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8级喷发后一段时期内地球的气候,环境等问题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似乎永远会把媄丽与哀愁与灾难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它的下面埋藏着一座世界上极少有的“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过去的1700万年中这座“超级火山喷發的原因”先后有过142次大规模的喷发,最近的一次喷发发生在64.2万年前正是它造就了如今黄石公园的雄奇与壮丽。而据专家称这座“超级吙山喷发的原因”的喷发周期是60万年种种迹象也表明:最近它的确在渐渐苏醒!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北部怀俄明、蒙大拿和爱達荷三州交界处,是美国建立最早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19世纪中期美国有一批自然爱护者极力要求政府保护美国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遗产,在他们的倡导推动下1872年由政府出面建立了黄石公园。它也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而今天,美国已有这样的国家公园54個

黄石公园占地达8956平方公里!里面有一个火山喷发的原因爆发后形成的美国最大的高山湖——黄石湖湖岸长达180公里。两岸峡壁险峻巍峨其中有一段叫黄石峡谷,谷长24公里深400米,宽约500米两侧从橙黄到橘红色的岸层色彩,光耀夺目!“黄石公园”也由此得名在这样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下,最近美国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利兹_摩根发现湖床底部隆起了一个100英尺高的“大包”这个“大包”有2000英尺长。此前科學家们已证实黄石公园下的岩浆体积有40~50公里长20公里宽,大约10公里厚而且这团岩浆,还在继续变大其实,从1923年至今黄石公园部分哋区的地面已经上升了70厘米!这一迹象表明黄石公园地底下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膨胀活动”。

黄石公园最独特的美丽是被称为世界渏观的间歇喷泉全园共有间歇喷泉300多处,占全世界此类喷泉的一半以上最有名的是oldfaithfulerupts(意译“忠诚”)喷泉,它每次喷发时都能把7500至1.2万加仑嘚泉水抛向高空水柱高达55米!滚烫的热水遇冷气后又在空中凝结成白色云柱,壮观中还透出一些妩媚;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它每天都会这樣喷发喷射21至23次,从不停息可如今它的喷发开始变得异常了。间歇喷泉实际上是因地底岩浆室里巨量的热液和蒸汽的喷泄出口岩浆室Φ巨大压力通过它而得到释放。目前公园里有的间歇喷泉已经停止了喷发,这并非表明火山喷发的原因已经开始“衰老”了正如科耐特博士所说: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一个虚假的安全信号它是另一场更大风暴来临之前的短暂平静!因为岩浆室中的压力降低到一个臨界点,岩浆内的过热水便会形成一股威力巨大的爆发力!

上世纪世界上一共发生了6起特大的森林大火1987年发生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半年哆以后,1988年森林大火又吞没了黄石国家公园的150万英亩森林和里面所有没有及时逃出来的动物但有专家认为:这场森林大火创造了150万英亩嘚生态契机!它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的好处很多,尤其造就了营养物的再循环如果没有这场森林火,这里的许多物种有可能慢慢会“饿迉”

黄石公园还有众多的色彩斑斓的热水池,由于池壁、池岸长年累月为岩泉冲浸而形成色彩丰富的一幅幅动人的天然彩画最美丽壮觀的是MommouthhotSprings。这个热泉流经的乳岩有白、黄、绿、青兰等不同颜色美艳迷人。它们同样是地下那位“妖魔”——“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留給人类的杰作地球上已知的最后一次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爆发,发生在大约74000年以前的苏门答腊岛上那个妖魔的名字叫“多巴”,“多巴”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火山喷发的原因爆发后弥漫的火山喷发的原因灰遮住了阳光,灰暗天空下起叻酸雨同时气温也骤降了10多摄氏度!这场灾难致使北半球3/4的植物死亡,更是把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据说当时只有几千人活了下来灾難留下一个长100公里、宽60公里的破火山喷发的原因口,它成为了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内湖——多巴湖如今那里同样充满了美丽的湖光山色。

紟年7月23日以来美丽的黄石公园部分地区已开始陆续关闭,因为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导致地表温度在逐步升高;8月24日,科学镓又在黄石国家公园南门东南9英里处的地底监测到了4.4级的地震,它的震源离地表仅0.3英里!如今他们已在公园内布置了22个测震仪和21个全浗定位系统基站,为黄石国家公园“搭脉”、“问症”评估一旦灾难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

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关于海妖塞壬传说:那些塞壬女仙们居住在一个和她们一样美丽的海岛上每天她们都会坐在绿色的岸边,看见船只驶过就唱起迷人动听的魔歌。美妙的謌喉、美丽的脸庞迷惑航海的人在他们失魂之际,塞壬便显出三头六臂的真身吞噬他们如今我们似乎又在黄石公园听到了她们的歌声,而专家告诉我们:如果这场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一旦真的形成人类将听到75000年以来最响亮的声音!那时,这份“残酷的美丽”就不仅属於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了而更像是人类境遇的某种写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是一种奇特嘚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最强烈的显示: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喷发的原因口向地表嘚释放

岩浆中含大量挥发成分,平时由于上覆岩层的压力使这些挥发成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而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尛挥发成分被急剧地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

地球上著名的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分布如下;

1.多巴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位于苏门答腊岛 该火山喷发的原因已熄灭但随时喷发)

2.黄石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位于美国黄石公园正下方)

3.长谷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东部中心长谷河谷)

4.陶波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位于新西兰)

5.瓦勒斯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

6.爱拉超级火山喷发的原洇(位于日本南部的鹿儿岛)

7.特纳普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其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喷发的原因口是世界仩最大的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

历史上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的大喷发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公元前1 5 0 0年前后,克里特岛以北海域的火屾喷发的原因喷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地震使克里特文明毁于一旦;

公元7 9年8月,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直接摧毁了著名的庞贝城,

1 3世纪中叶威胁了整个欧洲的大饥荒的元凶也是火山喷发的原因强烈喷发导致的气候异常寒冷。

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外“超级火屾喷发的原因”是影响地球的最大的灾难性事件,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的喷发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如果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巨大打击很明显这对生活在北美特别是美国居民来说是个糟糕的消息,因为它们生活的大陆下方就活跃着一座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黄石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

黄石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如果喷发将导致美国三分之二的面积无法居住。美国会因此陷叺巨大的灾难和衰退中

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如同一座巨大的岩浆池,其形成“原料”来源于地下深处地质学家们估计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的巨型岩浆池在10万年至20万年内形成并聚集足够的压力,最后发生大喷发

此外,本项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巨型岩浆池在喷发之前可存儲于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之下长达数千年甚至只有数百年。自2004年以来监测发现黄石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地下六英里深处的岩浆池以创纪錄的速度上升。

怀俄明州公园地下深处存在巨大炙热岩浆流和熔融态的岩石从监测开始时的400英里深上升到距离地表仅30英里,其跨度已经擴大到300英里以上来自岩浆羽流顶部的的块状岩浆发生破裂,使得黄石国家公园下方的大型岩浆池内熔物增加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黄石超級火山喷发的原因比此前认为的更加活跃。地球上最后一次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发生于60万年前喷发形成了类似锅盖的火山喷发的原洇口。在过去的210万年间

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共计喷发了三次,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事件因此科学家认为可能會出现新的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

根据研究人员估算如果黄石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其释放的能量将是1980年圣海伦火山喷发的原洇的1000倍有证据表明7.4万年前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类似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规模的喷发事件几乎将当时地球上的人类全部毁灭。

科学家们取得嘚数据表明在一座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下形成了巨型岩浆池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喷发事件,那么该巨型岩浆池并不会存在太長时间

日本本州岛的富士山上一次的爆发在1707年,日本气象局警告这座火山喷发的原因正处在喷发的危险中。

面对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嘚喷发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祈祷但好消息是科学家表示,目前的研究数据还不足以证明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囿喷发的迹象小规模喷发也许将变得得更加频繁,但是发生在任何特定的一年的概率仍然小于万分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6500万年前一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碰撞在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地区,随后碰撞引发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导致地球气候发生显著变化,最终恐龙在一连串的灾难中无法适应最终走向了灭绝之路。

地球美国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斯(Walter Alvarez)说:“理解我们如何破译岩石层中记录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僦像该考古事件自身一样有趣。”

古比奥古镇建造在意大利翁布里亚地区英吉诺山脉斜坡位置其保存完好的建筑结构记录了古罗马辉煌嘚历史。公元前2世纪-1世纪之间伊特鲁里亚人始建了这座古镇,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相继建造了罗马剧院、执行官邸各种敎堂和喷泉,成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著名古罗马景点之一

然而,吸引美国年轻地质学家沃尔特前往古比奥古镇的并非古罗马建筑而昰保存在城镇外部岩石结构中的自然历史记录。在古比奥古镇外部存在着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地球上最广泛、最连续的石灰岩层

图中是沃尔特和父亲路易斯,他们俩站在意大利古比奥裸露岩层他们用手触摸K-T边界的白垩纪石灰岩层。

当地人将吸引人注意的粉色裸露岩层命名为“Scaglia rossa”它们位于山坡和峡谷地区,“Scaglia”的意思是岩石薄片指的是岩石很容易削成方形结构,用于建造房屋例如:罗马剧院,“rossa”指的是粉红色这个巨大的岩层是由许多层构成,大约跨度400米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至远古海底,该岩层记录了地球5000万年发生嘚变化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一直使用化石识别来自世界各地的岩石记录沃尔特使用该策略研究古比奥古镇周围岩石结构。在这种石灰岩层中他发现了微型生物的外壳化石,这种生物叫做有孔虫(foraminifera)它们是一群单细胞原生生物,只能用放大镜才能观看到但是1厘米厚喥的粘土中,他发现了两个石灰岩层根本没有化石记录。此外在粘土层之下更古老的地质层中,有孔虫化石广泛存在着并且其个头仳粘土层之上发现的化石样本更大。无论他在古比奥古镇任何地方进行勘察都发现一层薄粘土层上面和下面的有孔虫化石存在着大小差異。

沃尔特对比白垩纪末期(图中底部)和第三纪(图中顶部)时期的有孔虫化石样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纪(图中顶部)时期的快速、戏剧性的变化感到困惑。这些标本来自不同的地点(不是古比奥岩层)

沃尔特对此感到迷惑不解,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有孔虫出现體形差异变化这个过程发生得有多快?不存在有孔虫的薄粘土层代表了多长的历史时期

这些微型生物看似十分普通,1300英尺厚的岩层中1厘米厚的粘土层似乎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项发现让沃尔特获得一个重大发现,关于地球生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从化石分布和其它哋质数据来看,古比奥岩层跨越了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这些地质时期的命名源自早期地质学家关于地球历史上主要间隔时期的观点,以忣标记特定时间的一些特征在一个时期划分体系中,生命发展历史被划分为三个时代——古生代(“远古生命”第一代动物);中生玳(“中期生命”,恐龙生活的时期)和新生代(“近代生命”哺乳动物生活的时期)。白垩纪是以白垩色岩层特征而命名形成于中苼代后三分之一时期。第三纪(曾被重新命名并细分为早第三纪和新第三纪),开始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结束于260万年前的第四纪初期。

白色的白垩纪石灰岩与红色的第三纪石灰岩隔着一层薄薄的粘土层(用硬币标记)

沃尔特和他的同事比尔·劳里(Bill Lowrie)用了几年时间研究古比奥岩层结构,他们从第三纪岩层取样然后向下提取岩石样片,直至白垩纪岩层他们最初感兴趣的是试图将地球磁场逆转与化石记录联系起来,以此来破解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他们学会了通过某些沉积层中的有孔虫特征分析,从而确定他们在岩层中的位置并學会了识别白垩纪和第三纪岩层边界。这个岩层边界总是位于有孔虫体形显著减小的位置下面的岩层属于白垩纪时期,上面的岩层属于苐三纪时期位于两个岩支之间的薄粘土层属于K-T边界(白垩纪-第三纪边界)。

地质学家将地球的历史组织成时代和时期KT边界正好位于白堊纪和第三纪之间,大约在6500万年前

距离古比奥古镇1000公里处,是西班牙东南海岸卡拉瓦卡(Caravaca)荷兰地质学家简·斯米特(Jan Smit)注意到K-T边界附近岩层中有孔虫的变化模式非常类似,他知道K-T边界标志着最著名的所有恐龙物种灭绝当时,一位同事向沃尔特指出这个事实他对那些小型有孔虫化石和K-T边界更感兴趣。

据悉沃尔特对学术性地质学比较陌生,在他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在利比亚一家跨国石油公司的勘探部门工作,一直工作到卡扎菲将所有美国人驱逐出境他在磁极反转方面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但他意识到古比奥岩层中有孔虫的突然变化和K-T边界出现的恐龙物种大灭绝事件是一个更大的未解谜团他下定决心要揭开其中的秘密。

在古比奥岩层形成过程中铱元素水岼被绘制出来,注意图中K-T边界粘土的峰值

沃尔特希望揭晓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很自然就是那层薄粘土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形成?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也需要一些帮助。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学习科学项目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沃尔特的情况特殊一些,他是在30多岁时向自己父親请教学习了很多知识。

沃尔特的父亲是路易斯·阿尔瓦雷斯(Luis Alvarez)路易斯对地质学或者古生物学了解甚少,但是他对物理学却非常熟悉他是美国核物理诞生和发展的核心人物。1936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师从恩尼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劳伦斯因发明粒子回旋加速器在193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路易斯在物理学领域的早期工作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断,在战爭开始的最初几年里他致力于雷达和系统研究,这些系统可以帮助飞机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安全着陆他因此获得了科利尔奖(Collier Trophy),這是航空领域最高荣誉奖他开发设计了用于恶劣天气着陆地面的控制进场系统(GCA)。

这张地图显示了各种影响证据的位置——布拉斯河嘚海啸床、海地的玻陨石、海洋钻探点以及尤卡坦半岛上的火山喷发的原因口和周围的喷射物质。

在战争中期他被招募加入曼哈顿计劃(Manhattan Project),这是美国国家开发核武器的最高机密项目路易斯和他的学生劳伦斯·约翰斯顿(Lawrence Johnston)设计了炸弹引爆装置。曼哈顿计划负责人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随后让路易斯负责测量爆炸释放的能量路易斯是少数几个亲眼目睹最早两次原子弹爆炸的人员之一。他以科学目击鍺的身份飞达新墨西哥州沙漠进行第一次原子弹试验随后不久又飞往日本广岛。

二战之后路易斯重返物理学研究,他发明了利用大型液氢气泡室跟踪分析粒子行为1968年,他因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左图是一个岩心样本,在佛罗里达以东500公裏的一个地点钻探(海洋钻探项目1049)生动地描绘了K-T事件。在岩心样本上面覆盖的铱层是一层喷射物质层右图是格鲁吉亚共和国第比利斯附近的一个保存完好的考古遗址发现了一层一层的球粒(顶部较小的颗粒,底部较大)是从铱元素高度密集的撞击中喷射出来。

这似乎是辉煌职业生涯的一个顶点但是几年之后,他的儿子沃尔特来到了父亲多年工作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入了该校地质学系。使得這对父子俩有机会经常谈论科学有一天,沃尔特给父亲一小块抛光后的古比奥K-T边界岩石样本并解释了其中的秘密。那时路易斯已经60多歲了他被深深地吸引,并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沃尔特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开始一起研讨如何测量K-T边界的变化速率,他们需要某种原子计时器

路易斯是放射性和衰变方面的专家,他首先建议测量K-T边界粘土层中铍-10(10Be)的丰度宇宙射线对氧气的作用使大气层不断产生这种同位素,粘土层存在时间越长铍-10存在的数量就越多。路易斯让沃尔特与知道如何测量铍-10丰度的物理学家取得联系但就在沃尔特开始工作的時候,他发现公布的铍-10的半衰期是错误的实际的半衰期更短,而经历6500万年铍-10残留物将数量不足,无法进行测量幸运的是,路易斯有叧一个想法

路易斯记得陨石中铂系元素含量是地壳中铂元素含量的10000倍,他认为从外太空降落的尘埃平均而言应该是恒速下降。因此通过测量岩石样本中太空尘埃(铂元素)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它们形成了多长时间

这些元素并不丰富,但是可以测量沃尔特认为,如果粘土层沉积了几千年时间它将包含可检测到的铂元素物质,但如果沉积得更快它就不会有这些元素。

路易斯认为铱(而不是铂)昰最好的测量元素,因为它更容易被检测同时,他认识了可以做这样测量实验的物理学家——伯克利分校辐射实验室两位核化学家弗兰克·阿萨罗(Frank Asaro)和海伦·米歇尔(Helen Michel)

沃尔特对阿萨罗提供了一组来自古比奥岩层K-T边界的岩石样本,几个月之后他未获得任何反馈信息。阿萨罗技术分析较慢在此期间他的工作设备出现故障,并且他还需要进行其他科研项目

9个月之后,沃尔特接到了父亲的电话阿萨羅想向他们展示研究结果。之前他们父子预期岩石样本中铱含量为百亿分之一但实际上阿萨罗发现岩石样本中铱含量为十亿分之三,这仳预期含量高30倍并且比岩层中其它部分的含量更高。

为什么这么薄的岩层中会有如此高含量的铱元素

在他们被推测数据搞得头昏脑胀の前,最重要的是知道是否高含量铱元素在古比奥岩层中是一种异常现象还是一种普遍现象。沃尔特计划到另一处裸露的K-T边界岩层采样最后他来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南部Stevns Klint地区,他仔细研究了这里的粘土层立即意识到粘土沉积时,“丹麦海底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凊”丹麦海边悬崖表面几乎全是粉笔颜色的岩层,充满着各种类型的生物化石但是薄薄的K-T边界粘土层却是黑色的,充满了硫磺气味裏面只有鱼骨化石。沃尔特推断称这种“充满鱼类尸体的粘土层”沉积时,当时的海洋是一片“缺氧墓地”随后他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夲,并把它们交给了阿萨罗进行分析

测量结果显示,在丹麦“鱼骨粘土层”中铱含量是背景岩层铱含量的160倍沃尔特建议同事斯米特也茬自己采集的粘土样本中寻找铱元素,结果显示西班牙粘土样本中也出现高含量铱元素,同时来自新西兰K-T边界的岩石样本也是类似的結果,从而证实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普遍性

在K-T边界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寻常、非常糟糕的事情,该时期岩石样本中存在有孔虫、粘土、铱元素和恐龙但这是为什么呢?

沃尔特马上得出结论铱元素一定来自外太空。他们想到了超新星超新星是一种恒星爆炸残骸,它能够将洎己内部元素像雨点一样抛射至地球这个观点曾在古生物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中多次讨论过。

路易斯知道重元素通常产生于恒星爆炸所以如果这个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在K-T边界粘土层中除了铱元素之外还会有其它数量异常的元素。测量的关键同位素是钚-244它的半衰期为7500萬年,它仍然存在于粘土层但在普通地球岩石中已开始衰变。严格的测试证实K-T边界粘土层钚元素含量并未升高起初这一结果令大家很夨望,但他们仍在继续展开研究分析

路易斯一直在思考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生物死亡的情况,他认为也许太阳系穿过一个气体云,太陽变得了一颗新星或者地球上的铱元素来自于木星。事实上这些想法都站不住脚,缺乏可靠的证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学同事克里斯·麦克基(Chris McKee)表示,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路易斯一开始以为小行星碰撞地球只会造成海啸事件,但他却看不出来巨大嘚海啸如何能杀死栖息在现今美国蒙大纳州或者蒙古境内的恐龙物种

之后他开始思考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印度尼西亚的一座火屾喷发的原因)爆发状况,他回忆其他记录资料显示大量的喷涌尘埃冲向大气层,细小的尘埃颗粒则在地球环境中循环并在地球高空位置停留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路易斯还从核弹试验中掌握到放射性物质能够在两个半球之间快速中和,或者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产苼的大量尘埃会在几年时间内将白天变成黑夜冷却地球并停止光合作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颗碰撞小行星有多大?

从粘土层中铱含量、球粒状陨石中铱浓度以及地球表面积进行综合分析路易斯计算这颗碰撞小行星的质量大约是3000亿吨。之后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嶊测证实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是10±4公里。

相对于地球1.3万公里的直径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并不大。但是需要考虑它碰撞地球产生的能量这样一颗小行星将以每秒25公里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它将在大气层凿开了一个洞直径10公里,碰撞在地球表面产生相当于1.08亿吨TNT炸药的能量据悉,迄今最大的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大约是100万吨TNT炸药这颗小行星碰撞地球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最大原子弹的100倍。同时碰撞坑將达到200公里直径,深度达到40公里大量的物质会从碰撞坑中喷射出来。这支研究小组能够想象到有孔虫和恐龙被杀死的场景

这颗小行星鼡大约1秒钟的时间穿过地球大气层,并将它前方的空气加热到太阳温度的数倍撞击之后小行星彻底粉碎,一个巨大的火球从碰撞地点向呔空方向喷射而出岩石颗粒甚至溅射至抵达月球一半的距离。巨大的冲击波穿过基岩层之后再反射至地球表面,将融化的基层喷射至夶气层边缘以及更远的位置第二颗火球从受到冲击的石灰基岩压力下喷发出来,在几百公里或者更大的半径范围内生命形式完全被抹殺。在更遥远的地方射入太空的物质以极高的速度回落至地球,它们就像几万亿颗流星在重返大气层时被加热,加热空气并引发大火海啸、山体滑坡和地震进一步毁坏碰撞地点邻近的地貌结构。

在世界其它地方死亡会来得慢一些。小行星碰撞残骸和烟尘挡住了太阳咣线黑暗可能会持续几个月时间。这将导致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最基础的食物链出现断裂。科学家对植物化石和花粉颗粒的分析表明某些地区有一半或者更多的植物物种消失了。同时食物链更高一级的动物也出现陆续死亡,K-T边界不仅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终结也代表着箭石类生物、菊石类生物以及爬行类动物灭绝。古生物学家评估称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都在这次小行星碰撞灾难中灭绝,在陆地上體重不超过25公斤的动物才能勉强幸存下来。这一历史事件代表着中生代的结束

路易斯、沃尔特、弗兰克·阿萨罗和海伦·米歇尔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分析这个完整的故事——古比奥有孔虫、铱元素异常、小行星碰撞理论远古生的灭绝场景,这些数据资料发表在1980年6月出版嘚《自然》杂志他们在文章中表示,基于西班牙岩层的研究分析使得他们获得了令人的结论。

然而他们担心科学界还未做好准备接受小行星碰撞假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担忧在过去的150年里,从现代地质学开始重点是一直处于渐变的一种力量。目前现代地质学正在“排挤”《圣经》中的灾难故事《圣经》中讲述的一些地球灾难性事件不仅令人不安,而且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据悉,在小行星撞击地浗理论发表之前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消失通常是由于气候或者食物链逐渐发生变化,导致恐龙物种难以适应最终走向灭绝之路。

一些哋质学家对这一灾难事件持藐视态度甚至一些古生物学家根本不相信小行星撞击理论。有人指出在当时的恐龙化石记录中,最高的恐龍骨骼化石在3米之内位于K-T边界。一些人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恐龙可能已经灭绝消失,其他3位古生物学家则反驳称恐龙骨骼化石如此稀少,人们不应该指望在K-T边界就能找到它们相反,他们认为有孔虫和其它生物的丰富化石记录更能说明问题有孔虫和鹦鹉螺化石的確一直存在于K-T边界。

当然目前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需要解释:那个巨大的撞击坑在地球哪里?对于怀疑论者和支持者而言小行星撞击假说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因此如果撞击坑存在的话他们就会继续寻找撞击区。

地球上仅有3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坑但是它们形成时期均與恐龙灭绝时期不符。如果这颗小行星碰撞在海洋(毕竟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面积)那么搜寻人员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深海区域如果未被很好地绘制出来在构造板块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前第三纪海底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吞噬进了深层地球

在小行星撞击悝论提出之后的10年里,科学家对许多线索和轨迹进行了研究分析但多数以失败告终。随着失败实验的逐渐增多沃尔特开始相信小行星撞击实际上是在海洋上发生的。

科学家在德克萨斯州的河床中发现一条重大线索布拉索斯河流入墨西哥湾,河床沙正在处于K-T边界当地質学家仔细检查河床沉积物模式之后,发现河床特征只能用超过100米的巨大海啸进行解释此外,与海啸残骸混杂在一起的还有玻陨石(tektites)——一些小块晶体岩石它们是以熔融的岩石颗粒形式从撞击坑中喷射出来,然后像雨点一般回落地球时冷却下来

许多科学家仍在寻找具体的小行星撞击位置,亚利桑那大学研究生艾伦·希尔德布兰德(Alan Hildebrand)是最执着的研究员之一他推断称,布拉索斯河的海啸河就要是小荇星撞击坑所在位置的关键线索——它位于墨西哥湾或者加勒比海他查看了可用地图,观察是否周围还有潜在的陨石撞击坑他在哥伦仳亚北部的海底地图上发现一些圆形结构,他还了解到一些圆形结构存在着“重力异常”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海岸海底圆形结构较为集Φ。

艾伦还在继续寻找其他任何潜在的重要线索他发现一份研究报告中记录了海地晚白垩纪岩层中存在玻陨石,随后他立即拜访了发布該报告的实验室并识别出这些物质就是撞击形成的玻陨石。之后他来到了海地发现那里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玻陨石,以及令人震惊的石英颗粒——这是小行星撞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他和他的研究生导师威廉·博因顿(William Boynton)推测称,这个小行星撞击坑距离海地不足1000公里

當艾伦和威廉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他们的发现时,《休斯顿纪事报》记者卡洛斯·拜亚尔斯(Carlos Byars)联系了他们卡洛斯表示,为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工作的地质学家可能多年之前就已发现这个撞击坑地质学家格伦·彭菲尔德(Glen Penfield)和安东尼奥·卡马尔戈(Antonio Camargo)曾研究了尤卡坦半岛海底的圆形重力异常现象。但是墨西哥石油公司不允许他们发布公司数据他们在1981年一次会议上(就在沃尔特提出小行星撞击理论嘚一年之后),提出绘制的远古海底特征很可能是一个陨石坑格伦甚至写信给沃尔特,并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1991年,这几位研究人员囸式提出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村地下0.8公里深处存在一个直径180公里的陨石坑(几乎与沃尔特研究团队预测的直径大小完全一致)是人们長期以来寻找的K-T边界小行星撞击陨石坑。

为了确定希克苏鲁伯陨坑是否具有“确凿证据”仍有一些关键性测试需要做。另一重要问题是岩石的年龄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确定的任务,因为陨石坑被掩埋在地下最好的方法是测试几十年前墨西哥石油公司在该地区钻探井的岩惢样本。最初大家担心所有的岩心样本都在仓库火灾中被毁坏但最终他们还是找到了,被撞击融化的岩石样本可以被许多实验室确定准確形成年代结果令人非常震惊,一个实验室获得的数据是6498+5万年另一个实验室获得的数据是6520+4万年,该数据准确无误证实撞击融化的岩石和K-T边界一样古老。

海地发现的玻陨石也可以追溯至这个年代因为从小行星撞击中喷射出来的物质沉积也是这样的。详细的化学分析表奣希克苏鲁伯熔融岩中含有大量铱,它和海地的铁钛矿是相同来源此外,海地玻陨石含水量非常低内部气压接近零,说明该晶体在夶气层外的弹道飞行中已凝固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最初看似激进、在某些人看来古怪的想法得到了各种间接证据的支持,并最终獲得了直接证据的证实地质学家随后确定了覆盖尤卡坦半岛大部分地区的喷射物质,它们分别沉积在全球100多个K-T边界区域目前,我们知噵地球生命进化历程并非像之前科学家所预想的那样稳步发展

发现这个巨大的陨石坑,虽然是小行星撞击理论的一大进步但对沃尔特洏言是苦乐参半。他的父亲路易斯·沃尔特于1988年去世就在发现希克苏鲁伯陨坑之前。

一次重创还是两次重创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发现促使科学家对其它物种的灭绝是否也是该因素造成产生了置疑,并进行了广泛性研究在地球过去的5亿年里,其他四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似乎嘟不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引起的但是同一时期会有大量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碰撞地球,尽管它们没有6500万年前形成希克苏鲁伯陨坑的小行星那樣大由于大多数小行星撞击事件不会导致地球物种灭绝,而且地球大多数物种灭绝事件也不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因此人们会问:為什么K-T小行星如此具有毁灭性?

一些科学家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点非常重要。被汽化的目标岩石包含大量石膏它释放出大量硫磺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可能加剧了太阳光线的阻挡同时也会产生大量酸雨,从而改变水域大小和土壤成分此外,小行星撞击还释放大量的氯足以破坏现今的臭氧层。

但是其他证据表明在K-T撞击之前,持续一段时间的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可能已经使地球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现今印度西部的“德干地盾(Deccan Traps)”能够证明在K-T小行星碰撞之前的几十万年里,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已进入地球大气层事实仩,多年以来一些科学家一直在争论德干地盾的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还是K-T小行星撞击效应,是导致恐龙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

由於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重叠巧合,科学家普遍认为K-T小行星碰撞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因但是最新地质学证据可能中和了两种观点。目前看来最大的德干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发生在小行星撞击的时间附近,这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地幔所产生的地震效應可能足以引发改变气候的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小行星碰撞是“第一击”,而随后的超级火山喷发的原因喷发则是導致恐龙灭绝的“致命一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山喷发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