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酶的活性单位与温度的关系,请分析(急急急!)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阶段性测试题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阶段性测试题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金版学案】高中生物&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件+试题)(打包8套)新人教版选修1&&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一、果胶酶的作用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2)果胶酶的作用是分解果胶变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二、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高低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2)酶的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三、果胶酶的用量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用量多少常要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四、实验设计1.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流程包括制备果泥、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和pH梯度、加入果胶酶反应一段时间、过滤果汁。(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pH,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检测因变量是通过测定果汁的多少或澄清度来实现的。2.探究果胶酶的用量(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除此之外,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还有温度、pH、酶催化反应的时间、苹果泥的用量等无关变量。(2)判断的思路是:如果随着酶的用量增加,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也增加,说明酶的用量不足;如果当酶的用量增加到某个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说明酶的用量已足,该值为酶的最适用量。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说法不属于果胶酶的特点(D)A.是几种酶的统称B.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降低了反应过程的活化能D.催化过程中逐渐被消耗2.下列不能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C)A.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B.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C.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D.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物的增加量解析: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量不变,因此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3.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B)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应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解析: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类,糖衣可以防止胃液内胃蛋白酶对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消化作用。4.在观察果胶酶对苹果匀浆的作用的实验中,将苹果匀浆放在90℃恒温水中保温4min,其目的是(C)A.杀灭苹果匀浆中的微生物B.使果胶分解,从而提高出汁率C.使苹果匀浆中的果胶酶变性失活,以排除对实验的干扰D.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90℃,酶的活性最高解析:本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实验目的是证明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因此,首先对苹果匀浆进行加热处理,使苹果匀浆中的果胶酶变性失活,然后再分别加入果胶酶和等量的煮沸过的果胶酶,观察实验现象,加入果胶酶的匀浆澄清度高且澄清时间短,证明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5.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B.当温度到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作用最高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上升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在上升,当达到B点时,酶的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活性迅速下降。但是A点和C点相比,虽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是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上升,其活性也会不断上升,而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的活性发生不可逆的变化。6.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该结果不能说明(C)温度/℃102030405060果汁量/mL234565A.温度影响果胶酶的活性B.40℃与60℃时酶的活性相等C.4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D.若温度从10℃升高到40℃,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解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之间,题表不能说明40℃就是最适温度。在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高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是钟罩形的,故40℃与60℃时酶的催化效率相同。7.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C)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解析: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唯一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其余无关变量如pH、温度、搅拌时间、反应时间都应相同。8.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D)A.加大苹果泥用量B.加大果胶酶用量C.进一步提高温度D.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9.某一有机物加酶后,先置于pH为2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把pH逐渐由2调到10,则此过程中,底物量的变化为(B)解析: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变性失活,当pH为2时酶已变性失活,即使再把酶所处环境的pH调到最适值,酶促反应也不再进行,底物量不再变化。10.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在实验时可配制相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B.苹果泥量一定时,酶用量越多,滤出的果汁就越多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解析:底物量一定时,当酶的用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再增加酶的用量,滤出的果汁不再改变。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中除了酶的用量为变量外,其他因素均不变。二、非选择题1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某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法:如图1中所示的顺序进行操作。图1实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了相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如图2中曲线甲所示。图2(1)图2中的纵坐标还可用__________来表示。(2)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做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在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图2中自变量为酶的浓度,请画出苹果汁澄清度的变化曲线,并且用A点标出酶的最适用量。解析:(1)苹果汁体积、苹果汁澄清度都可以是果胶酶活性的检测指标。(3)随酶浓度的增加果胶酶分子的总催化活性(用苹果汁澄清度来表示)增强直至达到最大值,酶活性开始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酶浓度即为酶的最适用量。答案:(1)苹果汁的体积(2)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的量等不同而改变 (3)如图12.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Ⅰ.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A)。Ⅱ.将步骤Ⅰ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B)。Ⅲ.将步骤Ⅱ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温度/℃1020304050607080出汁量/mL813152515121110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果胶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____。③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该同学以温度为变量设置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多组对照实验。答案:①半乳糖醛酸 ②40℃ 最大 ③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因此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反映了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13.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和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生成产物是______________。(2)在35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增加果胶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4)若果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果胶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解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随时间的延续,反应物消耗尽后,生成物不再增加;如增加酶的用量,会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因为反应物是一定的。果胶酶在pH为1时已经失活;在不同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不同,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50℃左右,在低于50℃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分解酶 果胶酯酶 果胶 半乳糖醛酸 (2)底物消耗完毕 (3)略 (4)不变 pH为1时,酶已变性失去活性 (5)C
必修一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二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三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一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三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生成物、催化剂、酶促反应、网络结构、位点、反应速度][]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秀
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C.曲线3 D.曲线4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酶和无机催化剂相同,提高反应速度,不改变平衡的位点,改变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当温度升高一倍时,酶的活性增强,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故B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648套总数:5641100套专访:3164部会员:314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生物课件 第5章 第1节《酶的特性》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学年高一生物课件 第5章 第1节《酶的特性》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9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28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海南高考)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解析:选B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下降,而酶促反应的活化能是不会降低的。酶应保存在低温环境下。高温、强酸、强碱都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2.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 7克/升~9克/升,在70 ℃~80 ℃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溶解性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少量淀粉酶比NaOH褪浆所用时间短得多,褪浆率高得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率,抑制酶的活性 B.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 D.增加酶的物质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 解析:选A 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率,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使酶失活,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还受酶浓度的影响。
4.下面是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酶活性受pH的影响,在最适pH时,酶活性最高,pH过低或过高,酶分子结构受到破坏,酶活性丧失,不可恢复;在最适pH范围内,酶活性随pH增大而增加,超过了最适pH,酶活性随pH增大而降低。
5.将胃蛋白酶溶液的pH由1.5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图中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  ) 解析:选B 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范围是1.5~2.2,当pH调至12过程中,酶分子结构逐渐被破坏,酶活性逐渐丧失,最终会完全丧失活性。
6.下列A、B、C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 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b点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中,c点到d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5 ℃的水浴锅中,20 min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情况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解析:(1)反应物浓度通过增加与酶的接触面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图A中曲线表明在反应物浓度较低时,酶有剩余,随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当所有酶分子全部参与催化反应中后,再增加反应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图B中曲线的b点酶活性最强,此点对应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3)图C中曲线的c点酶活性最强,此点对应的pH是该酶的最适pH,超过最适pH,酶活性随pH增大而减弱,因为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分子结构受到破坏,导致酶活性永久失活,不可再恢复。(4)高温时酶分子结构被破坏,酶活性永久性丧失,不可再恢复,低温时,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当温度升至最适温度时,其活性恢复。所以甲试管中反应速度加快,乙试管中反应不能进行。
答案:(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pH升高,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不反应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 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 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B错误;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2.如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  ) A.高效性 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B.专一性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C.专一性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D.高效性 脂肪酶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选C 由图示可知,图中A在反应前后不变化,则可推断是酶分子,B是反应物,C是产物;反应物与酶分子上的特有结构相吻合,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图示中产物是有两个小分子组成的物质,而B是由多个小分子单位组成的大分子,由此可推断B可能是淀粉,C是麦芽糖,A则是淀粉酶。 3.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选B 本题曲线表示了酶活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后,温度继续升高,酶活性反而下降,其中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也就是由低温调节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保存酶时应该选择低温保存。t1时酶活性受到抑制,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 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 ℃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唾液淀粉酶、淀粉、胃淀粉酶、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解析:选C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最适pH,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左右,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0左右,酶在过酸或过碱条件下,都会永久性失活,不可恢复;根据题意可知,将混合液调至pH=2.0时,唾液淀粉酶完全丧失活性,其本质又是蛋白质,因此在胃蛋白酶作用下,被分解成多肽,所以在溶液中最终会有淀粉、胃蛋白酶、多肽和水存在。 5.如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左右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解析:选B 图中反应物剩余量最少时酶活性最强,由此可看出酶的最适pH是8,不同温度下同一种酶的最适pH不变;比较4条曲线在同一Ph 下,35 ℃时的曲线反应物剩余量最少,由此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在35 ℃左右。观察在某一固定温度下的曲线,反应物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酶的活性在最适pH范围内随pH升高而增强,超过了最适pH范围,则随pH升高而减弱。 6.人体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某同学将胃蛋白酶溶液的pH从10.0调至2.0,此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没有活性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解析:选B 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pH,此时活性最强,若所处的环境过酸或过碱均会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活。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当其处于pH为10.0的溶液中时,已失去活性。 7.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则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则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解析:选C 土豆片中的过氧化氢酶能重复利用,只要有H2O2,反应就能进行,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已分解完。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8.(14分)如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在________达到最高,限制反应速率继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反应是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最适温度是37 ℃,倘若温度降低30度,最大反应速率比图中B点高还是低?_____。若反应速率达到B点时,温度升高30度,B点的反应速率会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 解析:(1)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2)由图中曲线可知,A点时,由于反应底物浓度较低,此时酶有剩余,反应速率较慢;B、C点时,反应速率达到最高,此时反应底物浓度再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受到酶浓度或数量的限制。(3)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分子结构,酶活性永久性失活,不可恢复,所以酶活性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1)蛋白质 RNA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高效性 专一性 反应条件温和 (2)B点 酶的数量有限 (3)低 反应速率降为0  9.(15分)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 答: (1)甲、乙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
。 (2)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________或________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3)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现(3)中现象的原因是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用上表中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达)_____。 解析:本实验验证的是酶的专一性,可设置同一种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通过底物被分解来验证,因此可选用淀粉酶或蔗糖酶;由于斐林试剂中含有NaOH,在反应前先加斐林试剂,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酶与底物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入酶后立即加热,可能使酶因高温而失活,从而不能充分催化反应。 答案:(1)为排除物质的量这一无关变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结果分析 (2)蔗糖酶 淀粉酶 (3)现象:可能A、B都不形成砖红色沉淀 原因:①先加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影响酶活性;②加入酶溶液后,直接加热,既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活而无催化作用 (4)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 min→3→5→6 [知识归纳整合]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甲图说明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呈正相关。 2.乙图说明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会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二、反应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 1.加入酶A时,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当底物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反应速率不再改变。 2.酶A会促进酶促反应的进行,而酶B不会,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三、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甲图说明 (1)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将减弱。 (2)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pH不同。 2.乙图说明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将减弱。 (2)低温只会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会使酶失活。 3.丙图说明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1.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单位时间内的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分析可知(  ) A.随反应时间延长气体产量均下降 B.发酵的最适温度在30 ℃~40 ℃ C.温度达到50 ℃时酶活性逐渐减弱 D.此发酵过程中的最适pH为7 解析:选C 由图知,20 ℃、30 ℃、40 ℃下从30 min左右后,气体的产量几乎不再改变;发酵的最适温度应在40 ℃~50 ℃之间;从图中不能得出D选项结论。 [强化针对训练] 2.如图表示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据a可知,以植物蛋白酶制剂为主要成分的松肉粉不宜与醋同用 B.制作黄桃罐头时需进行蒸煮处理,其依据的原理如c所示 C.如a、c所示,低温、高温导致酶活性下降的原理是相同的 D.唾液淀粉酶随食糜入胃后,其活性会随着pH的改变而出现b→a的变
化 解析:选C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因此松肉粉不宜与醋同用;制作罐头时加热可使酶失活,利于糖类等物质的保存;胃内的pH为1.0~2.2,会导致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高温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低温仅抑制酶的活性,而酶结构保持稳定。 3.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析:选A 通过分析曲线可知,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由坐标曲线可知,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要想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好使pH在最适值时进行。 4.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解析:选D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图中所给出的影响因素为反应物浓度,在b、c两点时反应物浓度较高,不再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在c点时增加反应物浓度不能提高反应速率,但提高酶的浓度会使反应速率提高;a点时底物浓度较低是限制因素,所以提高底物浓度会提高反应速率。 5.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解析:选D 本实验要探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不加化合物P的为对照组;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①的反应速率比曲线②的大,说明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但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6.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时,e点为0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解析:选A 温度降低时,酶活性下降,反应变慢,生成的氧气量不变,e点不移,达到平衡的时间变长,d点右移。H2O2量增加时,生成的氧气量增多,e点上移,反应时间变长, d点右移。pH=c时,酶失活,反应无酶催化仍能进行,e点不为0。pH=a时酶活性下降,e点不移,d点右移。 7.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
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
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解析:选C 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因为温度过高,酶已失活,反应停止。 8.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①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②加入2滴Fe3+,③加入2滴蒸馏水),请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反应速率大小是①<②<③ B.①与②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 C.①与③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 D.酶和无机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
点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①~③反应速率为③<②<①;结合教材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曲线的含义,很容易得出B、C两项的结论是错误的,两者的结论颠倒了。 9.请针对下列酶的有关曲线回答问题: (1)图1表示人体内某种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作用于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2)图2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若酶量增加一倍,曲线应如何变化?请在图中画出。 (3)图3可以表示人体________(填序号)在37℃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pH的关系。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呼吸氧化酶 解析:(1)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140 min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可能是底物消耗完毕,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酶的量增加一倍,则反应会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会提前,但生成物量与未增加前的最大值一致(图1)。(2)在其他条件保持适宜时,酶量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会加快,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的底物浓度高于增加酶量前(图2)。(3)由曲线可知:该种酶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pH约为2,故该种酶为胃蛋白 酶。 答案:(1)底物量一定,底物已经被消耗尽 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B [学习视点] 明确目标 1.能画出与酶有关的曲线图,并能理解曲线的含义,增强画图能力 2.在探究实验中,学会控制自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关注重难点 1.酶作用的特性 2.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3.控制变量的方法 一、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快速 一种或一类 无机催化剂 1.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
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
进行。 2.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2)意义:使
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活性 (1)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
。 (2)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 细胞代谢 催化效率 温度和pH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阅读教材P83~P84[探究],将下列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00 ℃(或0 ℃)
0 ℃(或100 ℃) 保温5 min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适宜的温度 等量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取8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加入
溶液调整出不同的pH(如5.5、6.0、6.5、7.0、 7.5、8.0、8.5、9.0)。 ③分别滴加等量的
溶液并摇匀。 ④用
来检测氧气的生成情况。 3.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下列是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示意图,请写出其中某点或某段表示的含义。 盐酸或NaOH 过氧化氢 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 最适 最适 降低 (1)P点:
温度;Q点:
pH。 (2)偏离P点或Q点:酶的活性
。 一、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验证 1.怎样设计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1)同一种反应物+不同的酶→检测反应物是否发生变化; (2)不同反应物+同一种酶→检测反应物是否发生变化。 2.怎样设计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1)H2O2+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大小; (2)H2O2+Fe3+→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大小。 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探究  分析教材P83~P84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中哪个因素是自变量,哪些因素应该保持不变? 提示:温度是自变量,应控制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和用 量、水浴时间、混合物的pH和实验步骤的操作顺序等所有其他条件不变。 (2)该实验可否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 提示:由于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水浴加热至50 ℃~65 ℃时才出现砖红色沉淀,而该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故不宜用斐林试 剂。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 仔细阅读教材P85内容,总结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温度、pH、抑制剂或激活剂等。 (2)甲、乙两图是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数学模型。 ①观察分析模型,判断甲、乙两图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别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甲图:温度;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分子结构,高温破坏酶分子结构导致永久性失活。 乙图:pH。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使酶活性永久性丧失。
②分别分析甲、乙两图中AB段(或BA段)与BC段的含义。 提示: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细胞生活的环境条件改变,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
) (2)细胞内所有的酶都具有相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 (3)温度、pH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 (4)酶浓度、反应物浓度通过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是否充分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 √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甲图说明: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成正相关。
(2)丙图说明:①酶与无机催化剂都具有催化能力,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②酶只会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乙图示可看出:(1)加入酶A时,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当底物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反应速率不再改变。 (2)酶A会促进酶促反应进行,而酶B不会,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温度、pH、抑制剂或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温度、pH、抑制剂或激活剂通过影响酶活性对酶促反应速率起到影响作用。 (2)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酶活性永久性失活,不可再恢复。 (3)低温仅抑制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酶的活性恢复。 (4)不同的酶最适温度(或pH)不同。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实质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实验原理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 3.实验流程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实验结论 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酶活性的发挥需要较温和的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在中性条件下活性最大。 [特别提醒] (1)实验中所用酶的来源不同,则最适温度也不同: 若淀粉酶为市售的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 ℃~75 ℃;若淀粉酶来自人体组织细胞,则最适温度为37 ℃左右。 (2)实验中操作步骤要规范: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操作过程中第一步与第二步不能颠倒;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操作步骤第二步与第三步也不能颠倒顺序,否则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会将淀粉或H2O2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福建高考)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
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 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 ℃~18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 ℃~18 ℃之间。他们设 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
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b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
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d 【研析】 本题以实验情景考查酶的本质、检测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知识。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信息解读a:分析图1可知,胃蛋白酶的适宜pH为2,肠蛋白酶
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适宜pH为8。在各自适宜的pH下,幽
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最高。 信息解读b:据设问(2)知实验假设是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
度在15 ℃~18 ℃之间。为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设
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 信息解读c:据图2显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在15 ℃~18 ℃之
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
出现拐点。 信息解读d:据设问(3)知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
少、活性低。 [审]——关键信息 [破]——联系基础 设问(2)①可联系: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的作用底物是蛋白
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设问(2)②可联系:实验中变量的控制。据信息b知此实验温度为
自变量,pH等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pH应为对应蛋白酶的最适值,胃蛋白酶最适pH为2,幽门盲
囊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为8。 设问(2)③可联系:实验中变量的控制。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
变,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中保温一定时间后,然后混合。
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
量来表示。 设问(2)④可联系:据信息c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
性一直在增强,酶活性峰值未出现,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
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 ℃~18 ℃ 之间。 设问(3)可联系:酶具有专一性。由信息d可知,大菱鲆对淀粉和
脂肪的消化存在障碍。食物中淀粉和脂肪含量高,不能完全
被消化,会造成海洋的有机物污染。 [答]——解题规范
(1)未注意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种酶都是蛋白酶,从而不能准
确回答出干酪素的化学本质。
(2)不明确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pH应控制在最适值,从而不能答
出设问(2)中的第 ②小题。
(3)误把图2中曲线的终点认为是曲线的峰值,把设问(2)中的第④
小题错答为假设成立。 [答案] (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 双缩脲 ②2和8 ③恒温箱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④不能 据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步升高,但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3)淀粉、脂肪 下面三个图中的曲线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图3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与酶相关的曲线分析。(1)图1中两条曲线中一组加入过氧化氢酶,另一组加入Fe3+,所以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2、3中只有一条曲线,则横坐标即为自变量。(2)图1中两条曲线对比,加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快,而并未改变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3)图2中bc段反应速率不再变化,而H2O2是过量的,因此酶数量(浓度)是限制因素。(4)图3中横坐标为温度,而曲线表示的含义与酶活性的曲线刚好相反,所以应表示反应物剩余量的多少。 [答案] (1)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温度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4)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 有关曲线分析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 第二步:分析曲线中的起点、关键点,如图2中b点所表示的含义,并分析出横纵坐标的关系。 第三步:坐标系中有多条曲线时,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当横坐标相同时,对应的纵坐标两者之间的关系。 ②当纵坐标相同时,对应的横坐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大小等。 综合分析多条曲线说明的问题及几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结论。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填充:①无机催化剂  ②一种或一类  ③最高  ④明显降低 1.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2.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
作用更显著。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4.在一定的低温下,酶的活性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并未失活,
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升高。 [关键语句]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酶的活性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