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考北京一本大学,文科生学习方法。但不知道可能性大不大,我现在高一。我可以选择哪些大学呢

查看: 40079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等级:初中二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3:30
查看: 40079&
第一次在论坛发这样的贴子嗷嗷
11年高考前还老是来这里瞅瞅呢,现在觉得很奇特的感觉~
11年高考后我就一直在网上各处解答高中文科生的问题。刚刚在微博上e度高考网的官方微博找到我说希望我可以来这里开个贴子,就乖乖听话来啦~
高中在学而思也上过不少课捏~不知道现在亲爱的邓杨老师怎样了【数学是我最渣渣的一门...】哈哈~
先会发一个自我介绍还有网上各处文章的汇总,然后会把自己寒假初写成的最新版文科学习方法发上来。希望能对各位同学还有家长有所借鉴~
我还是先去吃饭吧T.T整理数据整理的早饭午饭都没吃。。。
比我小的孩纸可以叫我猫猫姐或者猫姐~家长叔叔阿姨们就叫我猫猫吧~嘿嘿,很开心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很给力,赞一个
谢谢亲爱的!
期待分享!
内个神马,您辛苦鸟,我就看看,买票呗,嗯.
赞一个!期待您的分享
金币 + 175&
估计大学学习也很好吧
支持: 5 超赞,希望你的这个帖子能一直坚持下去!
支持: 5 赞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19
   下面借用一篇文章来谈谈具体的情况,我觉得写的是很好的。
   (此处参考《高中历史选择题解法新探》)中间括号内的是我自己写的一些附加点。
一、排除法。这是解题时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
首先是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的情况。
然后是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
(这些不符很锻炼你的细致程度。选项没问题,但是和题目说的不是一个事,绝对不能选的。)
例如: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 && && && && && && && &&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 && && && && && && && &&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A和B都是列宁时的政策。但是既然要利用资本主义,B明显不符(性质不符)。而C和D是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时间和性质都不符)。所以只有A是正确答案。
(最后在组合式选择题中,排除法很有用!有一个表述错误的,包含这个的选项就都可以排除。而且组合式选择里,有的选项是几个答案共有的,这种选项就不用再去考虑对错了)
二、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目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储存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考察的就是知识的迁移。(这就是所说的觉得跟教材没啥关系的材料应该怎么办)
例 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那么只有明朝及以后的相关著作中才能有记载。则题干相当于“下列4本书哪本是明朝或以后的著作”,从而答案(D)。
三、所有待选项都符合题干之意,但是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则那个包含其它的选项是最佳答案。也就是说要找那个说的最全面的,这个也适用于做其他科目的选择题。(有的答案可能只能说到一个侧面,比如下面那题,既然是根本目的,肯定是最全面的那个选项了)
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分析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明显包含了其它三个目的,由此确定C是正确答案。
四、在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此法尤其适合否定式选择题。(换一个角度去想,也许容易的多。这也是我上面所说的那种小暗示。假设一下,如果这样,结果会不会是历史上那个样子,如果不是,必然不能选择)
例、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外贸易(含鸦片走私)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扭转了英国的贸易逆差
B. 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了市场
C. 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D. 危及清政府的财政
从正面来考虑,即使《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英国工业品也不能打开中国市场,由此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选择B。
五、在做评价型、因果关系型、史论结合型和程度型选择题时,需要用点哲学的东西了。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重点论,两点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其实说白了,就是拔高到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找最本质的原因。)
(这种题其实很常见,比如说评价一个人,前三个选项都是说他做过什么事情,最后一个正确选项说的是这个人他对那个时代对以后时代的长远影响。一般都会选最后一个。再比如说评价一个事情的原因,几个选项可能是背景或者导火索,有一个一定是从经济层面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者是生产力的发展。)
六、抓那个时代的特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确答案。(全面,其实在历史和政治考试里的选择题上,这个能力要求的最高,不能片面,不能主观了。有的东西要抓到内部的根源才行。主要、根本、基本等等字眼都有这个要求)
例、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过渡。A项明显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它只能产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如黄宗羲等。B项则明显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屈原作为一个爱国的进步人物,正是由于其主张变革,触动了旧权贵的利益而遭不幸。联系到战国时代其他的变革者,如商鞅、吴起等人的悲惨结局,更能确定B项为正确选项。
  大题怎么才能做好。又得提我那老套的三个步骤了。基础+做题+分析总结(方法)。或者也可以说是基础+审题分析+模板。
  无论何时何地,基础知识是最最最重要的。我前面也提到了应该怎样去背书。
  然后就是审题。我的意见当然就是要拿着笔,先把题目里所问的问题里的关键词画出来,回到材料里寻找相关的,然后在材料里画出来,作为答案的一个要点。参见底下的答题示例。
  关于答题模板。我想说的是网上是有不少现成的,上百度文库,我相信你们知道应该怎么搜索,底下什么样的都有,总有适合你的。不过如果你想要更加有效实用的,那么你们自己总结的也许才是最好的。怎么总结呢,一定要先把自己做过的题,那些问,分一下类,然后每种问法,比如问意义的,问背景的,都是从哪几个方面回答的。或者让你从材料里面找原因的,找影响因素等等的题,又是怎么把材料与答案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如果你有心,我觉得是肯定可以自己总结出来的。总结出来放在一个本子上,考试前做题前看看,绝对有很大帮助,至少不会看到一个题就发慌。
  至于训练方法,如何表述,如何能踩到点上,我来谈谈我怎么做的。
  把每年的高考真题或者模拟题拿出来,按部就班先审题,审材料,然后只写下要点,不长篇大论完整写,就写答案的要点和关键字词。然后与参考答案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遗漏的知识点,是不是有与标答表述之间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你需要总结反思的。一定吸取答案中好的部分。
  这个过程一定注意,一定要自己先思考过了之后再去对照答案,绝对不能看了一眼题懒得做了就看答案,这就是在浪费题了,自欺欺人的表现了。(如果你实在是累了,或者做恶心了,或者没时间了,建议你还是在脑子里过一下大概有个想法,然后把答案抄一遍,抄一遍至少让你熟悉一下这个是怎么一个答题流程和结构。
  要将自己没做好的大题都记录一下,旁边写下审题和踩点的要点,以及对自己以后审题分析的一些提示和思路。不同的题目要分类,或者你乱序记下来,然后标上这是哪一类的题,比如原因类、影响类等。
  答题的时候不要写太多废话,考试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去写废话,这个自然也是平时就可以练习的,在做题里不断去体会的。多去模仿答案,精简语言。
  不做题不思考,想要答好大题,我觉得不太可能。一直觉得,背书是不够的,要用到实际中,还是要多和真正的考题相结合。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27
   下面是我做的一个历史大题的答题示范,希望对各位有点帮助。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28
  大概步骤就是上面所看到的。希望大家做的时候,能学到一些东西吧。
  历史对于我来说,是专业,而不仅是个爱好了。所以我在历史上很多东西归功于积累吧。但是不要觉得自己积累不多就肯定考不过别人,不是这样的。(尽管有些功利)我还是要说,对于应试教育,你就做一个熟谙考试技巧的学生就足够了。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想要看看历史的课外书,我觉得还是来得及的,如果是高三了,那么还是一切以高考为重吧。
  辅导书神马的,相信你们都有,我就不罗嗦了。大事年表、大事总结等等的书现在市面上也都有。建议你们还是去书店自己翻翻,不要轻易听从别人,跟着别人的喜好走了,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五三、天利、金考卷之类的就不多说了,有某专题不好的可以做专项训练。
  教材!最后还是想说教材,希望你能够达到说起一个知识点,你就知道在哪本书哪个位置这样的能力。一定要多看,能看多少遍就是多少遍!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32
  又是一门文科生苦大仇深的科目啊…这个刚开始我学的时候丝毫没觉得像别人说的那么难,没觉得是文科里的理科…不过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再加上初中并没有系统学过地理,到后面还是碰到了不少问题的,不过幸运的是还是克服过来了。
  关于地理,我最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提问便是:“自然地理真的好难懂啊,书都看不懂,怎么办?”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问题。那我就想问了,你学不懂你咋不问啊?不要跟我说不敢、老师讲不清楚等等这样的理由。这点问题都不敢问还能学成什么样子?老师讲不清楚那别人是怎么弄清楚的?
  还是那句话,不懂一定要问啊,不然你指望自己能把这些自己看不懂的东西琢磨清楚么???你们能不能不做事倍功半的事情呢?如果有谁再说质疑付出没有回报,那我只能说,你觉得你这样的付出怎么可能有回报?
  高考地理,考的不只是高中的东西,还有初中的。如果初中没有重视没有学明白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同学,一定拜托你们把初中地理书也好好学学。这几天听到一个搞笑的说法:“我初中地理就没学好,但是觉得高二了再去看初中教材有点丢人…”这个时候你嫌丢人啊,那每次出分数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么…这个至少还是自己私下学习的事情,到时候你考试的结果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高考完你有的是丢人的机会。那会儿就别抱怨了,你没有付出,当然就没有回报。
  自然地理,考点可以很灵活,也可以很老套。但是里面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书上那些,没有超出范围的。觉得困难也就是觉得那些计算找不到方法吧,或者是直射点移动等等这样的。人文地理,难点就在于答题容易漏点,而且表述容易出问题,其他的还真没觉得怎么难。区域地理还有选修和人文地理差不多的问题。然后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很多是初中的知识,总复习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你还满课本的找就是找不到,毕竟是初中时候的了。等高线、等压线等一堆线是我觉得比较难的,不懂那些线题目就很难了;还有各种看图定位,这种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看不出来肯定悲剧;以及世界各种比较特殊的地方的具体知识,这个是很繁琐的,记不准肯定要错。
  有些大家觉得比较难的,像铁路图、行政区划,像世界大洋大洲的分布情况等,我觉得这都应该算在常识里面,根本没啥难的。大家只要多看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真心没问题的。
学地理必备的东西:
  地图册!!!!!我推荐《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其他北斗系列的都不错,老师肯定也会提到的,或者都给你们订好了。如果在几年以前,高中里地图册还不算流行的话,现在可以说是人手一本了。但是这个地图册到底应该有什么用?
  首先当然是看各种各样的地图,老师讲过的或者没讲过的初中的内容,这里面都会包括。然后很喜欢看的就是图片旁边的文字。课本里的知识这里都会有,而且还是很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比如分析荒漠化现象,从原因一直到治理措施都会分点列出来,对于很多苦于答题的同学,这无疑是个好工具。
  那么应该怎么运用呢?
  首先,这本地图册肯定是得前前后后翻过两三遍的,完整的。所有的图都要认真看,有的图看不懂一定要标注出来,和同学讨论或者去问老师,不能自己迷迷糊糊就放在那里不管了。图里的东西光看看不明白门路,不过一到做题的时候就明白了。
  然后,这本书上很多知识其实书上也找不到,所以各位可以好好把这些教材上没有的整理下来,就比如答题的要点这种。即使教材上面有的,但是这上面整理得更明确的东西,各位也可以着重记一下。就比如教材上一些知识点都是文字表达出来,而这上面都是用表格、用图,看上去会更加清晰。
  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其实一本地图册就可以搞定了。有空余时间就拿出来看个几页,肯定会有帮助的。
  家里也可以在墙上贴上大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平时可以多对着看看。这样对国内基本的区划、铁路线等知识就有了解了,世界上大洲大洋分布也就有谱了。地球仪这个其实就没有太大必要…我家地球仪就是用来被我没事的时候转着玩玩的…
地理应该怎么背书?
  首先学地理,学会掌握规律很重要!何为规律?比如你算时区时间这种题,那个是加或者是减的公式便是一种规律。比如你算太阳直射的相关题目,太阳直射的相关规律自然要熟记在心。你做题的时候,怎么分析怎么答题都是有规律的。
  在背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想些好记的口诀,让自己第一时间能联想到的那种东西。举个很有个人特色的例子…也是独属于我的,别人听了肯定理解不了或者觉得很无聊。
  以冷锋为例。怎么记住冷锋那个图,阴雨天气到底是在锋线后还是前?我自己的记法就是冷锋阴后,阴后联想到了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这样说起来就好记。既然涉及到皇后,那么也可以联想到冷宫,所以肯定是冷锋。这个例子其实挺无语的…但是我一直就是这么记的。大家也要多寻找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记法。(我真心觉得自己好奇葩…)
  很多知识如洋流,气候图等等,可以编些好记的顺口溜,多画示意图,方便自己记忆是很必要的。而且如果有个知识记不得了,要及时调动脑子里其他部分的知识来帮忙解救,其实肯定是可以的,就看你当时能不能想到了。
  比如在洋流有个地方记不清楚的时候,我用这个方法:
  因为我知道北海道渔场,这个肯定是寒暖流交汇而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这块肯定有北方来的寒流以及南方来的暖流。所以就能将这个图大概画出来,如下:
& & 这样一来,太平洋的大概洋流走向已经被我记得清清楚楚的了。
  既然说的了洋流,那就具体以这个为例来看看背书,其实也是在教你怎么答题、怎么总结。以这个为例希望大家以后学习有个借鉴。
例:形成渔场的几个原因有什么呢?
  这个一共有几点,很多同学都会漏掉其中的某一点以至于答不对。和在背书的时候,资料内容来源不全也有关系。教材上几会出现几条,更多的是考试里扣过分后的记录。(所以考试后的总结是多么重要!)
  老师其实在讲课的时候,讲到某个知识点,如果这个知识点涉及到一些经常出现的题目的话,肯定会多说那么几句,这个时候就看你是不是能集中精力记录下来了。
  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几点:(渔场需要什么呢,当然是需要鱼类种类丰富,海水里养料充足,饵料充足这些条件。按照这些条件去记忆,回答的时候也是扣紧这些点作答)
& & 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充足,饵料丰富。(这个很明显,是教材上所没有重点提到的,可能会有一句话带过,但是并不是我们看教材时候的主要注意对象。如果第一次你没写出来这点,那么你就要记录下来这点,第二次绝对不能错了)
& & 江河的入海口,丰富养料。(这个也是书上不会提到的。一般都用于长江入海口舟山群岛那附近的渔场,视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是不是答上这条)
& & 寒暖流交汇处,水温适宜,海水搅动,养分上升。(这是渔场形成老师最强调的一点,一定要提到。但是后面几句就是靠大家在听课的时候抓住老师的重点了,毕竟书上没有,或者在做题中自己总结)
& & 那个地区的生物种类丰富。(这点其实万能,无论哪个渔场你都可以扯上这条。
  这些最基本的要知道,到时候就套到题目里结合材料就行了。最怕的就是这些基础的你都不清楚,到时候就算想套也没法写。
  而我还是想强调所谓的关键词,像上面这些要点,都可以通过记关键词来记忆。而且有些都是可以靠别的东西推导出来的。大家记忆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抓重点,答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39
识图的能力
  对于地理这个学科来说,能不能清晰地识别出地图,能不能读懂这个图的含义何在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刚上高三的时候,面对大量的等高线、等压线图,面对大量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图,还是让我觉得有点手足无措的。刚开始有的东西也都不太懂,尤其是那堆线。运用到做题就是等高线判断山脊山谷、悬崖之类的,或者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风向之类的。而在要求定位的时候,我总是要反映好半天才能找出来这是哪里,甚至有的时候找不到。
  怎么提高?两个步骤,多看,多画!
  前面说过了地图册的重要性。那么里面很多图就希望你多看看。像等压线、等高线更是多看看上面的图,而且会有一些例子,注重一下那些例子里的线是怎么排列的,都有什么规律。里面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计算题,这样的公式其实在地图册这一部分都会提到,所以都是可以复习到的。像中国、世界的各区域地图,更是要自己多看的,这个地区是什么样子的,各方面条件又怎样,对着地图册一个个看是必须的。
  另外就是画。自己动手画画才会掌握的更清楚。老师总会在上课或者作业的时候给我们发空白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我们自己去填上各种信息。中国的就画好地形、区划、气候、铁路等等内容,世界的就画出大洲大洋以及界限,各大板块等等内容。各位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多准备一些空白的图,时不时拿出来画画,真的是听有用的,也不会觉得枯燥。
  另外在定位的时候请各位一定要记住重要的经线、纬线。比如回归线,比如南北纬30度,比如零度经线等等,这样的话就能比较快依靠自己的推导定出相关位置。
关于计算题
  计算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是因为要动脑子,要先分析出这个题需要运用什么公式,然后应该怎么去算。说容易其实就是个套公式的情况。
  有的人大声喊冤:书上哪里有那些公式啊,根本就不知道应该算什么应该怎么算。我想说的是,即使书上没有,老师上课可能一次都没讲过么,你可能一次都没有做过这方面的题么,你的辅导书上可能没有这些公式么。如果你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觉得没见过,只能说你没有认真做过。
  比如我觉得难点之一的晨昏线。又是俯视图又是正视图,要算晨几小时昏几小时的,要确定直射点等等这样的题,明明就是见过很多遍。而且每一遍之后我肯定都会去弄明白为什么会算出这个结果,绝对不会蒙一个,蒙对了之后就觉得庆幸然后其他的都不管了。这样的题按理说,每种题型踏踏实实研究清楚一道题之后,这个题型就不会是问题了。不会的请一定去请教老师。而且这个时候,地图册的好处又体现出来了。地图册上这些相关部分其实都有这些公式,有的时候还是会举几个例子算算给你做示范的。只要你看得够仔细,就ok了。就是先看基本原理,然后多练,最后要善于总结。
关于地理的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这种东西对于地理更是常用。各种辅导书还有地图册上其实都会有整理。网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文档,名字大概是地理31个大题的答题思路,差不多是这个,可以去网上看看,肯定找得到。我高三有一段时间一直不知道还有这种东西。所以有的时候回答问题总是答不到点子上。后来偶然的机会想在网上搜搜看这方面知识,结果就看到了答题模板这样的东西。总结的真心是很全面的,至此之后每次考试之前这东西我都必看。那些问题,比如渔场形成原因、比如选港口的因素、比如修水电站的因素、比如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真的都是非常常见的,在平时考试里总会碰得到。在我不知道有这种东西之前,我答题每次都是靠自己那模模糊糊的记忆再加上随口乱扯上几句,分数自然是有些拿不出手的。但是看了这些之后,我就觉得答题有思路有想法了。
  这种模板,看网上的也可以,但是肯定不能覆盖全部内容,在碰到新题的时候,希望你自己也能在笔记本上总结一下答题要点,继续填充自己的答题模板。
一定要善于记录笔记
  这点貌似对每科都一样的。不过对于地理来说,因为教材上的东西毕竟都是基础,一些延伸性的东西,一些规律方法,毕竟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课本上是见不到的。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段时间,老师的板书特别混乱,每节课下来我都不知道自己记了些什么。但是觉得没关系反正还有书还有辅导书在。但是考试的时候就明显觉得自己要缺要点,明显觉得答的不顺畅。而那些笔记记得好的,上课好好听的,分数自然都比我要高。
  如果老师上课讲的很混乱很快,你最好把他讲的东西大致都记下来,先不要管好不好看,混不混乱,总之全记下来就对了。然后自己下课之后,按点按条给整理好了就行。争取不要错过老师说的一个要点。这样的笔记,就给你复习减轻好多负担,看着清晰又全面,给自己也增添了不少信心。
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每科我都巴不得说八百次这句话。很多人来问的时候,都说我自然地理什么都不会啊,我世界地理不懂啊等等这样的问题。求求你们了,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吧。
  自然地理为什么不会,教材上的就不懂么,还是做不来题,为什么做不来题,是不会运用知识么还是根本就没有思路等等这样的问题。是基础问题就补基础,是做题问题就做题,是欠总结欠整理就多总结整理。人就是得这样,先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掉。
  找到最根本的问题,才可能找到解决这问题的方法。真心希望各位不要再笼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了。
考试之前一般都复习什么?
  越靠近高考,你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地理的话,一般复习我都会直接看地图册。在比较重要考试前几周的时候就要开始复习了,不能拖到后面,否则负担太大。要看地图册复习基础,要看以前做过的题,尤其是错过的题,还要适当地做些新题。具体的安排,还是看大家的个人情况了。到考试前一两天,就挑自己脑子里那些不是很有印象的知识复习,这样也算是查缺补漏了,会有一定的效果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4
地理选择题。
  这些题往往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没有什么废话,就是考察你对地理事物的知识掌握的如何。用技巧神马的可能做出来个别的题,大多数都是要靠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来解决的。这种东西就得看基础了。各位的基础一定要记牢,在做地理选择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困难。对地图的熟悉感也要在平时多加训练。
  文综的选择题最恶心的就是连续性。有点像连坐的感觉,如果一个出错了,下面一系列的题有可能就都错了。所以其实在做的时候大家是会有心理压力的,会想如果这个题做不对底下全错了这分数就肯定会悲剧了等等等等。很理解这种心态,毕竟关系到那么多分呢。但是大家还是请相信自己,只要你平时做了不少相关练习,知识掌握的不错,那就大胆决绝地去选择吧。而如果你还欠缺不少,那么也请不要太害怕了,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是高考,你就还有时间补救。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该选择的还是要坚定地选。
选择题的一般方法(此处参考高考资源网课件)
1.仔细审题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
  第二,搞清基本信息。
A.明确试题要求和提示信息。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少)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B.明确试题意图和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转化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C.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的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以偏概全。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等等~
2.认真筛选
“排错项”。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的选项。
“排异项”。常针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型,虽然选项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种试题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符合题意”。
3.相信直觉,第一选择!不要空题,怎么着也蒙一个!
  其实有的时候,相关联的选择题也是在给你提供解题的方便。如果下面几道题里有比较简单的题你确定的话,你可以看看和你刚刚那道不确定的答案是不是相悖的,如果一样那么就可以确定,如果不一样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答案推出上面那题。
  有的选择题确实是比较难的,或者说让你思考量很大的,或者让你犹豫不定的,说明这些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题。这样的题每一个选项都值得你去研究研究。
  想做好大题,我之前也说过很多遍了,和历史一样,还是那几个要点。
  基础知识很重要!你如果最基本的知识都木有,那还提神马做题?做梦吧…那些提问的时候问我,我就是没背书,那怎么才能提高的同学,真心想跟你说一句,自作自受。
  答题模板,对于地理来说尤其管用!很多问题,比如盐场,比如渔场,比如修建水库等等的区位因素都可以整理出来一套答题方法。答题模板里就有这些。上面也都提到过了。
  总结,分析,反思,一定要做!当然我这么说,到底怎么做还是看你们的了。训练方法和历史大题的训练方法一致,见上面的,我就不再复制过来了。自己和答案有出入的一定要搞清楚是哪里有出入,是哪里出问题了,为什么会出问题。
  有的同学说思路来源。这个思路,必须自己多做题去总结。老师上课的时候肯定会提到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这个就得自己用心了,要是上课喜欢走神,不管不顾的,下课想自己闷学,一定会错过些东西的。
  每次考试完了之后,自己错误的思路就赶快对照标准答案修改好吧。
  其实这些思路,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教材上的东西,在给出一个概念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分析的语言,引例,这些东西可以多重视一下。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5
下面是一个答题示例:
  其实地理这部分我说了很多重复的话。只能说我觉得这些太重要了,所以在不断重复。希望大家有所借鉴吧,有地理相关问题想问的,请一定说明白了,自己到底是什么具体问题不会。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5
  这是让猫猫曾经质疑过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学文的一门科目…真心是觉得这门课不简单。因为你背了,就算你背了,好像什么知识的大概都清楚了,但是做起题来,简直就是悲剧,你也不知道这些题应该怎么答,你在答的时候很多也是在猜,在赌运气。所以说,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你的政治肯定不可能学好的。因为你并不知道政治考试在考你什么,你也并不知道那些知识是怎么一回事。
  说说我个人经历。高一上学期的期中只考了66,看着有的人考到80、90,很是郁闷。之后便过起了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辅导书、练习册的日子。一课课看书,一课课做题。到最后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要给了自习时间,脑子里都是政治。那时候学的是经济生活。最后做到第11课、12课的时候觉得真心是想吐了。结果期末拿到了90分,全班第一。但是那次期末有附加题,是一道大的对一个经济现象,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的题,由于我只是死记硬背或者说只是做了辅导书上的传统题型,所以这种题型就悲剧了,分数不咋样。
  高一下学期,政治生活,也是期末,只考了69分,那个时候郁闷到家了,化学老师还一个劲撺掇我学理。但是文科是我小学一年级起就定下来的,我现在学不好没关系,相信高考一定会考好。所以还是过上了跟上个学期后半段一样的生活。最后考出了全年级前几名的分数。满分是150,我考了138。
  之后的哲学生活、文化生活,我再不敢有所松懈,基本都按照之前的提分经验在学习。也很顺利地一直把成绩稳定在80-90分左右,因为我们平时做的题难,文科实验班最高分一般都上不了90。
  其实政治怎么说,靠的就是勤奋还有多动脑子。多背多写多思考。我觉得政治才是三科里面最难背的东西。历史好歹有事儿在那儿,稍微有意思点;地理好歹是些点,比较好背,或者是图可以多画画。而政治就是死的句子,如果你就这么死背,真的是会很痛苦。所以背的时候真心要给自己找点乐趣才行,找点诀窍。
  在这里希望各位真心不要抵触这门课。虽然你可能觉得又红又专,你可能觉得跟你的思想相冲突了,但是请把这个单纯当作一门学科来学吧。无论你觉得是洗脑还是对你思想的玷污还是什么其他的坏事,都请你淡定下来,想着提高分数就行了。更何况,书里确实有说的对的地方,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观念还是要客观一些吧。
先按照四本教材,以及选修来说说
  这本其实确实难学。大部分人的难点都在这里。也许你刚开始第一个学期学的时候还没觉得多难,那是因为只是高一。到了高二下学期高三,你开始复习了,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其实真的有难度。而且经济是比重最大的一本书,内容自然是逃不过去的。
  那么难点在哪里?首先开始会涉及到计算,会涉及到一些公式图像,这些是经济所离不开的,但同时也是一些文科是很薄弱的地方。怎么应对这些题?和我在地理那部分说到的一样,首先你要先弄懂原理,公式为什么会是这样要搞清楚,然后找几道不同的题目当示范,自己研究一下是怎么看到题目里的条件然后想到这个点,然后再算出来的。最后自己也多练练这些题就行。
  然后就是大题部分最头疼了。真的是有的经济大题,你看到了题,看到题后的分值,你就感觉慌了,真心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答了,这么多分数,又感觉自己没那么多话好说。肯定都有这样纠结的时候。但是如果你对这种大题的答案有印象的话,就知道是按点给分,有的时候一点两分、三分甚至四分,所以把你想答的答出来就好了,没必要担心。
  大题的答题模板也是有的。自己做题做多了也会有经验的。比如答市场,那么市场作用、缺陷等等都要答出来,然后还要和材料相扣,这样才是拿满分的答案。比如遇到发展经济的题目,教材里“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那几条就是必答的。而且到最后,每份文综卷子的答案里肯定都会有涉及到这一部分的。“科学发展观”也是喜欢考的东西。具体的很多我现在也记不起来了,希望各位在做题的时候善于总结一下。
  这一块是能把人写的爽死的…我记得当时只要确定了这道题的主体是什么,就不管一切先把这个主体有关内容全部写上,同时带上两句分析材料。最后的分数还好,写了就差不多有分数。其实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分清主体!
  选择题很多人爱错,就是因为主体不清。比如说,明明问的是政协的职能,下面出现了政府、人大的相关职能,这是肯定不能选的。大体也是一样,最关键的就是在读完题和材料后先确定问的主体是谁,然后在上来写要点。
  这个地方其实还有容易错的一类题就是,选项表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题目和这个选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就是所谓的不符合题意。这样的题一定要慎重,不要觉得说的挺好的就选了,谁知道符合不符合呢。
  这一块的知识应该说是最通俗,最好理解的。开始学会觉得真心不难,知识都浅显易懂。但是学久了之后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到你做题的时候…你总是会漏点,或者你总是答到和题目没什么关系的点子上去了。
  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你对题目的问法还不熟悉,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欠缺。在经过训练后,你需要做到的就是,看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就能想到相关的知识块。比如文化创新的部分,其实不能只答到文化创新的相关点,还要根据题目情况答上文化多样性,答上文化发展等知识点。那种发散性思维,要经过一段训练后才能达到,所以一开始出的问题,到后面其实是会得到解决的。
  我知道很多人想说,这叫什么哲学。如果有人把高中政治里的哲学生活叫哲学,那就是最好笑的笑话了。但是这个是不是哲学,跟你有半毛钱的关系咩?你难道可以因为这不是哲学就拒绝学习?就鄙视这科目?好好学吧。
  很多人又说了,觉得这个特别难懂。我想说,老师其实上课的时候,会解释不少东西的,如果你说都不明白那只能说完全没听讲。如果听完还有不明白,那就去问老师问明白呗。而且有些概念,你联系到生活里就很好理解了呀。比如认识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确实要经过实践才能知道认识到底是对还是错的。又比如价值,发挥你的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在实现你的社会价值。又比如矛盾,确实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那么多被称为双刃剑的事物,用这个道理能解释的非常清楚。
  这里面会有种题,就是有一些古诗词或者谚语或者寓言故事,让你选出于这个故事相符合的哲理。那么其实这种题,就看你能不能读懂了。如果读懂了选对了就没问题。如果没读懂或者读懂了选错了,就值得好好总结了。每次碰到这个题就积累一下,以后碰到就知道应该怎么分析,怎么选了。
  再说答题,很多人说就是难啊…而且要写的也多,要么就是看不出应该答什么。但是这些只要你能看懂材料,知道大概用什么作答,把那些原理+方法论一写,再联系材料,分数就到手了。其实哲学的答题套路是最死的。关键就在于,怎么看懂题目里想要你回答的那些原理方法论是什么。这个就得靠你做题来练习了,肯定不是凭空得来的。后面我会提到。
选修就不多说了,因为真的就是两道选择题的事情,或者是大题里的某个小问,难度并不大,而且一般都是和前面必修有关联的点才会考。重点掌握必修就好了。
政治怎么背书!!!
  这个实在是,多少人的问题所在啊…
  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背书方法…
  那就是“关键词记忆”。
  举个例子吧:我这个学期有门课叫世界中世纪史,最后考试是闭卷,我所做的并不会把那些词条死记硬背。而是先将这些知识读了一遍,将里面的关键词,比如事件名字、比如某种制度、比如影响等等,抄在一张纸上,抄的同时,脑子里面想着刚刚看过的这段知识,想着这些关键词是怎么组合到一块的。
  做完之后,对着关键词这张单子又看了一遍。之后过了几天,在图书馆,对照着完整的知识,又将关键词在电脑上打了一遍,等于是巩固了一遍。
  之后闭上眼睛想这些概念的时候,发现已经记得差不多了。
  其实纵观这个过程,我也就看了两三遍,但是找关键词这个工作,真的是很巩固记忆。你在找关键词的过程中,你就在思考了,你就在获取一段概念的最主要的观点了。所以,这种思考过程是会将知识印在你的脑子里的。
  高中我背政治的时候,旁边肯定有一张白纸,边背,边在上面写关键词,我也不知道到底会有多大的用处,就觉得写一写感觉更踏实。事实却是如此,经过这个过程记下来的知识比坐在那里死死地背效果要好得多。
  而其实这样的记忆,是需要不断巩固的,怎么去巩固,那就靠做题了。这个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同时,将会在你脑子里更加牢固。
教材!教材!
  嗷嗷嗷,政治教材,我想想我翻来覆去看了得有四五遍。这都是必须的,真心是必须的。因为政治不像历史、地理,有的东西老师可能要拓展给你你才知道,但是政治真的是,除了考试里联系材料的部分,其他的都是书上可以翻到的知识。所以闲的时候就去翻翻教材吧。无论辅导书上写的如何好,教材一定要多看!!!
  还有看教材的时候也要注意教材里的那些图片,那些小字,以及里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给我们划重点的时候,不是一般都会画出一段第一句或者比较重要的概念么,那个确实是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是这一段的其他内容不代表你可以不看。相反,这些没有画出来的,其实是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延伸。有的时候答案里面出现的知识点,你觉得有点陌生但又有看到过的印象,这种往往就是除了重要知识点外的那些大字部分。
  所以我们高考前,老师要求我们,作业就是看所有大字部分,而不仅仅是画出来的知识点。即使你可以不十分熟悉,但是要你写,你还是要能写出来点。
框架是很好的东东,恩。
& & 很多孩纸说,看到题目不知道问的是神马,不知道应该答神马,觉得没底…这时候,你就需要那个叫框架的东西。
  什么是框架,其实最简单的框架,就是教材最前面的目录。根据那个你就可以总结各课的知识,虽然有的像在抄书或者在抄辅导书的知识总结部分,但是这毕竟也是你自己按照框架,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至少过了一遍脑子,那么就还是有用的。或者就是教材里面每一课,每一个大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其实都构成了框架。
  再复杂点的框架是神马呢,也很简单,就是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前都会有的那个像蚂蚁要回家的那个图,有好些洞,每个洞里都是知识点。那个也是框架。
  再高级点的是什么?就是打破了每课顺序的框架。就比如经济生活,分成宏观调控、市场两个部分,然后再往下细分,争取覆盖到全部的知识点。
  最高级的是神马,那就是打破各本教材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的问题串联起来。(这种框架对于综合题很有用,毕竟综合题都是同样的材料但是问出好几本必修的内容)
  前面简单的框架应该怎么做就不说了,因为谁都能做好。后面的两种应该怎么做呢。第一,可以去请教老师。我相信如果你去问老师,老师会很高兴地给你梳理全书的知识,会给你画出个大概的图来,然后你照着那个大概的图,自己回来往里面填充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必须思考哪部分知识是属于这个点的,哪个又是另外一个点的,就让你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第二,就是自己在看各本教材的时候,先把教材看的滚瓜烂熟了,把每本教材的知识要点大致都列出来,然后思考思考哪些是可以凑到一块的,再开始动手画。
  我当时上学的时候,老师每个期末都会抽一节课时间给我们画一个大的图,然后让我们自己往里面填充知识。当时觉得是很好玩的任务,因为如果填的全面,填的多,就会被老师表扬,也会得到其他同学的赞赏,会有不少人拿你的去复印。这样确实很管用,那几张我貌似还留着,改天发上来让你们看看大概的样子。
知识的理解
  政治其实有的概念确实不好理解,也有点拗口,不好背。
  但是肯定还是有解决方法的。政治的概念,你一定能够要给自己找到相应的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才好。
  比如主次矛盾,还是主次方面,这就是很容易搞混的东西。但是你可以这么想:主次矛盾,其实是不同的事物。就比如,怎么学习和怎么玩,对于学生来说,当然怎么学习才是主要矛盾了。主次方面,有一个典型的题,是拉牛鼻子,还是牛耳朵,牛才会走,这个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了。还要记住,主次矛盾关乎事物的发展过程,主次方面关乎到事物的性质。
  比如市场的缺陷,那三点,完全可以通过现在市场上一些为了谋利的虚假产品的事件来让自己记住这三点。而像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都需要,则可以通过西方经济危机来记忆,就是因为缺了宏观调控,才会出现经济危机,所以两者都不能少。(虽然有些主观了,但是对于理解知识来说,非常必要!)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6
现在分选择题和大题来说说吧:
选择题:(很多是前面罗嗦过的,不过再强调一遍也没神马)
  政治选择题和大题里,尤其注重主体!看清楚一个题问的是哪个主体再开始作答。
  在哲学的选择题里,常会看到些小故事,漫画,名言,让我们说从中发现什么哲学道理的。这种题我有一段时间也做不好。后来就是看到一个这样的题就把题干和正确答案记录下来,整理完后发现对待其他的题就变得容易很多了。
  然后计算题,其实就是那几个公式。一定要清晰记住哪个和哪个变量有关系,不要记混了!然后,就是要把基础知识搞清楚,这样你才能知道哪个能去算,哪个不行。
  做完选择题,请各位务必,千万不要钻在牛角尖里出不来了,也许你觉得这题明明就应该选你所说的那个哲学原理,但是正确答案就是另一个,你就必须去搞明白为什么,必须去反思自己思路出现的问题。知道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能被说服,其实不是别人说的没道理,而是你太认为自己说的有道理了。
  下面看看一些方法,这个是我借用的网上一篇文章,应该是个老师写的。
    “三审”和“九排除”(此文参考政治选择题解答有妙招)
  (一)“三审”
  1.审题干──领会题意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
  二要准确地把握“题眼”,即找出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例题2 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该题的关键词,即“题眼”是“标价”、“货币”、“职能”。从这些词知道,本题是考查货币的职能,选项必然与此有关。而“标价”进一步说明了考查的是货币的哪一个职能。故答案选A。
  三要明确题意所指的方向。题意所指的方向规定了答案的选择。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
  2.审选项──缩小范围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选项,搞清楚各个选项的确切含义,直至掌握各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判断每一个选项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依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选项进行正确的鉴别。
  例题 中国有13亿人口,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该题B选项“有了量变就有质变”是不符合哲学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可首先直接排除,A选项尽管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不相干,D选项是C选项的具体表现之一,A、D均应排除。正确答案C。
  3.审题干与选项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
  首先确定选项本身是否正确,把那些本身错误的先剔除掉;其次确定哪些选项与题干有关,把那些虽然本身正确,但同题干无关的剔除掉;第三是辨明哪些选项是与题干相符的,相关而不相符的或无关的都不选。
  例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首先发现C、D两个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可直接排除;而A、B两个选项本身说法正确,题干考查的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根据这一规定性发现A选项“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首先”表现之一。而B选项是符合该规定性的,故选B。
  (这里就要注意,怎样排除那些看似对,但是和题目没有关系的选项,就靠仔细审题了,这个要求其实并不高,就看大家能不能细心了。审题的时候拿笔把关键部分都画出来,以免漏掉了)
  (二)“九排除”
  解答选择题从解题方法方面可以有九种,即 “九排除”。
  1.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选项。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选项。
  3.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选项
  4.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5.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选项。
  6.排间法:即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即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选项。
  例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适用范围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该题D选项前半句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但后半句与题干不相干,A选项与题干无关,故应选B、C。
  8.排正法:即反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选项。
  例 下列对农村税费改革认识错误的是
  A.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B.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
  C.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将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宏观的发挥
  该题A、B、C三个选项虽本身正确,但与题干都是正向联系,只有D选项与题干的逆向要求相一致,故应选D。
  9.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选择,除非有理性依据充分证明的确搞错了,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前提是基础知识很扎实,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所以,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好的思维是锻炼出来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动脑,同时,有必要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不断总结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6
接下来大题:这个更头疼- -
 &&筒子们最头疼最头疼的就是政治大题了。
  其实我也一样。刚开始大题真的是,二十分的能拿到一半就不错了。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分析一个题目。
  其实每次发现自己大题有问题之后都是靠自己多做题多琢磨思路去研究的,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方法。
  很多同学真的不咋做题的,就知道背书。结果最后背的也不知道去哪里用。所谓实践与理论结合,就是该做的还得做,该用的还得去用。
  题目一定是要去做的!不做你就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做!
  很多人都问思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什么框框架架的思路。我自认为自己有自己的一套,但是非要一板一眼的说出来还是不太容易的。
  能说的只有:
  一,背基础,死去活来地背。
  二,做题。高考真题,肯定有你做不完的题可以去做,不用担心没题做。
  三,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每次考试练习完了之后,我的试卷都会被自己的修改画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圈圈画画箭头之类的标志,这些就告诉我哪里的知识写的不对,为什么,哪里的题目没有审清楚,为什么,哪里的点漏了,为什么。这些都是你学要在每次考试后仔仔细细问自己的问题!不要总想着从别人那里拿现成的,自己做过总结过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答题的时候,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真的不知道有些知识点是全部答上去呢还是只答一部分。那你就用最快时间堆砌知识点吧,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堆上去。这样虽然有点傻,但是你没思路的时候这样做是最有效的。每个知识点用一句两句把原理方法论说清楚,再结合材料。然后扔上去就好。等到做完之后再对照答案接受正常的思路,改善自己的。'
下面是我的答题示例,可以参考一下,看看我的思路,做个借鉴。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7
【现在再说回文综吧:】
千万不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堆到考试前,然后还异想天开想用超短的时间记住所有的知识,不可能的。平时该记该背的,在老师讲完这部分之后,你就应该开始了。
如果你在考试的时候,几科的大题,实在没有把握应该写什么,那么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堆砌上去吧,很有用,抓到一分是一分。
一定要把要点写清楚了,前面一定加上序号!!!这样才好看清楚。到文综的时候,字就会写的比较次了,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能不能让老师第一眼看到你的知识点了!
关于文综时间分配!
   这是太多人的问题了,大家都喜欢问,应该怎么安排时间。我们那里是35道选择题,5道大题。我的方式就是按部就班做下来,不颠倒顺序。因为我的想法是,既然是这么排列的,那么肯定有它的道理。当然如果你有比较充足的练习机会,那么换顺序做一下也未尝不可,最后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来做。一切以分数为准。
   另外选择题,我一般30-40分钟搞定,不能再多了,后面那些大题可都不是小角色,厉害着呢,选择题你就筋疲力尽了,怎么对付后面的?
   大题,记住差不多20分钟一道大题然后就换吧,不然时间绝对不够,尤其是政治题在最后,你必须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写,因为字最多!千万不要一道题抓着不放,觉得自己会,觉得有好多可写的,你就一直写着不放。也不要因为一个问题卡在那里,先往下做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也不能图快,忽略了正确率。那些有些题没做的人也许最后的得分都会比只看重速度的全做完的人分高。
   平时你需要做的,就是限时训练,次数越多越好,一定要限时哇哇哇!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8
那么到这里,我的语数英文综(史地政)的2013版方法就全部结束了。这个过程就是我在整理自己想法的一个过程,很难得的机会。并不是想让多少人学着一起做,而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让大家在学习中慢慢能够摸索到自己的方法。
我知道对于家长来说,恐怕没见过有写这么多的傻孩子吧。这些全是我的心血。如果不嫌烦的话,还请看仔细一些,总会有收获的。
接下来就是我其他一些文字了,不嫌烦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17:49
老妈向前冲 发表于
还真是,老师就说他审题不清楚,阅读理解也有同样问题。谢谢。
会按照你的方法告诉他的。
没事的~肯定可以有提高的,只要能审清题,无论如何也会是40分以上的水平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20:08
高海沿 发表于
这位同学真棒!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9 小时
金币:1572
<em id="authorposton13-2-22 20:25
三、其他想说的话
先扔我的一篇文章上来。《请记住: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不知道各位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也许很多人有同感。
以前的懈怠,造成了现在的困难。
而现在的继续懈怠,会给你们的将来带来更大的困难。
我高考后,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别以为你一时的懈怠,堕落没啥事情,到最后都会原封不动地还给你的。这些恶果,到最后,只有自己流着眼泪,往心里咽。心在流血,心在哭泣,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痛苦的。
虽然最后高考结果还可以,但是回想起来,自己还是有很多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高考前的确过得浑浑噩噩,心思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以后你一切的不顺都会归结到过去的懈怠上,你会一遍遍想起“如果当初”“假如”等等,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那种纠结,遗憾,悔恨的感觉,实在难以忘记。
希望你们不会体会到这种心情。
不要在不该做这件事情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否则你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然后,收起你们那套所谓的劳逸结合,所谓的放松吧。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一放松,一劳逸结合,就变成完全的玩和放松了。因为我也是学生,一样自制力不太好的学生。
该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习,学完之后再说其他的。
等你们高考后,玩到吐都不会有人管你们的,但是,想要一个好的心情去玩,现在就忍着吧
别叫苦叫累,全国所有的高中生都一起在接受这一切的痛苦,别人能忍受,状元们能考出那样的分数,你为什么不行?!你为什么就要在这个应该全心全意对付高考的时候去干高考后才应该干的事情?!
学会逼着自己去学习,学会忍受寂寞,这是很重要的!
很多时候,你们的懈怠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宽容,你们自己心里要有数,否则等待你们的会是一个漆黑的结果。
说,很容易,可以夸海口随便说。但是做,不容易,这需要你们的毅力。
高一的同学,不要以为自己还是高一,可以随便过过,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补回来,殊不知,你们现在浪费掉的时间会给你们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扰。
高二的同学,你们已经是准高三了。不要到明年这个时候,跑到各处去着急,去问还有四十多天,只有三四百分该怎么办。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高三的同学,只有四十多天了,能学多少是多少吧,不要让自己留遗憾。
相信你们很多人都期中了,结果可能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静下心来,一个个好好分析清楚了,然后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订立一个短期目标,一个长期目标,照着目标好好努力吧。至少到最后,可以笑对一切,我已经尽力了,问心无愧!
不求别的,但求问心无愧!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至于还给你的是好的是坏的,也看你到底做出过什么了。
网络,手机,电视,小说,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必须要控制住。在学习的时候扔得远远的。在网上签到这种东西,高考吧各种奇葩的都有,真正有这个时间的,自己学自己的比什么都好。
加油吧,各位同学!
上面这篇文章,写的时候,我自己是哭着写完了,那种感觉很不好,希望各位努力!
这篇文章写于我转专业之前的日子。那个时候很难过,自然也会想起以前,如果以前做的再好一些,那么现在是不是就不会这么难受。
很幸运,我找到了解决方法。但是更多的人,其实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希望你们一开始就不要走错!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生学习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