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场的定义磁极改变么,几十年翻转一次么(减弱是怎么回事)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如何测定地球磁极的,又是怎么产生的
如何测定地球磁极的,又是怎么产生的
10-01-09 & 发布
地磁场 geomagnetic field 从地心至磁层顶的空间范围内的磁场。地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人类对于地磁场存在的早期认识,来源于天然磁石和磁针的指极性。磁针的指极性是由于地球的北磁极(磁性为S极)吸引着磁针的N极,地球的南磁极(磁性为N极)吸引着磁针的S极。这个解释最初是英国W.吉伯于1600年提出的。吉伯所作出的地磁场来源于地球本体的假定是正确的。这已为1839年德国数学家C.F.高斯首次运用球谐函数分析法所证实。 地磁场是一个向量场。描述空间某一点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需要3个独立的地磁要素。常用的地磁要素有7个,即地磁场总强度F,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X和Y分别为H的北向和东向分量,D和I分别为磁偏角和磁倾角。其中以磁偏角的观测历史为最早。在现代的地磁场观测中,地磁台一般只记录H,D,Z或X,Y,Z。 近地空间的地磁场,像一个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其强度在地面两极附近还不到1高斯,所以地磁场是非常弱的磁场。地磁场强度的单位过去通常采用伽马(γ),即10高斯。1960年决定采用特斯拉作为国际测磁单位,1高斯=10特斯拉(T),1伽马=10特斯拉=1纳特斯拉(nT),简称纳特。地磁场虽然很弱,但却延伸到很远的空间,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使之免受宇宙辐射的侵害。 地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和变化磁场两个部分,它们在成因上完全不同。基本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部分,起源于地球内部,比较稳定,变化非常缓慢。变化磁场包括地磁场的各种短期变化,主要起源于地球外部,并且很微弱。 地球的基本磁场可分为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和地磁异常几个组成部分。偶极子磁场是地磁场的基本成分,其强度约占地磁场总强度的90%,产生于地球液态外核内的电磁流体力学过程,即自激发电机效应。非偶极子磁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非洲西部、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等几个地域,平均强度约占地磁场的10%。地磁异常又分为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与岩石和矿体的分布有关。 地球变化磁场可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型。平静变化主要是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的太阳静日变化,其场源分布在电离层中。干扰变化包括磁暴、地磁亚暴、太阳扰日变化和地磁脉动等,场源是太阳粒子辐射同地磁场相互作用在磁层和电离层中产生的各种短暂的电流体系。磁暴是全球同时发生的强烈磁扰,持续时间约为1~3天,幅度可达10纳特。其他几种干扰变化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极光区内。除外源场外,变化磁场还有内源场。内源场是由外源场在地球内部感应出来的电流所产生的。将高斯球谐分析用于变化磁场,可将这种内、外场区分开。根据变化磁场的内、外场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分布。这已成为地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叫做地球电磁感应。 地球变化磁场既和磁层、电离层的电磁过程相联系,又和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有关,所以在空间物理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磁场曾经多次翻转 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熔岩的研究发现,地球的磁场曾经发生过多次翻转。众所周知,炽热的岩浆中含有数以万计的矿物质,就好像一个个“小指南针”。当岩浆冷却下来后,这些“指南针”也被固定住不再发生变化。这样,其“南北极”的指向就记录了当时地球磁场的方向。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平均每50万年翻转一次,而最近一次的翻转发生在78万年前。由于一百多年来磁场不断减弱,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磁场的又一次“大变脸”是否即将来临? 科学家指出,存在于地核周围的铁流体(熔融体)好像一部“发动机”,不停地将巨大的机械能转化成为电磁能,从而形成了地磁场。而铁流体有时会形成巨大的漩涡,迫使自己的流向发生变化,这就引起了地球磁场的改变。 磁场翻转,地球生物将面临“灭顶之灾”? 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年才能完成。本来,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但是,在此过程中,保护人类免受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地球磁场将会完全消失,这就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首先,许多依靠鉴别地球南北极而迁徙的动物将会“乱了方寸”。几万年来,蜜蜂、鸽子、鲸鱼、鲑鱼、红龟、津巴布韦鼹鼠等这些动物一直依赖先天性的本能在磁场的指引下秋移春返,一旦磁场消失,它们的命运很难预测。而对于人类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直接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之下。届时,皮肤癌等各种灾难都将降临。而好莱坞更是就此大做文章,在2003年推出了新片《地核》,给人们描绘了地磁场消失时的惨状: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倒地而亡;鸽子乱飞,撞上了行人和窗户;整个地球被太阳辐射活活“烧烤”了一年。 利用卫星监测地球磁场变化 然而,科学家们却提醒人们不要杞人忧天。就算地磁场确要翻转,那至少也是两千年以后的事情。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教授们打赌说,到时候他们一定早去了另一个世界。不过,研究人员还是“未雨绸缪”——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09年往两极上空发射3颗卫星监测地球磁场的变化。胡洛特博士介绍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预测磁场变化的情况,更可以避免短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比如,保护那些低轨道人造卫星免受太阳粒子的侵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地球磁场正在不明原因地迅速减弱。在过去的160年中,磁场强度令人吃惊地减少了10%。那么磁场迅速减弱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看法是温差增大导致了磁场减弱,换言之是地球暖化导致了地球磁场减弱。有地球地质资料证据表明,强地磁场对应地球的寒冷气候,如第四纪冰期;弱地磁场对应高温气候,如中生代的温暖期。  那么为何地球暖化、温差增加就会产生地磁减弱现象呢?地磁与气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内在关联呢?按笔者看法、地磁产生来自于地表负电荷电荷相对于地核、大气正电荷围绕地球自转运动,而地磁大小强度有赖于围绕地球旋转电荷的运动速度与电荷量多少,如果假设地球分布的正负电荷量是不变的,那么削弱地磁强度因素只能是围绕地球旋转电荷速度。如果覆盖于地球上空的常年西风就是推动地表负电荷电子旋转速度的有效主要动力,那么任何干扰这一平行于纬度方向的气流、海流直线速度,都可能减弱地表电子负电荷环绕速度;而地球气候温差增大、事实上也就增加了纬度差的温差,纬度温差又等于加强了地球气流和海流的环绕经线方向的冷热能量交换流动,于是全球气流、海流径向速度增强,无疑削弱降低了原有地球表面负电荷纬向环绕速度,从而导致地磁减弱、乃至磁性改变结果。是气温的不断上升,是昼夜、年际、纬度温差增加,扰乱阻碍了原来气流、海洋海流的自西往东的有序快速运动,从而减弱了地磁强度,这就是气候暖化导致地磁减弱的简单理论解释。  通过对1980年~2000年的地球磁场研究发现,地球磁场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磁场变化较小,非洲、欧洲和大西洋的变化非常大,变化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南端,在这个地区的磁场极性与正常的极性刚好相反。南大西洋异常区,南大西洋辐射异常区是位于南美洲东侧南大西洋的地磁异常区域,较相邻近区域的磁场强度弱,约是同纬度正常区磁场强度的一半大小,故属负磁异常区。  如果地磁减弱可以从气候暖化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改变得到合理理论解释,那么面对上述客观现象,是否也可以采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环流、形成不同磁场现象同样得到合理解释呢?在此如果以海洋海流方向看作是负电荷流动方向,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上述全球磁场变化区域分布原因。海洋作为覆盖全球71%表面积,作为海洋水表层携带负电荷,深层携带正电荷载体海洋运动理所当然可以近似看成是决定全球电流主导方向。亚洲、太平洋地区磁场之所以变化较小,那是因为北半球冷暖海流一般都是顺时针旋转结果、尤其是太平洋暖流是一个自西往东海流环流,虽然它也是自西往东海洋环流,但它的环流显然减弱降低了地球表面负电荷自转环绕地球纬向速度,所以这一区域地磁减弱变化是理所当然;北半球北大西洋两岸欧洲、北美洲尤其是北美洲为什么地磁减弱最为显著呢?虽然北大西洋暖流也是顺时针旋转,但是北大西洋暖流却是较直线性的沿岸北上,而北美洲又是众所周知全球暴风雪容易发生区域,气流径向环流与海流沿岸径向环流(北大西洋整体是暖流北上)客观上较大地阻挡抵消了原来地表海面负电荷纬向自转环绕速度,故北美洲,沿北大西洋欧洲成为了地磁变弱变化较大区域;为什么非洲南端的磁极与正常的极性相反呢?因为南半球海流一般表现为逆时针旋转与地球自转恰恰相反,尤其是南半球南端海洋环流表现出更为显著反自转(由东往西)的逆时针旋转,所以呈现出地表负电荷流动方向是反自转,而相对于正电荷流动方向就是自转方向,依据右手定则产生磁极就与地球磁极相反,这就是非洲南端磁极与正常磁极相反的原因。那么同是南半球南端的南美洲海流同样是逆时针旋转,为什么没有像非洲南端那样产生相反磁极呢?那是因为南美洲南端存在着德雷克海峡,正是这一海峡极大地阻挡了海流逆时针旋转通过速度,因而它没有产生相反磁极。又由于海洋环流反自转,受到自转方向阻力,故它的反旋转速度比正常正旋转速度慢,产生磁场相对较弱,故其磁场强度只是同纬度正常磁场强度一半。  北半球海洋环流之所以宏观上表现为顺时针旋转,那是因为太平洋北端白令海峡阻挡,阻扰了太平洋暖流直接北上,从而使得北半球海洋暖流只能沿北大西洋北上北冰洋,再通过北冰洋海洋寒流通过白令海峡,向太平洋扩散,从而使得太平洋暖流可以顺时针循环;而反观南半球海洋海流在强大中纬度西风推动下,宏观上海流作自西往东环流,但是自西往东海流在遇到非洲、南美洲陆地西海岸时必然受阻、因而如果假设西海岸暖流也是流向高纬度的话,那么必然受到自西往东海流的拦截冲击,于是它只能形成海洋寒流北上,而与此同时由于海流自西往东驱动力,使得东海岸暖流可以毫无阻力地长驱直入沿东海岸流向高纬度区域,而非洲、南美洲南端并没有像北半球白令海峡那样既绕道又狭窄海峡阻挡,于是南半球东海岸海洋暖流则可以顺势沿东海岸南下,并围绕南端陆地由东往西与西海岸北上寒流形成闭合反自转环流,于是就自然形成了南半球陆地南端海洋环流局部的逆时针旋转。  地质历史上的地球地磁反转,很能就就是因为海流环流方向的改变造成的:北半球北太平洋原来可能并不是现在这样的狭窄白令海峡,如果没有狭窄的白令海峡阻挡,那么在西风推动下,太平洋赤道低纬度海洋暖流就会在亚洲东海岸北上,北冰洋寒流则会沿欧洲西海岸南下;北大西洋暖流则会沿北美洲东海岸北上,北冰洋寒流则会沿北美洲西海岸南下,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形成逆时针旋转的闭合海洋环流。于是在地理北极产生磁场北极;而地球南半球如果南极大陆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像澳大利亚那样,在靠近太平洋南端上,那么围绕南半球大陆的海洋环流就都应该是逆时针旋转,形成的磁极都应该像非洲南端那样,与正常磁场磁极相反,正是地球地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化,导致了不同时空的海陆分布不同,形成了不同旋转方向的海流环流,从而产生了不同磁极,产生了地质史上多次磁极反转。近70多万年地球磁场磁极之所以没有产生反转,可能就是因为北半球白令海峡海流阻挡的锁定和南极大陆位置南极锁定,而没有产生反转,而仅仅是磁场强度减弱。冰河世纪寒冷期之所以磁场强度比今天大,就是因为在那个气候环境下,温差小,气流、海流改向环流速度慢,干扰地球地表负电荷正常自转速度阻力小,所以那时地磁强度大。  如果以上理论成立,那么今后地磁强度只存在减弱风险,而没有地磁反转可能。人类曾经是气温暖化与地磁减弱的最大受益者,正是气温的暖化,成就了人类种植业飞速发展、尤其是成就了禾本科粮食作物正常成熟种植区域扩大发展,造就了禾本科粮食作物需要适当干旱、一定积温高光效气候环境,为人类聚居,城市、城堡的社会发性展奠定了必备丰富食物基础;而地磁的减弱又为人类神经活动能量释放、乃至大脑进化解放、思维敏捷快速,奠定了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发展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于漫长人类发展史、人类仅仅具有几千年短暂文明发展历程绝非是偶然的。当然如何维护原有的生态平衡,保障现有的人类生存基础,保障防止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恶化趋势,乃是人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 更多
  本文理论道理很简单,以至于可能给人过于简单感觉,以至于给人感觉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可以解释地磁强弱分布现象呢?这难道是偶然巧合吗?
  对于非洲南端产生相反磁极现象,主流地磁理论也给予了解释-------那就是非洲南端地壳下存在着巨大涡流岩浆运动,至于这样涡流旋转方向及其产生机制动力来源,并没有很好解释。而我却用海流真实直观运动形成的反自转漩涡很好地解释了非洲南端产生相反磁极现象。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地球磁场方向反转颠倒会怎么样 磁场颠倒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 566|
评论: 0|原作者: 伤我心太深
地球磁场方向发生反转,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有些科学家称:地球磁场反转颠倒并不是可能,地球磁场在过去几十亿年里,就曾经发生过数次磁场颠倒,那么地球磁场反转对人有什么影响呢?地球磁场发生颠倒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地球磁场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太阳辐射的危险。如今地球磁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南北磁极会转换吗?
磁场转换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你可能会认为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但事实上,在遥远的地球历史上,南北磁极已经历过多次转换。地球磁场的存在对于地球生命意义重大,它能够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辐射的危险。但至今为止的地质证据分析表明,如今地球磁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遥远的过去,地球南北磁极要比现在稳定得多,每隔500万年出现一次南北磁极大逆转,但是现在,南北磁极的转换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每隔20万年就会翻转一次。地球磁场由地核提供动力。地心是一个固体内核,周围是呈流体状的外核,越往中心温度越高,外核中炽热的铁水不断上升,然后冷却下沉。这种对流,加上地球的旋转,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为地球磁场提供动力。
由于地球中心温度和铁水流动情况的变化,导致南北磁极位置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在岩石上留下痕迹。熔岩冷却时,岩浆中的磁铁矿物质按地磁场的方向被磁化,岩浆冷却并凝固下来后,地磁场的方向和磁极被保留在磁化了的岩石中。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熔岩年代以及上面留下的痕迹,推算出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磁极的位置。科学家发现,在过去1亿年里,地球磁场已发生过大约170次磁极逆转事件,最近一次的地球南北磁极逆转发生在78.1万年前。磁极逆转是否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在理论上,这要取决于地核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研究人员认为地心内核在缓慢增长,而地心外核则在逐渐变冷凝固,这意味着磁极翻转会更频繁。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加里·格拉特兹梅尔和他的同事通过模拟实验表明,地心内核越大,对地心外核岩浆流动的阻力就越大,磁场也越不稳定。但这一点很难证实,因为越是古老岩石上磁场方向的证据越是难以完好保存下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托尼·维科莱恩将从5亿~30亿年历史的岩石样本上获得的一批数据收集在一起。首先,他淘汰了所有不可靠的数据,例如,将有可能导致数据混乱的含有赤铁矿的样本排除在外,一些冷却缓慢的岩石也被排除在外,如花岗岩。
通过这些数据资料,维科莱恩发现,在遥远的过去,地球磁场要比现在稳定得多,磁极逆转的频率要比现在低得多。1亿~15亿年前,地球磁场逆转每隔370万年发生一次,但在更遥远的15亿~29亿年前,地球磁场每隔500万年才翻转一次。而在较近过去的1.5亿年里,地球磁场每隔60万年翻转一次,在更近些的1千万年至20万年里,地球磁场转换的速度继续加快,每隔20万年至25万年就翻转一次。维科莱恩说:“这些证据表明,地球磁场过去要比现在稳定得多,磁极逆转的频率也要低得多。”
下一个磁场逆转事件会很快到来吗?这很难说。根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群收集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地球磁场正以每10年5%的速度在变弱,虽然磁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地球磁场每100年5%的速度发生变化可能更正常一些,因此一些人推测下一次磁极逆转可能正在迫近。在磁极逆转发生时,地球磁场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一段时间,到时会发生什么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据科学家们推测,有可能极大地影响到电网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地心活动与磁场转换
地球深处的地心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方。在离地面5000多千米的含铁丰富的地核内,超高温度堪比太阳表面的温度,巨大的压强相当于20头蓝鲸的重量作用在一张邮票上。
正是地心中的这种极端环境生成了地球磁场,也正是有了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地磁力,我们这颗行星上才有可能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当太阳带电粒子偶尔造访地球时,地球磁场可迫使其转变方向,避免地球遭到被狂暴的太阳带电粒子“狂轰滥炸”的厄运。没有强大磁场的这道防线,太阳风暴来临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会被烤干,地球大气层也将会逐渐消失。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地球磁场和磁性的秘密。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共识:地心外核流动铁水的导热性产生磁场。然而,近几年科学家对地球磁场的研究有了更多新的发现。2012年时有科学家提出,如今地心中的流动铁液的导热性比之前所认为的更强,这意味着早期地球即使有磁场存在,磁力也很弱,但令人困惑的是,古代岩石上的磁极变化记录显示,强大的磁场已经保护了地球几十亿年。
地心中的热传导与热对流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015年1月,超级计算机模拟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计算机模拟地心中极端温度和极端压力环境中电子围绕铁原子活动的情况显示,早期地球地心中铁的热传导率极低,足以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当时,研究人员认为地心神秘之谜可能已经得到解决。但之后研究人员模拟地球地心极端环境的实验让人们怀疑,虽然离真正的答案更近了一些,但地心之谜真的那么容易得到解决吗?
我们知道,热对流就像平时烧水,先是下面的水受热,然后升上去,上面凉的水就会降下来然后受热。热对流一般是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的,受热的气体或液体会带着热量升上去,凉的气体或液体会下沉,受热后继续升上去,上去后丢失了热量又会降下来。这样反复循环,就是对流。热传导是发生在固体中的,重要的是两个固体要接触,然后热量会通过两个物体分子的接触从高热量的物体传到低热量的物体,直到它们的温度相等。
地心中的地核就像一个巨大的热力发动机,中星体物质大碰撞时期遗留下来的能量为它提供了大量的“燃料”,随着地球逐渐冷却,内核逐渐凝固,但外层的原始能量仍然围绕着凝结成固体的内核运动着。一些热能通过热传导作用在原子间传导,但当热能超过了内热传导作用的极限时,较热的部分就会像热气球中的热空气一样上升,较冷的部分向下沉降,形成热对流,随着对流作用开始形成,地核物质也开始运动起来。
热对流使得外核融化的铁水像漩涡一样旋转起来,不断旋转的炽热液体起着巨大发电机的作用,维持和强化着原有的磁场。如果更多的热量是通过热传导作用,而不是通过热对流作用来传播,这个“发电机”的运动就会减弱,磁场也会变弱。5年前,科学家认为地心外核中铁液的热量大部分是通过热对流作用传输的;但2012年多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并提出,更多热量是通过热传导作用在地核中传输,地核中的热对流则相对较弱,如果是这样,是否意味着地球磁场会有麻烦呢?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彼得·德里斯科尔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对于热对流作用驱动强大地球磁场的理论,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
地球磁场活动的实验与理论
研究发现,驱动现代地球地核运动的并不仅仅是热对流,在早期地球渐渐冷却的过程中,地心中的铁开始由内而外凝固起来,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之中,目前固体内核向外增长的速度高达每秒6000吨。较轻的元素,如氧和硫,混合在固化的铁中被挤压进入地心外核,向外的推力导致地心外核剧烈搅动,维持着地磁“发电机”的持续运行。到目前为止,地核的凝固部分只占4%,还有大量能量可继续维持磁场运转数十亿年。
地球磁场的未来我们还不需要担心,但地球磁场的过去依然还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2012年对地球地核的热传导率估计表明,地核只是在过去10亿年里才开始凝固,在此之前,地核中缓慢的热对流只能产生一个弱磁场。然而,岩石记录显示的却似乎与我们推断的不一样。2015年7月,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约翰·塔都诺和他的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最古老地球磁场记录的证据。通过测量嵌入古代晶体中的磁性杂质,研究人员证明,42亿到33亿年前,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磁场,变化幅度相当于如今地球磁场的约12 %~100%。
从那时开始的地球磁场早期变化的历史也同样令人困惑。地球物理学家推测,当较轻的物质离开内核,以一种新的方式“搅拌”这个巨大的磁力发动机时,磁场强度会突然增加,“为磁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动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彼得·奥尔森在2013年《科学》杂志上发明的一篇论文中,对这种难以捉摸的现象称为“新的地核悖论”,即地球磁场的主流理论和地磁变化历史留下的记录无法吻合。
然而,导致这一悖论的观点也并非是最后定论。地心温度可达6000℃,压强是海平面大气压强的300万倍以上,人们无法真正进入地心一游,根本没有直接测量和收集数据的办法。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在实验室里精确模拟地心的极端环境,测量出准确的热传导率。事实上,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实验的温度通常都低于1700℃,目前只能根据差强人意的模拟条件来推断地心中发生的一切。
因此,这种推断可能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结果,因为它假定的是,实验温度和地心实际温度之间的差异,不会明显改变地心中熔岩的行为方式,但这只是一种可能的设想。2015年早些时候,研究人员提出,对热传导率估计过高,可能是忽略掉了实验条件下相对较低温度与地心中实际上的恶劣温度环境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某些东西,而这被忽略掉的某种东西有可能是解决新产生的地心悖论的关键。
要了解铁熔液的热传导率,就需要深入了解电子是如何绕着铁原子旋转运动的。在铁这样的金属里,是通过自由移动的电子传输电荷和热能,铁的导电性能和传热性能取决于这些电子的传输能力。
在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抵抗电子移动的阻力被认为来自铁原子本身。电子与振动的铁原子相撞,限制了电能和热能的传输。然而,地核中的铁熔岩的行为却非常的不同,在地核中铁熔液受的挤压力是正常密度的1.6倍,而大量的热能也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运动的速度。
磁场是地球的强大保护神
2015年7月,研究人员对古老岩石的分析表明,强磁场保护地球至少已有42亿年的历史了,在地球历史上磁场一直是地球强大的保护神。
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罗纳德·科恩和他的同事对地核中的铁的行为进行了数字模拟,他们不是试图在实验室里进行复制地核中的极端条件的实验,而是通过数字模拟准确跟踪每个电子的活动。科恩团队的模拟从处于地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数百个铁原子开始,电脑程序对每个铁原子和电子施加压力,推动每个粒子一点一点向前移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通过这些“快照”创建出一个电子移动的视频。对庞大数量的粒子活动进行模拟,以及对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计算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即使是通过超级计算机,也无法得到确切的热传导率,研究人员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实验,尽可能降低程序对铁的热传导率计算的不确定性。
在达到之前实验室的实验温度时,科恩团队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与之前1700℃温度时预测的铁的热传导率相一致。而在超过这个温度时,一个之前完全被忽略了的交互作用开始出现,他们发现,除了铁原子振动时的电子散射之外,热能激发的电子活动也更加频繁,并开始相互碰撞。在地心环境中,这种电子间碰撞的作用,与电子与铁原子的碰撞同样重要,并在实际上导致受到的阻力翻了一番,使得热传导率降到只有2012年估计的约一半。
这个新得出的较低的热传导率估计值,是否可以帮助解决近年来令人困惑的矛盾和问题呢?多名地球物理学家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管怎么说,新的热传导率估计仍然只是一种理论,它需要实验结果来证实更高温度下电子与电子间的碰撞活动。但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很难实际进行的一种实验。
美国德里斯科尔提出,新产生的地核悖论也并非不可破解,来自地心内核的大量热量流足以产生维持磁场的对流。他认为,额外的热量可能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据研究人员推测,地核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放射性铀和钍。据德里斯科尔计算,现代地核中相对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也足以转化为古代磁场的巨大推动力。如果说如今只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给地核提供热量,这意味着几十亿年前,地心中曾有着大量的放射性原子驱动着热量的传输。地球表面以下数千米的地核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科学家仍在探索和争议之中。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地核和地球磁场的真相。
上一篇:下一篇:
愚蠢的人类,你们在这样玩弄宠物的时候,我们也正被当做宠物玩弄,你知道吗?
此UFO最真实视频内容是凭借本人多年对不明飞行物拍摄画面的了解所得出的结论,几乎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欣赏的作品,如果你是一个UFO爱好者,那你一定要下载这本《320万年前
&&&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磁场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