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科技成就,要详细些

4发现相似题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李元元:要用好自己最好的资源 使东北科技成果实现更好转化
发布日期: &&&&作者: &&&&
原标题:两会聚焦东北科研成果:用好自己最好的资源
东北不缺创新的源泉,但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中,有70%~80%都没有在本地转化
■中国科学报记者 陆琦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为吉林省提供的新增产值达到一千亿元左右。”近日谈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坚定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使命感。
而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16年重点工作之一。
东北不缺创新源泉
“要实现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根本的是创新。”在李元元看来,目前东北的大部分企业欠缺创新能力,东北必须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创新的引领作用。
事实上,东北不缺创新的源泉。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曾在代表团开放日向媒体透露,吉林省每一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在校大学生占比排在全国前列,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近60个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落户在吉林省。
在辽宁,有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沈阳自动化所、大连化物所、沈阳应用生态所等四家顶级的科研院所。“过去几年,这些机构有600多项成果转化共产生5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但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坦言。
缘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在东三省并不少见。据统计,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中有70%~80%没有在本地转化。
原因何在?包信和认为,成果转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就东北来说,国有企业的机制障碍、民营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等,是限制成果转化的主因。” 这是包信和的切身体会:向企业推介科技成果时,企业首先关心能否立即盈利。同时,国企与科研机构合作时,复杂的审批程序常常导致企业错失良机。
对此,李元元也颇有感触:“在华南理工大学做校长时,企业老总都在办公室外面排队等着,吉林大学这样一所资源丰富的大学,怎么会没有人来找呢?”
一个是企业找成果,一个是成果找企业,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南方民营经济活跃。”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家骐表示,民营企业对创新科技成果有很大的需求,而且还容易形成产业链。
科技成果作为一个商品,具有特殊性,很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也正因如此,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技部门和科学家们极力攻克的一个难题。
“科技成果是这样的,哪里适合转化,它就会到哪里去。”王家骐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还要看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是否契合。
东北科技成果如何更好转化
为此,李元元建议,可以根据东北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即将布局和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筛选和组织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到产业化等创新环节,通过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的产业化,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企业乃至新的行业。
“要用好自己最好的资源。”李元元表示,东北地区应尽快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和环境,加快建设各类孵化器,加快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完整的链条,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企业。
“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完全由企业来承担风险还是比较困难的。”对此,包信和建议,各级政府应搭建一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设置一定额度的转化基金,分担一部分企业科技创新风险,让科技创新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动力。
《中国科学报》 ( 第1版 要闻)
我要评论: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当前第1页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Copyright(C)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原子弹和导弹: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1975年,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载人航天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年开始,“神舟”号飞船进行了4次成功的无人飞行。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返回地面。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7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从“神舟”7号开始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
3.“东方魔稻”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受到启发。1973年选育出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人,他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西方媒体称中国的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技术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银河”系列计算机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1983年12月,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中国成为继美、日等少数国家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巨型计算机在诸多高科技领域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具有运算速度快和存储容量大的特点,成为保证其他高新科技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性设施之一。此后,中国在巨型计算机研究领域不断进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如今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空气动力实验、工程物理、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生物技术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简介:曹中原,湖南常德市三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史参》《历史教学问题》《中国考试》《考试》《考试报》等报刊发表教辅文章一百余万字;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教育论文一百余篇。参与编写历史教学社七卷本《新编中国史话》;被云南教育报刊社特聘为历史学科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_百度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提问者采纳
袁隆平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等,科学家有邓稼先,载人航天工程
提问者评价
十分感谢大神努力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工程,银河系列等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哪些科技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