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端端阻力和桩侧负摩阻力阻力特征值怎么取啊?

造价与管理
当前位置:&&&&&&&&&知识阅读
注:1.N为校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愈大,qpa取值愈大;2.当桩长≥16m时,静压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取1.0,当9m≤L<16m时,取1.10~1.30,桩愈短取值愈大;当L<9m时,宜通过试压桩试验确定。&&
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本类热门知识
本类最新知识
扫描二维码
订阅官方微信获得精华资料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协调作用机理数值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协调作用机理数值研究
【摘要】:
大直径桩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较小的变形,很大的提高了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基础承载力,成为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工程上首选的深基础型式,通过数值分析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大直径桩的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大直径桩承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对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研究这一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由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普通中、小直径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不能够用中、小直径桩的计算理论来分析大直径桩。本文在研究以往的试验成果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关于大直径桩的问题研究现状,对大直径桩的竖向荷载变形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大直径桩的工作性能及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讨论了不同工况下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传递性状以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运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大直径桩的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工况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在小荷载的情况下,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且桩越短桩侧摩阻力的发挥越早,桩入持力层深度越大,桩侧摩阻力的发挥越来越提前,桩侧摩阻力达到最大值的桩身位置越靠近桩顶。在桩周土相同时,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其桩侧摩阻力越大。在所模拟的工况中,影响桩侧摩阻力最大的因素是桩周土的性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U473.1【目录】:
Abstract6-8
1 绪论8-18
1.1 研究背景8-9
1.2 数值分析方法9-14
1.2.1 荷载传递法9-10
1.2.2 弹性理论法10-12
1.2.3 剪切位移法12-13
1.2.4 人工神经网络法13-14
1.2.5 有限单元法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15-16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6-18
2 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简介18-25
2.1 概述18
2.2 有限差分法18
2.3 内置模型18-21
2.3.1 力学模型18-20
2.3.2 材料本构模型20-21
2.4 内置结构单元21-22
2.5 FLAC3D计算特点22
2.6 FLAC3D求解过程22-25
3 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理论研究25-33
3.1 概述25-28
3.2 桩侧摩阻力28-31
3.2.1 桩侧摩阻力的概念28
3.2.2 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因素28-30
3.2.3 桩侧摩阻力的计算方法30-31
3.3 桩端阻力31-33
3.3.1 影响桩端阻力的因素31-32
3.3.2 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32-33
4 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数值模拟分析33-63
4.1 模型的建立33-34
4.2 不同长径比桩的数值分析34-44
4.2.1 P-S曲线36
4.2.2 轴力曲线36-38
4.2.3 桩侧摩阻力曲线38-40
4.2.4 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曲线40-44
4.3 进入下层土不同深度44-49
4.3.1 P-S曲线44
4.3.2 轴力曲线44-46
4.3.3 桩侧摩阻力曲线46-47
4.3.4 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曲线47-49
4.4 不同桩端土49-53
4.4.1 轴力曲线49-50
4.4.2 桩侧摩阻力曲线50-51
4.4.3 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曲线51-53
4.5 不同桩周土参数53-63
4.5.1 不同土体强度53-59
4.5.2 不同摩擦角59-63
5 结论与展望63-66
5.1 结论63-64
5.2 展望64-66
参考文献66-7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0-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春虎;陈永辉;王新泉;石刚传;;[J];水运工程;2012年03期
陈福江;马建林;朱林;乐大维;;[J];铁道建筑;2013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怀忠;王汝恒;张桂富;郭文;贾彬;;[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李少康;石恒俊;侯超群;;[J];安徽建筑;2006年01期
孙维君;王浩;;[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6期
邓友生;龚维明;李卓球;;[J];公路;2007年04期
刘玮;;[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2期
石名磊,邓学钧,刘松玉;[J];工业建筑;2003年10期
张卫华;;[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王明;;[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5期
何颐华,王铁宏;[J];建筑结构学报;1993年02期
席宁中;[J];建筑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席宁中;[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义新;[D];浙江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岱辉,张晓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1期
何思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刘兴远,郑颖人,林文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8年04期
谢涛,袁文忠,蒋泽中,帖卉霞;[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蒋泽中,谢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陈建峰,秦建庆,石振明,沈明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卢家森,黄松梅;[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宋进国,刘利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许晶菁;陈颖辉;鲁忠军;杨坤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林景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景春;王玲;豆敬峰;;[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张春雷;;[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成勃;崔珑;杜涛;;[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徐长磊;过曾明;;[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柯洪;吴翔;王继华;曾云川;赵春宏;冯庆高;;[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柯洪;吴翔;王继华;曾云川;赵春宏;冯庆高;;[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邓洪亮;张红艺;;[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周厚德;介玉新;;[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梅国雄;宰金珉;宋林辉;徐美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许宏发;程学新;奚水清;汪耀明;;[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飞;[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孙军杰;[D];兰州大学;2010年
徐玉胜;[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孙书伟;[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宋兵;[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史海莹;[D];浙江大学;2010年
孙训海;[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石少敏;[D];吉林大学;2011年
吴坤铭;[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何永强;[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文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新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志宽;[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士革;[D];郑州大学;2010年
滕彦磊;[D];郑州大学;2010年
张荣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齐平;[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刘洋;[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邱浩浩;[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杭纲领;[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汤永净;王丽平;;[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苏沛东;葛云峰;刘锦洲;;[J];铁道建筑;2010年03期
朱大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宋兵;蔡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张忠苗;张乾青;;[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马时冬;[J];岩土力学;1997年01期
叶建忠;周健;韩冰;;[J];岩土力学;2006年11期
陈阵;陶龙光;李涛;李海斌;王综勇;;[J];岩土力学;2009年10期
王新泉;陈永辉;章宇强;郑宏;许春虎;;[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沈锡英,高大钊;[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兵;[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俞晓;[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付明;王雷;;[J];技术与市场;2012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关峰;[J];地下空间;2000年02期
刘利民;[J];地下空间;1997年02期
傅文洵,王清友;[J];北京水利;1996年06期
傅文洵,王清友;[J];北京水利;1997年03期
王志辉,刘斌,庄平辉;[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韦华;[J];电力勘测;1996年02期
李富强,王钊;[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3期
林苏雄;[J];福建建筑;1996年S1期
张耀年;[J];福建建筑;2000年S2期
刘俊龙;[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鹏飞;[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超群;[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红波,陈竹昌;[J];地下空间;2005年S1期
唐胡乐;;[J];岩土工程界;2005年12期
罗春波;朱向荣;孔清华;孙金月;;[J];工业建筑;2007年08期
屈希峰;陈海桦;;[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罗云华;陆云龙;李志;;[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11期
杨建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王红伟;戴国亮;龚维明;;[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卢奕;姚华;李文春;王华;黄厚平;吴永红;;[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聂珊利;张远芳;赵秀亮;;[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杨晓龙;姜慧;林克昌;;[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清泉;龚维明;;[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羡农;;[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冯忠居;黄安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黄鹤;李珠;梁仁旺;黄亚飞;;[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杨晓龙;姜慧;林克昌;;[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李连虎;刘京平;孙进忠;郑作栋;;[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姜志全;钟敬全;李廷芥;倪光乐;苏克之;;[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叶元芬;王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韩亮;;[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兵;[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肖宏彬;[D];中南大学;2005年
彭文韬;[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王忠瑾;[D];浙江大学;2013年
郭忠贤;[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王之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陈甦;[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贾瑞华;[D];中南大学;2010年
刘士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李希平;[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国旗;[D];长安大学;2013年
陈立;[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裴二保;[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杨广伟;[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亓宾;[D];吉林大学;2005年
罗耀武;[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春顺;[D];湖南工业大学;2006年
杨忠良;[D];浙江大学;2006年
刘粤;[D];天津大学;2005年
徐丽芬;[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32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2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5
第6卷第4期2007年12月;文章编号:1673-2340(2007)04-0;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Dec.年2007;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邵学富;(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江苏南京;210001);摘要:在讨论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方法基础上,通过PH;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探讨了承载力确定与土层;力的
第6卷第4期2007年12月文章编号:1673-2340(2007)04-0036-04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cience)(NaturalJournalofNantongUniversityVol.6No.42007Dec.年2007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邵学富(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江苏南京210001)摘要:在讨论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方法基础上,通过PHC桩竖向荷载下的静载试验和现场高应变测试,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探讨了承载力确定与土层性状的关系.依托具体工程实例,对PHC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能对PHC桩的设计、施工有所帮助.关键词:桩基础;PHC;单桩竖向承载力;载荷试验中图分类号:TU473.1+3文献标识码:ADeterminationofPHCPilesVerticalCapacitySHAOXue-fu(HighwayConstructionDepartmentofJiangsuProvince,Nanjing210001,China)Abstract:BasedonthemethodofPHCpileverticalcapacitydetermination,theloadtransfermechanismofPHCpilewasstudiedthroughthestaticloadingtestsandtheresultsofthePDA,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earingcapac-ityoftestpilesandthesoilcharacterwasdiscussed.Someadvicewasputforwardtothecaculationofpilecapacity,whichshoweditsadvantageindesignandconstructionofPHCpiles.Keywords:pilefoundation;PHCpile;pileverticalcapacity;loadingtest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近年来在沿海软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由于PHC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数值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因此,能否通过某种方法准确地将其真实值计算或推算出来具有重大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PHC桩其竖向抗压承载力既具有通常桩基设计特点,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5],如土塞[6].本文通过现场载荷测试、经验推导、理论计算等综合衡量考虑,来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以期对PHC桩的设计及施工有新帮助.[4]1各确定方法的讨论1)按静载荷试验确定原型桩静载试验是传统的也是最可靠的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方法.它不仅可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而且可以通过埋设各类测试元件,获得荷载传递、桩侧阻力、桩端阻力、荷载-沉降关系等诸多资料.由于试验费用、工期、设备等原因,往往只能对部分工程的少量桩进行试验.2)经验公式收稿日期:2007-08-09基金项目:江苏省交通科研基金项目(04y021)作者简介:邵学富(1963-),男,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高级工程师.邵学富: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37在国内,对于管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仍然是以静载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规范或者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公式足桩身结构强度条件的验算.低桩台桩基,当作用在单桩上的弯矩、剪力不大时,桩身强度满足轴压验算即可.具体计算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工作条件系数Фc,桩身强度应符合Q≤ApfcФc要求,式中:――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fc―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取值;――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Q―力设计值;――桩身横截面积;Ap―――工作条件系数,预制桩一般取0.75.Фc―当桩同时承受轴力、弯矩、剪力,并根据桩身结构强度确定桩的承载能力时,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验算,截面所需配置的纵向钢筋按计算要求确定.Ra=qpaAp+up∑qsiali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qpa、qsia―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身周边长度;Ap、up―――第i层土(岩)层厚度.li―《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按下式计算Quk=up∑qsikli+qpkAp式中,qsik、qpk为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当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根据成桩方法和工艺来取值.2工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所确定的极限承载力比较某场地所在区域主要为长荡湖(及钱资荡)至鬲3)按原位测试法(静力触探法)确定用静力触探确定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方便迅速,精度也较高,国内外已经提出许多推算单桩承载力的公式.本文采用国内双桥探头法CPT和国际近年来常用的高精度静力触探法CPTU.根据双桥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一般粘性土、粉土和砂类土,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湖之间宽广平原地区,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堆积平原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冲积、湖积相成因.本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如下所示,试验段土层力学指标见表1,试验段土层分布见图1.①层填土:灰褐色,土质松散,高压缩性,低强度,厚度0.7m;②层亚粘土:黄褐-灰褐色,硬塑,中压缩性,厚度6.00~6.10m;Quk=up∑liβifsi+aqcAp式中:fsi―――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取桩端平面qc―以上4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然后再和桩端平面以下1d范围内探头阻力进行平均;――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对于粘性土、粉土a―取2/3,对于饱和砂土取1/2;――第i层土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对于βi―③层粉砂:灰色,饱和,松散,中高压缩性,层厚4.30~4.40m;④层粘土:褐黄色,稍湿,硬塑,中等压缩性,层厚7.40~8.20m.流塑,以亚粘土⑤亚粘土夹粉细砂:灰色,软~为主,压缩性偏高,强度低,未揭穿.计算PHC桩桩长15m,桩径600mm,壁厚110mm,桩端开口,沉入土层后桩端面积按全面积-0.55粘性土、粉土:β,对于砂土:β?计算.根据每种方法计算特点,在此工程中我们根i=10.04(fsi)i=5.05据理论经验公式、CPT、CPTU、动载试验PDA及静(fsi)-0.45.4)根据桩身结构强度确定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通常桩总是同时受轴力、弯矩和剪力的作用,桩必须满载试验得出的各个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如表2所示,各方法所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图如图2所示.由表2、图2可以看出:??38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表1层号PHC桩试验段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e0.7300.8900.6880.09IL0.18a1-2/MPa-10.190.150.17ES/MPa9.111.99.9直剪快剪W/%24.531.523.5?γ/(kNm-3)C/kPa49.52.854.9Ф/°14.727.615.0②③④19.518.919.6表2各种检测方法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比较表原位测试CPTU经验公式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检测方法原位测试CPTRu/kN19522535225228272126/20932630/274036003621 ̄3770静载测试值小45%~37%;建筑地基基础规范计算值为2535~2827kN,比静载试验值小21%~29%;3)用CPTU资料所测出的结果与静载试验所测出的极限承载力最为接近;设计计算值保守原因主要来自桩端阻力计算,实测桩端阻力可采用较接近的原位测试锥尖阻力值.3经验设计公式修正利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公式,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时,有一计算公式,但本课题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普遍偏低.根据室外现场静载试验以及有关参考文献,本课题根据土的物理指标计算得到的结果与静载试验相比相差不大.修正系数及经验取值见表3,计算结见表4.表3土类别粘土侧阻力及端阻力修正系数及其经验取值ξs0.95 ̄1.05ξp1.25 ̄1.351.20 ̄1.30qsui/kN82 ̄9122 ̄42qpu/kN3800 ̄5100粉土,粉砂0.95 ̄1.05表4按照此经验修正公式查表计算结果计算结果现场静压原规范计算计算/静压室内土指标3295kN修正/原规范3600360036002700303830600.9151.0041.1671.221.191.37CPT361542001)高应变所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静载试验所得结果高约0.5%~5%,对于成桩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可用经济、快速的高应变方法;CPTUQu=Qsu+Qpu=U∑ξiqsuili+ξpqpuAp式中:qsui、qpu――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和极限端阻;――桩周i层土(岩)层的厚度;li―――桩周长、桩端投影面积;U、Ap―2)设计计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较为保守,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计算值为1952~2252kN,比邵学富: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39――侧阻修正系数、端阻修正系数.ξξs、p―由表4可以看出,利用室内土指标按照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为现场静载荷试验的91.5%,比按照原建筑桩基公式计算的提高22%,利用CPT资料计算得到的结果与静压结果比较符合,而且比原规范提供的要高19%.利用CPTU资料所得到的结果比静载结果要高16%,因为利用该修正公式仍然是按照室内土工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取值计算,在某种程度上,土体受到扰动,而CPTU为现场的原位测试,故精确程度较高,同时也说明,该修正公式比较适用于利用室内土体指标进行计算.施工没有多大的影响.而且作为后者,这些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大大节省开支,缩短试验时间,经济价值不言而喻,但其主要的问题是其可靠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施峰.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1):95-99.[2]LEHANEBM,GAVINKG.Baseresistanceofjackedpipepilesinsand[J].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1,127(6):473-479.[3]朱合华,谢永健,王怀中.上海软土地基超长打入PHC桩工程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6):745-749.4结论对于PHC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很多,静载试验是传统的也是最可靠的确定承载力的工期、设备等原因,往往只方法.但由于试验费用、能对部分工程的少量桩进行试验,在此工程中我们根据CPT、CPTU、经验公式、PDA,得出的各个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数值和静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值非常接近,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这些细小差别对具体设计和[4]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等.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陆昭球,高倚山,宋铭栋.关于开口管桩工作性状的几点认识[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1):111-114.[6]RANDOLPHMF,LEONGEC,HOULSBYGT.One-di-mensionalanalysisofsoilplugsinpipepiles[J].Geotechnique,1991,41(4):587-598.(责任编辑:张燕)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32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5等内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格式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格式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青岛某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桩选用山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p 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 ...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 6.2.5 条的计算式...通过以上分别对 PTC、PC、PHC 管桩的桩身的竖向...  9.5 ③-2 270 G-4-4 K367 400 9.5 ③-2 410 500 9.5 ③-2 570 有效桩长从现地面下 1.5 米算起 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建筑物...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pk 的确定: 第一种确定方法:根据 GB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中单桩竖 向桩身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pk=2 Ra...  文章介绍了预应力管桩的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对比按照几个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的不同...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 4页 1下载券 单桩承载力计算表格(完美... 2...  (3) PHC 管桩 (在自然 地面) 表3 备注 6# 16# 860 250 6.08 5.04 ...(JGJ106-2003)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Qu 可按下列方法综 合分析确定: 1...  PHC管桩施工专项方案(静压法)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4 7 施工顺序的确定 ......桩型、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 条件决定,目前国内PHC桩施工...  1.1 抗拔管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其确定方法有以下3种:通过现场竖向抗拔静...PHC管桩单桩承载力计算-... 2页 1下载券 抗拔管桩及其填芯混凝土... 暂无...  预应力管桩的最终压桩力的确定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PHC――高强混凝土...设计要求静压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000KN,那么单桩极限承载力 按规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桩侧负摩阻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