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测地形gps型号1000比例的图,每平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包头市东河区1:1000地形图测绘设计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 8.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比例尺的概念
  1、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分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两种。
( 一)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 1 ,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为 d ,相应实地的水平长度为 D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 :M 为比例尺分母。比例尺的大小是根据分数值来确定的, M 越小,此分数值越大,则比例尺就越大。数字比例尺也可以写成
1 :500 、 1 :1000 等。
(二)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和斜线比例尺等,直线比例尺是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根据数字比例尺绘制而成。如 1 :1000 的直线比例尺,取 2cm 为基本单位,每基本单位所代表的实地长度为
  图示比例尺标注在图纸的下方,便于用分规直接在图上量取直线段的水平距离,且可以抵消图纸伸缩的影响。
二、地形图分类(按比例尺)
大比例尺图:1:500 、 1:1000 、 1:2000 、 1:5000 、 1:10000
中小比例尺图:1:2.5 万、 1:5 万、 1:10
小比例尺图:1:20 万、 1:50 万、 1:100
三、比例尺的精度
  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精度
四、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应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以便进行测图、管理和使用。地形图分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1) 1 :100 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 1 :100 万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即自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 4 °分成横列,各列依次用
A 、 B 、…、 V 表示。自经度 180 °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 6 °分成纵行,各行依次用 1 、 2 、…、 60
表示。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 " 横列一纵行 " 的代号组成。例如某地的经度为东经 117°54'18 &P,纬度为北纬
39°56'12&P,则其所在的 1 :100 万比例尺图的图号为 J-50 。
  2) 1 :50 万、 1 :25 万、 1 :10 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在 1 :100 万的基础上,按经差 3°、纬差 2°将一幅地形图分成四幅 1 :50 万地形图,依次用 A 、 B 、 C
、 D 表示。将一幅 1 :100 万的地形图按照经差 1°30' 纬差 1°分成 16 幅 1 :25 万地形图,依次用 [1] 、
[2] 、…… [16] 表示。将一幅 1 :100 万的图,按经差 30' ,纬差 20' 分为 144 幅 1 :10
万的图,依次用 1 、 2 、……、 144 表示。
  3) 1 :5 万和 1 :2.5 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两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 1 :10 万比例尺图为基础的,每幅 1 :10 万的图,划分成 4 幅 1 :5
万的图,分别在 1 :10 万的图号后写上各自的代号 A 、 B 、 C 、 D 。每幅 1 : 5 万的图又可分为 4 幅 1
:2.5 万的图,分别以 1 、 2 、 3 、 4 编号。
  4) 1 :10000 和 1 :5000 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
  1 :10000 和 1 :5000 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也是在 1 :10 万比例尺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幅 1 :10
万的图分为 64 幅 1 :10000 的图,分别以(1)、(2)、…(64)表示。每幅 1 :10000 的图分为 4 幅 1
:5000 的图,分别在 1 :10000 的图号后面写上各自的代号 a 、 b 、 c 、 d 。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编号时,比例尺为
1 : 500 地形图,坐标值取至 0.01Km, 而 1:1000 、 1 :2000 地形图取至 0.1Km 。
  1、地物符号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符号描绘于图上。
  2、比例符号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都采用比例符号绘制。
  3、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如导线点、水准点和消火栓等,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均按直立方向描绘,即与南图廓垂直。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该地物实地的中心位置关系,随各种不同的地物而异,在测图和用图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②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如独立树、路标等,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③宽底符号,如烟囱、岗亭等,以符号底部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④几种图形组合符号,如路灯、消火栓等,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⑤下方无底线的符号,如山洞、窑洞等,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三)半比例符号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用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常常是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铁路、公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这种符号的中心线,一般表示其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棚等,地物中心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四)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诸如城镇、学校、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长宽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森林、果树的类别等,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五、地貌符号
  地貌的概念: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地貌的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①山丘;②洼地;③山脊;④山谷;⑤鞍部;③绝壁等(典型地貌图)
六、等高线的概念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池塘的水边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一)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的概念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 h 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 h
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 d 表示。
  h 与 d 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 i=h/(d·M )式中: M 为比例尺分母。坡度 i
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 h 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与等高线平距 d
的大小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二)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它是宽度为 0.15mm 的细实线。
   2、计曲线
   凡是高程能被 5 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计曲线要加粗(线宽 0.3 mm )描绘。
   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很好地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间曲线和助曲线可不闭合。
(三)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掌握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的规律性,现将等高线的特性归纳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如果不在本幅图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同表示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 8.2 模拟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一、模拟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的选用
   (1)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
   (2)聚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坐标格网一般已绘制。聚酯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图纸,其厚度约为 0.07 ~
,伸缩率很小,且坚韧耐湿,沾污后可洗,在图纸上着墨后,可直接晒蓝图。但聚酯薄膜图纸易燃,有折痕后不能消除,在测图、使用、保管时要多加注意。
   2、绘制坐标格网
   (1)目的:在图纸上精确绘制 10cm & 10cm 的直角坐标格网。
   (2)方法分:
   1) 坐标格网尺法;
   2) 圆规的对角线法;
   3)软件绘制方法。如: AutoCAD 或 CASS 软件。
   3、格网的检查和注记
  在坐标格网绘好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首先检查各方格的角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于 0.2mm
;再检查各个方格的对角线长度应为 141.4mm ,容许误差为 ±0.3mm ,图廓对角线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的容许误差为 ±0.3mm
;若误差超过容许值则应将方格网进行修改或重绘。坐标格网线的旁边要注记坐标值,每幅图的格网线的坐标是按照图的分幅来确定的。
   4、展绘控制点
   (1)按分幅规定或实际需要确定图幅左下角坐标。
   (2)根据测图比例尺标出对应方格网线坐标。
   (3)确定控制点所在方格。
   (4)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并标出 "+" 号。
  最后量取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作为展绘控制点的检核,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应不超过 ±0.3mm
,否则控制点应重新展绘。经检查无误,按图式规定绘出导线点符号,并注上点号和高程,这样就完成了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地形图分为:白纸测图(模拟测图) (analog map) 与数字测图 (digital map)
二、视距测量 (stadia measurement) 原理及公式
   1、视线水平时
   式中: K ——取 100, n ——上、下丝读数之差, ——仪器高, V ——中丝读数。
   2、视线倾斜时
  在已知点 A ,经视距测量后,可得 AB 间平距 D 及 B 点的高程。
   式中: K ——取 100 , n ——上、下丝读数之差,α——竖直角, i ——仪器高, V ——中丝读数。
[例 8-1] 在 A 点架设仪器对 B
点进行观测,读得上下丝读数之差为 0.431 ,竖直角 -2°42& ,仪器高 1.45m ,中丝读数 1.211m. 求 AB
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解: DAB =100&0.431&COS 2 (-2°42&)=43.00m
   hAB =43 &tg(-2°42&)+1.45-1.211=-1.789m
三、经纬仪法测图 (mapping method with theodolite)
(一)配置
   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人员:一般是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 1 人、立尺员 2 人。
(二)步骤
   1、安置仪器:在控制点 A 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 B ,度盘置0°00ˊ00" 。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
   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 ,定出点1的位置。
   7、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
   (1)地物的描绘——按图式规定。
   (2)等高线的勾绘
  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按平距与高差成比例的关系,内插出等高线。
   8、地形图的检查、拼接与整饰
  (1)检查: 包括图面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及设站检查。(约占每幅图的 10% )。
  (2)接边:当图边的拼接误差小于限差(中误差的 2√2 倍)时平均配赋 --
即在两图幅图上各改一半。为接边方便,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幅外 1cm 。
  (3)整饰:
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注记等。使图面整洁、规范。包括图内、图外整饰。整饰次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注记,后符号;先地物,后地貌。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量方法简介
  1、工具:全站仪、棱镜、小钢尺、电子手薄、电脑。
  2、方法:
  (1)用全站仪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薄中——通过电脑处理,成图。
  (2)GPS测量:观测点的视距、竖直角、水平角读数被电子系统自动记录存盘。记录内容、记录格式、平距、高差计算等可以编成程序,装入
GPS 电子系统。对观测点名、观测点地貌特征可设计按键输入,如按 A 表示水沟, B
表示陡坎等等现场可对道路、水沟、河流、电线、陡崖、冲沟、房屋、地貌分界线等人工绘草图。内业将外业获取的软盘数据作为入口数据.采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软件成图,根据人工草图对道路、水系、电线、冲沟等等进行编辑,充实、完善。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一、确定图上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
  1、平面坐标——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
  2、高程—— 相邻等高线内插求得。步骤是:
  (1) 过待求点 M 作等高线的正交线与相邻等高线交于 P 、 Q ;
  (2)图上量出 PM 和 PQ 的距离;
  (3)计算 M 点高程。
二、确定图上直线的距离、方向(方位角)、坡度
  1、图上直线距离
  (1)解析法——量取两点坐标,用距离公式计算。
  (2)图解法——用比例尺量取。
  2、图上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解析法——量取两点坐标,用坐标反算公式计算出方位角 。
        
  (2)图解法——用量角器量出直线方向与 x 坐标轴的夹角。
  3、确定图上直线的坡度
  坡度为:
三、按限制的坡度选定最短线路步骤:
  按坡度和比例尺计算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有: D=h/i ,再按此距离画弧。
  1、已知待选线路的坡度,从图上可读出等高距。
  2、计算路线通过相邻等高线的平距 D 。
  3、从起点开始用半径为 D 的圆弧找出下一个等高线上的点,直至终点。如图从 A-1-2-3-……-7-B 。
四、绘制指定方向的纵断面图 (profile diagram)
  1、沿指定方向量取两相邻等高线间的平距,用一定比例标在横坐标轴上;
  2、再按各点的高程以一定比例标在纵坐标轴上。
  3、纵坐标高程比例一般比水平比例大 5-10 倍。
   纵断面图的概念:以所求方向的水平距离为 x 轴、高程为 y
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的表示地形变化的图形。绘制要点:确定纵横坐标的比例尺得出所求方向上各地形变换点的水平距离。量算出各地形变换点的高程以水平距离为
x 轴、高程为 y 轴绘制各点。连接各点成断面线。
五、确定汇水面积
   计算由山脊线围成的面积。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定义
:根据附件山岭的地形情况,确定有多大面积的雨水汇集在某个范围内。也就是由附近山岭的分水线围成的面积。
图形面积的量算
一、方格纸法 ——数方格的个数,计算面积。
二、平行线法 ——分解成梯形,计算面积。
三、 解析法
   面积公式:相邻顶点与坐标轴( X 或 Y )所围成的各梯形面积的代数和。
   整理成:
   写成以下四种形式的通用公式:
四、求积仪法
   特点: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适合复杂形状 。
   方法:沿边线滚动一圈。
   1、机械求积仪 (mechanical planimeter)
   2、电子求积仪 (electronic planimeter)
   如日本牛方商会的X-PLAN360CⅡ,可量测面积、点的坐标、周长等项目。其使用:
  (1)在折线段,进入点方式,采集始终点,共 2 点。
  (2)在圆弧段,进入圆弧方式,采集始终点及圆弧上一点,共 3 点。
  (3)曲线段,进入连续跟踪进入方式,描绘曲线形状。
平整场地的土方量计算
一、方格法 —— 设计水平场地时的步骤:
  1、打格网。
  2、内插出格网点的实地高程。
  3、计算出格网点的设计高程。
  (1)若设计高程由设计单位定出,则无需计算。
  (2)填挖方基本平衡时的设计高程
  把每一个方格四个顶点的高程相加,除以 4 ,得每一个方格的平均高程;再把 n 个方格的平均高程加起来,除以方格数 n
,得设计高程。
  即有:
  4、计算各点的填挖高度
    h=H地 -H设     h 正数为挖,负数为填。
  用加权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平均填挖高度。
  (1)方法一(用公式 :V=S & h )
  1)根据填挖界线,计算那些 4 个顶点均为正的各个方格的挖方量。
  2)计算那些 4 个顶点均为负的各个方格的填方量。
  3)分别计算填挖界线上 4 个顶点有正有负的方格的挖方量和填方量。
  4)将挖方和填方分别相加,得总挖方和总填方。
  (2)方法二 (*)
  角点: V=h & A/4 ( 即角点权的取值为: 0.25 )
  边点: V=h & 2A/4 ( 即边点权的取值为: 0.5 )
  拐点: V=h & 3A/4 ( 即拐点权的取值为: 0.75 )
  中点: V=h & 4A/4 ( 即中点权的取值为: 1 )
  A ——为一方格的面积,再将填方和挖方分开求和∑ V ,得总填方和总挖方。
二、整理成一定坡度的倾斜面
  在场地区域以 2cm
作平行线,各线上的设计高程一致,在各平行线上确定填挖分界点,连接成填挖分界线,绘制各平行线的填挖断面图,求出各平行线上的填挖面积,求出总填挖量。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 8.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比例尺的概念
  1、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分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两种。
( 一)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 1 ,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为 d ,相应实地的水平长度为 D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 :M 为比例尺分母。比例尺的大小是根据分数值来确定的, M 越小,此分数值越大,则比例尺就越大。数字比例尺也可以写成
1 :500 、 1 :1000 等。
(二)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和斜线比例尺等,直线比例尺是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根据数字比例尺绘制而成。如 1 :1000 的直线比例尺,取 2cm 为基本单位,每基本单位所代表的实地长度为
  图示比例尺标注在图纸的下方,便于用分规直接在图上量取直线段的水平距离,且可以抵消图纸伸缩的影响。
二、地形图分类(按比例尺)
大比例尺图:1:500 、 1:1000 、 1:2000 、 1:5000 、 1:10000
中小比例尺图:1:2.5 万、 1:5 万、 1:10
小比例尺图:1:20 万、 1:50 万、 1:100
三、比例尺的精度
  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精度
四、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应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以便进行测图、管理和使用。地形图分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1) 1 :100 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 1 :100 万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即自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 4 °分成横列,各列依次用
A 、 B 、…、 V 表示。自经度 180 °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 6 °分成纵行,各行依次用 1 、 2 、…、 60
表示。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 " 横列一纵行 " 的代号组成。例如某地的经度为东经 117°54'18 &P,纬度为北纬
39°56'12&P,则其所在的 1 :100 万比例尺图的图号为 J-50 。
  2) 1 :50 万、 1 :25 万、 1 :10 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在 1 :100 万的基础上,按经差 3°、纬差 2°将一幅地形图分成四幅 1 :50 万地形图,依次用 A 、 B 、 C
、 D 表示。将一幅 1 :100 万的地形图按照经差 1°30' 纬差 1°分成 16 幅 1 :25 万地形图,依次用 [1] 、
[2] 、…… [16] 表示。将一幅 1 :100 万的图,按经差 30' ,纬差 20' 分为 144 幅 1 :10
万的图,依次用 1 、 2 、……、 144 表示。
  3) 1 :5 万和 1 :2.5 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两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 1 :10 万比例尺图为基础的,每幅 1 :10 万的图,划分成 4 幅 1 :5
万的图,分别在 1 :10 万的图号后写上各自的代号 A 、 B 、 C 、 D 。每幅 1 : 5 万的图又可分为 4 幅 1
:2.5 万的图,分别以 1 、 2 、 3 、 4 编号。
  4) 1 :10000 和 1 :5000 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
  1 :10000 和 1 :5000 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也是在 1 :10 万比例尺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幅 1 :10
万的图分为 64 幅 1 :10000 的图,分别以(1)、(2)、…(64)表示。每幅 1 :10000 的图分为 4 幅 1
:5000 的图,分别在 1 :10000 的图号后面写上各自的代号 a 、 b 、 c 、 d 。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编号时,比例尺为
1 : 500 地形图,坐标值取至 0.01Km, 而 1:1000 、 1 :2000 地形图取至 0.1Km 。
  1、地物符号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符号描绘于图上。
  2、比例符号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都采用比例符号绘制。
  3、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如导线点、水准点和消火栓等,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均按直立方向描绘,即与南图廓垂直。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该地物实地的中心位置关系,随各种不同的地物而异,在测图和用图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②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如独立树、路标等,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③宽底符号,如烟囱、岗亭等,以符号底部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④几种图形组合符号,如路灯、消火栓等,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⑤下方无底线的符号,如山洞、窑洞等,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三)半比例符号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用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常常是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铁路、公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这种符号的中心线,一般表示其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棚等,地物中心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四)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诸如城镇、学校、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长宽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森林、果树的类别等,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五、地貌符号
  地貌的概念: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地貌的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①山丘;②洼地;③山脊;④山谷;⑤鞍部;③绝壁等(典型地貌图)
&六、等高线的概念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池塘的水边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一)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的概念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 h 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 h
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 d 表示。
  h 与 d 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 i=h/(d·M )式中: M 为比例尺分母。坡度 i
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 h 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与等高线平距 d
的大小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二)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它是宽度为 0.15mm 的细实线。
   2、计曲线
   凡是高程能被 5 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计曲线要加粗(线宽 0.3 mm )描绘。
   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很好地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间曲线和助曲线可不闭合。
(三)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掌握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的规律性,现将等高线的特性归纳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如果不在本幅图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同表示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地形gps型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