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程序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设计,都可以去干些什么?我想学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具企业有哪些体分析一下,谢谢!

<div class="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按投票排序
关于交互设计师的成长,分享一些想法和经历:1. 交互设计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如果我们简单的将用户体验领域涉及到的技能分为:用户研究、产品(概念/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工程技术,我认为任何一个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等等,都应该具有整体的复合技能,只是哪部分更多哪部分更少的问题。1) 用户研究:对于交互设计师,不具备基本的用户研究能力,无法吸收来自用户的「信息营养」,如何做出真正以用户为重心的设计呢?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可用性测试、行为数据分析等等,这些基本的方法应该要有所掌握。2) 产品(概念/功能)设计和交互设计:这方面不必多说,交互设计师必须有大局观,能够真正的理解产品的思路和方向,从交互的角度实现产品层面的意图。这也是很多交互设计师转向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的原因,在很多方面有交叉。3) 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是很多交互设计师的软肋,常常无法忍受一些交互设计师做出的没有美感的文档。现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设计领域,交互和视觉往往是高度交叉的。交互会影响视觉,视觉反过来也会影响交互。对于一个交互设计师,在做交互设计师,脑海中就应该浮现出视觉的轮廓,为视觉设计留下能够发挥的空间。另外,交互设计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视觉设计的感觉,知道如何判断好的和不好的视觉设计。像素眼(能够通过肉眼分辨出一像素的差别)至少要具备吧?4) 工程技术:交互设计往往直接对口工程开发,对工程技术的理解不可或缺。其实所谓了解技术,并不是一定要能够立刻写代码。如果我们看看周围很多「懂技术」的人,可能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写代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技术的把握。术业有专攻,对于交互设计师,真正要做的是理解技术可行性区间,知道在现有的技术下有哪些可能性,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包括系统的学习和不断向工程师学习。我自己在做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时,都读过相应的开发书籍,另外也会注意看新的产品,让自己的知识库更充实。以上是交互设计时所应具备的几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交互设计师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具体如何去学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途径,即使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教(事实上这个行业早期的交互设计师主要都是自学),现有的各种资源也已经足够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实践。2. 再大的热情也不如立刻行动我在面试设计师时,发现一个问题,一些面试者会告诉我他们对这个领域多么有热情、多么看好,希望以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这时候,如果他之前还没有过实践经验,我就会问,那么你都读过哪些交互设计师相关的书籍,很多时候,得到的答复让我很失望,寥寥无几。很多人只是读过一些网上的碎片化的文章就上战场了。现在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和用户体验、交互设计有关的图书,在豆瓣上能搜到一堆的推荐,如果有热情,就付诸实施,在没有实践之前,先多去吸收营养。3. 动态学习与快速学习交互设计本身是多学科的领域,越是深入,就越发现多种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前两年我读的比较多的书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因为发现一个交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都需要处理人和物的关系,甚至很多方法也是可以通用。现在阅读的范围更杂,社会学、技术思想等等,都能对平时的设计工作起到间接的帮助。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需要研究数据,却缺乏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怎么办?很简单,找点资料学习就可以,需要用什么就学习什么。4. 成为 Geek交互设计师本身需要是超级用户,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甚至疯狂的用相关领域的各种产品,让自己沉浸到产品里面去。例如,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交互设计师来说,手机里没有几百应用、或者没有不同平台的手机,都是不正常的。我遇到的一些朋友追求简单的生活,并不希望被科技所左右,这没有错,但是作为交互设计师,这是工作,这是修炼,这是成长中必须的。量的积累非常重要。我的一些朋友,见面时坐在一起都习惯拿对方的手机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的应用,对于好应用、好设计的敏感是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做最美应用(这是广告吧),最开始就是这样的目的。5. 超出用户与回到用户掌握大量信息之后,还需要能够回到用户的视角。交互设计师永远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用户,自己随时要化身为用户,动态切换。张小龙之前讲过类似的意思。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超出自我很重要,当我们看一个产品时,应该能够很快找到交互的问题所在,而这些问题都不应该和我们自身的认知有关,而是同我们所采取的用户视角有关。当我们不断了解用户、不断积累领域经验时,我们会自己积累一些经验点,知道目标用户群会在哪些地方容易犯错,而我们要对这些地方高度敏感。对于交互设计师,去亲自做做用户研究非常有必要。当我们亲自做过几十个可用性测试后,对于用户会有非常切身的感受,通常都会发现,我们原本想象的用户行为很多都是错误的。有时仅仅是用观察法也很有用。我曾经在地铁上观察了上百名用户使用手机的行为,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去做。6. 重新学会写字与说话交互文档需要清晰、易懂,文档本身应当具备很好的可用性(Usability)。能够写好 PPT 也非常重要,其实所有输出都需要设计,很多交互设计师能够做好设计,却做不出清晰、明确并且令人赏心悦目的 PPT,这实在不应该。交互设计师还应该训练自己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好的设计是一方面,另一半功夫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是正确的设计。7. 学会「推动」交互设计师需要和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和协同配合,想要真正做好工作,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输出,还要能够推动各种资源去做事情,当然前提必须是正确的事情。这和具体的团队有关,有的团队这种工作大多由产品经理承担,而有的团队则需要交互设计师自己去做(例如我在过的团队几乎都是同时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这时沟通能力、知识面(例如对技术的了解)甚至是毅力会非常重要。以前合作过的工程师,某一次向别人介绍我们,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残忍」的设计团队…当然最终成果也很理想。8. 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同理心好的交互设计师,都有不错的气场,能够被团队的其他角色所信任。这种信任,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声誉积累之上。交互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的合作往往很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珍惜工程师的劳动。一个简单的设计,可能意味着做开发的兄弟要加班很久,所以问题来了,这个设计是好的么?有没有替代的设计,能够让工程投入的性价比最高?我在做设计时经常会和做开发的兄弟们一起讨论,询问设计方案可能的开发工作量,然后深入的弄清楚具体哪一点的投入大,我们有没有办法去绕过。和我合作过的工程师加班是必须的(因为总是想做出更好的东西),但是我会尽量确保他们的工作都不是无意义的。曾经在某企业,和我合作过一个项目的工程师做完就升职了^_^ 互相都开心,这对于大家也是一种回报。但是当然,交互设计师自己的素质要够强,能够了解门门道道。有一次,我请一个做开发的兄弟实现一个设计,兄弟可能工作太多,直接和我说这个实现不了…我就说了一句话“你蒙我”。然后兄弟就回去考虑了,过了一会回来说“我刚才蒙你了...想清楚了,能做啊”(当然大家都是玩笑,团队内的感情很重要,互相在原则问题上要非常信赖)。9. 找一个好项目,一个好团队交互设计师非常依赖具体的项目和团队,没有好的机会,自己再使劲也不出来。这些项目应当是能够给交互设计师充分发挥的空间。而好的团队,必须要重视交互设计的作用。在行业当中,其实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交互设计,或者是并不真正了解交互设计,没有足够的支持,这里面的机会成本需要设计师好好衡量。10. 细节与理想主义者交互设计师(实际上所有设计师)都需要关注细节,带给用户哪怕一点点改进,都应该让我们感到快乐。当然这需要处理好优先级,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优先改进那些最重要的部分。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做好设计!每时每刻,我们都坚信,创造更好的体验,是我们的使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创造一个「更美」的产品。
每个设计师的成长路径和方法各不相同,也无固定模式一说,此处仅分享一些在RIGO design我与设计师常讨论的关于设计师的成长看法: 10%+20%+70%设计师的成长的10%:参与有意义的行业峰会,参与有意义的行业间的专业交流或培训,关注行业动态与新知,拓展专业视野。这个层面对设计师提高的帮助大概会在10%;设计师的成长的20%:设计上的良师益友,在你设计道路上,总会阶段性的存在短板或知识结构的缺角。这时,寻找一位好的导师,亦师亦友的在你当遇到专业瓶颈期、平台期、创意真空期,给于前进道路上的指导解惑,抑或经验分享,都是你职业生涯中宝贵的馈赠。这个层面对于一位设计师提升的帮助大致在20%;设计师的成长的70%:每日工作。每日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从遇到每一个问题时的困惑,到每一个困难解决的过程;从每一次思考的过程,到每一轮团队协作与设计迭代的打磨。每天的工作中所获得的点滴经验教训失败成功,是帮助设计师真正提升最大的70%。也正所谓是: 于无声处听惊雷.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初学者刚刚介入设计行业,不要整天仅想着如何速成一位可以把控全局的多面高手,或是指点江山大局的设计明星。做设计一定以端“正”心态为先:所谓心态“正”,就是内心能够“止于一”,一个明确的目标。每个阶段认准一个(且仅唯一一个)有难度却可通过努力而到达的目标,实现它。心态正了,专注的目标“止于一”,反而易于快速的提高。清晰你的目标是什么,了解你的优势是什么,剩下的交给专注与坚持。有一句话很好:坚持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好在,我们不赶时间。
成长可以是一种好玩又有意义的体验设计,身为交互设计师,你正好能可以利用你的专长,给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学习体验。以下分享的内容,是基于过去几年,个人有幸与不同文化、市场与背景的业界相关人士(不是只有好的交互设计师)合作,稍作整理之后,把他们成长的过程,换个方式,用“学习”这个角度出发,分享给各位。了解自己的学习特性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往往了解自己学东西的特殊方式,并善加利用,所以有着较有效率、较明显的成长。学习与成长并不是件陌生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试着回想你学习其他东西的行为与习惯,透过一些整理,你可以逐步认识自己是怎样的学习者,并试着让你的团队知道与支持你。这可以是了解如何成长的第一步。身为一个设计团队的领导,也能在更了解组员的学习特性之后,一起创造出更合适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某设计师的学习特性是…我没有办法只看书或理论而产生我的设计观点,我是一个从做中学的交互设计师。不好玩、不友善的学习环境,我学不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在成长的阶段,对于需要学习什么有较清楚的概念。关于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动力、想法。许多正在成长中、准备学习的设计师,很容易因为过多的机会与可能而彷徨或迷失。明确的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可以帮助偏好更有结构、够有效率的学习者。同时,了解自己特性与需要之后,当新的科技再次冲击交互设计的领域时,你可以很快找到切入点,很快开始尝试。举些如何明确你需求的例子:我需要更多元的信息来源,让我成为更理解趋势与价值的交互设计师。我需要更方便的学习方式,让我横向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日新月异,透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可以不停的反思自己的偏好与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更全面的角度去体验,更自然地在这个领域成长。比方说,玩更多的应用只是学习的一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成长方式。举些例子:定期去创客或黑客空间交流,感受对改变世界的不同想法、需求与能量。试着从文案写作、广告脚本的方式去描述一段体验,请不同领域的朋友给你意见。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与原则了解自己的需求、偏好的方式以及各种可能之后,定义出一些原则帮助你遇到问题时做决定。制定真正想追求的目标。并花时间去制定学习策略,并尽力去执行。举些例子:目标:更好地与不同团队在问题点上透过更好地沟通得到更好的产出。策略 1:透过写作提升理性思维与沟通能力行动 1:每天早上写一篇短文,分享一件跟交互设计相关的观察、想法或问题。行动 2:每天阅读2篇文章,并整理出3个重点以及1个问题。持续反思学习的过程、回馈与价值在执行你的学习计划时,持续看看是否有些改变、得到一些小成就感或是新的问题,试着培养兴趣与正面能量,而不是一种给自己评分的角度。记录下来,可以让你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不会为了坚持而坚持。举些例子:在处理一个类似的交互问题时,我能否更有效率的了解相关因素、连动关系?为什么?透过这些学习,我是否有了不一样的观点?我会如何做不一样的决定?持续给自己动力与奖励学习就像是一种得到“成长”的运动。这种运动需要合适节奏与阶段性的奖励,来确保一种可持续的动力。这些学习动力可能来自团队、环境、比赛、比稿、一个用户的认同、这些动力不是坚持,而是要去营造一个自然的氛围与节奏。举些例子:有些很好的交互设计师,往往会花一段时间完全离开设计这件事,去教教书、去不同文化体验与旅行。重新回到设计之后,可以带来许多好的改变。扩大你的导师群与尝试不同学习方式与环境不同的是与不同的人交流,并试着想想自己从这些人身上想学到哪些?举些例子:我从 ______ 的 ______ 学到 _______ 可以是 ______ 而不只是 _______ 。以上这些,都在不同交互设计师成长过程中,扮演著有趣的角色,也让我们可以更换个角度的看待成长与学习这件事。但更重要的是交互设计师不见得只能“成长”为另一个更好的“交互设计师”。
正好看到这个话题,与我最近写的一篇知乎专栏相关。这里回答下,希望有帮助。: )知乎专栏链接:交互设计师必备五点前言:在上一篇“设计学习路:看人”的文章中,我写到我的第一个设计经理R给我提出的交互设计师需要注意的五点。那篇文章我只写了第一点,后来很多朋友在问我其他四点是什么。赞设计师朋友们看我枯燥无图的长文看这么仔细,所以这里一并写出。我会写出那五点,并阐述我心中的理解和这些年工作中的印证和思考。故事背景、人物介绍:我研究生毕业后,在西雅图AOL做交互设计,参与AIM移动与Mapquest移动设计项目。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工作很难找,AOL想派我去丹佛工作,我不太想去。那个时候唯一的机会来自雅虎,在硅谷onsite后R给了我这个offer。对于当时一个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且没有语言优势的中国年轻设计师,R给了我硅谷这个互联网天堂的舞台,R算是对我有知遇之恩。R是视觉设计师,比我多工作20年,在我听过的所有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他年轻的时候,在微软做设计顾问,跟随着工作走遍了欧洲大部分国家。他是一个极度喜欢设计的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满满的画,每幅画都是描述欧洲某个街道或者某个建筑,非常漂亮。R读书时候在学校厨房打工,后来成为学校的厨师,厨艺一流,做的牛排和沙拉惊人的好吃。R是一个果粉,记得当时雅虎总部旁边有一个专门卖二手苹果设备的大仓库。每个周五中午午饭后,他会带着我去逛那个仓库,对每个老旧的苹果设备和部件爱不释手,给我讲这些东西的设计原理,当年的风采,他对这些设计的认知。几年过去了,我从坚定的PC用户变成了纯果粉……一个交互设计师应该学会什么?R给了我五点:1,Make it beautiful交互设计师也要懂得美。交互设计的核心是要懂得产品的信息架构和流程,要让产品跑得顺,跑得精彩。这是当时我对交互设计的理解。我是学习信息管理系统出身,没有艺术气息,大学和研究生时代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都修了经济学的专业,还是没有带来太多艺术气息。所以那个时候,我不懂得美是什么。思想决定产出。所以那个时候我的交互设计,导向非常明显,就是为了功能和流程服务。记得做雅虎地图导航的项目,我把导航的用户场景和使用流程设计好,就安心交给R去做视觉设计了。算是没有对后续视觉设计负责,我知道那个时候R对我这个方式是不满足的。R教我,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还是要懂得美。毕竟最后产出的产品的样子,也是交互设计应该关心的一部分。如果做交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后续的视觉设计,那么后面的视觉设计师就会束手束脚,难以发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学习在做交互设计的时候开始预想这个界面视觉会是什么样子?我的每个交互设计细节是否吻合后面做视觉的同学可以出精品的思路。我对交互的强制功能限定会不会影响视觉设定的发挥。甚至我还学了一段时间的视觉设计,用PS帮着团队出了不少界面图。虽然我出的视觉在这堆美国顶尖艺术院校毕业生扎堆的视觉设计里面很差劲,但是我开始了解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衔接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做到无损的信息和价值传递。到了后来每份工作,和我合作的视觉设计师都还蛮喜欢我的交互,因为R已经教会我去穿过他们的鞋子了。第二个对美的认知来自出交互稿。我最开始做设计工作是用Visio和PPT来出交互稿,后来用Axure。Axure的好处是可以出互动交互,简单方便释义,适合我当时的交互设计风格。但是,R太喜欢美的东西,记得去公司第一天他就让我用InDesign出交互稿。我当时很迷糊,InDesign不是出印刷品的么?他坚持,说,InDesign能给你做交互设计一个新思路。于是我就用InDesign开始笨拙地画雅虎移动搜索项目,一步一步从快捷键开始学习,学习搭建InDesign模版,建立文档内Pattern……后来,我能直接看到的就是我的交互设计输出质量成倍增长。用InDesign做设计文档的好处太多了,细节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设计文档文章:讲两个场景:用InDesign做好设计文档,规整得不行且漂亮,打印为11x17的纸张,拿去给产品方或者设计方的领导评审,必过。:)用InDesign做好设计文档,输出为PDF放入iPad。有一次公司的VP来视察工作,我需要去推一个设计案。VP说,我只有午饭后30分钟,不想在会议室了,说在公司里的花园走走,让我直接说设计案。我带着iPad,和VP在花园走了15分钟,一张一张的设计稿讲过去,方案通过了,VP说是他经历过最好的一次设计评审。后来InDesign成为我的主力交互出稿工具,陪我走了很多地方。虽然创新项目迭代的紧张期,我还是会用Omnigraffle做快速交互输出,但是我还是会按照InDesign的分页方式,按照讲故事的思路,一页一页地讲我的设计思路和场景。现在想起第一次R逼迫我用InDesign做设计稿的时候,我超级不情愿的样子,不由莞尔。直到现在,InDesign都是我最喜欢使用的交互稿输出方式。它有很多局限,但是它确实是最美的交互设计输出方式。2,Critical Thinking关键思考能力交互设计师经常碰到一个场景,想好的方案,很有信心的思路,被产品经理挑战的一塌糊涂,然后设计返工,自己的信心被打击了,产品进度也被延误了。我当时就给R去抱怨这个情况。R说,不是产品经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你缺失关键思考能力。关键思考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不仅仅是停留在产品设计的功能和流程,而是要深入到产品细节的业务逻辑和商业 价值去思考。想清楚为什么公司要做这个产品,为什么能赚到用户,为什么能赚到钱。想清楚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挑战你,为什么不给你一次过的机会。二是对解决方 案的多准备,有时设计师想清楚了,想好了一个方案,并有信念,并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应该在设计方案确认前,已经思考过多种方式了,然后最好在和产品经理沟 通的过程中,时刻有备份方案,时刻展示设计师强大的思考能力和多方案解决能力。后来,根据R的思路,我每次和产品经理讨论设计方案前,做两件事。第一,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自我攻击自我验 证,先过自己的一关。第二,从来没有准备过一套方案去评审,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会努力想的越广越好。极端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移动产品设计两周我想了十来套 方案。很多方案也许没有商业价值,也许不能技术实现,但是它们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产品经理开始认知设计师是灵感的源泉,会慢慢依赖于你。久而 久之,设计,你就是“Go To Person”,产品设计合作完美解决。其实,交互设计是最没有硬技能的岗位。我们没有视觉设计的艺术,没有前端开发的技术,没有产品经理的商业感市场感,没有用户研究的系统 思考和数据处理能力。但是我们首先,得都懂,因为我们是桥梁,其次,我们要会想会关键思考,最后才是我们要会说。会说这个话题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太多故 事了。:)3,Consensus Building达成共识,全局观。交互设计的高端技能,也是当时R对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因为资浅,在合作的业务线和技术线,重要的会议都不会邀请我,所以我只能参加产品流程中设计强相关的讨论。R认为我应该参加与产品相关的所有讨论,才能保证交互设计的价值和贡献。交互设计师最难做到的就是让每个人“On The Same Page”。两个纬度,浅的纬度,所有交互设计都需要产品参与的每个人都了解产品设计现状,了解目的,了解挑战,了解所有设计流程中的细节。深的纬度,要让每个人都认可你这个交互设计师,你这个设计方案的思路和灵魂。如果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你还停留在,产品经理给你一个需求,你完成交互设计,然后把交互稿给到视觉设计师,然后你就可以high了的阶段,那你真的要思考,你只是做到了完成交互设计工作,但是没有做到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你需要的是把控全局,hold住产品设计丝丝扣扣每个环节,并对整个产品质量负责,这样你才有产品设计的主人感。这样你才能获得每个设计师都最喜欢的一个感觉,产品成功后的成就感。做起来非常难。第三点需要的是强大的专业技能、执行力、和些许个人魅力。R表示,全局观是交互设计师往上走并进步的必要条件,离开雅虎已经很久了,这个道理我依然深以为然。4,Attention to Details细节致胜太简单的道理了,R说这个的时候我都怀疑是在调笑我,因为我刚出了一个很好笑的故事。2008年我负责雅虎移动端美国总统大选专题。当时有两个候选人,Obama和McCain。我的思路是让美国人民能通过雅虎移动搜索随时关注总统大选动态,思路清楚,方案通过,很好。然后我就丢人了。我不关心政治,我也不是美国人,选举离我的世界好远。当时同事都支持Obama,非常关注这个项目,第一个黑人总统嘛。然后我的一个设计稿,把McCain写成了MaCain……产品经理差点疯了,对着我跳,“Are you kidding me?!”我才发现自己拼写错误。英文不是我母语,我认为是一个小事,R认为是一个大事。R说有些错误,一次都不能犯。交互设计师不能看偏一个像素,不能画错一根流程线,更不能写错任何字。这个任务结束后,大选当天,雅虎移动搜索流量上升的厉害,对候选人的搜索上升数十倍,当时的CEO专门发邮件给我们团队进行表扬。后怕,要是真错了那个字母我该怎么办。。。强迫症产生了,以后我的每个设计稿,以及设计文档,所有部分我都要看3遍才能外发。一些重要的文字纪录,例如Linkedin的Profile,我会反反复复看至少100遍,不信我把我的Linkedin Profile放出来,保证你们找不到一个错别字或者释义不清的地方。lol后来工作久了,发现细节是个好东西,可以反复深入挖掘。设计管理的时候,你可能要帮助视觉设计师审稿,他们辛辛苦苦产出的视觉设计,你是草草评审给出意见,还是认认真真把设计师每个思路都想清楚并给予合理反馈,我相信最终产品设计质量和视觉设计师的感受,是天差地别的。R教会我,设计师,永远不能在细节上不够完美。5,……五我真心忘记了……大家先看以上,我想起来再补。这个事情不能怪我,人会变老,有些记忆会丢失,自然使然……谢谢阅读!thanks,yoyo微博:点点:知乎:设计师Yoyo
我认为所谓“交互设计”是一个非常暧昧的概念。说大可以很大,因为原则上信息与人的交流都是交互,说小又可以很小,小到一个介乎PM与视觉设计间的专业细分。所以说到底,我对这个角色的认识都在摇摆不定,也许没资格谈这个话题。但我想就算大家对称呼这件事有点小争议,对于这个角色本身的职责所在,还是有一个共识的。 若真如此,相比“交互设计师”,我更认同“产品设计师”的概念。我不是较真概念。因为交互设计师这个说法很容易让本人或旁人陷入到专业细分的误区中,这个角色的职责不仅仅是交付原型、流程图,或者写写交互用例,他应该对整个产品与用户间产生的交流体验负责,从这个角度讲,一定是一个跨领域、综合能力很强的T字型人才。他应该对产品所在的行业、产品本身的数据、特性都有所了解,同时与目标用户有深入的沟通,拥有良好的设计功底与前端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和产品经理一同把握需求,规划功能,明确整体的体验方案,并且最终落地为理想的成品。这个角色绝不仅仅只是做他所谓“专业”的那几个小环节,或者仅仅保证“易用性”。他要负责的是整个产品,某种意义上和产品经理是高度重合的,不过在专业性上更靠近用户这端,所以我习惯叫他“产品设计师”。好的项目应该是PM和产品设计师都很强,这二者虽有重合,却并不矛盾,恰恰是这种微妙的重合碰撞出的火花,才能衍生出好的产品。这是我对这一角色定位的看法。至于成长,在下认为有几点关键因素:第一就是对产品的整体把握和了解。我有幸面试过数量不多的设计师朋友,其中绝大部分连自己产品每天的基础数据都不清楚。就那电商产品来讲,每天有多少PV、UV、访次,转化漏斗如何,跳出率是什么表现,流量来源的结构如何,很少有人对答其中一二,大部分理由是没有渠道获得这些信息。但我相信渠道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如果我们连自己产品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又有什么把握去规划它的体验呢?还有就i是对行业理解,一个做电商产品的人,很难想象他对零售业一无所知,或者说做新闻产品的规划,总不能对基本的传媒学毫无了解吧。因为我们终究是在用产品来解决行业的问题,不了解行业,意味着考虑问题时缺少全面的角度。第二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像前文所说,这是一个高度复合型人才的角色,需要均衡的能力培养。我时常认为,真正解决设计问题的,往往都是设计之外的能力。比如你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否能理清产品的脉络,找到重点。有比如你的沟通能力,是否能正确的了解到项目信息、背景,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真正到了设计层面,它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关键在于你要能找到正确的问题,不然就只是一个“匠人”,而不是产品的创造者。第三,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一种用心的态度。我在西藏的时候去过一家面馆,进去后玻璃板下压着点面的菜单,其中一部分被括号括起来,边上歪扭写着“上菜速度较慢”。当时很感慨,原来所谓体验并不是说你需要多高的专业素养,而是需要一种对产品绝对热爱的态度,说白了就是“用心”。而所谓用心也是一种坦诚,这种坦承有的时候很痛苦,因为你要玩命思考,有的时候就变成玩命纠结,大部分产品设计师都是纠结狂,轻度强迫症,这不是开玩笑。“满意源于不必要的坚持”,当你穷尽全力为自己的产品出谋划策时,一般都能不断的提升方案水准。以前和几个朋友聊,回想职业中提升最快的阶段,大家都认为是最痛苦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候没人帮我们,我们只能自己想,然后自然就进步。这是一个极限的问题,和长跑是一个道理。
唉(ps.管理员还是让我加上题图吧,本意只想借功夫喻设计)(ps.管理员还是让我加上题图吧,本意只想借功夫喻设计)好设计师,那是多难啊,一个时代才那么几个,推出的作品(产品)能惊天动地,能颠倒众生,只能用突然打心里冒出的一个词来形容-风华绝代。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设计师需要有份执念,念的是什么,就一定会带来什么。念念不忘你对设计的执着,促使你向前的动力,这是一种感情,对设计的诚,体味设计给你带来的各种情绪,是一种能够动容的力量,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品质、细节求索。心里有一直惦记着设计吗?能够从生活细节当中发现设计吗?设计交付时自己满意了?还有修改的空间吗?还有更好的设计吗?保持初心初心难得,体会那种最初状态,那一份好奇、那一份探索,用整个身体去感受,用心去铭记,正如第一次拥抱你所爱的异性,所有的感觉都那一瞬间打开了,敏感到纤细都能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的增多,就不会再有那种感觉了,因为不慎初心已失。恰如两人相处,保持初心,自会情真意切,有如初恋。时常想想自己为什么做设计?你是还记得第一个产品正式发布时的心情?是否还记得在经历无数夜绘制icon调整细节的态度?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悟悟,左有心,右为吾,自身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看过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理论,当不能灵活运用时,它们只是你脑袋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后才能成为自己的。你期望出来的产品与当初所设想一样,但往往会有细小的差别,其它人无法明确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标准不一样,这时需要自己细细去体悟,不断进行尝试,只有在一次次犯错后,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正确,只有你不断地在设计过程中亲身体验它,才能渐渐触及设计的本质。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有缺憾才能够进步,不完美才会去追求完美。记得早些年(那时交互视觉还没这么细),曾想让团队内人人能够成为独挡一面的全才,能文能武,武能上机操PS,文能下地画流程,可是经一段时间努力后,发现视觉依然是视觉,交互毕竟还是交互,为此思索过一段日子。产品同样,期望设计满足所有需求,出来反而是一个笨拙,缺少灵性的俗物,与其勉强求全,不如保有自身的特点。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在武学上所谓宁可一思进,想来并非直打硬进,一往无前。心应无所住,而形无所执,前行为进,以退为进何尝不是进?若心有所住,则有所滞,则进退失据,终成败局。《不动智神妙录》:主客交锋,此方彼方,己剑彼剑,拍子节奏,若於是中,心有所住,则行动缓顿,为彼所斩。若临敌时有自身想,心则有住,故不应执著自身。修行初始,心易受身形而紧绷,若心住於剑,则为剑所滞;若心欲抢先机,则为欲抢先机所滞,以要言之,若心有住,则失其念,佛法称此迟滞之心为无明住地烦恼。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做产品是这样,很多时候上峰对下面的要求,要与某某产品一样,这就被对方影响了,产品的节奏、功能的设定都被对方在牵着走,你的想法在哪?落在何处?是否还可精益?设计也同理,寻找自己的方向,树立自身的风格,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设计思路牵着走,追随永远只能落入下乘。要有容人之心但凡一个人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人高明,是没有容人之心,设计师可有傲骨,但切勿有傲气,利着呢,伤人伤自。贵圈一直保持着个优良传统--相轻。交互和视觉,就像我们平日里的文、武二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视觉设计师还好,能力行不行拿出作品来,大家看一眼,技法上就有了高下,交互设计如何比较呢?拼逻辑?拼流程?嘿,设计师还是需要有颗谦逊之心,做事之前先做人,你人好,讲道义,识大体,活好器大,圈子里都认同,名就有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德就出来了,贵圈小,我不识你,你不识我,有友识你,你便识我,时常审视一下言行,方可德艺双馨。里子和面子贵圈设计师都有所属的公司或团队,有的设计师成了面子,有的设计师成了里子,面子在外给团队挣脸,其身自有光环,里子在内辛劳,应当尊敬。两者都是必不可少,公司需要团队看重,若图个虚名,劝君多画多写,里子又何尝不是面子呢?请记住这句话:面子难挣,里子难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ps.为了提升逼格,必须带上MV
————————————————个人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热爱,所以当别人问我对自己的评价时,我会厚着脸皮说自己是一个有热情爱学习的成长中的交互设计师,这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很装13,不屑也好揶揄也罢,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接触交互的时间不算久,所以在前期暴露的问题也是最多最严重的,特别是通过和大大们交流(当然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某程度上看书也能看做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再结合实践分析自身会发现做交互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下面就以自身问题为例,谈谈个人对于做好交互应该克服哪些问题的感受和理解。1)眼界是能力的基础。都说做交互要多看多做,做出好东西的前提是要多看好的产品,这跟学美术学书法的人先练习临摹是一个道理。积极去发现去体验各种网站和应用,看到一个新产品会主动想去尝试,习惯性地去分析这个东西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好又为什么不好,当体验过好几百个网站和应用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养成分析的习惯思维。不仅是做交互,视觉和产品也是如此,做设计首先一点是眼界要宽。2)场景与用例比单独罗列功能更重要。有时候干巴巴地讲产品有哪些牛掰的功能和交互很难让人觉得它真的很牛掰,因为缺乏直观感受。就像交互设计师要把自己作为用户代入场景剧本里面去思考如何使用产品一样,在说明和展示产品时同样要具备这种同理心,将功能和交互置于使用场景中去讲解往往更能打动人。3)产品的功能特性最终要回归到解决了什么问题。交互设计的本质思维就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为用户遇到的各种产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至今记得《About Face 3》里面令我体会深刻的一句话,“产品成功的关键是目标,而不是特性”。然而新人交互设计师很容易就会被各种自认为了不得的功能特性诱惑,却很难回归到“这个功能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层面上去思考。这点是深切的个人体会。4)让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主导,不要被具象思维牵制。相信很多交互er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在想某个解决方案的时候脑子里面先浮现的是一个具体的界面图或者其他什么图像,而不是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之后得出的逻辑条理。有时候那些脑中浮现的图像只是一些闪光的想法,有必要的话可以快速把它们记下来,但不要让这些图像打乱思考的整体逻辑。我们刚开始总是倾向于捕捉一些闪光的想法或者创意,而忽视了背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一味顺着那些具象的东西往下走,很容易就会陷入第(3)点说到的问题中,并且有时候还可能会被这些想法牵制,形式先行,很难再从问题出发去寻找多种可能解决方案。5)学会观察思考,而不是主观判断。“交互设计不是主观猜测”,为了观察到的用户而设计,而不是为了头脑中的用户。提出假设的前提是要能够证实或者证伪。时刻记住“目标是任务的过滤器”,产品真正重要的是帮助用户怎样达成什么目标,而任务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要学会用目标导向思维去想问题。6)舍本逐末和眼高手低都是大忌。有天和朋友就交互最要紧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得挺激烈,朋友跟我说到,我在跟他讨论交互问题的时候缺乏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他觉得我现阶段最紧要的是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自己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我觉得提出方案的前提是深刻理解背后的问题,再从问题出发去寻找多种不同的方案,否则很难真正输出有效高质的东西。总之两人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他觉得我现在过多去考虑思维层面的东西而忽略了扎实的基本功,而我则坚持只是盯着一个需求点去输出解决方案很容易流于形式。其实我后来总结想了一下,朋友是在告诉我不要眼高手低,而我则告诉我自己要时刻回归问题和目标,不要舍本逐末,其实这两点都是需要重点严肃看待的问题。 ————————————————真正接触互联网公司的交互工作,才会发现将沉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产品设计结合起来,真的需要一番修炼。经过一个多月的产品设计实习经历,在实际设计功能流程和交互细节以及和前辈们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践行那些设计原则,很多时候都需要被他人点醒才会觉悟,之前总把各种交互设计原则挂在嘴边,说得之前再多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下面就记录一下在工作过程中,自己对那些比较常用到但又还不能够直觉运用的交互设计原则的感悟。7)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要去理解用户需求背后真正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处理用户的“want”和“need”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最近的体会特别深刻。前几天整理用户反馈,有位用户提到希望在阅读文档的界面提供放大字号的功能(我们做的是办公应用),看到这一点,我没有深思细想便在“产品意见”那栏写上了“优化阅读体验,增加放大字号功能”的批注,之后给师父看,师父很迅速地纠正我:有两种优化方案,一是提供放大镜;二是增大缩放文档的倍数。看到这两个方案,我马上就意识到我之前的批注出了什么问题,我只看到用户的“want”却没有去想,激发用户产生这个“want”的“need”是什么。用户的真正目的是想看清文档上面的字,而实现这个目的并不只有提供“A+”这一种方式,从放大镜和缩放文档的角度去想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实现用户目标,也是对于团队现状来说最合适的方式。当天晚上,碰巧又在之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的文章,感触更加深刻(原文链接:)。由此更深刻得体会到产品设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为用户需求而设计”,而应该是为了用户需求背后的目标的动机而设计。
我心目中的好的交互设计师是有几个能力的 1.和甲方沟通之后 能快速的勾勒出几个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交互模式用来嵌套 甲方需求功能 并说出其中的利弊供甲方挑选 2.在输出文档的时候 对流程和环节把握到位 .有市场上的各种合理解决方案给甲方选择.特别是对app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状态,用户情景会有预判和对策 对于结果减少步骤优化用户感官3.了解技术和设计前沿趋势 .给开发和技术留足发挥空间
我说了一堆我个人意见其实交互设计师不是一个决策者 .而是一个辅助者 .好用的交互模式状态 不是你来拍板决定怎么设计,而是提供合理的多个解决方案给pm boss 挑选 .
有时候交互设计师指点江山 有种天下独尊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他错了.站在这种立场的职务应该是产品经理 . 交互应该是a到b有三种方式 每一种的侧重点是....我建议用第x种好处是.... 或者是 pm有奇怪的需求时候 用专业的角度说服他放弃 这个可以举个例子
在同一个操作行为中 一般情况都是同一种展现方式 .但是pm有时候什么都想要 你就要用专业的方法帮他分析从用户行为上为什么不可行 开发上有啥不好 设计上有什么反常规
你就是一个奶妈
好的交互设计师就是转行了用研能马上上手;转行了产品基本能马上上手;转行了数据分析稍微学习能马上上手——的人。怎么成长——永远不要被动,保持探索的热情。知敌情(市场)、懂战略(自家发展策略)、明战术(具体实施)。对了,还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文档事无巨细的严谨态度。答案虽短,肺腑之言。
我就不说什么所谓的同理心这些玩意了,随便搜搜一堆一堆。我就说点交互特有的素质:1 杂交互设计师的特点是杂,不同学科出身的交互设计师从严格意义上都是单独的一类,在设计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学科面,所以你的经历、你的学科、你的跨界会在交互设计中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能量,越杂,成为一名好的交互设计师的可能性越大。2 逻辑逻辑交互设计师的核心技能部分,合格的设计一定要满足合格的逻辑,所以在交互设计中,整体思维结构思维和逻辑性以及细节雕琢成为了一个合格设计的必备条件,那要设计出优秀的交互则需要上面的那条,不同的经历和视角给你带来全局的思维和视野,帮助你打造优秀的交互设计。3 收敛思维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工程师思维和设计师思维了。算了。以后在补充。交互设计师在设计师团队里应该属于收敛能力最稳定也最准确的角色。所以培养一个很好的收敛思维对你的交互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说的很细,个中内容自己体会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具企业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