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1—2012学年步步高qq2011同...

邓夏生历史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 邓夏生 &&&&更新时间: 13:42:1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了凝聚亲族
c.为了教化子孙&&&&&&&&&&&&&&&& d.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3.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b.&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
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公元前235年&天下大旱&, 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 &&&
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
5.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c.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6.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8.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9.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
b.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10.《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1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12.&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d.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13.&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1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柳、黄二人同样是针对皇帝这个制度发言.却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关于这个差异.以下解释较为准确合理的是
a.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b.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宋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c.二人所处社会的结构不同,二说都有其当代的合理性
d.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1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6.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c.全面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17.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8.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19.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0.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21.图5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
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
d.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23.&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4.国共关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②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 (26题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共计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 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 &&《晋书&段灼传》
&&& 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 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 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 材料六&&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分)
(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4分)
27.(19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贷志》
&&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 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湖南超级杂交稻种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 &&&&&&&&&&&&
&&光明日报日报道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特点?(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5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 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一个恰当的课题。(2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 材料二& &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材料三& 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 &&同上
&&& 材料四& 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 材料五&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3分)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 (4分)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不良后果。(4分)
(4)就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4分)
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由此可以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修家谱的目的是强调血缘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
2.c【解析】考查宗法制的作用。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a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
3.a【解析】a是法家思想,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进步的历史观;b.c.d分别是儒.道.墨家的主张,均有复古思想成份.
4.d【解析】关键信息:&蝗. 旱.饥&均发生在秦统一前,秦统一后, &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使救济物资能够在全国畅通,排除a b c.
5.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 a.c.d与史实不符.排除a.c.d,答案b
6.b【解析】题中材料主要强调西汉初君臣的出身,与西汉初的经济政策调整无关,排除a项;c项是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不选;d项是秦朝在文化方面的统一措施之一,不选。
7.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故应选b;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故可排除a项;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c项不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
8. b【解析】根据所学,元代实行行省制;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秦代西汉时实行郡县制;道州县制在唐代时实行。按照时序排列,本题选b项。
9. b【解析】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对秦朝郡县制的消极反思,造成了王国问题, 导致新问题.
10.b【解析】&德礼为政教之本&,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d。&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故选b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在封建社会,血缘分封已经和传统西周时期的分封意义不同,被封的对象没有获得领土和独立的地方统治权,不同于以往的诸侯,故选d符合题意。
12.d【解析】据材料&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判断其具有稳定性;据材料&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判断其具有独特性。
13. a【解析】&密折&是一种特权,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奏折权,体现政策的封闭性,故b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标志是军机处,故c不正确;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尤其是地方官员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d不是材料主要意思。故选a 。
14. c【解析】本题考察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类型制度看法的变化,主要涉及到认识的变化,课结合哲学认识论的相关理论解答。
15. d【解析】排除①(各个)②(都要)选d。
16.c【解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的农耕文明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而不是道光帝屈膝投降割让香港。其畏敌妥协也是封建腐朽的表现。
17.b【解析】从&圆明园为夷人劫掠&一句,排除a项,作者肯定了外国人的侵略行为。从&奸民乘之&分析出,有中国人参与了洗劫。从作者所处的时代&晚清&判断,作者不是圆明园遭洗劫的亲历者,因此其作品不是一手史料,有可能是作者听信传闻等做出的判断,该日记也不是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因此排除c、d项。
18.d【解析】政治讽刺漫画,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
19.b【解析】1900年,清政府中央向列强宣战,南方的地方实力派却与列强勾结,这在本质上表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项错在&有效遏制&;地方实力派也未成为列强代理人,排除c;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列强的勾结是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不能说明&分庭抗礼&,排除d。
20.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高举的民族精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四万万人效忠&和所学史实说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的&忠&并不是对君王的愚忠,而是号召中国民众要忠于祖国,爱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的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民族意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1.b【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a、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
22.d【解析】从题中百分比数据对比来看,1923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前夕),更多的被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反映了对公正公平社会制度的渴望。
23.d【解析】由关键词&上海&&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可知d项正确.
24. b【解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共同对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式,故b项正确
25.c【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③④两项可从题中体会。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共计50分)
26.(1)主要依据:血缘;(2分)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2分)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2分)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2分,答出一点即可)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
&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4)中国科举制;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4分)
27.(1)均田制。(2分)
特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分)
(2)绝对平均主义。(2分)
原因:①制度自身的局限性。②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2分)
(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分)
评价:&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2分)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1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2分)政策和科技(2分)
(5)农民与土地(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长期推行中央集权制度,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3分)
(2)集权过度和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4分)
(3)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集权过度,影响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美国建立之初实现联邦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影响。(4分)
(4)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权力分配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和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4分)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作业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9页¥2.008页¥2.008页免费6页¥2.006页¥2.006页¥2.005页¥2.0013页免费24页免费1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8页免费2页免费6页1下载券8页1下载券
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作业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沈村中心初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九& 年& 级& 历& 史(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1、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 B、原始人的婚姻相对固定C、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D、人们“既知其父,又知其母”2、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知道右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 【&&&&& 】A、美元&&& B、英镑&&& C、埃及镑&& D、印度卢比3、“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视其为所有现代民主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希腊&&&&&&& B、罗马帝国&&&&&&& C、斯巴达&&&&&&&& D、雅典4、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7世纪中期实行的改革&&&&&&&&&&& B、改革仿效中国隋唐制度C、力主改革的人物是孝德天皇&&&& D、改变了社会性质5、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 】&& & & A&B&C&D6、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 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D、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7、小敏收到一张同学的贺卡,卡上写着“Merry& Christmas!”,你知道这一祝福语与哪一宗教有关吗?&&&&&&&&&&&&&&&&&&&&&&&&&&&&&&&&&&&&&&&&&&&&&&&&&&&&&&&&&&&&&&&&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8、如果想研究阿拉伯社会的历史,你应该选择的著述是&&&&&&&&&&&&&&&&&&&&&&&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巴黎圣母院》&&& D、《俄狄普斯王》9、14――16世纪,西欧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封建神学的统治&& D、文人学者的推动10、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你可以一路领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风光?【&&&&&&&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11、从全球观点看,新航路开辟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D、使大西洋沿岸经济发展起来 12、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的结果&&&&&&&&&&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13、为其它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的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14、今天的美国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任意干涉他国事务,充当“世界警察”,这与美国200多年前独立时颁布的文献格格不入。那部著名的文献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共产党宣言》15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是&&&&&&&&&&&&&&&&&&&&&&&&&&&&&&&&&&&&&& 【&&&&&& 】A、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使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统治权C、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D、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16、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理查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 】&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D、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17、18世纪后半期,英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 】A、较早进行新航路探索&&&&&&&&&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高C 、通过殖民战争打败其他国家&&& D、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资金18、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上,阿根廷著名的球星梅西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哪一位球星直接进行语言交流&&&&&&&&&&&&&&&&&&&&&&&&&&&&&&&&&&&&&&&&&&&&&&&&&&&&& 【&&&&&& 】A、西班牙劳尔&&&&& B、 法国齐达内&&&&& C、葡萄牙菲戈&&&& D、英国贝克汉姆19、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 【&&&&&&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杜桑•卢维杜尔20、新航路开辟后,在连续3个世纪多的“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 】A、欧洲&&&&&&& B、亚洲&&&&&&& C、美洲&&&&&&& D、非洲21、日本明治 维 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明显不同是&&&&&&&&&&&&&&&&&&&&&&&&&&& 【&&&&&& 】A、性质不同&&& B、影响不同&&& C、结果不同&&&& D改革的前提和改革内容不同22、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开辟道路C、避免国内的分裂&&&&&&&&&&&&&&&& D、反抗殖民统治23、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林肯&&&&&&&&&&&&&&&&&&&&&&&&&&&&&&&&&&&&&&&&&&&&&&&&&&&&&& 【&&&&&&& 】A、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B、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C、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 D、把解放黑奴作为维护统一进行战争的措施24、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C、努力发展教育&&&& D、实行征兵制25、下列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得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辨别改错题(10分)26、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学习小结,其中有五处知识性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过来。(10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外,还有旧贵族。革命中,英国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这表明英国最终确立了总统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正如学者所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纳西比战役是它的关键转折点,美军打败了英军,迫使英军5000多人投降。在法国大革命中,罗伯斯屁尔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他还多次打败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20分)27、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俄国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
(2)亚洲哪个国家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它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6分)
(3)资本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带有野蛮性和掠夺性。请你举出这一时期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典型事例。(2分)
28、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引自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是什么?(2分)
(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示哪些发明?(列举两个以上的发明,2分)
(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2分)
&(4) 在首届世博会举办的1851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2分)该体制最早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四、活动探究题(20分)29、美国作为一个年轻而拥有多项“世界历史之最”的国家,它的历史是短暂的。在这段短暂的历史中,近代史时期的发展为这个年轻的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发展历程吧。【自由女神觉醒】材料一:托马斯•潘恩说过:“诉诸武力的办法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1)&据材料一指出为授受“这个挑战”,北美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挑战为美国带来什么影响?(6分) 【统一面临威胁】材料二: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2)&据材料二指出使双方“纽带绷紧”指什么?“绝不可折断”的目的是什么?美国成国世界强国,其中有很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从该事件中你认识到什么?(6分)&
【经济发展的功臣】材料三:奥巴马作为黑人的后裔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追溯历史,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一艘艘满载黑人的船只不时驶过,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被运到美洲大陆。他们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在为改变自身悲惨命运进行不懈的斗争。(3)据材料三指出众多黑人被迫远离家园被运到美洲与哪一史实有关?在美国他们悲惨命运的改变与历史上哪一份重要文献有关?(4 分)
(4)华盛顿和林肯是对美国历史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总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他们其中一个。(4分)&
沈村中心初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1--5& A C D C D&&&& 6-10& A A B B C&&& 11-15& B A D A B16-20 C D A B D&&&& 21-25 D B D C C二、辨别改错题(10分,每空1分)26、 错误:& 旧贵族&&&&&&& 改正:& 新贵族&& 错误: 人权宣言&&&&&& 改正: 权利法案& 错误: 总统制&&&&&&&& 改正: 君主立宪制&&& 错误: 纳西比战役&&&& 改正: 萨拉托加战役 错误:& 罗伯斯屁尔&&& 改正:& 拿破仑&&& 三、材料解析题(20分)27、(1)1861年改革(2分)(2)日本(2分)& 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4分)(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分)28、(1)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给2分)  (2)蒸汽机、火车(蒸汽机车)、飞梭、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2分)  &&&&& (只要举例正确,1点1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给2分)  (3)汽船(轮船)、 火车(蒸汽机车)。& (1点1分,2点2分)  (4)君主立宪制。(2分)& 《权利法案》的颁布。& (2分)四、活动探究题(20分)29、(1)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美国南北战争;维护联邦统一,避免国家分裂;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条件我们应当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3)罪恶的奴隶贸易或三角贸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4)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领导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亲自主持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后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成为维护民主的好榜样。林肯: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步步高qq20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