去掉。 (2)导线可以任意伸缩,结点可沿导线移动。在题中一般不考虑导线电阻的情况下,导线电阻为零,因此导线的长短不影响结果,通过对导线的伸缩可以对电路图进行整形,有利于进一步观察。 (3)理想电流表可以认为短路,即在分析电路结构时用一根导线代替;理想电压表可以认为断路。非理想电表既是一个测量仪表,又是一个电阻,例如,电流表可以认为是一个能反映流过自身电流大小的电阻。 (4)电压稳定时的电容器可以认为是断路,在分析电路结构时可以去掉,在涉及相关计算时再接回去。 (5)结构稳定的部分电路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来代替,这样使电路结构更简单。 (6)电势相等的点可以合并?在分析较多节点的电路图时,有些节点的电势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标记为同一节点,即用同一字母标记,然后把原电路中的节点按电势南高到低排列,画在草图上,再把电路中的电阻接到相应的节点之间。 (7)在电路中,若只有一处接地线,只影响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值,不影响电路结构;若电路中有两点或两点以上的接地线,除了影响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外,还改变电路结构,接地点之间认为是接在同一点。 电路简化中几种障碍的突破方法:(1)“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巾的电压和电流,影响我们埘电路做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甲所示。若接成如罔乙所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做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部分,即等效成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减小。(2)突破电压表的障碍①“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过电流表)。如图所示,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上端滑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的电压,同时测的也是电源电压。②“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因为理想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让电压表两端与电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如图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3)“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因理想电流表的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电路简化方法:(1)电流分支法:先将各节点标上字母,判断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加工整理即可。 (2)等势点排列法: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节点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工整理即可。说明①节点是电路中两条以上的支路连接点。 ②给节点标字母时,两节点间有导线时可作为一个节点,标上相同的字母。 ③对于不易判断电势高低的部位,可用假设法。 ④电流分支法通常与等势点排列法结合使用。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
&1.动态直流电路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 (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先从电路的局部变化人手确定总电阻的变化,再由欧姆定律确定总电流、路端电压U的变化,接着确定干路上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支路上定值电阻中电流的变化,最终确定可变部分的电流、电压等变化情况。由局部到整体,由内部到外部,由干路到支路,层层剥离逐步确定。流程图如下:&(2)“串反并同”结论法所谓“串反”,当电路中某器件阻值增大时,与其串联或间接串联的器件中电流、两端电压、消耗的功率都减小;所谓“并同”.当电路巾某器件阻值增大时,与其并联或间接并联的器件中电流、两端电压、消耗的功率都增大。即用此法判断时,需注意电源内阻不计时路端电压恒定的特性: (3)极限法当电路中元件的阻值增大时,可将其阻值增大到无穷大,按断路状态去讨论;当电路中元件的阻值减小时,可将其阻值减小到零,按短路状态来讨论。因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但在分压器电路、双臂回路中要注意可能会出现的非单调变化。即在分压器电路、双臂回路中要慎用极限法。附注:两种特殊电路动态变化
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1.稳态含容直流电路电容器处于稳定状态时,相当于断路,此时的电路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电容器所在支路无电流,与电容器直接串联的电阻相当于一根无电阻导线; ②电容器上的电压就是与含有电容器的那条支路并联部分电路的电压。分析清楚电路中各电阻元件的连接方式,把握电路在稳定状态时所具有的上述两个特点,是解决稳态含容直流电路问题的关键。另外还需注意: a.简化电路时可以把电容器处电路作为断路,简化电路时可以去掉,在求电荷量时再在相应位置补上。b.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若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若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可南△Q =C△U计算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变化。 c.在直流电路中,如果串联或并联了电容器应该注意,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该支路中电阻不起降低电压的作用,其作用仅相当于一段导线,但电容器两端可能出现电势差;如果电容器与电源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不是电源电动势E,而是路端电压U。 d.在含容电路中,当电路发生变化时,除了要判断或计算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外,还需注意电容器两极板上所带电荷的电性是否发生了改变,即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电容器是否发生了先放电再反向充电的现象,若是则达到稳定状态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改变量等于初、末状态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绝对值之和。2.动态含容直流电路当直流电路发生动态变化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一般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在电路中产生短暂的充放电过程。在此短暂过程中,电容器所在支路中电流方向、电势高低的判定,需从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荷的电性、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升降情况着手分析:充电时电流流人带正电的极板,放电时电流从带正电的极板流出。 3.电容器与带电粒子的结合在含容电路中,相当多的题目涉及带电粒子在乎行板问的平衡或运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通常需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确定板间场强的大小和方向,进而确定板间电压,从而与直流电路联系起来。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定,带电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24225352500355009354325239107427559一个无极电容一个电阻,怎么组成变压器的_百度知道
一个无极电容一个电阻,怎么组成变压器的
提问者采纳
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f70c3a56347adab43d851345bbe49f24/c2cec3fdfcdc27d1e25a7,如果我没记错.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cbae/c2cec3fdfcdc27d1e25a7这个真的不是变压器。你说的那个电阻是并联在电容两端的,电阻.baidu.baidu。图中的C1 &nbsp://h.com/zhidao/pic/item/c2cec3fdfcdc27d1e25a7,每个微法最大电流好像是70mA;就是你说的电容,是阻值很高的电阻://h,避免人触及插头后电容对人体放电!是一种电容降压的原理,一般是兆欧级。<a href="http://h.hiphotos.hiphotos,作用是外电压消失后给电容放电; R1 &nbsp。电容串联在回路中,后面一般跟着的是整流电路.jpg" esrc="http
能详细说下电容为什么能降压么
电容降压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他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在一定的交流信号频率下产生的容抗来限制最大工作电流。例如,在50Hz的工频条件下,一个1uF的电容所产生的容抗约为3180欧姆。当220V的交流电压加在电容器的两端,则流过电容的最大电流约为70mA。虽然流过电容的电流有70mA,但在电容器上并不产生功耗,应为如果电容是一个理想电容,则流过电容的电流为虚部电流,它所作的功为无功功率。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如果在一个1uF的电容器上再串联一个阻性元件,则阻性元件两端所得到的电压和它所产生的功耗完全取决于这个阻性元件的特性。例如,我们将一个110V&#47;8W的灯泡与一个1uF的电容串联,在接到220V&#47;50Hz的交流电压上,灯泡被点亮,发出正常的亮度而不会被烧毁。因为110V&#47;8W的灯泡所需的电流为8W&#47;110V=72mA,它与1uF电容所产生的限流特性相吻合。同理,我们也可以将5W&#47;65V的灯泡与1uF电容串联接到220V&#47;50Hz的交流电上,灯泡同样会被点亮,而不会被烧毁。因为5W&#47;65V的灯泡的工作电流也约为70mA。因 此,电容降压实际上是利用容抗限流。而电容器实际上起到一个限制电流和动态分配电容器和负载两端电压的角色。
就是说电容让两段功率一样,电压随两端电流变化变化
那为什么要有个电阻呢?
没仔细看老衲的答案吧?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没有R1,当外电压突然消失时,图中的电容C两端就可能有和电源电压等高的电压,但是这个电压没有泄放回路,理论上会永远存在。这个电压可能通过触及电路的人形成回路泄放,这样高的电压足以对人构成安全威胁。R1作用是外电压消失后给已经充电的电容C提供一条放电回路,避免人触及电路后电容对人体放电。电阻R2是等效负载。是不是还有追问什么是等效负载啊。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电容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电阻串,电容并
那个不是变压器
电容利用容抗和电阻分压,这个仅适应小电流和功率,不安全
我是个小白就想搞明白这个,能讲解讲解再讲解么
在交流电环境下,电容有容抗,容抗相当于电阻,电容和电阻串联在电阻上的电压就低很多了,容抗和频率有关系,在直流电路里面是没有容抗的,所以容抗只能在交流电里面才有,其实由于容抗比较大,相对而言电阻分得的电压就低了,但是这样的使用方式,往往直接接市电,所以不安全,而且仅限于小电流场合,比如手电充电,剃须刀什么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问题补充&&
如果你没学过电容的话
在直流电路中你可以把电容想象成一个蓄电池
在蓄电池没有冲满电之前电路中是有电流的
等蓄电池充满电
电路中就没有缉姬光肯叱厩癸询含墨电流存在了
只不过电容的充电速度很快而已
&#8226;回答
&#8226;回答
&#8226;回答
&#8226;回答
&#8226;回答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时,是没有电流通过电介质,从电容器的一个极板到另一个极板的。假如题中,电容+灯泡+电源的连接,其中的电源是直流电源。以此为例。刚连通时,可以发现开始灯泡是亮的,说明有电流,但最后灯灭了,电流=0。这就解释了电容中间的介质是绝缘的,没有电流通过。但为什么“开始有电流”?因为刚连接时,电源的电压使电容两极之间产生电位差,产生一个电场A使电容器中间的绝缘体(电介质)被极化,极化的结果是在电介质的两端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这些电荷就产生了与电场A方向相反的电场B。电场B对电容两极板的作用结果,就是使之带上与介质端等量异号的电荷。这些电荷正好通过电源得到,所以就有了电流(就是充电电流)。当电荷量足够了以后,电源输出的电流就=0了。这种电流形式叫做极化(位移)电流。整个过程中没有电流流过电容器的介质,只有电容器的介质被极化。可以想象,如果题中的电源换成交流电源,则电容两极之间的电位差的方向是不断改变的,电介质被极化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最后电源给电容器的充电电流也在不断改变。就好像有电流流过电容器一般。(实际上,之所以电容不耗缉姬光肯叱厩癸询含墨能,就是因为根本没有电流流过电容器)
通直流电的瞬间,电压从0变化到U,有变化量,由i=C(du&#47;dt)得,i不等于0,所有产生电流了,这个电流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电路原理》 电容之所以可以通交,从这个公式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交流电的相位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因此du&#47;dt不等于0,所以会有电流产生电容之所以可以隔直,因为直流电的电压时恒定的,电压变化量为0,因此i=0
有电流通过。如果电容够大,那么灯泡会发光的。看下面的解释。首先搞清楚电容器的概念。电容器是电子产品中的必备元器件。简单来说就是导体中间夹着一块绝缘体。根据中间绝缘介质的不同,电容有很多品种,比如,云母电容、纸介电容、金属膜电容、电解电容等等。用途非常广泛。粗看起来,电容不可能导电。但事实上电容确实不导电,准确的说不导直流电,对于交流电却是“导通的”。电容对于交流电导通这一块不谈。只谈一下,在直流电作用下电容的微观电荷运动情况。我们做一个实验:一个电容两端电极(除了电解电容外,没有正负极之分,可以自己买一个小电容看看,很小,很便宜)分别于1.5v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想象一下,电容没通电之前,电容的两块电极板上没有电荷,什么也没有,就像两个空水杯。一旦连接上电线,那么与干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极电极板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向电池的负极端运动,就好像向这个极板“注入”“正电荷”一样(注意正电荷只是概念上的标注电流方向的。这个试验中“正电荷”并不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物质中,只有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荷,而质子被原子核束缚住,不可能“移动”出来。当然如果导体是离子的话,就令当别论了,这里不再探讨)。我们打个比喻,假设两个底部连通玻璃烧杯,初始时一个烧杯装满水,另一个烧杯是空的,连通管道是关闭的,我们打开连通管道的阀门,就如同打开给电容充电的开关一样。那么水就流向空杯子。注意:因为开始时有水的杯子是满的,没水的杯子,一点水也没有,水位差最大,因此一开始流的最快。电容充电也一样,一开始,电容上的电压是0,而电池是1.5v,此时,电位差最大,电流也最大,就好像“短路”一样,好似电容“导通”了。而随着被注水的烧杯液位的升高,两者的液位差逐渐变小,水流动也逐渐变慢。而电容充电也一样,电流逐渐变小。最终两个烧杯的水位一样高,流动停止。同样的,电容上的电压达到“1.5v”后,充电停止,那么电容上的这个电压就可以理解为烧杯中的水位。也许会问,另一个问题,就是满的烧杯给空烧杯注水,两个水位一样高后,满烧杯的水位下降了,怎么上面电容上电压和干电池一样大小呢。实际上运用的电容容量非常下,几个,几十个微法拉左右,这个电荷容量相对于电池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就如同,用装1000kg水的大杯子,给500g的小杯子注水一样,500g对于1000kg来说微不足道。我们分析的这个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但是微观过程是绝对符合上述分析的。如果用数学表达的话,就是一个积分的过程。因此,并不是,电容与电源一连接,电压就到最大了,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就算时间再快,也快不过光速,因此,电荷量是逐渐增多的,电压也是该逐渐变大。
hopestar6688&
猜你感兴趣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串联谐振电容器充电电源的特性研究
&&&&&& 电容器充电电源的特性研究
  将电能通过功率调整系统存储到,这就是电容器充电技术。为了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通常要求电源具有抗负载短路能力。高频串联谐振电路具有负载短路时谐振频率基本不变和抗负载短路能力极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容器充电技术中。
  串联谐振电容器充电电源(CCPS)电路主要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4]:
  (1)开关频率低于谐振频率一半时的不连续导电模式(模式1,DCM,O
  (2)开关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的连续导电模式(模式2,CCM,0.5
  (3)开关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连续导电模式(模式3.CCM,W&W):开关器件为零电压开通、硬关断,变换器为电流连续工作方式,谐振回路呈感性,输出特性与恒流源的特性有所偏离,具有自动过载保护的功能。
  第一种工作模式为PFM方式串联谐振,其控制简单,且电路工作于软开关状态。第三种工作模式就是PWM方式串联谐振,是近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文建立了串联谐振CCPS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通过数学仿真的方法,给出了谐振电路的特性,通过实验验证了所采用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充电系统的有效性。1串联谐振CCPS工作原理
  图1给出了串联谐振变换器电路,图中U为输入直流电源,由工频整流得到,Q1~Q4及D1~D4组成全桥逆变器,G为谐振电容,L为谐振电感,C2为充电电容。
  将逆变器等效为方波电源,谐振回路参数用I和C1表示,负载折合到原边用Q表示,得到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过程二:谐振电流反向,续流二极管D,和D3导通,整流二极管D6和D8导通,其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工作波形如图5中t1~t2所示。
  对半个周期内的2个谐振过程建立小信号模型,并列写时间状态方程,根据谐振过程的初态和末态,可以得出谐振过程中电流、电压的表达式。根据迭代原理,并认为C2》G,可得:1。= 8C1!U。即充电电流平均值与充电电压无关,充电电流平均值恒定;充电电容越大,则平均充电电流越小。2串联谐振CCPS电压传输特性
  图6为电压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横坐标表示开关频率,纵坐标为负载电容C2两端电压,计算中L=63 UH,/=20 kHz,U=500V,k分别取0.1,2,4,6和&(在图中对应曲线从上到下)。由图6(a)和图6(b)可见,当工作在谐振频率附近时.电压输出较高,当负载(K)变化时,电压有很大的变化,且K越大,电压的调节特性越差,当K=&(即C2=00)时,电路失去电压调节能力。
  图7为不同开关频率下,输出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曲线,图中F为开关频率,fr为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C2为负载,U2为输出电压。图7(a)中,曲线从下到上,F与f的比值依次为0.5、0.6、0.7、0.8、0.9;图7(b)中,曲线从上到下,F与fr的比值依次为1.1、1.2、1.3、1.4、1.5。从图中可进一步看出,负载微小的变化将引起很大的电压变化,因此这种电路的结构形式不利于电压调节。3串联谐振CCPS电流传输特性
  由图2,回路的阻抗为:
  当外加电压不变时,电流的频率特性与I Y()I完全相似。
  图8为回路电流的频率特性,计算参数为:L= 63UH,f=20 kHz,U=5()0 V。k分别取1,3,5,8和&(在图中对应曲线从上到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开关频率在谐振频率附近时,回路有很高的电流值;当开关频率偏离谐振频率一定值后,随负载变化电流变化不大,可见电路有很好的电流调节能力。因此电路表现出电流源特性,电流源特性使得换流器呈现出固有的过载保护能力。4串联谐振CCPS性能分析
  综上分析,串联谐振变换器的主要缺点是,在K=&时电路没有了电压调节能力。如图6所示,当是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电路的&选择性&已很差;在k=&的情况下,频率特性为一水平直线。因此这种电路形式电压调节性能很差。另一个缺点是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中,电流的纹波会很大,在低压大电流情况下尤为突出。因此该电路更适合于高压小电流的应用场合。
  这种电路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串联谐振电容可以作为隔直电容,因此电路可以不加任何其它结构而用于全桥逆变器中.并避免了磁路的不平衡。由图7可以看出,当开关频率低于谐振频率一定值后,随负载的变化,输出电流基本保持不变,即具有电流源特性,使电路具有固有的短路保护能力。5实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PFM控制方式下.谐振电流及电容电压波形如图9、图10所示。由图可知,电压线性上升,验证了串联谐振C℃PS的恒流源特性。
  本文给出了串联谐振CCPS的电路原理图及等效电路,建立了该电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在PFM方式下的工作过程。通过数学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该电路的工作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论。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学到有功和无功比较迷茫,RlC电路中,电感电容的充放电(是无功还是有功)会影响电阻有功消耗吗?请高_百度知道
学到有功和无功比较迷茫,RlC电路中,电感电容的充放电(是无功还是有功)会影响电阻有功消耗吗?请高
RlC电路中学到有功和无功比较迷茫,电感电容的充放电(是无功还是有功)会影响电阻有功消耗吗?请高手指点
提问者采纳
电感电容充放电是无功,他们本来就是在存储能量,本身不消耗能量,最终的能量还会释放出来给电阻消耗
充放电是无功的话,能量怎么电阻消耗啊?无功转化成有功了吗?谢谢啊!
充放电的时候电流会经过电阻,这样子电阻发热就会消耗功了,假如理想电感电容,没有电阻当然没有做有用功啦
电容中的电能(无用功)可以使电阻发热(有用功),不是无用功和有用功不能相互转化吗?
无用功和有用功不能相互转化是指无用功实际上是不消耗能量,你的这个转化是电阻自己本身消耗能量,当然对电容来说是做无用功,但是电容没有做有用功啊~~转换是有条件的,OK?
谢谢你的耐心。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rlc电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容充电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