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从封建等级制度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制的形成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历史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1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西欧等级君主制和君主专制的区别,以及欧洲政体的演变希望能讲的详细点儿
Soul丶0122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如封建主甲可以是乙的封主,而乙的封臣又可以是甲的封君,往往一个封建主有多个封臣,从而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出现割据混战局面.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政体.集权和民主并不矛盾.  君主专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加强了古代帝王的个人权力,在某些程度上,巩固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君主专制政体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常称皇帝或国王,女性称女皇或女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有的宗教权威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为.君主制是一种专制政体,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拥有最大的,一般来说无上的权力.大多数独裁的君主是世袭的,少数是选举出来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时,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都是君主制,所以君主拥有最高权力,但是等级君主制由于议会的存在君主权利受到一定限制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而君主专制则基本没有限制。欧洲政体一般来讲是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到共和制这样一个发展,法国就很明显是这一顺序。...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625097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更新日期:
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难易度:容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思想特点:
把宗教至上理论和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
阿奎那“君权神圣”:
1、背景: ①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的地位。 基督教大约产生于1世纪中叶,最早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下层民众中间。以后,教会逐渐控制在有产者手中,性质发生转变。基督教在4世纪被定为国教之初,基督教会受罗马帝国皇帝的庇护和控制。进入中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王权衰落,而基督教会则既拥有超越国家的宗教权力,又因拥有广阔的地产和遍布各地的教会组织,从而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世俗权利。 ②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是西欧中古时期的重大事件。世俗王权虽然衰落,但不甘心屈于教权之下。在封建领主对于教会地产的征税权力以及国王对神职人员的任命权的问题上,王权同教权进行着长期的斗争。后一问题上的斗争在11世纪所谓的“世俗任命权之争”达到顶峰。此后,双方之间关于权力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 ③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第一,早在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教皇国(756-1870年)产生。罗马教皇不仅是欧洲基督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教皇国的世俗君主。第二,在意大利,教权与王权矛盾尤其突出。第三,早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其正统派利用国家政权的支持,就将不占统治地位的异己派别统统斥为异端。而异端作为一种运动出现,则是伴随市民兴起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异端运动中的派别林立,但有一条共同主张,即反对教会上层骄奢腐败,主张清贫。 2、内容: ①阿奎纳的国家观:第一,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方法和目的。阿奎纳认为,王权与神权之争的关键是确定二者的权力界限,而不是简单地用一方去压倒另一方。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两者的矛盾,以维持相对的和谐。第二,教权高于世俗王权。与以往的基督教神学体系相比,阿奎纳更肯定了世俗国家的地位,但坚持教权高于世俗王权。他把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关系比喻成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世俗权力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服从灵魂。阿奎纳认为,世俗王权服从教权,是实现教权和世俗王权和谐的前提。第三,王权虽然低于教权,但也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肩负着使世俗之人通过王权统治下的社会生活对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有所助益的使命,因而也是神圣的。 ②阿奎纳的政体观: 阿奎纳继承了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把国家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六种类型,并以神学的观点和政治经验的考虑为依据,认为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幸福、公共利益的政治目的,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教材介绍了阿奎纳神学的价值判断方面的论据。关于政治经验方面的论据,阿奎纳指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不是由一个人统治的城市或省份,总是因纠纷不止而陷于分裂。3、作用: ①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②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活。(第44页) 物质世界存在着天道的某种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所有的物体都受第一物体即天体的控制。(第45页)蜜蜂有一个王,而在整个宇宙间有一个上帝,即造物主和万物之主。(第49页) 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所以,如果一位主教就世俗权力受其支配的那些事情对世俗事务发生兴趣,或对世俗权力交其处理的问题发生兴趣,那并不算是越权。(第140页) 根据既为祭司又为国王的基督的启示,教皇的权力在世俗问题和宗教问题上都是至高无上的。(第153页)──摘自《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背景:(1)16世纪尼德兰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荷兰共和国。 (2)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船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3)外部面临着来自西班牙强权的威胁。 (4)内部存在着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基督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2.内容:(1)人性论是其政治学说的基础,国家是人们通过契约建立的。 (2)民主制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3)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3.影响:(1)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 (2)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产生背景:英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最终实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政治妥协。 2.目的: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最有力的辩护。 3.主要主张:(1)社会契约学说: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其目的是保护人们生来就有的各种自然权利;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了人民意志,人民就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因而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3)提出分权学说: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所行使。4.意义:(1)作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洛克的民主思想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产物。(2)其分权理论后来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产生背景:(1)18世纪初,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2)法国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试图运用真理与知识开启人们的头脑,使他们获得自由和解放,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 2、主要主张:(1)抨击封建制度: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为了维护自由和平等,人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了国家与法,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2)阐述“主权在民”思想: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描述了建立合理国家制度的方案,深刻地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权在民”思想。&3.历史影响:(1)卢梭的民主思想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把它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2)卢梭的思想后来不仅转变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炼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而且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关试题推荐
1、 (09年全国卷二)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 (09年广东卷B)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3、 (09年广东文基卷)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4、 (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5、 (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7、 一部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时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8、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自由民主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9、 (2008年全国卷I)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0、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4%7.3%%49%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11、 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A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3、 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A.①B.②      C.③D.④
14、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15、 (08重庆卷,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旧唐书》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 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6、 (08北京卷,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图文】2012高中历史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2高中历史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3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