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的分离溴和四氯化碳碳溶液蒸馏后,谁先蒸发?

萃取、分液后如何将四氯化碳与碘分开?
萃取、分液后如何将四氯化碳与碘分开?
问题:萃取、分液后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如何再将四氯化碳和碘分开呢?是蒸馏么?如果是蒸馏,谁先被蒸馏出来呢?解答:1.蒸馏法分离的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由于I2和CCl4沸点不同,加热其混合物,沸点低的CCl4先被蒸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从资料查得I2熔点:114℃,沸点184℃,而CCl4沸点77℃,沸点相差107℃,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把CCl4蒸馏出去,从而与碘分离。不过蒸馏时,需要水浴加热,以便及时控制温度)。(2)实验现象: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浅紫红色溶液,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
2.化学法分离的实验探究(1)用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使I2转化成碘盐进行富集。I2和CCl4的溶液中的碘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可以用较浓氢氧化钠溶液对I2和CCl4的溶液进行反萃取,使CCl4得到回收,I2与NaOH反应后,能以盐的形式富集。这一萃取进行得十分完全。反应为:3I2+6NaOH==5NaI+NaIO3+3H2O;当NaI和NaIO3富集到相当量时,使体系变成酸性介质(如加入足量的H2SO4),使其中碘元素转变成I2单质得以回收。反应为: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
用固体NaOH代替NaOH溶液进行反萃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查得NaOH固体的密度为2.1g/cm3,它与I2反应的产物NaI的密度为3.7g/cm3,NaIO3的密度为4.3
g/cm3,都大于CCl4的密度。而CCl4的密度为1.59g/cm3,也远远大于I-及I2的密度。这样就构成一个三相体系,即固体NaOH(及反应生成的NaI、NaIO3)在最下层,CCl4在中层,最上层为含I2的水层。当上面的水层中含有的I2时,两步萃取可以同时进行。即水层的I2进入中层的CCl4层,中层的CCl4层里的I2又与下层的NaOH反应。I2在水层和CCl4层中不再有分配平衡,加快了萃取的进度,自发生成的I2最终会转移到固体中去。将上层的水和中层的CCl4倾倒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得以回收CCl4;而下层的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滴入适量的稀H2SO4进行加热处理使碘升华——凝华即可得到碘。(2)过氧化氢法。从资料上查得,碘可与过氧化氢和碳酸氢钠混合液发生反应:&&&&&&&&&I2+H2O2+2NaHCO3&=&2NaI+CO2↑+O2↑&&&&&&&&&实验1:取10mL学生实验后的碘的CCl4萃取液于大试管中,先加入20滴饱和NaHCO3,后加入30%的H2O2溶液,液体只是分层,没有其他现象。振荡后紫色逐渐变浅,并有大量气体产生,静置后CCl4仍有气泡产生。弃去上层清液,继续加入10滴饱和NaHCO3和10滴H2O2溶液振荡,颜色全部褪去。移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得到纯净的CCl4,而碘转化为NaI
3.&结果讨论&&&&&&&&&(1)采用常压蒸馏方法不能很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紫色的液体。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一同被蒸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将碘置于烧瓶中,水浴加热到50℃时,烧瓶中已有少量的紫色蒸汽,当水浴加热到77℃时,烧瓶中已有很多紫色蒸汽。由此说明碘在77℃时较多地升华,所以在四氯化碳的沸点时,大部分的碘随着四氯化碳一起蒸出,说明常压蒸馏不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2)减压蒸馏可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将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2g碘溶于30mL四氯化碳中),在室温下,压力在10~15mmHg,进行减压蒸馏,约8分钟就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开来。&&&&&&&&&综上所述,用蒸馏的方法来提取碘是不可采用的方法,常压蒸馏不能分离,减压蒸馏可以分离,但通常在实验室不方便操作。因此,采用化学方法(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过氧化氢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根据整理,原作者:杨淑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3|回复: 7
请教蒸馏,精馏,再生,蒸发的区别是什么?
阅读权限9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8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注册海川吧,与320万海川交流分享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蒸馏,精馏,再生,蒸发的定义,他们有什么区别!最好有图例说明!
阅读权限5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0 天&
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 & 使& &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精馏-------是多次简单蒸馏的组合
再生------多指催化剂、吸附济等化工上的中间物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还原其本来的性质
蒸发-----指将液态加热变成气态的操作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阅读权限10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1997 天连续签到: 4 天[LV.9]以坛为家III&
天大版的化工原理(姚玉英陈常贵主编)下册介绍的很详细,有图以及实例计算,你找书认真看一下。
阅读权限85
签到天数: 16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4]海川常住居民I&
看看下面的链接是否有用
阅读权限7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4]海川常住居民I&
蒸馏: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汽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汽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精馏:一种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方法,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等部门。精馏操作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精馏和;根据混合物的组分数,可分为二元精馏和多元精馏;根据是否在混合物中加入影响的添加剂,可分为普通精馏和特殊精馏(包括、和)。若精馏过程伴有化学反应,则称为。
再生:多指催化剂、吸附济等化工上的中间物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还原其本来的性质.
蒸发: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
阅读权限6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
简单的说,蒸发就是一个浓缩过程,把多余组分加热,让其气化
蒸馏,也是一个提纯过程,就是把蒸发出来的气相冷却回收,达到不同组分分离的目的。
精馏,就是在蒸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回流工序,可以将蒸馏的精度提得更高,提纯效果更好。
再生,就是将已经使用过的东西,经过处理后,可以再使用。
未命名.JPG (33.89 KB, 下载次数: 6)
11:16 上传
阅读权限6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58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海川新秀&
还是仔细学习化工原理比较好
可以看天津大学的化工原理课本
或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原理课本
这都比较经典
阅读权限5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1267 天连续签到: 1 天[LV.8]以坛为家II&
仔细学习化工原理比较好
可以看天津大学的化工原理课本
或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原理课本
这都比较经典
拷贝他人回复
海川化工论坛网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广告投放/网站事务
QQ: 活动专用QQ:
举报及事务联系邮箱:&&
丰行天下-海川化工论坛 版权所有--- Powered by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后,谁先蒸发?
溴沸点沸点59.47℃(58.78℃),四氯化碳沸点沸点76.8 (℃),很显然,溴先蒸发.水的沸点100度,比他们都大,所以溴先蒸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蒸发主要是指水蒸发,留下nacl溶质正如你看到的蒸发的装置,只能分离固体和NACL蒸发???那温度是多高啊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碘蒸馏是因为
扫描下载二维码四氯化碳的蒸发速度是多快?老板把四氯化碳和其他清洗原料一并放在料房,口都不盖,夜里蒸发一夜,第二天我们开门就进去,这时浓度有多大?次数多拉会不会弄出什么毛病来?
蒸汽压 13.33kPa(23℃) 简直是极易挥发赶快通风,且最好通知下风方向的人回避没别的办法,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液体流出来注意要用非铁制的工具处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蒸发速度不快,一个晚上没什么问题。但次数多了肯定出问题,一定要注意。
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接触四氯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短期内吸人高浓度四氯化碳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心室颤动或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吸入较高浓度,有暂时性意识丧失,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病,也可出现肾病乃至肾功能衰竭。口服中毒时,肝脏损害明显。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少数慢性中毒者发生球后视神经炎和皮炎。浓度多大根据存量算得,反正这东西...
没试过,怕死.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离溴和四氯化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