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河流特点特点

转;德国古人类学家对亚洲人种面部特征的分类_日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98,678贴子:
转;德国古人类学家对亚洲人种面部特征的分类收藏
由此可见,原始汉族大部分应该属于汉族-中原型脸型,汉藏民族种也以这类脸型为主
汉族, 马来族 = 新亚洲人..韩国, 日本, 部分藏族, 蒙古族, 女真人 ,爪哇人= 老亚洲人.
东南亚人是比较低级的新亚洲人, 但他们进入亚洲比老亚洲人还是晚的. 相比早期的一些南部矮黑老亚洲人, 还是有绝对智力和技术优势的.. 韩国的祖先是老亚洲人, 但他们目前是母亲系保留老亚洲人比较多,父系基本接近汉族. 因为雄性三韩老亚洲人被智力,技术,体格都占优势的新亚洲消灭了.
这些都是人种学名, 谢谢, 就是德国人做的, 汉族属于"sinid", 北方汉族属于"nordsinid" 南方汉族属于"sudsinid", 通古斯是tungid, 自己去google去搜下这名字就好了..
以下是一个老外论坛在讨论sinid (汉族)和tungid (通古斯)的区别
北方汉族: nordsinid南方汉族: sudsinid中原汉族: mittlesinid南蒙古人种: palamongolid越南是sinid(汉化的) palamongolid日本是Sinid-Tungid-Palaemongolid-Ainuid混血
就1楼的图片可以看出, 比较而言, 中国人是在亚洲地区进化的最完善的人种.其余那些都是苦大仇深的模样...
东南亚人是比较低级的新亚洲人, 但他们进入亚洲比老亚洲人还是晚的. 相比早期的一些南部矮黑老亚洲人, 还是有绝对智力和技术优势的.. 韩国的祖先是老亚洲人, 但他们目前是母亲系保留老亚洲人比较多,父系基本接近汉族新亚洲人. 因为雄性三韩老亚洲人被智力,技术,体格都占优势的新亚洲人消灭了.日本人是新老亚洲的混血比较多, 日本的绳纹文化属于棕黑的老亚洲人文化,而后来的弥生时代, 是中国大陆去的弥生新亚洲人, 智力, 身高, 体格比绳纹老亚洲人强的多, 后来就奴役当地的绳纹老亚洲人做奴隶.区别是日本绳纹老亚洲人身高矮, 皮肤黑, 多须,体毛浓重, 而日本弥生新亚洲人皮肤白,身材高大, 体毛很少.因为没对日本的老亚洲人屠杀, 所以目前的日本老亚洲人血统远高于韩国, 这也是日本人比朝鲜民族和汉族胡须浓重, 多体毛的原因..
东南亚人应该改为马来人, 毕竟其它如爪哇人, 巴布人都属于老亚洲人.. 不如马来人智力来的高.日本绳纹老亚洲人身高矮, 皮肤黑, 多须,体毛浓重, 而日本弥生新亚洲人皮肤白,身材高大, 体毛很少.
我只想说……
汉族南方型和中原型有什么区别。。。
第一眼看过去第二排第二个和第三排第一个真帅,再细看,壮哉我大汉族啊!
   --------怒ったでしょう?
从面相上说
中日韩没区别吧
东南由于长期生活在热带比东亚黑一些
……我有一个特异功能( ・ิω・ิ),就是我可以把我的眉毛摘下来,( ・ิω・)ノิิ摘下,( ・ิω・ิ)安上, ( ・ω・ิ)ノิิ又摘下,( ・ิω・ิ)再安上,╰ิิ( ・ω・)ノิิ2边都摘下,╰( 0ω0)ノ草!掉地上了,快帮我找
汉族人的基因底子真好
看来我进化的不完全呀,哈哈哈哈哈哈
个人觉得西藏人和第一排第二个人种的造型几位相似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只要知道我们是亚洲人就行了还低级高级
以前倒是喜欢看这些东西,现在不喜欢了,实在对人们不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亚洲第四系的若干特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4)》1982年
亚洲第四系的若干特点
【摘要】:正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中年代最新,经历时间最短的一个时期。在第三纪地质构造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第四纪地层,有着它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它和其它地质时期地层一样,都具有各种类型的地质作用及相应的沉积物。有冰川作用及冰碛物;有火山作用及火山喷发堆积物等等。另一方面,与别的地质时期不同,是它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气候波动频繁,特别是有人类出现及其带来的其它特点等等。
【分类号】:P534.63【正文快照】:
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中年代最新,经历时间最短的一个时期。在第三纪地质构造基础上 发育起来的第四纪地层,有着它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它和其它地质时期地层一样,都具 有各种类型的地质作用及相应的沉积物。有冰川作用及冰债物;有火山作用及火山喷发堆 积物等等。另一方面,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华梅;[J];地球化学;1977年04期
浦庆余;钱方;;[J];地质学报;1977年01期
郭旭东;[J];地质科学;197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锡浩,浦庆余;[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79年02期
王振宇;[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2年03期
,李虎侯;[J];地层学杂志;1986年03期
李建生;[J];地层学杂志;1988年04期
程捷,刘学清,岳建伟,王海芝,张西娟;[J];地层学杂志;2002年02期
邢灿飞,廖成旺,李树德,杜瑞林;[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年03期
季中淳;;[J];地理科学;1981年01期
钟金岳;张则友;邱淑彰;孙世英;;[J];地理科学;1983年04期
裘善文,姜鹏,李风华,夏玉梅,王曼华,汪佩芳;[J];地理学报;1981年03期
程伟民,谢炳庚,肖宁川;[J];地理学报;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闵隆瑞;;[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史正涛;;[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舒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均平;[D];兰州大学;2006年
刘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杨競红;[D];南京大学;2006年
齐雁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谢洪忠;[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弓虎军;[D];西北大学;2007年
孙东怀;[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997年
刘小丰;[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龙江;[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谢昌仁;[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刘昆;[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张睿;[D];西北大学;2004年
张慧;[D];兰州大学;2006年
何忠;[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顾家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焯;[D];长安大学;2006年
陶士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孙玉兵;[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俊达;[J];地球化学;1974年02期
刘东生;张宗祜;;[J];地质学报;1962年01期
胡承志;;[J];地质学报;1973年01期
裴文中;;[J];古脊椎动物学报;1961年01期
周明镇;;[J];古脊椎动物学报;1961年02期
尤玉柱;祁国琴;;[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铭灿;;[J];青海国土经略;1977年02期
贾兰坡;[J];干旱区地理;1983年03期
顾延生,李长安,谢远云,刘雪梅,蔡雄飞;[J];地质通报;2001年04期
邓健如,伍维周,秦志能;[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刘东生;郑洪汉;;[J];科学通报;1965年02期
左正金;王献坤;程生平;罗文金;王伟峰;;[J];地下水;2006年04期
许春枝,吴民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4年06期
李平日;黄镇国;张仲英;李孔宏;;[J];地理科学;1984年02期
林秀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杨蕉文,华棣,吴立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闵隆瑞;;[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黄宝玉;朱祥根;蔡华伟;田名利;;[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孙殿卿;;[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6)[C];1985年
钱方;浦庆余;吴锡浩;;[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4)——第四纪地质·冰川[C];1979年
周慕林;王淑芳;;[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3年
蔡华伟;张素萍;黄宝玉;马绣同;;[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邢历生;;[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3)[C];1989年
王宏;;[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5年
周益林;方运买;;[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C];2008年
黄宝玉;冯伟民;;[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洋?通讯员
郑建华;[N];中国交通报;2007年
贺建东 记者
孙铁军;[N];连云港日报;2008年
冯晓英;[N];临汾日报;2006年
向民贵?通讯员
杨自亮;[N];团结报;2007年
王龙玉;[N];金华日报;2009年
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06年
何宜坦 陈玉玺
张青松;[N];连云港日报;2008年
何小结;[N];河南科技报;2007年
记者 钮海东 通讯员 刘如春;[N];广东科技报;2011年
景奉才;[N];中国矿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含斌;[D];浙江大学;2009年
李建星;[D];西北大学;2009年
李建彪;[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吴中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陈桂华;[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陈宇坤;[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孙谦;[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龚士良;[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徐兴永;[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张祥;[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智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续晓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胡封兵;[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王一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杨瑛;[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邓丽;[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肖美琴;[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牛彩香;[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李光涛;[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孙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亚洲地形基本特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亚洲地形基本特征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亚洲的地势特点
亚洲的地势特点
范文一:亚洲地形的特点亚洲地形的特点 1、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有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号称“世界屋脊”;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2、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亚洲大 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 950 米,除了被厚层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以外,它是世界上 地势最高的一个洲。 3、地势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亚洲的地形是中间高 ,四周低 ,所以河流也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去 。比如黄 河和长江 ,都是发源于高原(亚洲的中间) ,向海洋流去(亚洲的四周)。 亚洲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 1. 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 2. 向南流入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 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额尔齐斯河)原文地址:
范文二:试论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特点试论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特点汤宇杰(福州大学海洋学院
)内容提要:当今亚洲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昔日的战败国重新崛起;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剧变;美国的强势介入;恐怖组织与极端民族主义的蔓延意味着旧的亚洲安全形势观点已不适用。本文试论述现今亚洲安全形势特点。关键词:合纵连横,军备竞赛,多极化一. 多国联合制衡中国与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时期,中,越,朝三国对抗以美国为首的日,韩等国不同,今日的中国可以用四面楚歌的境地来形容。 首先,美国重返亚太以后,构筑了以韩,日,菲,越,新等多国为主,包括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群岛在内的第一岛链,其主要目的在于遏制中国海军向大洋发展,其次,中国在与日本争夺钓鱼岛,在南海与菲律宾争夺黄岩岛,在南海和越南有关南沙群岛的领土争端。。。。。。领土争端反映了我国的发展以远超其他国家,但是国家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不甚完善,因此,各国才会联合起来,共同抗衡中国,希望能减缓中国的发展进程。我认为,亚洲希望达成的目的是在中国困在第一岛链上,或者逼迫中国动用武力保卫领土,前者,限制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利用,后者则将中国拖入战争泥潭,让中国国内的各种问题爆发出来,动摇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因此,中国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二. 军备竞赛使区域安全不稳定化中国的军费从1999年的107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082亿元,快速增长的军费开支的背后是中国军事实力的迅猛发展,有基于此,其余各国为了不减少本国在亚洲的话语权,同样大力发展军备,这样使得整个亚洲的军事发展速度成病态发展,势必影响到本国的经济,甚至个别国家可能会由于无法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像苏联一样解体或陷入内战。然而,中国为什么要在15年内军费开支增长了近8倍?我认为,这和亚洲当前形势有关。美国重返亚太,中国为了赶上美国,疯狂扩军,各国为了制衡中国,大肆购买先进装备,而美国与中国的军事实力又不在一个级数上,中国除去核武器,对于美国本土的危害近乎为零。因此,这便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我之所以认为中国与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在同一级数,是因为中国的军队科技水平几乎落后于美国一个时代。中国现在最先进的战机是四代战机歼-31,然而美国最新战机是五代战机F35,二者相差整整一代!中国的航母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而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兰利号”在1922年便正式启用了。。。两国军力岂可相比。此外,中国在亚洲的对手不只有美国,日本的F-2战机便可以与中国主力战机一较高低,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的大中型主力作战舰艇的规模却远在中国之上,且在质量上也高出中国很多,不仅仅是日本,越南,印度等国的高尖端军事武器一点也不逊于中国。 由此观之,中国的军事实力非但不如美国,甚至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优势也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说亚洲军事力量呈多极化态势,各国相互制衡,而中国显然是收到制衡最多的国家。 总之,中国在新亚洲安全形势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何在各国的制衡和排挤中高速发展,将是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迫切解决的问题,是用武力撕开束缚的锁网,还是坐以待毙或者是其他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带领中国走向不同的征途,我们将拭目以待。阅读详情:
范文三: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作者:李福兴国际展望 1996年12期述评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一)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 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 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3)俄罗斯正试图“恢复传统势力范围”。 北约的东扩趋势促使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在重大问题上开始与美国抗争。当前其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全权参与亚太事务”,恢复和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建立以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周边睦邻带”;经济上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特有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谋求加入区域性组织;军事上,保持驻亚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信任与合作,遏制日本谋求军事大国的企图。俄还同时开始注意修补与朝鲜的传统关系,试图恢复俄的传统影响力。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升温,将对美国形成重要牵制,给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形成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3,朝鲜半岛问题是该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和冷战的遗留问题,深深打上国际干预的烙印,东北亚及亚太大国在朝鲜半岛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有“冷战活化石”之称的朝鲜半岛实际上是东北亚安全形势的“晴雨表”。目前,由于双方仍处于严重的军事对峙状态,加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互不信任感严重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多,在统一问题上分歧甚大,因偶然事件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朝鲜半岛一旦爆发冲突将因此,维持朝鲜半岛的平衡,避免冲突,是亚太各国致力的目标。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施加影响。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支持韩国提出的统一模式;日本认为,无论是实行那种样式的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俄罗斯推行“平衡”、“等距”的外交政策,力图保持半岛现状;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尊重朝鲜半岛人民自己的选择。既支持朝鲜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又积极发展与韩国的经贸关系。4,经济因素在该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1)经济利益是美国东北亚战略的支点。 东北亚地区是美国的主要市场、重要生产基地和海外投资利益的主要来源,对美国来说,有着极大的经济利益。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的50%以上是依靠出口带动的,而在美国的全球贸易额中,亚太占54%。1993年美对亚太地区的出口总额约1400亿美元,其中对中、日、韩三国为884亿美元, 占其对亚太地区出口总额的63.1%。美国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直接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也很大。有人认为东北亚地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的核心。因此,美国在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采取经济优先于政治的做法,保护其经济利益。(2)美、日、韩关系正由安全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 冷战时期日韩与美国关系的基点是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以对抗苏联集团。冷战结束后,军事上的共同利益骤然减少,经贸竞争与摩擦不断加剧。由于日本、韩国分别是美国的第二和第七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日、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力冲击美国市场。据美国统计,1993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多次采取强硬措施对日、韩施加压力。 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之争已发展成日、韩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的行动,经济利益的争夺已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主要因素。(3)经济扩张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手段。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70%以上,是亚洲经济的“龙头”。1994年,日本对中、韩两国出口额高达430亿美元。 日本还积极抢占朝鲜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市场”,在朝鲜同外国企业签署的160项合同中,日本占了92.4 %,同时日本还加紧向俄罗斯和蒙古拓展,试图建立以它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圈,进而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目的奠定基础。(4)经济发展是韩国“吞并统一”的物质准备。 两德统一使韩国看到了凭藉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行和平统一的希望,但是,德国政府为统一所承担的近2万亿马克(约1.35 万亿美元)的债务和由经济因素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使韩国认识到以目前的国力,不可能采取德国模式来实现统一。为此,韩国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三阶段统一方针,即首先以经济援助、合作为主,缓和双方关系进行经济渗透;第二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过渡性的南北统一政体;最后在韩国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统一。在大力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韩国还建立了对朝鲜的经援基金(现为8 亿美元)和统一基金,作为实现自己构想的统一模式的物质准备。5,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在海洋权益上的矛盾与争端日渐显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处于自身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围绕领土主权、资源归属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明显,正在给该地区和平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岛屿主权归属和海洋权益之争,岛屿之争主要涉及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归属问题、韩日之间的“独岛”主权问题和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海洋权益之争主要有韩中之间关系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以及中日之间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岛屿主权归属、大陆架划分和海洋权益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有关各国均从本国利益出发公布了海洋法,实行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日、韩两国由于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把大陆架开发和海上通道当作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海岛的归属对其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1996年2月,日韩两国围绕“独岛”主权问题几乎诉诸武力。 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争端中,有关国家均不会做出轻易的让步。(二)目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大国间的利益与冲突交错,相互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将或多或少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影响。1,多极化进程加快,将使“一超主导”转向“多强制衡”东北亚地区政治体制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而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将会进一步促进这种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力较大,作用也较明显,但是,随着日本实力的继续增强,迈向政治大国乃至地区军事强国步伐的加快,俄国重返亚洲和其亚太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四大国之间的力量和影响力以及作用力的对比都在逐步发生变化。美、日、俄争夺东北亚地区主导权的斗争将日趋尖锐,美国将更加防范日本,牵制俄国,遏制中国。因此,牵制与反牵制、遏制与反遏制、利用与反利用的斗争将贯穿东北亚地区新格局建立的全过程。美国的“一超主导”必将被美、俄、日、中的“多强制衡”所取代。2,危及地区安全的因素将长期存在(1)地区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安全与合作。 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时按雅尔塔体制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冷战后,美俄的对峙状态虽已烟消云散,但各有关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战略利益和各种矛盾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有的甚至更趋复杂,这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这些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的安全与合作。(2)海洋权益和经济利益之争是地区安全的重大障碍。 东北亚地区现存的民族矛盾和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虽属局部性质,规模也不大,但矛盾却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消除。科学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各国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益日益加强。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和贸易保护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冲突,影响各国间的关系和地区安全合作。(3)军备增长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消极影响。 东北亚是冷战后军事对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日本1995年军费预算为502.7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朝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4%用于国防建设。韩国也正不断地提高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力求在南北军备竞赛中占据主动,这些都使地区安全形势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影响。3,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朝鲜南北双边关系的发展,美、日与朝鲜关系的走向等等都是影响半岛局势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目前的缓和与合作虽然是初步的、不稳定的,但只要朝鲜和韩国国内政局稳定,半岛局势将不会发生大的动荡。但双方在统一问题上若不改变“以我为主”的立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统一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鉴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未消除,发生某种规模的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南北双方不统不和的局面将继续下去。4,东北亚安全机制正初露端倪近年来,东北亚国家都感到有必要建立某种集体安全机制,以保持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种建立安全机制的设想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也得到几个大国不同程度的支持。美国主张建立由其主导的多边安全机制,并纳入全球安全战略的轨道;日本主张效仿“东盟论坛”的做法,建立“东北亚论坛”,伺机依赖其经济实力,确立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改变在外交和地区安全从属于美国的不利地位;俄罗斯主张首先建立一个“次区域安全机制”,进而建立亚太地区的多边谈判机制,为其重返亚洲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创造条件;韩国认为应首先建立由朝鲜南北方以及中、日、美、俄参加的“东北亚地区论坛”,以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朝鲜则提出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以商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并提出签订一项朝鲜半岛“和平协定”取代目前的“停战协定”;中国一贯主张就安全机制问题进行磋商,并提出这种安全机制应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围绕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主导权、性质和作用等问题上。阅读详情:
范文四: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李福兴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一)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 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 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3)俄罗斯正试图“恢复传统势力范围”。 北约的东扩趋势促使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在重大问题上开始与美国抗争。当前其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全权参与亚太事务”,恢复和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建立以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周边睦邻带”;经济上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特有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谋求加入区域性组织;军事上,保持驻亚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信任与合作,遏制日本谋求军事大国的企图。俄还同时开始注意修补与朝鲜的传统关系,试图恢复俄的传统影响力。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升温,将对美国形成重要牵制,给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形成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3,朝鲜半岛问题是该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和冷战的遗留问题,深深打上国际干预的烙印,东北亚及亚太大国在朝鲜半岛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有“冷战活化石”之称的朝鲜半岛实际上是东北亚安全形势的“晴雨表”。目前,由于双方仍处于严重的军事对峙状态,加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互不信任感严重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多,在统一问题上分歧甚大,因偶然事件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朝鲜半岛一旦爆发冲突将因此,维持朝鲜半岛的平衡,避免冲突,是亚太各国致力的目标。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施加影响。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支持韩国提出的统一模式;日本认为,无论是实行那种样式的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俄罗斯推行“平衡”、“等距”的外交政策,力图保持半岛现状;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尊重朝鲜半岛人民自己的选择。既支持朝鲜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又积极发展与韩国的经贸关系。4,经济因素在该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1)经济利益是美国东北亚战略的支点。 东北亚地区是美国的主要市场、重要生产基地和海外投资利益的主要来源,对美国来说,有着极大的经济利益。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的50%以上是依靠出口带动的,而在美国的全球贸易额中,亚太占54%。1993年美对亚太地区的出口总额约1400亿美元,其中对中、日、韩三国为884亿美元, 占其对亚太地区出口总额的63.1%。美国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直接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也很大。有人认为东北亚地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的核心。因此,美国在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采取经济优先于政治的做法,保护其经济利益。(2)美、日、韩关系正由安全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 冷战时期日韩与美国关系的基点是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以对抗苏联集团。冷战结束后,军事上的共同利益骤然减少,经贸竞争与摩擦不断加剧。由于日本、韩国分别是美国的第二和第七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日、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力冲击美国市场。据美国统计,1993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多次采取强硬措施对日、韩施加压力。 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之争已发展成日、韩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的行动,经济利益的争夺已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主要因素。(3)经济扩张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手段。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70%以上,是亚洲经济的“龙头”。1994年,日本对中、韩两国出口额高达430亿美元。 日本还积极抢占朝鲜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市场”,在朝鲜同外国企业签署的160项合同中,日本占了92.4 %,同时日本还加紧向俄罗斯和蒙古拓展,试图建立以它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圈,进而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目的奠定基础。(4)经济发展是韩国“吞并统一”的物质准备。 两德统一使韩国看到了凭藉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行和平统一的希望,但是,德国政府为统一所承担的近2万亿马克(约1.35 万亿美元)的债务和由经济因素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使韩国认识到以目前的国力,不可能采取德国模式来实现统一。为此,韩国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三阶段统一方针,即首先以经济援助、合作为主,缓和双方关系进行经济渗透;第二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过渡性的南北统一政体;最后在韩国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统一。在大力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韩国还建立了对朝鲜的经援基金(现为8 亿美元)和统一基金,作为实现自己构想的统一模式的物质准备。5,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在海洋权益上的矛盾与争端日渐显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处于自身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围绕领土主权、资源归属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明显,正在给该地区和平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岛屿主权归属和海洋权益之争,岛屿之争主要涉及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归属问题、韩日之间的“独岛”主权问题和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海洋权益之争主要有韩中之间关系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以及中日之间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岛屿主权归属、大陆架划分和海洋权益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有关各国均从本国利益出发公布了海洋法,实行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日、韩两国由于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把大陆架开发和海上通道当作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海岛的归属对其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1996年2月,日韩两国围绕“独岛”主权问题几乎诉诸武力。 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争端中,有关国家均不会做出轻易的让步。(二)目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大国间的利益与冲突交错,相互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将或多或少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影响。1,多极化进程加快,将使“一超主导”转向“多强制衡”东北亚地区政治体制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而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将会进一步促进这种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力较大,作用也较明显,但是,随着日本实力的继续增强,迈向政治大国乃至地区军事强国步伐的加快,俄国重返亚洲和其亚太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四大国之间的力量和影响力以及作用力的对比都在逐步发生变化。美、日、俄争夺东北亚地区主导权的斗争将日趋尖锐,美国将更加防范日本,牵制俄国,遏制中国。因此,牵制与反牵制、遏制与反遏制、利用与反利用的斗争将贯穿东北亚地区新格局建立的全过程。美国的“一超主导”必将被美、俄、日、中的“多强制衡”所取代。2,危及地区安全的因素将长期存在(1)地区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安全与合作。 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时按雅尔塔体制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冷战后,美俄的对峙状态虽已烟消云散,但各有关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战略利益和各种矛盾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有的甚至更趋复杂,这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这些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的安全与合作。(2)海洋权益和经济利益之争是地区安全的重大障碍。 东北亚地区现存的民族矛盾和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虽属局部性质,规模也不大,但矛盾却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消除。科学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各国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益日益加强。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和贸易保护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冲突,影响各国间的关系和地区安全合作。(3)军备增长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消极影响。 东北亚是冷战后军事对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日本1995年军费预算为502.7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朝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4%用于国防建设。韩国也正不断地提高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力求在南北军备竞赛中占据主动,这些都使地区安全形势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影响。3,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朝鲜南北双边关系的发展,美、日与朝鲜关系的走向等等都是影响半岛局势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目前的缓和与合作虽然是初步的、不稳定的,但只要朝鲜和韩国国内政局稳定,半岛局势将不会发生大的动荡。但双方在统一问题上若不改变“以我为主”的立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统一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鉴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未消除,发生某种规模的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南北双方不统不和的局面将继续下去。4,东北亚安全机制正初露端倪近年来,东北亚国家都感到有必要建立某种集体安全机制,以保持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种建立安全机制的设想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也得到几个大国不同程度的支持。美国主张建立由其主导的多边安全机制,并纳入全球安全战略的轨道;日本主张效仿“东盟论坛”的做法,建立“东北亚论坛”,伺机依赖其经济实力,确立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改变在外交和地区安全从属于美国的不利地位;俄罗斯主张首先建立一个“次区域安全机制”,进而建立亚太地区的多边谈判机制,为其重返亚洲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创造条件;韩国认为应首先建立由朝鲜南北方以及中、日、美、俄参加的“东北亚地区论坛”,以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朝鲜则提出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以商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并提出签订一项朝鲜半岛“和平协定”取代目前的“停战协定”;中国一贯主张就安全机制问题进行磋商,并提出这种安全机制应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围绕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主导权、性质和作用等问题上。阅读详情:
范文五:1亚洲的地形特征是1
亚洲地势的特征?答:一是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答:是青藏高原。3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是?答:是湄公河。4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答:里海。5 简述非洲的地理位置?答: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6 非洲有多少个独立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答:有54个,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大沙漠。7 世界上三大热带雨林区是?答:是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8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气候类型?答: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范围 相对狭窄。南美洲热带范围相对广阔,温带面积不打,寒带缺失。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分布最广。9 简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的地理位置?答: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10东南亚包括哪两个部分?答: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个部分。11被称为“火山国”的是哪个国家?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是那个国家?答:被称为“火山国”的是印度尼西亚,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是新加坡。12南亚的范围是?答: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1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风,气候凉爽宜人。14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它信仰的是什么教?答:是印度,它信仰印度教。15丝绸之路的范围是?答: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过中亚,西亚达到欧洲。16西亚的主要地理位置?答:西亚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黒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17日本的领土范围是?最大的平原是?最高的山峰是?贸易对象是?答: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九洲,四国,本洲四个岛及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贸易对象是美国,中国,欧洲。18日本的主要城市有哪些?答:有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等。19说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区?答: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20分别说出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的首都? 答:分别是东京,开罗,莫斯科,巴黎,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阅读详情:
范文六: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温州翔宇高中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朱志刚
审核人:罗瑛
编号:DL05
读水系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判断该地区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地势中部低,四周高C.降水中部多,四周少
D.气温中部高,四周低2.下列大洲地形特点与该图地形较符合的是A.欧洲
D.北美洲3.下列“亚洲之最”,不是“世界之最”的是:(
)A、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洲最大的湖泊——里海C、亚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D、亚洲陆地的最低点——死海4.亚洲地势的总体特点表现为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 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C. 东南高、西北低
D. 自西北向东南降低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与欧洲的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大巴山、大高加索山B.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大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非洲与亚洲的大洲分界线是曼德海峡、黑海、巴拿马运河D.亚洲与北美洲的大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6、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恒河平原7.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热带和温带
B.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C.全部位于东半球
D.跨经度最大的大洲8.关于亚洲的地形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西高东低,地势倾斜
B.北高南低,河流流向由北至南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平
D.地势变化复杂,没有规律可循阅读详情:
范文七:《亚洲的气候特点》教案《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学习理解亚洲气候的三大特征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2.能力:学生经过学习会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相关资料分析亚洲三大气候特征的形成理由。教学重点、难点:参照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三大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对照地理“伴你学”的学习目标,进行课前预习课本,自己找出有困惑的地方,等课堂小组讨论解决。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分析和教师精讲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谁能够归纳今天的天气状况?(要求学生对照教室外面的大气状况思考回答)人们经常谈论天气和气候,谁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回顾一下上册我们讲述的天气与气候不同点,思考我们宋村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吗?(学生相互议论回答)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它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作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它的面积广大,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重点。出示大标题:亚洲的气候特点学习过程:第一大特点:(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插图数一数气候的种类有多少?教师点拨:同学们,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大约有十种,仅我们亚洲就有其中的9种,这说明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结论:复杂多样或(多种多样,类型齐全)都可以。第二大特点:(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要求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读图思考,找出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距海洋的远近如何?生读图找出:大陆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教师出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景观图,(学生阅读后思考大陆性气候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荒漠面积广大。教师出示:哈尔滨年内各月气温和乌鲁木齐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方面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指出:可见这样气候特点——离海远,降水少决定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多沙漠,草原面积广。第三大气候特点:教师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教师设疑:(1)亚洲的那一种气候区的植被高大茂密,一年四季常绿?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四季常青高大茂密。教师补充点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的季风区,植被也非常高大,为什么?(学生思考议论)教师精讲:亚洲分布这么广泛的季风气候在其它大州是不多见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称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方。那么思考分组讨论什么是季风呢?有什么特点?教师归纳“季风”就是指随着季节的不同而风向也不同的风,因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教师出示:夏季风和冬季风图教师指图精讲:由于亚洲北、东、南三面临大洋,内陆面积广大,造成了海陆的气温的差异大。冬季,陆地降温快,较寒冷,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寒冷干燥,我们称冬季风;到夏季,陆地增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此时海洋升温慢,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比较温暖湿润,我们称夏季风。夏季风来自海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回答:大量的降水) 教师精讲:可见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区内,夏季是一年当中降水最多的季节,既高温又多雨,即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学生活动:想一想我们宋村的降水是夏季风带来的吗?(学生思考回答) 夏季风是不是每年给我们带来的降水量都是一样多呢?(学生思考回答)什么情况下给我们带来的降水量多,什么情况下给我们带来的降水少呢?(即: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强弱是否有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如果夏季风特别强或特别弱,降水会怎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出示:南亚大陆印度半岛上水旱灾害景观图教师出示: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灾资料图,2010年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旱灾示意图教师提问: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几分钟思考讨论的时间。 师述:为什么亚洲气候会复杂多样?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出示:曼谷、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学生在图中找出两地的气候类型)我们接着来分析一下位于北纬19度附近的加尔各答和位于北纬62度的雅库兹克的气温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前面我们讲了亚洲垮几个温度带?(学生回答三个)所以亚洲各地自南向北的气温差异非常大。教师出示:长春和呼和浩特降水量柱状图教师质疑:两城市都在北纬42度附近,观察两地的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设疑:请你思考一下,影响这两地降水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学生讨论回答)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了纬度和海陆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教师出示: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垂直变化图,学生活动:观察从山麓到山顶主要气候类型及变化规律,思考原因。 教师总结:地形的高低变化也能影响气候的不同课堂检测:1.填空题(填充图3页)2.出示:台湾岛气候图学生活动:讨论,台湾岛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板书设计:亚洲气候 :(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大陆性气候广布阅读详情:
范文八: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特点及走向作者:李楚祥东南亚纵横 1997年01期冷战的结束和印支与东盟对立关系的解体,使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年来,东南亚各国根据地区安全形势的此种变化,相继对其安全防务政策作了新的调整,由此使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并将对未来该地区安全形势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现阶段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一)大国影响相对下降,东南亚国家在地区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两极战略格局的解体,美军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收缩,以及美、日、俄和欧盟等大国与组织对东南亚国家政策的调整与关系的改善,标志着由某些大国主宰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时代已经结束,大国的影响相对下降。同时,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借此机会实施“大国平衡”战略,让美、日、俄、中与欧盟等大国和组织互相牵制,以保持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并以此提升自身在本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的地位和作用。1992年1月,在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提出的“东南亚区域联防自保理论”,1994年7月,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大东盟集体安全框架”的构想,以及去年7月《东南亚无核区条约》的签署,都充分表明了东南亚国家在地区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正明显增强。(二)东南亚各国的安全防务重点已逐渐由“治内”转向“御外”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东南亚各国内部环境的改善,东南亚国家都相继对其安全防务战略作了新的调整,把安全防务重点逐渐由“治内”转向“御外”。1.裁减陆军、改善海空军的武器装备,将防务重点从陆地转向海洋。例如:越南将军队从200万裁减至70万后,便加快了以海空军为重点的质量建军步伐。继1992年向格鲁吉亚订购了30亿卢布的米—8型直升机后,又计划向日、法、英等国订购数十亿美元的海空军装备。并着手组建以开发和保卫南沙油气资源为主要任务的“长沙海产公司”和“资源保持支局”。目前越南空军总实力已增至500架,其中作战飞机350架。越军还计划在1996年向英国购买19架鹞式战斗机装备部队,到2000年为海军装备40艘新式潜艇。2.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进一步加强,以达到“共同御外”目的。一是建立相互沟通的地区安全论坛,通过对话的方式缓解矛盾、增进信任,并达成统一口径以形成“集体安全”。如:东盟地区论坛,目前在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安全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已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二是通过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御可能来自大国的“威胁”。近年来,越、菲、马、新和印尼等国频繁的联合军事演习,就是为了达到共同御外的目的。据统计,仅1995年东南亚国家所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就达20余次。(三)东盟地区论坛正努力成为主导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开放性”的安全合作形式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反映了东南亚国家意欲在本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独立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冷战结束,美、日等大国为了继续对东南亚地区施加影响,也普遍对东盟地区论坛持肯定态度,并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以图间接左右论坛的走向。东南亚国家也利用东盟地区论坛,通过邀请美、日、中、俄等国参与论坛活动等方式,提高论坛的影响,并以此对大国实施“平衡战略”。由此,使论坛讨论的范围由东南亚地区扩大到整个亚太区域,如:南沙问题、缅甸问题、柬埔寨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等。目前,东盟地区论坛除7个成员国外,已拥有澳、加、日、美、韩、新西兰和欧盟7个对话伙伴,老、柬、缅和巴布新几内亚3个观察员和中、俄2个磋商伙伴。在今年7月召开的东盟论坛会议上,东盟已决定将中国从部分问题磋商伙伴国升格为全面磋商伙伴国。同时,东盟还不顾美国和欧盟的反对,决定尽快接纳老、柬、缅等国加入东盟。由此可见,东盟地区论坛不仅已成为在本地区颇具影响的“开放性”的对话场所,而且,正努力成为独立主导东南亚、乃至亚太区域政治与安全事务的安全合作形式。(四)经济安全已成为东南亚地区集体安全框架确立的基础所谓经济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或某一利益集团的经济(包括科技)发展战略所需的诸多要素的安全。主要体现在参与国际竞争、开展经济合作,以及维护国家或某个集团的利益、保护本国市场和开拓市场方面的合作与竞争。目前,由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各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开展区域合作,并创造条件共同开拓区域外市场。因此,现阶段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安全上,矛盾与竞争固然存在,但协调与合作已成为主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本地区开展诸如各种“成长三角”的次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优势互补发展经济;2.加速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削减关税等方式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共同开拓区域外市场;3.协调口径、一致对外,共同抵制西方大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歧视政策,以及利用政治经济等手段,插手东南亚地区事务,威胁经济安全的各种不利影响。因此,经济安全已成为东南亚集体安全确立的基础。二、影响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内外因素今年7月下旬,第三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在印尼的雅加达举行。此次会议就扩大东盟地区论坛、建立东南亚无核区、南中国海问题、朝鲜半岛及缅甸局势等区域性安全问题达成了共识。由此,使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一)内部因素影响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内部因素,主要缘于东南亚国家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现阶段,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安全合作关系两个方面:1.政治关系的不稳定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将直接影响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冷战的结束以及柬问题的解决,使东南亚国家(原印支三国和东盟六国)在政治上的凝聚力逐渐消失。政治关系的淡化,使原先在冷战格局掩盖下的领海、领土争端以及民族与宗教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陆续出现的柬越领土与民族纠纷,新马白礁岛的主权争议,马印(尼)的加里曼丹岛风波,新菲的女佣事件,以及目前涉及南中国海主权争议等问题,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该地区新的冲突热点,从而影响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2.东南亚国家安全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将成为影响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潜在因素。一是安全防务合作(尤其是多边合作)缺乏牢固的基础。在安全上面临“共同威胁”是安全防务合作的基础,柬问题解决后,虽然“中国威胁论”曾喧嚣一时,但面对西方各大国与组织对东南亚地区事务的介入和政策的调整,东南亚各国对“谁是主要威胁”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近期,马、菲两国首脑一改过去在“中国威胁”等问题上与西方国家一唱一合的做法,多次公开指责美国等西方国家蓄意喧染“中国威胁论”,以挑拔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呼吁东南亚国家要警惕美国的“新亚太政策”。可见,东南亚各国在安全防务合作方面,仍缺乏统一牢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也正是东南亚国家的多边防务合作,至今仍停留在理论上的原因之一。二是各国在地区安全上的指导思想以及防务合作协同能力上的差异。由于东南亚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国情的不同,导致各国在地区安全指导思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岛国城市新加坡,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务战略,幅源辽阔的印尼则奉行“纵深防御”。此外,东南亚各国的武装力量也参差不齐。目前,除新、马、越三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印尼、文莱和菲律宾,基本上还不具备多边协同和合作的能力。(二)外部因素当前,影响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大国的影响。由于东南亚在本地区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渐提高,尤其是东盟,近年来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影响正日益扩大,西方分析家甚至预言:“未来由东南亚十国组成的大东盟,有可能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新的一极,并对日、美等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由此,西方国家为了保持其在该地区的既得利益,纷纷采取各种手段插手东南亚地区事务,维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美国近年来在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双边合作的同时,积极向多边合作方向倾斜,力图将美国与东盟的多边合作与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结合起来,以主导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走向。并一直利用诸如南沙、台湾等问题挑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利用人权与经贸相挂钩等手段干涉东南亚国家的内政。日本也利用经济大国的优势,把东南亚作为其开展大国外交的舞台,积极参与东南亚地区事务,扩大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以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也积极调整其亚太战略,积极参与东盟组织的各种活动,以便在日趋活跃的东南亚地区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欧盟近年来也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大国的介入,为东南亚国家继续实施其“大国平衡战略”创造了条件,在短时期内,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大国积极靠拢东盟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一旦亚太地区的形势发生变化,或出现根本的利益冲突,美、日等大国必将重调政策,对东南亚地区施加控制和影响。因此,大国的介入,已成为影响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潜在因素。三、未来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走向(一)东南亚各国将继续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确保自身安全,未来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1.由于现阶段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扩展到了政治、经济、外交乃至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形成所谓的“综合安全”。由此,一个国家要确保自身安全,综合国力尤为重要。所以,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东南亚各国仍将继续致力于发展经济以提高综合国力,这就需要继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与安全的周边环境。2.东南亚国家与美、日、中、俄等各大国在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相互需求,使得东南亚国家与大国的关系能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基于当前趋向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与各大国保持一种等距离关系,在大国关系中寻找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平衡点”,并借助大国的影响提高自身地位,仍将是未来东南亚国家在处理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东盟将继续在本地区安全领域发挥独立的主导作用东盟区域论坛的建立,标志着东南亚国家在地区安全合作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共识。由于论坛的建立有利于增进东南亚各国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也有利于保持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论坛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日等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因此得以扩大和发展。再者,由于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的论坛机制化,以及加强与西方大国的双边安全合作等方面,有着自己明确的主张和立场,因此,东盟地区论坛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成为某一大国操纵东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走向的工具,东盟将继续在本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中发挥独立的主导作用。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三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东盟各国在缅甸入盟等问题上顶住了美国与欧盟的压力,最终达成了对缅实施“建设性外交”的协议,以及近日东盟国家就美国在亚太地区筹建“亚太自由之声”广播电台等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强硬立场,都充分表明了东盟在本地区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已明显增强。(三)东盟地区论坛在短期内不可能机制化,其作用发挥的局限性也将日趋明显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开辟了一个安全对话的新时代,使东南亚国家在处理地区事务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立的作用,对本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东南亚国家之间,以及东南亚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和不信任感,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各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之来自大国的影响,因此,现阶段东盟地区论坛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信任、加深理解,并设法尝试某种合作的可能。今年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发表的主席声明指出:“论坛将广泛接纳各成员国在建立信任措施、搜寻和拯救合作计划,以及和平维护等方面的建议;论坛以后的主要工作仍是促进互信和安全对话,并以此推进各个领域的合作。”所以,东盟地区论坛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机制化,只能继续以一种“开放式”的形式存在,成为有关国家开展对话、建立信任、缓解矛盾以避免冲突的场所,通过论坛的形式,达成某种能让有关各方普遍接受的强制性协议的可能性不大。此外,由于论坛成员的不断增加(今年论坛又吸收了印度和缅甸,论坛成员已由原来的19个增至21个),论坛所讨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此使东盟地区论坛,在解决地区事务方面所发挥作用的局限性也将日趋明显。诸如南沙问题,越柬、越泰国家关系问题,柬、缅等国的内部问题等等,论坛至今仍无力寻求一种能被各方普遍接受的根本解决办法。(四)未来的大东盟能否成为亚太政治与安全格局中新的一极,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东盟在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的地位正日渐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从主持东盟地区论坛、东盟经济核心论坛,到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就连美、日、俄、中等大国都要与会,与其共同商讨有关国际问题和地区事务。因此,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未来由东南亚十国组成的大东盟,将可能发展成为主导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格局中新的一极。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东盟在亚太地区地位和作用的提高,与冷战后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有关。在这一时期,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大国都需要借助东盟的实力,维持和加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东盟地区论坛以及建立大东盟的构想普遍持积极态度。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只能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能维持多久?一旦亚太地区形势发生变化,东盟还能否继续保持现有的作用和影响?未来的大东盟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合体?能否独立有效地在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中发挥作用?等等,在目前看来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再者,现阶段东盟在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领域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平衡大国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各大国的支持和参与,而各大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况且,美、日等大国也不希望东盟地区论坛和未来的大东盟,发展成为能独立支配本地区政治与安全走向的组织或机构,必将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控制和利用。因此,未来大东盟能否在未来亚太政治与安全格局中成为新一极,从目前的情况看,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作者介绍:李楚祥
广西东南亚研究中心阅读详情:
范文九:中国和亚洲的大地原点中国和亚洲的大地原点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即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大地原点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利用它我们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所在,也因此所谓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才有意义。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我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具体座标在:34°32′27.00″N108°55′25.00″E。是科学家们勘察计算了很久才确定了这个原点。自此中国任何一寸土地都可以用精确的大地坐标标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东经87°19’52”、北纬 43°40’37”,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属在建景区。景区以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为核心和支点,亚心标志塔高18米,由四根方形立柱组成,四面均为“A”字型,摹英文“亚洲”名字“Asia”字首“A’’之形,寓意亚洲之心。现己建成通向景区的等级公路、20多米高的雄鹰展翅网架结构大门,天圆地方亚心广场、汇聚了象征亚洲49国文化结晶的石雕图腾和木质、玻璃钢雕塑图腾,可谓万国风情的浓缩。由于亚心距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人以深刻的科学寓意和神秘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乌鲁木齐市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亚心的所在地永丰乡包家糟子村。测定之初,亚心只是竖起一块木质的标志桩,现在已经发展成景区规模,慕名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从伫立在海拔1280米的亚心四下望去,东有博格达冰峰,南倚天山山脉群岭,西依头屯河激流,北接准噶尔盆地,那种神秘感油然而生。广场周边矗立着49个国家的地图和国旗,紧密环绕。亚洲中心大道的两旁是亚洲各国著名的雕塑:伊朗的《猎狮》.塔吉克斯坦的《神鹰》.科威特的《舟》.巴基斯坦的《和平万岁》伊拉克的《汉谟拉比法典柱》.老挝的《祝福》等无不象征着亚洲各民族的精神,展示着各国人民的文化追求,体现着多元文明的共存。“亚心”的测定,确立了乌鲁木齐市作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地市——亚心之都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亚心区域。这里有着世界上离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为我国独有的特殊地理环境。乌鲁木齐不再是边缘地市,新疆也不再是边缘区域,而是亚洲大陆的中心。水准零点国家高程控制网的起算点叫做水准零点。我国的水准零点位于青岛观象山。它由 1 个原点 5 个附点构成水准零点网。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中水准零点的高程为 72.2604 米。这是根据青岛验潮站 1985 年以前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面为零点的起算高程,是国家高程控制的起算点其高程是以青岛验潮站1956年统计资料所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零点,用精密水准联测求得。过去曾先后在大沽、吴淞口等地设置水准原点,供全国各地区分别采用。现在统一以青岛水准原点作为推算全国大地点高程(海拔高度)的依据。在青岛观象山上,有一个神秘的,由花岗岩建造的小屋,外面有两层高栅栏,石屋子内还有三道铁将军把门。在石屋子里面,有一口旱井,井底岩石板上镶嵌着一颗直径约4.7cm的黄色玛瑙球,玛瑙上一个红色小点,上面标出“此处海拔高度72.260米”,这就是我国的“水准基准点”。 2004年青岛市民月中,葛临海就提出利用“水准零点”资源建设中国水准零点纪念站的建议,由水泥浇成的纪念站主体建筑是一座高6米、重10余吨的水准零点标志雕塑,底座像一个铅锤,寓意老一辈测量人工作的艰辛,顶部地球仪上有6个小圆球,寓意世界上6个著名的海拔原点。该纪念标志已于今年5月24日竣工并对外开放。在中国地图上把乌鲁木齐、哈尔滨、海口这三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形(中国版图本来就像倒三角形)。把海口这个角做角的平分线,这条线基本从“大地原点”穿过,不知这是不是巧合。这条线与西安擦身而过,是与此线最近的省会城市。更不知是不是巧合的是将此线继续往上延伸,过乌、哈线的交点正好将其平分,并穿越乌兰巴托。看起来只有西安最具这个三角形的中心位置,而大地原点又恰在西安身旁,那么郑州、武汉一线还是中部吗?一提到这些有人又要说了,“那是经济概念”。事实是经济区域的划分是建立在地理概念之上的,只能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反戈地理概念,更不能在经济概念之外偷换概念。阅读详情:
范文十:亚洲地形特征亚洲地形特征亚洲的地势很高、地表起伏极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岛弧。 亚洲平均海拔约950米,除南极大陆(上覆巨厚冰盖)外,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和高原面积分布很广,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地面海拔在100加米以下;死海地沟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低于地中海面392米,死海湖底低于地中海面792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而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的最高山峰与邻近海域的最深海沟之间,高低相差约20千米。亚洲地形中部高峻,多高山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山脉成群成带,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相间。亚洲的山脉可分为三个条带:第一条山带,位于连接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东西隆起带,大致以帕米尔山结和亚美尼亚山结为枢纽,向东西两侧延伸出一系列高大山脉,在隆起带北侧主要有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兴都库什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在隆起带南侧主要有托罗斯山脉、扎格罗斯山脉、苏来曼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第二条山带,位于亚洲中东部,夹持于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由一系列走向北西和北东的山脉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山群,也有呈东西向展布的山脉。主要山脉在西部有萨彦岭、杭爱山、阿尔泰山、天山等;在东部有雅布洛诺夫山、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和阴山等。第三条山带,分布于亚洲东部边缘,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隆起带,最东一列包括西太平洋岛弧上的若干山脉;第二列为锡霍特山脉及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南沿海诸山脉;第三列包括朱格朱尔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等。这些山脉构成了亚洲地形的主要格架。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亚洲的中南部,构成亚洲地形的“屋脊”。在高原、山地外围,分布着若干面积广阔的平原,如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亚的印度河一恒河平原,东亚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北亚的西伯利亚平原,中亚的图兰平原等。北美洲地形特征从大陆地势起伏形态看,北美洲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山地和高原区,圣劳伦斯河谷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地。中部平原区,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区的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草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区,属整个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是北美洲地势最高的部分。本区东带为海拔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长达5000千米;中带北起阿拉斯加山脉,向南为加拿大的海岸山脉,到美国为喀斯喀特山脉和内华达山脉;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脉,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东带与中带之间为高原和内陆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米,南面的死谷低于海面85米,为西半球陆地最低点。欧洲地形特征欧洲在各大洲中地势最低,地形以平原为主,第四纪冰川强烈。欧洲平均海拔只有300米。高度在200米以下平原约占全洲总面积的60%,平原所占比重为各大洲之冠。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迄乌拉尔山,绵延数千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欧洲山地面积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全洲总面积的2%。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一线为界,东部以平原占绝对优势,地形比较单一,西部则平原和山地交错,地形比较复杂。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在第四纪冰期时,欧洲存在两大冰川中心,一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大陆冰川,造成欧洲平原上的冰碛地貌、冰蚀湖群和沿海的峡湾海岸;一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冰川,对地形的影响不及前者显著。南美洲地形特征西部:年轻的安第斯山脉南北纵贯,东部:久经侵蚀的高原与低平的冲积平原相间分布。主要可分为三个地形区。东部高原:包括圭亚那、巴西和巴塔哥尼亚三大高原。中部平原:包括奥里诺科、亚马孙和拉普拉塔三大平原海拔一般不足300米,面积占南美洲的45%。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东宽西窄,地势低平,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西部安第斯山区: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南北纵长900余千米。高峻连续,成为南美洲东西的障壁。安第斯山是年轻的褶皱山,上升运动强烈,多火山地震。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七大洲分界和位置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2;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洲的河流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