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呕吐戈尔三部曲曲感激不尽

你现在的位置:&&&&&&“生命三部曲”之二——《穿越时间的声音》简评
“生命三部曲”之二——《穿越时间的声音》简评
&&&& 这是意大利实验纪录片大师皮亚维奥利Franco Piavoli的“生命三部曲”电影系列的第二部,记录了人丛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的影像片段,展现了一幅幅童年、青年、壮年的成长画面。唏嘘的岁月被形如流水美如明月的一景一物衬托着,渲染着,既热情奔放,又含羞收敛,首尾摄影的交相辉映,把对人的一生要经历的甜酸苦辣之感统统挥洒在镜头当中,真实地表达了导演对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千言万语道不尽,请君亲身投入到镜头里,才能找到那最动人的共鸣。
&&&&& 透过电影,我们看到了人生各种时期的种种情绪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快乐的同时又是安详的,孤单的同时又是开朗的,忧伤的同时又是乐观的。人生的历程被美妙地压缩在镜头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开头的一段小孩一手一脚地爬上教堂的楼梯,到最后迟暮老人搀扶着石柱蹒跚地爬上教堂的阶梯,一个开始,一个终结,完全点睛了。随着那首让人熟悉的《卡农》音乐缓缓响起,所有缠绕在内心的感情都轰然爆发了。
&&&&& 生命就是这样,无论如何大放异彩,终将回归朴素。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专写冷门电影影评,夹带翻译的独立电影影迷。楼主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3035名成员2570个主题
可用积分:20分有人描述他的一句话:千帆历尽,侠骨素心
我小时候是个二愣子。&br&我们那儿是个小地方,小孩子只会读书,家长也只管小孩子读书。我的外公是他们村里第一名大学生,中学英语老师。外婆只读了两年书年书就考上了师专成了小学数学老师,在我眼里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又是老师,对我的要求自然更加严格。所以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之后,我就开始背诵天朝成语大字典了。可惜我天生不是读书的材料,两年之后我依然在背第一页,还记得这一面的第一个成语是“安步当车”最后一个是“安然无恙”,其他的?没记住。早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我只会一加一等于二,要问我一加二?不明白。好在我有个好伙伴,她只明白一加二,对于二加一也无能为力,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的智商有任何不妥。而且我俩听话又生的可爱并且能歌善舞(掩面)十分讨人喜欢。在小学,平时的成绩一如既往的不太好,总是考90分(其他小朋友都是99,100)外公前几次考后还领着我去办公室找老师看卷子,老师们也都是尴尬地笑一笑,给我多加那么几分,可能觉得怎么说都是驳了外公面子,毕竟是个资历深的前辈嘛。二年开学发课本,我还因为不会数数被叫到后排罚站了。那时的数学老师觉得我是弱智,经常体罚我。作为一个有着教师家庭背景的我,很多人看我的眼光都是同情和不解的。我还总是被同桌欺负,她是个劳动委员,滥用私权给让我各种劳动,所以现在我不爱劳动。好在她成绩比我还差,留级了哈哈。&br&外婆可能觉得念书不是我的出路,于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巨大的痛苦降临了,那就是学钢琴。&br&&br&小学三年级,在我还在背安步当车时,我们开始写作文了。每天放学我都急吼吼的把其他作业一股脑儿糊弄完,到了日记我就蔫了,憋到七点半我就沉不住气了,因为七点五十中央一套的电视剧要开播啦,于是外公外婆说一句,我写一句。这么过了不多久,外公外婆架不住每天说日记了,于是在他们专业的倾情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抄作文的慢慢征途。这成为了我学生生涯当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get到这项神奇的技能之后,我不再为写作业而烦恼,竟像被文曲星点醒了一般,成绩神奇的好了起来,甚至考过几次双百,别说数数,数学基础训练的思考题也突然会做了,还参加过各种绘画比赛舞蹈演出钢琴表演演讲比赛播音主持深得老师喜爱和同学们的欢迎。这种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呢?我,一个连小组长都没当过的人直接被提拔成了学习委员,中队长。每天上学前,都有一拨同学去我家等我。我画了个水冰月,觉得没画好就给了同桌,于是很多人找我要画。还有比较大方的同学买了有意思的小玩意会送我。我还听说,有时组织活动,同学们会跟原本不同意参与的家长说,xxx也去,于是家长便安心放行了。总之同学们觉得跟我一起做坏事心安理得。还有同学家里做生意的,听说是我的外公外婆,还能免单哦~总之任何活动好处,别人都不会忘记你,任何好玩的事情都有你的参与,而且你还是个主角。可能这就是众星捧月的感觉吧。&br&那时我一点不觉得自己厉害,因为家里两位老师见过的学霸太多,对我也是&br&一直打压,否认着。我一直听说二老的学生有多牛逼,当然觉得自己是只小蚂蚁了。&br&初中我迷上了青春文学,对的,就是郭四娘,这是必经的中二我不否认。我很少听课,还常常投稿,幸运地发表过几篇作文。但也总能考个像样的分数,有时不小心还常常考第一或者竞赛拿了个奖。这一点我历任同桌非常清楚,她们亲眼见证了我上课看小说抄歌词早读唱流行歌曲课间搜罗明星杂志分享花边新闻网络小说感情八卦的初中生活,所以她们觉得我太神了,凭我的才情和聪明,一定是上清北的料。其他人也很看好我,因为学校里一直传言我每天回家学习到深夜,成了年级里争相效仿的典范,他们觉得就凭我坚韧不拔的惊人毅力,一定是上重点的料。老师对我青眼有加,他们觉得我解题思路开阔(没听课所以解法不同)文笔不凡(都是抄的),于是我得到了一些特权,比如说考不及格不会挨打(英语测验经常考不及格但期中期末竞赛都稳稳的前三),作业没写可以不体罚,帮老师改卷子,写评语,上辅导班不要钱。得到省市级竞赛的名额(当然也不负众望都拿了奖)。但好景不长我这么混到了初三,发现没有扎实的学习,加上对青春文学迷恋,成绩一落千丈,到了年级中下游。那时很多人不打算上高中,甚至有的同学已经步入社会谋生了,所以我当时的成绩实际就是垫底的。于是我又开始被鄙视被嘲讽,迎接不可思议的眼神。但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冲击,因为我觉得成绩好是个额外的礼物。&br&中考前夕我还是老样子,一次无意间听家里人说要备钱给我买高中,还要一万块,吓傻了,于是拼了小命学习,经过两个多月如坊间传闻般的悬梁刺股,终于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还是传说中的重点班,还免收费用哦。初三暑假我顺利通过了钢琴考级,在大家看来,这可比仅仅成绩好的人牛逼多啦,于是我又在一次接受了全体“哇塞”的眼神洗礼。这一次我又获得了一些优待,比如说,家长管的很严的孩子,只要我去邀请,肯定获准玩耍。我很同学在外面游荡时,还遇到一个学琴的低年级同学,我被他妈妈邀请去家里示范演奏,说钢琴老师总是夸我,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横扫了小学弟的零食库。小学弟对不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钢琴老师觉得我很有天赋,在其他学生家长面前简直把我说成了小神童,但他从没当面表扬过我。我觉得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肯定的回馈,这可能是我之后迫切想得到认可的原因。因为这一次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跟之前不同,之前我从没想过我的成绩为什么好,或者我的成绩为什么差,这一次是我自己拼来的,我不愿花钱买高中,最终愿望实现,有种游戏通关分数不仅达到预期还额外赠送超值神秘大礼包的感觉。&br&&br&高中是我噩梦开始的地方。我在班里顶多就是中游的水平,但是我不能忍受,我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能再承受任何怀疑鄙视的目光了。加上老师的偏见不公正和家人一直的否定和打击,我自闭,抑郁,跟同学闹矛盾,对抗老师。成绩越来越差,迅速恢复了垫底的身份。我开始上课睡觉,逃课。最终我复读了一年,念了个普通本科,告诉初中同学时她们没人相信,觉得我一定是上了啥名校,乐极了开玩笑来着。其实我并不是弱智,也不是什么天才,我太平凡了,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的错误在于没有人引导我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琴是为了什么,学画是为了什么,学书法是为了什么,而幼稚地选择了在他人目光下学习生活,最后不堪重负,不断积累着许多负能量以至于自己无法翻身最终造成了高考的重挫。大学里我已然没有什么学习激情,甚至有些厌学。不过最初定的绝不挂科,过六级之类最基本的目标都实现了,跟出色不沾边,勉强合格,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毕业后我找了一份平凡的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工作之后偶见一个老乡, 她问我是不是还在读书,我说没有了,这些年受了读书的打击了。她说不知道我高中经历了什么,但是在她心里我学霸的形象抹不掉。谢谢鼓励,尽管它迟到了。从被踩被捧再被踩,我只是像千万小地方的绝大多数学生一样漫无目的地上学考试得到一个自己也不太明白的分数,我不再觉得这是什么人生的大起大落,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该有的样子。你所做所的经历的任何,有千千万万人与你相似,但每一个人又都不同。你不必要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同——为了一时的优渥而高高在上,或者纠结于一时的挫败便觉低人一等。那些仅仅是别人的眼光和判断,跟你的生活无关。更别说被某些错误的看法耽误掉好时光了。
我小时候是个二愣子。我们那儿是个小地方,小孩子只会读书,家长也只管小孩子读书。我的外公是他们村里第一名大学生,中学英语老师。外婆只读了两年书年书就考上了师专成了小学数学老师,在我眼里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又是老师,对我的要求自然更加严格。…
看了Roc Lee 的回答,觉得这世界真的很大,好多完全无法理解的观点以及人都存在。&br&&br&个人观点是这个视频中的父亲是在公众场合猥亵女儿,考虑到这个父亲的抱女儿的力度、腿摆动的幅度、不断地扭动以及持续时间。&br&&br&对于 Roc Lee 认为的因为在公众场合,所以父亲的行为是问心无愧的,这完全构不成因果关系,因为有很多不良的行为诸如犯罪等是在公众场合发生的,是犯者无法控制自己在公众场合的作恶行为而已,不过是一个坏人自我控制能力不佳而已。&br&&br&对于女童处于舆论的漩涡而不能健康成长,Roc Lee 的观点又偏离了常轨。如果让女童继续与能在公众场合猥亵她的父亲一起成长,对于她来说,才是最大的不幸;她从小在父亲畸形的亲情下,会认为父亲对她的猥亵是正常的,并且其他人也是这样的,长此以往,她会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成为群体中的异类而很难正常地生活以及正常地追求幸福。&br&&br&对于Roc Lee 的不能在公众场合出示证据是否勃起,以力证清白。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并不关心是否是性勃起不良的男性猥亵动物或者女童。&br&&br&此外,对于Roc Lee 对20年前的父亲们的指控,我觉得很是愤怒,我的父亲,以及周围朋友、亲人的父亲并没有这个珠海公交车父亲的猥亵行为,他们只是矜持的绅士,因此,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污蔑。&br&&br&最后,多说几句。因为习俗不同,对于日本共浴父女的评论,并没有影响到远在日本的父女;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至始至终处于法律与道德伦理的框架下,以自由为名的恶不过是给反对自由的人的支持。&br&&br&最后的最后,任何关系的亲密行为都是有其界限的。
看了Roc Lee 的回答,觉得这世界真的很大,好多完全无法理解的观点以及人都存在。个人观点是这个视频中的父亲是在公众场合猥亵女儿,考虑到这个父亲的抱女儿的力度、腿摆动的幅度、不断地扭动以及持续时间。对于 Roc Lee 认为的因为在公众场合,所以父亲的…
谢邀&br&&br&我有个警察朋友,聊天说到提审犯罪嫌疑人,如果对方是新手,他们就摆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不用过多宣讲胁迫上手段,平淡地看着对方眼睛就行了。然后对方就开始交代,每到说不下去的时候,警察就面无表情冷冷两个字"还有",他只好绞尽脑汁继续说下去……&br&&br&还有啥?警察都知道啥?掌握啥了?其实,可能啥都没有。警察的姿态是练出来的,你说什么他都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肚子里却在大喜过望或是暗暗吃惊。&br&&br&不做贼的人,会不会心虚?说实话,有的人也是会的。他们的性格中,自带了谨小慎微和自我怀疑,他们一遍遍检查自己的外貌和言行举止,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招致飞来横祸,而且认为自己绝对无力承受任何恶果。他们觉得自己一直活在众人审视的目光之中,周围的人们在不断评价自己。所以他们敏感细腻,心细如发,小心翼翼地解读他人发出的信息,武断地认为多数信息与自己有关,还往往是负面的评价,这种负担还蛮大的。&br&&br&用术语说,这叫人际关系敏感或者情绪过敏。&br&&br&这不是个病名,也不是抑郁症状。只是一种略为特殊的人格表现。&br&&br&伴随这种人格,有些人会有取悦他人的倾向,最怕人际不睦,被人看不起或者厌恶。因为他们评价自己的尺度,完全取决于他人,尤其是权威人物。被人赞一句,可以high到飞起;贬一句,哪怕是开玩笑也往往承受不住。有些超级不自信的人,就算自己是清白的,甚至会有一种"警察叔叔审了我那么久,好辛苦,我如果交代不出什么干货,还真是对不起他啊"的感受……个别人甚至会编造出根本不存在的犯罪情节以满足警察叔叔的探索欲,而知道真相的警察叔叔最后难免眼泪掉下来……&br&&br&他们都是善良的提供者,几乎有求必应,存在感却很低,还经常受委屈。&br&&br&回溯过去,他们大多有过幼年寄养史,童年走失史,缺乏父母关爱呵护,被小盆友们排挤孤立,因某种所谓缺陷被歧视戏弄嘲笑的经历。&br&&br&他们孤独、恐惧、渴望人群又感受不到安全。&br&&br&不是每个有这类创伤的孩子都会变成反社会人格,有些被社会顺应同化了,却走到了相反的一极,变成了天使。&br&&br&我的意思是,通过教育,他们的感受更倾向于通过各种才艺获得情绪表达,而不是诉诸对现实世界的对抗和破坏,太适合做艺术家了。&br&&br&你问啥来着……我都快忘了……&br&&br&自杀有多种因素,抑郁症只是可能之一,先别给过世的她下定论。就算是,抑郁症也不传染,抑郁情绪能传染一时却很难传染三天。要是我天天在一个人面前哭哭啼啼,第一天他可能被我感染得心情不好,第二天就会烦躁焦虑,第三天就该揍我了(囧)。&br&&br&你室友的过世与你无关,你没法替她负责任,你也不需要为此负责。要是这也能算到你头上,我们学心理学的都可以去当杀手了,完美犯罪不留痕迹。&br&&br&至于别人怎么看你,我只能这么说,你越是介意就越不自然,越不自然越引人注意,越注意你越慌,越慌你越介意。这个死循环,不要拖到劳驾警察叔叔来解决,你又没做贼,心虚的样子就没必要了。&br&&br&孩子你只是被吓到了,去找男朋友要抱抱。大叔就不参与了。
谢邀我有个警察朋友,聊天说到提审犯罪嫌疑人,如果对方是新手,他们就摆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不用过多宣讲胁迫上手段,平淡地看着对方眼睛就行了。然后对方就开始交代,每到说不下去的时候,警察就面无表情冷冷两个字"还有",他只好绞尽脑汁继续说下去…
你朋友说的话逻辑性可读性也不高,我还是&b&整理一下再按点反驳&/b&吧&br&&br&&blockquote&1.“首先黑洞是看不见的,是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一个点。引力大到光线都无法摆脱,收不到来自黑洞的光线,视觉上那个区域应该是不存在的。而不是一个可以进入的黑球。更不要谈准确的靠近,甚至已经进入了其引力范围内部还不被瞬间撕碎和马上消失。”&/blockquote&&b&反驳:&/b&这里你朋友的错误只能说太低级,他对于黑洞的认识完全处于民间科学的状态。黑洞本身确实是看不见的,但是它的周围的确实存在吸盘积,而且存在一个临界点是可以使得光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会被吸入也不会逸散(参考三大宇宙速度)。同时,任何被黑洞吸入的物体,我们都会看见物体停留在黑洞视界处,所以“视觉上那个区域应该是不存在”是一个很民科的说法,准确地说,是&b&黑洞视界之内的区域是完全看不到。&/b&&br&&br&&br&&blockquote&2.“高维度对低维度的影响方式,在谈虫洞和多个重力异常的情况时一笔带过,后来唯一的体现竟然荒谬到是以库柏在黑洞内直接推倒过去他女儿房间里的书发信号的方式。”&/blockquote&&b&反驳:&/b&我们无法理解如何从高纬度影响低纬度,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影响二维空间,但是不代表更高纬度更高智慧的人类不知道如何影响,同时,&b&在科学没有涉及的领域,只要不违背现在的科学观察,如何猜想和设定都是科幻片的自由,如果不认同这一点,请不要看科幻片了,因为任何怀疑都是带强烈主观情绪的&/b&。谈虫洞的时候可是好好跟你解释了虫洞的原理和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哦!&br&同时,五维空间中可以利用引力穿越时间,这也是本片的&b&设定&/b&。&b&只要这一设定不违背现在的科学观察,就没有逻辑上值得诟病的地方,任何不认同设定的言论都带着强烈主观情绪。&/b&就好像不认同社会的规则,但是社会依然会按照这种方式前进,不认同只能远离社会。&br&&br&&blockquote&3.“核心的问题在于不管是未来人类的自救还是高等级存在的关照,已经指引给人类一个具体星系,适合的行星就在其中,但是不肯告诉你具体哪一个。让即便有命前来的人也不一定有命找到,这样来拯救相对时间搞不好随时要灭绝的人类?另外,这个星系还包括一个黑洞。因为黑洞的数据可以帮助人类解决空间站的问题。同时具备黑洞和类地行星的星系,好得是精挑细选啊,等于宇宙在这个挑选者的眼中跟世界地图一样。如此高级别的智慧,不直接给人类把什么枯萎病沙尘暴搞定的技术,非要造虫洞,搞穿越,进黑洞给一个人类专门做出一个高维度空间来给过去和现在的女儿发电报讲数据。数据还得安排一个机器人一起进去提供。”&/blockquote&&b&反驳:&/b&这一段看起来很牛逼,其实很好反驳。不管未来人类还是高等关照,我们暂且称他们为“they”。片中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是人类和they交流,并且说了人类和they无法交流,they也不知道如何跟人类交流。&b&they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放虫洞;第二件:让cooper进入黑洞中的五维空间。&/b&&br&然后,我们再来约定一个前提:they不足够理解人类。这里的不理解不是指科技上的,而是人类逻辑上的。&b&他们可能觉得,人类不会撒谎,像Mann这样的人不会存在,每个人都大公无私,这样只要探测到了宜居星球,直接飞过去探测就好了。&/b&同时,&b&they无法影响人类。&/b&不管是虫洞还是黑洞里的五维空间,都是人类自己选择要不要用、要不要进去。&br&虫洞本身就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存在,那么很有可能虫洞的存在会有一些范围性影响,所以不能放到某个行星的附近。同时行星是在运动的,they不知道我们何时会去,也就不知道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只能放在一个&b&期望值相对较高的地方。&/b&&br&前面说到,they无法影响人类,那么搞定枯萎病这种事就不一定做得到。退一步说,they能搞定枯萎病,但是如果&b&they评估之后发现搞定枯萎病的难度比星际移民的难度还高呢&/b&?&br&&br&&blockquote&4.“星际穿越盛名何来?除了特效,配乐和安妮海瑟薇以外,还有神马值得一提?作为科幻片,相关桥段不具备起码的科学性和可能性。作为剧情片,故事情节不具有起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br&“简单的说吧,我觉得科幻可以幻想,但是不能妄想。起码是要基于一定的科学性的基础理论。难道一句更高维度的存在,就能解释一切不合理的环节吗?难道堆砌酷炫的元素,就能掩盖整个故事结构的单薄和虚弱吗?”&/blockquote&&b&“不具备起码的科学性和可能性&/b&&b&”&/b&,听说你物理很厉害,先拿个物理学博士来看看?&br&听说你发表观点很厉害,先发表两篇论文来看看?&br&&br&——————————————————————————————————&br&11月24日更新:&br&由于题主更新了她和她朋友的详细对话,不得不说我看得挺晕的。都是在闲聊也不好说他逻辑清不清楚。先截取几句话吧,&b&绝没有断章取义。&/b&&br&&br&&br&&blockquote&&b&1.沙尘暴灭绝人类就已经很拙劣了。&/b&&/blockquote&嘛,你朋友根本就没有认真看片子嘛,沙尘暴只是枯萎病带来的一个后果,片中说得很清楚,就是枯萎病导致的人类即将灭绝。&br&关于枯萎病的探讨,知乎上有一篇回答得很好了。&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星际穿越》中,枯萎病的设定是不是有欠妥当?&/a&&br&我也非生物专业,物理也只是爱好。所获知的所有枯萎病的生物知识都来自于这里。&br&如果不想看这帖子里的长篇大论,我稍微总结一下(可能有失严谨):&br&&blockquote&枯萎病在现在的地球上就存在,不过是某一种植物的枯萎病。编剧在考虑剧本时咨询生物专家的意见的时候,他们表示确实存在现在枯萎病的病毒突变导致所有人主食的植物都患上枯萎病的可能,而要保证“人类灭绝”而且“人类又保持太空探索能力”的前提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决定用这个设定。&/blockquote&&br&&br&&blockquote&&b&2.(放虫洞这一行为)说是更高级别的存在专门来拯救人类,有多自负和人类中心主义我就不说了。&/b&&/blockquote&1.&b&高纬度生物和人类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b&不像蚂蚁,它吃的东西可能人类也吃,要是蚂蚁数量大爆炸,人类还得去灭蚂蚁。&b&可是高维生物不管吃的用的,任何方面都不可能和人类有任何关系。&/b&&br&2.&b&生物逻辑。&/b&这一点人类比较难以理解。就像人类求生是一种本能一样,高维生物拯救人类都有可能是一种本能。所以,&b&不要揣测他们的意图&/b&,就好像人类不要揣测上帝的意图一样。&br&&br&&br&&b&3.他对于高纬度的吐槽&/b&&br&参见原答案里的第2点。&br&&br&&br&然后我发现你的朋友很喜欢扣帽子,却死不肯实打实地讨论,比如:&br&&blockquote&所以我都没打算跟你讨论太多细节,因为荒谬是从出发点开始的。所以我说,是不具备起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故事整个粗糙,或者说很随便。&/blockquote&前面的反驳完了。&br&&br&再比如:&br&&blockquote&这部片子没有展现任何站得住脚的东西,也没有提供新的创新性的想法。&/blockquote&真实展现黑洞、时间流逝速度与亲情、挑战高维空间,请问这些算不算创新性的想法?“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东西”这句话。。。。请问你知道什么是站得住脚的东西吗?&br&&br&&blockquote&明显违背和歪曲科学的幻想,就是妄想。&/blockquote&是的,我承认高维空间和引力影响过去是一种幻想,可是违背现有科学的哪一点了?&br&&br&&blockquote&我无意去针对这个片子做什么批判,这个片子还没那个价值。&/blockquote&oh my god!&br&&br&&blockquote&如果故事本身乏善可陈,还用一本正经的表现手法拍,误导观众对天体物理,量子物理的基本认知,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一部像样的影片。&/blockquote&这么严谨的天体物理跟量子物理表现,有物理学博士做顾问,霍金都说不错了,请问哪里误导了。请问你怎么知道误导了。&br&&br&&br&&blockquote&你可以去看一下前阵子打了个酱油就下线的片子,什么冰封重生之门。除了效果上是国产的粗制滥造,剧本根本上和这个片子一个性质。没有任何合理的理论支撑,一切可以随意发挥。换个比较,就是骇客帝国。故事精彩绝伦,立意高屋建瓴,理论架构严密,基于科学的严谨态度。&/blockquote&这一段的前半段还有点道理,确实有人说剖开科幻的外衣,这部片子的剧情没什么大创新。这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电影作品来对比,我就不妄加评论了。&br&然后,后半段,我看完要斯巴达了。&br&《骇客帝国》是世界架构整个是以“缸中大脑”为前提的,这是任何科学都无法验证的终极问题,就好像“世界到底是唯物还是唯心的?”,&b&这哪是科学,这是妥妥的哲学啊!!!!朋友你连科学和哲学都没分清楚就来喊这个科学不严谨了吗?&/b&&br&&br&&br&好了,我就回答到这里。后面他貌似还说了一些,我觉得我没必要再反驳了。&br&&br&还有关于《星际穿越》的漏洞问答,这篇问答写得实在太好。相比之下你朋友的水平比较像是文科生评论科幻片。&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中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a&&br&&br&如何科学地吐槽《星际穿越》,这篇也很给力。&br&&a href=&/article/43947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圈怎么吐槽《星际穿越》?&i class=&icon-external&&&/i&&/a&
你朋友说的话逻辑性可读性也不高,我还是整理一下再按点反驳吧1.“首先黑洞是看不见的,是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一个点。引力大到光线都无法摆脱,收不到来自黑洞的光线,视觉上那个区域应该是不存在的。而不是一个可以进入的黑球。更不要谈准确的靠近,甚…
对这个新闻我就想说一句话:又给了很多人(du)不(bu)读(liao)北大的理由嘛~~&br&&br&对这件事情我有很多话想说。人性和事件的复杂程度有时候远远超过我们从小到大读的小说,看的新闻。人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事情不是只有“学生勾引老师”“老师诱奸学生”两种情况。&br&&br&以澄清我自认为正确的三观,先说明不管背后多复杂,婚内出轨与和已婚男士发生关系都是错的。就跟夏俊峰马家爵再委屈也不该杀人一样。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清晰明确的线,别人再推你拉你,你越过了就错了。&br&&br&但是这并不代表背后的信息不重要。“北大教授与女学生发生关系”“北大已婚副教授与北大32岁女博士生发生关系”“北大已婚副教授与北大32岁女博士生交往数月发生关系致其怀孕”,每一个信息或许都能让人们对事件判断更加清晰一点,增加一个信息,说不定剧情就反转了。但是就起码目前纷繁缭乱不一定真实,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都不足以让我们真正地认清当事人,不足以让我们一口一个bitch,或者一口一个“衣冠禽兽”地去审判。&br&&br&每个人的人性里可能都有那么一些无法用放大镜和聚光灯来看的角落。&br&&br&考虑到很多人说的这件事教授跟学生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利益关联,私以为我们可以把”教授”跟“学生”这两个具有关联性的称呼去掉来看这件事,或者把其中本来暗示的关联性去掉。“教授”只是当事人的一个职业。那整个事件对于这位老师来说,就是一件婚外情的事件。错没错,当然错了。有多错?如果夫妻本来感情状况良好,当事人为寻求刺激主动追求其他女性并发生关系致其怀孕,这就是私德败坏,阴暗的角落太过阴暗。如果夫妻感情本来淡漠,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离婚,却又在跟其他异性的交往过程中误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处这样的状况,还是坚守婚姻底线,任凭婚姻之外的另一位挑逗而不动念?不见得骂当事人的这么多人都做得到吧。一个才华横溢,诲人不倦,认真负责的师长,当然也有可能受不住诱惑,在婚姻和感情面前一时昏聩而失足。而并非一个老师受不住诱惑,守不住婚姻,他就是衣冠禽兽,他的才华横溢都是作假,他的诲人不倦认真负责都是装出来的,更谈不上他任职的地方就不是个好地方,他教的学生不怎么样,曾赏识他的人也没有眼光。&br&&br&一个女人年纪多大,事业多成功,在朋友圈发露骨的自拍照,都不能成为判断她是否被诱奸的标准。因为人可以在某些事上很聪明却在某些事上很蠢,可以在大部分时候因为年龄和阅历比较成熟,却在某些事情里仍然很幼稚懵懂,人也可以因为虚荣心表现得比较open但是其实内心都一些事还是比较保守。并不是发了露背的照片,就一辈子都是bitch了,就觉得sm是可接受的事情了。“老娘要生下来扔给他,让他王八蛋自己养!”这种话,不论真假,本来就既可以出自泼妇之口,也可能出自愤怒得不能自抑的受害者之口。更遑论有可能事业成功经历出众遭人嫉恨,遇事便有人从旁造谣踩上一脚。&br&&br&(以上两段都只是在说可能性,“觉得sm是可接受的事情”并不代表一方真的对另一方强行sm)&br&大家都玩过给几个词编故事的游戏吧,是不是特别有趣,因为同样的词,大家能编出特别截然不同的故事。其实谈论起很多事情来,我们做的就是这样一个游戏,用只言片语去构造一个完整的故事。&br&&br&有一件事特别阻碍故事的丰富性,那就是我们从小到大听过的太多的故事里面人只有反派和正派,于是我们就喜欢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坏人都是从第一页起码坏到倒数第二页。而现实世界是,大家都多多少少同时演着正派也演着反派,我们的心念时而闪烁圣洁的人性光辉,时而却只能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悄然滋长。&br&&br&人本来常常就不是自洽的生物。随便想想自己的表现,我在知乎上看到某些人说话就会想:也太没有涵养了吧,根本不值得跳脚啊。转身自己就对自己评论区某些不同意见的人跳脚,想的却是“答案说这么清楚了都看不懂还要来跑来刷存在感”。&br&&br&这篇答案其实是我早就想说的话。所以原谅我有些文不对题。&br&&br&某些行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化下,是很容易得到约束的,比如我们大部分人,再愤怒也不会杀人。而某些行为却不那么容易,需要努力努力或者外界再影响影响,比如有的人脏话连篇,而某些书香门第出身的,对某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而还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几乎所有人都时常反省的,那就是在信息并不清楚,并且明显看出,说不定多一个条件事件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对当事人造成他们不应当承受的伤害。&br&&br&我特别喜欢本科一位师长的讲话。“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关键的是怎样看守住我们心中的这只老虎”。这只老虎,不仅仅是愤怒时要杀人的老虎,婚姻关系有问题时出轨的老虎,明知道对方有家庭却还不肯划清界限的老虎,也是因为凑热闹和嘴爽成为压死无辜骆驼其中一根稻草的老虎(咦到底是稻草还是老虎)。&br&&br&男女之事向来容易被人津津乐道,其相对于其他事件更为特殊的一点是,即便是大部分人自己都在“身体力行”的尺度,&b&被&/b&曝光的人却通常都要遭受格外严苛的非议,比如明明是正常恋爱男女私底下发之于情的对话,被曝光之后就是恶心肉麻了。当然,这并不代表做的人多有的事情就从错的变成对的了。&br&&br&引用那位师长的两段话结尾吧。&br&&br&&blockquote&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也可以是罪人;可以是利他的,也可以是极端利己的;可以是善良的,也可以是邪恶的;可以是驯服的,也可以去支配他人;可以是清醒的,也可以是疯狂的。&br&&br&&br&我们有时候在谴责一个人的错误行为时,内心似乎感觉到某种愉悦,因为你总是觉得自己是堂堂正正的。当然,错误应该被谴责,但在谴责别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把你“心中的老虎”要牢牢地关起来。一旦这只“心中的老虎”被放了出来,在特定的情境下,你很容易从“天使”变成“魔鬼”。&/blockquote&&br&====&br&奇怪我文章的重点根本就不是“哎呀有的人又要借此说北大了”,因为这种行为在我眼里根本不值得一提。为何某些人偏偏只看到我这一笔带过的东西对其他的众多point视而不见= =&br&&br&好了非要来跟我扯这件事,那我们就扯扯呗。说没人借此说北大怎么怎么,我就算一笔带过也不可以,那就随便截图两张。截图全都来自知乎哦~&br&&img src=&/a6c72c869fc6_b.jpg& data-rawwidth=&1016& data-rawheight=&2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6& data-original=&/a6c72c869fc6_r.jpg&&&img src=&/3a8ffc784ac81ca14f203add858aa7f0_b.jpg& data-rawwidth=&1036& data-rawheight=&1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6& data-original=&/3a8ffc784ac81ca14f203add858aa7f0_r.jpg&&&br&&br&我当然没觉得名校的人就全都是品学兼优了,其他人就都是看名校不顺眼考不上嫉妒了。就算嫉妒也不代表他就是个屌丝成天只想着嫉妒和黑名校了,更不代表他这辈子就是一个loser了。但是就事论事,这件新闻根本不能证明不了北大学生北大老师如何如何。这件事就是,北大的一位老师私生活方面犯了错。更谈不上北大的学术水平差,没有成果。非要借题发挥我就真的无法用善意去揣测这背后的心理了。因为在我看来,这种行为跟大家批判的无良媒体,除了影响力的差别之外区别不大,说不定更阴暗一些,因为媒体可能就只是因为利益驱动去迎合口味,而他们极力想要迎合的,恰恰就是这类人的口味。&br&&br&另外我也不认为这件事不站在北大教授一方就是故意酸葡萄要黑北大啊。。。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脑补啊啊啊啊啊orz?光看答案第一句话于是臆测答案中心思想真的好吗?
对这个新闻我就想说一句话:又给了很多人(du)不(bu)读(liao)北大的理由嘛~~对这件事情我有很多话想说。人性和事件的复杂程度有时候远远超过我们从小到大读的小说,看的新闻。人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事情不是只有“学生勾引老师”“老师诱奸学生”两种…
单眼皮比例最高的在西非。&br&&img src=&/21ffbe9dcbb2eed15ce1aae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1ffbe9dcbb2eed15ce1aae5_r.jpg&&&br&据考可能和气候日照有关。但是只是推测。
单眼皮比例最高的在西非。据考可能和气候日照有关。但是只是推测。
初稿 ----------------------------------------------------------------------------------&br&----
更新 ----------------------------------------------------------------------------------&br&----
更新 ----------------------------------------------------------------------------------&br&----
更新 ----------------------------------------------------------------------------------&br&----
小更新 大结局 -----------------------------------------------------------------------&br&(提前说明:本文一点也不极简。用通俗的话讲,长文慎入。)&br&&br&看了看这个问题的回答,发现谈极简主义“设计”的好多,谈极简主义“生活”的很少。确实目前关于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中文文章真的很少。&b&&u&极简主义生活(minimalist lifestyle)这个概念可能绝大部分人都完全没听说过。&/u&&/b&&br&&br&而事实上虽然大家没怎么察觉,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国内的一小部分人了。比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八个字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br&&br&在美国,关于minimalist lifestyle的书籍、博客、文章已经快达到“泛滥”的地步了。这应该与美帝经济与商业市场长期以来都比较发达有关。老美每天曝露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成天听着别人叫你买这买那,时间长了就有逆反心理了(误)……而且话说回来他们也真需要这个,因为一般的老美家里的破烂东西那真不是一般地多……&br&&ul&&li&用个不严谨的方式来比较,在 Google(US)搜 minimalism lifestyle,得到7,880,000个结果,而在 Google(HK)搜“极简主义”(注意没有加“生活”哦),只有2,910,000个结果。&/li&&li&在百度搜获“极简主义”,第一页出来的百分之百全在讲“设计”和“产品”,而在 Google 搜 minimalism,第一页大部分条目是在谈 lifestyle。&br&&/li&&/ul&&br&我决定来一篇长文,聊一下我理解的极简主义生活。&br&&br&首先强调一点,&b&&u&以下谈到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均指生活方式,与设计、与艺术、与哲学上的极简主义都没有直接联系&/u&&/b&,尽管它们中英文都是用同一个词表示。同理&u&&b&下文的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是指实践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人。&/b&&/u&&br&&br&&b&一、为什么要选择极简主义?&/b&&br&&br&如果你属于以下的某一个类型,大概极简主义有可能帮到你:&br&&ol&&li&&b&&u&打折购物狂&/u&&/b&。每次看到打折商品都有买的冲动,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结果买了一堆没用的或者极少使用的玩意,花的钱反而比“有需求时再买(即使是原价不打折的)”更多。最近几年出现的“APP收集癖”也属于这一种。&/li&&li&&b&&u&山寨爱好者&/u&&/b&。买很多劣质山寨产品,结果常常因为东西坏掉而不爽。如一个山寨手机用1年挂了,一件便宜夹克穿一个季度就破了。(更严重的可能是与下一条的旧物收集癖结合,把这些尸体留在家里,没事时候看一眼又想起伤心往事。)&/li&&li&&u&&b&旧物收集癖&/b&&/u&。家里堆满了各种百年难得用一次的奇怪旧物,可能是多年积攒的破烂,也可能是只用过一次的鸡肋商品,总之就是很多东西。无论怎么收拾整理都显得乱糟糟的。看到干净整洁无杂物的屋子就舒服(可参考本问题其它关于极简主义设计的答案中的图片),看到自己家感觉就感觉很屌丝就心烦。&/li&&li&&u&&b&整洁强迫症&/b&&/u&。家里很整洁,但其实你每周至少花了累计半天的时间收拾自己的屋子。你很想利用这半天时间看看书、打打球,或者去更远的地方吃好吃的。&/li&&li&&u&&b&工作大忙人&/b&&/u&。或许你从来不觉得自己拥有的物品有什么问题,也从不为自己花钱多了、买的东西坏了、家里太乱了而烦恼。你只是每天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功夫考虑“繁与简”的问题。&/li&&li&觉得自己&u&&b&太穷&/b&&/u&。(这个时候,“大概极简主义有可能帮到你”,我可不敢保证有效。)&/li&&li&或许你也不烦,也不忙,也不穷,只是想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过&b&&u&不一样的生活&/u&&/b&。&/li&&/ol&&br&极简主义可以帮你减掉一大票生活中不必要的事。这些事其实并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却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的。比如买从来不穿的衣服花了很多钱,用很多时间收拾房间,为车坏了需要修而操心,或者看到乱七八糟的书桌而心烦等等。这些事情有可能费时间,花钱,占用你的精力,给你带来压力等等,而它们的益处却极其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好处。(比如,有研究表明,购物带来的快感很短暂,而买到错误的东西之后的后悔与花掉的钱带来的坏处却很长久。)&br&&br&极简主义就是要通过砍掉生活中一些东西,来减少这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从而改善你的生活。&br&&br&也就是说,&b&&u&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u&&/b&&b&&u&无益的事情&/u&&/b&&b&&u&,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u&&/b&&br&&br&极简主义能怎么帮你呢?说到底,极简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直接改善你的生活:&br&&ul&&li&节省你的时间&br&&/li&&li&节省你的精力(包括缓解你的压力)&br&&/li&&li&节省你的金钱&/li&&/ul&你有了省下来的时间,省下来的精力,和省下来的金钱。至于你想用它们干什么,哇,那真是无限可能了。&br&&br&&b&二、极简的生活,真的可以吗?&/b&&br&&br&极简生活,奇怪的概念,似乎很罕见啊。&br&&br&其实不然,你觉得人生活下来必须的物品有多少呢?答案是少得惊人,几乎是零。&br&&br&在真正关注极简主义之前,我在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战争年代的各种故事。动荡的年代,无论是战士还是逃难的平民,随身携带的有多少东西?别说一屋子的家具了,就连一本《古文观止》都是那么地珍贵。这仅仅是我们祖父辈经历过的生活,而且,当今世界其它一些地方的人或许还正在经历着。&br&&br&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习惯了疯狂的消费。你可能会怀疑这种“倒退”的极简的生活怎么可能让你过得比目前更好。似乎只有手机里装了四个PDF阅读app五个音乐播放器家里放着六床被子七套餐具日子才能过得舒心。&br&&br&首先,让我告诉你一个事实:&b&&u&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u&&/b&&br&&br&《乔布斯传》里说,乔帮主年轻的时候觉得各种家具都不好看,于是住在啥也没有的一件空房间里。老乔那阵子日子过得不好吗?没有,事业上他在做改变世界的事情,生活上和朋友弹吉他玩玩唱唱啥也不耽误。他的生活很好,尽管屋子里空无一物。&br&&br&其次,&b&&u&极简不代表苦行。&/u&&/b&相当一部分极简主义者仍然用着他们认为最好的手机(比如说,iPhone),穿着可能昂贵但绝对耐用的皮鞋。而且,你在无用的物品上省下了钱,就可以在你认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b&&u&购买体验&/u&&/b&”,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br&&br&可能你觉得,多存点东西总是好的,你就喜欢搜集各种新旧物品,以备不时之需。&br&&br&问题是,“不时之需”真的存在吗?现在商品市场太发达,没什么是临时要用而买不到的。国内大城市更是有京东三小时直达,都不用出门就能买到任何你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或许你说临时买东西贵,但是算一算估计也知道,“按需购买”原价商品所花的钱,是远远小于你“遇便宜就囤”而购入的一大堆打折货的。&br&&br&而且,把自己家弄得跟仓库似的,既占空间,又增加自己收拾整理的压力。现在房价这么贵,一个柜子在你家放一年,租金就值大几百了。想要大房子?不妨给自己的小房子多腾出一点空间。一个堆满物品的复式,留给人的活动空间或许还不如你的小两室一厅大。少点东西,住得舒服,你赚到了。&br&&br&再况且,如果真是遇上紧急情况,你囤的这些新旧破烂大概也没什么用。扯两句闲话,如果你缺乏安全感,请攒钱。如果你考虑的是的经济危机,请囤点金银珠宝之类的硬通货。如果你想到的是更糟的社会动荡,请储备食品药品燃油武器(当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总之,无论你遇上什么样的紧急状况,你那八件衬衫九条板凳十个快递盒子是帮不上忙的。&br&&br&可能你一切都想通了,囤积物品确实弊大于利,可你就是觉得别人都这么过得好好的,自己为啥偏要特立独行搞个“极简主义”?朋友邻居们会怎么想,感觉怪怪的。&br&&br&我不得不说,在国内这样的担心是很容易存在的。中国国内目前有很明显的“单一价值观”、“单一评价标准”存在,无形的“社会压力”会让与大众主流不符的生活方式比较难以生存。在美国这方面就好很多,老美习惯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而且就算美国白人各种癖好也是千奇百怪,但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在国内,如果看到一个素食者,人们会不自觉得想很多:他身体有病吗?他是在秀优越感鄙视我们吗?他是被各种养生文章骗了的傻子吗?其实大可不必。在美国,由于信仰、健康、传统等各种不同的原因,素食者是在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不光有素食,还有不吃谷物的、不吃蔬菜的,成天靠巧克力和水果维持生命。大家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u&&b&这是他(或者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是他(或者你自己)的选择而已。各种生活之间没有优劣,无法比较,只是不同而已。&/b&&/u&&br&&br&所以,选择了“极简主义”,也不要鄙视那些物品极多的人。大家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已。你喜欢的,人家未必习惯。你感觉舒服的事情,人家可能会很难受。&br&&br&最后,每个极简主义者自己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你大可不必看到那些极端极简主义者的做法就害怕退缩。选择极简主义不代表你明天就得把衣柜里的物品减到33件,或者把所有家当装进车的后备箱里。或许你这辈子永远也不会“极简”到那个程度。这不重要,这不代表你的“极简主义”就比他们的“极简主义”不正宗。对于简化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简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就好。我在这里写文章介绍极简主义,只是因为在看了许多英文的关于minimalism的资料之后,以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因为适当“简化生活”而受益。如果你认真尝试了却不喜欢,大可忽略我所写的一切。&br&&br&&b&三、怎样才能算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呢?&/b&&br&&br&罗哩罗嗦半天,终于开始回答问题了。无论你是真心发现自己被盲目的消费与过多的物品所累,还是只是好奇打算开始一段尝试,(或者干脆就是穷的),来体会一下极简主义生活都会是一个有趣的经历。除非你是天生的超级乐天派,否则你不静下心来去主动“体会”生活,你很难发现它的美好之处。即使你现在已经“极简”了,偶尔停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生活,你也能有新的发现。&br&&br&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一个特点,当然就是&u&&b&拥有比较少的个人物品&/b&&/u&了。要想减少物品,就两个方法:开源和节流,哦,不对,是闭源和增流。闭源,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相对好办。增流呢,稍微困难一点。或许需要你暗暗下定一些决心,才能把多年不用的东西处理掉。处理的方法,无非即使捐赠、转售、或者直接扔。对极简主义者来说,这其实也没什么难的:我一年没碰过这玩意了,说明即使我不拥有它,我的生活也还是照常,甚至更好,因为少了东西,多了空间,少了压力。所以,如果你想开始的话,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压箱底但从来不用的东西吧。或许“从来不用”并不代表“毫无用处”,但既然你不用,就不要让它继续占用你的空间和你的脑子了,果断处理掉!&b&&u&随着你从生活中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越来越少,你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u&&/b&&br&&br&&b&&u&极简主义者能够欣赏“旧物”的美。&/u&&/b&拿我自己来举栗子了。或许是因为我学习工程的缘故,我对那些使用多年还能保持完整功能的产品都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大概是在敬畏其精湛的工艺和背后工程师们的努力吧)。所以我从来不在乎所谓的“使用痕迹”,只在乎它是否功能完好。所以,一台掉漆的胶片相机,或者一双磨到快无光的皮靴,只要用起来正常,在我看来都是很漂亮的好东西。年代越久越漂亮。&br&&br&于是,极简主义者选购新商品的标准,就很明确了。&b&&u&耐久与实用是第一硬指标&/u&&/b&,剩下的才看个人喜好调一调造型啊之类的。于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这玩意我是否会(像我现在计划的那样)经常使用,以及它多久会需要更新换代或者会坏掉。极简主义者其实并不关心你的图标是扁平的还是拟物的,或者一台路由器是否长得像触摸板。五年后我会不会还在用它,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极简主义者不在乎你现在是否先进,而在乎你五年后是否过时(当然耗材除外)。&br&&ul&&li&除了服装、鞋帽之外,即使是电子产品,五年也是很靠谱的数字。我的MacBook购于2009年,用到现在快五年了。除了编辑高清视频略费劲(但我也照样用它做了不少),其它一切都很好。我估计还能坚持个一两年。&/li&&li&当然,如果你赶上诺基亚N73到iPhone 3GS这种“革命的五年”,大概东西得淘汰得频繁一些。不过,改变世界的事可并不是经常发生的。&/li&&/ul&&br&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二个特点,是&u&&b&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通知与打扰&/b&&/u&。很难想像一个物质上崇尚极简的人,会允许电子邮件、QQ之类的东西一天到晚在手机上乱跳不停打断自己的活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化你的信息来源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极简主义不代表你不使用社交网络,它只是代表你不需要在社交网络上关注那些从来不在乎的奇怪账号,以及不要让毫无意义的通知出现在你的手机上。&br&&ul&&li&再拿我自己举栗子好了。我在用QQ,微博,人人,知乎,Facebook,Twitter,但是我的手机上没有装以上任何一个app。这些地方没有值得让我随时待命等待通知的内容,也不是我不得不用的和他人紧急联络的手段。每天在电脑上查看一次足够足够了。同理,只有老板发来的电子邮件才会在我手机上推送通知,其它的一律不显示。&br&&/li&&/ul&以上只是我的做法,并不代表标准的极简主义者行为。如果你的工作要求QQ二十四小时在线,或者有朋友有紧急的事情时喜欢上Q找你,你当然可以把QQ装在手机上。极简主义的重点是,想想假如你可以关闭这玩意的推送通知,世界会停转吗?你会丢工作吗?会导致你的家人在着急的时候找不到你吗?如果不是,减掉它。&br&&br&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要&b&&u&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u&&/b&。这个目标似乎并不容易,即使完全做到了表面上的极简生活,这一步也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的。毕竟生活不是止步于简化物品减少烦心事降低压力。在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繁杂之后,你还是得要去找到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b&&u&家庭,事业,影响力,朋友,信仰,美,帮助别人,等等&/u&&/b&,都很好,每个人的选择重点可能也会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真正重要的东西肯定不是物质与消费。极简主义能做的,就是帮你去掉这个很可能成为你生命里干扰项的东西,让你自己更容易找到你自己真正想找的。&br&&br&&b&&u&四、能推荐一些与极简主义生活有关的资源吗?&/u&&/b&&br&&br&关于极简主义的英文书籍挺多的,不过我都没看过(汗),所以就不乱作推荐了。网络上有许多极简主义者的个人博客都很赞。一般来说,极简主义者一方面会倡导物质生活上的简化,另一方面则会强调生活里值得突出的部分:比如感恩,满足,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个人感觉,有一些个人博客上的文章都比朋友圈里的不少“鸡汤文”要来得真诚一些(当然也有不少就是鸡汤的英文版)。如果英文OK的话,不妨浏览看看。&br&&br&与极简主义有关的博客与网站:&br&&ul&&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coming Minimalist&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ther Side of Complex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clutterer: Daily tips on how to organize your home and offi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 More with Less&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Everyday Minimalist&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http://zenhabits.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enhabi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除此之外,一些大的媒体像纽约时报、或者Huffingtonpost之类在它们相应的生活板块也偶尔会有关于minimalism的文章。上述的博客与网站里的Becoming Minimalist和The Other Side of Complexity都会有Weekend Reads单元,会列出这一周以来它们看到的网络上值得推荐的文章,也很不错。&br&&br&最后,推荐几篇关于minimalism的文章(里头也有鸡汤文,尤其是那些列了数字的,你看多适合朋友圈呐。不过至少它们是我觉得比较好的鸡汤文):&br&&ul&&li&&a href=&/2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BeMoreWithLess+%28Be+More+with+Less%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5 Ways to Simplify Your Life in 10 Minutes or Less&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unplug-please/?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becomingminimalistcom+%%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 Important Reasons to Unplug and Find Spa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simplicity-saved/?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becomingminimalistcom+%%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Simplicity Saved My Life&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why-were-so-materialistic-even-though-it-doesnt-mak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We're So Materialistic, Even Though It Doesn't Make Us Happy&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minimalist-images/?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253A+becomingminimalistcom+%%25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 Images to Help Inspire Simplicity in Your Life&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http://zenhabits.net/weird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vercoming the Social Costs of Being Different : zenhabi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br&补遗:我刚刚知道豆瓣有个“极简主义生活”小组(抱歉我之前对豆瓣小组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那个阶段)。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好像也都有几千小组成员吧(当然扔在豆瓣里几千也算不了什么),里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内容。&br&&ul&&li&&a href=&/group/minimalis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极简主义生活小组&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group/1688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br&(全文完,)
初稿 --------------------------------------------------------------------------------------
更新 --------------------------------------------------------------------------------------
更新 --------------…
一位朋友从2002年买了房开始养狗,刚开始是一公一母两只雪纳瑞,后来繁衍了4只小狗。2006我认识她的时候,一进她们家,6条狗就扑腾上来又嗅又叫的。&br&&br&如果我自己被更高等的生物饲养着做宠物,我觉得接受不了,所以并不赞成人类养宠物,在这一点上,我和她的看法完全不一样。而另一方面,我觉得既然养了宠物,就得对宠物负责,不要想养就养,养了不爽就送人或者抛弃,在这一点上,我和她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她的小狗负责。&br&&br&2004年她离婚了,后来好多次,因为不同意男方提出的“我不喜欢家里有狗,把狗送走”的要求,和其它方面都很契合的男朋友分手了。公司提出让她到荷兰总部学习半年,回来可以升职,她也因为不知道可以把小狗交托给谁放弃了。从2006年到现在,她同城搬家三次,先是把自己140平的房子卖了,租住了一间80多平的房子,然后又搬到郊区住;之后又换了两省三城,辗转数千里,但她一直带着她的6条狗(其中两条被别人领养过,但后来对方不愿意养了,她又要了回来)。&br&&br&我一直不赞成养狗,但我佩服她的责任心,遇到别的朋友想要养狗,我都会跟他们说说这个朋友的故事,提醒他们养狗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告诫他们“要么不养,如果养了,但愿你是一个负责的主。&br&&br&其实对养狗的态度,也是我对结婚、生孩子的态度,要么不结、不生,一旦结了、生了,就得负责到底。&br&&br&所以你不要拿你和她的狗比,你也许不知道,对有责任心的来说,责任是不可推卸没得选的;而爱情和恋人,则是可以选择的。
一位朋友从2002年买了房开始养狗,刚开始是一公一母两只雪纳瑞,后来繁衍了4只小狗。2006我认识她的时候,一进她们家,6条狗就扑腾上来又嗅又叫的。如果我自己被更高等的生物饲养着做宠物,我觉得接受不了,所以并不赞成人类养宠物,在这一点上,我和她的看…
答主女,曾经在印度做过2星期的志愿者,住在新德里,教书的贫民窟学校在旧德里&br&&br&印度给我的感觉真的就是脏乱差+十年前的中国&br&&br&脏乱差可能描述的比较多了,路边基本见不到垃圾桶,而且没什么绿化,尘土飞扬,丑水横流&br&&br&十年前的中国主要是当地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像看稀奇的野生动物一样,有些确实是没有恶意的,纯粹只是好奇,尤其是抱着小孩的妇女,大部分很友善,我记得有天和朋友从贫民窟回来,走回到居民区,两边楼房的阳台上还会有抱着小孩的妇女和我们招手。&br&但是,男人,尤其是年轻男人看你的眼神真的就恐怖了许多。。。你真的是没法判断是他们看谁都那样还是真的对女性不一样==反正你就会分分钟有一种他(们)要扑上来的感觉,特别紧张没有安全感,大部分时候我跟我朋友都是低头走路,遇到男的基本都不跟他们产生眼神接触。。。&br&&br&说实话我觉得印度就不是一个适合独自游玩的国家。&br&&br&首先是语言问题。当地人的语言水平基本是你随便找10个人,9个人都不会说英语,另1个可能还只是会简单的英语,不过Hindi里很多词和英语是重复的,所以如果你只靠蹦跶ticket这样的单词的话,或许懂的人会多一些&br&———这一点评论里有人指出印度人的英语其实很好,前几天我看到一份世界各地英语流利度的评分,印度排名是在大陆甚至香港台湾之上的,所以我对我这样的评价道歉,可能是因为我去的地方主要都还是贫民窟区或者比较印度当地热门而非旅游胜地的景点,遇到的司机、景区保安等英语都不太好,所以就做出了以偏概全的评价,很抱歉。&br&&br&其次是路标问题,我觉得在印度找一个路标实在太难了,好不容易找到也还是Hindi没有英语,真的是找路基本职能靠Google map了&br&&br&再次是交通问题,看到楼上有答主说印度的交通系统很发达,答主我不太了解,但是我遇到过的一个问题是买不到票。印度的人口众多不用解释,火车于他们而言和中国大部分地方一样,可以说是国内长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基本想要像在欧洲一样随买随走是不可能的,需要提前订票,那么问题就来了,上哪订,怎么订,有没有英文网站,麻烦接踵而至。。。而且正如楼上也有人提到的,印度的交通真的没有那么快,一个车次一两天可能才有一班,要确定旅行计划也不是易事。&br&———评论里&a href=&/people/lao-chai-40& class=&internal&&老豺&/a& 提到了“&a href=&https://www.irctc.co.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RCTC Next Generation eTicketing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印度国铁购票网站,只有英语,呵呵呵。使用英语在印度旅游没有任何障碍。” 唔好吧被呵呵了&& 打开这个网页后虽然感觉界面有点满有点乱不过应该确实是个旅行利器。&a href=&/people/lao-chai-40& class=&internal&&老豺&/a& 还提到有专门给foreigns预留的火车票,虽然他没回答我(可能还没来得及)为啥我那时候还是没能买到票,不过这个信息还是很有用哒~&br&&br&LZ比较向往的佛陀,我不太了解,不作评价,不过泰姬陵我觉得真心还是很美的,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年它还是这么白呢哈哈。&br&&br&当然,每个人旅游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对佛陀没有太多执念的人可能觉得印度就是个乌烟瘴气之地,但LZ这样的妹子去了可能就会 觉得不虚此行&br&&br&综上,不建议LZ作为妹子一个人去印度旅行,但是印度或许确实会是一个让LZ很喜欢的地方,所以建议用尽一切办法找同行!再不然就像答主我一样报个国际志愿者呗,然后在orientation期间可以和其它国际志愿者一起行动游览部分城市内景点,说不定也可以找到同好一起出去玩~&br&&br&&br&&br&———答主去印度已经是2年前也就是2012年的事情了,这两年里印度可能发生了很多变化而我不知道。。。所以,以上答案仅供参考~&br&&br&&br&&br&14.11.4初答~&br&14.11.5修改语病。。。。。。&br&14.12.9道歉+更新~
答主女,曾经在印度做过2星期的志愿者,住在新德里,教书的贫民窟学校在旧德里印度给我的感觉真的就是脏乱差+十年前的中国脏乱差可能描述的比较多了,路边基本见不到垃圾桶,而且没什么绿化,尘土飞扬,丑水横流十年前的中国主要是当地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呕吐戈尔三部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