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数学高手国光帮帮忙20120213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长度分别是30厘米,16厘米,这个梯形面积是多少?各位数学高手请帮帮忙!
S=30*16/2=240平方厘米过上底的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与下底的延长线相交,则梯形的面积等于由两条对角线和下底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时,面积=两条对角线长度的乘积的一半,可作为定理用。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请数学高手帮帮忙!
抽转组65551
有理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此分数亦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这一定义在数的十进制和其他进位制(如二进制)下都适用.如3,-98.11,5.……,7/22都是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划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0.全体有理数构成一个集合,即有理数集,用粗体字母Q表示,较现代的一些数学书则用空心字母Q表示.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相关的内容见数系的扩张.有理数集是一个域,即在其中可进行四则运算(0作除数除外),而且对于这些运算,以下的运算律成立(a、b、c等都表示任意的有理数):①加法的交换律 a+b=b+a;②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③存在数0,使 0+a=a+0=a;④对任意有理数a,存在一个加法逆元,记作-a,使a+(-a)=(-a)+a=0;⑤乘法的交换律 ab=ba;⑥乘法的结合律 a(bc)=(ab)c;⑦分配律 a(b+c)=ab+ac;⑧存在乘法的单位元1≠0,使得对任意有理数a,1a=a1=a;⑨对于不为0的有理数a,存在乘法逆元1/a,使a(1/a)=(1/a)a=1.此外,有理数是一个序域,即在其上存在一个次序关系≤.有理数还是一个阿基米德域,即对有理数a和b,a≥0,b>0,必可找到一个自然数n,使nb>a.由此不难推知,不存在最大的有理数.值得一提的是有理数的名称.“有理数”这一名称不免叫人费解,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这似乎是一个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一词是从西方传来,在英语中是rational number,而rational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中国在近代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依据日语中的翻译方法,以讹传讹,把它译成了“有理数”.但是,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其英文词根为ratio,就是比率的意思(这里的词根是英语中的,希腊语意义与之相同).所以这个词的意义也很显豁,就是整数的“比”.与之相对,“无理数”就是不能精确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而并非没有道理.无理数无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比如4=4.0,4/5=0.8,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比如√2=1.…………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2=p/q又由于p和q有公因数可以约去,所以可以认为p/q 为既约分数.把 √2=p/q 两边平方得 2=(p^2)/(q^2)即 2(q^2)=p^2由于2q^2是偶数,p 必定为偶数,设p=2m由 2(q^2)=4(m^2)得 q^2=2m^2同理q必然也为偶数,设q=2n既然p和q都是偶数,他们必定有公因数2,这与前面假设p/q是既约分数矛盾.这个矛盾是有假设√2是有理数引起的.因此√2是无理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如3,-98.11,5.……,7/22都是有理数. 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划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无理数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都指的那些? N---0和自然数,如:0。1。2。3。。。 正...
有理数:分数和整数(不管是正是负)。也就是说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形式,它是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有道六上的数学题,请各位高手帮帮忙,过程详细,答案次要,万分感谢!-3-
龟龟大人V9
S正方形=16 (cm)^2 边长=4 (cm) 对角线长=4√2 (cm)S大圆=п(2√2)^2=8п (cm)^2S小圆=п2^2=4п (cm)^2S阴影=(1/2)[(S大圆-S小圆)]=(1/2)(8п-4п)=2п (cm)^2
谢谢回答,但是我没有学过根号。
D(大圆的直径)=D(对角线)
2R(大圆的半径)=D(对角线)
那么勾股定理应该知道的:对角线和两个边长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2=a^2+a^2
D^2=a^2+a^2=2a^2=32
S大圆=пR^2=п*D^2/4 =8п
S小圆=п2^2=4п
S阴影=(1/2)[(S大圆-S小圆)]=(1/2)(8п-4п)=2п
不用勾股定理正方形画两条对角线,分割成相同的4个直角等腰三角形,其腰即大圆的半径R
单个小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S=1/4S正方形=1/4*4*4=4
S=(1/2)*R*R=(1/2)*R^2=4
S大圆=пR^2=п*8 =8п
S小圆=п2^2=4п
S阴影=(1/2)[(S大圆-S小圆)]=(1/2)(8п-4п)=2п
勾股定理也没有学过,不过很谢谢你噢!
最后一段解答你没看?
不用勾股定理的
----也可解!在六年级上学习的知识里可解
额,我很笨的,没有看懂,请高手赐教!谢谢!
你是没学过 勾股定理,也没学过 根号
那么就绕过 根号
于是,这样思考:
正方形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割成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它们彼此全等。即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1/4)正方形面积=(1/4)4^2=4
正方形对角线=大圆的直径=D
大圆的半径=R =D/2
上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大圆的半径=R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1/2)腰*腰=(1/2)腰^2=(1/2)(R^2)=4
大圆面积=п(R^2)=8п
这样懂了吗?
额,很感谢你,我脑子不好使。还没有看懂。
不知道你哪一步看不懂?
请问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大圆的半径?那腰怎么求?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割而成的4个直角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大圆的半径。你在图上画一画,看得就清楚了。
腰怎样求?
题目中腰=半径,圆面积=пR^2。如果不知R,而知R^2,圆面积是可求的。即腰可以不求,但腰的平方要能求得。
只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怎么求出它的腰,只能求出它的高,而且那还是小圆的半径啊。
这个等腰三角形是直角等腰三角形。S=(1/2)底*高
底=腰,高=腰
S=(1/2)腰*腰=(1/2)腰^2
腰=R(大圆半径)
所以 S=(1/2)R^2
另外,该直角等腰三角形面积S=(1/4)正方形面积=(1/4)16=4
那么,R^2=2S=2*4=8
正方形面积=16
则正方形边长=4
由图可以看出 :正方形边长=小圆直径=4
则小圆半径=(1/2)4=2
结合题目所给的图,好好地把所有的回答看一看,再思考一下,应该能理解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急求孩子数学答案(数学高手进来帮帮忙)|『 关注慈溪 』 - 慈溪论坛
查看完整版本: [--
急求孩子数学答案(数学高手进来帮帮忙)
&&& 把一副扑克牌(共54张)放在桌面上,两个人轮流从桌面上取牌,每人每次只能取1-3张(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张牌的人获胜。如果让你先取,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会取几张?接下来你会怎么取?
数学高手请进来
第一次取2张,前面随便取,保证最后对手拿完时,剩6张牌,然后你取2张。剩下就简单了。如果对手拿完剩5张,你再一张,剩下4张,你铁定盈了。
第一次取两张,以后每次取的数和对方取的数的和为4就行了。
谢谢楼上的朋友们,我是个数学盲
2张。。。。。
楼主孩子4年级
是毛,这样的题目阿拉小晨光都没看到过
其实就是总张除以允许最大数加1,有余数则先取者胜,没余数后取者胜。
高中 概率数学
此题是有解题套路的,不难,4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就会。课堂作业本,方法指导丛书,测试题里都会出现的。两个人轮流取一轮,可以保证取4张(1+3)因此, 54÷4=13……2只要取到这个余数,然后保证4张4张上去,直到取到第54张获胜。具体如下:先取到2张,然后取到第6张为止,再依次取到第10,14,18,22,26,30,34,38,42,46,50,54张。公式:总数÷(最少取的张数+最多取的张数)&&&&&&抢到余数后依除数加上去取。如果没有余数,者后取者获胜。
谢谢楼上这位老师
楼主先取2张,以后每次看对方取几张然后你就取(4-对方张数),以此最后你包赢。
3楼正解,这与我们小时候抡数的游戏一样,如抡20,每人只能往上抡1-2个数,谁抡到20为胜,只要先抡住2,以后每次往上抡的数和对方往上数的数的和为3,准能抡到20。(有点晕)2&&&& (3&&,4)& 5 &&&(6,&7)&&&& 8 &&&&(9,10)&&&& 11 &&&& (12,13&)&&&& 14&&&& (15,16)&&&&
17 &&&& (18,19)&&&& &&20红色字体为本人抡的数
很汗,俺不会!
原来有不少数学高手啊那我就不出手了不过建议家长讲解时可以举一反三如果后取怎么办改变每次取的张数怎么办让学生掌握本类题目的数学本质是最好的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v8.3 Code &2004-
Time 0.028001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光帮帮忙2012021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