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空气质量量的试验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选择您的所在区域×
推荐区域:
按拼音首字母选择:
欢迎来凡特!&&&&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每日促销快报
环保组织发布2015北京空气质量十大关键词,北京蓝等入选
据消息,1月18日,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地球村、绿色和平、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和北京环保公益大使马布里、海清,共同发布了“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
“史上最严”环保法、红色预警、北京蓝、去煤化、“特京五”柴油车标准、排污透明、区域协同共治、“对标”全球、严控VOC、全民参与入选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史上最严” 环保法
“史上最严”环保法,为绿色发展的国家理念、青山绿水的公众期盼,确立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来自执行。严格执法、重典治污,让非法排污无处可藏,让环境违法有错必究有罪必罚,手段创新,处罚升级,让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才能震慑违法行为,改变社会氛围,改变每个排污主体的行动。“长出牙齿”的法律,“敢于亮剑”的执法者,是首都优良环境清新空气的重要守护者。
日起,新修订的被称作“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正式开始实施。修订后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措施手段,为环保部门加强监察执法力度提供了法律武器。2015年,全市环境监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延续、固化历年环境监察执法有效做法,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为主线,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其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配套办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开创环境监察工作新局面。
2015年,全市环保部门共开出环境违法罚单近1.83亿元。其中,全年共立案处罚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3495起,处罚金额1.56亿元,其中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处罚金额4404.23万元;全市移动源执法部门以重型柴油车监管为突破口,出组合拳强化机动车排放执法监管,全市共查处各类移动源违法行为9025起,罚没金额达2652.46万元。
全面排查了各类污染源。发动街道、乡镇和村、社区等基层力量,逐一上门开展排查。全市共排查污染源单位62300余家,其中19500余家重点行业污染源已经建立了“一厂一档”,夯实了污染源监管的基础。
严厉查处了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共立案处罚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3495起,处罚金额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和93.4%。其中,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1937起,处罚金额4404.23万元,分别占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总数的55.4%和28.2%。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形成执法高压态势。利用新环保法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限产停产等新措施,从严查处298起违法行为,其中移送公安机关3起、按日连续处罚4起、责令限产停产2起,查封289起,大兴、房山、通州、朝阳、丰台等区查封了一大批无治理设施的燃煤小锅炉、汽修喷漆房和家具、粉尘行业配电箱等生产设施,起到立即止排的作用,形成了执法高压态势。
公众积极参与反映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及时处理。全年12369热线共受理市民投诉举报事项30014件,同比增加14%,全部按时办结;解答市民咨询15万余件,同比增加6%。
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依托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了市级顶层设计、区县组织实施、街乡镇和村(社区)网格具体落实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初步建立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目前,全市已划分基础网格2.2万余个,配备网格员4.6万余名。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将于日起正式实施,两部环保领域重要法规“组合拳”的配合使用,将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关键词之二:红色预警
2015年,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年末的连续重污染过程,因此更加凸显,令人揪心。北京率全国之先启动红色预警,正如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指出的,既体现了政府的担当,也给公众预留了防范空气重污染的时间。两次红色预警,既是抑制污染加剧、保护公众健康的应急举措,也是反复敲响的警钟,揭示出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复杂、艰巨。改进预案,完善管理,减轻预警措施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是政府的任务。执行预案,共同行动,避免污染升级危害加重,是社会各界的责任。更希望,每一次重污染带来的不安、不适,每一次预警造成的不便、不爽,能凝聚成改善首都空气质量的万众一心,转化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更有力行动。
日7时至10日12时,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我市分别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两次红色预警期间,北京市严格执行《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采取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施工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应急措施,并协调周边省市开展应急联动。同步开展的效果评估初步结论表明,实施红色预警应急后,北京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VOC)等主要污染物平均减排量达到30%左右。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对重污染过程起到了“削峰、降速”作用,减缓了污染累积速度,降低了污染峰值。
在进一步科学评估红色预警应急措施的效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正在研究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在短期应急措施保障公众健康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治能力,持续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同时推动加强区域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力争使京津冀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更加协调、科学、有效,尽最大努力减轻区域空气重污染的不利影响,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努力实现“蓝天常在”。
关键词之三:北京蓝
从“APEC蓝”
到“阅兵蓝”,2015年,“晒蓝天”成为了北京市民生活的常态。晒的是蓝天,更是对持续优良空气的向往。自然条件和人类行为共同决定空气质量。既不可忽视环境因素,在天蓝时盲目乐观,在重污染时妄自菲薄;也不可轻视人为努力,看不到大气治理行动计划已取得的成效。参与绿色传播、绿色监督、绿色生活的市民越来越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强化治污减排的企业成为市场主流,齐心协力共绘“北京蓝”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人越努力,天越帮忙。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红色预警”也许还会出现,但“北京蓝常在”必将成为我们的未来。
从春末到秋初,澄澈通透、相映成趣的蓝天白云几度刷爆朋友圈,登上国内外各大网站、热门话题的榜首,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北京的“颜值”,“北京蓝”将当仁不让。尤其是8月20日至9月3日实施保障措施期间,本市PM2.5浓度和世锦赛赛时臭氧浓度全部保持在一级优水平,“阅兵蓝”、“晒蓝天”成为很多市民的美好记忆。
无独有偶,
日,美国NASA称,据9年以来的卫星观测,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程度大大下降。同期,美国大使馆7年监测结果出炉:2015年北京空气最CLEAN!
新年刚过,北京市环保局公开晒出2015年“蓝天清单”: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级优的天数增加13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SO2)降幅最大,与2014年相比,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8%、12.3%、6.2%;1998年以来长期监测的三项污染物中,SO2浓度下降89%,NO2浓度下降32%,PM10浓度下降46%;PM2.5自2013年监测以来浓度下降10%。尤其是前十个月,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明显。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
沉甸甸的“蓝天清单”后是全市上下面对北京市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不利等先天不足,寻求突破口,聚焦PM2.5治理“沉甸甸”的努力:2015年,全市压减燃煤用量至1200万吨,基本实现核心区无煤化和城六区无燃煤锅炉;全年淘汰老旧机动车38.9万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北京市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新措施、新标准、新要求相继出台,倒逼排污单位加快污染治理、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首发红色预警、深化区域协作,“削峰”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固然,仍将背负“霾“怨,但依然要充满信心地前行,因为“北京蓝”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环境治理的希望。
关键词之四:去煤化
世界各大城市治理大气污染,都将“去煤化”作为一条重要路径。大气扩散条件不利、人口密集、排放超量的北京,既要减少燃煤总量,也要实现清洁燃烧,逐步实现能源替代,最终迈向“无煤城市”。从城区到农村,从企业到家庭,从取暖到用电,一年一个台阶,2015年又有大进展:“煤改电”十六载,核心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农村治理散煤,农民取暖安全又环保;燃煤热电厂大踏步关停,长安街上最后一根烟囱熄灭……
二氧化硫(SO2)是与燃煤直接相关的大气污染物,随着北京市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北京市非采暖季燃煤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目前浓度水平与南方沿海无采暖城市相当。
今年二氧化硫同比下降幅度为历年最大。2015年,北京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远优于国家标准(60微克/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下降38.1%,与1998年相比,二氧化硫(SO2)浓度下降89%。
今年压减燃煤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成果。一是攻坚克难啃“硬骨头”,2015年城六区实现基本无燃煤锅炉。城六区2015今年改造的379蒸吨燃煤锅炉,虽然总量不大,但都是遗留的“硬骨头”,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改造实施难度大,需协调问题较多等困难,各个都是难点,项项都需攻坚。经过市有关部门、区县政府、驻京部队等多方面努力,改造任务得以完成。1998年以来,北京市在城六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上持续攻坚,经过18年努力,累计完成约5.13万蒸吨的燃煤锅炉改造,最终实现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此外,2015年我市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重心已向远郊区县转移,郊区县今年共完成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共5521蒸吨,远超全年任务量。二是“煤改电”十六载,今年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15年,北京市东城、西城两区通过煤改电、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共取消了2.99万户居民采暖用煤,同时撤销了辖区内剩余的最后9个煤炭销售点,核心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2000年起,“煤改电”工程在我市东西城试点,历经十六载,到2015年两区共累计完成30.8万户居民采暖清洁化改造,核心区低空排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广大居民燃煤安全隐患得以消除,生活环境有效改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此外,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还共完成煤改清洁能源约6万户。三是四大燃煤电厂已关停三座。在继2014年关停高井电厂燃煤机组后,北京市于2015年3月又按期关停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及国华北京热电厂,共减少128万千瓦电厂燃煤机组。同时,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已于2014年投用,东北燃气热电中心于2015年8月全面建成投用。截至目前,我市4大燃煤电厂已关停3家,按照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部署,2016年华能热电厂燃煤机组也将关停,届时北京市将全面实现发电清洁化,将累计削减电厂用煤920万吨。
文章出自:
本文网址:
[ 关键词: ]
作为检测人,时刻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了解最...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发运营:凡特网络
客服热线:400-856-5966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公务员邮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消费维权单位 联合国内 权威车内空气质量 检测机构发布
稿件来源:长春市消协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
  ----长春及21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国内权威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发布
  今年3月1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从8月中旬开始,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议2012年轮值主席单位----南京市消费者协会与长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厦门、青岛、深圳、沈阳、哈尔滨、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昆明、香港、澳门等21城市的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国内目前最权威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也是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新出台的国家标准,历时3个多月,开展了国内首次大规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
  此次比较试验活动共检测了25个汽车品牌(包括进口品牌)的43个车型(详见表一),几乎囊括了目前车市中从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车型。比较试验结果显示,43个车型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达标率为93.02%,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被检测出的车内挥发有机物大多为甲醛和乙醛,而苯类挥发物几乎检测不出来。检测结果同时显示,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价位并不成正比。此次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虽然达标率很高,但依据国家标准检测的8 种挥发性有机物,相比车内上百种的排放物而言,达标不代表没异味。对此,22家消费维权单位建议国家标准应适当增加有机物挥发物质的检测项目,并在检测方法中增加模拟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同时呼吁要健全检测监控体系,从源头切断车内空气污染源。
  受检车辆社会征集 检测方法科学严谨
  此次活动是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之后,国内首次开展的大规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国内汽车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敦促汽车厂商不断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确保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的汽车产品。而在此之前国内开展的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一直沿用的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此次比较试验的具体检测单位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400-2007)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检测条件、并通过国家认证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权威检测单位之一,该检测单位于2006年建成了国内首个车内空气污染采样环境舱。
  为确保活动的客观公正性,此次比较试验用车均是通过公开征集、由消费者自行提供的2个月以内的新车(截至报名时间),并符合《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相关要求。试验方法完全依据《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测时要求受检车辆放置在恒温、恒湿、静风、洁净空气环境中,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此次检测依照《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分别对43款受检车型中上述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进行了测试。
  总体达标率为93.02%& 超标物主要为醛类
  从此次比较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三辆车型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超标(见表二),超标的挥发性有机物为甲醛或乙醛。按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规定,甲醛的浓度要求为&0.10 mg/m³,乙醛的浓度要求为&0.05 mg/m³。而被检车型长城H6的甲醛检测值为0.344mg/m³,东风本田思域和东风标致508的乙醛检测值分别为0.054mg/m³和0.068mg/m³。除了这三辆车超标外,其他车型虽然都检测出了甲醛和乙醛,但都在国家标准要求的浓度范围之内,且其他六项挥发性有机物几乎都检测不出来,达标率为93.02%。
  据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解释,这一方面是因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之后,汽车生产厂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这8项物质进行了严格控制;另外,苯类物质相较醛类物质更容易挥发,此次检测都是在用车,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苯类挥发物因不断释放而有所减轻。
  按照《消费品和有关的服务比较试验总则》(GB/T/)的规定,主办方将本次比较试验结果告知给了25家汽车生产企业,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长城这3家被检车型未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申请复检,主办方分别在东风本田、长城4S店抽取了和比较试验中相同型号的新车再次进行了测试,东风标致则是自行送检了一款样车。检测结果显示,再次送检的三款样车车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见表三)。
  沃尔沃S60、一汽丰田RAV4领衔五星
  据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专家介绍,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的8项挥发性有机物中,苯和甲醛属于高毒物质,考量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首先应重点考量这两项指标;同时,如果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在标准限值50%以下,可认定该项污染物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超过限值,则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大。
  按照该原则,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此次被检43款样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主办方对这43款样车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星级标注(见图一),此次星级标注仅针对从消费者中征集的43款样车,不包括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长城这3家车企申请复检并检测合格的样车。
  图一:43辆被检车型的星级占比情况分析
  五星车为8项指标均低于标准值50%的车型,共有8款,占比18.60%。其中,沃尔沃S60、一汽丰田RAV4表现最佳,沃尔沃S60的甲醛浓度值只有0.014 mg/m³,是所有被检车型中浓度最低的;一汽丰田RAV4的甲醛浓度值为0.017 mg/m³,紧随沃尔沃S60其后。而两者的乙醛浓度值也在43款车里表现不错,沃尔沃S60的乙醛浓度值为0.02mg/m³,一汽丰田RAV4的乙醛浓度值为0.021mg/m³。
  四星车为苯和甲醛均低于标准值50%、其他6项指标有一项在标准值50%-100%之间的车型,共有26款,其中包括长安悦翔、吉利帝豪、上海汽车荣威350、比亚迪S6等4款自主品牌,占比60.47%。
  三星车为苯和甲醛中任一项在标准值的50%-100%之间,而其他指标均低于标准值50%的车型,共有1款,为上海大众POLO,占比2.33%。
  二星车为任意两项指标在标准值的50%-100%之间的车型,共有5款,分别是东风标致408、上海通用君威、东风日产逍客、上海大众途观和上海大众斯柯达昊睿,占比11.63%。
  一星车为除了苯和甲醛之外的其他6类物质中任意一项高于标准值的车型,共有2款,分别是东风本田思域和东风标致508,占比4.65%。
  无星车为苯和甲醛中任意一项高于标准值的车型,共有一款,为长城汽车的H6,占比2.33%。
  欧系车差强人意 韩系车表现超预期
  此次受检车型按车系来分类,欧系受检车型最多,有16款,占比为37.21%;日系受检车型有11款紧随其后,占比为25.58%;自主品牌有6款,占比13.95%;韩系和美系受检车型各为5款,分别占比11.63%(见图二)。
  图二:43辆受检车型中各车系占比情况分析
  通过检测,在国内车市中占比最大的欧系和日系车,表现相对差强人意(见表四),各有1款车型的乙醛超标。另外,在11款日系车中,有3款获得了五星,6款获得了四星,1款获得了二星。而16款欧系车中只有沃尔沃S60获得了五星,10款获得了四星,1款获得了三星,3款获得了二星。
  在受检的5款韩系车中,有3款得到了五星,2款得到了四星,可以说,韩系车型在各个车系中表现最佳。
  另外,自主品牌在此次评测中也颠覆了人们的一贯看法,受检的6款自主品牌车型中,华晨骏捷FSV得到了五星;有4款车得到了四星评级。
  相较之下,5款美系车表现中规中矩,既没有获得五星的车型,也没有出现超标的车型。其中4款获得了四星,上海通用君威获得了二星。
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价位不成正比
此次被检测的43款车型,基本涵盖了各价位区间的主流车型。通过比较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汽车价位并不成正比(见表五)。
  价位在9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有7款,不仅没有车型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超标,而且也没有三星以下的车型。其中华晨中华骏捷表现最好,各项指标都低于标准值的50%以下,获得了五星,另外有5款车获得了四星,只有上海大众POLO得到了三星。
  价位在9万元至16万之间的中级车共检测了9款,其中,东风本田思域表现不佳,因乙醛超标仅获得了一星;东风标致408虽然没有超标项,但甲醛和乙醛检测值都在标准值的50%-100%之间,仅获得了二星;除此之外的车型都表现颇好,其中东风日产轩逸获得了五星,另外6款车获得了四星。
  反倒是价位在16万元至25万元之间的10款中高档车中,东风标致508因为乙醛超标仅获得了一星;上海通用君威和上海大众斯柯达昊睿也只得到了二星;获得五星的只有北京现代索纳塔8;另有6款车获得了四星。
  而价位在25万元以上的国产高档车型中,车内空气质量的表现并没有像价位一样高出一筹,被检4款车型无一获得五星,都只得了四星。
  和轿车相比,SUV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表现两极分化明显,在3款车型获得五星的同时,也有长城H6因甲醛超标而没有获星,另外还有2款只获得了二星,其他有3款得到了四星。
  不知是否和一些国家要求严格有关,进口车的表现最为出色,除了沃尔沃S60正如其宣传的那样,各项检测指标均为最佳,名正言顺地获得了五星之外,马自达5也获得了五星,而雷诺科雷傲和雷克萨斯ES240分别得到了四星。
  超标车行驶里程短 新购汽车要多放味
  通常情况下,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给消费者的间隔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加上车辆在库存和运输过程中,乘员舱都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这段时间,车内的挥发性有机物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对43款车型使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被检车型行驶里程的增加,车辆的检测值越好。在此次比较试验中,共有3款车的行驶里程为500公里(含)以内,其中,各有1款车型甲醛或乙醛超标,另外1款车型乙醛检测浓度为0.049 mg/m³,和标准值只差0.001 mg/m³。
  相比之下,行驶里程在500公里至1000公里(含)的车型,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值要好于500公里以内的车型。而行驶里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受检车辆,获得五星和四星评价的要多于1000公里以内的车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刚购买新车的时候,往往也是车内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时期。为此,22家消费维权单位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提醒消费者,虽然车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可能会随着车体材料中有害物质的不断释放而有所减轻,但在购买新车初期,上车之前最好先打开车门放放味,在行驶过程中使用空调时应采用外循环模式,或开车窗通风。
  达标不代表没异味 建议增加检测项目和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比较试验中的43款车型虽然达标率达到了93.02%,但并不意味着车内就没有了异味。因为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据有关机构进行的检测和研究情况表明,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车内空气污染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而在制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过程中,规定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筛选原则一是按照《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能检出的物质,二是毒性较大、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物质,三是车内检出频率较高的物质,四是污染物控制措施符合国家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可行。因此,虽然此次检测中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达标率很高,但并不意味车辆中没有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也就是说,达标不代表没异味。
  此次比较试验结果和消费者的实际感受有一定差别,对此,22家消费维权单位指出,这主要是车内聚集了上百种有机物挥发物质,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规定了其中的8项,建议标准可适当增加有机物挥发物质的检测项目;另外,《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要求受检车辆放置在恒温、恒湿、静风、洁净空气环境中,并完全处于静止状态,这和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差别很大,例如车辆在夏天被阳光暴晒后异味较大,或在一些特殊路段行驶过程中,因为车内空气过滤系统不好,导致车内空气质量较差,因此,建议标准采用的检测方法应增加模拟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如模拟阳光照射,或是车辆在行驶中包括使用空调等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
  健全检测监控体系 从源头切断污染源
  &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无异于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指出,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而且汽车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即在车辆制造过程中改进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等的生产工艺,预防污染,切断车内空气污染源。
  由此,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呼吁,相关企业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认真对待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并切实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发生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替换、升级等技术措施。零部件生产企业应根据汽车企业治理污染的要求,选择环保绿色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淘汰高污染产品。同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空气污染物释放性能的检测、监控体系。
  同时,长春及21家消费维权单位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车辆的时候,最好先打开车门闻闻味道,选择无异味或者异味较轻、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另外,车内空气污染除了包含由于车辆生产制造时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外,车主所添加的一些车内装饰品,以及车主吸烟、放置劣质香水等也会加重车内&毒气&的浓度。因此消费者尽量不要增添或是改装汽车内饰,如不得不加装,最好选择一些正规的产品或者是比较有知名度的产品进行使用。
责任编辑:洪昭月
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民生工作办公室   承办:长春市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1 www. & All Rights Reserved & & 吉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质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