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结构适合做80米高的现浇泡沫混凝土混凝土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支柱的垂直偏差度应该在什么范围内符合标准呢?建筑高有15.6m,四层楼!先谢谢好心人了!_百度知道
现浇混凝土结构支柱的垂直偏差度应该在什么范围内符合标准呢?建筑高有15.6m,四层楼!先谢谢好心人了!
提问者采纳
垂直度测量:
或小于30mm,
其他类似问题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替代03G101-1、04G101-4
2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8
2.1 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8
2.2 列表注写方式8
2.3 截面注写方式10
2.4 其他10
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11
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12
3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3
3.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3
3.2 列表注写方式13
3.3 截面注写方式16
3.4 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17
3.5 地下室外墙的表示方法19
3.6 其他20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2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23
地下室外墙平法表示方法平面注写示例24
4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25
4.1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25
4.2 平面注写方式25
4.3 截面注写方式32
4.4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32
4.5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长度规定32
4.6 其他33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34
梁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35
5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36
5.1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36
5.2 板块集中标注36
5.3 板支座原位标注37
5.4 其他40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示例41
6 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42
6.1 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42
6.2 板带集中标注42
6.3 板带支座原位标注42
6.4 暗梁平法标注43
6.5 其他44
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示例45
7 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46
7.1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及表示方法46
7.2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46
7.3 其它52
标准构造详图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53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54
纵向钢筋弯钩与机械锚固形式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llE55
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梁并筋等效直径、最小净距 梁柱钢筋间距要求 螺旋箍筋构造56
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57
地下室抗震KZ的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地下室抗震KZ的箍筋加密区范围58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59
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抗震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60
抗震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 抗震QZ、LZ纵向钢筋构造61
抗震框架柱和小墙肢箍筋加密区高度选用表62
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63
非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64
非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非抗震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65
非抗震KZ箍筋构造 非抗震QZ、LZ纵向钢筋构造66
芯柱XZ配筋构造 矩形箍筋复合形式67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68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70
约束边缘构件YBZ构造71
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72
构造边缘构件GBZ、扶壁柱FBZ、非边缘暗柱AZ构造 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剪力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构造73
剪力墙LL、AL、BKL配筋构造74
剪力墙BKL或AL与LL重叠时配筋构造75
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JX) 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 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C)构造76
地下室外墙DWQ钢筋构造77
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78
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79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80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81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82
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83
KL、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84
非抗震框架梁KL、WKL箍筋构造 抗震框架梁KL、WKL箍筋加密区构造 梁与方柱斜交,或与圆柱相交时箍筋起始位置85
非框架梁L配筋构 主次梁斜交箍筋构造86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 附加箍筋范围、附加吊筋构造 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87
非框架梁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88
纯悬挑梁XL及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89
KZZ、KZL配筋构造90
井字梁JZL配筋构造91
有梁楼盖楼(屋)面板配筋构造92
有梁楼盖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93
单(双)向板配筋示意 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94
悬挑板XB钢筋构造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折板配筋构造95
无梁楼盖柱上板带ZSB与跨中板带KZB纵向钢筋构造96
板带端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板带悬挑端纵向钢筋构造 柱上板带暗梁钢筋构造97
板后浇带HJD钢筋构造 梁后浇带HJD钢筋构造 墙后浇带HJD钢筋构造98
板加腋JY构造 局部升降板SJB构造(一)99
局部升降板SJB构造(二)100
板开洞BD与洞边加强钢筋构造一(洞边无集中荷载)101
板开洞BD与洞边加强钢筋构造二(洞边无集中荷载)102
悬挑板阳角放射筋Ces构造103
板内纵筋加强带JQD构造 板翻边FB构造 悬挑板阴角构造104
柱帽ZMa、ZMb、ZMc、ZMab构造105
抗冲切箍筋Rh构造 抗冲切弯起筋Rb构造106
网友【zaojiashi007】点评:
一直在期待这本图集的出现,从刚看到文件发布时就开始关注,没想到03系列的图集一下子都废止了,从现在开始重新学习新的G101图集,推荐大家现在都来买一本,学习下!
网友【zaojiashi007】点评: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是对03G101-10、4G101-4的修编。本次修编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等新规范对图集中标准构造详图部分进行了修订;结合设计人员习惯对制图规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修编将原03G101-1、04G101-4内容合并为一本,将原08G101-5中地下室部分内容与上部结构协调统一后编入,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结构施工图设计,方便设计施工人员使用。
网友【lwbdxh】点评:
终于拿到新图集了,部分内容改得很合理。
网友【wuyuzhi110】点评:
新版的规范不知道做法上有没有什么不一样。顶了
网友【sy_lfd】点评:
图集较好,把原101图集比较模糊的由施工单位判断的改为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明确。
网友【yyl2004】点评:
日起实行的新平法图集,里面完善了好多东西,比如多支箍筋的排设, 板翻边FB构造,柱帽构造,可操作性更强了。
网友【王扬】点评:
新规范实施后急需跟进的图集作为参考,特别是新混凝土规范的实施,急需新图集领导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施工!
网友【lizhiheng312】点评:
虽然已经订买了这本图集,还是要推荐一下的。世界是变化的、进步的,且03G101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社会各界对其中的构造都有了新的见解、认识。推陈出新,总是好的。
同事希望标院做好图集的执行力工作。不要让我们在03G101与11G101上徘徊惆怅。
网友【】点评:
取消了以往不合理无法实施的节点与做法,更切近施工实际,更能指导施工
网友【hmyouh】点评:
将原03G101-1、04G101-4内容合并为一本,将原08G101-5中地下室部分内容与上部结构协调统一后编入,方便设计施工人员使用
网友【FJH6911816】点评:
比原03G更加详细易懂
网友【伊人看花落】点评:
改变还是很大的,主要大的改变,就是锚固长度的变化和根据新规范,提出的并筋的概念,有新的大样
网友【伊人看花落】点评: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老图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新图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00mm。
网友【yyl2004】点评:
新的混凝土规范(GB)已经实施,本图集按照新的规范要求做了很多变动,锚固变动较大,新图集表格不再列出使用频率很低的环氧树脂涂涂膜钢筋,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也因为使用不多且不宜采用绑扎搭接等原因不再列出,还将一级~四级抗震与非抗震整合在一个表格,便于对比。相对老图集,
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还是一样,直接查表即可得到受拉钢筋各种不同抗震等级的锚固长度。
工程人员的枕边书!
网友【JSZXLAG】点评:
该图集在03G系列的基础上做了不少的改进,不但方便了施工,在材料耗用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把03G上一些概念不清的规范进行了整合,使人耳目一新。
网友【wangxin】点评:
比03更规范,很容易看懂,方便大多数人适用
网友【wulong3066】点评:
网友【wulong3066】点评:
网友【wulong3066】点评:
网友【sinomasx】点评:
很不错的书,先前在03系列及09系列中相关问题没交代清楚,此书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同步、配合,对先前的相关问题进一步阐述、改进,在钢筋的设计和施工领域结合的更加紧密,使两者都有据可依。与先前的03系列及09系列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国家在钢筋技术方面的水平。
网友【yangdepo】点评:
这本书给了设计者很好的在图纸表示标准施工工艺,使施工人员监督工人施工有标准的依据,大大减少了工程质量不合格。
网友【璐曦之家】点评:
该图集对03G101-1做了很多修改和补充,汶川地震后国家更加重视结构抗震,所以11G101-1中对房屋的抗震性能、构造节点做了很多改进,以适应现在的抗震要求规范,混凝土新规2010出来后,在11G中保护层的定义也变了,现在是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边缘的距离,增加了复合箍筋的计算难度,箍筋、拉筋的构造也比原来的方式多了,柱顶锚固多了加锚头的做法,11G101-1还把板构件也增加进来了,使得现浇构件的大部分都在这本图集里,强烈推荐11G101-1图集,因为它真的很好,很实用
网友【璐曦之家】点评: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是对03G101-10、4G101-4的修编。本次修编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等新规范对图集中标准构造详图部分进行了修订;结合设计人员习惯对制图规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修编将原03G101-1、04G101-4内容合并为一本,将原08G101-5中地下室部分内容与上部结构协调统一后编入,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结构施工图设计,方便设计施工人员使用。
【参编单位】
暂时没有信息
【相关图集】单层8米高的工业厂房,使用钢柱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哪一个造价便宜?_百度知道
单层8米高的工业厂房,使用钢柱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哪一个造价便宜?
另外想问一下,如果用钢柱结构的话,可以用方钢减低成本吗?还是可以用工字钢?
提问者采纳
单层8米高的工业厂房,使用钢柱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哪一个造价便宜?钢筋混凝土:400*700毫米,1%配筋率。混凝土0.28立方米*400元/立方米=112元;钢筋,0.28*1。3%*7850公斤/立方米*5.5元/公斤=157.16元,合计:112+157.16=269.16元/米。钢结构:400*700毫米翼缘后12毫米,腹板18毫米。计重:0.4*0.012*2*7850公斤/立方米*8.5元)立方米=640.56元,腹板:(0.7-0.012*2)*0.018*=811.91元。
合计:1452.47元/米.所有数据均为估算,实际会有出入但明显看出钢结构的造价会高于钢筋混凝土造价。
提问者评价
很详细,也很合理。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肯定是钢筋混凝土造价便宜啦,钢柱你可以是可以减小构建尺寸的但是必须加强节点设计,做过几年钢构设计 我个人意见 混凝土的便宜点 但是钢构的优点 是节能环保屈服能力 适用厂房应该是没问题的。我做过很多美规的厂房 很多都用钢构做的综合考虑吧。
你的意思是钢柱结构的比较便宜吗?
便宜很多,钢结构是现代普通单层厂房的比较好的选择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常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原因与防治--《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常见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原因与防治
【摘要】:详细分析了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及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归纳了在不同情况下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的出现,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755【正文快照】: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一般是由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时的质量问题引起的,麻面、蜂窝、孔洞、露筋、裂缝、缝隙及夹层等,是经常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如不及时补修,可能为加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或给其他有害介质的侵蚀破坏创造条件,从而影响钢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国华;;[J];山西建筑;2010年32期
徐潇潇;张明;惠东;;[J];科技风;2012年1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兴武;才晓冰;;[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贺晟;;[J];山西建筑;2008年32期
薛延江;;[J];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石建国;高洁;吴树平;;[J];山西建筑;2009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树平;;[J];山西建筑;2006年08期
石建国;高洁;吴树平;;[J];山西建筑;2009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常廉昇;;[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3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奇志;;[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5期
沈良;宋爱娟;王正明;;[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秦茂军;[J];陕西煤炭;2005年03期
何小岗;;[J];山西建筑;2008年34期
郭浩;;[J];四川水力发电;2008年S3期
王帅军;;[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吴原宏;;[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于洋;;[J];科技资讯;2010年15期
杨志文;;[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黄明岩;张昕;;[J];民营科技;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宇啸;李永奇;;[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杜应吉;梁正平;刘大智;;[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巴恒静;张武满;;[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邸小坛;周燕;陶里;王安坤;;[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金贤玉;钱在兹;;[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李金玉;邓正刚;曹建国;关遇时;林莉;田军涛;李芳;王爱勤;王志刚;彭涛;蔡梅珠;张秀梅;;[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曹诚;姜义;;[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上册[C];2005年
时蓓玲;吴锋;;[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英明;石晶;李黎;尹麟;;[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李宝茹;王宏力;;[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祝何;[N];中国质量报;2011年
常正民;[N];山西科技报;2004年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刘晓鹰;[N];中国医药报;2001年
许政良;[N];中国特产报;2004年
汪鲁迅 通讯员
冯英明;[N];解放军报;2008年
李英奎;[N];山西科技报;2004年
齐绮;[N];河南科技报;2008年
蒋维胜;[N];中国质量报;2009年
古思一;[N];广东建设报;2000年
朱青松;[N];中华建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兴国;[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许晨;[D];浙江大学;2012年
张娟霞;[D];东北大学;2006年
伍颖;[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刘猛;[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周锡武;[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孙绪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齐锋;[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乔国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尹犟;[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耿东;[D];湖南大学;2010年
纪胜敏;[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代慧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罗大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颜允礼;[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李良慧;[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王敏杰;[D];天津大学;2012年
王路平;[D];中南大学;2010年
董雪焕;[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聂文龙;[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混凝土结构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混凝土结构
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砼音tóng与 混凝土同义可并用但在同一技术文件图纸书刊中两者不宜混用作&&&&者叶列平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素混凝土是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等而言的素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矿物参合料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拌制而成干表观密度为kg/m3是由天然砂骨料制成的当的配筋率小于钢筋混凝土中最小配筋百分率时应视为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故一般在以受压为主的中采用如柱墩基础墙等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则为钢筋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这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存在粘结力受荷后协调变形再者这两种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此外钢筋至混凝土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作为钢筋的保护层使钢筋不受锈蚀并提高构件的防火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性能特点可形成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其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好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以及整体性延性好减少自身重量适用于抗震结构等特点因而在及其他中得到广泛应用预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承受之前利用张拉配在混凝土中的高强度而使混凝土受到挤压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以抵销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全部拉应力也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裂度这样的预应力混凝土一方面由于不出现裂缝或裂缝宽度较小所以它比相应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的刚度要大变形要小另一方面预应力使构件或结构产生的变形与外荷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反习惯称为反拱因而可抵销后者一部分变形使之容易满足结构对变形的要求故预应力混凝土适宜于建造结构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强度越高可建立的预应力值越大则构件的抗裂性越好同时由于合理有效地利用高强度从而节约钢材减轻结构自重由于抗裂性高可建造水工储水和其它不渗漏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主要缺点是低部分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比钢大室外施工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混凝土结构的缺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此外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复杂周期较大且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如遇损伤则修复比较困难混凝土的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建设史上来看相对于木结构和钢铁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它的应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有的考古学者认为水泥的起源约在公元前510万年以后在公元前3000年用熟石膏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建造了著名埃及的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后在古希腊和时代用这种水泥建造了很多和公路
进入近代以来经过了JSmeatonJParker等人的试作阶段1824年的烧瓦工人Joseph Aspdin调配石灰岩和粘土首先烧成了人工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成为水泥工业的开端以后对如何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854年技师JLLambot将铁丝网敛入混凝土中制成了小船并于第二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RC制品从此以后Francois ConigneWilkinson等人改进了Lambot的制品到1867年法国技师Joseph Monier取得了用格子状配筋制作桥面板的专利RC工艺迅速地向前发展1867这一年是全世界公认为最早的RC桥架设的一年1877年的Thaddeus H yatt调查了梁的性质1887年的Konen提出了用混凝土承担压力和用钢筋承担拉力的设计方案德国的JBaushinger确认了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受锈蚀等问题于是RC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1892年法国的Hennebique阐述了箍筋对抗剪的有效作用并于1898年提出了T形粱的方案关于柱子前面提到的Conigne在RC桩方面得到了很多专利Considere根据实验于1902年取得了螺旋钢筋柱的专利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世纪末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之一
在工程应用方面混凝土结构最初仅在最简单的结构物如拱板等中使用随着水泥和钢材工业的发展混凝土和钢材的质量不断改进强度逐步提高例如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使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为28N/mm220世纪70年代提高到42 N/mm2 一些特殊需要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80100 N/mm2而实验室做出的抗压强度最高已达266 N/mm2前20世纪70年代使用钢材平均屈服强度为380 MPa20世纪80年代提高到420 N/mm2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钢材平均屈服强度已达420 N/mm2预应力钢筋所用强度则更高这些均为进一步扩大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巳把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用于大跨重型高层结构中在减轻自重节约钢材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克服钢筋混凝土易于产生裂缝这一缺点促成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又对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高强度混凝土及钢材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预应力混凝土除了用以改善建筑结构外(例如增大跨度减小截面等)还应用于高层建筑桥隧建筑海洋结构压力容器飞机跑道及公路路面等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已不仅在某些范围内用来代替钢结构和改善普通而且在一些方面例如的高温高压的大型压力容器只有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建造才能保证安全对防腐蚀有特殊要求的海洋结构如也非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不可
为改善钢筋混凝土自重大的世界各国已经大力研究发展了各种轻质混凝土(由胶结料多孔粗骨科多孔或密实的细骨科与水拌制而成)其干容重一般不大于18kN/m3如陶粒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膨胀矿渣混凝土等轻质混凝土可在预制和现浇的建筑结构中采用例如可制成预制大型壁板屋面板折板以及现浇的薄壳大跨高层结构但在应用中应当考虑到它的一些特殊性能(弹性模量低收缩徐变大等)国外轻质混凝土用于承重结构的为C30~C60其容重一般为14~18kN/m3国内常用的强度等级为C20C30也可配制C40或更高的强度其容重一般为12~18kN/m3由轻混凝土制成的结构自重较普通混凝土可减少20~30%由于自重减轻结构作用减小因此在采用轻质混凝土结构可有效地减小地震力节约材料和造价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很快已从采用一般的标准设计定向工业化建筑体系趋向于做到一件多用或仅用较少几种类型的构件(如梁板合一构件墙柱合一构件等)就能建造成各类房屋实践充分显示出建筑工业化在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建筑造价保证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在大力发展装配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同时有些国家还采用了机械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即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由于轻质材料的发展以及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得混凝土结构应用跨度和高度都不断地增大例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为达78层374m其次是达105层300m水塔广场大楼达76层262m最高的全部轻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是休士敦贝壳52层215m预应力轻骨科混凝土建造的飞机库()房盖结构跨度达90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跨度已达240m以上(沃名大桥)苏联及分别建成了533m及549m高的预应力混凝土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水平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
此外对于防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也正在积极研究中并已在有特殊要求的结构上开始应用纤维混凝土使混凝土的性质获得飞跃的发展把混凝土的拉压强度比从1/l0提高到1/2并且具有早强体积稳定(收缩徐变小)的特性并有可能建造600900m高的建筑跨度达500600m的桥梁以及海上海底城市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也开始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如市的外滩市的沙面等但工程规模很小建筑数量也很少解放以后我国在落后的国民经济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及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各项工程建设中得到迅速的和广泛的
我国20世纪70年代起在一般民用建设中巳较广泛地采用定型化标准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并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墙体改革的推行发展了装配式大板在多高层建筑中还广泛采用大模承重结构外加挂板或外砌砖墙各地还研究了框架轻板体系最轻的每平方米仅为3~5kN由于这种结构体系的自重大大减轻不仅节约材料消耗而且对于结构抗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后混凝土高层建筑在我国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继20世纪70年代饭店和一批如北京大街上海漕溪路住宅建筑群的兴建以后80年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加快了步伐结构体系更为多样化层数增多高度加大已逐步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目前国内最高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是广州的80层322m高为框架筒体结构香港的达78层374m三角形平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广州国际63层199m是80年代世界上最高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建筑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工作在我国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许多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常采用门式刚架拱薄壳等结构形式在工业建设中已经广泛地采用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为了节约用地在工业建筑中多层工业厂房所占比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多层工业厂房中除现浇体系以外装配整体式多层框架结构体系已被普遍采用并发展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由于其构件类型少装配化程度高整体性好平面布置灵活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结构体系同时滑模结构也有所发展此外如电视塔水培水池烟囱贮罐筒仓等特殊构筑物也普遍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如9度抗震设防高380m的北京中央电视塔高405m的高490m的电视塔等
混凝土结构在水利工程桥隧工程地下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闸水电站船坞和码头在我国已是星罗棋布如上的刘家峡龙羊峡及水电站上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及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等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有很大的发展如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引桥乌龙江大桥最大跨度达144m全长548m沪州大桥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T形结构三个主跨为170m主桥全长12556m引道长达7000m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公路大桥为改善城市交通拥挤城市道路立交桥正在在迅速发展
随着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大量使用我国在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高层大跨工业化建筑体系结构抗震及现代化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基本理论和设计工作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作为反映我国混凝土结构学科水平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随着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科研工作的成果和世界范围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进1952年首先颁布了建筑物结构设计暂行标准1955年制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暂行规范结规655采用了前苏联规范中的按破坏阶段设计法1966年颁布了我国第一本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JG2l66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以多系数表达的1974年编制了采用单一安全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以及一些有关的专门规程和规定规范BJG2l66和TJl074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步入了从无到有由低向高发展的阶段为了解决各类材料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合理和统一问题1984年颁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我国各种均统一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其特点是以结构功能的失效概率作为结构可靠度的量度由定值的极限状态概念转变到非定值的极限状态概念上从而把我国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提高到当时的国际水平对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具有深刻意义为配合(GBJ6884)的执行1989年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使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经过近十几年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入WTO的需要自1997年起我国对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颁布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新标准的颁布将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应用使混凝土结构不断地发展不停地演进达到新的水平本段内容为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有关混凝土加固方法部分设计规定为便于读者查证条文结构顺序未变动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5.1 设计规定
5.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的加固
5.1.2 采用本方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5.1.3 当被加固构件界面处理及其粘结质量符合本规范要求时可按整体截面计算
5.1.4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6.1 设计规定
6.1.1 本方法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  6.1.2 采用本方法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加以有效的支顶当采用本方法加固柱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6.1.3 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非置换部分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场检测结果不应低于该混凝土结构建造时规定的强度等级
6.1.4 当混凝土结构构件置换部分的界面处理及其施工质量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其结合面可按整体工作计算
7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7.1 设计规定
7.1.1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场合的梁板柱和桁架的加固
1 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  2 原构件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  3 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的荷载
7.1.2 采用外加预应力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质构造特点和现场条件选择适用的预应力方法
1 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板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加固若正截面和斜截面均需加固的梁式构件可采用下撑式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若工程需要且构造条件允许也可同时采用水平拉杆和下撑式拉杆进行加固
2 对受压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以及弯矩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可采用双侧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若弯矩不变号也可采用单侧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
3 对桁架中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受拉构件和偏心受拉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对受拉钢筋配置不足的大偏心受压柱也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
7.1.3 当采用外加预应力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时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基本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对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7.1.4 当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其新增的预应力拉杆撑杆缀板以及各种紧固件和锚固件等均应进行可靠的防锈蚀处理
7.1.5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8 外粘型钢加固法
8.1 设计规定
8.1.1 外粘型钢(角钢或槽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
8.1.2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灌注
9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9.1 设计规定
9.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
9.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9.1.3 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纤维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
9.1.4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阳光或有害介质中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应对纤维及胶粘剂无害且应与胶粘剂有可靠的粘结强度及相互协调的变形性能
10 粘贴钢板加固法
10.1 设计规定
10.1.1 本方法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
10.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10.1.3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钢板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轴向应力作用
10.1.4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钢板其外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表面防锈蚀材料对钢板及胶粘剂应无害
11 增设支点加固法
11.1 设计规定
11.1.1 本方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网架等结构的加固
11.1.2 本方法按支承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刚性支点加固法和弹性支点加固法两种设计时应根据被加固结构的构造特点和工作条件选用其中一种
11.1.3 设计支承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有预加力的方案预加力的大小应以支点处被支顶构件表面不出现裂缝和不增设附加钢筋为度
11.1.4 制作支承结构和构件的材料应根据被加固结构所处的环境及使用要求确定当在高湿度或高温环境中使用钢构件及其连接时应采用有效的防锈隔热措施
12 植筋技术
12.1 设计规定
12.1.1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锚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百分率规定的构件锚固素混凝土构件及低配筋率构件的植筋应按锚栓进行设计计算
12.1.2 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2 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12.1.3 采用植筋锚固时其锚固部位的原构件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若有局部缺陷应先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
12.1.4 种植用的钢筋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带肋钢筋当采用进口带肋钢筋时除应按现行专门规程检验其性能外尚应要求其相对肋面积Ar符合0.055≤Ar≤0.08的规定
12.1.5 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和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
13 锚栓技术
13.1 设计规定
13.1.1 本章适用于普通混凝上承重结构不适用于轻质混凝土结构及严重风化的结构
13.1.2 混凝土结构采用锚栓技术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重要构件不应低于C30级对一般构件不应低于C20级
13.1.3 承重结构用的锚栓应采用有机械锁键效应的后扩底锚栓(图13.1.3)也可采用适应开裂混凝土性能的定型化学锚栓.当采用定型化学锚栓时其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有效锚固深度对承受拉力的锚栓不得小于8.0do(do为锚栓公称直径)对承受剪力的锚栓不得小于6.5do
当定型化学锚栓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有效锚固深度大于1Odo时应按植筋的设计规定核算其承载载力
13.1.4 在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中严禁采用膨胀型锚栓作为承重构件的连接件
13.1.5 当在地震区承重结构中采用锚栓时应采用加长型后扩底锚栓且仅允许用于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建于ⅠⅡ类场地的建筑物定型化学锚栓仅允许用于设防烈度不高于7度的建筑物
13.1.6 承重结构锚栓连接的设计计算应采用开裂混凝土的假定不得考虑非开裂混凝土对其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13.1.7 锚栓受力分析应符合本规范附录M的规定
14 裂缝修补技术
14.1 设计规定
14.1.1 本章适用于承爪构件混凝十裂缝的修补对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除应按本章适用的方法进行修补外尚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14.1.2 经可靠性鉴定确认为必需修补的裂缝应根据裂缝的种类进行修补设计确定其修补材料修补方法和时间
14.1.3 混凝上结构的裂缝依其形成可分为以下三类
1 静止裂缝形态尺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的裂缝修补时仅需依裂缝粗细选择修补材料和方法
2 活动裂缝宽度在现行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始终不能保持稳定易随着结构构件的受力变形或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时张时闭的裂缝.修补时应先消除其成因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已稳定后再依静卜裂缝的处理方法修补若不能完全消除其成因但确认对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可使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补
3 尚在发展的裂缝长度宽度或数量尚在发展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将会终止的裂缝对此类裂缝应待其停止发展后再进行修补或加固
14.1.4 裂缝修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封闭法利用混凝上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ω≤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粘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对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的部位尚应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封护作用
2 注射法以一定的压力将低粘度高强度的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O.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注射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对裂缝周边进行密封
3. 压力注浆法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刚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注浆料压入裂缝腔内此法适用于处理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婉蜒的裂缝
4 填充密封法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形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充填并粘贴纤维复合材以封闭其表面此法适用于处理ω&0.5mm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填充完毕后其表面应做防护层[1]书 名 混凝土结构
作 者金菊顺郭靳时庄新玲
定价 36.00元混凝土结构是高等学校土建类学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混凝土结构系作者根据国家颁布的GB 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 500812002等现行规范编写而成的教材
混凝土结构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本书上册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内容共分l0章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受力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和裂缝的验算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的设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原理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土建类科研人员的参考书0 绪论
0.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0.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
0.2.1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过程
0.2.2 材料
0.2.3 结构
0.3 本课程的特点及其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1.1 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11.2 钢筋的应力一应变及塑性性能
11.3 钢筋的冷加工
11.4 钢筋在重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
11.5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2 混凝土
12.1 混凝土的强度
12.2 混凝土的变形
13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握裹力
13.1 概述
13.2 粘结力的性能
2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21 结构设计的要求
21.1 结构的功能要求
2.1.2 结构的极限状态
21.3 结构的
22 结构的作用作用效应和
22.1 结构的作用
22.2 结构的作用效应
22.3 结构抗力
23 结构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23.1 可靠度失效概率及可靠指标
23.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目标可靠指标
24 按计算
24.2 计算表达式
25 按正常使用权限状态计算
25.1 荷载效应组合
25.2 计算表达式
26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6.1 结构耐久性的概念及设计内容
26.2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因素
26.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要求的部分规定
3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32 受弯构件一般构造要求
32.1 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32.2 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研究
33.1 钢筋混凝土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33.2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势
3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34.1 基本假设
34.2 受压区混凝土的等效应力图
34.3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及梁的配筋率
35 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5.1 基本计算公式
35.2 计算方法
36 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6.1 概述
36.2 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36.3 计算方法
37 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7.1 概述
37.2 基本计算公式
37.3 计算方法
4 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2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42.1 材料强度
5 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6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7 受扭构件扭曲截面载力
8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与变形的验算
9 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计算
附录 各种计算附表
参考文献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水泥粗骨料宜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映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小收缩配合比的设计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严禁随意增加水泥用量钢筋的配置要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并经过按要求的报批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裂缝钢筋间距过大容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模板构造要合理防止模板各构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士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开合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受损坏或造成开裂但也不能太晚不要错过峰值也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严格掌握水灰比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并且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增大加强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应及时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有效办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合理地调整个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
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正确地设置沉降缝限制伸缩缝的间距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情况时必须先对基加固处理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筑物间距较近时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止基坑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当建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先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1混凝土结构安全事故及其原因
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取决于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维修和保养也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相关联设计施工取决于工程的法律法规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设置水准设计安全系数偏低施工质量差混凝土结构的和结构整体牢固性先天不足为混凝土结构发生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养护维修不及时结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在我国由于设计施工以及维修保养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此外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安全系数设置水平偏低
按照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用的可靠度设计方法结构安全性的可靠度定义为规定荷载作用下的强度保证率既不反映不同设计规范在荷载标准值上存在很大差异也不体现结构整体上的差别而设计规范中的结构可靠度只是对结构的构件而言构件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决与荷载的取值设计时安全系数设置水平与荷载系数取值有关据有关资料我国规范中的动荷载安全系数比美英等国家规范低14%~21%比规范低7%静载安全系数比美英等国低17%比欧洲低13%在强度安全系数方面我国规范的混凝土强度安全系数比欧美低15%钢材强度安全系数低6%这样一来按我国规范设计的柱子假设动载和静载比为12由于荷载和材料方面的影响其承载能力较美英规范设计的柱子的承载能力低35%较欧洲低28%梁板的安全系数比美英低24%比欧洲低18%
2设计施工等人为错误或差错
由于设计差错或错误造成的结构安全事故主要因为结构或构件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和结构坍塌但绝大多数人为错误或差错并非主观故意和恶意出现设计差错或错误往往都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设计能力差调查研究不细致基础资料不全设计参数的选取不合理计算能力差缺乏设计经验其次由于行政干预掌管意志缺乏合理的设计周期再次勘测设计的全过程监理尚未全面展开即使有设计监理也是流于形式把关不严
混凝土结构安全事故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施工质量差造成的在我国现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体制下存在高资质中标低能力施工的现象工程层层转包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为工程质量埋下重大隐患同时由于施工管理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当今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消除因人为的差错而最终酿成的安全事故
3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和爆炸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1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爆炸造成整栋房屋所有单元连续倒塌113特大火灾事故造成衡阳倒塌和重大人员伤亡这些都是由于混凝土结构遭火灾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降低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特别是爆炸瞬间巨大冲击力远远超过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造成结构瞬间破坏
自然灾害所指的地震滑坡泥石流飓风洪水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一旦发生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据调查统计全球自然灾害导致结构倒塌的数量相当惊人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1976年的唐山7.8级的大地震80%的建筑物倒塌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今年夏天的云娜号台风袭击浙江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以及四川省东部地区洪水患难造成大量的房屋和交通设施的破坏等等
但是要完全避免自然灾害对结构的破坏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但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防患意识提高对的预测水平和结构抗灾能力完全必要的并以此作为改进结构安全质量的重点
5缺乏较为完整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及管理机制
在我国工程建设和使用在管理上缺乏立法约束重视项目建设轻视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修保养重视建设资金的投入忽视保养维修基金设置在结构的保养维修缺乏强制性措施一些结构由于保养不及时或长年失修造成结构损伤最终导致结构破坏其次设计施工保养及维修技术不配套过于依赖技术规范的作用缺乏指南工法等较为具体详尽的技术标准再次规范的错位认识与管理局限于现有的标准规范缺乏创新性随着技术进步对规范标准的修订不及时缺乏与时俱进
2改善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提高混凝土结构安全系数的设置标准
提高结构安全系数的设置标准无疑有利于提高结构安全性但建设成本增加合理设置安全系数既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牢固性又能适应政府或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审视安全系数设置标准着力提高结构抗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抗震设防等级增强结构整体牢固性对重要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设置安全系数设计荷载等级和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必要储备并结合长远考虑荷载等级和使用功能的可能变化
2完善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构件所处的各种作用维持使用功能的能力长期以来耐久性问题被各国的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历史条件的影响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主要局限于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问题对于结构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作用导致材料性能劣化的影响被置于比较次要或从属地位主要是对耐久性认识不足环境作用下结构耐久性问题比较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象结构安全性通过加载试验可以确定而耐久性只有通过预测估计但随着工程实践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研究已有可能对耐久性的预测估计接近实际
3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监管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监管是有效遏制结构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政府和企业业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监管的职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社会的检验和用户的检验社会监理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把好过程关禁止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投入使用
4制定科学合理的
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工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一些具体的项目建设中人为的行政干预盲目追求工期进度特别是一些政绩工程有大干快上的大跃进之风缺乏合理工期为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埋下了隐患而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组织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为结构构件安全性和耐久性创造前提条件
5强化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
由于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与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修相关也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相关联在我国结构工程施工中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安全系数的设置较低和质量保证制度尚不完善政府的监督职能没有真正发挥有些项目交付使用时存在质量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强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
通过有效的安全检测即时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要结合结构构件的使用情况编制安全检测计划配备检测仪器安排检测经费对一些重点的结构构件要进行强制性检测
6提高的耐久性
提高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是提高结构构件使用年限的有效途径随着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控制水泥和粗骨料的使用推广混凝土开发耐锈蚀的钢筋以及海砂混凝土的控制和利用积极推广应用耐久性能高的人工合成的结构耐久性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结构设计中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荷载取值标准上要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而且除了提高相应的安全储备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工程的抗灾减灾能力
2在使用过程中检测保养和维修应足够重视更有必要建立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测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3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建设投资上既要重视建设也要重视维修加大维修资金的投入
4积极推广耐久性材料的使用推广应用混凝土结构第2版上册系作者根据国家颁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内容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和裂缝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原理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等
本书注重概念叙述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和方法讲解深入每章都列举了适量的例题帮助读者掌握概念和计算方法每章末尾都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全书的最后还附有清华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水平考试题集以方便读者通过这些题目进行自测检查学习效果此外本书配备有教学光盘便于高校师生学生参考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土建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参考图书第1章绪论
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2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1.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1.4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2章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第3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
3.1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性能
3.2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
3.3收缩和徐变的影响*
3.4梁的受弯性能
3.5承载力和延性
第4章结构设计方法
4.1结构的功能
4.2极限状态
4.3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
4.4结构设计中的不确定性
4.5结构设计方法
4.6结构上的作用及其代表值作用效应组合
4.7结构抗力和材料强度代表值
4.8实用设计表达式
第5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1受弯构件的形式及基本要求
5.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规定
5.3单筋矩形截面
5.4双筋矩形截面
5.5T形截面
第6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1斜裂缝的形成
6.2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性能
6.3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性能
6.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第7章粘结锚固及钢筋布置
7.2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7.3钢筋的锚固和搭接
7.4受弯构件的钢筋布置
7.5设计例题
第8章受压构件
8.1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8.2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正截面受力性能
8.3附加偏心距和偏心距增大系数
8.4矩形截面
8.5T形和工形截面
8.6双向偏心受压构件*
8.7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8.8受压构件的延性*
8.9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第9章受拉构件
9.1轴心受拉构件
9.2偏心受拉构件
9.3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第10章受扭构件
10.2开裂扭矩
10.3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0.4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0.5压?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11章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
11.2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
11.3正截面裂缝宽度计算
11.4非荷载裂缝及其控制措施*
11.5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第12章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及计算规定
12.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
12.2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12.3开裂前预应力混凝土截面的基本分析
12.4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及锚夹具
12.5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第13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
13.1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3.2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分析
13.3一般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第14章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
14.1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14.2截面形状与跨高比
14.3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
14.4承载力计算
14.5正常使用阶段验算
14.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14.7施工阶段验算
14.8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附录A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及其性能参数
附录B混凝土结构上册水平题集
参考文献书名混凝土结构第2版 下册[2]
作者叶列平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是作者根据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业技术基础课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内容以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为主主要包括工程结构设计概论荷载与作用计算梁板结构框架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板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
本书注重基本概念讲解深入并介绍了许多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每章还列举了适量的例题同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帮助读者掌握有关概念和设计计算方法此外本书配备有教学光盘便于高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从事土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混凝土结构的参考资料第15章工程结构设计概论1
15.2结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
15.3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4
15.4结构分析7
第16章荷载与作用11
16.1定义与分类11
16.2荷载代表值12
16.3竖向荷载13
16.4风荷载17
16.5地震作用27
16.6荷载作用效应组合37
16.7其他作用40
第17章梁板结构50
17.1梁板结构形式50
17.2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与计算简图52
17.3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59
17.4双向板75
17.5井式楼盖和密肋楼盖92
17.6无梁楼盖93
第18章框架结构109
18.1框架结构体系109
18.2框架结构布置110
18.3框架梁和柱的设计参数116
18.4框架结构分析方法118
18.5框架结构设计要求143
18.6荷载效应组合146
18.7延性框架及框架构件设计152
第19章钢?混凝土组合梁板结构175
19.1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概念175
19.2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般规定176
19.3钢?混凝土组合梁179
19.4剪力连接件190
19.5连续组合梁194
19.6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198
第20章钢骨混凝土结构204
20.1概述204
20.2钢骨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206
20.3钢骨混凝土结构的一般规定208
20.4钢骨混凝土梁211
20.5钢骨混凝土柱219
20.6梁柱节点231
第21章钢管混凝土柱235
21.1概述235
21.2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基本性能236
21.3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240
21.4钢管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节点248
21.5钢管混凝土柱脚251
附录C部分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表252
附录D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系数257
附录E连续梁弹性内力计算表259
附录F双向板弹性内力计算表262
附录G井式梁内力计算表271
参考文献283书名Reinforced Concrete Design5th Ed. 混凝土结构 第5版[3]
作者Spiegel, L.
定价49.8元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介绍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规定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以及有关的附录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结构方案结构防连续倒塌既有结构设计和无粘结预应力设计的原则规定2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有关规定3增加了500MPa级带肋钢筋以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了235MPa级钢筋4补充了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修改了受剪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5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和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有关规定6补充修改了柱双向受剪连梁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7补充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郑州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建国际建设公司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基达 徐有邻 黄小坤 陶学康 李云贵 李东彬 叶列平 李杰 傅剑平 王铁成 刘立新 邱洪兴 邸小坛 王晓锋 朱爱萍 宋玉普 郑文忠 金伟良 梁兴文 易伟建 吴胜兴 范重 柯长华 张凤新 左江 贾洁 吴小宾 朱建国 蒋勤俭 邓明胜 刘 刚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吴学敏 徐永基 白生翔李明顺汪大绥 程懋堃 康谷贻 莫庸 王振华 胡家顺 孙慧中 陈国义 耿树江 赵君黎 刘琼祥 娄宇 章一萍 李霆 吴一红[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浇泡沫混凝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