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种松树80%,杨树35%,桉树蜜15%,其中松树比杨树多300棵,问林场一共种了多少颗树?

林场种植的松树棵树与杨树棵树的比是3:2,松树比杨树多500棵,杨树多少ke?
温少来袭337020
设杨树的数量为X棵,则可以列出方程:(3/2)X-X=500,解得X=1000,所以杨树的棵数为1000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2桉树产业之争深度调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2桉树产业之争深度调查
上传于||文档简介
&&种植桉树是利呢?还是弊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种桉树,专家说话了!(转载)
种桉树,专家早就说话了。且看以面的文章,原文地址:/yunnan/yaowen//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日 17时31分05秒“我们不能总是靠少数民族唱歌跳舞来实现发展。”这是一位朋友私下里透露给记者的、据说是云南省某领导在非正式场合讲的一句话。那么云南今后发展靠什么?“八个字,希望在山,出路在林。我们要拿出(上个世纪)80年代搞烟草的劲头,发展以林纸产业为主的林产业。”云南省政府的一位同志这样告诉记者。有同行半开玩笑地注解:这是“省策”。说实话,在云南这样一个肩负国家甚至国际生态环保重任的地方,谈“林纸”这种容易使人联想起“砍伐”和“污染”的字眼儿,很容易犯忌。“没问题。”云南的同志讲,“我们是利用荒山秃岭营林造纸,搞林纸一体化,而不是去砍原始林天保林。”以前我们国家造纸,九成多原料用“草”如芦苇、麦秸等等,污染大,纸质差;国外则正相反,九成以上的原料用木头。然而外国人伐木造纸,却是不同国家视资源不同而做法有异,但有一点则成为共识,即由大浆厂大纸厂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并将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组合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这就是“林纸(更准确地说是林浆纸)一体化”,也是国际造纸业的主流和趋势。“我们的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云南的同志普遍这么看。据记者考证,云南的“省策”,有“国策”为依据。国家《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已将云南“布局”在内。据传,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金光集团在前期试点进展不错的基础上,有意投资数十亿美元,在云南建设2600余万亩桉树速生丰产林。质疑引出“高层论坛”说犯忌还就真犯忌,云南的这个“省策”,还就真遇到了林学界的质疑。早些时候,有媒体引用“林学界内的主流说法”称,桉树人工林蓄水性很差,对林地养分的消耗十分大,素有“抽水机”和“抽肥机”之称。此外,桉树还会产生某种毒性物质抑制其它生物的生长。民间就有所谓“桉树林中上无飞鸟,下无杂草”的说法。还有报道讲,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即人工种植的同一树种、树龄相近而且比较密集的林子,各种单一树种如杨树、杉树、桉树人工速生丰产林就都属于此——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森林火灾增多,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故而人工纯林就好比“绿色沙漠”。专家们据此担忧,云南会变成“绿色沙漠”,出现严重的生态灾难。果真如此,这责任还真不是云南省兜得住的。怎么办?讲科学发展观,还是先听听科学家的吧。受到震动的云南高层首先想到了这一点。9月中旬,一个以云南林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高层专家论坛在春城昆明开讲。与时下泛滥成灾的那些个“论坛”不同,这个论坛还真不是“花架子”。与会者有中科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可谓“高”;有一批或有“海归”背景、或坚持工作在林业科研生产一线的中青年骨干科学家,各个一肚子真学问,鲜有浪得虚名者,可谓“实”;没有为求证主办方的观点搞人员安排上的一边倒,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一并邀请,可谓“全”。有明眼人评价:这种水平的论坛,在云南还真不多见。看得出,云南省这回是动了真格儿的了。“竹说”挡不住桉树的魅力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教授,是与会专家中引人瞩目的一位。这位去年7月刚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不久前又获得第九届芝加哥自然博物馆年度生物大奖的科学家,经历非一般人可比。他15岁参加工作就进入云南森调队,在林业系统一干34年。谈起云南的山水树木,他如数家珍,讲话分量很重。尤其杨先生又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不赞成大面积种植桉树,担心云南因此出现生态危机的科学家之一。然而杨先生在发言中并没有集中火力讨伐桉树,倒是给云南林纸一体化开了张新方子——种竹子。准确地说,就是以竹代木,大力发展竹浆林基地和竹浆造纸。原以为竹子和熊猫相依根在四川,听了杨先生发言,方才知道云南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拥有中国1/2、世界1/4的竹种资源,有“世界竹类故乡”之称。杨先生提交给大会的发言稿中,用一半篇幅讲了竹浆造纸的道理和好处,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悄悄告诉记者,杨先生说得都对,但就是不大可行。因为云南的竹子多为丛生竹,长在水边道旁,在山上难以成林;能成林的是散生竹,如四川大面积的毛竹林,那才能为造纸提供充足的原料。这个观点,在随后深入林区的考察中,已为记者亲眼所见,并得到思茅市林业局局长陈建疆同志的证实。广东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当年广东某地建了一座年产5万吨的竹浆厂,结果半年不到原料即告罄,厂子濒临倒闭。后来还是鼎丰纸业接手,搞了6万亩的速生丰产桉树林,现在这个厂已是南方某著名品牌纸制品的主要原料供应商。记者耳闻目睹,杨先生的“竹说”在论坛上和者盖寡,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盯在了桉树上。破解桉树谜团许多中国人是通过可爱的小考拉(树袋熊)知道桉树的。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有900多个种和变种(一说600余种),具有不同的用途和适应性。像巨桉、蓝桉、柳桉、赤桉、史密斯桉、王桉等,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可以生产多种工业用材,尤其是造纸,被誉为纸浆工业的“绿色黄金”。桉树几乎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阔叶树,它不休眠,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就会不停地长。有记录表明,巨桉、尾叶桉和巨尾桉日均可长高2厘米。桉树人工林平均每亩蓄积量为6立方米,种得好的可以达到10立方米,且轮伐期只要六七年,是人工林树种中最短的。据说泰国人还在研究将杂交种的桉树轮伐期缩短到3年。而在云南种松树,要十几二十年一个轮伐期,亩蓄积量才四五立方米,效益较差。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引进桉树,该树种种植面积已有上千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3,和杨树、松树一道,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是任何其它树种难以相比的。桉树大约在1890年就由意大利人引入我国,据说当时是送给慈禧太后观赏的。桉树进入中国百余年,起初发展势头平平。直到1984年,我国才与澳大利亚正式开展了引种与栽培技术合作,并在广西东门林场先后引进174个桉树树种共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桉树基因库。目前,我国桉树种植面积约为150万公顷,并且每年向上递增约20万公顷,排在巴西、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三。当然,随着桉树的推广,有关桉树的种种说法也开始蔓延,前面提到的那几点,20年前,记者随林业部的同志在云贵川采访时,就听过多次,至今争论不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曾在澳大利亚专事桉树研究的徐大平博士告诉记者,这些说法,多是老的英文文献上记载的,现在看来并不准确。近年来,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通过研究和实践,来破解关于桉树的种种谜团。——关于桉树是“抽水机”。国家林业局桉树开发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专家进行了3年的研究表明,桉树光合作用强,用水效率很高,其用水绝对量比其它人工树种少;据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豁然先生提供的研究数据,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松树需要1000升水,黄檀和相思要800升水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且收获指数和松树一样达到0.65。另外,桉树叶面积小并且垂直悬挂,树冠截留降雨量不到其它阔叶树种的一半;来自我国最早大规模种植桉树的广东湛江市雷州林业局莫晓勇博士的研究报告称,桉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50到100厘米处,对地下水没有影响。雷州半岛大面积种植桉树后,原来的红沙漠地带变成了绿洲,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桉树是“抽水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关于桉树是“抽肥机”。据专家们提供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讲,在已经退化和滥伐的荒地上种桉树人工林,比其它大多数树种归还林地的营养更多。巴西曾对一块4年树龄的柳叶桉林进行研究,证明桉树从林地吸取的养分,只占总量的15.8%,还不及每年由树叶返回的数量;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桉树居然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我国长期研究桉树的专家也发现,通过科学施肥、降低种植密度、枯枝落叶和砍伐剩余物留地还田等措施,是能够避免土地板结和地力下降的。——关于桉树有毒,“克生”,影响生物多样性,容易导致病虫害加剧、森林火灾增多。专家们讲,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事实来证明。莫晓勇博士认为,在草灌稀少的荒山上种上桉树后,耐阴植物发展了,实际上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云南林业厅的同志讲,在楚雄地区,农民将蓝桉与红薯、烟叶套种,长得都不错;广西东门林场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沈文辉研究发现,桉树的病虫害比之其它树种如马尾松,毛虫爆发的程度、传播的面积都要小;雷州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杨国清总结雷州半岛种植桉树的实践后,也认为桉树的虫害威胁要比其它树种少得多;专家们还提出,我国南方林区发生火灾最少的就是桉树林。澳大利亚桉树林火多,主要原因在于干旱和高温。当然,专家们也承认,相对于天然林而言,人工桉树林的生态系统的确比较脆弱。但这是发展人工林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非桉树的“专利”。只要经营和耕作方式科学得当,其缺点是可以克服的。人工纯林是必然选择说完桉树,再说人工纯林。简单说,就是集约经营的、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人工林。从学术的角度讲,人工林属于一种替代森林,这个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专家们告诉记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讲,人工林当然远不如天然林。但是,在自然植被尤其是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些几乎被砍秃了的地方,你还就得种这东西。道理很简单,人们砍天然林,是为了要木头。你不让他砍天然林可以,但木头从哪来?人们现在还不能不用木头。怎么办?出路就一条,种人工林。人工林生产木材的能力,是天然林的2到10倍。林学界现在提出一个“林作物”的概念,就是像种庄稼一样经营人工林,源源不断地“种”出木材,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人们才能不砍或少砍天然林。再说被破坏的林地,要让它自己恢复到原始生态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种人工林。它除了能给人类提供木材外,还能迅速修补地表的黄色“秃疮”,让大地回绿,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过去民间有种说法,说是聪明人不砍自己的树,咱买国外的木头。其实一样,砍了国外的天然林,破坏了人家的生物多样性,后果将由地球人共同承受。这一点,外国人一点不傻,发展人工林,人家已经走在了咱们前边。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必然选择。云南省的同志并不讳言,云南一些地方在长期的开发中,确实砍伐了大量的森林,形成了很多的荒山、荒坡。这一点,记者20年间几下云南,耳闻目睹,印象颇深。然而这正好说明,在云南种人工林,既有条件,也有需求。再一点,就是选什么树种种人工林。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豁然先生强调,“这是成功的关键”。他特别指出,在使用乡土树种不能重建森林植被、或经营成本过高时,选用合适的外来树种搞人工林,不论是从生态学的观点还是经济学的观点讲,都没问题。有同志开玩笑说,不能一提外来物种,就想到“入侵”这样的字眼。老玉米就是外来的,不也是我们的当家作物之一吗?王先生举例说,像英国在苏格兰北部高地使用从美国西海岸引种的锡加云杉和花旗松建立人工林,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使用从北美引种的刺槐建立水土保持林,都是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用外来树种建立替代森林的范例。关于人工林与生物多样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博士打了个比方:总不能为了生物多样性,就把猪、牛、羊、鸡、鸭放到一个圈里养吧?同样,也不可能把高梁、水稻、玉米种在一块田里。人工林作为“林作物”,其使命是给人们提供木材,让人们少砍天然林,从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此外,种树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像限制单一树种林地的面积、将不同树种的林块交错组合排列等方法,来降低人工林的“纯度”。对于人工林是“绿色沙漠”的说法,多数专家付之一笑:沙漠要是绿色的倒好了。人工林再不济,在生态保护上也是有功的。据统计,一亩林地一天可以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一个月吸收125公斤二氧化硫,一年吸收60吨灰尘。瑞典用了10到15年时间,为发展林纸业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大气碳循环负增长。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论坛结束之后,记者和部分专家钻进滇南林区一探究竟。图①图①是记者9月13号在思茅市景谷县钟山乡公榔村马鞍山那广地林地拍摄的。这块近120亩的林地,是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公司+农户种植无性系桉树基地之一。以前这里还是块荒地,海拔930米;前年7月,农民们在此栽下了云景公司自行繁育的雷林102号桉树。两年光景,成活率达到98%,平均株高11.8米,平均胸径8.4厘米,每亩蓄积量达到5.36立方米。其速生丰产效果显而易见。图②图②是记者在不远处拍摄的另一块桉树林,图中清晰可见树下草灌丛生。拍摄时有专家特意提醒记者:听,鸟叫。]图③图④图⑤图③、图④和图⑤,是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生态环境相近的同一面山坡上拍摄的一块荒草地、一块思茅松林和一块桉树林。下面的表格是今年9月,金光集团思茅金澜沧丰产林公司在热带林研所专家的指导下,对这三块地的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统计。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桉树林与松树林和荒草地相比,林地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有显著增加,这对于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显然具有积极作用。 桉树之争意在云南之外从昆明开会到滇南考察,记者一直在思索,发生在云南的桉树之争,怎么会引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的关注呢?“这不仅是云南一省的事。”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污染严重的草纤维造纸早晚要被彻底淘汰,林纸一体化势在必行,这个大家都没有意见。问题是种什么树。杨树不错,速生丰产。但是山地不能种。种在平地又要占用粮田,不合政策。我们曾经考虑过杉树,这是我们的乡土树种,开始也能速生丰产。但是人工无性系培育到两三代后,生长就变缓了。看来杉树也当不成主力。选来选去,我们相中了桉树。” 据专家介绍,眼下国内桉树种得最多的是广东,广西次之,接下来是海南、福建和云南。桉树不耐寒,超过零下3摄氏度就容易得病。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培育耐寒的桉树品种,如果成功,可以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四川南部和贵州南部推广。目前,我国南方总共有大约1000万亩桉树林,10年内应该达到到2000万亩。这样,每年有200万亩可以轮伐,按每亩出材7.5立方米算,就是1500万立方米,可以制400万吨纸浆。这相当于去年我们从国外进口纸浆量的2/3。据说在两广,种桉树的当地人发了财后,已经不干了。接他们手的外地民工,头一拨也发了财,又已经转手给下一拨了。换句话说,发展桉树,还能够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看来,桉树大有希望成为我们国家尤其是南方林纸一体化的当家树种。”许多专家这样认为。“也正因为如此,关于桉树的理论上、技术上以至观念上的问题和疑团,就应该尽早搞清楚。在这一点上,我们林学界有义务、有责任。”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本报记者 朱羽(经济参考报)
小日本都能搞一些东亚共荣之类的道理。大面积种植桉树对生态造成危害的文献还少吗?那位大虾把一些放在这比一比。别让一些人尽说一些歪理。
强盗都要编出强盗的理由。
谁在为拍脑袋工程“拍马屁” 作者:俪人在社会上流行的《五拍》对当下政府腐败工程描述得很有意思:“只要有利益,丧失良知拍马屁;质量没关系,一拍胸脯没问题;政绩是第一,一拍脑门一个亿;听证别在意,一拍大腿假生气;追查别着急,一拍屁股溜之大吉”。从这段话来分析,拍脑袋工程的形成已有一条完整的链条了。在此,我仅就专家为拍脑袋工程推波助澜谈谈自己的看法: 利益原因。我们不能说中国的专家都是没有良知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的专家大都是被政府养着,“端东家碗服东家管”,所以主动建言的工程项目必须考虑当前政府官员能不能接受,被动专家论证会也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否则下次就没有机会了。谁会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呢? 认知影响。现在的许多专家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是专家,有的是在一个行当里,干的时间长有实际的经验;有的是他是某某知名院校的教授;有的是他的职务高,有影响力。但是有些专家的言论是实在不能恭维的。比如,水资源研究学者李开发说要总体肯定防渗工程,其理由是他到圆明园去进行实地考察地下湖底的渗透情况,这个湖涉及到蓄水池,湖里面的水是不断用来湖边绿化树林的浇灌,并不断地从外围进水,然后把这个水浇灌到地面上去,这个地面还可以从地面渗透到地下形成循环。他的言语看起来很专业,但是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看我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我首先质疑这个听证会有听证的必要吗?他们已经先斩后奏了,他已经先做了。第二,国家环保行政总局管理的权限是否全面可靠?刚才圆明园管理处的同志介绍说每平方造价是28块多钱,总体是二千多万。但昨天《经济半小时》报道,每平方米造价是7.2元,一共是500多万,这个差距怎么解释?”现在有的专家总是喜欢掩耳盗铃,我说如果他的职业道德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只能说能力有问题。 和稀泥。清华大学教授博在衡的观点认为,现在园中已经找不到历史上的“湿地”环境了,当然也没有历史上的那种生态平衡。目前的湖底防渗是否影响北京市的总体生态?目前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不能从单方面的认识出发,毁掉防渗措施,使圆明园成为水体枯竭的历史园林,是否有害尚无定论。他这种观点很高明,说的都是真话,只是都是废话而已。 不过,“专家”不仅仅是一个谋取私利的头衔,同时也是一种荣誉。同样是专家,我还是欣赏李楯教授这种类型的,能跳出事件本身看事件。他说,圆明园遗址是中国的,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圆明园管理处忘掉了自己只不过是人民的“管家”之一,它自己不是圆明园的主人,不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地为所欲为。建议国家环保总局报请国务院启动问责,追究圆明园违法在湖底铺设薄膜的相关责任人责任。海淀区保护局局长在职责范围内,在圆明园方面的行政不作为,免去他局长的职务。 我认为李楯是一位有良知的专家,同时补充一点建议对推波助澜的所谓专家,也应该列入问责之列。
楼上将圆明园的事件贴在这里,指桑骂槐,实在高明。不过楼上忽略了一个事实:圆明园工程一叫就被停了,而普天之下,谁能叫停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呢?楼上认为大多数专家是被政府养着,所以要为政府拍恼门决策拍马屁。不过楼上还忽略了另一个事实,林浆纸一体化就是专家们研究的战略决策!现在政府执行这个决策出现争论,专家出来为政府说话正是维护他们的决策,何来拍马屁之说?我倒是看到某些专家,沽名钓誉,见风使舵,项目评估时一致叫好,项目建设遇到困难时就倒打一耙,不是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而是借着质疑的态度以显示他们的“良知”“远见”“骨气”,实则伪君子一个。
BS某些没有良心,拿了钱说瞎话,瞎说话的人!谁看钱说话的自己掂掂良心!
【水资源研究学者李开发说要总体肯定防渗工程,其理由是他到圆明园去进行实地考察地下湖底的渗透情况,这个湖涉及到蓄水池,湖里面的水是不断用来湖边绿化树林的浇灌,并不断地从外围进水,然后把这个水浇灌到地面上去,这个地面还可以从地面渗透到地下形成循环。】吃饱了撑着,把自然界的水循环人为的堵上,再用抽水机抽进抽出,看来还是“其钱多水多电多,资源过剩”!
风雨相思先生一路为金光歌唱,自己说自己爱树,而公路旁种了近50年的相思树被砍伐,怎么没有看到你表示一点关注,可知你只不过是个伪君子。圆明圆被叫停,那是因为有一些有良知的人敢于站出来鼓与呼,另外,北京还有一个好市长。可惜,此人离开海南太快了,要么你金光厂别想开工。记得朱总理2002年视察洋浦时的谈话吗?
——关于桉树是“抽水机”。国家林业局桉树开发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专家进行了3年的研究表明,桉树光合作用强,用水效率很高,其用水绝对量比其它【人工树种】少;据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豁然先生提供的研究数据,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松树需要1000升水,黄檀和相思要800升水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且收获指数和松树一样达到0.65。另外,桉树叶面积小并且垂直悬挂,【树冠截留降雨量不到其它阔叶树种的一半】;来自我国最早大规模种植桉树的广东湛江市雷州林业局莫晓勇博士的研究报告称//[[屁股决定脑袋]]//——关于桉树是“抽肥机”。据专家们提供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讲,【在已经退化和滥伐的荒地//[[海南的土地都是荒地么]]//】上种桉树人工林,比其它大多数树种归还林地的营养更多。巴西曾对一块4年树龄的柳叶桉林进行研究,证明桉树从林地吸取的养分,只占总量的15.8%,还不及每年由树叶返回的数量;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桉树居然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我国长期研究桉树的专家也发现,通过【科学施肥、降低种植密度//[[不知道这里要怎么做]]//】、枯枝落叶和砍伐剩余物留地还田等措施,是能够避免土地板结和地力下降的。——关于桉树有毒,“克生”,影响生物多样性,容易导致病虫害加剧、森林火灾增多。专家们讲,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事实来证明。莫晓勇博士认为,【在草灌稀少的荒山】上种上桉树后,耐阴植物发展了,实际上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云南林业厅的同志讲,在楚雄地区,农民将蓝桉与红薯、烟叶套种,长得都不错;广西东门林场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沈文辉研究发现,桉树的病虫害比之其它树种如马尾松,毛虫爆发的程度、传播的面积都要小;//[[当然了,印度紫檀以前也没虫害]]//雷州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杨国清总结雷州半岛种植桉树的实践后,也认为桉树的虫害威胁要比其它树种少得多;专家们还提出,我国南方林区发生火灾最少的就是桉树林。澳大利亚桉树林火多,主要原因在于干旱和高温。////[[]]////都是搬那帮官员的说法另:雷州半岛的灾害这里是不提的。
去看的都是第一次种的,如果看砍后再种的,看那里的情况呢。我后来才知道我家乡种的那种就是。之前有人说那块地:照那种方法种瓜,只能种一年,之后十年不能再种。后效还是挺可怕的。
看看《海南日报》昨天的报道百万亩杨树 吞噬“长江之肾”作者:谭剑 日 来源:海南日报 种树也会危及生态平衡,这似乎超出了人们的常识。而号称“长江之肾”的洞庭湖,眼下正遭遇着这个严峻的生态现象“拷问”。 “种杨风”越刮越猛 从常德市西洞庭乘船经益阳市南洞庭至岳阳东洞庭,船行洞庭湖上,满目所见都是成片的杨树林。洞庭湖“水涨为湖,水落为洲”,是典型的河道型湖泊。暮春时节,遍布洞庭湖区洲滩、巴垸、荒地,以及湖区垸内的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甚至一些基本农田,都见缝插针地种上了密密麻麻的杨树。 据当地干部反映,湖区种杨之风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粮价低迷,湖区土地大量弃耕抛荒,一些地方政府为“调整结构”鼓励农民大种杨树。洞庭湖区目前种植的杨树绝大部分是耐水速生型意大利杨和美国黑杨。“每年洞庭湖涨水时,只要树梢被淹不超过7天,欧美杨就能安全度汛,它生命力比本土任何树种都强,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五到六年即可成材。”湖区一位林业干部说。由于经济效益良好且省时省力,湖区老百姓开始砍掉原有的水杉、柳树等,大量引种欧美杨。 “开始种杨主要是在垸内或基本农田上,在中央三令五申保护基本农田后,种杨风开始刮向洞庭湖深处的洲滩,由沿岸向深处进军,而且势头不可遏止。”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小健说,目前种杨风已刮到了自然保护区内,甚至连保护区核心区也难幸免。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一采桑湖,记者看到杨树已种到了管理站的房子边,距离保护区候鸟观测点不过百米之遥。 大量的洲滩荒地被承包出去种植杨树,承包者有农民、个体老板,也有部门和单位。他们往往肆意改变洲滩原貌,大片砍伐洲滩上原生的芦苇种树。更有甚者,用水泥桩将大片水面围起来,排水种杨。岳阳市东洞庭湖水域团洲、北湖等地,杨树已向湖深处“挺进”1200米以上。 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02年底湖区杨树种植面积已达85万亩,目前更呈燎原之势。据记者了解,今年仅沅江市就计划新种杨树30万亩,任务已分配到了每个乡镇,由市电视台定期公布各乡镇发展杨树的进度。常德市则将杨树发展列入全市“五个一百万亩”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之内。 盲目种树也会危及生态平衡 洞庭湖是中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330多种鸟类、110多种鱼类和200多种野生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栖息地。蔓延成风的盲目种杨使得洞庭湖这一动植物的天然乐园逐渐改变自然原生态,原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 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谭建强告诉记者,大面积种植单一物种,或改变原有种植的物种,会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抑制野生物种的正常生长和栖息。目前在湖区呈蔓延之势的欧美杨树是一种外来物种,具有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成片植于湖滩湿地就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将使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他说:“我们调查发现,在种植杨树的湖滩,芦苇不能生长,硕大的杨树冠下连草都不长。原有的群落生态系统完全被改变,湿地景观不再。此外,由于种杨改变了湖洲本来面貌,降低了湖水流速,使湖洲泥沙淤积速度加快。如果任由盲目种杨之风发展下去,再过若干年后,洞庭湖湿地生态景观将荡然无存。” 一些职能部门和有识之士也感到忧心忡忡。益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卜中华说:“杨树一种就是上百万亩,一旦发生虫害,就必须大面积喷洒农药,大片的湿地就会遭到污染。”陈小健说,由于杨树根系繁密,极易造成湖洲土壤板结。“湖洲种杨绝大多数都要对土地进行翻耕,有的湖洲上被挖出了1.5米左右的深沟,翻耕的结果是大片水草基本消失,鸟类无处觅食。”被称为“候鸟天堂”的洞庭湖鸟类正面临着急剧衰退的趋势。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局长袁翠兰告诉记者,洲滩种杨加剧泥沙淤积是洞庭湖许多天然鱼类产卵场和育肥场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洞庭湖鱼类捕获体日趋小型化、低龄化,原来的当家品种青、草、鲢、鳙四大鱼种数量锐减。”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良才则指出,目前湖区盲目种杨已呈恶性蔓延之势。“我估计以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湖区海拔高程18米以上的洲滩都会种上杨树。任其无限制地发展将是洞庭湖的又一场灾难。” 要GDP,还是要未来? 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的阵痛之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洞庭湖区已是不言自明。可为何“好了伤疤忘了疼”? 洞庭湖区杨树盲目扩张的直接诱因,是湖区周边一批造纸企业推行的“林纸一体化”模式。据记者调查,自上世纪末开始,为满足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原材料的需求,以泰格纸业(原岳阳纸业)为代表的一批造纸企业纷纷以“合同定购、预付订金”等形式在湖区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由于风险小、投劳少,见效快,经济利益驱动各色人等纷纷加入了种杨行列。原料的充盈又使造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湖区种杨陷入了一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恶性循环。 在湖区种杨风中,地方政府扮演的是直接推动者的角色。尽管有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了种种异议,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私下里也对记者表示了不同看法,但无一例外的是,湖区各县市几乎都制订了详细的杨树发展规划,采取“政府出资奖励”“典型引路”等方式“大力推广”。 洞庭湖周边几个县市,造纸业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当地财政的主要支柱之一。“地方政府并非不知道生态安全的重要,但由于对GDP的追求和自身的财政利益的影响,官员们大多睁只眼闭只眼。”湖南省人大环境和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傅玉辉告诉记者,“如果不对沿湖造纸企业进行整顿,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就难以保障。” “即使是地方政府想控制,在目前的体制下也很难做到。”湖南省林业厅一位负责人说,为了控制湖区杨树种植一哄而上,林业部门曾明确制定湖区杨树的“三不种”的原则,即行洪道不种、保护区不种、基本农田不种。但“仅凭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力量根本无法控制”。 林业部门认为,尽管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但在国家相关法规中却没有明确将湿地作为一种土地类型。这种情形使湿地保护很难落到实处。据了解,洞庭湖洲滩既有林业部门管的,也有渔政部门和水利部门管的。“婆婆”太多,湿地管理很难协调。 即使是在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内,“产权虚置”现象也使湿地难以逃脱被蚕食的命运。尽管目前洞庭湖区已设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权属不清、管理部门多、法制意识淡薄,实际上也成了地方政府眼中的“无主”资源,无论是乡镇、村场、水利部门、芦苇场都可将其发包并从中牟利,掠夺性开发难以禁止。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地方政府面前:是要GDP,还是要未来? “新华视点”记者谭剑 (据新华社长沙4月14日电)编后种树也会危及生态平衡,这似乎超出了一般人的常识。但科学就是科学,事实胜于雄辩。洞庭湖目前所遭遇的严峻“拷问”再次说明,不能用掠夺性开发和牺牲生态环境的办法来发展经济,更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条件为代价追求眼前发展,否则就是饮鸩止渴。 洞庭湖如此,其它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
洞庭湖如此,其它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洞庭湖如此,海南又何尝不是这样?!把种植几十年的公路林砍伐,种上桉树,还编出种种谎谬的理由。
我本人是支持金光项目的。一、大规模种一种树肯定是对生物多样化有影响的,但海南除尖峰岭五指山吊罗山外,还有生物多样化吗?还是真正的天然林吗?二、种桉树是不是地下不长草、天上无飞鸟,不能空口乱说,要有数据。至少我见过不少桉树林地下杂草丛生,也有不长草的--种植者经常除草。而且说桉树上无飞鸟--桉树又没有树籽吃,鸟来干什么?再说了,海南还有鸟吗?三、所有人工林都和桉树林一样,有违生物多样化。就是说,你不种桉树,种橡胶种水稻,都一样的后果,在生态学上,都一样的后果。四、至于在种树过程中的乱砍乱伐,这是另一回事。任何人犯法都必须受到处罚,但这和林浆一体化无关。就象开工厂一样,开工厂污染环境,我们就不开工厂了?谁污染治谁。金光砍天然林就得处理金光。同样,金光以后偷税漏税我们也要处理它,但不能说不让人家来开发项目。四、所有的和科技有关的结论,包括桉树“抽水机”“抽肥机”之类的结论,都必须有数据的支持---有吗?五、听说澳大利亚90%的树种是桉树,它的生态环境如何?三、
李先生,你一会要求“种桉树是不是地下不长草、天上无飞鸟,不能空口乱说,要有数据”,一会又空口白牙道“海南除尖峰岭五指山吊罗山外,还有生物多样化吗?还是真正的天然林吗?海南还有鸟吗?”最后,你又得出“种水稻和种桉树后果都一样的结论”。真是让人越看越糊涂。我想送你八个字:颠三倒四,一派胡言。本人书读的不多,不过,我还知道,种水稻的地方是基本农田,是国家金子一样宝贵的地方。我没听说农田会损害环境。
作者:三角梅 回复日期: 0:44:46 
李先生,你一会要求“种桉树是不是地下不长草、天上无飞鸟,不能空口乱说,要有数据”,一会又空口白牙道“海南除尖峰岭五指山吊罗山外,还有生物多样化吗?还是真正的天然林吗?海南还有鸟吗?”最后,你又得出“种水稻和种桉树后果都一样的结论”。真是让人越看越糊涂。我想送你八个字:颠三倒四,一派胡言。本人书读的不多,不过,我还知道,种水稻的地方是基本农田,是国家金子一样宝贵的地方。我没听说农田会损害环境。--------------------------------------------------如果农田不损害环境,为什么国家要搞退耕还林?现在田里洒的农药还少吗?
“退耕还林”你倒仔细说说看,退的是什么“耕”,国家会拿水稻田来种林?不明白,给我一个理由?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桉树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