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会没有胎心?

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月球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为何一直没有人知道?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的发展,探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点。中科院院士表示将在2017年发射嫦娥4号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其中嫦娥4号是将在月球背面进行科考探测。
  为什么会有月球背面?那就要介绍一个概念:潮汐锁定.潮汐锁定(或同步自转、受俘自转)发生在重力梯度使天体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例如,月球永远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潮汐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要花上绕着同伴公转一圈相同的时间。这种同步自转导致一个半球固定不变的朝向伙伴。所以地球上的人们为什么永远看不到月亮的背面。
  月球表面有什么!没有人正面回答过,现在有以下几种论点:
  论点一:外星人
  对于未知事物人类的好奇心总是夹杂在想象之中,不甘寂寞的人们都会想,我们不是这个宇宙的唯一文明。于是乎各种外星人就出现了,长毛的,没长毛的,大脑袋,大眼睛,蜥蜴人、机器人、牛头人(这个好像有点牵强),各种各样,殊不知,这些所有的所有都是以人类的思维构件出来的,而这些原型就是地球上的生物。有时间我就纳闷,为毛外星人一定要和地球上的生物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生命形式也不一样,或许他们的生命体是沙子、是水、是我们不知道的形式呢?还说那个阿波罗登月发现的女外星人,有没有谁知道!
  既然外星人都出来了,那就会出现外星建筑,有图片表示会在月球表面发现了外星城市(已荒废),街道建筑,整个是一大的宇宙飞船,还有类似兵工厂的建筑。是真是假没人敢说,不过也就只是赚取一下好奇心罢了。
  论点二:玛雅文明。
  对于玛雅文明有诸多难于解释的地方,包括天文历法,壁画中信息内容,以及所谓的玛雅预言。人们好有意思对于不能解释的问题就会求助于神明之类的,当科技发展到现在,神明似乎站不住脚了,于是乎外星人出现了,看见一个盘子就说是UFO,看见一个夸张的壁画就说是外星文明,哪有那么多外星文明一天没事做雷锋,来帮助地球上的人们?
  说月球表面发现金字塔,是玛雅人们曾经开发月球过程中建立的,还说由于月球外星人的阻挠最终荒废。真的好神奇,说这么多,证据呢?没有证据智能说:瞎扯吧!
  论点三:月球背面是外星生命用来监视地球的。
  先说说目的:为啥要监视。1、怕地球威胁? 2、怕地球有灾难? 3、怕地球人不守规矩? 有意思没?这些还能离谱点吧。如果说整个银河系是外星生命认为制造的,人类只不过是圈养在银河系的一群生命体的话,那么这些以及这些都可以解释的通,至于是不是,还需要更多的事实来证明解释。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起码我们是看不到了,所有,爱是什么就是什么,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科学还是留给科学家去解释吧!
  继续阅读:科普 外星生命 月球 地球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探索& 月球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为何至今无人知道?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28407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如果月球没有了怎么办?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月球没有了怎么办?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结果?
  【讯】5月21日消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习惯了我们的地球有月球的陪伴,但如果有一天月球不见了,那么地球会有怎样的变化,人类还能否生存?
  月球的作用很多,不仅仅是产生潮汐,还有稳定地球姿态的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地球的磁极和黄赤交角稳定,没有月球黄赤交角会经常发生改变,黄赤交角稳定是地球可以出现稳定的昼夜交替和四季交替的前提。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月看不到太阳,下个月你一直正午当空,或者上半年还在磁道上,下半年就移到南北极了,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月球还相当于地球的盾牌,可以为地球挡住大多数的陨石,陨石撞地球的科幻电影大家一定都看过很多部了,情节虽然是假的,但效果是真实的。虽然月球不可能把所有的陨石挡住,但可以使大块的陨石撞地球的几率下降,并解体一些撞向地球的陨石。使它们对地球的危害降低。
  第三个作用是关键性的,它可以使地球保持在同一个轨道上公转。使地球与太阳的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这样地球上的热量才能恰到好处,生命才不会因为太热或者太冷而不能生存。
  所以没有月亮,人类存在的可能性不大,就是例子。
00:00 更新
21:44 更新
21:24 更新
19:23 更新
19:07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7: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科技讯版权所有&||||||lndalian2000
120.9.73.*
请问您是怎么知道的这个?难道您参加那次的研制或者发射了?不知道请不要随便发言。那样会显示的您很没智商
liugy_dl010
说的没错。
现在飞碟是不是外星人的飞行器还不确定呀。但是更多人认为飞碟是人们的幻觉或者是一些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美国人是肯定是过登过月的,这一点没什么好怀疑和。至于为什么旗会飘动,有人提出了一个科学的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当在上面插上旗时,由于旗杆没有受到空气阻力,因此特别容易晃动,旗杆一晃动,旗子自然就会飘起来(旗杆的晃动可能是由于刚插进去的时候没插稳的原因,再加上旗杆晃动没有受到空气的阻力,所以可以晃较长时间)。尽管这种解释不一定特别合理,但它说明在月球上也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原因导致旗子在飘动。另外,据登月的宇航员说,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地球的人造建筑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如果这次登月是造假,美国人没有必要“帮”中国的万里长城(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一把吧。
现在的传言很厉害,很多东西都是传言。也许是有些人不服气美国人登月,于是就想办法挑照片上刺,以说明美国人并没有登过月。而美国科学家又无法通过地球上的现像来解释,所以导致了这种局面。
美国不再登月的主要原因是登月耗费的资金太大。由于美国长时间没有登月了,因为它们有些技术已经“荒废”了。因此他们再次登月还要很长时间。据说美国宇航局的计划是2019年重新登月。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拒绝采访,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想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们自己为什么要拒绝采访,可能有他们私人的原因,所以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为什么要拒绝采访。不过,我觉得不能因为他们拒绝采访就武断的美国人登月是假的。
120.9.73.*
纯粹扯淡问题,长城才多窄点啊?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宽,他们是怎么看见的?显微镜?就是撒谎也要一个精美点的谎言啊,弱智美国
120.9.73.*
120.9.73.*
长城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宽,他们居然能看见,我靠,就是撒谎也要撒一个精明点的吧
120.9.73.*
能看见万里长城?哈哈,朋友,太可笑一点了吧,长城的宽仅仅只有几米而已,在月球上能看见?请问那事什么眼?
liugy_dl010
是的。不过再次登月不是技术已经“荒废”了。因此他们再次登月还要很长时间。是再登月是要建立有实际意义的基地为将来的登陆更远的星球做准备。需要更加具体的考察月球为建立基地大好基础。
月球上面没有大气,那个旗居然会飘动,不可思议!
是啊,同意。电视上面越来越多的人怀疑阿波罗登月是否成功
liugy_dl010
太阳风不是风解释的不错。它是太阳吹出的高速带电粒子。
太阳风不是风,它是高速的电子,高速的电子能把旗吹的飘动?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第一个登月的是阿姆斯特朗,美国人。加加林是前苏联人,他们之间没有关系。
加加林是一位前苏联宇航员,他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日,“东方”1号宇...
你可以在上面走动走动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总共进行了7次飞行,其中6次成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离开月球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发射,...
答: 你好这个冷冻胚胎一般来说,平时可以多注意休息刚刚移植之后要注意这个休息。
大家还关注月亮没人看就不存在吗?实在性和量子理论
我的图书馆
月亮没人看就不存在吗?实在性和量子理论
1234根据爱因斯坦的学生派斯的回忆,他曾经许多次同爱因斯坦讨论对量子力学的解释,我们常常讨论他的客观实在的观念。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1234我记得在一次散步中爱因斯坦突然站住,转身向着我,问我: 1234“是不是真的相信,月亮只在我看着它的时候才存在。“ 1234在这次散步的余下时间里,我们热衷于讨论“存在”这一术语对一位物理学家来说应当是什么意思。1234(一)光的存在形式取决于你的观察方式! 1234裘祯在《自然与科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
1234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又是波。 1234在粒子的微观领域——量子领域,一些基本规律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1234例如,粒子并不喜欢被束缚在一个位置,而是像孙悟空一样,可以同时身处多处。 1234据此科学家说,我们熟知的三维空间或许只是海市蜃楼,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没有区别?? 1234量子力学主宰了各种物体中的原子和微粒子,包括恒星和行星,岩石和建筑,甚至是你和我。 123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未感受到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但是在原子及其内部的粒子层面,主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定律与那些主宰日常物体的定律却是大相径庭的。 1234要是你对它们有些许了解,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便会大大改变。 1234著名的“双狭缝实验”,充分展示了量子的神秘之处——如果你想要完全精确地描述这个世界,你的期望将被完全粉碎。 1234双狭缝实验究竟对当时的固有观念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增进对它的了解,一个在宏观尺度下,另一个在微观尺度下。 1234想象在球馆里打保龄球,但首先在球道上安放一个双缝栅栏,并且在球道的终点放一个屏幕。 1234当球滚过球道时,要么会被栅栏挡住,要么就从其中一个栏缝穿过,然后击中后方的屏幕。 1234微观尺度的双狭缝实验就跟这个差不多,只是把保龄球换成了小上几十亿倍的光子。 1234不过,当光子被掷向双狭缝时,奇怪的事情在屏幕上发生了,光子不仅击中了保龄球的那两个区域,而且几乎遍布了整个屏幕,形成了一些条纹;即使在那些你认为被阻挡了的区域,也都有着条纹。 1234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234对于上世纪20年代的物理学家来说,这些条纹只代表着一个东西,就是波。 1234波可以做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保龄球却做不到。 1234波可以分离,也可以结合。 1234如果我们把一道波送到双狭缝去,它将一分为二,然后那两列波会彼此相交; 1234当两列波互相重叠的时候,有些地方会增强,有些地方会削弱,在有些地方它们甚至会彼此相消。 1234将水波的高度对应成屏幕上的亮度的话,波峰与波谷也会形成某种条纹,一般称之为“干涉条纹”。 1234那么身为粒子的光子是如何形成条纹的呢?单一光子是如何能够像波动般运动的呢? 1234粒子是粒子,波动是波动。粒子怎么会是波动呢? 1234除非你摒弃了它是粒子的想法,然后幡然顿悟:我以为是粒子的这东西,其实是个波动! 1234至此,光的波粒二重属性基本确立。 1234波粒二象性的发现使得人们对于“光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但是,这还不是终结。 1234人们只知道光有时候是波,有时候是粒子。 1234但是这两者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什么时候是波,什么时候是粒子,抑或还有别的什么状态,这些都尚不清楚。 1234量子力学理论有着极其神秘的一面,例如“观测”。 1234玻尔认为观测会改变一切:在你测量或观察粒子以前,它们的状态是未定的。 1234例如在双狭缝实验中的光子,在背后的屏幕显示出光子的位置以前,它似乎能以各种概率在不同位置上存在。 1234直到你观察它的那一瞬间,这种不确定性才会消失。 1234根据玻尔对量子力学的诠释,当你对粒子展开观测时,“观测”的行为迫使粒子放弃那些所有它可能存在的位置,然后选出那个被你发现的位置。 1234也就是说,是“观测”的这个动作迫使粒子作出了选择。 1234再次回到双缝干涉实验,使双缝屏后面的接收屏可以随时移走,并且在接收屏后面很远处放上两个探测器,每个探测器对应一个狭缝,一旦其中一个探测器上探测到一个光子:那么就能百分之百地确定光子是从对应的那个狭缝穿过来的。 1234如果实验开始前接收屏被移走了,后面的探测器探测到光子是从单独的一个狭缝穿过双缝屏的,表现出粒子性; 1234如果接收屏没有被移走,探测器不响应,接收屏上出现干涉条纹,光则是以波的形式从两个狭缝穿过双缝屏的。 1234因此看起来,后面的探测装置似乎决定了光的表现形式,也即光穿过双缝屏的方式,这与互补原理所描述的行为是相符的。 1234玻尔接受了大自然本身就是捉摸不定的观念,但爱因斯坦可不,他恪守着决定论观念,认为: 1234物体不只在被观察的时候才遵守决定论,而是在任何时候都遵守决定论。 1234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月亮是否在你看着它的时候才存在?” 1234将这句话中深藏的含义用在波粒二象性上就是说,光怎么可能因为你要探测它的波动性它就变成波,要探测它的粒子性就变成粒子? 1234光表现为波还是表现为粒子,这是本来就确定的事情,不会因为你想让它表现成什么就变成什么。 1234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苦恼的:我们真的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只与我们有没有看见有关系吗? 1234为什么量子世界中的物质能停留在不确定的状态,看起来既在这里又在那里,有如此多的可能性,而你我虽然是由原子与微粒子所组成的,却只能停留在一个确定的状态,我们只能在这里或在那里? 1234虽然量子力学已被证明是又强大又精确,科学家们却还在为这个问题头疼。1234(二)月亮世界和光子世界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1234在苗千的《微观与宏观的界限》一文中,对此问题有最新的论述:1234正是因为无所不在的连续的退相干过程,才使我们的宏观世界没有出现量子态,这也正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之间的界限。 1234根据物理学目前的理论,退相干过程正是微观世界向宏观世界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量子信息向周围环境的扩散。 1234关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界限问题,还远没有定论,科学家们使越来越多的“宏观物体”显示出了量子态,而量子世界的本质却还没有显现出来。1234(三)光子在没人看它时,是不存在的! 1234关洪教授在全国物理哲学学术会议上讲到: 1234在宏观世界里,运用动力学定律,就可以从系统已观察到的(侧如坐标和动量)的表现,推演出无人观察时系统的运动情况。 1234那么,在量子物理学里是不是也可以如法炮制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令人沮丧的: 1234量子力学里的态函数本身不是物理量,也不表示不同物理量之间的确定关系,在这点上同经典物理量有根本的区别。 1234在量子力学里,态函数Ψ只是几率幅。 1234与此相适应,作为量子力学基本假设之一的动力学方程(例如薛定谔方程),描写的就是这种态函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1234因此,在量子力学里,有因果联系可循的只是几率幅,而不是任何一个物理量。 1234于是,当我们对某一个力学量进行测量并得出一个观察值的时候,原则上就不应该问它刚才取的是什么数值,或者它是怎样变化过来的这一类问题。 1234严格地讲,甚至不应该问在前一时刻它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因为量子力学并不准备回答这样的问题。 1234例如,当我们测量到一个电子的坐标或者动量的时候,不能够认为此刻的坐标或动量是由前一刻的坐标或动量演化而来的。 1234因为,在量子力学里,坐标或动量是没有因果性曲变化规律的。 1234因此,象一般所说的那样,电子是没有轨道可言的。 1234不仅如此,我们现在观察到束流中的一个电子,此前是否以“电子”——即一颗颗具有确定质量,电荷和自旋的微粒的形式存在,这本身亦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1234为了方便起见,以下都举光子为例子,来分析这一问题。只要选择好适当的语汇,这些讨论同样适用于电子或其他微观客体。 1234大家知道,光量子的概念最早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来的。 1234后来,爱因斯坦又把从对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等光的产生和转化过程的观察推出的量子性质,缺乏根据地推广到光的传播即自由行进过程中去。 1234自此以后,逐渐形成了认为未经观察的光束,也是由一颗颗运动着的光于组成的观念。 1234早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前,这种可疑的观念就受到了激烈的批评。 1234根据这种看法,在讨论双缝衍射时,就必定会得出每一个光子都同时穿过两条狭缝这样的解释,使无数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不已。 1234如果我们想把光束看做是由一些近似定域的光子组成的集体,就很难理解双缝干涉实验结果。 1234另一方面,从量子力学还知道,象坐标和动量一样,粒子数和相位这两个量也存在着类似的不确定关系。 1234它告诉我们:粒子数完全确定的状态,它的相位是很不确定的;反过来相位完全确定的状态,它的粒子数也是很不确定的。 1234显然,干涉过程只适宜用相位确定的状态(相干态)来描述,在这种状态里是不适宜于使用粒子语言的,这一点也是用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无法理解的。 1234于是,我们又从另一角度论证了,具有确定相位的自由行进的光束,是不可以看做是由一定数目的光子所组成的光子流的。 1234总而言之,在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里,观察到的结果是由定域在空阔中微小区域的,带有确定的一份能量和动量的一颗颗光子所形成的。 1234但是,在从光源出发到抵达检测器的干涉或衍射过程中,如果认为仍然是以一颗颗光子的形式通过的,就会遇到无法摆脱的困难。 1234在检测器里能够观察到光子,是因为其中发生了光的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光在产生和吸收过程中表现的定域性质,不能照搬到光的传播过程中去。 1234于是,我们只能认为,光子只在光的产生或吸收的过程中存在。 1234事实上,人们正是通过这些过程观察到光子的。 1234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对于象双缝衍射实验那样的简单情况,完全有把握认为”光子在没人看它时并不存在”乃是现代物理学给出的科学结论! 1234那么,当没有发生光的产生或转化的时候,即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它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着呢? 1234例如,在双缝衍射过程中,光是以什么形式穿过狭缝的呢?根据量子力学原理,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几率幅。 1234光束不是以光子流而是以几率幅的形式存在着。 1234是几率幅发生干涉,而不是光子发生干涉。 1234接受了这一种新的观念,就不必再为”光子是怎样通过狭缝的?“之类的问题而伤透脑筋。 1234几率幅满足量子力学的动力学方程,虽然这些方程在形式上类似于经典物理学里的波动方程。 1234但几率幅本身不是物理量,所以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波动。 1234量子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统计描述,它以几率幅为基本量,通过它得到表现出各种干涉效应的统计分布。 1234几率幅既是非定域的,因此它不可能表示粒子的轨道运动; 1234几率幅又只有统计意义,因而它也不直接表示任何物理量的振动及其传播。 1234一旦对系统的表现进行观察,在每次测量事件里发现的都是定域的粒子,它们的出现几率等于几率幅绝对值的平方; 1234而在未被观察时,系统的演化又只能用非定域的几率幅来描写,这时存在着的并不是一颗颗的粒子。 1234几率幅就这样以不同的身份,分别体现了系统在被观察和不被观察时的不同的存在形式。1234(四)月亮在没人看它的时候仍然存在? 1234“光子在没人看它时是不存在的”这一命题,乃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理论和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结论。 1234那么,月亮等宏观物体是由无数个类似光子的微观粒子组成的,是否月亮在没人看它的时候也不存在呢? 1234由现代物理学得出来的这种崭新观念,已经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物质存在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1234针对爱因斯坦所困惑的问题“月亮只在我看着它的时候才存在”,退相干理论给出了接近实际的答案。1234(四)月亮是光子等粒子退相干后的聚合体! 1234与直觉相悖的量子力学原理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宏观世界的? 1234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孙昌璞教授,就微观粒子如何“退相干”到宏观物体解释说: 1234量子理论的典型特征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或称量子相干性: 1234可以说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物理学观念的核心,微观粒子的演化规律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 1234然而,宏观物体是由大量的微观粒子组成,但它们通常不具备量子相干的特征。 1234也就是说,宏观物体通常不存在长时间的相干叠加。 1234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所谓“薛定谔猫佯谬”: 为什么通常不存在死猫和活猫的相干叠加? 1234最近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实验(如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冷却离子实验和维也纳大学的C60实验),全面地检验这方面的各种观点与结论。 1234用量子纠缠诱导量子退相干的观点,对薛定谔猫佯谬和宏观物体的空间定域化问题给出可能的物理解答。 1234定性地说,宏观物体所处环境的随机运动,会与宏观物体“耦纠缠”起来。 1234环境的每个组元的作用, 相当对宏观物体集体自由度进行量子测量,从而环境粒子能够记录宏观物体的“which-way” 信息。 1234随着组元个数增多,与之相互作用的量子系统会出现所谓的波包坍缩或量子退相干,使得量子相干叠加名存实亡。 1234另外,组成宏观物体的内部微观粒子的个体无规运动,也会与宏观物体的集体自由度“耦纠缠”起来。 1234因此,即使把宏观物体与其环境完全隔离开,量子退相干也会发生。这对量子宇宙的经典约化给出合理的解释。 1234以上量子退相干导致量子系统趋向经典世界的论证,依赖于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 1234但对于整个宇宙而言,为什么我们观察着的宇宙是经典的? 1234量子宇宙到经典世界的约化是怎样发生的? 1234要回答这个问题,其要点在于描述宇宙时,不能只关注宇宙的“集体自由度”,而忽略了它内部的信息。 1234这些相当于内部自由度的细节,虽然不改变宇宙“集体运动的状态,但会与之纠缠起来,使之发生退相干。这种“没有观察者”的量子宇宙也会退相干问题。 1234所以,可以说,宏观的世界是微观粒子的再退相干之后的极限状态。 1234既然经典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极限,量子力学本身本身是也许是更精确理论的极限! 1234量子物理学家说:“量子-经典转变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当你从原子尺度进入苹果尺度的时候量子叠加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1234更确切地说,“模棱两可”是在什么时候以及怎么样转变成“非此即彼”的? 1234这一转变是由退相干形成的! 1234退相干是微观粒子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例如,一个原子或者分子和周围的物质发生碰撞或者光线照到它)时所出现的量子行为消失现象。留下的仅仅是该系统的部分图像,即一个确定的宏观世界。 1234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特的现象呢? 1234实际上,不同的量子态对于退相干有不同的耐受性。 1234当一个量子系统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只有“抵抗力”强的态才能最终幸存下来。 1234这些最后剩下来的量子态就是我们在经典物理中所熟悉的特征,例如位置和速度。 1234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是最“优”的量子态,这也是祖瑞克及其同事将其称为“量子进化论”的原因。 1234退相干同时也预言了量子-经典转变并不关乎系统的大小,时间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1234一个量子实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越强,其退相干的速度就越快。 1234因此,对于越大的物体,由于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途径更多,它几乎可以在瞬间内完成从量子到经典的行为转变。 1234例如,如果一个大型分子处于量子叠加态,其同时处于两个位置且这两个位置相距1纳米,那么由于和周围空气分子的碰撞,它会在10-17秒内完成退相干。 1234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退相干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在真空中,粒子也会由于和无处不在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光子碰撞进而发生退相干。 1234施洛斯豪尔说,退相干为从量子理论转变到经典物理学提供了一条途径。1234(五)月亮是否会表现出光子态? 1234菲利普-保尔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切皆量子”的文章中说:“是否可以确信,即使在没有观测者的情况下,我们的宏观世界也不会表现出量子态?” 1234基思·施万布正在量子和宏观之间搭建桥梁。 1234根据绝大多数人的标准,这些桥梁非常微小,它们只有大约8微米长、0.2微米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1234但是在施万布眼里,它们却非常巨大。 1234这是因为他希望能看到它们按照量子力学规律运动,而在量子力学中经常会出现古怪和难以想像的现象,例如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1234量子力学通常被认为主宰着单个的原子,而这些由几百亿个原子组成的桥梁则不在它的掌控范围之内。 1234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1234但是来自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施万布仅仅是全世界众多有关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探索现代物理学最大的谜题之一: 1234——从量子力学到经典力学之间的转变(量子-经典转变)。 1234在这个转变中,随着我们从原子大小的尺度进入苹果大小的尺度,模糊的量子世界便让位给了我们熟知的、确定的经典物理世界。 1234如果这些实验成功地证实了目前有关这一转变的理论,那么它将为长期以来对量子理论的成见划上句号。 1234在早期,量子力学家们处理量子-经典转变就像是变戏法,他们不得不在量子力学中加入一些东西才能使它转变到经典物理。 1234但是现在有强烈的迹象表明,量子理论本身可以自然而然地出现这一转变。 1234如果确实如此,那它暗示着“经典”物理只不过是另一种量子现象而已。 1234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量子理论学家施洛斯豪尔说:“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和量子理论所描述的微观原子和电子一样是量子世界的一部分。” 1234施洛斯豪尔认为即使是“经典”的物体也有其量子的本性。1234确实,在这样一幅图像下,经典物理学不再是量子力学的对立面,相反它是量子力学的必然产物。 1234施洛斯豪尔说,“我们不必再局限于对量子和经典世界之间的模糊划分。” 1234在真正的宏观物体中也观测到了退相干现象,例如在超导材料环中。 1234由退相干描述的量子-经典转变并不是事情的终结,还有更多、更基本的关于量子理论解释的问题留待回答。 1234但是现在看起来,我们的经典世界只不过是量子世界退相干之后的产物。 1234“量子力学是普适的,这是认识上的飞跃。”施洛斯豪尔说。 1234“于是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可以用纠缠量子态来描述。”量子科学量子物理科学启蒙量子哲学终极理论超弦理论量子佛学思维科学科学史话理工科思维思维导图 & & & 思维导图能全面调动人类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的功能,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数学 科学小达人& & & &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答案。“小达人”这套绘本是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精神大餐,一定能够带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科学世界。哈佛经典成长 励志意识之谜科幻文学东方哲学西方哲学科学百科科学百科:全彩 DK经典畅销成人科普爱因斯坦专辑匠人精神幼小对接汉语国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没有胎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