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常发地震的国家非洲有哪些国家

第A20版:知识守护生命
中国有这几大地震常发区带
&&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中国地震带主要划分为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华南地震区。&&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地震信息网今年公布了新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该新版地震带分布图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出版社联合编制,于2015年5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1燕山褶皱带&&华北地区的河北和东北的辽宁省,包括京津两市,典型震例:唐山大地震、邢台地震、海城地震等,特点:中震和大震多,周期性强,破坏力大。但这个地区的地震可预测性高,海城和邢台地震,都曾被预测过,唐山地震被预测出来,但短期预报不准确,导致重大伤亡。&&2龙门山断裂带&&就是这次刚刚震过的汶川大地震所在的地震带,从甘肃、陕西中南部向四川西部延伸,达云南北部。这条断裂有史以来已经震过很多次,近的就是松潘地震,远的还有1933年的大地震,这个断裂带的震法与燕山褶皱带不同,常常沿断裂一连串形成地震震源,断裂带地表可见,震害非常明显,易观察。而燕山地震带则多在一个点震,后又迁移震中,距离不定。&&3滇缅三江断裂带&&与西藏高原紧邻,北接龙门山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地震,但震级超过7级以上的大震不是很多,往往在6~7级之间。这个地震带的震中也是漂移不定,但也明显受几条断裂控制。这几年的震例有耿马地震、丽江地震等等,一次地震损失不是很大,但对地方建设造成很大威胁。&&4祁连山-天山-昆仑山断褶带:&&这条断裂带从新疆、青海、甘肃和西藏北部一带延伸,跨距大,面积广,也是基本上每年都有地震发生,震级小到特大,最近的一次是和田地震,7.2级,早几年还有乌恰等地震。一般震中位置也不定,漂移距离远,但每次地震都与全球地震活动期遥相呼应,由于震中位置多在人烟稀少地区,所以损失一般较小。&&5台湾断褶带&&与日本、印尼、菲律宾等沿太平洋国家的地震带处于同一断裂带内,也是每年必震,震级大小不一。&&6庐江断裂带&&这个地震带受控于北东向的庐江断裂带,从山东向江苏、安徽和江西延伸。一般震级不大,震中位置漂移不定,如果震中位于山区人少地带,一般破坏不大,但要是在城市位置,恐怕会造成重大损失。&&7其他地震带&&阴山褶皱带,近年来地震较少,但是有潜在危险。湖北-河南-大巴山-秦岭褶皱带,近年来地震活动性不大,但也潜在危险,要加强监控,尤其是三峡大坝所在地,必须严格监视震情演变。&&8北部湾地震区&&包括广西和海南两省区,越南东北部,南海地区。地震的震级不大,一般4~6级,有时可达6.5级,破坏性较小,但不排除局部及个别地震对小城市小镇等造成灾难性破坏的可能。&&十余年来&&重大地震&&&&2004年&&2月24日,摩洛哥北部胡塞马地区发生里氏6.5级强烈地震,造成628人死亡,926人受伤。&&&&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数十万人无家可归。&&&&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近230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造成2.6万人死亡。非洲遇过地震吗?是多少级_百度知道地震活动带_百度百科
地震活动带
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全球最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横贯欧亚的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引是全球六大板块间的接触带,其他的地震带与扩张的洋脊、转换断层、大陆裂谷或大断裂带有关。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发生约占全球85%的浅源地震,全部的中深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其他地震带只有浅源地震,一般来说地震频度和强度均较弱。
地震活动带&地震活动带&英文对照
&地震活动带&在工具书中的解释:同【地震带】
地震活动带中国的几大地震常发区带
中国的几大地震常发区带。
1.燕山褶皱带:地区的和的省,包括京津两市,典型:,,等,特点:中震和大震多,周期性强,破坏力大。但这个地区的可预测性高,和地震,都曾被预测过,地震被预测出来,但短期预报不准确,导致重大伤亡。
2.:就是这次刚刚震过的所在的,从、中南部向西部延伸,达北部。这条断裂有史以来已经震过很多次,近的就是,远的还有1933年的,这个的震法与褶皱带不同,常常沿断裂一连串形成地震震源,断裂带可见,震害非常明显,易观察。而燕山地震带则多在一个点震,后又迁移震中,距离不定。
3.滇缅三江断裂带:与高原紧邻,北接龙门山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地震,但超过7级以上的大震不是很多,往往在6-7级之间。这个地震带的也是漂移不定,但也明显受几条北北西向的断裂控制。这几年的震例有耿马地震,等等,一次地震损失不是很大,但对地方建设造成很大威胁。
4.祁连山-天山-昆仑山断褶带:这条断裂带从、、和西藏北部一带延伸,跨距大,面积广,也是基本上每年都有地震发生,震级小到特大,最近的一次是和田地震,7。2级,早几年还有等地震。一般震中位置也不定,漂移距离远,但每次地震都与全球地震活动期遥相呼应,由于震中位置多在人烟稀少地区,所以损失一般较小。
5.台湾断褶带:与、印尼、等沿国家的地震带处于同一内,也是每年必震,震级大小不一,921地震为典型。
6.庐江断裂带:这个地震带受控于北东向的庐江断裂带,从向、和延伸。一般震级不大,震中位置漂移不定,如果震中位于山区人少地带,一般破坏不大,但要是在城市位置,恐怕会造成重大损失。
7.其他地震带:阴山褶皱带,近年来地震较少,但是有潜在危险。---褶皱带,近年来不大,但也潜在危险,要加强监控,尤其是所在地,必须严格监视震情演变。
8.北部湾地震区:包括和两省区,东北部,地区。地震的震级不大,一般4-6级,有时可达6。5级,破坏性较小,但不排除局部及个别地震对小城市小镇等造成灾难性破坏的可能。
地震活动带地震带
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或千年以上。
各地震带的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之分。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和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带内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7~7.5级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的能量。地震带内显示的各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性与该地带介质性质、构造形式和强弱有关。地震带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地带。在各地震带内还划分出不同的区段,作为独立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域划分的统计研究单元。另外还有一种是由于人为活动所引起。
地震相关词条
地震影响场区划
直接记录地震仪
地震流体地质学
地震烈度小区划
碳14年代测定法
激光应变地震仪
企业信用信息: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日本地震死了多少人日本地震死了多少人
  日本地震死了多少人   根据日本一个县公安局局长透露,日本目前遇难人数已经超过5万,而就他所在的县至少已有1万人遇难,死者人数远远超过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   最初看到日本地震,没有什么惊讶,因为这是一个地震常发的国家。在那里时,也常常受到地震的惊扰,但是,慢慢地习以为常,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大震跑不了,小震死不了。”当然,这份坦然,是我对日本防震措施的信赖。我曾经参与过广岛2001年震后的房屋修建,我深深知道,日本对地震的重视。
  随着地震的深入进展,我不得不紧张起来。这次地震对日本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海啸。看到海浪吞灭城市时,我的心中为之震惊。
  曾经以为,我对日本的感情不深,回国之后也一直不关心日本的问题,但现在看来,毕竟生活了六年,带给我生命的转变,我也为此付出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六年。今天看来,我对日本还是有感情的。仙台、宫城、理我居住过的相模原并不远,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县(省),但日本狭小的区域划分使之并不遥远。当得知神奈川县也受到地震的影响,想到那里有我的老师、朋友、我的回忆,于是从google地图上查看了我以前住过的地方,一切未变,一切仿佛都已很远。此时,我好像又回到日本,我期望日本早日恢复。
  很多人也许不喜欢日本,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日本的国民还是很善良的,况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一切都是关联的。
  期盼日本从灾难中早日走出   本文转自:/  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中国地震带主要划分为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华南地震区。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地震信息网今年公布了新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该新版地震带分布图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出版社联合编制,于2015年5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1燕山褶皱带  华北地区的河北和东北的辽宁省,包括京津两市,典型震例:唐山大地震、邢台地震、海城地震等,特点:中震和大震多,周期性强,破坏力大。但这个地区的地震可预测性高,海城和邢台地震,都曾被预测过,唐山地震被预测出来,但短期预报不准确,导致重大伤亡。  2龙门山断裂带  就是这次刚刚震过的汶川大地震所在的地震带,从甘肃、陕西中南部向四川西部延伸,达云南北部。这条断裂有史以来已经震过很多次,近的就是松潘地震,远的还有1933年的大地震,这个断裂带的震法与燕山褶皱带不同,常常沿断裂一连串形成地震震源,断裂带地表可见,震害非常明显,易观察。而燕山地震带则多在一个点震,后又迁移震中,距离不定。  3滇缅三江断裂带  与西藏高原紧邻,北接龙门山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地震,但震级超过7级以上的大震不是很多,往往在6~7级之间。这个地震带的震中也是漂移不定,但也明显受几条断裂控制。这几年的震例有耿马地震、丽江地震等等,一次地震损失不是很大,但对地方建设造成很大威胁。  4祁连山-天山-昆仑山断褶带:  这条断裂带从新疆、青海、甘肃和西藏北部一带延伸,跨距大,面积广,也是基本上每年都有地震发生,震级小到特大,最近的一次是和田地震,7.2级,早几年还有乌恰等地震。一般震中位置也不定,漂移距离远,但每次地震都与全球地震活动期遥相呼应,由于震中位置多在人烟稀少地区,所以损失一般较小。  5台湾断褶带  与日本、印尼、菲律宾等沿太平洋国家的地震带处于同一断裂带内,也是每年必震,震级大小不一。  6庐江断裂带  这个地震带受控于北东向的庐江断裂带,从山东向江苏、安徽和江西延伸。一般震级不大,震中位置漂移不定,如果震中位于山区人少地带,一般破坏不大,但要是在城市位置,恐怕会造成重大损失。  7其他地震带  阴山褶皱带,近年来地震较少,但是有潜在危险。湖北-河南-大巴山-秦岭褶皱带,近年来地震活动性不大,但也潜在危险,要加强监控,尤其是三峡大坝所在地,必须严格监视震情演变。  8北部湾地震区  包括广西和海南两省区,越南东北部,南海地区。地震的震级不大,一般4~6级,有时可达6.5级,破坏性较小,但不排除局部及个别地震对小城市小镇等造成灾难性破坏的可能。  十余年来  重大地震  2004年  2月24日,摩洛哥北部胡塞马地区发生里氏6.5级强烈地震,造成628人死亡,926人受伤。  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2003年  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近230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  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造成2.6万人死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有哪些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