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滨江小学新生小学是新的学校吗?学校校长和主任是谁?

惠城小学新生入学报名首日
家长熬夜排队学校人数爆棚-惠州小西网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当前位置: ›
惠城小学新生入学报名首日
家长熬夜排队学校人数爆棚
10:07:06|小西网编辑|
& && &小西导读:昨日是惠城区小学新生入学报名首日。记者了解发现,部分学校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出现排长龙现象,有的家长甚至提前一天就到报名点附近“安营扎寨”。
  昨日是惠城区小学新生入学报名首日。记者了解发现,部分学校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出现排长龙现象,有的家长甚至提前一天就到报名点附近“安营扎寨”。
  部分学校门口家长连夜排队报名
  5月23日18时,记者来到市十小报名点。因市区东湖花园片区学位紧张,为了让孙女能就近入学,家住东湖花园6区的陈伯已经早早带着凳子排队报名。“小学一读就是6年,为了接送方便和安全,我们宁可辛苦一个晚上,让孩子能就近读个好学校。”
  昨日凌晨1时,市十小已有80多名家长排队报名,大家都做好了通宵达旦排队的准备:带着雨伞、防蚊花露水、扇子等。期间,市十小有两位老师前来劝导家长们回去。该校教导处夏老师告诉记者,该校今年计划招收6个班的学生,只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都可以保证入学,家长无需过分紧张。
  记者走访发现,市李瑞麟小学、市十一小、市富民小学、市南坛小学等多个学校,凌晨4时多就有家长排队等候。为了方便家长报名,多数学校按照排队顺序进行排号,分批分时段报名。
  据悉,为缓解学位紧张问题,惠城区今年新建成4所学校,其中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第二十六小学将于8月建成,第二十七小学计划年底建成,将新增5520多个公办学位。这4所学校也于昨日开始招生。当天,市十一小金榜分校、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排队的家长不少,但市二十六小报名点却“遇冷”。
  针对家长连夜排队报名现象,惠城区教育局表示,只要孩子完全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如果报名人数很多,该局会在区内进行调配,部分不是完全符合条件的孩子,才有可能被调配到邻近学位较宽松的公办学校去。“我们首先要保障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这方面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部分小学入学报名需出示房产证明
  据悉,从交通安全和接送便利角度出发,今年,市六小在下埔滨江公园附近的学区划入了市十一小、市南坛小学和下埔小学。为解决市区东湖片区十小学位不足,不能满足户籍生就近入学的问题,惠城区政府今年向惠州一中实验学校购买教育服务,为东湖西路接东平大道至新开河所包围区域的户籍适龄儿童提供公办学位。
  “房产证地址和户口本地址不一致,怎么办,我还能报上名吗?”在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报名点,市民吴先生有点着急。在市十一小分教点报名处(原三小内),也出现了孩子户口随爷爷奶奶在学区内,但却提供不了房产证的现象。这需由家长申请、老师上门调查核实后方可报名。“为了方便报名,学校专门调配了上门调查的老师,家长申请后,老师马上上门调查。”市十一小副校长、分教点负责人钟老师介绍,报名时学校都会严格检查证件。
  记者了解到,除本人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适龄儿童父母的身份证、儿童出生医学证明、《儿童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和《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外,到市一小、十一小、十一小分教点、十五小、南坛小学、南坛小学鼎峰分校、下埔小学、上排小学、光彩小学、实验小学、李瑞麟小学、富民小学、十小、十一小金榜分校、东湖片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寄读班、新村片上排小学寄读班等校报名的适龄儿童,另需出示小孩父母或直系亲属房产证(或购房借款合同及首期发票),不能出示房产证或房产证地址与户口簿地址不一致的,由家长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并书面说明原因,申请学校派人调查核实。今日是报名最后一天,家长出发前应检查报名证件是否齐全,以免白跑一趟。
  目前,全国学籍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所有在校生使用终生唯一的学籍号,家长须按要求如实填报小孩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户籍地等信息。否则,会影响学生转学、升学等学籍管理。
  本报记者龚 妍 谢菁菁 马海菊
昨晚凌晨0时许,在市十小校门前的家长们对彻夜排队做足准备,带齐雨具、干粮、驱蚊水、平板电脑、充电宝……
10:07 上传
吃碗粉充饥,继续排队等派号。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林奶花 惠城区201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昨日开始,将持续到今日。今年将有4所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并招生,预计新增小学学位5520个。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在市区麦地、东平等地段,担心报不上名而漏夜排队的家长仍然不少。对此,惠城区教育局表示,如果报名的人数很多,会就近进行调配,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昨日记者在市区多所学校报名现场看到,地处繁华地段的学校仍存在漏夜排队现象,比如市十小从23日18时10分就有家长排队,市李瑞麟小学到24日凌晨5时排队人数已超过百人等。排队的家长表示,担心学位不足以满足适龄儿童报名需求,“去得太晚领不到号”。
  对此,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报名期间,市区某些报名点的学生人数可能远超过预料,而某些农村学校的报名人数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多,今年的适龄儿童数及其分布情况需等报名后才能明确。有些学校已告知家长,报名不需要漏夜排队,只要孩子完全符合条件,都会让其报名的。“如果报名的人数很多,我们会就近进行调配。我们首先要保障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这方面家长不必过分担心。”该负责人表示。
  同时,在报名现场记者也发现不少家长资料准备不足、弄错所属学校等情况。惠城区教育局提醒家长,对于新生报名每年都是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操作,一定要提前将材料准备充分,也可登录该局网站查看学区划分情况。
  地点1:市第十小学
  凌晨0时凳子排了86张
  今年小学学区重新划分,市第十小学(下简称“市十小”)学区面积缩小近一半,但家长对学位紧张的印象丝毫不减。相比去年在报名前一晚21时多才有家长来排队,今年家长排队时间提前到报名前一晚的18时10分,尽管当晚有老师前来劝说亦无效。
  前一晚18时10分开始
  东湖西路接东平大道至新开河所包围的区域在去年仍是市十小学区范围,今年它们被划入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寄读区。表面看来,市十小学位紧张应该得到缓解,但在家长看来却并不如此。“去年开8个班,今年只开6个班,如果报不上名就要被分流,接送都很麻烦,辛苦6年不如辛苦一晚。”家长王女士一语道出众多家长的心声。
  张化升(化名)是最早开始排队的家长,5月23日傍晚18时10分就搬板凳去排队。刘女士散步经过,惊觉已经有人在排队,连步也不散了,回家搬板凳加入排队大军。至24日凌晨0时10分,排队的凳子已排了86张。
  老师劝说家长离开
  23日23时,该校教导处一位自称姓夏的老师赶到现场。“我听说有很多家长排队就赶紧过来了。”他简单跟记者说了一句,随即跟家长解释,“明天我们会按顺序发号,请你们相信学校,我们不会有任何留号、插队的情况。”他紧接着劝说家长不要紧张,没有必要通宵排队,只要符合条件,学校肯定会接收。
  但此番言语并不有打消家长的决心,而且还有更多的家长正在加入排队大军。夏老师称,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今年招生由去年8个班减至6个班,这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眼见家长排队秩序良好,也没有离去的打算,没多久夏老师就离开了。
  “如果他的招生通告上明确写着符合条件保证有学位,我们马上就回去。”家长王女士插话说道,周围家长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准备360个号 派出233个
  昨日上午7时35分,市十小老师开始派号,此时队伍已排到东坡路路口。至8时30分,所有现场排队的家长都拿到了派号,发号结束,学校共派出233个号。“报名时间共2天,我们准备了360个号。”一位在现场负责的赵老师称,其实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去年也是这情况,学校准备的号是充足的。
  事实上,派号的过程也较为紧张。刚开始发号时,聚集在校门的家长一起涌到门口,引起一些较早排队等候家长的不满。在一番争论后,有家长提出,按照原来排好的凳子发号,最终校方派号的赵老师同意家长们的提议。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林宇翔
  地点2: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寄读区
  担心到新校当“小白鼠”
  离市十小较近的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寄读区情况较“好”。幸女士在昨日天还没亮,大概凌晨4时30分就到校门口排队,是该校第一个排队的家长,“5时30分后排队的人才多了起来”。8时10分,该校开始派号,记者意外地看到前一晚在市十小门口劝说的夏老师,“这个学校的老师还没确定,市十小的老师过来帮忙报名”。他透露该校公办学位只有2个班,但具体招多少人他表示不清楚。当天上午,该校只派出了70多个号。
  “这个学校还没建好,谁愿意去当小白鼠啊。”东湖花园五区一位家长称,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寄读区有公立班级又有民办班级,担心从小就给孩子树立贫富分化观念。而且学校烂尾这么久,一建好就开学,对房屋质量、甲醛污染、师资力量都有所担心。
  “我倒不这么认为。”等待报名的家长刘先生认为,学校能这么快建起来说明创办方是比较有实力的,才能得到教育部门同意办校,“第一年招生未必能招到很多(学生),创办方急于打响品牌,将对2个公立班级更加重视”。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林宇翔
 & & 地点3:市第二十六小学
  5点起床 6点排队 8点报名
  东江时报讯 记者丘淑倩 市第二十六小学今年秋季学期也将建成投入使用。24日早晨7时,家长们早早就来到位于嘉逸园营销中心的市第二十六小指定报名点排队。
  全家老少一起出动
  24日上午7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嘉逸园营销中心的报名现场,营销中心门口摆设了一个领号处,营销中心大厅内还设有家长休息区和审批处。7时15分,领号处旁已经排起了近20人的队伍,现场报名的人数不算太多。有的全家老少一起出动,有的家长手中紧握着报名资料,大部分家长面色凝重、眉头紧锁,焦急地等待报名时刻的到来。
  据悉,市第二十六小学于去年7月开始动工,今年秋季学期将建成投入使用。该校今年秋季学期招收一年级新生4个班,共计184人。根据《惠城区2014年市区小学学区范围说明》,市第二十六小招生范围划定为:自南山公园起,沿三环南路接鹅岭南路至惠城区地界的山地及口岸路接鹅岭南路接三环路,以上路线所包围的区域都属于市第二十六小招生范围。范围内包括名流印象、嘉逸园等小区。
  最怕新学校有甲醛味
  “我今天早上5点起床,6点就来排队了。为了孙女能够顺利读小学,我们辛苦不算什么,就希望能够尽快报名、确认。”站在队伍最前面的袁奶奶家住名流印象。“真的怕学位不够,所以要早点来。”她说,“最怕新学校有甲醛的味道,会影响孩子”。
  同样住在名流印象的黄先生则最担心新学校的师资问题:“老师是哪里来的?教学好不好?”
  “交通很不方便,只有一趟公共汽车。”住在名流印象的谢女士说,早晨送孩子上学,要从仲恺大道左拐进入嘉逸园。“但是嘉逸园门口的红绿灯在早上7点到9点又不能左转。”谢女士说,这对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来说,很不方便。
  建筑材料经严格检查
  市第二十六小学招生办负责人胡老师说:“市第二十六小学秋季招生共分为两天,家长们放心,只要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读书,学位不会紧张。”
  对家长们提出的问题,招生办负责人胡老师一一作了回答:“请家长们放心,我们学校的建筑材料都是经过严格检查,符合标准才投入使用。”
  “每间学校都有老、中、青教师。”胡老师说,市第二十六小学的教师都是市教育局统一调配,每间学校都有各种年龄段的老师。
  “交通方面我们会和相关部门协商。”胡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先走古塘坳地下隧道再进入嘉逸园。关于家长们提到的仲恺大道嘉逸园路口限时拐弯问题,胡老师称学校会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家长声音
  建议开通网上预报名
  “我们希望教育局可以把学区的具体情况公示出来,主要是3个数据,一是市十小的学位有多少,符合条件的学生有多少,学区内的学生数量有多少,家长一对比就能明白。现在的情况是信息不公开,学校说学位够,但家长却没有依据去判断。”金沙俊园王先生说道。
  “都什么年代了,家长还不得不用这么原始的方法排队报名,我建议教育局开通网上预报名,到时大家凭预报名的信息来就行了,甚至可以通过系统设计,先在网上预报名时筛选一遍是否符合条件,效率就会高很多。”家长朱先生说。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林宇翔
  温馨提示
  寄读班招生时间待定
  市第二十六小学招生办负责人胡老师介绍,去年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在尖峰山片招收了一个寄读班。寄读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事先签好协议,将于今年秋季学期起整体转入市第二十六小学。
  “寄读班的招生时间待定,听从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胡老师说,寄读班的学生目前在读小学一年级,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将直接转入市第二十六小学读小学二年级。5月24日、25日两天学校只统一招收一年级学生,寄读班的招生时间待定。
  丘淑倩
 ■《东江时报》记者林奶花
  前后不过3分钟时间,姚雪多日来的希望就破灭了。
  报名点工作人员拿着姚雪孩子办理户口迁移的回执,对着电脑输入后,宣告“小孩的户口还未成功转入,报不了名”。
  姚雪的脸一下子煞白,她边下楼边打电话给丈夫:“老公,孩子没报上……”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
  “小孩去哪儿读书”
  23日17时,距离惠城区201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还有15个小时,《东江时报》记者来到市区江北海伦堡小区,试图寻找一位适龄儿童家长,记录其为孩子求学的过程。
  海伦堡的入住率被街坊公认为周边住宅小区中最高,据不完全统计,居住者已有2000多户。这个位于北邻三环北路的小区,在5月16日《惠城区2014年市区小学学区示意图》(下称“划片图”)公布以后,爆发了关于“小孩去哪儿读书”的争议和对于学位的诉求。经过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的过问,海伦堡小区户籍为云山派出所或江北派出所的适龄儿童可以到南坛小学鼎峰分校申请报名,同样的还有三环北路以北的摩卡小镇、万科城等小区。
  《东江时报》记者通过朋友进入海伦堡小区业主QQ群,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并留下了手机号。很快就有业主提出,希望通过媒体真正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到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报名,是暂时性的还是划片性质?目前划片图上还没有海伦堡等几个小区的位置,希望能落实到纸上。”
  此时,海伦堡三期住户姚雪再次检查了报名要带的材料:户口簿、房产证、出生证、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计生证明……确认材料完整后,她看着一份办理户口迁移的回执,担忧地问家人:“孩子的户口从湖南迁过来,派出所已经受理并给了回执,但还等一个多月才能办成,会不会影响报名?”家人安慰她:“在9月开学前就能办好,应该没问题的。”
  电脑上的业主群跳动起来,姚雪点了进去,然后,她拨通了《东江时报》记者的手机号码。
  “学位真空”
  姚雪是个漂亮的重庆妹,出生于1986年,活泼、直爽、不善于掩饰情绪。她结婚早,孩子现在都6岁了。
  海伦堡是个年轻的小区,住户多数是80后,孩子们的年龄也差不多。似乎是一夜之间,入学问题横亘在年轻的父母们面前:数十个6岁的儿童今年要上小学了,可“划片图”上没有他们的位置。
  “最初海伦堡三期和惠城区技校之间有一个规划小学,很多业主买房最看重的也是这点。但是几年过去了,小学建设遥遥无期。”一位业主在网帖中质问,“海伦堡和万科城等既不属于南坛小学鼎峰分校,也不属于望江小学和三新小学,这里难道属于世外桃源吗?”
  正是这个发在今日惠州网的帖子得到了市委书记的回复,从而该小区户口为江北派出所或云山派出所的儿童,得以报读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但“没有看到红头文件”,报名前夜人们仍未安心。24日0点,姚雪焦虑得睡不着,她登录小区业主群,发现失眠者大有人在。
  为了孩子能上学,普通主妇姚雪尽力了。“划片图”公布后,海伦堡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号召业主们“表达对学位划分的诉求”,她立即到小区保安亭签名;她登录今日惠州网,为业主们顶帖,呼吁有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学位真空”。
  同时,她还因为户口问题焦头烂额。
  在惠州,户籍是上公办小学的第一道门槛。姚雪孩子的户籍随父亲落在湖南,“我们夫妻都是农村户口,在老家有地有分红,所以,尽管来惠州十几年了,一直没有迁户口”。今年1月,孩子6岁了,姚雪将自己户口迁到惠州,“为了孩子读书嘛”。
  她没想到,户口迁移会耗费这么多时日,涉及近20项材料。
  “今天补这个材料,明天补那个证明,腿都快跑断,在老家和惠州之间寄了不知多少回快递。”姚雪的闺蜜、来自湖北的陶玲说,去年给孩子迁户口花了半年多时间。
  5月19日,经历了4个月,姚雪的户口迁到了惠州的海伦堡。5月22日,她顺利向派出所提交了为孩子迁移户口的申请,并得到了一张回执,还有55天才能查询结果。她将孩子报名的希望都押在了这张回执上。
  “你说,学校会认吗?”姚雪在电话里彷徨地问记者。
  “简直是生死签”
  24日早晨6点多,只睡了3个多小时,姚雪就和陶玲一起赶到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报名点。报名点门外已排着20多名家长,最早的4点就过来了。
  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是今秋即将新开学的4所小学之一,另外3所分别是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市二十六小、市二十七小,新增小学学位有5520个。因为没睡好直犯困的姚雪并不知道,今年的排队记录已被位于市区东平的市第十小学的家长刷新:有家长从23日18时10分开始排队,直到该校开门派号,足足排了13个小时25分钟。
  姚雪看到了很多位来自海伦堡的业主,不过彼此没有心情寒暄太多。一直等到8时许,大门开了,家长们保持队形小跑而入,依序到一个桌子前,把一袋子资料交给对方。在初步验过户口簿后,有人拿到了号,欢天喜地到休息区等候;有人被拒,或面红耳赤地争辩,或垂头丧气地离开。
  “这哪里是‘号’,简直是生死签!”一位女士嘀咕着。轮到姚雪时,不等对方质疑,她就拿出回执说明孩子的户口已经在办理迁移了,对方迟疑了一下,给了她一张号。
  “24”,这个寻常的数字,顿时让姚雪眉飞色舞:“我排到号了!”
  报名的两天里,南坛小学鼎峰分校准备派号的学位共有240个,昨日上午派发了120多个。不过,这并不能说服家长们不提前来排队。
  “还好有回执”
  在姚雪的旁边,一个带着一袋报名资料的年轻女子正向人咨询:“我的房子在学校片区内,但孩子的户口在博罗,能报名吗?”她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一位销售人员立即上前对她说:“您可以在我们鼎峰国汇山买房,小孩就能来上学。”
  事实上,已经有一批家长提前一天在南坛小学鼎峰分校报上了名,他们是鼎峰国汇山楼盘的业主。为了增加学位,这几年惠城区采取“企业出资,政府办学”模式,推进德威学校、新湖小学、中洲实验小学、南坛小学鼎峰分校等新建项目。而作为吸引购房者的手段,出资建校的开发商往往会优先保障本小区业主孩子的学位。
  除了在这样的楼盘买房,家长们想让孩子报上名,惟一的办法就是保证符合户籍、年龄等要求且各项资料齐全。在报名现场,领号被拒的情况中户籍不符的比较多见,多数是未及时把孩子的户口迁到学区内。“还好我有一张办理回执。”姚雪庆幸。
  有一种情况是住房位于学区的边界地带,容易引起争议;或是没有明确信息显示自家小区属于哪个学区,陶玲就是后者。海伦堡因为位于三环北路以北,险些不被纳入江北学区,而陶玲居住的相悦名居,还在海伦堡以北,房产证地址上写的是“金石一路”。
  现场的招生公告显示,除了原先划定的“旺岗路-惠州大道-三环北路-惠民大道至鼎峰国汇山,以上路线所包围的区域”,还增加了一条:三环北路北边摩卡小镇、万科城、海伦堡等小区且户籍属云山派出所或江北派出所,也属于该校学区范围。这其中,没有提到相悦名居。“我不确定孩子到底属于哪个学校,只能来碰碰运气。”陶玲苦恼地说。
  这不是陶玲一个人的苦恼。报名期间,一位姓黄的家长向《东江时报》记者发来求助短信:“我家住在水门路50号,本应在市十一小或者市三小入学,但我今天到三小报名,却被告知应去市第五小学或市第六小学报名。”
  《惠城区201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指南》显示,今秋市区小学学区因新建市第二十六小学、第二十七小学、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南坛小学鼎峰分校及第三小学和第五小学进行了整合等,望江小学、马庄小学、市第十一小学、南坛小学、下埔小学和市第六小学等学校学区作了微调。
  调整的不仅于此,根据公开报道,因个别片区规划新建学校尚未建成投入使用,今年将设2个调配区和2个寄读区。“将鹅岭南路以西的金辉新苑、金迪星苑一带设为鹅岭南路片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调配区;将惠沙堤二路接白泥路接银岭路二横街至金山湖公园所包围的区域设为金山湖公园片德威学校调配区。将三环西路接新联路接鳄湖路至山地所包围的区域设为新村片上排小学寄读区;将东湖西路接东平大道至新开河所包围的区域设为东湖片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寄读区。待新规划的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上述区域的学区将依据学校办学规模、人口密度、街道走向等因素再行调整。其中新村片上排小学寄读区的学生待其附近新学校建成后将整体转入新建学校。市第二十六小学今年秋季学期将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尖峰山片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寄读班今年秋季学期起整体转入市第二十六小学。”
  这段文字很长,能够全部读完并且理解到位的家长并不多。但是,他们又都真真切切受到了它的影响。他们渴望有人能够解读这些专业信息,让他们一目了然。弄不清孩子该去哪里报名的黄姓家长拨打了招生指南中留下的3个电话,但都是“占线或无人接听”。
  昨日《东江时报》记者数次试着拨打,均遇到占线。
  “我只差时间”
  陶玲的忐忑在领到“25”号以后减轻了。她和姚雪坐在休息区的沙发里,填起了报名登记表。有了这宝贵的两张号,两个85后女生恢复了活泼本性,交流着装修经验,同时也抢着向记者诉苦为孩子走上的“漫漫求学路”。
  10时50分,她们的号码被叫响。经过4个多小时的等待,她们兴奋地走上二楼,接受资格审核和验证。通过这一关后,她们才算真正给孩子报上了名。
  但仅在3分钟之后,姚雪的希望就破灭了。工作人员看过证件后直言,她的孩子户口不在学区内,不能报名。姚雪急红了脸,争辩说:“可是我已经办理了户口迁移,你看,这是回执。”
  “必须要已经迁过来才可以。”
  “我现在只是时间问题,肯定能在开学前办好,请你让我报名吧!”
  “你的心情我理解,可是户口没有迁过来,验证系统查不到你孩子的信息,就报不了名。今天遇到好几例和你类似的情况,都没办法。”
  “他们没有给孩子办迁移,可是我办了呀!我只差时间。”
  “实话告诉你吧,上午有3例,是从黄塘、东平等片迁过来的,户口簿都拿到了,但是系统里信息还没更新,这样的情况都报不了名。”
  姚雪无话可说。
  陶玲递过去自己的资料,小心地问:“相悦名居在学区内吗?”“在。”对方一个字让陶玲控制不住喜笑颜开。
  陶玲顺利通过了审核验证,拿到了新生录取通知书。“***小朋友:根据惠城区教育局有关招生工作文件精神,经审核,你已被我校录取为2014年一年级新生。请你于日上午8:30~11:00持本通知到班主任处注册,逾期恕不保留学位。”
  这样一张小小的红纸,让家长奔波筹备、漏夜排队、无惧风雨。“只要拿到录取通知书,熬夜排一晚上的队也值。”一位家长这样说。
& && &&&新的计划
  陶玲喜滋滋走出报名点的时候,姚雪失魂落魄地站在路边。
  对她来说,接下来是53天的等待,然后去查询孩子的户口是否顺利迁到了惠州。那时候已是7月下旬,她要把这次带过来的全部资料再带到惠城区教育局,为孩子申请一个公办学位。如果那时南坛小学鼎峰分校还有学位,她只是比陶玲晚了两个月拿到孩子的入学通知书;如果没有,等待她的是未知的调配。
  日,惠城区教育局局长余道方在接受《东江时报》记者专访时说,按照国家标准化学校规定,目前惠城中心区义务教育阶段缺学位超过1万个,最起码要建10所学校才够用。
  惠州市教育局和惠城区教育局经过联合调研,形成了《关于市区中心区中小学学位情况和学校布局调整的设想计划》,并制定了《惠州市区中心区中小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计划市区中心区三年内新建10~15所学校,新增学位2万~2.5万个,将有效解决市区中心区大班额问题。其中,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南坛小学鼎峰分校、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市二十六小、市二十七小今年将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272个。
  对于此次新生报名未能如愿的姚雪们以及未来的家长们来说,这或许意味着他们接下来的“求学”能轻松一些。
  (应家长要求,文中家长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被逼出来的智慧
  去年采访小学新生报名,还记得当年市十小门口排队的家长们很多都是站通宵,当晚还下起了雨,家长完全不敢走开,就怕有人插队,后来还是好心的保安于先生拿了把大伞给家长们用。有了去年的苦逼经验,今年的家长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板凳或椅子,为了避免有人插队,不知哪位家长发起,用一绳子把每一张凳子按顺序串了起来,发号时齐齐坐在凳子上,按顺序取号。拿到号了,才把凳子从红绳子中解出来。
  在麦地李瑞麟小学,家长自制号牌维持排队秩序。都说智慧在民间,诚然。采访中,有的家长提议开通网上预报名,不用再用如此原始的办法来排队报名。为了维持秩序,家长们可谓被逼出了十八般武艺,甚至有人还建议媒体出个排队攻略,哪个时间点开始来排,带什么来消遣……
  民间智慧如此多,却不知管理者是否能看到和采用?然而,我们也须看到,不管家长们被逼出了何种智慧排队,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家长通宵排队报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政府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也导致了尽管学校一再声称学位够,符合条件肯定能读上公立学校,家长仍然不能相信,不愿离去。“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位家长王女士如此说。为此,有家长建议部门公开3个数据:学校有多少学位,辖区有多少生源,符合条件的人数有多少,“这些通过公安等部门一查就知道”。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透露排队报名并非冲着学校的资源好,更多的是就近,上学方便。“辛苦接送6年,不如辛苦排队一晚”,这是不少家长的初衷。在此,我们呼吁,公开信息吧,既然你说学位够。
  冯丽均|今日惠州网
    &您浏览的是惠州本土最专业信息网-,
你还可以分享到
     
小西网是惠城区、大亚湾、惠阳、仲恺、博罗、惠东、龙门地区综合门户、惠州本地网、惠州信息网、惠州黄页。商家与个人可免费发布商品及服务信息,交易请双方自行辩别。
TeL:  2277900 
Copyright & 2007|惠州小西网|惠州市土人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滨江幼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