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初中物理竞赛题题

一道初二物理题
一道初二物理题
30.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cm2.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说明一下我是初三的学生
(1)排尽注射器筒内的空气
(2)刚刚开始移动
(3)6CM
S=V\L=4.5ML\6CM=0.75平方厘米
(4)P=F\S=8.2N\0.75=1.093乘以10的5次方
(5)偏大是因为活塞与筒壁有摩擦
偏小是因为空气没有排尽或者装置漏气

以后有题目不会的可以问我
自认为物理学的不错
(1)排尽注射器筒内的空气;

(2) 静止
 (3)6cm

若注射器上标4.5mL ,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0.75cm2 )
 (4)1.09×10的5次方Pa.

P=F/S=8.2N/0.≈1.09×10的5次方Pa.
(5)注射器的气密性不好;

活塞与注射器壁间有摩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一道初二物理问答题,如果回答得好,我会有悬赏的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会自动“跳闸”吗?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一道初二物理问答题,如果回答得好,我会有悬赏的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会自动“跳闸”吗?为什么?
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会自动“跳闸”吗?为什么?
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水达到沸点后温度就不再升高了.
会的在高压下,水的沸点会变高所以锅内会超过100度
因为温度超过了103度/
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会自动“跳闸”吗?为什么??为什么?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沸腾后温度不变,当锅内液体汽化完毕后温度才会上升。所以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不会自动“跳闸”...
会,因为用来煮粥的话,水里还溶解了淀粉,使沸点高于103度
什么叫做“未干前”前啊?要么你说未干时,要么说干前。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仔细品位一下啊。 只要里面有水,也就是未干,是不会跳闸的。干以后,锅内温度会迅速上升,到103度时,设计的电路会将电源切断或转为低功率加热状态(即保温状态)。有水的时候,因为水的最高温度为100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我们实际会比它低几度),这就使锅内温度得到了控制。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这一道初二物理题怎么做呀???
这一道初二物理题怎么做呀??? 40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两个电阻串联电流相等,先求总,次求同,后求其他。

总电阻R=R1+R2=6Ω+12Ω=18Ω

电流I=U/R=12v/18Ω=(2/3)A

R1产生的热Q=IIRt==(2/3)A(2/3)A×6Ω×60s=160J
两个电阻串联电流相等,两个电阻消耗的电能跟它们的电阻成正比。

W1/W2=R1/R2=6/12=1/2
利用焦耳定律
Q=I^2RT

i=u/R
U/(6+12)=12/18 
所以Q=4/9*18*60=480J
 
P1/P2=I^2R1/I^2R2=R1/R2=1/2
串联电流相等


第一问看错了,我算的总热量 那Q1=480/3=160
1.12/(6+12)=2/3
(2/3)^2*6=8/3

2.36:144=1:4
现在小孩好懒啊
R=6+12=18
I=12/18
Q=I*IR1T=12/18*12/18*6*1/60
Q1/Q2=1:2
(1)电路的功率为P=U^2/R=12*12/6+12=8w
1min的热量Q=8*1/60*0.001*3.6*10^6=480J
(2)由于是串联,电流一样,所以消耗的点能比就是电阻比为1:2
串联后总电阻为18欧,链接到12V的电源上,电流就是I=V/R=12/18=1/3A
那么第一问:R1的产热就由W1=I的平方乘以R1乘以t(t的单位是S)
就可以了,等于40J。

第二问:电能之比可以用产热公式去推理,结果I平方和t就被月分了,得到W1/W2=R1/R2=1/2了!

电脑不好列详细的步骤,,希望你能满意。
1)由I=U/R,得I=12/(12+6)=2/3A

Q=I^2R1t=4/9*6*60=120J
2)二者消耗的电能为Q=I^2Rt.串联电路电流相同消耗电能之比为电阻值比Q1:Q2=R1:R2=1:2
1. P=U^2/(R1+R2)=(144/18)W=8W
所以根据W=PT=8*60J=480J
2. (这不同第一题,因为每个电阻所分得的电压不能确定,所以要用P=I^2/R来解题)

I=U/(R1+R2)=12/18A=2/3A
所以R1消耗的电能为 W1=(I^2/R1)*t=(2/3)^2*6*t=8/3t J
 W2=(I^2/R2)*t=(2/3)^2*12*t=16/3t J

所以W1/W2=1/2
告诉你最完整的做法
(1)Q=W=(U^2/R)t=(12V)^2/(6Ω+12Ω)*60s=480J
(2)W1/W2=(I^2R1t)/(I^2R2t)=R1/R2=6Ω/12Ω=1/2
补充第一问
(1)前面已得Q总=480J

Q1/Q总=I^2R1t/I^2R2t=R1/R2=6Ω/(6Ω+12Ω)=1/3

所以Q1=(1/3)Q总=(1/3)*480J=160J
我也来凑凑热闹咯!

1.
因为I=U/R

所以I=12/(6+12)=(2/3)A

P=I的平方 乘以R, 所以P=3/8W

3/8乘以10乘以60=225W

2.
因为是串联电路,所以电阻和电能成正比,所以P1:P2=R1:R2=1:2
R=6+12=18
I=12/18
Q=I*IR1
T=12/18*12/18*6*1/60
Q1/Q2=1:2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一道初二物理题!急!
一道初二物理题!急! 40
关于杠杆的题。
有一个木棒AB(图中由A到B越来越粗),从A点抬起用300牛的力,从B点抬起用600牛的力,求木棒重多少牛。
补充:请写一下过程0 0
补充:答案是900N,请写下具体过程 = =
补充: 粗的一头是B,细的一头是A
图中?图呢?
设木棒长y米,中心在x米处。从A点抬起时,支点为B点得方程300y=G*X。从B点抬起时,支点为A点得方程600y=(y-x)*G。联立可得重心在距离B端1/3处。然后带入一个方程可得900N。
的感言:THZ 满意答案
300牛+600牛=900牛
为什么啊?
B点着地面,地面对B向上的力(F1)为600N,将A抬起,用力(F2)300N。
木棒AB受三个力作用,向上力有二个,向下的力一个(重力G)。
三个力的关系:G=F1+F2
方法一:(如上,这种方法最简单)
设:木杆长L;木杆的重心离粗端L1,离细端为L-L1;木杆重G。
当细端着地时,以细端为支点,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G(L-L1)..①
当粗端着地时,以粗端为支点,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2L=GL1..②
F1L+F2L=G(L-L1)+GL1
(F1+F2)L=GL-GL1+GL1
(F1+F2)L=GL
当细端着地时,以细端为支点,地面对细端的力为F2,这个力通过支点,力臂为0,
F2×力臂=0,在第一个式中不用考虑F2。
当粗端着地时,以粗端为支点,地面对粗端的力为F1,这个力通过支点,力臂为0,
F1×力臂=0,在第二个式中不用考虑F1。
的感言:非常感谢..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4)
力矩平衡问题:设AB=L
F2*L=G*(L-X)
两式相加:
(F1+F2)L=GL
设:木头重为G,重力作用点为O。细端A,粗端为B.则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600*AB=G*AO&& (1)&&&& 300*AB=G*BO(2)& 用(1)/(2)得OA=2OB即AB=3BO,所以300×AB=G×BO
得G=300AB/BO=900 。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一道初二物理题
1、把水槽密封,增大内部气压,使管外水的沸点高于100摄氏度。
2、把试管密封,且从试管内向外抽气,降低管内气压,使管内水的沸点低于100摄氏度。
3、以上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4、如有可能可把水槽中的液体换为沸点高于100摄氏度的煤油。
中的液体的沸点,即增高气压,将沸点提至100℃以上;
2,降低试管内水的沸点,即降低气压,使水沸点降至水槽中液体沸点以下;
3,以上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竞赛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