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论坛黄成林教授上课怎么样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
安徽旅游文化研究 黄成林等著5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名称:安徽旅游文化研究 黄成林等著5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17:02:57
商品毛重:1.0kg
货号:5展厅一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安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120203)专业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120203)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旅游管理是工商科的二级学科,安徽师范大学于2001年获得该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招收第一届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至2009年6月,已培养毕业生41人,除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其他毕业生广泛分布于省内外的高校、旅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目前在校研究生33人。本学科在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旅游管理校级特优强专业、旅游管理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建设等平台的支持下,已形成6个特色研究方向,拥有导师8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包括在读博士)6人,有的导师已成为在国内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近年来,学科点教师承担了9项国家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厅局级项目,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主持10余项教改项目,编写6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发表教学论文近20篇。同时,学科点教师还为政府和企业编制了多项旅游规划、资源利用规划、保护和生态规划,为行业发展培训了大量人才。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本学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近10年来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有部分文章发表在旅游学及相关学科的国内一流期刊上。二、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旅游管理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从事旅游科的教学、科研、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的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2、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掌握旅游科的专业知识,把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3、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学术创新能力,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4、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和资料,能够撰写论文。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素质。三、研究方向见附件1四、学制及学习年限1.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在前一年半完成,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在后一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2.特殊情况下逾期不能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的,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2年。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学分制。2.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3.课程讲授主要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六、培养流程与要求1、制定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开题报告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硕士研究生应该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在研究生入校后第四学期完成。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中期前完成(每年5月底前),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完成,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5、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6月份进行。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中期考核。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分配如下:①公共必修课为4门(7学分);②公共选修课(2学分);③专业基础课(必修)3门(12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门(6学分),研究方向设置;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课程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⑤专业选修课2门(4学分);⑥实践环节为2学分;学术活动为1学分。具体见附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八、学术活动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等学术活动,在学习期间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听学术报告、讲座等至少10次。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活动记1学分。九、实践环节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实习或野外考察,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实践活动记2学分,在第四学期进行。2.社会实践导师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结束后,组织考核,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十、科学研究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十一、学位论文1.学生须经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撰写论文。2.论文选题应对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和旅游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3.学位论文应有作者自己对所研究课题的独到见解,以体现作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论文选题确定之前,学生应提出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说明选题的原因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说明论文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框架结构、论文工作计划,特别要说明本论文在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等方面的创新,以表明论文的价值。5.写作期间,导师要认真检查指导,但不应包办代替,应由学生独立地完成论文写作。6.论文要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方法得当,语言规范,格式正确,无抄袭现象。7.论文正文部分一般应在5万字左右,同时应提交各2000字的中、英文摘要。8.学生至少应在论文答辩开始之前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9.论文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十二、考核方式1.学位课程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达到75分以上为合格。2.非学位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位和非学位课程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附1:研究方向
导师(博导☆)
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管理
主要研究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旅游产品、旅游品牌营销规划、旅游设施规划、旅游景观、解说系统规划、旅游信息化等专项规划的原则与实践,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制定过程及对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影响。
陆林☆,苏勤☆,凌善金,王朝辉
2012060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2012061旅游规划理论与景观
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
主要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态度、旅游体验等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目的地、旅游事件的营销理论和实践。该方向研究有助于充实旅游营销知识体系,同时为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张宏梅,凌善金
2012060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2012062旅游消费行为与市场营销研究专题
旅游景区管理
主要研究旅游景区发展与趋势,景区开发与、景区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治理模式等
苏勤☆,张宏梅,姚国荣
2012060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2012063旅游景区管理研究专题
主要研究中外饭店产业新型业态与发展趋势;饭店管理变迁与竞争策略,饭店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发展策略;国际、国内饭店集团化及其发展趋势,中外饭店集团比较;以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在饭店及旅游住宿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
2012060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2012065酒店与旅游住宿业研究专题
会展与事件管理
着重研究大型节事与会展的相关运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各种事件、节事、重大事件及会展的开发、策划、筹备与运营管理;各类事件与会展的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国际主要展览、节庆案例分析及启示;会展与事件影响;会展与事件的后续开发利用研究等。
2012060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2012066大型节事与会展研究专题
文化遗产与旅游
主要研究文化遗产管理、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市场、文化旅游商品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为文化与旅游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黄成林,苏勤☆,凌善金
2012060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2012064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专题
附2:课程设置
是否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基础(阅读与写作)
基础(口语)
公共选修课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分小类)
专业基础课(必修)
理论前沿与旅游实践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旅游研究方法
专业方向课(必修)
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
旅游规划理论与景观
旅游消费行为与市场营销研究专题
旅游景区管理研究专题
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专题
酒店与旅游住宿业研究专题
大型节事与会展研究专题
附3: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代码:2001001, 开课:政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主要内容、作用、现实问题和主要对策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阅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并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四)教学内容安排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拓展和深化本科阶段思想理论课的学习。(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通过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教材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统一教材。主要参考书目:《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代码:2001002, 开课:政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课程性质:《中西比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本学科的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比较、融通中西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论阐发的不同路径,进而对现代发展趋势有所把握和体认。教学要求: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全面提升思维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中西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比较、融通中西理论的能力。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中国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西方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现代西方》。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作综述研究、如何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撰写和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研究与学术创造的道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提升。中西本体论比较、中西认识论比较、中西方法论比较、中西价值观比较、中西观比较;中西比较的个案研究:康德与孟子思想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海德格尔与老庄比较。考核方式:期中作业、学期末撰写小论文填写一份课题申报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汤文曙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论语》、《孟子》、《四书章句集注》、《道德经》、《庄子》;2.孙伯揆、候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的与现状》(上、下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欧阳康张明仓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美]哈里斯•库珀:《如何做综述性研究》,刘洋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英]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6.[英]戈登•鲁格玛丽安•彼得.:《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美]安德鲁•弗里德兰德卡罗尔•弗尔特:《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郑如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8.[德]马克斯•韦伯戴兆国著:《社会科学方法论心性与德性》,李秋零田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5.李明辉著:《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刊印,1984年版。6.ImmanuelKant,PracticalPhilosophy,TranslatedandEditedbyMaryJ.Grego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陈晏清:《现代唯物主义导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7.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8.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代码:2001003, 开课:政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一)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普通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并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与解决人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二)课程内容简介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1.自然观:研究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重点研究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规律。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评价和检验等。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以及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史;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等。(四)教学内容安排分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进行专题性讲授。(五)考核方式笔试(结合课程论文和平时成绩)(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6.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3.刘大椿.《科学技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黄顺基.《科学技术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5.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6.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8.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10.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基础(阅读与写作)代码:2005001, 开课:学院, 学时:54, 学分:2, 适用:硕士基础(阅读与写作)(待编辑) 基础(口语)代码:2005002, 开课:学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基础(口语)(待编辑)理论前沿与旅游实践代码:2012057,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王朝辉学时:60学分: 4&O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1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方向课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与把握中外企业管理思想体系、管理相关理论、管理过程包含的主要职能和组织行为等,提高运用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旅游产业管理中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集中讲授与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讨论。(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学生应在本科修完《原理》课程或预修《原理》以及旅游学相关课程,了解旅游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熟悉旅游管理的职能、方法、内容等。(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以管理过程和组织行为为对象,结合旅游产业特性,重点探讨旅游企业管理活动和组织行为中的理论前沿和实践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企业集团与管理系统;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公司治理逻辑、管理逻辑、文化逻辑及其逻辑关联;中外管理思想及其演进;旅游管理理论前沿;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决策计划、组织、制度管理和组织运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领导行为与激励、约束机制,控制系统及其与计划系统的协调,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企业发展、组织变革与平衡,企业家行为研究等等。(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40%,2.期末考试6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托马斯•S•贝特曼等《――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2.斯蒂芬•P•罗宾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曾坤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孙耀君《管理思想发展史》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5.切斯特•I•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7、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版8.迈克尔.波特著《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版9.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版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代码:2012058,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苏勤学时:60学分: 3&O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1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是研究和揭示旅游科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表现、过程、机制,探索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作用规律、优化调节途径和措施,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本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是旅游管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重在提升研究生旅游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讲授、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讨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旅游影响的基础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理论进行旅游影响的分析与研究;并且能够追踪旅游影响研究的最新领域,尝试运用基础理论进行相关课题和学术研究。(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旅游学、旅游、旅游、旅游人类学等。(四)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影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中的应用。基本知识包括旅游影响研究综述、旅游影响研究实例、旅游影响研究方法、旅游影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旅游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学会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40%,2.期末考试6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张文《旅游影响――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2.朱路平(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5.程尽能《遗产旅游》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6.周尚意《文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旅游研究方法代码:2012059,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张宏梅学时:60学分: 4&O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1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旅游研究方法》是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旅游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理论的构成要素以及构建过程、旅游科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问题和研究课题的选定过程,以及研究报告和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方法,为其能够顺利开展旅游研究工作和学术论文写作做好方法和技术上的准备。(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讲授、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范式和方法,并学会使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旅游统计和旅游市场数据搜集和分析的方法。(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科学与旅游科学;第二章旅游研究的范式和理论构建;第三章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第四章旅游研究的研究和评价;第五章旅游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第六章旅游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法;第七章二手数据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理论构念的测量;第九章单维构念和多维构念的测量;第十章因果关系理论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第十一章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第十二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第十三章旅游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第十四章旅游研究论文的写作(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课程实践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詹宁斯著,谢彦君、陈丽主译《旅游研究方法》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维尔著,聂小荣丁丽军《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3.李享《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第二版4.郑国全《旅游调查研究方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5.和亚君,王红崧《SPSS旅游统计》,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第一版6.Babbie《社会研究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 理论与统计方法(SPSS)代码:2012060,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陆林&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 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理论与统计方法》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专业方向课。本课程能够使学生从理论解释和剖析旅游现象,运用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旅游学问题,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熟悉基本理论,掌握田野调查方法,学会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预修课程《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西方古典理论孔德的实证主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涂尔干的理论;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西美尔的理论;韦伯的理解;曼海姆与知识;第二章西方现代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舒茨的现象学;常人方法论第三章西方当代理论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理论关注的新问题(女性主义;社会行动中的情感问题;现代社会的风险问题;社会网络研究;身体)第四章简单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均值比较与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第五章回归分析第六章因子分析与对应分析第七章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第八章非参数检验第九章对数线性模型(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课程实践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侯钧生《西方理论教程》(第三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版2.华莱士,沃尔夫著,刘少杰等译《当代理论:对古典理论的扩展》(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3.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4.李洪成《SPSS18数据分析基础与实践》北京:工业出版社,2010版5.王保进《多变量分析: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旅游规划理论与景观代码:2012061,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陆林&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是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研究方向的主干课,也可作为其他研究方向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能掌握旅游规划及景观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旅游规划及景观。(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采用理论教学和旅游规划及景观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教学传授基本理论,通过规划和实践及讨论方式,使得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尤其强调规划和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学、文化学、景观美学。(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国内外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二章旅游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第三章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第四章旅游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第四章旅游、人类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第五章生态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第六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第七章国外旅游规划案例分析;第八章国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第九章景观理论概述;第十章景观要素;第十一章景观的程序;第十二章景观案例分析。(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案例研究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陆林,《旅游规划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全华,王丽华,《旅游规划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GunnCA.《TourismPlanning.》NewYork:Taylor&Francis,1994,3rded4.世界旅游组织编,国家旅游局统计司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5.国家旅游局编,《旅游规划工作纲要》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6.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7.凌善金,《旅游地形象研究―以安徽为例》安徽人民出版,20098.余晓宝,《氛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郝卫国,《概论》中国工业出版社,200610.郑宏,《景观》中国工业出版社,2006,第二版11.李砚祖,《的新视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呙智强,《景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3.吴昊,于文波,《装饰应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旅游消费行为与市场营销研究专题代码:2012062,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张宏梅&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 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旅游消费行为与市场营销专题研究》是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方向的专业方向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旅游消费行为和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旅游消费行为和市场营销研究的基本领域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在该领域发现研究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开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体系,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旅游学、旅游消费行为学、旅游市场营销(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专题旅游动机;第二专题旅游决策;第三专题说服和沟通;第四专题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第五专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第六专题游客感知价值;第七专题战略品牌管理;第八专题旅游目的地品牌和国家品牌研究;第九专题旅游行为跨文化研究;第十专题跨文化营销(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案例研究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Mowen和Minor著,黄格非,束珏婷译:《消费者行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Swarbrook和Horner著,余慧君等译,《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3.Keller著,卢泰宏,吴水龙译,《战略品牌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4.Trompenaars和Woolliams著,刘永平等译,《跨文化营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第一版 旅游景区管理研究专题代码:2012063,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苏勤&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 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旅游景区管理专题研究是关于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本课程属于旅游管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重在提升研究生旅游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采用讲授、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讨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旅游景区的基础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理论进行旅游景区管理开发、、分析与运营管理。(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旅游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学等。(四)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包括旅游景区发展历程、旅游景区的开发与项目管理、旅游景区市场、战略、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以及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案例研究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丁宁(译)《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龙江智(译)《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3.葛全胜《旅游景区设施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4.张广瑞《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5.罗伯特.克里斯蒂.米尔《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专题代码:2012064,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黄成林&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1.课程性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专题是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2.课程地位:文化遗产是旅游客体最重要的方面,当今旅游活动、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无不涉及文化遗产。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唯一涉及旅游客体及其保护和利用的课程。3.课程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开发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基于文化遗产性质选择保护和开发途径,毕业以后能够胜任与研究方向对口的工作。(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命题论文交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相关理论,掌握保护途径,知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原理。教师讲授约占总课时的六分之五,学生研究性学习约占总课时的六分之一。(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旅游管理本科生源学生,必须预修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文等课程;非旅游管理本科生源学生,必须预修旅游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文等课程。(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四个单元:文化遗产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原理,文化遗产开发原理。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单元:综合性遗产地黄山风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聚落型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小论文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英]蒂莫西、[英]博伊德著,程尽能等译,《遗产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加]麦克切尔、[澳]克罗斯著,朱路平等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3.彭顺生,《世界遗产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4.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5.邹统钎,《遗产旅游发展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6.邹统钎,《遗产旅游管理经典案例》,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7.喻学才、王建民,《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8.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中国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9.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10.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11.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酒店与旅游住宿业研究专题代码:2012065,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王朝辉&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 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体系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方向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握中外饭店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饭店产业新型业态;熟悉中国饭店管理变迁、变化发展趋势与竞争态势,中国饭店产业结构现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饭店产业调整;了解与熟悉国际饭店集团化发展、了解与熟悉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趋势,中外饭店集团在市场、产品、文化、财务方面的比较;掌握相关理论与思想在饭店产业管理中的运用等等,通过学习提高运用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饭店管理中问题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集中讲授与专业实践、案例剖析;问题讨论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讨论。(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学生应在本科修完《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或预修《饭店管理概论原理》以及饭店部门与职能管理相关课程体系,了解现代饭店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阶段,熟悉旅游饭店管理的职能、方法、内容等。(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以饭店为代表的旅游住宿接待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与企业两个层面,结合、产业的相关原理与方法,着重探讨旅游住宿接待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包括:饭店、企业产业与市场结构;中国饭店管理变迁、产业影响及产业调整;饭店营销战略、新型营销及管理;职业经理人、管理激励与制度;中外饭店集团化演进、中外饭店集团化比较研究;饭店管理中组织、制度管理和组织运行;企业领导行为与激励、约束机制,控制系统及其与计划系统的协调,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企业家行为研究等等。(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案例研究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1.罗伯特•C.刘易斯.《酒店市场营销和管理案例》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版2.谷慧敏《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大连: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3.王凤生《高星级酒店绩效管理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4.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蓝皮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以后版本5、冯颖如编著,《全球化视角:饭店经营与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6.奚晏平《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7、杨云《酒店高管团队与企业绩效关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8、李悦《产业》(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大型节事与会展研究专题代码:2012066, 开课: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学时:50,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负责人:王朝辉&O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0学分: 3开课学期:2开课学院:旅游学院课程简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体系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方向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研究生对事件与会展开发、管理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重在提升研究生在节事与会展旅游中的开发、规划、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集中讲授与案例剖析;问题讨论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讨论。(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学生应在本科修完《会展管理概论》《节事管理概论》课程或预修会展与节事等相关课程体系,了解会展与节事的基本概念、类型,熟悉会展与节事基本管理内容与管理环节。(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以会展、大型事件为研究对象,结合、的相关原理与方法,着重探讨大型节事与会展的相关运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包括:事件、节事、重大事件及会展;会展及事件的类型及特征;事件与会展的开发、策划、筹备与运营管理;事件与会展的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国际主要国际节庆案例分析及启示;会展与事件影响研究;会展与事件的后续开发利用研究;会展与事件研究进展等内容。(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考核方式:考试课评价方式:1.课堂研讨20%2、案例研究40%3.期末考试4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Getz,D.EventManagement&EventTourism.NewYork:CognizantCommunicationCorporation,1997Y2.保继刚《旅游研究进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3.Getz,D.EEventManagement&Eventmarketing.IN:Jafari,J.EncyclopediaofTourism.NewYork:Routleledge,2000Y4.罗秋菊《展览会选题定位及运行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徐红罡,卢•艾伦《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学术活动代码:2099001,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1,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专业实践代码:2099002,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2,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社会实践代码:2099003,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中期考核代码:2099004,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与教育学代码:2099005,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代码:2099006,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学术前沿代码:2099007,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分小类)代码:2099008,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安徽师范大学相关标签
安徽师范大学相关文章
&&&&&&&&&&
安徽师范大学最新文章
&&&&&&&&&&
安徽师范大学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师大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