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第2小学视频小学啥事啊,说是有视频。li_ 谢谢~~

今天空间看见的。妈妈给小女孩拍视频小女孩说妈妈后面有叔叔。什么节目想看谢谢_百度宝宝知道山西万荣第二小学事件两小时完整,谁有,给分_百度知道
山西万荣第二小学事件两小时完整,谁有,给分
山西万荣第二小学事件两小时完整,谁有,谢谢 上传到知道来
中间空格去掉,不然系统不让我发账号。
我有更好的答案
//c.jpg" />”叶韵和何晓倩也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他.baidu<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zhidao/wh%3D450%2C600/sign=b85ab882ba096b03ab72/bcffcac0bc01fbd014a90f603ea7e://c.baidu.hiphotos.jpg" esrc="http.baidu
1:59:04秒 时长
,我也发不了啊 哈哈 现在网络严打 你懂的
请问您现在有了吗没有我还可以发
已发,求赏分
能发给我看看吗?
哈哈,两小时哦。你想要?
现在谁还有??
看我的回答
你这是假的,鄙视骗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学生:三个胆小鬼的故事_我的世界视频_爱拍原创谢托尼邀。&br&&br&格调这个词问的很泛-私以为格调这个东西没有高低多少之分,只有方向不同。高冷是一种格调,酷炫是一种格调,温情也是一种格调。请问你要哪种?这是第一步。就像经常碰到有人来问我说,怎么才能让网站“大气”一点,每次回答前都要一口血喷出来。网站这个东西我看来,是以富媒体、强交互的方式承载你的品牌,输出你的产品用的。格调是你自己的谁也拿不走,所以抄谁的也抄不对。前面有人说,首页全部扁平化-简直没什么比闭着眼睛瞎凑这种热闹更无脑的方案了-你把中国人民政府网站扁平化试试看。所以麻烦想想,&u&&b&你要的是什么格调?&/b&&/u&&br&&br&要是想清楚了请往下看。我在很多地方提到过[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能从多个维度、深度讨论一个设计作品的思维。那么暂且认为你已经找到了你的格调(方向),我们来谈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网站不至于拖你的后腿。&br&&br&&b&1.视觉&/b&&br&为什么第一个谈到视觉呢?是因为这是最直接的感受-虽然这一般不是一个网站最先被设计的部分。一个站点打开,头像素的第一秒就好像帅哥美女的脸,钟不钟情就看这一眼缘了。经济学里面有“幼鹅效应”,意指人会像小动物把第一眼见到的物体认作妈妈一样,把你植入在第一页的情感带入接下来的浏览体验中去。&br&&br&做一个有格调的网站时,视觉设计师会很注意用众多协调的元素赋予第一页你所选择的“性格”。具体怎么操作以前的回答里提到过,就不再贴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避免设计中有廉价的感觉? - 石奔的回答&/a&&b&。&/b&楼上知友几乎都不约而同拘泥于是否留白啊用什么字体,说白了就是一些提升平面设计的tips。要用好这些tips,那还真得回到本质-或者温馨、或者小清新、或者沉重,&b&无论你选择的路是什么,把相关的元素好好的用在第一页。&/b&贴两个最近我很欣赏的例子,感受下:&br&&br&a.&a href=&///?target=http%3A//www.otokomae.j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男前豆腐店&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c63bc30dc501ca51b2f24_b.jpg& data-rawwidth=&5656& data-rawheight=&2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6& data-original=&/c63bc30dc501ca51b2f24_r.jpg&&&br&乘风破浪的男子汉气魄感受到了吗?脑袋里面什么责任啊,梦想啊,坚持啊,都不知道先想哪一句好,海贼王七百多话一页一页在脑海里回放-虽然跟豆腐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凭这一张图,身为一个男子汉,这个豆腐电商,我逛定了!&br&&br&b.&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lantir&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9aea9e8b33ff4f2b13f0_b.jpg& data-rawwidth=&2848& data-rawheight=&1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48& data-original=&/b9aea9e8b33ff4f2b13f0_r.jpg&&它的首页是一组视频-军队、医疗、科研。看起来很严肃很帅气。不用细查你就能感觉到Peter Thiel的这家大数据公司是在解决这些高精尖的严肃问题,而且从这个颜色和气氛你会觉得一定靠谱儿。&br&&br&这块相对简单,例子特别多,好留心上网搜搜一抓一大把。性格这个东西不是照葫芦画瓢抄抄就好的。比如小米官网就高高兴兴的用了苹果官网那种sleek的、科技+时尚的气氛,配这么一个geek感特别强的产品,总有点错位。&br&&br&&b&2.交互&/b&&br&往后深挖一步,就到了交互体验了。有人说了,交互就是动画嘛。这个太、太、太片面了。什么是合理的交互逻辑、资讯架构、设计范式,这一段话实在讲不完,麻烦去至少啃几本书。总之,当用户和你的站点有了点眼缘,想跟深度互动一下的时候,不要造成混乱。这个基本条件满足了之后,我想介绍两个点:微动效和富媒体。&br&&br&a.&a href=&///?target=http%3A//www.why-juice.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Juice?&i class=&icon-external&&&/i&&/a& 里用到的微动效(Subtle Animation)&br&&br&&img src=&/57b20a6e010a98fb1ca60db_b.jpg& data-rawwidth=&5736& data-rawheight=&2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6& data-original=&/57b20a6e010a98fb1ca60db_r.jpg&&Facebook在开发新paper应用的时候作出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都喜欢在与界面交互时体验到微动效的存在。比如按钮的跳跃、页面的视差滚动、hover效果延迟等等,点进这个页面可以体验一下。有很多开发者煞费苦心制作了免费、开源的js library还有工具包,就是为了帮你在细处提升哪怕一点点。至于这一点点交互的效用?反正图中这个页面我玩儿过很多遍了。&br&&br&b.&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ENJI ENDO&i class=&icon-external&&&/i&&/a& 里用到的富媒体(Rich Media)&br&&img src=&/854fcfecf859dcbf0acb3_b.jpg& data-rawwidth=&5720& data-rawheight=&29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0& data-original=&/854fcfecf859dcbf0acb3_r.jpg&&这小哥是个DJ,于是干脆就把自己的house music当背景音乐来放了。包括通过上面palantir的例子我们也看到,视频、音乐、动画经常会带来比换来换去的抬头大图更有冲击力,和代入感。网站这玩意儿和书籍、电视说起来有什么不同?要我说其实它是手段更多样的“浸入式”媒介,所以用多种必要的手段带入用户走进你的世界,可以说是你格调的最最终极体现了。&br&&br&&br&&b&3.开发&/b&&br&站点的可管理性、兼容性、速度等指标虽说不太被设计师所注意,但是这也绝对是不能不提的。比如你为了提高所谓逼格放了一张横宽6000px的高清大图,目标用户加载要花3M流量和3分钟时间,这体验能好吗?移动互联网把大家都宠坏了-敢说以现在用户的attention span,超过几十秒的等待绝对都给吓跑了。(说起来也惭愧,我自己的站点&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n Shi Works&i class=&icon-external&&&/i&&/a&因为架在美国服务器上,从国内访问总是很慢。)&br&&br&前端开发这里,我虽然注意到了,但绝对称不上是专业。目前只能注意到可用资源的优化(比如图片压缩、视频、音频压缩等等),Framework压缩(例如bootstrap里面会有一堆用不到的语句),尽量使用webfont(尤其是中文因为字库相当大)。&br&&br&这块儿呢就不班门弄斧举例子了。大家常用的百度、淘宝都是经过非常、非常严苛的优化过的,因此才有能力支持某答案提到的“访问量大,人气爆缸”。没了精益求精的开发、迭代,你的站点会始终带着脚手架遭到用户嫌弃的,“格调”更是一纸空谈了。所以各位设计师同行,要对开发好一点啊。&br&&br&————————&br&最最最后,还是想点一下题。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拘泥于“做什么,怎么做”,而是先问问自己“为什么”。&u&&b&每个设计都是有理由的,你的初心才是你“格调”的本体。所以要问高“格调”的网站都有什么共通点?我得告诉你,共通点就是他们都“有格调”啦。&/b&&/u&&br&&br&完。
谢托尼邀。格调这个词问的很泛-私以为格调这个东西没有高低多少之分,只有方向不同。高冷是一种格调,酷炫是一种格调,温情也是一种格调。请问你要哪种?这是第一步。就像经常碰到有人来问我说,怎么才能让网站“大气”一点,每次回答前都要一口血喷出来。…
我喜欢这个问题。所以我用35张图一一分类来诠释下。【已完结】&br&&br&&i&(收藏数远多于赞数这样真的好吗&/i&|?ω?`)&br&&br&“取景”这个词用起来更主观,那请允许我把它换成更客观的“构图”&br&那现在,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因为“人物”和“构图”可以迸发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因果关系:&br&A:为了拍好人物,而去寻找好的构图方法;&br&B:为了更绝妙的构图,而加入人物元素到画面中;&br&也许你会觉得题主只是想问上边的A,但我觉得,A和B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下边我会同时聊A和B。&br&&br&-----------------------------------------正文------------------------------------------&br&&br&------------------------------A:为了拍好人物,而去寻找好的构图方法----------------&br&&br&首先,假如你有人物了,如何取景会让画面更美?&br&你大致需要三个要点:【基本的构图方式】【人和景的呼应】以及【用人和景讲故事】&br&(以下简称为【构图】【呼应】和【故事】)&br&不废话了,上图:&br&&img src=&/ec08c1dadbaf_b.jp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ec08c1dadbaf_r.jpg&&地点是圣托里尼。我们当时只是想拍个合影留念一下而已,但阳光和地中海实在太美,我的想法就是,站远,然后用长焦压缩空间,把人融入到景中去。我让他们先在悬崖边站好,给我留个位子(我是图中右2),然后在大约一百米外架好三脚架,用接近200的焦距拍摄,倒计时1分钟自拍,连拍好几张,筛选之后得到上图。&br&下边讲讲我说的那三个要点:&br&【构图】本身的学问很多很复杂,但你想单纯地拍好照片,其实仅仅需要那么几种构图方式就够了。比如最基本的对称构图、1/3构图,以及井字构图。上图就是最简单的井字构图,把画面等分成九块,然后把画面突出元素”人“放在左下角的那个交叉点周围。——完全就够了!&br&【呼应】这里的呼应其实也算是构图,只不过需要人物的肢体或者眼神来产生与景物的相互关联。比如上图,大部分人伸出的手,特别是左一伸出的右手,以及眼神,都能让你感受到这些人有种与画面中大海的相互交流的感觉。。。我不想说太多了,因为说多了没太大意义,分析图片本来是不该这么仔细的,又不是做语文题目。我在下边好几张图都会谈到【呼应】,你们慢慢感受下就好了。&br&【故事】其实就照片本身来说,这张的故事性并不强,其实就是一堆逗比在看海、傻嗨而已,对吧。但在LOFTER和微博上有很多人告诉我,看了这张图后觉得很受激励,觉得一定要来一次这样的旅行。那你们看吧,摄影就是在共鸣中才会讲故事,即使我没有详细介绍这个故事,看的人也会自己为它构建故事。那这个故事就是有关”旅行“、”青春“、”大海“、”友谊“等等的集合体,如果你取的景能让人看到(或者猜到)里边的故事,即使人家猜的风马牛不相及,这张照片也算是成功了。&br&&br&那下边放的图我就不废话太多了,就简单说说。&br&我重新从简单的图开始讲。比如这张:&br&&img src=&/566edc84db35cb4d55f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66edc84db35cb4d55f8_r.jpg&&没有【故事】,【呼应】也很弱,基本就是人被美景包围,仅此而已。&br&我想说的其实是【构图】。&br&很多初学者对构图把握不好,那你就从最简单的对称构图,或者居中构图开始嘛!&br&把人居中,然后把景包进去,就是最简单的了。对称构图的还有比如下图:&br&&img src=&/16ce697e4dfcfcba04312fbcd4088101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16ce697e4dfcfcba04312fbcd4088101_r.jpg&&这张图的【构图】再简单不过了,两个关键主角对称放置,背景是佛罗伦萨的夏夜广场。&br&当时我深深被街头吉他手吸引,大家都坐在佣兵凉廊下边,吹着凉爽的晚风,气氛非常舒服。&br&那这个时候我就想尽最大努力留住这一刻(所以我当时只是想把吉他手拍好的)&br&我在他面前蹲了好久,拍了好多照片,全是井字构图,其实是可以出好图的。&br&但恰好来了右边的老奶奶,她低头认真地挑选街头吉他手自制的CD片。&br&注意了——这时候画面的【呼应】和【故事】立刻就蹦出来了。&br&我果断连抓了好几张,最后得到上图。&br&所以你看【呼应】确实是构图的一部分,两人呼应到了,构图自然也就变成了对称的。这很简单。&br&而【故事】的话,上边我也只是简单介绍下,我相信你还能从他们的服装、神态、灯光、路人以及这极具古典氛围的背景中猜到很多故事。就不多说了。&br&&br&好了,也许你会说,虽然【构图】简单,但是要做到好的【呼应】和【故事】却需要人物的”配合“。&br&我承认,这种”配合“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br&我给的简单的建议就是:拍背影。如下图:&br&&img src=&/8bbe9e64ea2b7cbb77752afb08da09a4_b.jpg& data-rawwidth=&1364&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4& data-original=&/8bbe9e64ea2b7cbb77752afb08da09a4_r.jpg&&傍晚的英格兰西海岸,夕阳确实很美,初衷是拍人,但舍弃正面,舍弃了细节而采用剪影来突出氛围。(这张是&a href=&///people/1f56a31bb7199dae7eb04383fd7eabf9& data-hash=&1f56a31bb7199dae7eb04383fd7eabf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九号球的薛& data-hovercard=&p$b$1f56a31bb7199dae7eb04383fd7eabf9&&@九号球的薛&/a& 拿我相机拍的,我当时往海边跑去拍海浪了)&br&【构图】如果你不想多想,那就居中或者对称。背影可以帮你做到。&br&【呼应】你只需要让大家嗨(sha)皮(bi)地伸粗她们的双手,给点轻松愉快的情绪就好了。&br&【故事】你甚至完全可以不要。但是景色这么美,大家这么自在,没有大故事也有小情绪呀!&br&再来张背影:&br&&img src=&/1df013ec1b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df013ec1b3_r.jpg&&你看这样的照片初学者绝对拍的出来(绝对只是初学者水平)。&br&为了合影,同时避免表情简单(颜值不高会导致片子像普通旅游照)避免情绪缺乏(旅行中的情绪大多都没有什么戏剧性)的话,拍背影真的是好处多多。三个要点基本都有了,【故事】感和上一张差不多,把游乐园的旋转木马虚掉以后,小情绪就出来了一点点。&br&个人很喜欢摄于哥本哈根游乐场的这张,它把我和朋友们的旅行回忆青春回忆都包进去了。有时候自己喜欢的照片真的和它的技术无关,而和拍的地方、在一起的人最相关。&br&&br&下边放的全是三分法或者井字法构图。这种方法用多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甚至有时候自己还会觉得俗气。那么在【构图】变俗气时,你的【呼应】和【故事】就得出彩了。&br&先来一张不出彩的:&br&&img src=&/b4fec4be1f7d5da74855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b4fec4be1f7d5da74855_r.jpg&&&br&这张的亮点仅仅只是色调而已。构图三分法到位了,你会觉得片子看着就还算凑合的。&br&而【呼应】和【故事】很弱。其实如果能把画面左边的观众(我没拍进去)加入会更好点,但当时考虑到人群太杂乱了,就没有拍。而【故事】的话,看你怎么想了。这是布拉格一个广场上演奏多种乐器的老爷爷,人还特别逗,但他只有一个人在那表演。。。&br&&br&那同样是街头演奏,下边这张的【故事】就会稍微强点:&br&&img src=&/85d80a19e8bfdc1e6604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85d80a19e8bfdc1e6604_r.jpg&&伦敦深夜,某个桥墩下面,孤独的黑人街头表演者在那吹着笛子。这条路人流量超级少,右边确实是空空的街道而不是我故意处理掉的。但他却吹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即使根本没有观众。&br&这里边的【故事】,由他的专注、右边的空荡、昏暗的灯光以及略重口的调色共同造就。具体是什么样的故事,就交给看照片的你吧。&br&而【构图】,最简单的三分法,不难吧?&br&&br&再来一张强【呼应】的:&br&&img src=&/0991cedc08390e2ead9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0991cedc08390e2ead9a_r.jpg&&当时我们正在瑞士马特洪峰旁边的半山腰歇脚,那边有个小酒吧,画面中的吉他手正在卖力地唱着。我用长焦拍了很多他转过头看我的照片,但这种拍摄对象与你交流的片子并不容易出感情,除非他身份特殊,比如是个东正教教徒,是个满脸沧桑的流浪汉,是个刚绽放微笑的小女孩。但他作为一个带着墨镜的吉他手,看我时基本没太多特殊的情绪。所以我就给了他一个【呼应】:&br&玻璃上倒映的是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是马特洪峰最主要的一个观景点,本身也就是个雪山。这种【呼应】在有的人看来会挺牵强的,但实际上很多有趣的街头摄影都是用的类似这种方法,而在我的画面中,相互呼应的是一个人和一座海拔3883的山峰。&br&&br&最后给大家看一张三要点都有,但是都挺平淡的片子是怎么样的:&br&&img src=&/feec4ceefa04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2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feec4ceefa04_r.jpg&&这是用120胶片机(EXAKTA 66)拍的佛罗伦萨露天音乐会。我自己很喜欢这张。&br&论【构图】,很简单;论【呼应】,有现代指挥家和古代雕塑的呼应;论【故事】,就是个普通的街头交响音乐会而已。蛋疼的是当时佣兵凉廊还在维修,后边的脚手架挺扎眼的。。。&br&这张片子一点也不出彩,但放这只想说明,如果你像普通旅游者那样给指挥家来个大头照,那真的没太大意思;如果你就把指挥家和乐队拍进去,那也就是个记录照而已。&br&但如果你把右上角的雕像拍进去,那故事和感慨就很多了,我能拿着这张照片和朋友们描述当地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他们像快闪似的几分钟内集结好,所以交响乐也可以很街头。而如果再去了解下右上角的雕像,以及我当时听到的那几只曲子,对我来说,故事就更多了。&br&&br&&br&&br&&br&讲了那么多为了拍人而取景,下边进入B——其实我觉得想拍出好片子,B更重要&br&&br&-----------------B:为了更绝妙的构图,而加入人物元素到画面中-------------------------&br&&br&相信我,如果你做好了B,那你再去做A,简直得心应手易如反掌,粗去玩时也更容易拿小伙伴或者路人出片了。&br&&br&B的精髓其实就一句话:&b&画面本身太单调,弄(neng)个人放进去,让画面更和谐更有趣。&/b&&br&也不废话了直接上图:&br&&img src=&/b7a9dae1ecfd72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b7a9dae1ecfd72_r.jpg&&海边夕阳无限美,火烧云、海浪和风车都棒极了,但还是太平直太单调,怎么办?放人进去!&br&(摄于英国Blackpool,井字构图)&br&&img src=&/436b87ccc7750763cbe38e0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436b87ccc7750763cbe38e0_r.jpg&&滑雪场云朵太梦幻太立体,但下边空白太多,还是太平直太单调,怎么办?放人进去!&br&(摄于瑞士少女峰旁边的滑雪场,井字构图,上中下三分构图)&br&&img src=&/e7d169d3b5cdf62847da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e7d169d3b5cdf62847da_r.jpg&&海上落日太醉人,连前景的桥都有了,但还是太平直太单调,怎么办?放人进去!&br&(自拍,摄于瑞典马尔默,不规范的三分构图,请忽略我的重口调色么么哒(づ ̄ 3 ̄)づ)&br&&img src=&/a94dfcc2d368b89f308df970a78525b3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6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a94dfcc2d368b89f308df970a78525b3_r.jpg&&海滩质感超棒,特别是加上脚印,尽管不远处有礁石,但画面还是太单调啊!恰好过来个小正太,于是&br&(摄于威尔士Pembroke,井字构图)&br&&img src=&/696dd3fcb708b29f10653c3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0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696dd3fcb708b29f10653c3_r.jpg&&这张图,没有人的话其实氛围、对比以及【故事】已经够了(因为这是爱丁堡一个很有名的城堡)&br&但是还是太平庸了,于是等个人过来。。。他手里拿的,是这个城堡的语音介绍(电子导航)&br&(对称构图)&br&&img src=&/a919fdcfe2a27fea970d7ef28fb1b85c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a919fdcfe2a27fea970d7ef28fb1b85c_r.jpg&&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名字挺吊,氛围也不错,冷暖对比有了,人群虚掉而出来的时间流逝感也有了,但还是太平直太单调,怎么办?放人进去!&br&(不规范的三分构图)&br&&img src=&/c00cc5f41bcdb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c00cc5f41bcdb_r.jpg&&雪山雄伟壮观,云海汹涌澎湃,但还是太平直太单调,怎么办?放人进去!&br&(你没看错,图中右中的小十字架旁边的小点是个人。。。。。。你可以去我LOFTER看大图&br&摄于瑞士流塞恩旁边的雪山观景台。图中那个人我注意了很久,起先他靠在十字架旁边,基本拍不出来,后来他就这样站在那看远处的雪山看了好久,我也给他拍了好多&br&因为实在是太远了而我只带了最远200的镜头,so,就是这么小!&br&你看不清怪我咯)&br&&br&好了很多人会说了,我等不到人肿么办啊啊啊!&br&请把你自己放进去,谢谢:&br&&img src=&/e8e4babfe57f8e2f41c11c891a27af8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8e4babfe57f8e2f41c11c891a27af82_r.jpg&&(摄于北爱尔兰北海岸,当时最后一丝夕阳就快没了,我匆忙拍下这张自拍。这张是朋友帮我拍的)&br&&img src=&/a40b467f7afcc7eea4c24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a40b467f7afcc7eea4c24_r.jpg&&(片子本身很平淡,但如果没有我的话就更单调了。这张是朋友帮我拍的)&br&&img src=&/8ca86dd22b8c928c562ce5dcf24a7558_b.jpg& data-rawwidth=&1840& data-rawheight=&1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0& data-original=&/8ca86dd22b8c928c562ce5dcf24a7558_r.jpg&&(圣托里尼,所以。。。自拍也可以的。。。至少不像旅游纪念照那样普通就好惹)&br&&img src=&/7140bbdfdf3d5d0791cc1baff5207686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7140bbdfdf3d5d0791cc1baff5207686_r.jpg&&(马特宏峰前,不规范的井字构图,如果山峰再靠左上角一点就好了,人和山都分别在井字交叉处/黄金分割处也一样。这图是朋友帮我拍的,自己非常喜欢,当了很久的爪机桌面)&br&&img src=&/629a9ffdbeeba46b75a890bf_b.jpg& data-rawwidth=&1006&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6& data-original=&/629a9ffdbeeba46b75a890bf_r.jpg&&(威尔士Pembroke的海岸星空。星空本身很美,所以很多人往往会漏掉前景的适当点缀&br&没有合适的前景?那就用你自己吧!)&br&&br&-----------------------------------------C:不按常理出牌------------------------------&br&&br&看了上边A和B,你应该基本了解了人物和构图的相互关系。那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你拍摄就更随意了。对于我,一切以愉悦自己,记录生活为目的,那么片子完全可以不按常理出牌。&br&&br&你可以给人拍情感自然充分释放的正面,即使他们不是帅哥美女:&br&&img src=&/d7afe78696a5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d7afe78696a5_r.jpg&&(我想强调下这是我最喜欢的卷solaris 400,请有库存愿意卖的小伙伴联系我谢谢么么哒(づ ̄ 3 ̄)づ)&br&&br&你也可以拍人物倒映,就算画面杂乱构图混乱,但有情绪就好:&br&&img src=&/0ae3d6b248b4eebd74c558_b.jpg& data-rawwidth=&2023& data-rawheight=&1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3& data-original=&/0ae3d6b248b4eebd74c558_r.jpg&&(照片主角说她很喜欢这张,他们是情侣)&br&&br&你甚至可以完全弱化人物(只要你愿意),有时候单是景或者物,辅之以独特视角,就足够表达情感:&br&&img src=&/1d09adf299e7bc84a9728_b.jpg& data-rawwidth=&1728&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8& data-original=&/1d09adf299e7bc84a9728_r.jpg&&(毕业组照之一)&br&&br&这部分就不展开了,毕竟是写给初学者看的,这种意境大于内容的拍法容易被键盘摄影大神喷“乱七八糟”,同时被初学者认为不好看。。。两边不讨好,就不说了。&br&&br&--------------------------------D:写真中的取景--------------------------&br&&br&介于有的人提醒我题主的问题其实并不明确到底是人文片或是人物风光片还是写真片,所以这里在计划外加了一点点和写真有关的&br&。。。。。。。但是我考虑了很久,为了不和上边的片子画风差别太大,所以我只放几张图,相比之下文字会多点。&br&原因是我拍写真时,清新唯美的风格居多,和上边的片子几乎不是一个次元的_(:зゝ∠)_ &br&(当然你如果只想看图,可以戳&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rst的人像集&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个人觉得给妹子拍普通要求的写真,场景真的没那么重要(或者说,没那么难安排)&br&你要么拍的是场景很棒(or很特殊)的片子,那么前提就是你得去到那个场景,而这个有点像拍电影的取景了,你需要什么样的主题/背景那你就去找那样的地方,每个城市还不同,这个没什么好多说的。&br&比如画室、火车车厢、花房、海边、废弃工厂、天台、芦苇海,等等等等,我自己贴张图在这:&br&&img src=&/cbd1c1f0b8e26cb3ebb03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cbd1c1f0b8e26cb3ebb03_r.jpg&&&br&一旦你找到了棒棒的场景了,那么剩下就是你自己技术的事情了_(:△」∠)_原谅我爱莫能助&br&&br&但是我的重点来了:我拍的很多写真,都是弱化场景强化模特的,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精挑细选的一个小小的拍摄空间/场地,就能满足一组甚至多组片子的拍摄要求了。&br&简单来说,比如在教室拍,如果你能霸占下整个教室那当然是棒棒的;但如果你做好了模特的引导,自己拍摄角度也多样的话,一个小角落就够你玩的了。基本就这意思。&br&&img src=&/6cee843db13cbc998dcc3_b.jp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6cee843db13cbc998dcc3_r.jpg&&&br&在室外也一样,我时常是去找那些不起眼的公园或者路边的绿化去取景,一些画面干净、层次足够立体的小角落就够了。&br&&img src=&/38fe37cda6fe49ee6d07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38fe37cda6fe49ee6d07_r.jpg&&&br&那拍这种片子的话其实也是蛮考验你的沟通能力的&br&(其实拍人像沟通能力最重要我会乱说?_(∠ゝз:)_)&br&有趣or特殊的“场景”所给你的激励绝对比这种普通平淡的地方多得多,所以你会明显感觉前者拍起来更容易;而后者,缺少类似前者那样的激励,你和模特的积极性都不容易调动起来。&br&&br&但是呢,如果你和模特沟通足够轻松愉快,那么取景角度可以非常多样,比如下边这组拍摄于梨花桃花快榭掉的日子的写真。&br&先看看现场,是在钱塘江一个观潮点。取这种点最蛋疼的地方就是人巨多,花也快谢了所以拍摄角度特别难找。&br&&img src=&/83d27f646b767fda2d0c11f58d314e70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83d27f646b767fda2d0c11f58d314e70_r.jpg&&(上图是拍摄前一周的晚上,花开正旺)&br&&img src=&/da15869bea4a5ec86f57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da15869bea4a5ec86f57_r.jpg&&(工作照一张,请勿吐槽马赛克。。。你能看到人挺杂的,花周围也长出叶子了,拍起来花的颜色没那么纯了)&br&那么如果你能取到花多的角度,拍起来还算方便:&br&&img src=&/fd6ea2baa1f0c479bbfd_b.jp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fd6ea2baa1f0c479bbfd_r.jpg&&如果花就只有一簇,你也可以好好利用起来:&br&&img src=&/02a5fa4d5c4f962ab50e_b.jp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02a5fa4d5c4f962ab50e_r.jpg&&如果完全没花(不拍花),你还可以这样:&br&&img src=&/9fc7e10f509f39e2708fdba1f372e13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9fc7e10f509f39e2708fdba1f372e13d_r.jpg&&(这时候场景不是弱化了,而是完全么有了!)&br&——但你依然可以出片。&br&&br&&i&(这里容我吐槽下有些人老是喷大光圈拍人像的,先不说什么个人喜好我爱用啥我用啥要你管,我就说不同场景下的光圈使用情况好了——如果你去个沙漠拍,或者去个庙里拍古装,那小光圈尽管用;大光圈也能用但是离太近的话背景就虚掉了,多浪费呀→_→&/i&&br&&i&但是!你特么用小光圈来拍上组图当时的场景试试!!!我方圆两米范围内就坐着两个老人,一个推婴儿车还抱着孩子的,五米开外的江堤上靠着一溜十几个非主流杀马特——我用大光圈虚掉背景之后还是很难很难很难找到角度不把亮红色的婴儿车拍进去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跟我谈什么“人像不是都大光圈的呀”的话,我只能说,你行你上!&/i&&br&&i&光圈只是自己手上器材的一部分而已,每个摄影师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碍着别人就好了,喷子要装逼麻烦挑个李菊福的切入点来喷好吗,不要再拿光圈说事了,太幼稚。)&/i&&br&&br&最后来组特别一点的:取景不一定取现成的景,你还可以自己造景啊!&br&比如我之前在杭州的卧室连带了一个大阳台,它方方正正长这样:&br&&img src=&/83b1f9b6c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3b1f9b6c2_r.jpg&&(我还没搬进去时拍的)&br&后来我淘宝了一堆地毯垫子抱枕等,把它布置成温馨小角落:&br&&img src=&/eec7a1f27eab9f88a0dd423e4a20b94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ec7a1f27eab9f88a0dd423e4a20b94d_r.jpg&&这时,这个小角落稍加改造(买点灯,挂上白纱)就可以变成一个拍室内人像的取景地了:&br&&img src=&/a55c008a6e55a81e8aa01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a55c008a6e55a81e8aa01_r.jpg&&&img src=&/d29bad9baa7be6ee00a803f2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d29bad9baa7be6ee00a803f2_r.jpg&&&br&——所以如果你说拍人取景不好找好难决定不容易去等等问题,其实你可以发挥想象自己在家搞一个小场景就可以解决了。&br&&br&。。。好了不说了,人像说多了容易挨喷,多年来血与泪的经验教训&_&这年头键盘摄影师越来越多了,惹不起好像也躲不起。。。&br&&br&&i&然后提醒下有些中二少年啊:知乎答题不是摄影比赛啊&/i&&br&&i&题主问的是“如何。。。才最佳”,而不是“谁拍得最佳”&/i&&br&&i&要看谁拍得好,还得去图虫和LOFTER啊谢谢&/i&&br&&br&--------------------------最后祝大家愉快地取景(多扣题!满分!!!)------------------------&br&谢谢大家的赞!&br&这个月才开始玩知乎,粉丝数跟很多大神没法比。&br&但我发现只要自己认真回答,点赞数量完全可以飙上去。&br&所以我好喜欢知乎的氛围;在很多摄影网站和微博上,抱团很严重,不抱团的摄影师根本没法和几万粉丝的大师比照片热度。&br&知乎给我的感觉是更公平更理性&br&----------------------------------------------------------------------------------------------------------&br&最后安利下自己:微博@first同学 &a href=&///?target=http%3A////profile%3Frightmod%3D1%26wvr%3D6%26mod%3Dpersoninf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 ;LOFTER: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rst&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喜欢这个问题。所以我用35张图一一分类来诠释下。【已完结】(收藏数远多于赞数这样真的好吗|?ω?`)“取景”这个词用起来更主观,那请允许我把它换成更客观的“构图”那现在,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因为“人物”和“构图”可以迸发出两种完…
1 仔细看日系片, 多是自然光线(日光为主)包围而成的暖色调,而加入的外来光源(如闪光灯)就与日光的色温不一致了,虽然可以在闪光灯前面加色板改变闪光灯的色温,但是日光色温时时在变化,这样就增加了拍摄的难度。&br&
2 前面有人说过了 ,有更大的反射面积。&br&
1 仔细看日系片, 多是自然光线(日光为主)包围而成的暖色调,而加入的外来光源(如闪光灯)就与日光的色温不一致了,虽然可以在闪光灯前面加色板改变闪光灯的色温,但是日光色温时时在变化,这样就增加了拍摄的难度。 2 前面有人说过了 ,有更大的反射面…
因为日本摄影师相对于欧美摄影师,对光线的追求更在乎光线的氛围作用。主要用来交代环境和氛围,所以逆光空气感侧光多出自日本摄影师。所以他们的主光源大部分时候都是太阳光,或者是一些台灯什么的。日本摄影师又秉承亚洲审美的中庸的特点,所以光比上更喜欢低反差。低反差的效果无非就是追求 低光比和柔光。台湾摄影师的平光布光或许就有日本摄影师的影子。&br&基于以上考虑。 所以日本摄影师的 在室内人像的布光目的就清晰了:&br&1中和光比:提亮暗部,尽量减少画面中的死黑部分。&br&2这种补光为不破坏主光的氛围感,所以就要减少 补光的存在感。而 光线的存在感 无非就是亮度 硬度 和色温。 所以就要求 光线要弱不可高于主光。光线尽量柔,越柔和的光线存在感越低。(跳闪的原因)色温要与主光保持一致。所以 他们就需要一个 柔和的与主光色温一致的弱光源。&br&3所以 我们可以选择一只大号柔光箱配合一盏小功率闪灯配合色片。或者一个大号柔光箱。&br&4然后在实际应用中。日系摄影师偏爱早晨或者下午的太阳做主光,光线的亮度和色温变化快。光线复杂,最佳时间稍纵即逝。选择闪光灯当然拥有更多的控制力,当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操作时间。(布光再熟练你也有可能要手动调节光比和更换色片)而反光板,布光更直观,效率更高,色温和亮度随主光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起码反光板比大号柔光箱占用的空间更小)关注日系摄影师更在乎的神态的细节变化。&br&&br&所以这是他们的拍摄题材和关注重点导致的一种拍摄习惯。就好像对于光线变化复杂现场情况突发的情况下,我会选择AV 或者 TV去拍而不是M档。人像并不应该是会“打灯”而是应该会“打光”室内摄影也不应该叫“至少有一个好的闪光”而应该叫“至少有一个好的布光”。最后你会发现 餐巾纸一块小镜子一张黑卡都能是你的“灯”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用。
因为日本摄影师相对于欧美摄影师,对光线的追求更在乎光线的氛围作用。主要用来交代环境和氛围,所以逆光空气感侧光多出自日本摄影师。所以他们的主光源大部分时候都是太阳光,或者是一些台灯什么的。日本摄影师又秉承亚洲审美的中庸的特点,所以光比上更喜…
&img data-rawheight=&2962& data-rawwidth=&440& src=&/f089f83626ddd1affb1fd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f089f83626ddd1affb1fd3_r.jpg&&&img data-rawheight=&2901& data-rawwidth=&440& src=&/8f0e03b1fd7c4eefa125c9ab0f352bf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8f0e03b1fd7c4eefa125c9ab0f352bf6_r.jpg&&&img data-rawheight=&2986& data-rawwidth=&440& src=&/0e7a8af3e460c24efc3bbc0c017bd7e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0e7a8af3e460c24efc3bbc0c017bd7ee_r.jpg&&&img data-rawheight=&2986& data-rawwidth=&440& src=&/7b1c232fef05283faa6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7b1c232fef05283faa6a9_r.jpg&&&img data-rawheight=&2986& data-rawwidth=&440& src=&/8bccf4ddbae81eb3a378f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8bccf4ddbae81eb3a378fd_r.jpg&&&img data-rawheight=&2986& data-rawwidth=&440& src=&/d3a1195192dddd054d184e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3a1195192dddd054d184e2_r.jpg&&&img data-rawheight=&2986& data-rawwidth=&440& src=&/b4ec25f59d1ab94a3cde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b4ec25f59d1ab94a3cde2_r.jpg&&&img data-rawheight=&2585& data-rawwidth=&440& src=&/b099fef9bdf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b099fef9bdffb_r.jpg&&资阳cos相关墙 【摄影相关√】81种摄影专业布光图!尤其棚拍必码!&img data-rawheight=&2986& data-rawwidth=&440& src=&/4bcf0d1254bdc79ea9d74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4bcf0d1254bdc79ea9d743_r.jpg&&
资阳cos相关墙 【摄影相关√】81种摄影专业布光图!尤其棚拍必码!
我是做影视灯光的,闪光灯什么的不太懂。但说几个我认为共通的吧&br&1,光是走直线的。&br&2,光的软硬取决于光源的发光面积和被摄物体的相对大小。&br&3,光源和被摄物的距离决定了照度衰减的方式,离得很近,衰减剧烈,离得远,光线过渡就相对平均。也就是光的平方反比定律,我觉得这是布光基础最重要的一点。&br&你将23点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有些关于光比光质的问题就能想通了,
我是做影视灯光的,闪光灯什么的不太懂。但说几个我认为共通的吧1,光是走直线的。2,光的软硬取决于光源的发光面积和被摄物体的相对大小。3,光源和被摄物的距离决定了照度衰减的方式,离得很近,衰减剧烈,离得远,光线过渡就相对平均。也就是光的平方反…
首先来解决一下题主对光质问题的疑问。楼主说的不错,光质确实和光源的远近相关,也和大小相关,但是如何对比两个光源哪个更柔哪个更硬?有没有直观的方式确认。最直观地方式观测光线的柔和度就是站在被摄者的位置观察光源①【&b&有效发光区域在透视越大越柔】。&img src=&/66a7491cef3b900df8655fff095ea19f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66a7491cef3b900df8655fff095ea19f_r.jpg&&&/b&&br&举个栗子,星星是被摄者,有一大一小柔光箱,大的比较远,小的比较近,但是他们从被摄者的位置来看是一样大的,所以他们的光质是一样的,在角膜表面的反射高光区域也是一样大小的。&br&&br&既然提到了角膜表面反射就顺便说下,这玩意叫眼神光。而且②【&b&眼神光的形状是和光源是一样】&/b&的,所以你们看得某些电影中的女主角眼睛里的环形高光是啥来着?就是环形LED灯。&br&&br&前面都好理解,来点进阶的吧。玄学模式开始。&br&其实③【&b&光质也是有方向性】&/b&的,举个栗子&img src=&/1b98e41b6127adb78cd41aab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1b98e41b6127adb78cd41aab_r.jpg&&&br&这次我们就拍一个三棱柱,摄影师正对面的是其中一条棱,然后我们用的光源很奇特,是一条很细的长条状柔光箱(哎呀你就理解为日光灯管好了),然后横着放这个灯,以被摄者角度来看是这样的,还不错哦挺柔的。&br&&br&这时我们把这个日光灯管竖起来放就成了下图这样&br&&img src=&/eafe3b507e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eafe3b507e_r.jpg&&就变成很硬的光线了。可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柔光的方向性,阴影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的不平整(三棱柱的一个棱),光线柔和化是因为灯的发光面积跨过了这个不平整,致使不平整的两端都会被光源照射到。所以这个光源需要在这个不平整方向的垂直方向有延伸才会柔和。&br&&br&那么现在你理解了为啥会有长方形柔光箱,八角形柔光箱,条形柔光箱了么?&br&首先是主光用什么。&br&主光是会被角膜反射而且也需要各个方位都均匀扩散所以&b&主光基本都用圆形的beauty dish/八角形柔光箱/柔光伞/反光伞&/b&。&br&照亮&b&模特侧面可以用方形柔光箱或者条形柔光箱&/b&,因为不会造成侧面的阴影,光线也不会扩散到正面影响主光和眼神光。条形柔光箱加上个栅栏就可以做轮廓光,一个道理。&br&背景灯基本都可以,根据你想要的扩散效果。这个随便试试就知道了。用标准罩效果其实也不错没必要去买斜口罩。&br&&br&&b&OK上面的如果你学会了你就基本入门了。想找我学更深入的可以私信我问我微信号哈~图都是用WIN自带画图工具画的,笔记本没PS。。。能忍则忍吧聊胜于无了。&/b&
首先来解决一下题主对光质问题的疑问。楼主说的不错,光质确实和光源的远近相关,也和大小相关,但是如何对比两个光源哪个更柔哪个更硬?有没有直观的方式确认。最直观地方式观测光线的柔和度就是站在被摄者的位置观察光源①【有效发光区域在透视越大越柔】。…
首先谢邀&br&&br&不同的灯光附件有不同的效果,主要说来就是照射面积和光线软硬不同.&br&&br&在问题中,附件的软硬程度应该是标准罩&裸灯&四角柔光箱&八角柔光箱.国内用伞的还是比较少,我没怎么用过就不说了.&br&&br&上图&img src=&/3b7a3a634b8a60069c34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3b7a3a634b8a60069c34_r.jpg&&&br&&br&这是爱玲珑的附件效果图,只用单灯拍摄,从中可以看出各种附件的不同效果.&br&&br&另外,灯光远近所带来的变化其实是光线的扩散.光线方向杂乱,那就是柔光,越远的话,达到目标的光线方向性越统一,看起来阴影就要深一些,阴影的边缘也会更加锐利清晰.当光线离目标较近的时候,方向杂乱的光线散射的并不多,都能照到目标,所以看起来阴影会比较淡,这就是光源距离带来的变化,举个例子,太阳的面积比地球大得多,按理来说应该是柔光才对,但是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导致射入地球上的光线方向基本一致,所以即使阳光经过大气层的散射,依旧是属于硬光的范畴.想想登月的照片,由于月亮没有大气,所以阳光照上去那是相当的硬啊.&br&&br&还有,附件的发光面积越大,光线相对就是越柔和的.当然也要看是否有加柔光材料.你就是把雷达罩做的和柔光箱一样大,也不可能比柔光箱发出的光线柔和,这就是柔光布的厉害.有些大厂家就连柔光布都有不同规格,比如爱玲珑就有六种柔光布供客户选择.各家的附件效果也各有不同.&br&&br&最后,题主的问题只要百度就可以了,这是灯光基本入门知识,百度一搜一大片的.
首先谢邀不同的灯光附件有不同的效果,主要说来就是照射面积和光线软硬不同.在问题中,附件的软硬程度应该是标准罩&裸灯&四角柔光箱&八角柔光箱.国内用伞的还是比较少,我没怎么用过就不说了.上图这是爱玲珑的附件效果图,只用单灯拍摄,从中可以看出各种附件的…
半个多月了也没人回答。我自己都拍完了。还是我自己来回答吧,也给需要的人一些参考。&br&我拍的视频就是一个短片,也算不上微电影。是为了年会准备的。第一次拍,都是摸索着来的,如果有更好的建议一定告诉我。谢谢!&ol&&li&视频设备:尼康D7000,镜头是18-105的套头,以及50 1.8G的标定。外接麦克是飞利浦的SHM1000,70块钱,随便接一个效果都会好很多。&/li&&li&准备阶段:verycd上面可以下个vegas,然后破解。破解程序需要用管理员身份运行,否则报错,这个纠结了好多时间。准备一个三脚架,如果是视频用三脚架最好,摄影三脚架其次。云台不好用,不容易找平衡。为了找平衡方便,最好是能只左右摆动、只上下摆动的脚架,最好带水平仪。&br&写好剧本,主线一定要准备好,有哪些主要场景,如何保证衔接、呼应。台词设计好。如果有时间最好有分镜头剧本,提前想好每个场景有哪些镜头,机位如何摆放、人物的基本动作。&br&做好动员,安排好拍摄顺序。虽然视频可以补拍,但是天气、光线、衣服、演员心情等的变换,让后期补拍难度较大,基本补就是补一个场景。所以尽量多拍几遍,争取减少补拍可能。&/li&&li&拍摄阶段:尽量使用三脚架,保证视频稳定。如果是需要加强紧凑感,可以手持,让镜头有呼吸感,比较容易营造紧张气氛。&br&使用手动对焦,或者干脆避免二次对焦。D7000虽然是有自动对焦功能,但基本是废柴功能,会不停产生拉风箱情况,对焦缓慢。所以尽量少拍摄物距的变化,用分镜头来代替。&br&注意景深。拍对话的时候,如果使用正反打【1】,定焦头的浅景深是必须的,注意不要跳轴【2】。单机位拍正反打,只能是拍两遍再做后期,有条件的话尽量双机位吧。&br&注意麦克风离演员的距离。同期声是比较省事的做法,后期配音实在麻烦,所以尽量选择指向性较好的麦克风,同时保证麦克风离演员的距离相差不大,而且对于说话声音小的演员,要适当将麦克风放的近一些,或让演员适当提高音量。&br&预演也记得要拍下来,很可能第一遍反而是最好的。NG也不必早早停掉录像,后期拿来做花絮也是很有意思的。&/li&&li&后期阶段:拍摄记得选好格式。我用的是高清的,最后压缩一次要花一个小时,如果是高清1080的,后期压缩会很痛苦。如果没有特别的高清需求,720的足够用了。&br&vegas剪辑的教程、视频不少。记得用好“跟随”功能和“忽略分组”功能。作为微电影,为了追求比较快的节奏,除非大场景切换,可以尽量少的使用转场特效。前期多拍,后期多剪,凡是不好的镜头或者情节,就大刀阔斧的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最初剧本来做。&br&微电影一般不需要太多音乐,否则会显得杂乱。选用一首曲子,不断重复、强化,效果反而更好。用好包络线很关键,好的音效就是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去调试。&br&我这边做了4分钟多的视频,一共用66个镜头,片头由于是模仿了生活大爆炸,因此镜头较多。字幕、特效等可以通过增加新的音轨、视频轨来叠加。&br&vegas压缩出来的avi会非常的大,4分钟就有20G了,然后可以用格式工厂压缩。生成视频以及格式压缩各需半小时。&/li&&/ol&【1】正反打:&a href=&///?target=http%3A///view/2582471.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iew/25&/span&&span class=&invisible&&82471.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2】跳轴:&a href=&///?target=http%3A///view/1332247.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iew/13&/span&&span class=&invisible&&32247.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半个多月了也没人回答。我自己都拍完了。还是我自己来回答吧,也给需要的人一些参考。我拍的视频就是一个短片,也算不上微电影。是为了年会准备的。第一次拍,都是摸索着来的,如果有更好的建议一定告诉我。谢谢!视频设备:尼康D7000,镜头是18-105的套头…
感谢楼上的回复,从很多专业的角度说了很多非常关键的问题,&br&我就只说自己的经验了 并且只针对学生群体 同时也求朋友们多多指点 &br&&br&内容主要集中在:人员分工/拍摄设备/拍摄技术 三个方面。&br&&br&我是学经济学的,只是爱好摄影又恰逢毕业所以拍了一部毕业电影叫《一次别离It's a separation》,精致的成片1個多月前才剪輯完畢,大约170分钟,前期的摄影和分镜头由我一个人设计,最终的精剪也是我一个人完成。剧本由4个导演,其中两名是话剧导演,一并完成。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学电影(相关)专业的,宁波诺丁汉也没有相关艺术专业,所以内行的朋友们就看过就笑笑,希望你们多指出问题;其他想要拍微电影的同学不要灰心也不要害怕,我们从写剧本到完成拍摄花了3个月时间,拍摄了800G+的素材只用了1个月,虽然问题非常多,也不怎么上得了台面,但是我觉得从业余角度来看,至少摄影,录音,剪辑部分还是有可取之处,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一来希望抛砖引玉,二来希望鼓励一下非专业同学的拍摄愿望,三者也希望提供一些有限的信息用来交流。谢谢&br&&br&现在你能看到的是下面这些链接:&br&&br&有预告片系列:&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Tc4MjA4ODU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NC毕业电影《一次别离》正式预告片&i class=&icon-external&&&/i&&/a&,&br&第一集:&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jI3Njg0ODg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NC 09级毕业电影《一次别离It's a separ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第二集:&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AxMTc2OTE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NC09级毕业电影《一次别离It's a separation》第二集&i class=&icon-external&&&/i&&/a&&br&第三集:&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AwMTg3MjE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NC09级毕业电影《一次别离It's a separation》第三集&i class=&icon-external&&&/i&&/a&&br&第四集:&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AxMTc4ODc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NC09级毕业电影《一次别离It's a separation》第四集&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注意:&br&(第一集因为导出时sequence帧数设定跟素材帧数不一致导致画面有虚影,后面几集好多了)。&br&&br&这部片子跟伊朗2011年的阿斯哈·法哈蒂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纳德与西敏》那部中文重名,英文差了个It's,不过我们是拍毕业电影的所以也不存在借着名气炒作等问题求朋友们放过名字这个梗。&br&&br&然后虽然片子实在不咋地,但是这个20多个人的小剧组的组建,运营和管理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相信如果时间再充裕一些,我们可以做的更好&br&&br&&br&&b&1. 先说人事:人才是核心,自己拍电影这种事情找不到&u&技术 性格&/u&都靠谱的人千万别开机。&/b&&br&核心是四个导演兼任编剧,分别是学管理的,传媒的,国际政治历史和经济的。这一点能有效提高剧本的丰富性和执行的效率,但故事内涵和表达理念上有冲突也会影响电影的拍摄这个见仁见智吧。&br&a.&b&&u& 导演&/u&&/b&:我负责镜头设计,场地选择,布光构图和全部的拍摄工作,我之外的2位导演负责导戏,串台词,完善剧本改善台词,召集4个导演研究剧本,其中一个女导演还担任了跟校方领导联系调动资源;剩下一位导演负责安排日程,外联场地,联系演员,综合调度。 &b&可以说导演身兼数职和明确分工是这部长片能在1个月之内完成的重要保障&/b&,而且其中大量的场景都超过了普通学生爱好者(非电影专业)的调度能力,这一切必须源自核心导演们的执行力。&br&&br&&br&&b&导演要放平心态做好沟通:&/b&你不是王家卫,也别学王家卫,大家都只是学生,想一起拍部片子而已。把自己的想法跟其他导演,编剧,演员沟通好,同学之间,没有什么片酬问题利益纷争,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摆架子,走群众路线才有出路,大家都是同学是平等的合作者。真诚沟通,耐心沟通,心态放平。&br&&br&&br&&b&导演要坚定信念释放信心:我说实话非相关专业的学生拍片子真的打闹成分还是很大的&/b&,这导致一拍摄不认真,二容易放弃。&b&导演们一定要把“我们要拍高大上”的信念坚持下去&/b&,不摆架子不是无限纵容,当管则管;同时一定要给其他工作人员足够的信心,在遇到时间冲突,拍摄困难和资金问题的时候带头挺过去,建立威信。&br&&br&&b&导演要以身作则全力以赴:&/b&结合第一条,心态放平之后,走了群众路线,就应该在行动上带领大家。切忌官僚主义。切忌甩手掌柜。摄影是摄影师的事情,片场是剧务的事情,自己甩手指点,就算你态度很好,这剧组也很难长久。&br&&br&&br&&b&&u&学生的剧组,是一个很依靠个人实力和人格魅力的地方&/u&&/b&,只有大家看着你认真工作,仔细研究,起早贪黑的时候才会愿意跟着你无偿拍片,话句话说,责任感尤为重要。&br&&br&&br&&br&&br&b. &b&&u&拍摄和录音&/u&&/b&:拍摄就是我了,器材后面会跟大家聊到,录音是一位专门玩儿录音的大二学弟负责,他同时兼任了片头文字特效和预告片文字特效的制作,同时也是本片的剪辑指导。一定要找靠谱的录音师!!!!!!这点太重要了!!!音效是电影逼格的重要保障,而且工作繁琐细碎,(我们采用电脑+声卡+挑杆+指向性话筒同期外录的办法),又充满了技术性,所以一定要找好录音师!&b&录音师的要求:技术过硬,操作熟练,完美主义(录音绝对不能将就)&/b&&br&&br&c.&u&&b&剧务&/b&&/u&:剧务小朋友主要有4个,后期因为暑假安排只剩2个,但是效率极高,执行力非常强,极为吃苦耐劳,而且理解力很好。导演的安排能完整的执行,很多时候比如安排第二天的外景场地咖啡厅,当晚就得去联系,第二天下午就谈好场地赞助过去拍摄,没有他们真的太难。比如拍一场大戏十几个人的盒饭,比如多达整理滑轨,斯坦尼康,挑杆,三脚架等各种器材。&b&剧务的要求:吃苦耐劳,能随机应变,执行力强。&/b&&br&&br&d.&b&&u&演员&/u&&/b&:宁诺学校小,一届毕业生一千人左右,为了提高精确性,&b&&u&我们没有采取全校海选的办法&/u&&/b&,而是利用导演的人脉去按照剧本搜寻合适的角色,也拜托各方朋友四处寻找,最后对演员的综合实力我们是很满意的。演员一定要听指挥,同时对角色要有自己的理解,并且积极和导演沟通过,&b&可谓严肃活泼缺一不可&/b&。同时一定要能吃苦,追求完美,识大体,合群。拍戏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们有拍过2次通宵,大多数时候半夜1点还拍室内的戏,室外淋着雨拍到3点半的事情也都在发生,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听到任何演员的抱怨,撒娇,懈怠。严格按照导演摄像的安排一次次的反复排练,拍摄;会很认真的和导演讨论角色的特点,质疑不合理的台词设计,接受导演的批评指导,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而基础的保证。演员既不能完全死板的表现剧本,也更不能翻身骑在导演身上来驾驭角色。演员的此类个性,是在外貌声音表现力等硬实力之外,尤为重要的标准,是电影成功的保证。演员的要求:硬实力不必将,大家都懂,更重要的是,&b&吃苦耐劳,严肃活泼,大局观强&/b&&br&&br&e.&u&&b&剪辑人员&/b&&/u&:这个最好是导演自己能剪辑,如果不能剪辑&b&请一定要定着你们请来的朋友们看着他们剪辑&/b&,同时一定要提供&b&&u&剧本和分镜头脚本&/u&&/b&,我们这部片子因为时间仓促所以分镜头都是我现场脑补(T T),给剪辑人员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造成了电影质量不可避免的下降。&br&对剪辑人员的要求&b&:服从,敬业,专注,&/b&(在电脑工作容易分心——所谓:剪辑一淘宝,电影就跳票)&b&仔细!(声音没剪干净,某个分镜头已经结束还没切过去之类的事情,在素材数量大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千万要仔细,这跟剧情BUG不同,一旦有剪辑BUG整部电影的观感会瞬间下降,气氛破坏了,观众情绪出戏就很难回来)&/b&&br&&br&f.&b&&u&外联&/u&&/b&:顺带把外联的一些文件提一下。外联人员不是要你厚脸皮死缠烂打,也不是高贵冷艳自命不凡,最主要是&b&&u&真诚&/u&&/b&,把自己对电影真诚的信心传达给赞助商,把自己学生电影定位诚实地告知赞助商,&b&同时提供一个赞助套餐表格&/b&,比如按照A,B.C.D分开 每种价格不一样,同时提供的广告位置也不一样,从剧情插入,到场景插入,到片尾致谢等价格不一,做一个2向的矩阵让赞助商看清楚,&b&不卑不亢,专业真诚&/b&,就可以了。&b&协议&/b&是一定要的,按规矩办事也显得自己专业,一式两份按手印签字。&b&坚决不承诺自己权限和能力之外的事情,不懂的及时问导演,一旦夸下海口必将损失惨重。&/b&&br&&br&&b&二,拍摄:定位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b&&br&考虑清楚,自己的片子的技术水平是要向”学生微电影“靠拢,还是向”商业微电影“靠拢,还是向”电视剧“靠拢,还是向”电影“靠拢。&br&1.不必觉得自己是学生没钱没技术没人才就只能拍成学生微电影&br&2.不要好高骛,放任编剧。什么意思?编剧给你写一部星战级别的软科幻你能拍么。导演和摄像要充分考虑剧本的技术可行性,&b&摄像要勇于挑战,导演要善于妥协。&/b&有些比如穿越之类的有趣的题材在窘迫的预算和技术范围内实现高逼格是相对难以实现的事情&br&态度就是:所以既要勇往直前,又要量力而行(简直是废话(╯‵□′)╯︵┻━┻)。&br&那么下面主要是讲怎么样让微电影&b&从画面上&/b&靠近电影。毕竟我只能在摄影领域里面稍微算有点专业知识(╯‵□′)╯︵┻━┻。。。&br&&br&&b&1.摄影部分:&/b&&br&&b&1)机身:为什么使用APS-C画幅及其以上的机器。&/b&不论是单反还是具有摄像功能的微单,目前入门级别的:Nikon D5200, D3200, Canon 600D,650D,Fujifim X-E1,X-M1,X-E2,Sony, Nex系列等。这些设备的CMOS大小已经达到了专业电影Super35格式的大小了。那么从技术上来讲,这些设备的景深,也就是所谓的背景/前景/虚化的能力,是跟Super35格式的机器一样。而全画幅的虚化能力更是超越了Super35。所以使用这些器材的同学只要配合大光圈或/和长焦镜头,完全能在虚化程度上赶上电影。背景虚化和焦点移动作为电影镜头语言的一种,是很容易提高逼格的。与此同时,同时较大的CMOS也让相机的噪点控制好过DV,低照度情况下能让画面更纯净,保留更多细节。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相机能更换镜头,使用更大的光圈,更有广/长的镜头,为丰富镜头语言提供了基础。DV当然一般有十倍变焦看起来方便但是光学能力却要大打折扣,无法逃避光圈小,解析力差,锐度不够色彩暗沉等问题。&br&&br&我们的这部电影使用了2台650D,2台D800,1台XE-1,1台佳能7D. 谈一下使用感受:650D便宜,轻便,可以手动曝光,但色彩和高感都很堪忧。XE-1是兼具色彩和高感的最佳选择,实力惊人,但是视频没有手动曝光(曝光技巧后面会讲)。D800当然没的说,除了重和贵之外没有缺点。但是,斯坦尼康铁衣套装+D800+适马35 1.4拍长镜头的时候真是要把人累死!!!&br&&br&&b&2)镜头:为什么使用定焦。&/b&刚刚说到了APSC以上的机身能够比DV有更强的虚化,那是在光圈够大的条件下。因此要让画面焦外虚起来,必须使用大光圈镜头。同时让低照度条件下,夜晚室内的画面更加纯净,显然,定焦是不2的选择。并且在入门领域,一般来说定焦的整体画质强于变焦。&br&至少采用500元级别的佳能/尼康50 1.8,如果你用富士和索尼可以转接更便宜的手头50 1.8/1.4。广角最好借一台全幅,室内我们用到了14 2.8,狭隘的寝室环境要表现人物的动作,常常用到14的超广角。长焦端最长用到了300mm,但是是70-300的变焦。整体而言,普通对话的正反打单人画面常用50,双人一般会用到35mm F2,搭配一只18-55和14 2.8/70-300完成了绝大多数场景的拍摄。为了巨大的场面我还用了一只8mm鱼眼,吸附在篮板上拍摄进球画面,放在吊臂上拍摄城市夜景。所以,为了虚化/暗光拍摄/画质,尽量使用定焦镜头。&br&&br&值得提醒的是,&b&最好采用对焦行程较长的镜头&/b&,&b&行程短镜头更难控制焦点的移动&/b&,因为你基本上是手动对焦。50 1.8D或者佳能小痰盂的对焦手感不好,很涩,容易把焦点拧飞,可以考虑更老的纯手动镜头,用起来感觉会好很多。如果能够用上徕卡50 1.0/0.95,佳能尼康55 1.2(说一下佳能50L的对焦行程很短!,3.5之外就是无限远了很难精确手动对焦,不建议使用),&b&福伦达50 1.1&/b&(这只强烈推荐我自己就用的这只,价格5000左右,配合XE-1的高感,夜晚路灯下的拍摄不是问题)当然就完美了!但是对对焦精度的要求很高,看摄影师的追焦功夫啦!&br&&br&再提醒一下:&b&使用无极光圈的电影镜头&/b&,&b&能够实现明暗差异很大的环境的切换&/b&。一些连续运动的长镜头中,会有人物从室内走向室外或者相机拍摄对象从阴影变到亮部等情况;这个时候曝光值发生了变化而镜头的连续的,直接降低快门速度或者光圈都能看到画面的明暗是跳格式的变化,此时就需要用没有具体档位的无极光圈镜头,实现曝光的平滑过渡。这就要参考剧本和摄影师的镜头设计了,虽然比例不会太大,不过一定会用得上。&br&&br&&b&3)摄像辅助器材:滑轨!三脚架!稳定器!吊臂!三脚架滑轮(有条件使用滑轨小车当然棒!!)车载吸盘!&/b&&br&滑轨的意义不言而喻,让镜头的有节奏感(我没读过书也不知道怎么说),三脚架的作用不说了,广角20以下的短一点的镜头可以手持,但是到50还手持就是态度问题回头看第二部分第一个问题。&br&&br&如果要使用运动镜头,其实很多时候都需要,那么请使用稳定器,可以是几百块的单手,也可以4000左右的斯坦尼康(这个真的要专业培训),或者有条件的freefly就更完美了。稳定的画面,平滑的移动也是观感的重要保障。&br&&br&吊臂能够实现镜头平滑的垂直升降,配合广角镜头能够获得一种渐行渐远的画面(我是没读过书求别说);吊臂也能让你从垂直上方拍比如干杯,比如篮球跳球,比如从上往引入角色等等,逼格必备;三脚架滑轮是使用较长焦距镜头的稳定移动时所必须的。比如餐桌对话,每个人说话的分镜头都字移动,但是不允许抖动,买不起昂贵滑轨小车的我只能在三脚架下面装轮子在室内光环的地面滚动。机场里的场景也能用到。室外还是老老实实上稳定器。。。。&br&&br&车上的情节很常见,但车内空间狭窄,汽车移动中难以固定相机等问题却非常困扰,所以一定要用吸盘把相机固定在车内外的窗户/机盖/车顶 等位置,让相机和汽车的震动同步,解决了震动同时也节省了摄影师所占的车内空间(让给录音师了啊!!) 还可以吸在窗户上啊,篮球架上获得一些特殊视角。&br&&br&&b&*滑轨+三脚架&/b&。特殊技能,召唤2只无快装板的三脚架,把2台三脚架的云台升到所需高度,然后固定,当然高度要一样,然后把滑轨按在云台上,两端可以用人按住。。。本来滑轨要一个平面放置,现在你可以用2个三脚架在任意地方搭建2个支撑平台,然后放置轨道,推动摄像机完成拍摄。&br&&br&&b&4)器材技巧:&/b&&br&&br&&br&&b&多机位拍摄使用手动白平衡/避免使用不同品牌的相机进行正反打&/b&&br&因为我们不是拍Raw,多机位拍摄时色温差会给后期带来很大困扰。不同品牌由于算法区别,就算色温K值一致色彩也有差别,在色温敏感的环境里最好用同样品牌甚至同一型号的机身来统一画面色调。&br&&br&&br&&b&追焦:&/b&要求摄影师有较长期的手动对焦经验,没手动头的可以开始用手动对焦练起来了,主要的技巧是:熟记无限远和最近对焦的方向。人走远了你该往左还是往右拧,从远处的女神到镜头前看着她的屌丝,往右还是往左?这些是要形成习惯的。我觉得追焦必须掌握。&br&&br&&b&滑轨平移:&/b&用力均匀,慢慢推就行了,&b&主要问题是滑轨要保护好,&/b&轨道面上磕碰,或者轨道不再平直,会造成时慢时卡。滑轨必须掌握&br&&br&&b&云台平摇:&/b&云台转轴一定要水平,同时润滑要够。球状云台就算了吧=。=!!!!太难把控。平遥必须掌握。&br&&br&&b&斯坦尼康操作&/b&:这个跟游泳骑自行车一样,是一种平衡感的获得。必须自己摸会,没法传递经验。斯坦尼康如果难以掌握可以使用更简单的肩扛稳定器。&br&&br&&b&吊臂:&/b&这个比较无脑,注意两个字“平滑”。在升降靠近极限的时候降低速度,以防突然到顶 相机产生震动。&br&&br&&b&三脚架滑轮:&/b&平推问题不大,&b&注意地面的清洁&/b&,&b&滑轮滚动会粘附地面的污渍,久了就会形成小块从而让滑轮滚动不流畅,自然也会使相机三脚架产生震动。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把轮子刮干净就行。&/b&&br&&br&&br&&b&吸盘:&/b&650D和XE-1重量的相机搭配淘宝上常见的三爪吸盘,保证2个吸盘吸住车体就可以,可以在吸附表面喷上水,充分隔绝空气进入。一定要在吸盘上搭配&b&球状云台!!!&/b&在车身侧面吸附的时候只有球台才能让相机保持水平。&br&&br&&br&&br&&br&&br&&br&&br&&br&&b&2.录音部分:&/b&&br&1)&b&为什么要使用声卡和挑杆话筒:&/b&同期录音当然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后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尽量前期录进去。相机直录惨不忍听,换成机上插话筒会好点,但是最好是用挑杆+指向性话筒,保证音质,形成人生和背景噪音的空间距离感。记录端使用电脑+声卡。指向性话筒能够过滤掉其他方向的噪音,真实传递对准方向的声音,并且形成一种空间感。Au软件直录方便监控声音质量,比如是否音量合适,是否说错话了,声音的方向是否正确。录音师必须带着监听耳机现场感受音量,音质,背景杂音。&b&所以基本设备:电脑+声卡+挑杆话筒+监听耳机&/b&。&br&&br&&b&既然带了电脑,那就能方便后期整理素材:&/b&&br&&b&AU新建音频命名好是在哪一幕第几个镜头拍了第几次,&/b&这样能节约后期整理文件的时间,因为音频不同画面,画面易于分别是否需要,但是音频你一个个听过来太耗时,因此一定要标注好。音频标注好还有一个好处,&b&在后期选择画面的时候,利用音轨对齐(把单独收录的声音和拍摄的画面的口型对齐)软件,可以直接选出所需要的那一条镜头(对齐了哪条就是哪条)&/b&。因为相机重命名文件很麻烦啊,或者根本不能当场重命名啊!带着电脑的录音师赶紧把整理工作做好后期就作为标准来找视频啊!&br&&br&2)&b&搜集环境杂音:&/b&这一部分对于后期降噪或加噪非常重要。降噪不言而喻,对于重复噪声可以通过软件把噪音的波形单独分析出来,降低音量。加噪的意义,&b&使得分镜头保持时间流逝的连续一致&/b&。比如餐厅的背景音乐,第一句话pass了之后很久第二句话才pass,如果用同期的背景音乐那显然就不自然了,你对话内容环环相扣,但背景音乐却突然跳了一段,所以需要在这样的场景里,(夜店/车上/演出/等等)配上连续的背景音。&br&&br&&br&暂时只想到这么多,希望能对需要的学生朋友有帮助。&br&顺便:&br&1.除了XE-1和三只镜头是我本人的以外,其他都靠同学们的无偿援助,所以学生拍电影,人脉很重要&br&2.整个拍摄期间,剧组是非年级毕业主管部门官方冠名/金援/物援的,整个一个野生剧组,依靠外联和一些其他领导的关系勉强生存了下来&br&3.公映后通过多次谈判将几乎全部的&b&预算报销了&/b&&br&4.整个年级从二次元宅腐到就读牛津的学霸,从路人到学生领袖都被发动起来参与拍摄和剪辑,是真正的年级电影&br&5.电影同名主题曲/主题曲变奏/大结局(还没放)的配乐/部分场景插曲 等5个音乐均位原创&br&&br&感谢你们看了这么多!!T T
感谢楼上的回复,从很多专业的角度说了很多非常关键的问题,我就只说自己的经验了 并且只针对学生群体 同时也求朋友们多多指点 内容主要集中在:人员分工/拍摄设备/拍摄技术 三个方面。我是学经济学的,只是爱好摄影又恰逢毕业所以拍了一部毕业电影叫《一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20 人关注
117 人关注
601 人关注
597 个回答
2935 人关注
123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荣第2小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