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供水水源是什么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测·控领域专业互动媒体平台
推动测试测量,检测诊断,传感物联,遥测自控智能化发展
当前位置: &
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导读] 摘要:采用虚拟水理论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评价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水土保持将每年减少入黄径流8亿~ 21亿m3,但是黄河流域每年可以因此减少输沙用水46.12亿m3,增加蕴藏在农林牧产品中的“虚拟水”226.42亿m3,总计272.54亿m3,远大于水土保持减水量;扣除水土保持减水量,根据2000年我国人均水足迹,截至“九五”末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可以使黄河流域水资源多承载人口3 974万~ 4 179万,能大幅度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8
Im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Yellow River basin
ZHAO Jian-min,CHEN Cai-hong,LI Jing
Abstract: The model to eva luat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virtual water and water footprint, and used to eva luate the impa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n the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lthough the decrease in annual runoff in the Yellow River due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0.8 billion to 2.1 billion m3,the annual amount of water used for transporting sedi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creases by 4.612 billion m3,and the &virtual water& embedded in products provided by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mal husbandry increases by 22.642 billion m3. These two parts of water amounted to 27.254 billion m3, which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of runoff decreased b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er capita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in 2000 and the achievements acquired throug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y the end of The Ninth-five-year Plan,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fforded by water resourc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39.74~ 41.79 million. Thereby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Yellow River basin;virtual water;water footprint
1 研究背景
近30年来,黄土高原区的综合治理一方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与每年减少多达3亿t入黄泥沙相伴的是入黄径流量的显著减少,对黄河断流产生重要影响[1]。因此,如何系统的评价的减水、减沙、增产三方面交互作用对黄河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一直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评价是可持续利用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开发利用的强度只有控制在其的范围内才可以认为是可持续的。可以理解为保持生态、社会、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时,一个流域或地区所能支持的最大的人口或经济规模[2-3]。
人类活动对的消耗蕴含于流域降水、蒸发、入渗、汇流、地下水运动等水文过程中,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又严重地干扰了天然水文循环,产生许多环境问题。天然水文循环与人工水文循环相互叠加、此消彼长的二元动态循环过程更增添了判断一个地区或流域所能支持的最大的人口或经济规模的难度[4]。因此,尽管评价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仍只是将抽象定义为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最大支持能力,具体化指标选择又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易被接受的指标,因此研究成果缺乏可比性[5]。
本文采用与理论建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对的影响。
2 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与理论为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Tony Allan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virtual water)的概念[6-7]。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数量[6-7]。在此基础上,A. Y. Hoekstra提出了的概念,指一定数量人口(某一国家、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蕴含的[8]。如果知道了一个地区的量与人均,就可以简便的推求出其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
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初级产品(包括农产品、园艺产品、林产品等)蕴含的,次级产品(畜产品、工业品)蕴藏的,副产品蕴含的、非耗水产品中蕴含的以及生活与服务耗水等[9]。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2.1 农产品含量计算
农产品含量取决于农业的水分生产效率,单一农作物初级产品含量可以根据下式计算:
Va =Wa / Ya (1)
式中: Va 为某一农作物的含量(m3/kg);Wa 为该作物单位面积的耗水量(m3/hm2); Ya 为该作物单位面积的实际产量(kg/hm2)。
作物耗水量采用作物需水量ET0乘以作物系数Kc进行计算:
ETc = Kc & ET0 (2)
式中: ETc 为作物蒸发蒸腾耗水量(mm); ET0 为参考作物需水量(mm),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计算,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了彭曼公式的最新修正形式,即彭曼-蒙特斯公式,其计算公式如下[10]:
式中: ET0 为参考作物需水量(mm /d); &D 为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相关曲线的斜率(kPa/℃); Rn 为作物表面的净辐射(MJ/(m2&d)); G 为土壤热通量(MJ/(m2&d)); & 为温度计常数(kPa/℃); T 为温度(℃);(ea - ed)为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kPa); U2 为离地表2m高的风速(m/s)。
但是参考作物需水量反映的是一种理想情况,即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的需水量,因此基于彭曼公式的含量实际上也是一种标准含量,反映了充分供水情况下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数量,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水分亏缺,农产品的含量经常会偏离其标准值,而受气候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对于我国农产品的含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测算结果[11-16],其间差异很大,详见表1。主要原因是不同研究间作物耗水量与产量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研究在按初级产品还是最终产品计算作物产量,以及作物耗水量的内涵(某些研究仅为作物田间的蒸发蒸腾量,而另外一些研究包括了灌溉水在进入田间中的损耗)等重大问题上也不尽一致,因此不同的研究成果间不能直接比较。
表1 我国农产品含量的不同测算成果(单位:m3/kg)
式(1)反映农产品含量实质上是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倒数。WUE 一般有几种不同的形式,田间水分利用效率(WUEf)、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a)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17]。田间水分利用效率(WUEf)仅仅考虑了作物在农田尺度因蒸发蒸腾而消耗掉的土壤水,但是在灌溉水由水源向田间土壤水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蒸发、渗漏等损失,因此基于WUEf的含量必然会低估农业的实际耗水量。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a)虽然考虑了农业生产中的全部耗水量,但农业耗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降雨形成的土壤水,另一部分来源于灌溉,这与现行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同时降雨直接形成的土壤水即使未被农业利用也会因地表蒸发而消散,不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这一点与灌溉用水不同。为了实现发展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供给与保护生产环境的双重目的,人们关注的实际上是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因此笔者以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标准,计算农作物的含量,其含义是增加单位数量农产品所需要的灌溉用水量,即农业生产的边际利用效率,这样做也可以实现与我国现行的评价标准统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布的《中国公报》[18],近年来我国总用水量约为5585亿m3/年,其中农业用水约为3 644亿m3/年,总用水量中地表水量约为4 511亿m3/年,地下水量约为1 057亿m3/年,地下水用水量中约有40%(即423亿m3/年)来源于地表及地下水灌溉入渗,因此,我国农业净消耗灌溉水约为3 221亿m3/年,灌溉用水量中约有70%用于粮食生产,因此粮食生产约消耗灌溉用水量2 255亿m3/年。我国灌溉耕地面积约0.52亿hm2,较灌溉前增产粮食约2.10亿t[19-20],即全国平均的粮食作物灌溉水生产效率约为0.93kg/m3,含量约为1.07m3/kg,详见表2。
表2 农产品、园艺产品的含量(单位:m3/kg)
注:#单位为m3 /m3。
2.2 林果与园艺产品含量计算
目前,我国对林(果)和园艺产品水分生产率研究资料较少,难以直接推求其&&量。段爱旺[17]在论述区域平均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时,曾经指出可以采用一定的系数将不同类的产品相互折算。本文根据这种方法,通过粮食的平均水分生产率,折算出林果及园艺产品的水分生产率,并计算其含量。根据《农业区域开发项目管理办法》[21]中不同农产品的折粮系数,主要经济作物与园艺产品的含量的计算值详见表2。目前尚无木材与粮食之间的折算系数,从区域产品平衡的角度分析,在退耕还林的同时为了不减少农产品产量,就要增加农业用水量,因此可以通过粮食单产与林木年材积生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确定木材的折粮系数。
2.3 畜产品含量计算
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含量则根据Chapagain等[22]提出的生产树法,将生产过程消耗的饲料、原料、燃料所蕴含的以及直接耗水量相加求和,再按照主副产品之间的质量比或价值比进行分配,获得各种产品具体的含量。
表3 不同畜产品的含量(单位:m3/kg)
畜产品中蕴含的主要包括饲料所含的、牲畜饮用水、清洁饲舍等生产用水以及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耗水量等[22]。饲料所含的等于饲料作物中所含的和饲料加工过程中耗水量之和,其中饲料作物蕴含的是畜产品的主体。混合饲料含量则要根据不同饲料作物的构成比例(重量)进行加权计算,饲料作物的含量采用前面介绍的农产品含量进行计算[22]。以猪肉为例,料肉比为4.5 ∶ 1,饲料粮含量1.07m3/kg计算,则蕴含在饲料粮中的约为4.82m3/kg;生猪日均耗15kg,按存栏头数计,平均每头猪产肉90.67kg[23],生产过程中的为0.06m3/kg,二者合计肉类的含量约为4.88m3/kg。同理,根据不同畜禽的饲料报酬率[24],其他几种畜产品的测算结果见表3。
2.4 工业产品、生活和服务用水的含量计算
根据生产树方法,工业产品的除生产过程直接消耗的外,还包括原材料和燃料开采、生产、运输过程中消耗的,以及生产过程中机械损耗折合的生产用水等,其中,生产过程耗水与蕴藏在原材料、燃料中的&&居于主体地位。与农产品不同,工业生产中消耗的是蕴藏在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液态水,这与传统的统计口径相同,而且工业品种类众多,在计算中,分门别类的核算显然是困难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工业用水量及人均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均工业用水的增长将减慢,直到保持不变,甚至会有下降,因此一般工业品的人均&&可以采用人均工业用水量来代替。
生活和服务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相似,在计算中,也可以采用人均用水量来代替。
根据资料[25-26],2000年我国人均工业用水量为90.3m3,生活与服务业用水量为45.4m3。
2.5 非耗水产品含量计算
非耗水产品即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的产品如海洋水产品、水电等,非耗水产品的含量Renault建议以可替代该种产品功效的产品的含量来表示;确定食品类非耗水产品含量时一般遵循营养均衡原则,即用营养价值相同的替代品中含有的量来表示非耗水品含有的,如可以根据含有相同能量或蛋白质的肉类计算水产品的含量[9]。
3 基于的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般情况下,不论是何种水源只有进入根层土壤,转化为土壤水,才可以为作物吸收。而土壤水的来源不仅有引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更主要的是雨水入渗以及潜水毛管上升等,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并不包括雨,因此为了和现有的评价体系相一致,总应当减去由雨养农(林、牧、渔)业提供的那部分量(可以称为非工程供水量),再与当地可供利用的最大地表水量与地下水量(最大工程供水量)进行比较,如果小于最大工程供水量即为盈余,通过工程与管理措施,当地尚可以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反之则为赤字。可以表示如下
WD= WFt-(WSp+ WSnp)
WCp=(WSp+ WSnp)/WFp
式中:WD 为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赤字(m3/a);WFt 为该地区或流域总的足迹(m3/a);WSp为该地区或流域的工程供水量,即在考虑生态环境需求与工程调节能力的情况下由水利工程提供的地表径流与可更新地下水的数量(m3/a);WSnp为非工程供水量,即由雨养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捕捞、水力发电等不消耗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非耗水行业提供的产品中所蕴含的(m3/a);WCp为人口,即一个地区或流域所能供养的人口的最大规模(人);WFp为人均足迹(m3/a)。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除了受人均影响外,取决于该地区的工程供水量与非工程供水量,工程供水属于传统水利学、水文学的研究范畴,而非工程供水量由雨养农(林、牧)业和非耗水产业提供产品所蕴含的量决定。
4 对黄土高原影响的分析
是一项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区域水文循环、水沙平衡都将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改变将影响农林牧产品中蕴含的,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影响区域可供利用的,因而对流域的非工程供水量与工程供水量都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
4.1 对黄土高原的非工程和工程供水量的影响
截至&九五&末,黄土高原地区共兴修梯田400万hm2、坝地33万hm2,人工林保存165.1万hm2,其中经济林50.2万hm2,天然林较&六五&期间增加42.9万hm2,人工和改良草地达到82万hm2,增产粮食70亿kg、水果150亿kg、饲草28.09亿kg,林木蓄积量年均增加413.75万m3,载畜量增加260.09万个羊单位,显示出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7-30]。20 世纪80&90 年代按存栏量计算,我国平均每只羊年产肉、奶、毛绒合计为22 个畜产品单位(即1kg带骨鲜肉)[23],则草地每年可以提供肉类0.57 亿kg。则可使黄土高原的非工程供水量增加226.42亿m3/a,参见表4。
表4 黄土高原增加的非工程供水量
注:#单位是104m3,##单位是m3 /m3。
与此同时,入黄泥沙每年约减少3.69亿t[31-32],目前为了减少泥沙在水库和下游河道中的淤积,通过水库调水调沙用大量的径流输送泥沙入海。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a,冲沙用水量200亿m3,因此冲沙定额约为12.5m3/t,黄土高原每年可以减少黄河输沙用水46.12亿m3。而且河流泥沙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高含沙水量减少与持续时间缩短,便于充分引用汛期,发挥库渠结合工程的调节能力或回补地下含水层,提高流域的利用效率。
以上两者合计为272.54亿m3/a,扣除每年8亿~21亿m3[33]的减水量,黄土高原可以净增加工程与非工程供水量约为251.54亿~264.54亿m3/a。
4.2 对人口的影响
按2000年人均消费水平[23],我国居民人均农产品计算详见表5。
表5 我国居民人均农产品
注:#单位是m3,##单位是m3/m3;表中城市人口消费的是商品粮,含量为1.34m3/kg。
2000年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6.22%[23],因此,我国的人均农产品约为498.17m3/a。同时,我国人均工业用水90.3m3/a,生活与服务业用水45.4m3/a,则总计人均总约为632.9m3/a。按此标准计算,黄土高原净增加的工程与非工程供水量可以承载人口约3 974万~4 179万,表明黄土高原对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虽然减少了入黄径流,但减沙与增产效应可以起到&增水&(输沙用水减少意味着增加可利用水量)、&节水&(凝结农林牧产品中的&&意味着减少了相同数量的灌溉用水)的作用,其效益远大于减水量,如果黄土高原不进行综合治理的话,黄河的危机要比现在更加严重。
同时,黄土高原以&&的形式向区外输出,仅以林果产品为例,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经济林增产的水果已达到150亿kg/a,其中约有1/2输出区外,折合输出48亿m3/a,这已抵消了因减少的进入黄河的水量。
4.3 结果分析
黄土高原可以将大量的无效损失转化为凝结在农林牧产品中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非工程供水量,可以节约生产相同数量农林牧产品所消耗的灌溉水量,其数值要远大于减水量,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黄土高原土壤普遍存在水分亏缺,土壤水分状况一旦改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会有显著提高;(2)降水是一切的源头,灌溉农业在形成田间土壤水分的过程中,水库和渠系渗漏、蒸发损失很大,黄土高原农田、森林、草地土壤水直接源于降水补给,无中间环节损失,如配合适当的保墒措施,可以达到较高的利用效率。
黄土高原的非工程供水主要集中在农田和林地上,这不仅说明了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指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黄径流,但提供了大量的水果、木材和燃料,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可以在流域尺度内节约土地资源和。草地的非工程供水量较少,主要是因为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单位牲畜提供的畜产品不多,我国草地初级生产力(固定太阳能的能力)与美国相当,但次级生产力(提供社会需要的畜产品的能力)不及美国的10%[20],但这也显示了草地增加非工程供水的潜力所在,即通过改良品种和生产方式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理论为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一个地区的工程供水量、非工程供水量以及人均,就可以简便的推求出当地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
可以改变流域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水文过程,对工程与非工程供水量都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目前黄土高原每年减少入黄径流8亿~ 21亿m3[33],但是因此每年可以减少输沙用水46.12亿m3,增加蕴藏在农林牧产品中的&&226.42亿m3,合计为272.54亿m3,远大于减水量,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的。扣除减水量,按2000年我国人均足迹计算,黄土高原可以增加3 974万~ 4 179万的人口。
随着黄土高原的发展,虽然入黄径流仍会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减少,但总的将进一步增加,黄土高原地区通过果、牧、农、林等产品的形式向区外输出&&,这对缓解的缺水状况和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下游地区因可引用水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在加强节水的同时,需要在产业结构和利用结构方面加以必要的调整,尽快改变片面依赖引黄的局面。
黄河下游降水量较黄土高原丰富,当地特别是地下水,尚有一定的开发空间;沿黄城市污水回用的空间也较大,沿海地区还可以适度利用海水。同时,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而且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调水量大、技术简单、单位投资低,发展跨流域调水的资金和技术约束较小。由此可见,黄河下游地区获得替代水源相对容易,应&高水高用&,黄土高原地区有限的降水优先用于当地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恢复,才可以有效提高与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 1 ]李玉山. 黄土高原治理开发与黄河断流的关系[J]. 通报,):41-45 .
[ 2 ]冯耀龙,韩文秀,王宏江. 区域研究[J]. 水科学进展,):109-111 .
[ 3 ]来海亮,汪党献,吴涤非. 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 水科学进展,):246-248 .
[ 4 ]王浩,陈敏建,何希吾,等. 西北地区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
[ 5 ]谢高地. 流域承载能力研究方法的思考[J]. 资源科学,2005,(1):158 .
[ 6 ] Allan T . Virtual water:A long term solution for water short Middle Eastern economies?[R]//SOAS water issues group occasional paper No.10 . London,UK: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1997 .
[ 7 ]程国栋. &&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260-265 .
[ 8 ] Hoekstra A Y . Human appropriation of natural capital:compar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water footprint analysis [R].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 . 23 . Delft,the Netherlands: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7 .
[ 9 ] Zimmer D,Renault D . Virtual water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lobal trade: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C]//Hoekstra A Y edited . 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 .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12 . Delft,the Netherlands: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2 . 93-110 .
[ 10]刘钰,Pereira L S,Teixeira J L,等. 参照腾发量的新定义及计算方法对比[J]. 水利学报,1997(6):27-33 .
[ 11]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 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 地理学报,):862-869 .
[ 12]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足迹[J]. 冰川冻土,):692-700 .
[ 13]马静,汪党献,来海亮,等. 中国区域的估算[J]. 资源科学,):96-100 .
[ 14]邓晓军,谢世友,秦婷,等. 基于分析法的四川省利用评价[J]. 人民长江,):61-63 .
[ 15]邓晓军,谢世友,杨诗源,等. 分析法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32-234 .
[ 16]赵军,付金霞. 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J]. 人民黄河,):38-40 .
[ 17]段爱旺. 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 灌溉排水学报,):8-11 .
[ 18]中国公报[EB/OL].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8,[]. http://www./zwzc/hygb/szygb/qgszygb/ .
[ 19]石玉林,卢良恕. 中国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
[ 20]高占义. 中国的灌溉发展及其作用[J]. 水利经济,):36-39 .
[ 21]农业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农业区域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0 .
[ 22]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 Virtual water trade:A quan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of livestock and livestock products[C]//Hoekstra A Y edited . 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 .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 . 12 . Delft,the Netherlands: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 . -76 .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0)[M]. 北京:统计出版社,2001 .[ 24]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研究课题组. 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
[ 25]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 中国2000年的初步计算分析[J]. 冰川冻土,):774-780 .
[ 26]王浩,汪党献,倪红珍,等. 中国工业发展对的需求[J]. 水利学报,2004(4):109-113 .
[ 27]杨振怀. 关于陕西省的几点建议[J]. 中国,2000(1):14-16 .
[ 28]吴钦孝,等. 森林保持水土机理及功能调控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9]世厚. 黄河水保综合效益高[N]. 中国水利报,日.
[ 30]阎文哲,赵光耀,马国力. 综合效益分析[J]. 人民黄河,1996,(5):7-11 .
[ 31]冉大川,柳林旺,赵力仪,等.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水沙变化[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
[ 32]汪岗,范昭.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第二卷)[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
[ 33]常丹东,王礼先. 对黄河年径流量影响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2)增版:37-42 .
[ 34]李博,雍世鹏,李瑶,等. 中国的草原[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作者简介:赵建民(1980-),男,河北乐亭人,博士,主要从事与生态环境研究。
[整理编辑:中国测控网]
&&[71]&&&&[21]&&&&[41]&&&&[9]&&&&[73]&&&&[19]
水资源相关论文
承载力相关论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测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测控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测控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还没有 承载力 相关的测控名词的解释您可以点击
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5)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一个开放 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
50%的网友读了:
Android开放配件(AOA)协议是一种Android终端通过USB总线与Android配件进行通信的协议,该协议为Android
57%的网友读了:
测试工程师和系统集成者需要长期、稳定、一致的接口标准以便维持测试系统长期的使用寿命。LXI联盟基于以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黄河之水B、高..
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黄河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淡水湖泊水 D、山区降水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2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黄河之水B、高..”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农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林业资源: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畜牧业: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水产业:水产业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1.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2.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3.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特点: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我国农业分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4.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2.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3.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4.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2.“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4.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我国渔业资源分布图:我国畜牧业资源分布图:我国林业资源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黄河之水B、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86351111456209180732358561728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水水源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