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二准备选修历史,但是迷茫了很久5个月还没有胎动定下目标.求救助!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年度作业】新教育叙事--我的2009(请于本帖后提交作业,非作业必删,点评至118楼)
,沉浮之中踉跄前行
文\亲亲小鱼
  回首2009,恍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流逝。在这一年中,在365个日夜交错穿行中,我遭遇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积累沉淀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这一年,对于从教仅仅一年的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为,在这一年中,美丽的白鸽给我带来了“狮王盛会”的消息——遇见“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进而一步步走进新教育,直到现在参加网师学习。这样的“遇见”,使得我从不情愿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如今愿真诚付出,与孩子们、家长们一起编织共同的生活,拥有共通的“生命密码”和精神家园,朝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一个转折是2009年的主线。只是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09年下半年,我却荒废了进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利用这样的一个机会,是该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的“园子”了,我不想2010年,她还是荒草丛生。
  一、困惑
  在09年的四月以前,在还未遇到“新教育”前,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在不断聆听师父的课,跟风学招儿中,在阅读王晓春著作《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杂志期刊《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中已经走过手忙脚乱期。暂时的“稳定”过后,我陷入了第二次的恐慌中——目前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真正意义吗?每日只是扎在课文当中,识记读写课文、生字,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能变成智慧吗?我们在课本的方寸间所接触到文化皮毛能真正积淀成学生的人格吗?学生到底应该过上怎样的教育生活?而我自己呢?究竟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和学生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系列的困惑,在当时冲撞着我的大脑,只是一直悬而未决。当时阅读的书,并不能给我释疑。我仅仅只是在备课之余,在一些网站中看到一些零碎的东西,心中稍稍有些亮堂而已。比如“亲近母语”网站,人教小语论坛中的“萤火虫读书会”等。在阅读过这样的网站之后,我购买了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朗读手册》这本书使我清楚地知道阅读可以与愉悦联系在一起,阅读是一项积累渐进的技能;让我明白,“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这本书之后,购买了亲近母语系列中的一年级的《日有所诵》《经典阅读》《全文阅读》《小巴掌童话》等书籍,开始零零散散地尝试着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希望藉此稍稍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为他们一生的语文积淀做些实事。
  但我的困惑,终究没有得到真正的明朗。因为,此时对于我来说,更大的困惑是我不明白哪些书真正适合孩子?那些适合孩子们的书,到底又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仅仅只是大声朗读吗?仅仅这样,这些书能和他们的生命发生联系吗?
  二、四月,邂逅“毛虫与蝴蝶”
  万幸之至,09年四月中旬,在我迷惑的时候我竟遇见了“毛虫与蝴蝶”这个项目,知晓了儿童阶梯阅读这个名词!那之后的日子,我沉浸在高丽霞老师、小舟老师、快乐小荷、小风老师的等人的精华帖中,贪婪阅读。触动真大呀!这些班级里的孩子能够如此幸福的亲近阅读,能接触到适合他们的绘本、儿歌、童谣!是这是多么的幸福的一件事!而这幸福就来源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不再为自己只能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而懊恼,恰恰相反,我觉得我可以很幸福!因为,我能够从孩子们上学伊始就带着他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近阅读。要知道,阅读可是积累渐进的技能,我所幻想的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畅游经典,应该是要有人奠基的。
  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我与家长分享了这个发现,我倡议我们班的孩子也要开始漫长而又美妙的毛虫之旅……
  09年5月,我开设了新的QQ(也就是现在这一个)便于和家长联系,并设了专门的QQ群,将所有的家长聚在一起,希望藉此服务于班级的儿童课程。
  此后,我在论坛上建立了自己的班级主题帖,从那时起,我们班开始美丽的毛虫旅程。我和孩子们一起晨诵,晨诵的儿歌基本选自《日有所诵》。二年级上学期,我们班在秋天开展了金子美铃童谣秋之旅,在冬天开展了冬天的童话等主题的晨诵课程。遇到特别的节日,则依着马玲老师的指导进行专门的小课程整合阅读,如端午节、母亲节、冬至、圣诞等节日的童谣诵读,习俗了解,绘本、电影共读等。
  在这样的美丽事件中,我才知道原来小学课程可以如此美妙,我渐渐感觉到我和孩子们的生活开始了互相编织的旅程。
  三、一夏的蛰伏,等待秋的耕种
  暑假里我有幸进入了“海拔五千童书组”,能聆听马玲老师,聆听优秀同行们对专业书籍的解读。我们从《巫婆一定得死》开始,进而进入《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的解读。细心的马玲老师教授我们如何进行专业的阅读:如何聆听著作的心声,何处应当摘录,何处应当批注,她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进入真正的专业阅读中。此时,我方才明白,好书,应当是这样读的,我方才知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接近作者,与他达成共鸣与互动。
  而在童书组阅读之外,在《构筑合宜的大脑》的指引下,我深知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于是自己又抓紧时间详尽地阅读批注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柯云路的《童话人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这一个时期当然需要聆听吸收优秀教师的成功教育经验,于是我又阅读了雷夫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薛瑞萍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是贪婪的,我期待,这个假期能在读书中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充盈,我期待,一夏的蛰伏,能换来我与孩子们的精彩。
  成功无捷径,当初怀揣着的那粒种子已悄然发芽。我期待,未来的岁月,这种子能结满香甜的果实。
  四、九月,秋的耕种,随风飘零
  一个暑假,静心阅读,满心欢喜地想着新学年的课程如何开展,然而,我却在新的学年中沉沦了近三个月。
  从这一学期开学起,因为准备不周,我便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8月23日,急匆匆地从家里返回三明。其实当时返回三明时,由于母亲不能见容自己的男友,无理纠缠,我生平第一次小声顶撞了母亲一句,如此,离开家时,母亲竟没有起床为我准备早饭,说好要和我一起去三明帮我搬家的约定更是随风飘散了。这一日,自己孤零零地从乡下老家返回市里,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或许,这悲凉暗示了未来三月的沉沦。
  23日下午、24日忙着搬家、整理。朋友帮我寻找的新租房没有安装宽带。(新租房虽说房租便宜,但与铁路仅隔十米,噪音极大,且周边环境很差,这一学期结束得再搬家。)而此时,到学校才知道我们学校的网络竟在暑假遭遇雷击,无法上网。如此,计划之中的很多事情无法正常进行。比如说在QQ群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比如说及时书写、上传班级主题帖,展示孩子们暑假的作业……
  准备不周呀!开学之初,班主任工作总想有个突破,然而暑假里居然没有准备,阅读,仅仅只是停留在阅读,未能联系自身进行反思;开学了,班级文化想要有所提升,而暑假里也因故未能完全构建计划,没有一个适宜得当的班级愿景。好强的我,凡事总想做得最好,总要求凡事能够按照自己预定的日程完成;性急的我呀,一旦其中的某一个链条断了,一旦某件事被迫延迟完成,就会使得全部的事儿受到影响,无法静心工作。因为,自己总想着那本应在什么时候就完成的事,现在还堆着……
  如此,灰蒙蒙地过去了开学后第一周。
  开学第一周的晨诵,每日坚持,但孩子们的状态不佳——实则是我自己的状态不好呀!开学第二三周,总共才诵读三首诗歌,一个个黎明,因甲流H1N1的肆虐而被我弄得灰蒙蒙的,是的,是被我弄得灰蒙蒙的。因为我忙于收那些晨检表,忙于观察那些发热的孩子,忙于督促好忘事的孩子催促家长拿表格——做这一切,全从自己出发,害怕在我们班上发生一例甲流,害怕因我的疏忽让发热的孩子进了教室,最终导致班级孩子遭遇集体感染甲流,害怕自己因此丢了饭碗。
  而在晨诵的日子里,我也常常找不到感觉。我不知问题出在哪儿,当我把一首我认为很有意思的诗歌,比如说金子美玲的《奇怪的事》呈现给孩子们时,为什么我看不到孩子们欣喜与惊讶的眼神,听不到他们清脆甜美的声音?为什么我觉得孩子们都是那样的无精打采,从他们的坐姿到他们的眼神,再到他们的声音,都是那样的让我失望?为什么?
  我追问自己的晨诵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周周末,离开三明回将乐散心。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翻看论坛中有关晨诵的帖子、案例。我需重新认识什么是晨诵,晨诵的意义何在。重新打开“毛虫与蝴蝶”的项目导航帖,再一次细读这一个帖子,然后一路追读,到2008晨诵优秀案例,到高丽霞老师整理出的关于儿童诗歌、晨诵的零碎,阅读之间,越来越感到恐慌,因为我发觉自己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我们班的晨诵课堂中,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考虑如何将一首诗与孩子们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一种联系、编织,没有将诗歌变成孩子们自己真正喜爱的诗。再者,我们班级里,诵读诗歌的形式是那么的枯燥无味,从自由读到齐读,再到男女生赛读,指名读等等,似乎将晨诵中诗歌共享共读变成了“日常”的语文教学。
  晨诵如此,读写绘也一样。开学第一周的周五班会课——我改成了阅读课,与孩子们共读了绘本《小种子》,然而孩子们回家写绘作业却让我失望至极。而后两周,我便没了信念,停下了读写绘。
  心,灰蒙蒙的。想改变,唯有行动。这样整日的耽于幻想,有何意义?
  实在不行的话,停下一周,专心读帖,学习,然后在十月份开始。在当时,我这样告诉自己。
  倏忽之间,金秋九月便这样悄无声息地从身边流逝。
  五、十月、十一月,耽搁于一片浅滩
  沉寂了两个多月。
  两件事,让我当时的心,呈现一片死寂。
  其一,在班级发生的学生“撕书”事件。这件事,我是始作俑者。一直以来,我不愿正视这件事,只是把它尘封在心底。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居然在自己身上发生了,我真不配做一名老师。
  十月初,班级里有个叫华燕的女孩,一个暑假之后,竟又重回到以前的状态——作业不做,上课嘀咕不断。当时我觉得很痛心。因为我曾去她家家访过,曾一度紧跟着她,让她在一下期末渐渐好转。如今,又犯老毛病了。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很不可思议。再三督促她的作业,却在一次写字课上发现她的作业又是空白。怒火中烧,同时想着办公室里似乎还有一套备用的练习册。于是,我当时,在课堂上竟冲动地将这个孩子的练习册撕了。然后给她家长打了电话,告知晚上我会过去再次家访。下课之后,我离开班级,不曾想,就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班级里的十余个孩子竟围到华燕的桌前,将她的语文书、练字册撕得粉碎。
  第一时间知道这事后,我呆了。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这样?不去同情自己的同学,反倒欺负她?转念一想,我陷于更大的不安——孩子们这一行为不是受我的“潜移默化”影响吗?那么,也就是说,我竟然教出了这样的学生?!
  随即,我对这事的处理又太过天真与激进了。当时我想速速解决这件事。让这十余个孩子中午留在学校。他们的午饭我负责,但必须先认清自己的行为。我是这么想的。在当时,我觉得理所当然应当这样。孩子们有错,要及时肃清。而我,也得利用这样的一个机会和他们好好聊聊。
  不曾想,当我拨号告知相应的家长时,竟被一个又一个家长指责。她们中的好几个如是说,“肖老师,你年轻,可以不吃午饭,但我的孩子必须健康成长!你现在立刻将她送到我家”“你这样做失去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最基本底线”“孩子在这样的班级,我很不放心,你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在这样的质问中,我当时只觉得自己特别委屈。行,我不干了!强忍眼泪,把他们一个个分别送回家。
  而后,自己回家痛哭!当时,唯有一个念头,我当这老师太窝囊了!没意义,我不想干了!就这样,心近乎衰竭。
  其二,母亲的一再阻扰,加上自己重新思考我和男友的现状,觉得如果我和他稍微理智一点点的话,都应在这蜗居时代选择分手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两人两地分居,双方家境不好,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已。这样在一起,日后路很难走,倒不如各自在自己身边另觅佳偶。于是,决定狠心扼杀自己这份弥足珍贵的感情。如此一来,在当时,心,当真是死了。
  在这两个多月里,我怀疑着自己是否还有爱学生的能力,怀疑自己对孩子们的耐心;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将所有的闲暇时间泡在了《小说月报》《今古传奇·武侠》《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等休闲书籍之上。儿童课程停下不做了,专业阅读那块农田早已荒芜。网师课程,被我置之九霄云外。在这两个多月里,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不该来到小学领域搅浑水……
  以为自己或许就这样了。
  然而,每一日,过着这样的日子,心中却是万分苦痛。在整个暑假的阅读之中,我深知“毛虫与蝴蝶”儿童课程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多大的丰盈,我深知让孩子们亲近这些伟大的事物将会是一件何等美妙的事……我深知自己还有多少书要去阅读,要有多少事要跟进。然而,我却在浪费这美好的光阴,日复一日地,只是在孩子们的精神中刻入那些庸俗的事物,我苦痛。
  可是,我却因害怕而纠结。我害怕,我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情境。我害怕家长再次提及我班作业多,害怕校长,害怕……一时间,自己也不认得我是谁了。
  六、十二月,整顿行囊,重新上路
  我不甘于这样的消沉。
  十一月,一次班主任培训、一次外出听课,重新唤醒了心中尘封的猛虎。
  班主任培训中,福州格致中学的谢梅莲老师带来的讲座激起我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渴盼。在高中,在升学压力如此强大的禁锢中,他们能有自己美妙的“青春纪念册”,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每一个活动都将学生的生命成长编织在其中。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身为人师的我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仅有的一次?要将什么刻入到他们的生命中?
  到福州钱塘小学参加第二届“智慧互动成长”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聆听了窦桂梅、刘发建、虞大明、吉春亚、林莘等名师的精彩课堂,尤其为窦桂梅课堂中的激情与超越所震撼。一堂《宋定伯捉鬼》,从读准文言文到读通文言文到读懂文言文,从认识宋定伯、鬼,到为鬼的辩护再到鬼文化、羊文化的认识,一堂课真是精彩。这样的课堂,唤起了我对文本细读的期待,唤起了我对深度语文的敬畏。
  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我不能再让学生的生命无意义的成长,更不能再让自己一味的消沉。
  11月下旬,再一次细细地读了马玲老师编著的《手心里的光》后,在半期考后的家长会上,我与我班的家长们做了一次很长很长的交流。我和他们一起看了绘本《等一会,聪聪》,我和他们谈到了每一个生命神奇地成长的故事,我和他们聊了那“三个最基本的命题”。虽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但在那一刻,我可以感受到家长们(或许不是每一个家长,但只要有一部分,我就知足了)因渴慕着孩子幸福而灵动成长而跳跃的心。
  而后,我花了很长的时间郑重介绍了“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这个项目,介绍了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课程。娓娓述说之中,我竟有些不能自持,落下了泪。是呀,这么好的课程,为什么在开学之初我不能坚持下来?孩子们又错过了多少精彩丰盈的时刻?
  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每日晨诵,时间在7:50—8:08;午读时间在2:15—2:28;而每周有一次师生绘本共读,在每周五一次绘本阅读课。至于作业,家长们有了很大的意见,这也是我们儿童课程曾经夭折的很大原因。不少家长说孩子配个画,需要一个多小时,太耗时了。如此,我只能这样解释:那可能是孩子们想用心地画好自己心中的故事,想把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完美地表达出来。不满的声音还是存在,我只好改良:那孩子们的作业可按自己兴趣,愿意配画的配画,愿意写话的写话,如果实在不愿意的话,最低的底线是回家将诗歌诵读给家长听。
  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些无奈,因为这里离自己的高标准差别太多了。但转念一想,刚刚起步,操之过急可能适得其反。得,先这样,在日后的旅途中不断地注意底线,再让优秀榜样引领,我想,不服输的孩子会慢慢跟上。当然,无论怎样,不能给孩子们带去压力。儿童课程的最初目的是丰富孩子当前的生命,而非施压。我要把握好度。
  接下来的时光,我和班级的孩子围绕着金子美铃秋天的组诗开展了一段诗歌之旅。四周的时间,我们依次诵读了金子美铃的《水和风还有娃娃》《邻居的杏树》《桂花》《橡子》《梨核儿》《车窗外》《桂花灯》《燕子的记事本》。每一个黎明,我们都用心擦亮。我们在《早安,小松鼠》的诗歌中互相问候,简单的仪式之下,温暖的问候后,我们开始在诗歌中穿越自己的生命,唤醒自己内心的最真的渴慕。
  而伴随冬至的来临,我们从《九九歌》开始走进冬天的童话。欣赏《腊梅花》《梅花》的傲雪独立,以诗意的眼光看待冬日里那光秃秃的树丫,朗诵《会飞的叶子》《给冬天一点颜色看看》。转圣诞节前一日,是我和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光。我们诵读了小诗《圣诞》,我们稍稍了解了圣诞的来源和其中的一些习俗传说,我们一起看电影《圣诞营救计划》。而最让我感到的是,孩子们自发地利用下午提前到班级的时间一起装饰了班级,这是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自己组织自己分工合作完成的。而目的在于给我一个惊喜。那一刻,当他们让我在楼梯口特地拦下我,让我等待五分钟再进教室时,我猛然觉得,他们,长大了
  一月中旬后,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我们班暂停了课程。在这一次为期两周的期末复习当中,我不再像上学期那样疯狂训练。可以说,这次的复习很轻松,时不时地会有诗歌、童话、音乐来调剂。而考试成绩也还行,优分率第一,平均分年段第三。我相信,以后我们班会做的更好。
  七、遗憾
  眨眼间,一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在2009年里,最遗憾的就是拿三个月的消沉。因着这三个月的消沉,我班的儿童课程停滞不前;因这三个月的消沉,原先信誓旦旦地认为能在网师中学有所成,渐渐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我竟落下了除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地图以外的所有课程;因这三个月的消沉,我觉得这09年下半年自己倒退了很多很多,甚至于课也上的不如从前那么好。我想,这还是因为缺少阅读,缺少及时反思的缘故。
  当然,也有收获。曾经苦痛之后的反思,能让我明白更多。跌倒之后爬起来继续前行,这一次,前进中,有了更多的反思。
  09年的下半年,我只是看了这些书当中的部分章节《唐宋词十七讲》《构筑理想课堂》《苏菲的世界》《汉字密码》,细细读了《手心里的光》。这样的阅读,令我无地自容。
  这是遗憾。
  但我不在悲伤,不在哀叹。因为我知道,我原有的活力在尘封之后有了更大的爆发。
  八、寒假里酝酿春天
  今天,2010年2月4号,立春。
  我习惯于用农历来计算年份。所以,在我眼里,我还是习惯于把现在的时光仍旧计算在2009年内。
  如今,寒假已经来临。
  这个寒假,我要用它来酝酿来年的春天。
  丢下的网师课程,要尽量补上。
  班级管理方面,要有新的思考,积极反思自己曾经的失败,阅读,然后设想自己班级的愿景,而后行动……
  本体性知识方面,窦桂梅的著作《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在这个寒假要研读完毕,另外结合《构筑理想课堂》,对自己来年的课堂有新的、切实的思考。
  儿童课程方面,从两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自己大量阅读童书。呵呵,从一月份至今,我已陆续读完《晴天有时下猪》系列中的仅有的三册、《香草女巫》《小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斯和大仙桃》《女巫》《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笨狼的故事》《狐狸列那的故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兔子坡》等童书。现在要做的是积极思考下学期如何开展整本书共读,如何节节推进导读。当然,这少不了多到论坛中淘金。二是,阅读论坛上的总固顶帖与精华帖,向小舟、桃花仙子、快乐小荷、高丽霞、小风习习等优秀毛虫学习。在这些帖子的阅读中积极策划下学期的儿童课程。
  寒假开始,1月28号奔到福州参加了好友的婚礼,趁机和大学同学、高中同学聚聚。2月1号返回三明,病了一场,如此,一周的时间又过去啦。好好统筹,暂定如下:
  2月13,除夕,回家。嘿嘿,铁齿铜牙之下,妈妈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我13号才回家的荒唐要求。确实有些荒唐。
  2月14号情人节,正月初一,不能和阿达一起过啦。那么这一天便陪同妈妈,到教堂给圣母妈妈、耶稣基督拜年。虔诚地起祈祷……
  2月15—16,正月初二、初三两天,拖着行李去外婆家、大舅、二舅还有两个姨姨家拜年。漫长的车程呀。看看我那可爱的小表妹、小表弟。当然啦,少不了到玲莉、晓燕家会会老朋友啦。
  2月17,从外婆家直接转车到将乐,呵呵,会会伟虹、阿芳等老朋友。哦,对了,不能忘记去恩师家、初中校长家拜年。那么,时间貌似有点来不及啦。
  17号下午返回三明。呵呵,顺便捎上王达这个苦力到三明帮我做卫生。
  OK,18号,再次开始阅读之旅。
  23号,正月初十,教师报到、整理布置班级。
  24号学生报到。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啦。
  具体的计划与阅读如下:
  寒假作息时间表
  (适用于2月4日——2月12日;2月18日——2月22日)
  6:45起床
  6:45—7:00洗漱
  7:00—7:30每日一诗:纪伯伦《先知》
  7:30—8:00早餐
  上午——网师课程
  8:00—10:45诗词解读方面:《唐宋词十七讲》(2月4日—8日)
  哲学课程方面:《苏菲的世界》(2月9—16日)
  《中国哲学简史》(2月18—26日)
  11:00—11:50童书阅读
  11:50—12:30午饭、看报、与阿达一起做做家务(哈哈,我不能太不厚道,至少得象征性地干点活儿。)
  12:30—1:00童书阅读(童书阅读要注意思考下学期的整本书共读应当如何开展,同时及时温习暑假时童书解读方面的书籍。)
  1:00—2:10午休
  2:20——5:00深度语文: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育》2月3—7日
  干国祥《构筑理想课堂》(2月8日—16日)
  运用有效教学框架备课(2月18日—23日)
  5:00—6:00与阿达到江滨跑步,雨天则跳绳。
  6:00—6:30洗浴
  6:30—7:00晚饭,看报
  7:00—9:30班级管理方面:《第56号教室的奇迹》4日—7日
  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2月8—12日
  9:45——10:50阅读毛虫帖,主要关注快乐小荷、桃花仙子、紫藤物语及晨诵、读写绘、整本书共读案例选。注意围绕儿童课程进行反思、对比,积极策划自己班级下学期儿童课程。
  10:50—11:00刷牙洗脸
  11:00——次日6:45一天中最可爱的时光,睡大觉啦!
  在这样一份计划中,我的心定下来了。在这计划的背后,还有一个人默默地支持我,我知道那份弥足珍贵的情感即便是在蜗居时代,仍然会有自己的生长空间,就如悬崖边的小草一般。蜗居时代,我会有自己的爱情童话。同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相信自己能寻找到尺码相同的人,一起执迷于教师这样一个行行业。
借用朱永新老师的话,我们站在涨潮的海上,乘风而行,向着彼岸,开始人声的又一次出发。
亲亲小鱼是非常有潜质的80后教师,不出意外的话,几乎可能断定将来在教育教学上的成就。原因有两点:一是本身的底子比较好,积累相对丰厚;二是无论大学时代,还是工作以后,都始终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哪怕现在身处于尘埃中,也始终仰望星空。
所缺者,岁月与挫折。
岁月不可逾越,而挫折也无法避免,挫折能否转化为财富,则视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定。而从年度阅读史来看,这是值得期待的。
我最欣赏的是,亲亲小鱼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教室里的事情,而不像有些80后学员(往往是积累比较丰厚的学员),很容易单纯地滑向阅读,结果使阅读成为逃避现实问题的避风港。
因此,在儿童课程上的这些挫折,并非毫无意义。穿越这些挫折之后,必定会迎来全新的时期。至于这个过程是两年,三年,五年或者更久,就要看亲亲小鱼本身的努力、觉悟以及境遇了。
无论如何,我始终充满期待!
2010,祝福你!
――铁皮鼓
&&&&&&&&&&&&&&&&&&&&&&&&&&&&& 2009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是“无名的孤单”,抉择在你,自由在你,责任在你。网师只是在那里,等着有缘人走近,等待走近的人走得更深。
即使有一天放弃了,也没人会抱怨你。生命像一条河流,永远都会不止息地流淌,无非是拐进哪个河道的问题。
这份阅读史虽然像个小芽芽,但写得很颇诚恳。
期待岁月,最终给一个确定的答案。
――铁皮鼓
【网师作业·《新教育叙事之我的2009》】
2009翻书记
  提交人:天涯人家
  主题帖:thread--1.html
  感谢网师的作业,使自己反思,感谢网师的引领,使自己成长。
  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的环境。2009年翻的书,(不敢称“读书”,因为和“知性阅读”的要求相差太远)主要受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影响。回望2009,我的本命年,所做所为,问心无愧!
  在学校,教2年级英语。英语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材料的学习,是我2009翻看、学习的主线。
  工作上,担任德育主任,因此,也看了点管理方面的书。(2010年,没报名参加新的竞聘,主动放弃,退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研课上和提高自己上。)
  家庭中,孩子7岁了,上2年级,由于每个周日送他去学英语,有1个多小时的等候时间,因此,在书店翻看浏览了一些书。另外,自己规定,每周去书城充电一次,每次又可以翻看一小时的书。我还办了借书证,每月借2本书,到还书前,也要翻看一下。
  最后,是加入网师,建立了博客。跟随网师,翻看了几本书。
  以上内容,丰富了我的2009。
  一、吃花生似的读英语和教学方面的书
  大概是在2007年,觉得自己教英语水平一般,可以说是太差了,基本功差,学生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知耻后勇”,我用此话鼓励自己。我把“唯一的希望在于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此,踏上了学英语的旅程。(我是高中英语的水平。工作后,教了5年体育,10年英语。36了,现在回首,有点汗颜。就当是6岁吧,从头再来)
  1.《实用英语口语》,刘学云等编,青岛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这本书是我的要反复嚼的“花生”,要把它嚼烂了,品出味来。书已经学了三年了,今年还要学。以前的学习方法是模仿钟道隆教授的逆向学习法,逐字听记。现在是每周听读1个单元,主要是以句子为主,再听一个对话,跟读,尽量模仿“老外”的读音。(我把读音录在了手机上,便于学习)到本周时,读到了22单元makinganappointment(约会),计划寒假中,每周学2个单元。
  英语口语,就那么几句,口语书的内容都差不多,抱住一本书翻,也就够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化”的水平。如果那一天来临,在教室中,英语口语“一不小心”就从口中溜出,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2.《英文字根字典》刘毅编,外文出版社出,2007年1月第1版。
  这本书是每天的一个“花生”,属于“零食”。学习方法是每天看1页,从开始,陆陆续续坚持了下来。开始时,还可以坚持每天看一页,现在变成了周六补看一周的了。
  这本书的用途很大,如同了解汉字的来历一样,了解单词的来历,可以对我的教学、背单词起很大的作用。如记autobiography(自传)一词,auto-self,bio-life,graphy-writing(自己生活的记载),不仅知道了单词的真正意义,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寒假中,计划把下学期要教学的英语书上的单词,查出怎样分的音节,运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更科学地记单词。
  3.《六人行》friends(又名老友记)
  这是我的“开心果”。共十季,现在已看到了第四季,我计划5年看完(寒暑假都舍不得看)。每周看一集,知道了故事情节,听拷在手机上的MP3对话,回忆情节,练习听力,开心不已!(以前喜欢罗斯,现在更喜欢乔伊,喜欢他的纯真。)
  4.《任务型语言教学》,龚亚夫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这是我的第一本认真看的英语理论方面的书。记得是在放暑假前买的,在暑假中翻看过。这粒“花生”是如此香甜,它使我了解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定义,原则特点等内容,使我去思索每节课为什么这样设计?理论依据是什么?如果说平时的教课象小溪流水,那么,这本书如同水之源泉,借“干干”的用语,是去思“物理”和“物物理”。
  受此影响,寒假中,借了《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钱军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2003年1月第1版。翻此书,了解点语言学方法论,语言哲学和言语逻辑,词汇学,语用学,语篇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体学,对比语言学,语言、思维、文化,语言学思想史等内容。走马观花也好,不明白也好,反正开卷有益,翻翻也无仿。
  5.《30小时速记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和《15小时速记大学英语六级词汇》,主编:李百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10月第1版。
  此书是用来背单词的。看了也3年了吧。现在仍在看。方法是每周写8个句子,带在身上,随时看,记。虽然是背了忘,忘了背,先把单词混个脸熟,能记多少是多少。
  二、网师打字记
  2009年的8月,加入了网师。从此,认识了一批“啃读者”。跟随网师学习的日子里,我大部分时间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有时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怕发言没质量,等到9点以后自由发言了,却失去了兴趣与冲动。即使这样,也有许多的收获与感受。
  1.粗读翻书
  学习《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的时候,觉得比较简单,也没有看出许多的大道理。看到网师讨论时,挖掘的内容,才发现,书外读出的是自己的理念,是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交了两次作业,由于自己没深入进去,没通过,下次努力。
  看《苏菲的世界》,由于是网文,所以不太适应,只看了前几章,讨论时,收获不大。寒假争取补上看完。
  2.网师打字记
  主要打的是《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赵复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2007年5月第一版。
  此书是2009年的最大收获。接受了前两次学习的教训,学习此书时,坚持采用铁皮鼓老师推荐的方法:看书——看网师补充材料——打作业——参加网师讨论。虽然没有发言,但是由于提前写了作业,收获很大。在此,感谢刘小奇讲师,干国祥老师,铁皮鼓老师和其它网师学员给我的启迪。寒假中,争取把作业整理出来,不管能不能通过,先去整理,在打字的过程中思考,在整理的过程中感悟,加深理解。
  3.被网师团队的精神感动
  在讨论的过程中,常常被网师老师和学员的精神感动。首先是奉献精神,网师本身就是一个公益课程,魏智渊老师要看多少作业,付出多少精力。杨超老师要在24小时内把讨论材料整理,上传。干国祥老师博览群书,“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其次,被网师学员们感动。每次讨论,总能看到许多精彩的发言,使我想起“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我特别喜欢网师的吉祥物蜗牛,它使我想起的鲁迅的话:“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的。”用网师的话来说,就是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4.一点困惑
  困惑1,网师三年后才样发展?
  困惑2,学习内容怎样兼顾。现在受益最大的是语文和数学老师。我是教英语的,怎样发展?
  困惑3,随着网师的不断扩大,管理模式怎样改变。铁皮鼓老师也考虑过,随着人数的扩大,工作量成几何级数递增。怎样解决?
  也许以后可以成立分机构,如根据学员情况成立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分机构。也可以增加检查作业的人员,分散工作压力。
  三、书店翻书记
  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每周去书店1到2次,坚持了约3年了。以前去书店翻书后,什么东西也没留下。后来改为,便翻,边用手机记一点感兴趣的语句。这样看虽然慢了点,但是留下了翻书的印记,自己在空闲时,还可以再看看。
  再次感谢网师。因为要写作业,才有了上面的2009翻书记。
以本体性知识为主,这是正确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疯狂学习,只要有信,有愿,网师就是非常不错的平台。你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时间,来“购买”不同的课程。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网师三年以后如何发展”这样的问题,(这是个假问题而已)而是“我如何从网师中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的问题。
――铁皮鼓
——我的新教育年度总结
  从09年4月份参加新教育以来,先后经历了读书会、网师。在这期间看了不少新教育推荐的书籍。如:《儿童人格教育》《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儒教》《苏菲的世界》《静悄悄的革命》《教育人类学》《儿童的秘密》《教学勇气》《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哲学简史》《老子》等书。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些书看是看了,但是大部分没有真正读懂读透。犯了贪多的毛病,原因是我的心太急了,想一下子把自己提高,结果却不如人意。
  但在这几本书里对我影响较大的一本书是《爱的艺术》,当初新教育在推荐这本书时,曾写到:能读透这本书,就能洞悉幸福和完整的秘密。这本书我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观点是:一个人想要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自律、耐心、热情。现在我的生活是每天早上6:00起床,7:00到学校,一天上3、4节课,上午利用空课时间每天绕操场跑5圈,再做50个引体向上。下午利用空课时间批作业、备课、找学生谈话。5:30离校。吃过晚饭后,备课、看看新教育所推荐的书籍,有时也看看新闻,逗4岁的女儿玩玩。每到星期五有时间的话就参加网师的学习,星期六就开车带着一家大小到风景区、公园游玩,星期天在家休息,备课、看书。每周的生活都是如此,很有规律。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应该就是幸福的生活,我应该感到满足。但我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能是我对生活、工作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还有待于修炼。
  《教学勇气》这本书虽然没有看完,但这本书中的一个观点:让师生围绕在伟大事物的周围,让学生沉迷于伟大事物的魅力。这个观点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如果真能做到如此的话,那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纪律问题、厌学问题都不会出现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说是智慧来挖掘教材中知识的伟大魅力,这就需要继续学习、继续修炼。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说法“和事物相分离”,对于此观点,我还是不太理解,可能是我的修炼程度不够吧。
  后来又参加了《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简史》的学习,断断续续的跟了网师学了几次,由于没有好好的研读书本,只是匆匆看了一遍,所以印象不深刻。准备在寒假里重新研读,顺便说一下,这几天期末考试完后,一直在研读《中国哲学简史》,结合讲师的资料,弄清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和他们之间的异同,虽然速度比较慢,有时一个晚上只能辨析清一个概念,但很有收获,辨析清了后就不会忘记了。
  在读《中国哲学简史》期间,我由于对老子的观点比较有兴趣,所以有看了老子的《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一边看原文,一边看翻译,里面的某些观点:“守弱”“守其黑”“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物壮则老”等等,印象深刻。感觉这些老子的智慧,在为人处世、人际关系上都挺实用的,(是不是有点陷入了功利主义了、实用主义?)虽然这些规律都是老子通过自然规律而推导出来的,但读完后感觉很有道理。但读完后也有一个疑惑,根据老子所说,万事万物都是循环轮回的,事物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再由强转弱,再到无,所以老子说“物壮则老”。但老子又提出“不盈”“不满”“守弱”等想法,他是想打破这个循环码?这里面有矛盾啊。在我看来“不盈”“不满”“守弱”等想法,只能拖延这个循环,而不能终止这个循环。
  在参加网师学习时,有一回讨论了人生的境界。干老师提出,一个人只要真诚的言行,那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给我的印象挺深刻的,个人只要体悟出“意义”,然后按照这个意义来生活,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然这里有尺度的问题)。按照这个道理,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体认教育的意义,然后真诚的身体力行,那就是最高境界。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对教育的意义体认不深刻,需要继续修炼。
最后总结一下,自09年4月参加新教育以来,自我感觉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但具体进步在哪里,提高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门槛。
只要迈步,就会有收获,但能走多远,则取决于自己的槛有多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例如,不妨问自己:网师的作业做过多少?课程研读过几遍?听过几次课?花在一门课程上的时间究竟有多久?
仔细思考就会明白,“我”往往才是真正的障碍。
许多愤青,就是看不破此层。
――铁皮鼓
2009,我的阅读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2009转瞬即逝,2009,是我人生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非常有幸结识了新教育,开始了我新的教育人生;在这一年中,我非常有幸听了魏书生老师、李镇西博士、朱永新先生的讲座,点燃了我的教育激情;在这一年中,我非常有幸成为县教育局首批学习南京市东庐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人之一;在这一年中,因为我在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读的书太少,更没有深入进去,从而留下许多遗憾……
  2009年5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春天,因为读了《与优秀教师同行》,让我找到了教育的绿洲、桃园、乐园,于是,我便崇拜新教育、神往新教育起来,2009年5月27日在贵人皮鼓老师的帮助下我加入了新教育。
  一、参加海拔五千读书会专业阅读
  我先后读了《童话人格》2-5章、《给教师的建议》1-29条,《逃避自由》、《万历十五年》、《乌合之众》、《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读书笔记中,我这样写道: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真的好羡慕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有这样一位“全才”“天才”敬业、乐业、精业的老师,有丰富多彩的课程,有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雷夫老师顿生仰慕之情,您是常丽华老师,您是陶行知,您是苏霍姆林斯基,您是所有教师的偶像!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觉这不就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吗?“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物’,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够启动‘心理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烂的光彩。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就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从学科课程到游学、旅行,体现了‘为了人的一切’,表达的是‘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新教育实验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它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关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关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我国很多地方,面对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收获了多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了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今后究竟该如何做?
  二、参加网络师范学院学习
  9月,新学期开始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全面开展阶段,由于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恐败心理、守旧情结、畏难情绪、懒惰习惯,加之老师们工资不能足额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福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是难于上青天,于是我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这方面,在此期间,我读了《新教育》、《构筑合宜的大脑》、《中国哲学简史》1-8章。
  读了《新教育》,结合参加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九届研讨会的感受,我写了8665字的《追梦之旅》,作为我校2009—2010学年度第一份校本培训材料,向大家介绍新教育。
  三、与阅读有关的工作
  (一)营造书香校园
  我在东教学楼上做了一个巨大的标语:
  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朱永新
  我校20个班均配置了图书柜,按照7—9年级语文课标规定的书籍应有尽有,还制定相关制度,并要求每生每两周写一篇读书心得,由教导处、团委会检查并公布,优秀心得体会通过橱窗、校园广播展示。
  只要上级组织读书活动,我校均积极参加,并且次次都获一些奖。
  (二)国旗下的讲话
  为了培养学生卓越口才,为了让学生陶醉于祖国和人类优秀文化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将追求真、善、美的大门“从内开启”,我校坚持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每次都有学生、老师发言。
  为了做好国旗下的讲话,我重读了《哈佛女孩》、《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卢勤:好父母好孩子》、《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和近20万字的相关文章,我边读边摘抄边整理,再加上我的感想,便成了我的2009年度国旗下的讲话稿,它们分别是:
  1.1月4日,《为本学期的结束画上完美的句号》
  2.2月15日,《欢迎您,新学期》
  3.2月22日,《学会思考》
  4.3月8日,《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5.3月15日,《追寻梦想》
  6.3月22日,《有付出总有收获》
  7.3月29日,《凤凰涅槃》
  8.4月19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9.4月26日,《冲刺中考,把握人生》
  10.5月3日,《把握今天,青春无悔》
  11.5月10日,《伟大的中国魂》
  12.5月17日,《追梦》
  13.5月24日,《拼搏今朝,收获六月》
  14.6月14日,《责任,期待》
  15.9月6日,《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16.9月20日,《珍爱生命》
  17.10月11日,《迎接新的挑战》
  18.10月18日,《细节决定成败》
  19.11月1日,《“中国骄傲”一路走好》
  20.11月8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尽显中学生青春风采》
  21.11月14日,《让纪律变成自律》
  22.11月22日,《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23.11月29日,《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追求》
  24.12月6日,《让我们与爱同行》
  25.12月13日,《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
  26.12月20日,《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27.12月27日,《迎接2010》
2009,在课堂上的努力肯定比阅读更为重要,因为人经常需要这样的集中攻关的磨炼。可惜的是,没有在构筑理想课堂研课上用力,大概还没有将网师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起来的习惯吧?
2009,许多工作都是向外的,甚至包括课堂。而网师,主要是培育一种向内的力量。这些,都只能交给岁月逐步完成。
――铁皮鼓
2009:播下一粒南瓜种
——我的“追梦之旅”2009篇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
  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默默地生长着。
  ——尔克·舒比格
  很喜欢网师开学前一天干老师送给我们的这首诗,喜欢南瓜默默生长的积极姿态,喜欢南瓜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2009正是我怀着坚定信念,默默追梦的第一年。
  早就得知网师有一份叫做“年度阅读史”的作业,早就梳理自己心中特殊的2009,早就想动笔完成这份作业,然而,我迟迟不敢动笔,不敢轻易触碰这段美好而珍贵的岁月。今天,就是2009过去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我终于提笔以无限虔诚的态度慢慢回味2009——我的追梦之旅。
  一、穿行于琳琅满目的书籍中(2009上)
  2009年可以说是我阅读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我慢慢走向专业阅读的起点。年初阅读了《奥巴马评传》,为这个黑人而深深折服,记住了其中的一段话:“有梦想的地方,才有希望,有理想人,就会创造奇迹!奇迹是你自己创造的,只要你敢。机遇就在你手中,如果你还有胆量。”
  从那时起,下定决心,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因为此时,我已经调离原来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来到县城里的一所市直幼儿园,由一把手园长转为担任副园长,不再需要为全园的事而费心,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于是,补上曾经流失的光阴,如一只饥饿之极的毛虫,到处寻找食物,在网上购卖,到书店狂选,向朋友借阅,一本一本地啃读。从帕尔默《教学勇气》开始,半年间和同事们共读了孙瑞雪《爱与自由》、伊莉莎白琼斯《小游戏大学问》、《与幼儿教师对话》等书。独立阅读了《梳理课堂》、《幸福的“芭蕾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的教学勇气》、《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傅雷家书》、《静悄悄的革命》、《课程与教师》、《给教师的18个工具—教师应掌握的心理学方法》、《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破译教育的密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教育走向生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慢教育》、《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郭初阳课堂实录》、《用思想点燃课堂》、《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不跪着教书》、《我的教师梦》。半年间共读了近30本书,写下了28万字的读书笔记。
  二、行走在知性阅读的引桥上(2009夏)
  09夏是我追梦之旅的起点,海门第九届年会与我擦肩而过。报名已通过,然因为学校招生而脱不开身,以至造成终生遗憾!
  意外地,在我阅读海门年会有关贴子时,看到了原“李镇西之家”的“暑期共读计划”,真是欣喜若狂!也许是“有失必有得吧”,失去了一次年会机会,竟找到了读书的港湾(呵呵,上帝是公平的),由此开始了我的悦读之旅。
  再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条一条慢慢读,细细品,对话、反思,逐条写教育随笔。这次的阅读不同于以往,读得特别细,特别慢,与苏翁反复对话,并用苏翁的思想对我的教育经验进行反思。读这本书的过程可以说是痛苦的,不是因为看不懂他的文字,而是因为,读着这些文字,似乎懂得了一些道理,却无法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联系,无法领悟其精髓,无法用于解决我的教育教学问题。每到这时,有就一种莫名的无助感,感觉自己好愚笨,想下笔写一些东西,却不知从何下笔。我只有放下书本,出去走一走,慢慢想一想,然后再回来拿起书本,从头细读,理解文字的真正内涵,用其思维方式来思考我的教育教学,而不是停留于用他的教育教学技巧。有时,终有豁然开朗之感,此时,心情很阳光,很惬意。一个暑假,这本书还没有读完,(要在以往,一个暑假我一定能读上四五本甚至更多的书),我常常为读得慢而懊恼,常常为读不懂而苦脑,常常为书中的话无法与我的教育实际相联系而伤感,但是,我却感觉这个暑假是我过得最充实的暑假,虽然阅读量不大,却很实在,很有收获。
  后来阅读铁皮鼓老师关于“知性阅读”的文字,回顾暑期对《给教师的建议》的穿越,方才明白,这就是知性阅读啊,我真庆幸,庆幸自己已经走在了知性阅读的“引桥”上了。
  三、沉浸于网络师范的课程里(2009下)
  1.缘起。
  每天在“李镇西之家”上传读书笔记,偶然间,发现一串红得耀眼的字“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一阵窃喜,马上走进去,细细阅读“招生简章”,自认为是与新教育“尺码相同”的人,因此马上报名。一份长达5800字的《我的阅读经历》帮我敲开了网师的大门。
  现在回想,也许真是与新教育有缘啊,2004年因为阅读朱永新教授的《享受教育》、《新教育之梦》结识了“教育在线网”;2005年注册在“新父母与幼儿教育”专栏发贴,曾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网友,专题贴被评为做秀贴;2009年跨进了“新教育网络师范”的大门,重新成为一名学生,接受大师们的传道、授业与解惑。
  2.选课。
  获准进入网师学习,真是欣喜若狂!于是,马上开贴、选课。课程表中没有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科课程,不过这并没影响我参加网师学习的热情,我选择了所有公共课,并选了一门语文必修课。从此,《新教育综合课程》、《第56号教室的奇迹》、《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简史》、《电影课程》、《构筑理想课堂》等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而又举足轻重的部分。
  3.修课。
  清晰记得网师开课的那天——2009年9月4日晚7点。网师正式开学啦!我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感言:很幸运,09之夏与网师相遇,很幸福,从此与一群尺码相同的人相伴,我愿努力学习,穿越生命,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之后,每周二、五便是我雷打不动的修课时间。说起网师的修课,真是酸、甜、苦、辣,味味俱全。为了参加每晚的授课,我推掉了所有应酬,由于网师每周五都有课,而朋友们的聚会又大都放在周五,所以,推掉应酬还真有些困难,刚开始朋友们并不理解,有的甚至埋怨我不通情理,“书呆子”一个,在我一次次的推辞后,他们习惯了我周五的缺席,有的甚至将聚会有意避开周二、周五。好在老公和儿子很理解我、支持我,儿子已经习惯了周五我听课,爸爸陪他过周末。有一次周五没有课,我提出陪儿出去溜冰玩,儿子很纳闷:“妈妈,今天你要听课的呀,怎么不听了?”当我告诉他今天没有课时,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大叫着“耶!”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真觉欠他的太多了。
  有了时间的保证并不等于就有了网师课程的学习质量,一学期来我穿越的课程,每一门都充满了艰辛。
  《新教育阅读地图》 暑假去书店发现了一套新教育丛书《构筑理想课堂》、《构筑合宜的大脑》、《农历的天空下》,于是,我一下子全部买了回来。正好在“新教育阅读地图”修课中派上了用场。认真研读铁皮鼓老师的《构筑合宜大脑》一书,认真咀嚼新教育提出的五点假设,用“专业阅读地图”烛照我的阅读经历,反思以往的刻写与叙述,谋划今天乃至今后的刻写与叙述,我完成了该门课程的作业《行走在知性阅读的引桥上》,被铁皮鼓老师判为“优秀作业”,当我在贴子里看到这四个鲜红的大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试着刷新了几次,发现我并没有看错,真是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成绩公布时,我获得了良好等级,真庆幸打响了网师第一炮!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很佩服雷夫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执着的精神。记得当时,我还重新买了一本送给儿子的老师,因为我希望儿子也拥有一个像雷夫一样卓越的老师(呵呵,是不是太功利了?我还买了一本《农历的天空下》送给儿子的老师,希望她和孩子们一起穿越那些古诗,可惜她感觉没法安排时间。),儿子的老师看了之后也爱不释手。后来,我们常常一起研讨班级管理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一起商量解决,我成了其幕后策划者,呵呵。当然,受益更多的是我的孩子们,我因为不做班主任,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室,就和我兼课班级的老师一起打造我们的教室,使得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温馨、更润泽。我的作业《让秩序在爱和自由中生长》获得及格等级,虽然等级不高,但对于我一个没有教室作为实践平台的园长老师来说,实属不易,我非常开心!
  《构筑理想课堂》 阅读干老师的《构筑理想课堂》一书很受启发,对新教育的课程框架表示认同。曾拜读过干老师的《破译教育密码》、看过魏勇的《用理想点燃课堂》,还看到过一些课堂教学实例,因此,对语文课堂颇感兴趣。然而,当我听完课交上作业之后,得到的却是“不合格”的结果,并且不建议补考。后来,我细细思考,这门课也许的确不适合我,因为中小学的课堂不同于幼儿园课堂,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比竟相去太远,加之我不可能有课堂实践平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放弃了理想课堂的研课。
  《苏菲的世界》 网师的门票是一份阅读史,这是对自己的一个灵魂洗礼,加之《构筑合宜的大脑》一书的研读,分析自己的阅读结构,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在阅读史中我这样写道:今后在选择书目的时候要注意完善自己的阅读结构,除了继续阅读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书籍以外,尽量补上人类基本知识这一类的书,读人学,做个明明白白的人;读哲学,做个有“头脑”的人。读哲学是我多年来的梦想,曾独自试着阅读,终归读不进去,读来读去不知所云,最终放弃了,这次找到了领路人,我当然要抓住机会读了。然而,研读的过程真是异常艰难。《苏菲的世界》是一份小说体的西方哲学史,好在的小说情节的推进,才得以将书慢慢向前翻,然而,每次授课却是极其尴尬的事情,听着讲师们的课,却不能理解其意思,学员们纷纷提出问题,而我却提不出,只得默默坐在电脑前,不敢开口,目不斜视,生怕漏掉了一点内容,努力理解着讲师们的话。遗憾的是,听课时似乎听懂了,可是,电脑一关,脑子里又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完成作业更是艰难之极,从十道题目里挑来挑去选了三条,可是,仍然无从下手,只得翻书、上网查询,东拼西凑,勉强回答讲师提出的问题。(我估计作业肯定会不合格,只有等着作业公布后补考了)
  《中国哲学简史》 有了读《苏菲》的教训,读这门课时,我特别认真,每次都对照讲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读,每次都坚持将预习作业做好再进课堂。因为每节课的开始部分杨超老师都会提醒我们:最重要的学习过程不是发生的课堂上,而是发生在您独立面对教材的时刻。因此,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然而,由于背景知识薄弱,很多古文都看不懂,读书理解很困难,只得放慢速度,读了一遍不懂,再读,仍不懂,回过头再读。读的过程中网络帮了不少忙,碰到看不懂的语句、不理解的问题,就上百度查询,有时词典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识字工具,边看书边“百度”,似蜗牛般慢慢爬行,真正践行了网师口号“有问题,找百度”(呵呵,发出这一口号的人真是太有才了!)。学习的过程异常艰辛,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曾在我的专题贴266楼thread--1.html留下“差生的课堂”一贴)。如今所有授课都结束了,讲师的作业题也出来了,面对那些题目又傻眼了。于是,重新翻开书本,慢慢梳理,但愿能向讲师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回望2009足迹
  2009,一粒南瓜种子播下了,一个追梦者起程了,迈开坚定的步伐,留下串串坚实的脚印。
  成绩:上半年读书、写博客,投稿,文章获省级奖9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8篇;下半年沉浸于网师课堂,除网师课程外只读了《高效课堂22条》、《童年的秘密》、《爬上豆蔓看自己》、《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等几本书,虽然没发表多少文章,虽然读书数量远远少于上半年,虽然看起来默默无闻,然而内心却是激情满怀的,是充实丰盈的,我深深懂得,读书不是数量的堆砌,必须思、必须悟,在讲师们的引领下,网师课程中所读的几本书在脑海里烙下的痕迹远远深于过去所读的几十本书!
  遗憾:新教育没有幼儿教育课程,除了公共课之外,我没有选择的空间,选择了语文课程中的《构筑理想课堂》,却因作业不合格而放弃了学习;因为喜欢文学,因此选择了《古老的回声》,并且已购买了《唐宋词十七讲》以及《古老的回声》这两本书,可是,却没能认真研读,没有进入课堂。今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补上这一课。
  五、筹划2010旅程
  不惑之年与网师相遇,“70后在渐渐老去……”——铁皮鼓老师在周六“每日一诗”中如是说。想想我自己,是“60后”啊,那不更是老了么?我所剩下的时间不是更少了么?我现在不努力还待何时?
  2010年,将继续选修哲学课程。《论语今译》、《非理性的人》当是重点啃读对象!虽然会困难重重,但我坚持“渐修顿悟”,即使无法抵达,也需努力!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享受学习的过程,正如孔子所言:“为而无所求。”
  种子既已播下,肯定会发芽;旅程既已上路,当然不回头!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坚信今天的课程,会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突然地重新亮起来!
  2010,以最佳姿态迎接每一天!
写于2010年1月31日
读这样的阅读史,总会沉浸于感动之中。有时候会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人可以推掉那些应酬,认认真真地阅读,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听课呢?
阅读,有时候需要一种信任。相信今天的啃读,必定不会被浪费。
2010年,新教育或许会拥有由研究中心直接指导和教学的幼儿园或幼儿班,会有越来越多幼儿方面的课程资源。
――铁皮鼓
[p-center]该帖子于 22:24:12被 追梦09 编辑过[/p-center]
【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年度作业】
2009,难道只是路过?
提交人:木舟
主题帖:thread--1.html
提交日期:2010年2月4日
2009,已经成为往事,只是习惯于农历的日子,感觉还在继续。
这一年,有过梦想,有过激情,有过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无奈。也许,不只是无奈,而是一种生命中必然,一种迷茫,一种无助。遇到过机遇,却擦肩而过,可以寻找许多的借口,但不可用借口来迷乱自己的内心,方向的缺失是一切的缘由。也许这样论述显得有点武断,当然还有个性的犹豫不觉以及惰性的蓄养。
回顾这一年,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上半年,有缘相识专业阅读
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大约从2月份始。浏览了众多教育在线素有魔鬼训练营之称成员的专业阅读贴,不只是欣喜,榜样的作用促使自己在经营“青师博客”和“新浪博客”之余开设自己的专题贴。
《教学勇气》、《爱的艺术》、《学会教学》、《青浦实验启示录》,开始尝试精读。一遍速览,二便摘录,三、四遍逼迫自己撰写读书笔记都是这时的“成果”。其实也谈不上“成果”,只是经过,在过程中享受如此阅读后的喜悦。“原来书可以这样读”是最大的感觉。
踌躇满志,以为自己找到了方向。以为自己可以做到一往无前。对于恒心、对于坚持,对于为读书而发的狠劲,我从不自疑。
并且以为,暑假将是一个难忘的“庆典”,准备了《唐宋词十七讲》以及《古老的回声》,想用语文老师的标准来规划自己。而这,只是初想。
暑期,痛苦中的挣扎
很快,迎来了暑假。以为自己可以。
痛并快乐着。40多天的教育硕士读书,我又做回了学生。不再开车往返于家校,而是在学校申请了住宿。酷热难当,惟有风扇相伴,往往读书过夜,却难逃疲惫不堪。白天,熬着课堂。夜晚,孤独中读书自娱。本是乐事。也确是乐事,就这样,读了《唐宋词十七讲》和《古老的回声》各两遍。享受居多,思考不足,更惶论撰写读书笔记。
其实,我不行,我没有办法应对。功利的教育硕士课程和我认可的专业阅读。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努力,可努力后反而是一种自信的丧失。也许期待太多,也许期待过于功利。
就这样,迎来了……
下半年,迷失的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有家庭的原因、工作的原因,更多的还在于自己疯狂的应对。我迷失在忙乱之中,迷失在烦躁之中。甚至丧失了判断的理智。
教育硕士的作业,篇篇要做。难道是我过于认真,还是不想荒废,我知道,忙了那么多,收获至少目前感觉,少之又少。特别是进入12月份以来,由于1月份的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焦虑伴随月余,不只如此的付出与真正的成长有何关系。读《课程论》、读《教学论》,看到的却是抄袭多于思考。真不知2011年3月的论文答辩,会对我的2010产生怎样的影响。
工作,忙于事务,甚至感觉在间接做着“应试教育”的帮凶。为了生活,好象是不得不为。“行”和“思”的严重不统一构成了一切痛苦的根源。
烦躁、宣泄。构成了下半年。
当然,感觉迷失还在于遗憾,遗憾错过了网师的课程。虽曾有过踌躇满志,可忙乱中感觉没有经历,于是丧失了选读的勇气。
也许我该做的是减法,可这个减法如何来做,却真的无从下手。
再迷失,再烦乱,每天2小时的读书时间还在继续。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也许其它算不上读过,只是在摘录本上有过印记。且罗列之,以示回忆。
《中国哲学史》、《青浦实验启示录》、《呼啸山庄》、《万历十五年》、《我的精神家园》、《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雪山飞狐》、《林肯传》、《第五项修炼》、《构筑合宜的大脑》、《构筑理想课堂》、《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苏菲的世界》、《做最好的家长》、《南怀瑾选集第六卷》、《学会生存》、《野火集》、《甘地自传》、《人生不过如此》、《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等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读过四遍,并且给自己定下任务,决定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必通读此书一遍。
不知道,明年的此时,我如何回忆。
但愿,不再象现在,感觉路过2009。
我从来不敢奢望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可供自己做所谓的研究。――在我印象中,那些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做所谓的教育研究的,往往未见得拿出出色的成果。
这些迷乱以及顾此失彼,或许是人生必要的黑暗或沉沦,在这样的限制中,只要心存愿望并付诸行动,舞步会渐渐地清晰自如起来。
2010,或许又只是一个开始。但只要脚步不停歇,慢些又何妨?怕的是失去了信,失去了愿,失去了韧。
――铁皮鼓
我能做什么
——我的2009教育杂叙
回顾我的2009,照例打开博客,翻进日期,对教育和阅读生活做一个梳理和罗列,因为梳理和罗列,往日文字无法描述的思绪一一浮于脑海。
2009《观察儿童》《学校是一段旅程》、《儿童的人格教育》批注之批注、《巫婆一定得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重读《童话人格》、《涂鸦解秘——儿童绘画心理透视》、皮亚杰《儿童心理学》、《不跪着教书》、《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皮亚杰《儿童心理学》、56《电子情书》、在读《儿童绘画心理学》。
好在永远都有时间,无非是优先顺序的问题。辛黛瑞拉这一年读的这些书,都是好书,对儿童持续不断的观察,也都是非常前益的。我愿意抱着一份期待,等待着漫长的岁月之后的那些最终留下来的东西。
或许,漫长的渐修之后,会有突然的顿悟,“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但要提防另一种可能,即始终陷入迷雾之中,被虚假的光线所吸引。进步是有的,但是却与付出不成正比。
好在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有意义的。
――铁皮鼓
[p-center]该帖子于 11:20:31被 辛黛瑞拉 编辑过[/p-center]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望2009
文/听风掠过
“”“”“”
谁能在掌声中找到回家的路?
或许2009,并不是开始,2010,才有可能开始。网师的课程,如同暗夜中的星辰,一直会在那里闪耀,你可以假装看不到,但是,有些东西你看不见,可它存在着。
除非真正地穿越那些根本书籍,否则,总以为自己走得很远了,回头才发现,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铁皮鼓
&&&&&&&&&&&&&&&&&&&&&&&&&&&&&&&&&&&&&&&&&&&&&&&&&&& &
&&&&&&&&&&&&&&&&&&&&&&&&&&&&&&&&&&&&&&&&&&&&&&&&&&&&&&
&&&&&&&&&&&&&&&&&&&&&&&&&&&&&&&&&&&&&&&&&&&&&&&&&&&&
2009年9月5日,网师正式开学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开学典礼上的热烈气氛和带给我的心潮澎湃的感觉。紧接着是紧张的学习,我报了网师这学期开的有关语文的所有的课程,因为我不想错过每一顿精美的精神大餐,《唐宋词十七讲》暑假共读的时候过关了,这为我减轻了一些压力,虽然我知道自己学的并不是很扎实,但因为精力有限,只好放弃了,好在铁皮鼓老师的“每日一诗”多少弥补了一些遗憾。《新教育综合课程》因为有前面对新教育理念的一些了解,所以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说深入地了解,还需要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加深。
接下来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从这本书的学习中,我看到了执着的信念、疯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我看到了伟大的课程,知道了共同体的力量。如果没有网师的共读,我想这本书带给我的恐怕只有励志罢了。在这门课程的作业中,我看到有的老师已开始了课程的实践,对他们我很敬佩,虽然这门课我及格了,但我知道要想真正吃透这本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也许,许多年后我在回望走过的这几步时,会发现是多么幼稚、肤浅,正如狄金森诗中所说:我不能证明岁月有脚/然而确信他们奔跑/证据是已完成的序列/已成过去的征兆/我发现脚有更远的目标/我对一些目的发笑/昨天,它们似乎宏伟/今天,要求已更高/我不怀疑昨日的自我/曾经和我完全相称/但是和我匹配不当,证明/它们已落后于我的生命。
我们都在生活的河流里挣扎,许多所谓的宏大叙事,都是愿望加上幻觉调制而成的。懒散、虚无、恐惧、怀疑……无时无刻不在袭击着我们。
在这样“四面楚歌”的环境中,真正的勤奋、理性、自信、坚定……才渐渐地觉醒,生命才在一次次的努力中被不断地更新,在一次次的沉沦中不断地闪亮。
兰心明月身上,有着南瓜蜗牛们最重要的品质,即诚恳,不自欺。
如此,向上之路便不会断绝,才有可能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像呼吸一样自然。
――铁皮鼓
&疲惫的追寻--2009年的阅读旅程兼反思文:山河一局棋一线网络  网络改变生活。网络创造了条件。因为有了因特网,地处偏远山区的我,一样可以接受到最新鲜的教育信息。2009年一天中的偶然时刻,我走进了教育在线的网页,立刻被一种教育所应有的激情、理想和追求所打动。认真的撰写一篇“阅读史”,加入了新教育网络学院。下载学期书单,选修课程,网络邮购,《构筑理想课堂》《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简史》《论语今读》等等著作,走进了我的阅读生活。它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的选择,更使我感到,教书育人不一定非要死扣教材,局限于课堂和办公室,教育的途径为何就不能创新,这种功夫在诗外的阅读,却更能让教书育人少几分功利的追逐,传授时的匠气。这就是一种固本,一种更高的立意。尤其是构筑理想课堂所阐述的目标确立、策略实施,使我在困惑中清醒。如果教学是战争,首先要知道攻克的堡垒,如果是过河,一定要找到桥梁和船只。  同时,我通过当当网,杂七杂八购买了三四十本书。它们与前构成了我2009年实在但又有些疲惫的阅读旅程--
一张书单   这是我从当当网上我的书架上下载的2009年书单,另外通过孔夫子旧书网、当地新华书店购买的没有记入。这些书,有的几乎没读,有的甚至读了不下3遍。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毛泽东箴言》是由毛的外孙女编撰的一本书。从设计上来看,仿佛是一本红小书。书中内容是从毛的著作中摘编的。虽然有的理解起来缺乏背景,但那种观世正己待人处事的切入点和方法。真是大手笔。《数学方法论入门》书不厚,但通俗易懂,对那些不喜欢数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本开窍的书。《构筑理想课堂》,这本书的好就在于它“求真务实”。不管从教多少年,只要阅读,拥有的是莫大的收获,它能开悟教与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书很好,但在当下,人们怎么能不看重成功?《包容的智慧》,那些脾气不好,爱教训孩子的老师真该读读。没有海纳的胸怀,教书也是一种磨难。尤其面对那些差生的时候。《荒废集》,总感觉语言比内容更值得玩味!《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专家写就的书,但很有现实参考价值。《论语与算盘》,论语成为商业的指导秘诀,真是活学活用。1、毛泽东箴言 作者: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 编订2、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 作者:张五常著 
3、论语今读 作者:李泽厚 著4、数学方法论入门作者:郑毓信 著5、读人(经典版)作者:(美)狄米曲斯,(美)马扎瑞拉 著,张芃 译6、构筑理想课堂作者:干国祥 编著7、苏菲的世界 (精)作者:[挪威]乔斯坦·贾德 著,萧宝森 译8、苍黄(王跃文正式授权完整版长篇官场小说)作者:王跃文 著9、智慧管理:严格而自由作者:庞荣瑞 著10、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天才都是可以教出来的 微软人才培养方案解密 李开复推荐...作者:凌志军 著11、野蛮生长(商界思想家、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著)作者:冯仑 著12、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作者: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 主编13、包容的智慧作者:星云大师,刘长乐 著14、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上下册)作者:唐浩明 著15、《百城赋》(上下编)&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作者:金观涛 著16、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作者:苗发勇 编著17、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典藏版)作者:潘石屹 著18、人生要有追求——学苑往事丛书作者:龚育之 著19、教育哲学通论作者:黄济 著20、系统的哲学作者:金观涛 著21、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最新版)作者:(美)派克 著,于海生 译22、政道:仇和十年作者:包永辉,徐寿松 著  23、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作者:(斯洛文尼亚)齐泽克 著,季广茂 译24、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作者:张胜 著25、荒废集作者:陈丹青 著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小学低年级作者:李毓佩 著26、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作者:时寒冰 著27、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著28、老子的帮助作者:王蒙 著29、中考语文,小菜儿一碟作者:王泽钊 编著30、论语与算盘作者:(日)涩泽荣一 著,刘唤 译31、活法(郎咸平推荐、马云最推崇的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作品)作者:(日)稻盛和夫 著,周庆玲 译,吴常春 校译&&&&&&&&&&&&&&&&&&&&&&&&&&&&&&&&&&&&&&&&&&&& 一种困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自感进入了某种误区:读书显的庞杂,许多时候成为精神上的猎奇,成为休闲中的快餐,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读的不深、不透,不彻底。因而难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学识的养分。同时没有把阅读与思考质疑结合起来,没有把阅读和书写结合起来,进而让阅读成为工具,丧失了阅读的本真。这也许是我阅读的困窘之境。&&&&&&&&&&&&&&&&&&&&&&&&&&&&&&&&&&&&&&&&&&&&& 几点反思&&&&& 第一,紧跟网师学院课程推荐书目,进行深度阅读,形成明显的专业化阅读路径。坚持“读破一卷”主义。&&&&& 第二,针对某个教育问题、课题进行系统阅读,真正将有关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力争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向互动,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 顺祝:老师、学友虎年吉祥。&&&
对于阅读史而言,既要有书目,更要有“史”,更重要的是“史”,即一年来的由书籍带来的生命的发展,甚至停滞与浪费。因为“史”的目的是“思”,是通过反省重新擦亮思想,不断地回到应该的路径上去。
“地处偏远山区”,对于专业发展来讲,甚至是一种优势。都市的繁忙与浮躁,常常令人丧失力量。
因此,期待山河老师,在网师里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东西。
――铁皮鼓
提交人:张文红
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
我的学习与阅读
很喜欢这样真实的阅读史,如果是我,乍进网师,或许也会冒出这些想法吧?
何谓成长?成长就是突破原来的皮肤,这是一个疼痛的过程。曾经以为的成就,原来竟然不值得一提,因为眼睛看到了更高处。
这时候,就会面临抉择(人生其实时刻面临抉择):进,还是退?退,仍然是个好老师,进,要承受磨难付出许多代价,但却有可能(而不是一定)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信张老师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感。
――铁皮鼓
提交人:孙啊勇
提交日期:2010年2月6日
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
》、和《万历十五年》以及《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暑假里还浏览了海门09
阅读史写得有些像流水帐,而不像“史”。
但这流水帐中,也有了“生命的痕迹”。
希望2010年,这“生命的痕迹”变成“生命的河流”,从容不迫地流淌过来。
――铁皮鼓
20201&&&& 5555
栎柯是一个很用心的老师,点点滴滴之中,闪烁着教育的智慧。这智慧,源于多年的工作经验。
而网师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是力求从经验出发,超越经验,直至从自发走向自觉。
因此,不妨给自己一些压力,课程尽可以少,但是精透一门是一门。
――铁皮鼓
还有梦可追吗?
&&&&&&&&& &&&&&&&&&&&&&&&&&&&&——诉说我的二零零九
主题帖:thread--1.html
提交日期:20010年2月7日
当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查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这意味着人作为精神的存在,自我反思自我审查的必要性。苏格拉底后来的坦然赴死,用自己的死亡深刻实践了这一点。尼采也是一样,他放弃了生活,用整个生命探寻人生的意义,真诚地思索,然后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向着人们高喊:“忠实于大地!”
是的,忠实于大地。忠实于生命的自然,忠实于我们自己。可我等平凡之辈,远远达不到哲人们那样的境界。我只想借着苏格拉底的话,作为我这篇年度叙事的开篇,并借用先哲高贵心灵的映照,用我们尘世之肉身,尽可能地贴近,让平凡的俗世生活慢慢氤氲浸润于不平凡的追求中,如此获得自我的超越。
第一步,便是自我审查的必要。
“重新回到原点。从行政的岗位下来,繁重的教学工作让我真正感到教学一线的不易,也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力与痛楚。如果说通过学习读书我曾有幸经历了职业生涯的一段提升后,那么,回到现实,与以前相比,我能看到更多教育的真实,能感受更多教育的细节,而这些,带给我的,是伤痛、挫败多于成功的喜悦。
——见拙文《生活在痴迷中》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57&do=blog&id=31416
56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我开始反思自己,我给了孩子们什么?回想自己从教的经历,可谓波澜起伏,充满变数。对比雷夫那份对教育的倾力倾情投入,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那些古老的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作为教师,自我存在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是否真的爱教育,是否真爱教师这门职业?结合自己的职业处境,我想,这些看似宏大的形而上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融入职业生活的一部分,化为具体而微的自问:我将怎样增加学科的本体知识、增强自身对于所教学科的理解,从而精进自己的教学?我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增进自我对于职业的认同,把自我积极投身于教育世界中,在那里,找到我自己,成为我自己?
我最终明白: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而是通过一本本书籍,通过书籍与生命的相互映照而认识自我、找寻自我的过程。
& 我计划中的下一步阅读,是在沿袭以往浪漫阅读的基础上,以专业阅读、咀嚼式的知性阅读为主,浪漫阅读为辅。目前,我已经自发加入新教育的网络师范学校,并结合阅读着手开展英语歌谣诵读课程探索,我期望着随着这个新的团队一起穿越一段新的旅程。”
——.cn/s/blog_4c3ba7e60100hp3d.html
而这段旅程,已经开始。
2) (&&&& )self-assesment()
09204Ssong() sentencestoryshow2010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
09100%94.1%95.5
095401521529
卢安克认为电视里看到的爱情很奇怪。他说他能够留在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他的父母从来不认为孩子属于自己。他说“孩子们属于我,跟爱情的那种属于我不一样的。一种是能放开的,一种是放不开的。“他说,他不向往电视里那种爱情的依赖和占有。
也许,我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包括对孩子的爱。
其次,是关于教师的心态。卢安克认为教师的心态决定一切。他说:“最障碍我们教育行为的,就是我们对学生该怎么样的想象(幻想)。“、”想影响别人,反而影响不到。因为他们会感觉到这是为了影响他们,他们才不接受了。” 卢安克就是这样,以看似极端的方式,放下所有先行的预设、放弃作为教师的身份、全身心地去投入去感受,他让改变自然发生,而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为了某种先行的目的,想当然地去改变。
他的教育方式可谓是离经叛道,尤其对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思考更是颠覆不小。当然,他自称是一个体制外的教育爱好者,他义务教学,不拿一分钱工资。在柴静和他的面对面采访后,有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卢安克的所作所为(大意如此):
有些人为着他儿女,那么儿女就是他的后代;有些人为着学生,那么学生就是他的后代;有些人为着人类,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对于后一类人,我永远心存敬意。虽然我认为,身在体制中的我们,无法做到像卢安克那样纯粹、伟大,但我们由此而知道他,了解他,多少可以在我们坚硬锁闭的现实空间之上敞开那么一扇小小的窗口。或许,也可以唤醒我们,激活我们的想象,在我们内心之中重建另一个美丽温婉的教育世界。
我想,下个学期,我会有一种不同的心态,来面对我的课堂,我的孩子们。
于是,告诫自己,以平和的心态,继续前行:
做好每一件事——读书:沉潜,完善自身;工作:敬业乐业悟业;生活:锻炼,激情,随顺自然。做最好的自己,永不停止追寻。
&&&& 我问自己,还有梦可追吗?我只想告诉自己,不再高唱梦想之歌,而是将这份理想放在心中。走好每一步,而行走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个月还没有胎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