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招教研究生考试自主划线教育理论基础怎么看,划线的就是重点吗?只记它行吗?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大本波浪线重点部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大本波浪线重点部分
上传于||文档简介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超大本)波浪线重点部分,纯手打……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这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教育的诸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这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唐代官学教育体系,六学二馆组成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代科举的主要依据是四书五经。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孔子论教学原则和方法:1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3,、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4温故知新5学以致用,学――思――行统一。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与战国末期。
《学记》论教育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孙指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谓孙。5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6长善救失7学不躐等。 苏格拉底产婆术四个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吧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
卢梭――使教育归于自然,培养自然人。
康德――德国――“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指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差异十分之九的都是教育决定的”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的继承者,近代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本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提倡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后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他形成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赫尔巴特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他提出了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
1939年苏联――凯洛夫主编《教育学》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出版了《教育与发展》艺术。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赞科夫强调的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也是个性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工作的能力。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970年,法国――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经推算,美国1929年――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
内发论代表: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孟子――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格塞尔――美国――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高尔顿――优生学。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外铄论代表:荀子,洛克,华生。荀子――性恶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遗传因素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如《伤仲永》。“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
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
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这一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跳一跳,摘个桃。
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也较敏感期、最佳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技能之间。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在不同方面的发展的差异,再次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还表现在群体间,如性别差异。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作用:对教育工作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有激励作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任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教育目的的确立: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代表: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1957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的是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他们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1902年 壬寅学制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正式公布,但未实行。
1903年 癸卯学制
承袭了日本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 壬戌学制
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又称六三三学制
或新学制。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日,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这一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独立的教师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如春秋时期百家。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南洋公学”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育机智: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可以概括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的阐释。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教师威信有两种:1权力威信,2信服威信。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科专业知识
2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原理、心理学、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3实践性知识――课堂情境只是――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4一般文化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学生的特点: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1自觉性(主动性)2独立性(自主性)3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3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 是指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学生个人之见,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相互接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第五章 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 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到的。
三维课程目标应该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有三个部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这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的特点。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学校开发的必修课,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时占6%~8%。高中课程设置了8个学习领域要求三年内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个。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比较侧重学生的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
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一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课程评价)? 泰勒还是“课程评价之父”,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模式”
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腾豪斯――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
第六章 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痛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教学中一切不民主的强迫灌输和独断专横的做法都算不上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尊重儿童不等于放任儿童、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说明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生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P151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这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对知与行关系的研究。在西方,古希腊的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的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乌申斯基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理想。)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学方法思想: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 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中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大本波浪线重点部分76等内容。 
 2014山香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史上最全2014山香教师招聘笔记大全 第一部分 教育学 1. 教育的概念:...  山香教育招教考试心理学部分重点总结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山香招教 配套...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  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每日一练】教师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  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每日一练】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2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吐血整理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吐血整理...  山香教育2013年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其要求是: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明确复 习重点...  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题(内部资料)_教学...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 素养 A.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C ) A.动手能力 B...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山香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部分 教育学 1.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  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题(内部)_教育学_...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 素养 A.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C ) A.动手能力 B...热门搜索:
Error 404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有可能我们的网页正在维护或者您输入的网址不正确
您可以去:
VIP会员产品展示
其他市场:
广告经营许可证 | 豫B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2016山香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基本知识点分享
Ta的其他专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考试自主划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