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面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数字化教学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建设的看法? 评价一种你感兴趣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建设标准?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理论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理论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 作业
段李擘(学员)
[提交时间:
答题内容:
&&&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的认识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人格魅力同信息技术一样重要。我认为,在一个农村学校,能利用信息技术,让&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立即进行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 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要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度&。
&&&&&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选择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切入角度
&&&&& 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口,而切入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改革面临如下一些问题:怎样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一些?怎样使深奥的话题变得浅显易懂?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变为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很多教学改革的探索,但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真正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
&&&&& &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信息技术课是一种工具课,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也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信息技术课作为工具课将会和其他工具课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
&&& &目前的网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和普及,是一件好事,也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当前的大多数网校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缺少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在这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
&&& &在信息时代,有很多问题是传统理论所不能回答和解释的,需要我们具有探求新知识、新理论、敢于向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挑战的勇气和精神。&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2年7月,我们有幸请到了国内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导、北京师范大学知名专家何克抗教授做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并对何教授进行了专访,何教授的每一句话皆是掷地有声,现笔录如下,此飨读者。
&&&&&& 2000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发文将&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扩展到其他学科并要求原课题组将试验课题继续深入开展下去,课题负责人不变,项目名称则相应地改为&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此时,&四结合&的内涵相应变为:&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目前该项目试验校已由最初的13所发展到600多所,分布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验学段由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和高中(包括十多所中等师范学校);试验学科由语文扩展到中小学所有学科。
&&&&&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 为什么要实施课程整合?我认为要将这个问题说清楚,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我国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在基础教育领域,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校长、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这些改革实验,往往都只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的层面,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
&&&&&&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编了不少新教材,体现&一纲多本&,这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说这是非常需要的。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现代化教学设施上,很多学校都配置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多功能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非常需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那就更多了,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探索,单以语文学科为例,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有二十多种。应该说在这方面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可见,从内容、手段、方法这三个方面来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我觉得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结构的改革。不是说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重要,但是我认为应该在教学结构改变的前提下来进行内容、手段与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 不可否认,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基础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成绩决不应低估,决不容抹杀,更不应妄自菲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基础教育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正像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江主席还进一步提出:&要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为什么?因为不创新就要被动挨打,就会被任人宰割,就没有我们生存的权利。那么,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有关e-Learning概念的权威论述。综合该白皮书中多处论述的观点所得出的关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这个内涵实际上包括下面三个要素:
&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数字化学习的条件;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
&&&& 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 现在,很多人总将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大约是从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大约是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
&&&&&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此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
&&&&& 从国际潮流来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改实验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往往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因而不能触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这类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在教学结构改革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触动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这类比较核心的本质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 CAI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如上所述,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所以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CAI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CAI。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CAI运用还是有所不同。
&&&&& 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半功倍、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我认为至少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而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过程),既然是革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这是当代一种较新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作指导,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所以这种理论&天生&就对信息技术&情有独钟&,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
&&&&& 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国外也有不少免费教学软件),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但&拿来&以后只能用于教学,而不能用于谋取私利)。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全国已经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学院,高校主要是通过网络实施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社会上也有一些直接针对中小学的&网校&,如&101远程教育网&、&四中网校&等。&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设起了自己的校园网,有很多地方还在积极建设城域教育网。
我认为网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和普及,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是一件好事,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教育的量的扩展方面,网校将优秀师资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不同的地区,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地区差异所导致的教育差异。但是有许多网校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局限于&同步练习&和&课后补习班&形式,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上与传统教学相比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
&&&&& 从目前的内容来看,网校在结合学科做研究性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网络教育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应该追求&质的提高&,即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 现在从国内外的网站上都可以获取到不少资源,但不是全都免费,有些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可以通过购买得到;有的则可通过上网浏览、查询、检索,经过筛选以后,将教学需要的资源直接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上。所以并不是要每个教师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件。
4.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 教学模式一般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策略。这是因为后者往往只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前者(教学模式)则要涉及若干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例如建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或取得某种教学效果,老师们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这就变成一种模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指两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结合。
&&&&&& 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两种教学模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本来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有区别的&&&学习&泛指所有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的学习);而&教学&则特指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的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即&教学&可看作是&学习&的某种特殊情况。这样一来,只要在该学习过程中有教师的参与,那么把学习模式当作教学模式来看待也就没有什么不妥了。
&&&&& 五、&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我们现在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则是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国外的建构主义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在引进国外建构主义的时候,没有盲目照搬,而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与运用。
&&&&&& 2000年,我到美国加州看了几所当地较好的中小学,其中一所小学二年级的四则运算,老师没怎么讲,主要让学生自己上机,学生用的都是苹果机,苹果机里有很多四则运算的例题,并能自动判分,老师坐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我认为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一定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因为这样的以学生为中心,并没有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
&&&& 众所周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可见,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
&&&&& 我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也就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要抓住内因和外因这两大块,这两大块中的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学习诗词,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内涵、意境,这就需要创设和该诗词相关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这样的情境靠谁创设?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创设,得由老师来完成。信息资源的提供也是这样,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垃圾也很多,反动的黄色的都有。老师如果不事先去仔细挑选,不去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那肯定会浪费很多时间,而有用的东西却没有学到多少。又如合作式学习,如上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很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多种方法,有讨论、有辩论、有角色扮演等等。以讨论为例,围绕什么主题来讨论,初始问题如何提出,怎样提出后续问题,从而把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等等,这也得靠老师去设计,也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所以,实际上建构主义提倡的以学为主、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统一的具体体现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师评语:
浏览: 249 &&评论:高一信息技术必修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学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全​册​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2015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思考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字数:5000字
【看准网()】教育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5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思考”,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教育论文频道。
等人已阅读
1为什么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1.1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22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到22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机会,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个必然的“路径选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大学,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致力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1.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11-22年)》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对办好开放大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开放大学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结合的标志性产物。开放大学应用教育手段,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不是“课堂搬家”,而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学之中,深刻而有机地作用于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2]。开放大学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推动远程开放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换言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直接决定开放大学“价值链”和“生态圈”的形成[2]。1.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中的“内核”教育部通过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战略目标是:经过1年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建设的重点任务是:网络平台建设、学习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分银行建设。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等地方开放大学也在各自的建设方案中明确了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开放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每一项重点任务,都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息息相关。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其中的“内核”。没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战略目标就不能实现,重点任务就无法完成。开放大学建设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不断融合的过程,就是教育现代化的过程。2开放大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现状与问题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开放大学的发展。有了完善的邮政系统,就有了函授大学;有了广播电视,就有了广播电视大学;有了因特网,就有了网络大学。技术革新是推动开放大学发展的无所不在的力量。以下以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阐述开放大学近年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在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2.1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陕西开放大学近年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1多万元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楼、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拥有计算机11余台,多媒体网络教室6余间,完善了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环境。通过提高网络出口带宽、改善网络结构、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扩容服务器等措施优化网络环境;通过研发移动学习、非学历教育学习、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等系统扩展应用平台功能;通过构建远程呼叫中心提升远程服务能力;通过建设多频道录播系统、扩容服务器存储等多种途径,提升数字化资源的制作、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陕西开放大学在省教育厅的主导下,与中央电大奥鹏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习平台,构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同时,为实现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奥鹏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资源,省教育厅确定依托陕西开放大学建设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为实现高等继续教育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习平台、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已在西安正式启动[3]。2.2建设了一大批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陕西开放大学通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建设了一大批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特别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基层教学点实际需要的课程及其教学资源。除国家开放大学统建课程资源外,陕西开放大学目前自建IP课件64余讲;网络视频课程和网络课件52余门;与西部地区11个开放大学签署了教学资源共享协议3余份,共享西部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陕西开放大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了5余门次自建和9余门次交换共享的IP视频资源供学生浏览使用。3部获奖的多媒体课件与新疆、四川、重庆等地开放大学进行了交流与共享[4]。有百余部网络课程、课件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课件评比中获奖,省部级精品课程建设量逐年上升。2.3适应成人碎片化学习需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近年来,为适应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学习特点,以及互联网传播“微”时代的到来,陕西开放大学对现有部分课程视频资源进行“颗粒化”改造。“颗粒化”改造,是由课程教师和技术人员对视频按照知识点进行切割,把一堂45分钟的课程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并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别化学习。截至目前共改造26门课程,共分割出1余个知识点视频。与此同时,开展“微课程”实践。微课程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微化”,而是对整门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超链接和互动等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到课程的整个开发设计和录制过程中。微课程重视对最新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以主题模块为课程基本结构,内容相对完整独立,一讲时长一般在15-2分钟。21年,陕西开放大学首先在省校教师中开展试点,共有2多位教师参与,录制了2多门课程近8讲微课程资源。从“颗粒化”到“微课程”,陕西开放大学在努力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成人在职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2.4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改革29年,陕西开放大学与上海蓝卓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采用3G网络技术,开发了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基于手机的在线学习、课程讨论、考试、证书兑换等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移动学习,学习者能够借助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并即时开展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周周更新、时时回复、刻刻能学”。陕西开放大学通过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直播系统的整合,实现直播主会场转移,把直播的主会场从省校转移到地市分校,使得分校的教师在当地就可以直接开展面向全市的远程教学,不仅做到全省师资共享,使分校的优秀教师参与到全省的直播教学中,而且通过教师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激发学生远程学习的积极性。陕西开放大学通过金虎系统建立一个虚拟的答辩教室,使答辩人与答辩小组成员打破了空间局限,能够实时、流畅地完成整个答辩过程。这种答辩模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和多媒体设备,解决了偏远基层办学单位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带来的聘请指导教师、答辩教师难的问题。2.5深化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改革陕西开放大学针对基层办学单位反映省校教学、教务、考试、教材等业务管理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多、杂、散的问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27年9月起在网站开通了“教务管理论坛”,把教学、教务、考试和教材等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信息、通知、工作流程进行统一管理与发布,保证了省校与基层办学单位之间业务信息的便捷沟通,有效提高业务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陕西开放大学还深入研究近年来省开课形成性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形成性测评任务的次数、题型题量、组卷方式、成绩权重等细节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促进过程学习”的理念融入形成性考核管理,达到了引导学生落实过程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自行开发的省开课网上形成性考核平台经多次升级已较为成熟,8%以上的省开课完成形成性考核题库建设,实现了基于网络的、随机组卷的省开课网上形成性考核管理模式。开放大学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开放大学系统内部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信息化仅仅是教育技术问题,没有放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没有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也没有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把教育信息化等同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忽视了教学信息化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重管理轻教学;在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上没有到位,没有形成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上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开放大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二是信息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在数字化学习资源方面,资源品种基本相同,数量相对不足;重复建设现象非常明显,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优质特色资源严重不足,可交互性的资源不多;资源制作方法简单,资源的模块结构以及质量不能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部分网络课程制作“模式化”,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单一。更为关键的是,缺乏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优质资源和灵活便捷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在学习平台建设上,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在开发上大家各搞各的一套,造成重复建设,并为以后的兼容留下隐患。有的学习平台建设仓促上马,流于形态构建,平台应用性不强[4]。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影响很深,要接受“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在开放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师资队伍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还相对薄弱,很难适应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四是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政策支持和协作机制。教育信息化将带来高校办学的开放化,办学开放化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共享和再利用。而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我国开放大学尚未建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机制,相互间封闭隔离。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网络学院以及其他远程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仍然面临很大困难[4]。3开放大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对策与建议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会议时强调,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国教育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在212国际远程教育论坛上指出,开放大学要勇于做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5]。为此,笔者就开放大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出对策与建议。3.1进一步认识信息化在开放大学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信息化,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开放大学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关键问题,诸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等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因此,只有从战略高度,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开放大学的发展。开放大学要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开放大学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11-22年)》,统筹规划,超前部署,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要加大中央、地方财政对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等建设经费除了开放大学自筹部分外,中央、地方要将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建设内容纳入教育信息化整体战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予以经费支持[6]。3.2加快“六个网”建设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变化,云计算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和趋势。开放大学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六个网”建设[2],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网络核心课程建设。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高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网络核心课程。课程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相关知识点链接、形成性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方便学习者基于网络学习。要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知识点为单位建设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的实时性和实用性。二是网络教师团队建设。开放大学要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开展网上导学、助学和促学活动。要聘请著名专家教授、行家里手、一线技术专家,遴选开放大学系统的优秀教师和专职教师分别担任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和辅导教师,建立三级梯队协同工作机制。同时,要为教师开设网络教师空间,方便教师在线开展教学事务管理、团队交流协作和课程教学,为教师网上教学、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提供支持。三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以学生在线学习为主线,搭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涵盖学习全过程的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要为学生提供课程超市、公告、作业、测试练习、虚拟实验、辅导答疑、学习进度、毕业论文、查询成绩、缴费、预约考试等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为学生提供网上校园新闻信息、好友交流、社区交流、公共资源和咨询帮助等个性化的服务。四是网络考试测评建设。要根据在职成人学习特点,改变传统“一考定评”的评价模式,探索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终结性评价和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学习评价模式。要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加大形成性考试比重,降低终结性考试比重,加强知识技能的应用评价。要推进数字化试题库建设,支持随学随考、预约考试。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学习测评与课程考试相结合、开卷闭卷考试相结合,适应多样性、多元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五是网络学分银行建设。开放大学要探索建立基于网络的学分银行,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目标,能够实现各种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要研制学分标准、课程认证以及学分认证、转换和累积规则,建立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和流程,为不同地域与不同教育类型的在籍学生,以及开放大学联盟成员,提供学分认证、存储与转换服务。探索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及教育机构实现学分互认,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提供基础[6]。六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开放大学要依托高水平的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搭建连接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相关教学、科研组织,降低办学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3.3促进有支持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有支持的自主学习。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促进技术的优化。面授、电视、教学平台、呼叫中心等各有不同的功能,有的是承载和传送知识,有的是实现人机交互,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业务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平台要有信息集成、团队共建、资源共享、活动主线、多种交互、虚拟校园、知识管理、精细管理、动态监控等功能,并且支持多种教学模式。还要关注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优势是灵活、多样、开放。要以手机为载体,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在职成人碎片化学习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时时、处处的学习服务[6]。3.4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开放大学必须加大信息化队伍建设力度。第一,加强教师的思想观念与信息化技能培训。要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和新教育观念。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并具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能力;第二,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确保信息系统的合理设计、科学运作,及时排解问题、处理问题;第三,进行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和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树立教育信息化思想,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素养。强化开放大学系统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他们能够并且善于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和设备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3.5探索市场化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要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持久健康发展。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主要还是举办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功利性教育,难以获得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大笔投入,地方高校或企业行业培训机构在教育资源上也不可能无偿提供。因此,如何突破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当前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的瓶颈。开放大学首先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资源建设协作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一线教师建设与共享资源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共建、广泛共享的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机制。其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主动加强与成人高校、普通高校网络学院的合作,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实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6]。作者:王锋 工作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系
教育论文相关栏目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1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主要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1]。同时,也是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2],教育教...…
1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常见的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主要是移动学习,其次是微型学习,另有少量研究涉及情景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这为智能手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1.1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进一步发展,它最大优点是使学习借助于网络和先进的...…
1.探究式教学的概述1.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全新概念,简单的说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一直是教师,其对课堂教学有着绝对的管理权,左右着课堂教学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从本质上改变了这一点,在教育教学...…
一、前言随着三本院校统计学教育经验的积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三本院校开展了统计学专业教育。由于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培养数量、培养质量、投入资金、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和学校声誉等方面与211院校和二本院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三本院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还相对薄弱,亟需完善和...…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模式优化1.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是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重视备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很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