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学校有没有高中中地理海洋地理和环境地理的详细资料啊?

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支  持:
搭配赠品:
所 在 地:重庆 沙坪坝区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高中地理选修2二海洋地理 课本教材教科书 湘教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022套总数:5823337套专访:3239部会员:367765位
当前位置:
& 2012高二地理课件 海洋地理概况 (人教版选修2)
2012高二地理课件 海洋地理概况 (人教版选修2)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5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71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基础导学 海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海
气作用 要点突破 1.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较缓,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
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
分子传导能力不强,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温度的变化表现
为:增温也快,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很小,以致气温的
2.对比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东南信风 强 弱 赤道逆流 弱 强 太平洋 水温 大洋东岸 降 低 增 加 大洋西岸 增 加 降 低 沃克环流 增 强 减弱或消失 气候 大洋东岸 降水更加减少 降水增加 大洋西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小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年之后 案例剖析 【案例】
3.当圣诞节前后,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时,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海
面上满是烂鱼死鸟,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中A、B间的风向及成因。
(2)指出图乙中A、B间的水流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
(3)为什么此时秘鲁渔场会成为一片“死海”?
(4)当出现上述现象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为什么? 解析:该题以太平洋低纬海域的水温分布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和平衡的相关知识。由图中的等温线可以看出,B地气温比A地高,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A地形成高压,B地形成低压;若B海域的水温升高,不仅导致AB海域间的温差降低,使该海域的沃克环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反向,即A地的上升流和B地的下沉气流将减弱;而且还会导致当地海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抑制上升流的势力,进而导致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其强度取决于同纬度上的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和南北方向上的气压差,此时A海域气温低于正常年份,气压也就高于正常年份,内部间的气压差小于正常年份。 答案:(1)A为高压,B为低压。风从A吹向B。 由于A、B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 所以吹西风。 (2)如右图所示。 (3)秘鲁渔场是由于上升补偿流而形成,鱼 类属于冷水鱼,海水温度升高将导致鱼类大 量死亡;由于海水由A向B运动(即赤道逆流增强)抑制秘鲁寒流的上升流,甚至使秘鲁渔场出现下沉流,营养盐类减少,鱼类因饵料缺乏而大量死亡;鱼类的大量死亡导致以鱼类为食物的鸟类也大量减少。
(4)冬季温暖干燥。由于A海域附近因海水表面温度低于常年而气压高于常年,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旺盛,天气较常年干燥。 知识拓展:“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天气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拉尼娜发生期间,由于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拉尼娜发生期间,西太平洋的赤道暖流温度偏高,使热带风暴能量充足,因而台风发生的次数比常年要多,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也要相应增多。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海区纬度和等温线分布图
(1)该海区位于__________(南、北)半球;如果等温线数值分别是24℃、26℃、
28℃,则A所在的等温线为__________℃。
(2)A处的洋流按性质来讲属于________流,如果该海区是太平洋,那么相应的洋
流名称是__________,从成因上看属于__________。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
道向南运动,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它对
沿海国家渔业的影响是__________,还导致__________发生剧烈变化。 解析:本题把等温线的知识与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与厄尔尼诺现象结合起来。第(1)题,要根据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升高,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降低来确定南北半球;后根据温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温度自南向北降低,南半球反之)来确定A点所在等温线的度数。第(2)题,先要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确定A处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温度的高低,从图中可看出A的温度比同纬度海区低(A点为28℃,其他海区均大于28℃),因此确定有寒流经过;然后,根据已知温度推知其在中低纬度,按洋流的分布模式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系统,结合已知条件太平洋中得出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回答时要注意洋流性质分类与成因分类的区别,秘鲁寒流与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区别,秘鲁寒流属于水平补偿流,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属于垂直补偿流),再进一步根据文字叙述,联系秘鲁沿海的情况,得出该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回答其对沿海国家渔业及其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答案:(1)南 28 (2)寒 秘鲁寒流 补偿流 厄尔尼诺现象 温暖的海水“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使沿岸国家渔业严重受损 气候 基础导学 海洋开发 海洋开发 海洋开发 要点突破 1.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位置或区位 特点或组成 用途或功能 应注意的问题 滩涂 养殖 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 亦海亦陆 开辟盐田、围海造地、水产养殖、填筑滩涂、海洋旅游 围垦农田导致土壤盐渍化;围造盐田、虾池诱发海水入侵;河口围堵引起洪水泛滥等 港口 建设 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运输;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足够的海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水域和陆域 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 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态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运条件 海洋 旅游 空间 海岸带、海岛、海上和?海底 浪缓、沙软、滩平、岛异等 避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建筑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等 距离 滨海、近海、海上和远洋 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1)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①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海水淡化。
②海水淡化的优势:安全、稳定,不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
③海水淡化厂的主要分布地区: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
区;沿海城市。
(2)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①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在处理一次海水时提取多种元素。
②海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盐田法、电渗析法和
冷冻法进行海盐的生产。
(3)海洋的生物资源
目前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
发。 3.海洋能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
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
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究其成因,潮汐能和潮流能来
源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其他均源于太阳辐射。海洋能源按储存形式
又可分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其中,潮汐能、海流能和波浪能为机械能,海
水温差能为热能,海水盐差能为化学能。 4.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案例剖析 【案例】
4.读图,图中曲线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米。该海滨城市要
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图示海湾建设海港。完成下列问题。
(1)海湾建设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地质、__________和水文等,这些
因素会影响港口的选址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C、D为预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
①A、B两地可否建港?为什么?
②C、D两处相比较,选择哪处合理?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港口区位选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港口建设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平坦的地形和良好的地质环境影响筑港条件,船只停泊条件要有较宽阔水域的海湾和深水岸线,同时海湾深浅、潮汐波浪等海洋水文现象、天气与气候中的台风、大雾、盛行风向等也会影响航行条件。图中A、B两地,自然条件相似,海水浅,不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因此不适宜建设港口。C、D两处,C处建设港口条件好,海水较深,有海湾,岸边地势平坦,筑港、航行、停泊条件优于D处,加上离市区近,有利于客货流的集散。 答案:(1)地形 气候 筑港 航行 停泊 (2)①不行。海水浅,不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②C处较适合。原因是这里海水较深,有海湾,岸边地势平坦,建设港口条件好;离市区近,利于货物和旅客的汇集与分流。 知识拓展:辩证地认识围海造陆 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之一。荷兰人民从13世纪开始,就进行了围海造陆、与海争地的活动,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称颂,目前,荷兰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 诚然,荷兰人围海造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然而它却破坏了生态平衡。从人类社会生存角度看,破坏原始生态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从长远利益看,这种发展趋势又是令人担忧的。人为地操纵海洋与大地的变迁,在许多方面得不偿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很大的危害,且留下许多后遗症:破坏了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涨退不定,低地地层下陷,海水倒灌,导致农田与含水层盐渍化,田野和水域遭受污染;许多自然植物和动物剧减,甚至灭绝。 4.阅读下列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潮汐发电示意图。
材料二 1961年,法国在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朗
斯河河口圣马洛城附近建了一座潮
汐发电站。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潮汐发电站之一。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潮汐发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朗斯潮汐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
(3)联系材料三分析我国的钱塘江口是否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并说出理由。
答案:(1)利用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推动水轮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
(2)朗斯河入海口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较大的潮差;沿岸地势平坦,建坝处
口小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蓄水量较大。
(3)不适合。理由: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基础导学 人类与海洋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海洋的协调发展
要点突破 1.海啸成灾的原因
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与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样的,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
上的水层引起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波动是从海
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在大洋中海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2
米,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
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万千米,比大型
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以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
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
高骤然增大,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
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形
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还会诱发海湾内海
水的固有振动引发假潮,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 2.海洋环境问题 原因 途径 危害 分布 典例 海洋环 境污染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 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日本“水俣病”(汞中毒);石油污染 海洋环 境破坏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 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受损;过度捕捞,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赤潮等 海岸带 赤潮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 荷兰、孟加拉国以及热带的一些小岛国 3.维护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城的划分:
用图示法突破这一难点。
(1)邻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不同。
沿海国在其主权管辖范围内对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不享有完全排他
性主权”。它与内水、领海拥有的海洋权益有本质区别,内水、领海享有完全排
他性主权。 (2)“公海自由”的含义? 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公海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对于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以依法行使管辖权。 (3)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热点”海洋权益问题?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划分相关海域,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岛屿制度”。《公约》规定: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同时还规定:那些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中更重要的是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加强国家间的协调、合作,共同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 案例剖析 【案例】
5.(2010·江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
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
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
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区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_________,易造成石
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_____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_________。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漂向欧洲沿
海。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钻井平台位于海深200米到2 000米之间,属于大陆坡,坡度较陡。第(2)题,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天气恶劣”和所学的海洋环境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根据时间可知,此时该海域盛行偏南风,石油污染可能向海岸蔓延。第(4)题,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并使海洋生物遭受污染。第(5)题,泄漏的石油进入大西洋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沿海。 答案:(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知识拓展:海平面上升 (1)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且由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尽管不同研究人员的结果可能不同,近百年来海平面上升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自19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约10厘米或稍多。据预测,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50厘米甚至更多。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惊人的严重影响。 (2)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加剧海岸侵蚀、引起洪水灾害、淹没城镇、咸水入侵等。由于世界人口、工业、经济等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据推测,今后海平面上升1米,全世界受灾人口将达10亿,其中3亿~4亿人将无家可归;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岛国,将从地球上消失,全世界受灾土地总面积可达50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1/3可耕地将受影响。 海平面上升将使滨海湿地和沼泽受严重影响,海平面上升过快,将使湿地面积大大减少。而湿地是许多鱼类、鸟类和稀有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海平面上升还可使珊瑚面临危险,珊瑚礁岛屿面积会大大减小甚至消失。海平面上升还将通过盐水侵入地下水资源,进一步使土地盐渍化,沿海地区淡水匮乏。 5.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示意图中各框内容的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一般填空的内容都是常见术语。第(2)题,抓住设问中的“最主要”这个关键词,就不会多选其他选项了。第(3)题,湿地兼有水、陆特征,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第(4)题,可以从示意图中关键框的内容中寻找答题要点,如“淡水变咸”、“海岸侵蚀后退”、“海洋污染”。 答案:(1)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2)B (3)B D (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考 纲 展 示 考 点 解 读 考 向 预 测 海洋和海岸带 1.了解海底地形、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 2.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3.掌握海水运动的主要成因及影响。 4.了解海岸的类型及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 1.结合必修海洋部分,考
查海水运动的规律及影
响 2.结合海洋开发实际,考
查海岸带开发利用中的
问题及措施 3.结合目前海洋污染及全
球变暖,考查海洋环境
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
及应对措施4.结合海洋
争端,考查海洋权益的
内容及重要性 海洋开发 1.了解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现状。 2.掌握海洋能源特点,了解海洋能开发现状。 3.理解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4.了解海洋空间能源开发现状及主要方式。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理解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了解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危害及主要
对策。 海洋权益 1.了解海洋权益的内容及重要性。 2.了解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重要性。 基础导学 海岸与海底地形 海岸与海底地形 要点突破 1.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岸线: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
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
展到一定的宽度。 2.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两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
(1)海水运动。海水运动是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它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影响
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河流。入海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在河口不断堆积,往往形成河口
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如长江三角洲等。
(3)气候变迁。如当前普遍认为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从而使
海平面不断上升,淹没部分沿海低地。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其严重:
(1)围海造陆、修筑海堤、疏浚和拓宽船舶水道,使海洋带来的砾石物质减少。
(2)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休闲度假等海岸利用方式,破坏了海岸景观与生态。
(3)大面积采石挖砂、滥挖珊瑚礁等,使海岸不断向陆地退缩。
因此为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自然规律的研究;另
一方面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过程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控制,并加强管理。 3.世界海底地形类型示意图及特征 海底 地形
水深 0米以上 200 m 以内 200 m~ 4 000 m 海平面 以上 6 000 m以上
m 顶都在 2 000~ 3 000 m之间 特征 地势起 伏较大 坡度 平缓 坡度较陡,表面崎岖不平 地势起伏较大 深海 洼地 底部坦,微有平起伏 海底山系,相对高度大 4.消亡边界岩石为何比生长边界的老?
生长边界,即海洋的海岭(中脊)部分,在不断地形成岩石,新生成的岩石把老的岩
石往海岭两边推移,老的岩石直到被推移到消亡边界处消亡,显然消亡边界岩石会
比生长边界的老。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离海岭越近的岩石,年龄越小;反之,
则越老。 案例剖析 【案例】
1.下图为“某种海岸类型图”。读图完成(1)~(3)题。
(1)此图为何种海岸类型?
(2)我国哪一个地区此种海岸分布最广?
(3)此种海岸类型,最适宜发展何种人文活动?
解析: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海岸线曲折且曲率大,海岬(突入海中的
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海岬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
多,但通常狭小。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垂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
入,使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这样的地形地貌,
多是天然的良港,也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答案:(1)基岩海岸。
(2)基岩海岸在我国的漫长海岸带上都有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都能
见到它们的雄姿,而在杭州湾以北,则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此
外,在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其基岩海岸更为多见。
(3)海岬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常形成天然良港。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
怪石峥嵘,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这里可发展旅游业。 知识拓展:海岸城市 1.海岸城市大都是近现代以来在西方文明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同海外交往的重
大功能。 2.直接靠海是该类城市基本的地理特征,海港是城市的重要部分。产业、运输交
通、社会文化、市民生活诸领域都同海洋发生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3.海岸城市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保证和依据,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包括海水
养殖、海底矿产、海上旅游等在内的海洋农、工、服务诸业,技术含量高,集约
性强,产销环节关系密切,对市场依赖性大,没有一定规模的临岸城市难于促
动。 4.海岸城市相互关系日趋密切。它们各有腹地依托或内地的支撑城市,彼此又在诸
领域发生着特殊的互动联络关系。海岸城市与其腹地支撑城市的关系,就是常说
的区域经济形态的城市圈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底地形名称:甲______,乙______。
(2)海底矿产:a______,b______,c______。
(3)海洋渔场多分布于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
(4)简述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对海岸带地貌的影响。 解析:甲为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海水较浅,为大陆架;乙为洋盆。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受陆地径流携带泥沙和海浪共同作用常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并沉积形成砂、贝壳和金属等滨海砂矿;又因受拍岸浪撞击、冲刷形成各种海蚀地貌。甲处为大陆架,是海底油气存储区;同时,又因阳光集中,营养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充足,具备形成渔场的有利条件。乙处为洋盆,其底部广布锰结核等多种金属矿产。 答案:(1)大陆架 洋盆 (2)滨海砂矿 石油、天然气等 锰结核 (3)甲
大陆架海水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又有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使得浮游生物繁盛,饵料充足 (4)①陆地径流携带泥沙和海浪共同作用常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三角洲、沙滩等;②海岸受拍岸浪撞击、冲刷形成各种海蚀地貌,如海蚀柱等。 海洋水体 基础导学 海洋水体 要点突破 1.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 分布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 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相同纬 度海区 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 分布 总趋势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米以下垂直温差减小 时空变化 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盐度的影响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低 使海洋盐度产 生纬度变化规律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高 洋流 暖流流经海区 盐度高 使同纬度海区 盐度产生差异 寒流流经海区 盐度低 径流:河流汇入区 盐度低 使同纬度海区 产生季节变化 结 冰 盐度高 融 冰 盐度低 3.潮汐的形成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我们可观察
到海水的涨落现象,一般有两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
称为汐。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
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高潮与低潮的
高差,即是潮差。潮差是以朔望月为周期变化的。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
所以潮汐的成因主要是月球。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阳、月亮和地球在一条直线
上,太阳和月球对海水的引力合在一起,形成的引力就更大了,海水面凸出更高
了,即“大潮”;每逢农历初八、二十二,太阳、月球和地球互相垂直成直角,引
力被抵消了一部分,海水面凸起比较少,即“小潮”。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其水温比流经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对沿岸起增温增
湿作用,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向北方扩展;俄罗斯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海港因此
也成为一个终年不冻港。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其水温比流经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凸,使沿岸降温减
湿,例如:南美、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在寒暖流的交汇处,一般是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聚集的海域。同时,当寒暖
流交汇时,冷暖海水发生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对流,下层营养物质被带到表
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大量鱼类,形成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日
本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
秘鲁渔场的形成与那里的上升流密切相关。在秘鲁寒流沿海岸北流过程中,因受
到离岸风的吹拂,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海水上泛,大量磷酸盐、硅酸盐被
带到海水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沿海200海里左
右的范围内成为广阔的渔场。
(3)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逆洋流航行则减慢航速,多耗费时间和燃
料。寒暖流相遇,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4)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洋流可以把某个海域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加快净化速度;但使其他海域因
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案例剖析 【案例】
2.(2009·上海)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
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__
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__(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
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__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流动的方向。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
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解析:本组题考查了洋流的性质、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1)题,图1中海水表层水温向北越来越高,应为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第(2)题,图1中的洋流由北向南流,且为暖流,与图2中的①处(莫桑比克暖流)对应。第(3)题,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第(4)题,涌升流属补偿流的一种,是对风海流或密度流的补偿。 答案:(1)南 高 暖 升温 增湿 (2)南 ① (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 (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②处。 知识拓展: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在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南极大陆的外围,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为季风洋流。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西南季风,因此海水自西向东流,故为顺时针方向;冬季时,北印度洋盛行东北信风,海水自东向西流,故为逆时针方向。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区域气温分布图
(1)该区域位于__________半球。该图为__________月份的气温分布图。
(2)如果图中虚线表示洋流,标上其流动方向;如果图中海域为太平洋,那么该洋
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
(3)a与b比较,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点。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海水温度、盐度、洋流的分布等知识。解题的关键点:一是
利用气温分布图的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该区域气温数值向南递减,则为南半
球;二是利用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判断季节,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温区凸出,陆地
上等温线与海洋相反,向高温区凸出,即海上气温比陆地上的气温高,表示(南半
球7月)冬季气温分布状况;三是利用洋流对气温的影响,判断洋流的性质;四是
利用温度与盐度的关系,比较盐度。
答案:(1)南 7
(2)   秘鲁寒流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升学校有没有高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