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抛物线y=-x&已知a 3x sup2 ax;+3x+4经过点A(-1,0),C(0,4)两点,与x轴交与另一点B。(1)若点P

几道初中数学题目,求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若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且点P在直线y=-1/3x+2上,则点P所在的象限是_________.二、解答题2、当整数m为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²-4x+4=0与x²-4mx+4m²-4m-5=0的根都是整数?3、已知△ABC内接⊙O,O到AB的距离等于1/2AB,求∠C的度数.
★撒比☆110
(1)因为: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所以:点P在1、3象限夹角平分线上,或者在2、4象限夹角平方线上1、3象限夹角平分线的解析式是y=x联立y=x和y=-1/3x+2解得x=3/2、y=3/2,点P的坐标是(3/2,3/2),所以点P在第一象限2、4象限夹角平分线的解析式是y=-x联立y=-x和y=-1/3x+2解得x=-3,y=3,点P的坐标是(-3,3),所以点P在第二象限综上所述:点P所在的象限是1和2两个象限(2)m=1mx²-4x+4=0的根是x1=x2=2x²-4mx+4m²-4m-5=0→x²-4x-5=0,(x-5)(x+1)=0,x1=5,x2=-1(3)答案是45°如图:OH是垂径,OH垂直平分AB,OH=AH=BH所以△OHA、△OH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90°在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度数的一半可得∠C=4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P所在的象限是:1,2
第一题答案应该是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首先画出y=1/3x+2的图像,然后题中说p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y=x或y=-x,在图中画出两条直线,交点就是p点,很显然在一二两象限。第二题答案m=1 可以利用求根公式计算,也可以根据第一个计算第二个,第一个m应该是1或者0,代入第二个0不符合,所以m=1第三题答案应该是45度,做几何题第一就是画图审图,在圆中,∠c应该是∠aob...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
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且OB=OC=3O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直线y=-x+1交y轴于D点,E为抛物线顶点,若∠DBC=α,∠CBE=β,求α-β的值。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北京模拟题
解:(1)∵抛物线y=ax2+bx-3与y轴交C点(0,-3),且OB=OC=3OA, ∴A(-1,0),B(3,0),代人y= ax2+bx-3,得解得a=1,b=-2,∴y=x2-2x-3;
(2)①当∠P1AC=90°可证△P1AO∽△ACO,∴Rt△P1AO中,tan ∠P1AO=tan∠ACO=,P1(0,), ②同理:如图,当∠P2CA=90°时,P2(9,0), ③当∠CP3A=90°时,P3(0,0),综上,坐标轴上存在三个点P,使得以点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分别是 P1(0,),P2(9,0),P3(0,0);&
(3)由y=-x+1,得D(0,1), 由y=x2-2x -3,得顶点 E(1,-4),∴∵BC2+CE2=BE2∴△BCE为直角三角形, ∴tanβ=CE/CB=, 又∵Rt△DOB中,tan∠DBO=OD/OB=,∴∠DBO=∠β,∴∠α-∠β=∠α-∠DBO=∠OBC=4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主要考查你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解直角三角形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点式; (4)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二次函数的应用:(1)应用二次函数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 (2)应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即解二次函数最值应用题,设法把关于最值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按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时,要注意求得答案要符合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①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 [,]把三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就能解出a、b、c的值。
②顶点式: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解:设y=a(x-1)2+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2。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③交点式:y=a(x-x1)(x-x2) (a≠0) [仅限于与x轴即y=0有交点时的抛物线,即b2-4ac≥0] .已知抛物线与x轴即y=0有交点A(x1,0)和 B(x2,0),我们可设y=a(x-x1)(x-x2),然后把第三点代入x、y中便可求出a。由一般式变为交点式的步骤:二次函数∵x1+x2=-b/a, x1?x2=c/a(由韦达定理得),∴y=ax2+bx+c=a(x2+b/ax+c/a)=a[x2-(x1+x2)x+x1?x2]=a(x-x1)(x-x2).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能灵活运用这三种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在几何领域中的应用;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其他表达形式:①牛顿插值公式:f(x)=f[x0]+f[x0,x1](x-x0)+f[x0,x1,x2](x-x0)(x-x1)+...f[x0,...xn](x-x0)...(x-xn-1)+Rn(x)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x·x)(y为截距)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双根式y=a(x-x1)*(x-x2)若ax2+bx+c=0有两个实根x1,x2,则y=a(x-x1)(x-x2)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x1+x2)/2。③三点式已知二次函数上三个点,(x1,f(x1))(x2,f(x2))(x3,f(x3))则f(x)=f(x3)(x-x1)(x-x2)/(x3-x1)(x3-x2)+f(x2)(x-x1)*(x-x3)/(x2-x1)(x2-x3)+f(x1)(x-x2)(x-x3)/(x1-x2)(x1-x3)与X轴交点的情况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 (x2,0);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b/2a,0)。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二次函数解释式的求法:就一般式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而言,其中含有三个待定的系数a ,b ,c.求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时,必须要有三个独立的定量条件,来建立关于a ,b ,c 的方程,联立求解,再把求出的a ,b ,c 的值反代回原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巧取交点式法:知识归纳:二次函数交点式:y=a(x-x1)(x-x2) (a≠0)x1,x2分别是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用交点式比较简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和第三个点,可求出函数的交点式。例: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和1 ,且通过点(2,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1),∵过点(2,8),∴8=a(2+2)(2-1)。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x-1),即y=2x2+2x-4。②典型例题二: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和对称轴,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解。例: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2),并且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在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和顶点坐标的情况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由顶点坐标为(3,-2)的条件,易知其对称轴为x=3,再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5,0)。此时,可使用二次函数的交点式,得出函数解析式。
2.巧用顶点式:顶点式y=a(x-h)2+k(a≠0),其中(h,k)是抛物线的顶点。当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能够先求出抛物线顶点时,设顶点式解题十分简洁,因为其中只有一个未知数a。在此类问题中,常和对称轴,最大值或最小值结合起来命题。在应用题中,涉及到桥拱、隧道、弹道曲线、投篮等问题时,一般用顶点式方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顶点坐标和另一个点的坐标,直接可以解出函数顶点式。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且通过点(1,10),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顶点坐标为(-1,-2),故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2-2 (a≠0)。把点(1,10)代入上式,得10=a·(1+1)2-2。∴a=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2-2,即y=3x2+6x+1。②典型例题二:如果a&0,那么当 时,y有最小值且y最小=;如果a&0,那么,当时,y有最大值,且y最大=。告诉最大值或最小值,实际上也是告诉了顶点坐标,同样也可以求出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且它的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析解∵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顶点坐标为(4,-3),对称轴为直线x=4,抛物线开口向上。由于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得到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是(1,0)和(7,0)。∴抛物线的顶点为(4,-3)且过点(1,0)。故可设函数解析式为y=a(x-4)2-3。将(1,0)代入得0=a(1-4)2-3, 解得a=13.∴y=13(x-4)2-3,即y=13x2-83x+73。③典型例题三:告诉对称轴,相当于告诉了顶点的横坐标,综合其他条件,也可解出。例如:(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和B(1,0),且对称轴是直线x=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图象交y轴于点(0,2),且过点(-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通过点(1,4)和点(5,0),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x=-4,且过原点,它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4,求此函数的解析式.④典型例题四:利用函数的顶点式,解图像的平移等问题非常方便。例:把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 所得图像的解析式是y=x2-3x+5, 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点拨:解先将y=x2-3x+5化为y=(x-32)2+5-94, 即y=(x-32)2+114。∵它是由抛物线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得到的,∴原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32+3)2+114+2=(x+32)2+194=x2+3x+7。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用Rt△表示,如直角三角形ABC写作Rt△ABC。 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如图,∠BAC=90°,则AB2+AC2=BC2(勾股定理)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如图,若∠BAC=90°,则∠B+∠C=90°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R=C/2)。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性质5:如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1)(AD)2=BD·DC。(2)(AB)2=BD·BC。(3)(AC)2=CD·BC。性质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性质7:如图,1/AB2+1/AC2=1/AD2性质8: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性质9:直角三角形直角上的角平分线与斜边的交点D 则&&& BD:DC=AB:AC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的函数值:
锐角三角函数:sinA=a/c,cosA=b/c,tanA=a/b,cotA=b/a(1)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若∠ A+∠ B=90°,那么sinA=cosB或sinB=cosA(2)同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①sin2A+cos2A=1②tanA=sinA/cosA③tanA=1/tanB④a/sinA=b/sinB=c/sinC(3)锐角三角函数随角度的变化规律:锐角∠A的tan值和sin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cos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一般步骤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图,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题目的条件,适当选择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还原为实际问题的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函数值列举:sin1=0.28351 sin2=0.50097 sin3=0.94383 sin4=0.1253 sin5=0.65816 sin6=0.65346 sin7=0.14747 sin8=0.06544 sin9=0.23087 sin10=0.93033 sin11=0.5448 sin12=0.75931 sin13=0.86497 sin14=0.66773 sin15=0.52074 sin16=0.99916 sin17=0.7367 sin18=0.9474 sin19=0.1567 sin20=0.6687 sin21=0.30027 sin22=0.912 sin23=0.2737 sin24=0.80015 sin25=0.69944 sin26=0.0774 sin27=0.54675 sin28=0.8908 sin29=0.33706 sin30=0.99994 sin31=0.0542 sin32=0.2049 sin33=0.027 sin34=0.7468 sin35=0.046 sin36=0.4731 sin37=0.0483 sin38=0.6583 sin39=0.8375 sin40=0.5392 sin41=0.5073 sin42=0.8582 sin43=0.4985 sin44=0.9972 sin45=0.5475 sin46=0.6511 sin47=0.1705 sin48=0.3941 sin49=0.7719 sin50=0.978 sin51=0.9708 sin52=0.7219 sin53=0.2928 sin54=0.9474 sin55=0.9918 sin56=0.0417 sin57=0.4239 sin58=0.426 sin59=0.1122 sin60=0.4386 sin61=0.3957 sin62=0.9269 sin63=0.3678 sin64=0.167 sin65=0.6499 sin66=0.6009 sin67=0.4404 sin68=0.7873 sin69=0.2017 sin70=0.9083 sin71=0.3167 sin72=0.1535 sin73=0.0354 sin74=0.3189 sin75=0.0683 sin76=0.9965 sin77=0.2352 sin78=0.8057 sin79=0.664 sin80=0.208 sin81=0.1378 sin82=0.5704 sin83=0.322 sin84=0.2733 sin85=0.7455 sin86=0.8242 sin87=0.5738 sin88=0.0958 sin89=0.3913 sin90=1
cos1=0.3913 cos2=0.0958 cos3=0.5738 cos4=0.8242 cos5=0.7455 cos6=0.2733 cos7=0.322 cos8=0.5704 cos9=0.1378 cos10=0.208 cos11=0.664 cos12=0.8057 cos13=0.2352 cos14=0.9965 cos15=0.0683 cos16=0.3189 cos17=0.0355 cos18=0.1535 cos19=0.3168 cos20=0.9084 cos21=0.2017 cos22=0.7874 cos23=0.4404 cos24=0.6009 cos25=0.6499 cos26=0.167 cos27=0.3679 cos28=0.927 cos29=0.3957 cos30=0.4387 cos31=0.1123 cos32=0.426 cos33=0.424 cos34=0.0417 cos35=0.9918 cos36=0.9474 cos37=0.2928 cos38=0.7219 cos39=0.9709 cos40=0.978 cos41=0.772 cos42=0.3942 cos43=0.1705 cos44=0.6512 cos45=0.5476 cos46=0.9974 cos47=0.4985 cos48=0.8582 cos49=0.5074 cos50=0.5394 cos51=0.8375 cos52=0.6583 cos53=0.0484 cos54=0.4731 cos55=0.0462 cos56=0.7468 cos57=0.0272 cos58=0.2049 cos59=0.0544 cos60=0.0001 cos61=0.3371 cos62=0.89086 cos63=0.5468 cos64=0.07746 cos65=0.69944 cos66=0.8004 cos67=0.2737 cos68=0.9122 cos69=0.30015 cos70=0.6688 cos71=0.15675 cos72=0.94745 cos73=0.73677 cos74=0.99916 cos75=0.52074 cos76=0.66767 cos77=0.86514 cos78=0.75923 cos79=0.54491 cos80=0.93041 cos81=0.23092 cos82=0.06546 cos83=0.14749 cos84=0.65346 cos85=0.65836 cos86=0.12523 cos87=0.943966 cos88=0.50108 cos89=0.2836 cos90=0
tan1=0.217585 tan2=0.74773 tan3=0.041196 tan4=0.51041 tan5=0.92401 tan6=0.67646 tan7=0.9046 tan8=0.39145 tan9=0.53627 tan10=0.46497 tan11=0.71848 tan12=0.0221 tan13=0.5631 tan14=0.18068 tan15=0.1227 tan16=0.8079 tan17=0.66033 tan18=0.9063 tan19=0.66527 tan20=0.20234 tan21=0.4158 tan22=0.1568 tan23=0.6047 tan24=0.5361 tan25=0.9986 tan26=0.8614 tan27=0.4288 tan28=0.4788 tan29=0.769 tan30=0.6257 tan31=0.5604 tan32=0.3275 tan33=0.5104 tan34=0.4265 tan35=0.7097 tan36=0.3609 tan37=0.7942 tan38=0.7174 tan39=0.0072 tan40=0.2799 tan41=0.2267 tan42=0.8399 tan43=0.6618 tan44=0.0739 tan45=0.9999 tan46=1.5693 tan47=1.6826 tan48=1.1927 tan49=1.0092 tan50=1.21 tan51=1.051 tan52=1.0785 tan53=1.4098 tan54=1.1733 tan55=1.1144 tan56=1.7403 tan57=1.5827 tan58=1.0506 tan59=1.5173 tan60=1.8767 tan61=1.4235 tan62=1.3318 tan63=1.1503 tan64=2.296 tan65=2.5586 tan66=2.215 tan67=2.753 tan68=2.2946 tan69=2.8023 tan70=2.6216 tan71=2.822 tan72=3.2526 tan73=3.1404 tan74=3.9087 tan75=3.8776 tan76=4.8455 tan77=4.153 tan78=4.456 tan79=5.307 tan80=5.707 tan81=6.041 tan82=7.207 tan83=8.593 tan84=9.587 tan85=11.32 tan86=14.942 tan87=19.16 tan88=28.515 tan89=57.144 tan90=(无限)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2558131321905507924981907010925447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第1课]线性方程一
7x=14这一类线性方程的解法。两侧同时除以x项系数即可。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3x+5=17这类线性方程的解法。两侧同时减去5,然后得到上一节中的方程求解。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2x+3=5x-2这类线性方程的解法。需要同时加2,然后得到上一节中的方程求解。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3/x=5这类,形如分式的方程的求法。这类方程本质上仍然是线性方程。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如3x+2&1这类不等式的求法,这类不等式同线性方程求法一样,只是需要注意两侧同时乘以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6 直线绘图
直线方程的一般表示为y=mx+b。一元线性方程,在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示为直线同x轴交点,即y=0。这一节讲解直线的绘图方法,图解对代数问题非常重要。这一节还讲了多个例子,并深通俗地进行了讲解。
7 斜率及y轴截距程序演示
这一节用可汗网站上的一个自主开发程序演示了斜率m变化,和y轴截距b变化时,直线所产生的变化。让学生对直线方程y=mx+b有更深刻的认识。
8 斜率求法
已知两点(x1,y1)和(x2,y2),连接两点的直线,斜率m为(y2-y1)/(x2-x1),或者说Δy/Δx。这一节就是以多个例题通俗讲解这一内容。
9 y轴截距求法
求出斜率后,通过将其中任意一点代入已知斜率的直线方程,就能求出y轴截距。这一节就是以多个例题通俗讲解这一内容。
10 直线方程
斜率m和y轴截距b求出后,直线方程y=mx+b就能求出。这一节就是以多个例题通俗讲解这一内容。
11 直线方程(续)
这一节是上一节的延续,继续通过多个例题通俗讲解并教熟练掌握直线方程求法。
12 直线方程程序演示
这一节使用可汗网站上的自主开发程序演示直线方程的变化,并同之前讲的直线方程求法综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认识。
已知4次考试后,平均分为84分,第5次要考多少分,才能让平均分达到88分?通过这样的问题讲解平均值,关键是代数在其中的运用。
14 整数求和
5个连续整数之和为200,那么其中最小的整数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这一节讲解了整数求和的问题,关键还是代数的运用。
40的15%是多少?多少的15%是40?这两个题千万别搞混。这一节讲百分比问题,关键还是代数的运用。如何设未知数,如何解方程。
16 百分比增长
股市中价格会增长或减少,你在股市中的钱也会增值或缩水,具体怎么通过百分比来计算呢?这就是这一节的内容。
17 打折问题
水果店今天水果优惠30%,买6个12.60美元。明天不打折,我还要按原价买2个,那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百分数问题,也是一个代数问题,如何列方程求解就是这一节的内容。
18 更多百分数问题
股市今天上涨15%,明天下跌15%,你股市中的钱是涨是跌还是没变?这一节中将揭开答案。这一节还有其它一些百分数问题,帮助更深刻认识百分数。
y=ax+b,y=cx+d是两条直线方程,将其联立就是一个线性方程组。解线性方程组的本质就是求直线交点。这一节通过多个例子讲解这一问题。
农场的马和狗之比,班上的男女生之比,这就是比率。这一节讲了比率的表示,以及基本运算方法。举了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
班上有55名学生,男女的比率是4:7,然后班上要新来多少女生,才能让男女比变成1:2?这是一个比率问题,同时是一个代数问题,这类问题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苹果和橘子之比为5:8,拿走15个苹果,比率变成1:4,拿走苹果后总共有多少水果?这是一个比率问题,同时是一个代数问题,这类问题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苹果和橘子之比为5:8,拿走15个苹果,比率变成1:4,拿走苹果后总共有多少水果?还是这个题,为了让大家跟深刻理解,这一节用了与上一节截然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显然更加有效。
这一节依然是比率的代数问题,使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比一般代数方法更直观明了,观看这一节之后,对比率的求法会更清晰。
比率问题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可以非常多样,这一节又深入浅出地讲了一些比率问题,加深对比率的认识。
4年后,阿里的年龄将是今天的3倍,问阿里今年多少岁?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关键还是在于列方程解题这种代数应用。
萨尔曼108岁,乔纳森24岁,多少年后萨尔曼是乔纳森年龄的4倍?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关键还是在于列方程解题这种代数应用。
现在塔鲁什年龄是阿尔曼的5倍,85年前塔鲁什年龄是阿尔曼的10倍,问现在阿尔曼多大年纪?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关键还是在于列方程解题这种代数应用。
(x+2)(x+3)怎么求,想想A(x+3)就清楚了,可以将x+2看作A。这类问题是这一节的主题,这一节还讲了其它几个例子。
x²+6x+8=0怎么求,因式分解为(x+A)(x+B)=0,然后x=-A或x=-B,具体求法这一节给出了一种需要练习的方法,具体原因还需要后面视频来了解。
i不是实数,它是比π、e这些更难懂,更奇妙的数。定义为根号-1。这一节求出i的0次方、1次方、2次方、3次方、4次方…并找出这些次幂的规律所在。
i的任意次方,在1、i、-1、-i之间循环。根据这个规律i的7321次方等于多少呢?这一节讲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很多人说i不能定义为-1的算术平方根,因为-1=i·i=根号-1乘以根号-1等于根号(-1·(-1))=根号1=1。-1=1显然矛盾。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复数也就是实数和虚数复合在一起的数,形如a+bi,其中a和b都是实数。a称作复数的实部、bi称作复数的虚部。两个复数相加、相减、相乘如何求解是这一节的主题。
这一节仍然讲复数,是上一节的延续。这一节主要关注复数除法,复数除法比实数除法复杂得多。并需要引入共轭复数的概念。这一节会给出例子。
之前学习过使用因式分解解二次方程Ax²+Bx+C=0。这一节引入公式法解二次方程,这才是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然后举出了一些公式法解方程的例子。
这一解还是讲解二次公式【-B±根号(B²-4AC)】/(2A),这是二次方程中最重要的公式。这一节继续举了一些例子,便于大家更好掌握二次公式。
(x+a)²=x²+2ax+a²,这个式子是配方的基础。配方也就是将任意一个二次方程,配成(x+a)²=b的形式,然后两侧同时开方求解。这是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也是原理。这一节举了几个通俗的例子。
二次公式【-B±根号(B²-4AC)】/(2A),这是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这一节通过上一节讲的配方,证明了二次公式是怎么来的。
Ax²+Bx+C<0或Ax²+Bx+C>0这样的不等式,解法基于对应二次方程Ax²+Bx+C=0,先求出方程两根,然后根据不等式关系求解。这一节举了几个深入浅出的例子。
这一节是上一节的延续,继续讲二次不等式。不同的是,这一节引入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为什么二次不等式的解是那样。这一节举了几个深入浅出的例子。
这一节讲函数的概念,说明其实函数就是黑箱,往其中输入一个内容,它会经过黑箱操作,输出一个内容。还讲到了函数的几种特殊用途。
f(x)=x²+1,g(x)=2x+f(x-3),h(x)=5x,求h(g(3))。这一类问题就是这一解的函数问题,主要落脚于数例,帮助更好理解函数的概念。
这一节继续讲函数例题,通过图像定义了一个函数,然后和其它代数式定义的函数结合,讲解一些例题。
函数概念难懂且类型丰富,所以函数例题越多越有助于理解。这一节继续讲函数例题:f(g(x))=(2倍根号(x^2+1)-1)/(根号(x^2+1)+1),而f(x)=(2x-1)/(x+1),求g(x)。
函数的定义域,也就是让函数有定义的所有x的集合。比如f(x)=1/x时,定义域为{x∈R|x≠0};比如根式下为非负数,这些。这一节详细讲解了一些例题。
这一节开始证明对数的第一个性质,即logA+logB=logAB。对数的本质也就是求幂中的指数,同底两式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这一指数性质,表示在对数中就是logA+logB=logAB。这一节给出了详细的证明。
这一节证明对数的另外两个性质,AlogB=log(B^A)和logA-logB=log(A/B)。对数的本质也就是求幂中的指数,同底两式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鉴于此,这一节给出了对数性质的详细证明。
这一节证明对数的另外一个性质,log_A(B)=(log_x(B))/(log_x(A))。对数的本质也就是求幂中的指数,同底两式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鉴于此,这一节给出了对数性质的详细证明。
8x³-7x²+10x-5除以2x+1怎么算?这一节通过一个例子讲解多项式除法的运算,指出它同整数除法的相似之处。讲清楚了这种除法的具体意义。
圆锥曲线也就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统称。为什么这么叫,这些曲线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这一节通过图像直观讲解了这些问题。
圆的方程是x²+y²=r²,其中r为半径。平移之后圆的方程为(x-a)²+(x-b)²=r²,圆心的坐标是(a,b)。这一节从图像平移的观点解释了这个内容。
椭圆方程为x²/a²+y²/b²=1,其中a为x半轴长、b为y半轴长。圆是椭圆的特例。这一节讲解了椭圆的方程,以及平移等问题,以及其它基础性内容。
双曲线方程为x²/a²-y²/b²=1或-x²/a²+y²/b²=1,可能是上下开口,也可能是左右开口。这一节讲解了渐近线的求法,以及判别开口方向的直观方法。
双曲线方程为x²/a²-y²/b²=1或-x²/a²+y²/b²=1,可能是上下开口,也可能是左右开口。这一节主要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双曲线例子,讲解了上一节所使用的方法。
这一节讲双曲线平移后的绘图方法,首先求平移后的中心位置,然后作渐近线,然后确定开口方向,然后绘图。这一节仍然是通过实例讲解。
9x²+4y²+54x-8y+49=0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节讲了快速辨别圆锥曲线种类的办法,同时讲了如何化成标准形式以及如何绘图。
4y²-50x=25x²+16y+109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节以此为例讲了双曲线的辨别方法,同时讲了如何化成标准形式以及如何绘图。
x²+y²-2x+4y=4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2x²+y+12x+16=0又是哪种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节以此为例讲了圆和抛物线的辨别方法,同时讲了如何化成标准形式以及如何绘图。
椭圆的定义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值的所有点的轨迹;两定点称为焦点,关于椭圆中心对称。x²/a²+y²/b²=1,a&b时,半焦距c=根号(a²-b²)。涉及到焦点之后,圆锥曲线才逐渐体现出了特殊之处和奇妙之处。
双曲线的定义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值的所有点的轨迹;这两定点称为焦点,关于双曲线中心对称。x²/a²-y²/b²=1时,半焦距c=根号(a²+b²)。涉及到焦点之后,圆锥曲线才逐渐体现出了特殊之处和奇妙之处。
通过双曲线定义: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值的所有点的轨迹;经过复杂的代数运算,这一节证明出了半焦距c=根号(a2+b2)这一公式。
部分分式展开,又叫部分分式分解。如(x+3)/(x2-3x-40)分成2/13/(x+5)和11/13/(x-8)的形式,这在未来微积分中求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等地方非常有用。
这一节讲另一种类型的部分分式展开,例:(10x2+12x+20)/(x3-8)=7/(x-2)+(3x+4)/(x2+2x+4),待定系数时分母为n次,分子需要是n-1次。这在未来微积分中求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等地方非常有用。
这一节讲另一种类型的部分分式展开,例:(6x2-19x+15)/[(x-1)(x-2)2]。分母中有重复因式。其待定形式为A/(x-1)+B/(x-2)+C/(x-2)2。这在未来微积分中求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等地方非常有用。
抛物线是到焦点和准线等距的所有点的轨迹;任意取直线y=k,焦点(a,b),这一节证明了任意满足到焦点和准线等距的点(x,y),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这一节讲,已知抛物线的情况下,如何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对于抛物线y-y1=A(x-x1)2,顶点为(x1,y1),焦点横坐标同顶点一样,纵坐标比顶点纵坐标高出1/(4A),准线位置比顶点纵坐标低1/(4A)。
安和贝蒂骑自行车同时出发,安从A出发,贝蒂从B出发,相向而行,两人都是恒定速度,30分钟后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向前骑行。安花20分钟到达B,问多少分钟后,贝蒂到达A。
一位女人沿铁路骑车去上班,时速6公里,每天在道口正好被同向火车追上。某日,女人晚出50分钟,被火车追上时,离道口还有6公里。问之后火车需要多少分钟到达道口。
两火车A和B轨道平行,以恒定速度形式。A长200米,B长400米。同向行驶时,A追上B(A头追上B尾部)到A完全超过B(A尾部超过B头部)需要15秒;相向行驶时,A与B头部相遇到两者尾部完全驶离需要5秒。问两车的速度。
爱丽丝、比尔、切尔西站在同一路线上,爱丽丝前面100米是比尔,比尔前面300米是切尔西,三人朝着同一方向前进。6分钟后,爱丽丝追上比尔,又过了6分钟,她追上切尔西。问比尔需要多久追上切尔西。
贝夫4点上火车,6点火车到站。她丈夫开车来接她,正好6点到火车站,开车速度不变。接到后立刻反方向回家。一天,她早一个小时上火车,5点就到火车站,但丈夫还是照常出来接她,她到站见丈夫没来就先往回走。中途碰到丈夫,然后一起回家,这一天回家比平时早了20分钟。问贝夫走了多久。
军官骑马从队列最后到最前,然后又从队列最前回到最后,骑马速度是步行的3倍,队列是100米长。问军官回到队列末尾时,队伍行进了多远。
这一节讲分式不等式,形如(x-1)/(x+2)&0,它有两种解法,这一节详细讲解两种解法,以及考虑方法。解出来结果是x&1或x&-2。
这一节讲分式不等式,形如(x-3)/(x+4)≥2。比起上一节,大于变成了大于等于,而且不等式右侧不为0。这一节对这种题目进行了详细讲解。
假设f(x)=ax3+bx2+cx+d,已知有零点(-1,0)和(2,0),y轴截点为(0,-2),求a+b+c+d。这个题其实有无穷多种情况,课堂最后绘图证明了这一点。
住房抵押贷款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物,一般是查表来看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多少。那么这下面的数学运算是怎样的呢?其实并不复杂,这一节课将教你如何计算。
函数是一种映射,将输入值映射为输出值。那反向的逆操作,将原来的输入值映射回输入值,这就是逆函数。视频中介绍了函数及其逆函数关于y=x的对称关系。
例题:求f(x)=-x+4和g(x)=-2x-1的逆函数。求逆函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原函数表示为y等于x的表达式,进行代数运算,用y表示出x 得到逆函数,然后把自变量由y改成x。
例题:f(x)=(x+2)2+1,其中x≥-2。求其逆函数。求逆函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原函数表示为y等于x的表达式,进行代数运算,用y表示出x 得到逆函数,然后把自变量由y改成x。
例题:函数f(x)=(x-1)2-2,其中x≤1。求其逆函数。求逆函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原函数表示为y等于x的表达式,进行代数运算,用y表示出x 得到逆函数,然后把自变量由y改成x。
若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符合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乘以一个常数,则称两者是成正比,即y=kx。若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符合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倒数乘以一个常数,则称两者是成反比,即y=k/x。
这一节是正比关系和反比关系的应用部分。课上举出了各种关系式,然后判别关系式是正比关系、反比关系、或既非正比也非反比。
奇函数为f(-x)=-f(x)的函数,它关于原点对称,比如y=x3就是奇函数;偶函数是为f(-x)=f(x)的函数,它关于y轴对称,比如y=x2就是偶函数。这一节告诉大家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这一节探究了函数奇偶性称呼的来源,这同奇数或偶数的称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关键在于幂函数y=xⁿ上,这一节将清楚讲解这一知识点。
除了加减乘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义自己的运算,这也是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比如定义x☆y=5x-y,a◇b=a/(a+b),问-1◇(0☆5)。
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证明基本情况;然后假设n=k时成立,再证明n=k+1的情况也成立。这一节通过计算1+2+…+n之和,来演示数学归纳法。
设S(n)=1+2+…+n,即所有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之和。上一节用归纳法证明了S(n)=n(n+1)/2。这一节继续讲这个问题,给出了不用归纳法的简单代数证明。
9支记号笔价格11.50美元,问7支笔的价格是多少钱。7个苹果价格是5美元,8美元能买多少苹果。5个人吃的蛋糕需要2个蛋,15个人吃的需要多少鸡蛋。这些关于比例的问题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所有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形式,那7.7777…化成分数是多少呢?1.2222…化成分数又是多少呢?这就是这一节的主题。
所有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形式,这一节接着上一节,讲解了循环位数不止一位的循环小数,比如0.36(36循环),0.714(14循环),3.257(257循环)。
学校:可汗学院
讲师:Salman Khan
授课语言:英文
类型:数学 可汗学院
课程简介:这是为没有代数基础的学生准备的代数课程,包含方程及求解、不等式求解、作图、百分比、比值问题、因式分解、虚数和复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函数、对数及运算、圆锥曲线的坐标运算(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式、应用问题等内容。视频由可汗学院免费提供,详见:(All Khan Academy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free at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a 3x sup2 ax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