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过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式写算法?求指导啊

当前位置:
>>>下列语句表达中是算法的是()①从济南到巴黎可以先乘火车到北京再坐..
下列语句表达中是算法的是(  )①从济南到巴黎可以先乘火车到北京再坐飞机抵达;②利用公式S=12ah计算底为1高为2的三角形的面积;③12x>2x+4;④求M(1,2)与N(-3,5)两点连线的方程可先求MN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得.A.1个B.2个C.3个D.4个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从济南到巴黎可以先乘火车到北京再坐飞机抵达,是分布骤完成一件事情,故①是算法利用公式S=12ah计算底为1高为2的三角形的面积,需要将数值代入,然后计算,故②是算法x>2x+4只给出一个不等关系,故③不是算法,但解不等式的过程是算法求M(1,2)与N(-3,5)两点连线的方程可先求MN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得.也是分布骤完成一件事情,故④是算法故4个语句中有3个都是算法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语句表达中是算法的是()①从济南到巴黎可以先乘火车到北京再坐..”主要考查你对&&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直线的方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直线的方程
不等式的定义:
一般地,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号有“&”“&”“ ≤”“≥”及“≠”。
&严格不等式的定义:
用“&"“&”连接的不等式叫做严格不等式。
非严格不等式的定义:
用“≤”和“≥”连接的不等式叫做非严格不等式.特别提醒:a=b,a&b中,只要有一个成立,就有a≥b.不等式的性质:
(1)如果a>b,那么b<a;如果b<a,那么a>b,即a>bb<a; (2)如果a>b,b>c,那么a>c,即a>b,b>ca>c; (3)如果a>b,那么a+c>b+c; (4)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5)如果a>b,c>d,那么a+c>b+d; (6)如果a>b>0,c>d>0,那么ac>bd; (7)如果a>b>0,那么an>bn(n∈N,n≥2); (8)如果a>b>0,那么(n∈N,n≥2)。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区别:
不等关系强调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语言表述;而不等式则是用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可用“a&b”‘a&b”“a≥b a≤b”等式子来表示,不等关系是通过不等式来体现的.不等式的分类:
①按成立的条件分:a.绝对不等式:不等式中的字母取任意实数值都恒成立的不等式叫做绝对不等式;b.条件不等式:不等式中的字母取某些允许值才能成立的不等式叫做条件不等式;c.矛盾不等式:不等式中的字母不论取何实数值都不能成立的不等式叫做矛盾不等式;②按不等号开口方向分:a.同向不等式: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两个不等式;b.异向不等式: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两个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定义: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求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常见的问题之一,恰当选择方程的形式是每一步,然后釆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方程,在求直线方程时,要注意斜率是否存在,利用截距式时,不能忽视截距为0的情形,同时要区分“截距”和“距离”。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1.点斜式方程:(1),(直线l过点,且斜率为k)。(2)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2.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和斜率k,则直线的方程为:y=kx+b,它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3.两点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x1,y1),(x2,y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4.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为a,b,则直线方程为:(a、b≠0)。5.一般式方程:(1)定义:任何直线均可写成:Ax+By+C=0(A,B不同时为0)的形式。(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x=a(a为常数)。 几种特殊位置的直线方程:
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求出直线方程.应明确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各自的特点,合理选择解决方法,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已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用截距式;已知两点用两点式,这时应特别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直线的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假设系数,最后代入直线方程,待定系数法常适用于斜截式,已知两点坐标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①设方程;②求系数;③代入方程得直线方程,如果已知直线过一个定点,可以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求方程,也可以利用斜截式、截距式等形式求解.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语句表达中是算法的是()①从济南到巴黎可以先乘火车到北京再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66834798239823582890624748590397347那个20快钱扣0.5%是多少!求一到公式算法!或者怎么算_百度作业帮
那个20快钱扣0.5%是多少!求一到公式算法!或者怎么算
20x(1-0.5%)=20x0.95=19
20×(1-0.005)
还这样!错的!如:等差数列,列项求和,等差数列,和奥数常用计算公式.求详细分析._百度作业帮
如:等差数列,列项求和,等差数列,和奥数常用计算公式.求详细分析.
数学基础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四、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五、特殊问题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计算年月日时的干支可用数学公式求出_晋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8贴子:
计算年月日时的干支可用数学公式求出收藏
&&&&&&&&&
  1&代表数及其阴阳属性
&&&&&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了便于计算,将天干、地支用数字代表。其相配表如下(表1):
&&&&&
  表1&代表数及阴阳属性表 (略)
  2&计算原理
&&&&&
  天干起于甲而终于癸,计有十数,地支起于子而终于亥,计有十二数,天干、地支二者相配合形成了甲子、乙丑、、……在配合上阴与阴相配,阳与阳相配,这样依据排列组合的方法,共有60种组合方法,即:1/2×C&101&×C&121&=60。这种表示方法用以记录时间,每记录60个又循环回来,形成60环周,也就是每记录60个又重复1次。由于天干有10个,故依照次序,记录10个又循环1次,地支有12个,故依照次序,记录12个又循环1次。
&&&&
  假如,天干从戊开始,每记录10个后,又重新从戊开始。地支也一样,假如,地支从辰开始,每记录12个后,又重新从辰开始。&
  
  3&计算基础
&&&&&
  现在进入,为求其实用性,故以2001年的年干支、正月天干、元旦干支为基础,以下所列公式都是先计算所求年与2001年所差的年数X,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有基数都是2001年的年干支、正月天干、元旦干支的代表数,已知2001年的年干支为辛巳(其代表数分别为8、6),正月天干为庚(其代表数为7),元旦干支为甲子(其代表数分别为1、1)。&
  
  4&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4.1&年天干的计算方法
&&&&&
  ①&X÷10,求余数。②&余数+基数8,如和大于10减10,所得数即为当年天干代表数。&
  
  4.2&年地支的计算方法
&&&&&
  ①&X÷12,求余数。②&余数+基数6,如和大于12减12,所得数即为当年地支代表数。&
  
  4.3&举例
&&&&&
  求2018年的干支:求天干:()÷10,余数为7,余数7+基数8,和大于10减10,所得数为5,即为戊的代表数。求地支:()÷12,余数为5,余数5+基数6,所得数为11,为戌的代表数。故2018年干支为戊戌。
&&&&&
  5&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
  计算月干支以农历计。月的地支不变,正月的地支是寅,2月的地支是卯,3月的地支是辰,4月的地支是巳,5月的地支是午,6月的地支是未,7月的地支是申,8月的地支是酉,9月的地支是戌,10月的地支是亥,11月的地支是子,12月的地支是丑。十二地支与12个月份相配表如下(表2):
&&&&&
  表2&十二地支与12个月份相配表 (略)
  正月的天干是随着年的天干而变化的。在这些变化规律中,有一个计算公式。&
  
  5.1&正月天干计算方法
&&&&&
  ①X×12÷10,取余数。②余数+基数7,如和大于10时减10,所得数即为当年正月天干代表数。
&&&&&
  5.2&所求月天干计算方法
&&&&&
  ①当年正月天干代表数+所求月数-1,如得数大于10时减10,所得数即为所求月天干代表数。&
  
  5.3&举例
&&&&&
  求2018年8月的天干:先求2018年正月的天干:()×12÷10,余4,加基数7,和大于10减10,得数为1,故2018年正月的干支为甲寅。则2018年8月的天干为:1+8-1=8,8为辛的代数。8月的地支为酉,故2018年8月的干支为辛酉。
&&&&
  再如2018年11月的天干为:1+11-1=11,和大于10减10,得数为1,1为甲的代表数,11月的地支为子,故2018年11月的干支为甲子。&
  
  6&元旦干支的计算方法计算
  元旦干支时,除了求X外,同时,还要计算从2001年以后到当年的闰年次数Y。X÷4=Y+余数。(注:逢百年不闰,逢四百年闰。)
&&&&&
  6.1&求元旦天干方法
&&&&&
  ①(X×5+1)÷10,求余数。②余数+Y,如和大于10时减10,所得数即为所求元旦天干代表数。
&&&&&
  6.2&求元旦地支方法
&&&&&
  ①(X×5+1)÷12,求余数。②余数+Y,如和大于12时减12,所得数即为所求元旦地支代表数。
1楼 16:22&|
&&&&&
  6.3&举例
&&&&&
  求2018年的元旦干支:X=17,Y=4。代入求元旦天干公式:(17×5+1)÷10,余数为6,6+4=10,10即为所求元旦天干代表数,10为癸的代表数。代入求元旦地支公式:(17×5+1)÷12,余数为2,2+4=6,6即为所求元旦地支代表数,6为巳的代表数。那么2018年的元旦干支为癸巳。&
  7&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
  求出元旦干支,依照求日干支公式,并查各月干支应加基数(见表3),便可求出当日干支。&
  
  表3&各月干支应加基数表 (略)
  7.1&求日天干方法
&&&&&
  (当年元旦地支代表数+所求月应加的地支基数+所求日期)÷10,求余数,余数即为所求日天干代表数。
&&&&&
  7.2&求日地支方法
&&&&&
  (当年元旦地支代表数+所求月应加的地支基数+所求日期)÷12,求余数,余数即为所求地支代表数。
&&&&&
  7.3&举例
&&&&&
  求日(公历)的干支。求日天干:(10+8+6)÷10,余4,4为丁的代表数。求日地支:(6+10+6)÷12,余10,10为酉的代表数。那么,日的干支为丁酉。&
  
  8&时干支的计算方法&
  
  8.1&时的地支计算方法时的地支不变,即23~1时为子时,1~3时为丑时,3~5时为寅时,5~7时为卯时,7~9时为辰时,9~11时为巳时,11~13时为午时,13~15时为未时,15~17时为申时,17~19时为,19~21时为,21~23时为亥时。十二地支与相配表如下(表4):
&&&&&
  表4&十二地支与相配表 (略)
  8.2&时的天干计算方法
&&&&&
  时的天干依日的天干而定,其计算方法如下:&8.2.1&子时的天干计算方法2×当日天干代表数-1,如得数大于10时减10,所得数即为当日子时天干代表数。&
  
  8.2.2&所求时的天干计算方法
&&&&&
  子时的天干代表数+所求时的地支代表数-1,如得数大于10减10,所得数即为所求时的天干代表数。
&&&&&
  8.2.3&举例&
&&&&&
  求日10时的干支。已知10时的地支为巳,6为巳的代表数。先求日子时的天干:2×4-1=7,7为庚的代表数,故子时的干支为庚子。10时的天干:7+6-1=12,和大于10,所得数为2,为乙的代表数,故10时的干支为乙巳。
&&&&&
  9&小结
&&&&&
  天干最大代表数为10,故得数大于10时,减10,地支最大代表数为12,故得数大于12时,减12。所加基数都是以2001年的年干支、正月天干、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的,所以只要记住2001年的年干支、月干支、元旦干支的代表数,十二地支与十二月份相配表,十二地支与相配表,各月干支应加基数表,便可根据公式,快速计算。
2楼 16:22&|
当然,这种方法只能通过公历出生时间得出.而且不能排出起运数.但在手头上没有的情况下或只需排四柱的情况下是可以采用此方法的.
3楼 16:26&|
当然,,此方法中用基数2001是为了算以后时间计算方便而采用的,而算2001年之前出生的人,用这种方法是不适当的了,但可以此思路进行变通一下就可以了,相信你会明白的.
4楼 16:32&|
这样看就直观多了
要不老一头雾水
5楼 18:04&|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00癸亥。
需要指出,以上之所以将60个干支对应数及其对应的干支关系全部列出,是为了让非专业人士便于理解。在实际使用中,用其他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具体方法是,将日干支对应数除以10,其余数1、2、3、4、5、6、7、8、9、0就依次对应着10个天干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再将日干支对应数除以12,其余数1、2、3、4、5、6、7、8、9、10、11、0就依次对应着12个地支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就是说,如果知道了某一天的日干支对应数,那么该日的干支通过简单运算也就很快得出来了。举例:假如干支对应数是38,将它除以10和12之后的余数分别是8和2,那么它所对应的干支就是辛丑。反过来从已知干支求其干支对应数也很容易,本文从略。
(3)余数函数。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求其余数的运算叫做余数函数,函数值就等于这个余数,其中除数叫做模数。如果两个余数函数的模数相同且函数值也相等就称它们为同余函数。例如100/33的函数值是1,模数是33。(说明:在本文中 / 表示除号,* 表示乘号)。依此类推,95/60的值就是余数35,120/60的值是0,45/60的值是45。在本文中还规定,如果无特殊说明,一个数加上花括号就表示要对这个数进行除以60的运算,或者表示花括号内的数是某个数除以60后的余数,有时候还允许将一个数与它加上花括号之后写成相等的形式。例如68={8},600={0}, 7253={53},{635}={35},789={789}={9},{635}和{35}是同余函数,余类推。
(4)取整函数。取整函数用方括号表示,即 [x] 的值等于x的整数部分,如[3.5]=3,[3/4]=0,[48/12]=4,[365/60]=6,依此类推。
三、张氏日柱公式 (求解公历任一日干支的数学公式)
●日干支对应数R={R}
=5*年–60*[年/12]+[年/4]–[年/100]+[年/400]
+30*月–59*[月/2]+[月/9]–[月/10]+[月/11]–[月/12]+[2/月]
+日+38+调节数r
在1月份且闰年时,r = –1;在2月份且平年时r= 1;在3∽12月份时,r= 0,调节数与是否闰年无关,即无需用调节数。
式中,①日干支对应数指:1-甲子,2-乙丑,…,59-壬戌,0-癸亥,余类推。②*表示乘号,/表示除号。③{ }表示除数为60的余数函数,如68={68}={8},660={660}={0}。④[ ]表示取整函数,如 [7,[3/9]=0。
需要指出,求解公历任一日干支的数学公式不是唯一的,它有多种不同的建模方法。经过反复比较,我选择和确定上述这个公式。该公式的特点和优点是:公式单一,计算简单,实用性强,逻辑明显,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而且在具体计算时,很多时候的很多项都等于零,需要用到调节数的时候也很少。因此十分简便,不易出错。
例一:求日的干支是什么?(10月份时,无需用调节数)
◎日柱R={R}=5*49/12]+[1949/4]–[]+[]
+30*10–59* [10/2]+[10/9]–[10/10]+[10/11]–[10/12]+[2/10]+1+38
=+487–19+4+300–295+1–1+0–0+0+1+38=541={541}={1}=甲子。
例二:求日的干支是什么?(1月份且闰年时,调节数r= –1)
◎日柱R={R}=5*00/12]+[2000/4]–[]+[]
+30*1–59*[1/2]+[1/9]–[1/10]+[1/11]–[1/12]+[2/1]+31+38–1
=1+500–20+5+30–0+0–0+0–0+2+31+38–1=625={625}={25}=戊子。
例三:求日的干支是什么?(2月份且平年时,调节数r= 1)
◎日柱R={R}=5*07/12]+[2007/4]–[]+[]
+30*2–59* [2/2]+[2/9]–[2/10]+[2/11]–[2/12]+[2/2]+4+38+1
=1+501–20+5+60–59+0–0+0–0+1+4+38+1=546={546}={6}=己巳。
例四:求日的干支是什么?(7月份时,无需用调节数)
◎日柱R={R}=5*56/12]+[3456/4]–[]+[]
+30*7–59*[7/2]+[7/9]–[7/10]+[7/11]–[7/12]+[2/7]+8+38
=1+864–34+8+210–177+0–0+0–0+0+8+38=917={917}={17}=庚辰。
五、公式推导方法和过程
这部分用到较多较复杂的数学方法,篇幅也较长,此处从略。
有了求解公历任一日干支的数学公式,也就彻底解决了脱离万年历求解四柱(俗称八字)的问题,因为年、月、时的干支转换是很容易实现的。此外,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和结果在历法计算和数学建模中同样适用,还可以演绎出一些其他的相关结论,如“元旦甲子同日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有机会,下次通过会议或论文形式再与广大同仁交流。
参考书目:
1. 最新实用万年历,年秀珍编,中国古籍出版社,北京,2005。
2. 周易与预测学,邵伟华著,花山文艺出版社,石家庄,1990。
7楼 14:50&|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离散数学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求大神指导这题怎么做_百度作业帮
离散数学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求大神指导这题怎么做
(┐p→q)→(q→┐p)┐(p∨q)∨(┐q∨┐p)(┐p∧┐q)∨(┐q∨┐p)(┐p∨(┐q∨┐p))∧(┐q∨(┐q∨┐p))(┐p∨┐q)∧(┐q∨┐p)┐p∨┐q为非重言可满足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