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除了下列哪一项以外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290套总数:5634586套专访:3160部会员:312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同步学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同步学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鲁科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8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12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及危害。2.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指在①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主要种类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日下午,兴安县群英电站水渠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两名加固水渠的工人不幸被埋。
②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日7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北纬36.8度,东经86.7度)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震中位于无人区,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③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④日凌晨3时许,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导致威力巨大的爆炸。造成52人死亡,11人失踪,160多人受重伤。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日电:民政部、国家减灾办11日发布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统计信息,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37634.8万人次受灾,1761人死亡,434人失踪,102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70.8亿元。经核定,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台风和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85.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4940.5千公顷,其中绝收3253.4千公顷。
(1)试辨析材料一中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
(2)试对材料二提及的自然灾害按照成因进行分类。
(3)材料二表明,自然灾害的危害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1)①是自然灾害,因为山体滑坡造成了人员伤亡。
②不是自然灾害,因为发生于无人区,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是自然灾害,以雨雹为诱因,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④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石油泄漏引发火灾。
(2)洪涝、台风、旱灾、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属于生物灾害。
(3)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反思归纳 自然灾害的概念、种类及影响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自然灾害的种类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致灾因子可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3)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某岛屿上有频繁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B.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台风和洪涝
C.某些地区日趋严重的酸雨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洪灾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2)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  )
①滑坡、泥石流 ②洪涝 ③火山喷发 ④台风 ⑤地震 ⑥寒潮
A.①④⑥B.①②⑤
C.②④⑥D.③④⑤
(3)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滑坡、泥石流 ②台风 ③火山喷发 ④洪涝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从自然灾害的概念可知,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才称为自然灾害。发生在无人区的滑坡、泥石流只属于地质现象而不是地质灾害;酸雨危害属于环境问题,不是自然灾害;台风和洪涝不是地质灾害。第(2)题,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可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可诱发洪涝灾害的发生。第(3)题,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均属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暴雨、台风、寒潮等。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洪灾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⑥河滩地面出现的⑦溢流现象。
(1)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
1.基本环节:一是(11)洪水的形成,二是对(12)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洪水形成与流域汇水速度、河道(16)排水速度有关。
(3)人为原因
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19)人口密集程度及(20)经济发达程度。
(三)洪灾的防治措施
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1)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修筑堤坝 防止洪水漫溢
疏浚河道 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降低洪水水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春夏季节,给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________季风和________季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气象灾害有什么影响?
(4)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修建蓄洪区。
(3)东南 西南 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得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4)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反思归纳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1)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水的发生往往是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
①自然因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 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 河道弯曲
河谷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
②人为因素
破坏流域内植被 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和加剧洪水 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①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原因
4、5月份 华南地区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暴雨时常发生
6、7月份 江淮地区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江淮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
西南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8、9月份 东南沿海 受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
②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地是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受夏季风活动规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为梅雨季节,此时流域内降水强度大,河谷地带雨水汇集,产生洪涝灾害。第(2)题,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加剧洪涝,因此上游防洪应侧重于水土保持、修建水库等,而下游是洪涝的主要危害区,围湖造田等也会加剧洪涝,因此,应实施退耕还湖,修建分洪、滞洪区等措施。
1.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
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
C.洪水发生的区域越大,洪灾就越严重
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能就越严重
解析 洪水和洪灾是有区别的。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因此,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3.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
答案 2.A 3.C
解析 第2题,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第3题,由图知,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4.关于气象灾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江淮地区梅雨过后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
解析 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是寒潮,台风是夏半年的气象灾害;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造成的;江淮地区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5.读“长江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4所反映的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在发电、________、航运、________、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4)长江洪水对________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危害最为严重。
(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泥沙沉积湖中和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
(2)①长江上游段草场退化严重,导致水土大量流失
②中游段对森林资源滥砍乱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③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易出现洪涝灾害
(3)防洪 灌溉
(5)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 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 ③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④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解析 要在仔细读图的基础上,联系长江水系上、中、下游的水文、水系、植被、气候等基本特点,结合问题,综合分析。(1)利用柱状图并进行分析,得出长江水系的湖面不断缩小的结论,是解答第(1)小题的关键。(2)(3)(4)(5)长江含沙量增大,与其上、中游河段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而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造成的后果是洪涝灾害频发。由此,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除了能有效防止洪水肆虐中游河段外,更在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作用。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洪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集中;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2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3.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关于图中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解析 读图可知,堰塞湖形成以后,已淹没了村庄,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形成了自然灾害。故选A。
下图为“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5.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第5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年)”,完成6~8题。
6.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
①强风 ②干旱 ③地震 ④洪涝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7.为减轻上述两种灾害的损失,下列工程措施适宜的是(  )
①营建防风林 ②修建水库 ③跨流域调水 ④建设护坡工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8.下列地区灾害损失与主导因素相吻合的是(  )
①黄土高原——滑坡 ②西欧——强风 ③南亚——水旱 ④长江中游——水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6.B 7.B 8.D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将根治淮河水患作为一项重大国家工程。多年之后,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同志再一次将关注焦点投向淮河治理。他在提案中提出,必须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建管并重,进一步做好治理淮河工作,统筹解决好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材料二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等,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河、颖河、涡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
(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
(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 (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
(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征来分析。第(2)题,针对洪灾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能力提升]
下表是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人数(单位:万人)。读图和表,回答10~11题。
地震 洪涝 干旱 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影响 168.83 9.26 9.43
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 197.13 8.89 11.07
10.由图表可知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
A.干旱、地震B.洪涝、火山
C.洪涝、地震D.火山、地震
11.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①影响范围较小 ②能及时预报 ③位于山区,人口稀少 ④持续时间短 ⑤渐发性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10.A 11.D
下图中数字代号表示广州、圣地亚哥、乌鲁木齐、吉隆坡4个城市。读图完成12~13题。
12.4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和年降水量判断:①为圣地亚哥、②为广州、③为乌鲁木齐、④为吉隆坡,广州地处平原,不易发生滑坡。第13题,防治滑坡在于固坡护坡,如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等。
14.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23时~24时的1小时内,甘肃舟曲的降雨量达77.3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流域(最高海拔3828m,最低点1340m)和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冲毁房屋5500余间。
材料二 自1823年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但是县城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材料三 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示意图。
(1)简述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说明造成这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 (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大。沟谷强烈侵蚀下切,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2)自然原因: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②岩体破碎,风化侵蚀强烈,地表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③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的暴发,滑坡和崩塌逐步集聚了岩土物质。人为原因:①人口的增长使得泥石流危险区被不断地开发利用,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增强了灾害的损失;②多道人工拦坝依次被暴雨冲毁,加剧了泥石流灾害。
解析 第(1)题,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势、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地貌类型等方面分析。第(2)题,自然原因可从地貌、地势、河流、水量、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等分析,人为原因从人口开发利用、防灾减灾、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解析:
  1.台风的形成 台风的特点及危害 台风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方面(共3分,每点1分)
  2.要点:(1)在热带洋面上
  (2)太阳直射
  (3)气流温度高、湿度大
  (4)产生空气对流
  (5)形成空气旋涡或气柱
  (6)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共3分,以上6个要点学生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每点1分,如果学生在一个空中答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要点,在其他空中有误,即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给分)
  3.最强的:不能。因为“最强的”一词说明了台风这种“暴雨天气”造成暴雨的严重程度。之一:不能。“之一”一词说明了“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不只有台风,表述严谨。(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4.台风具有供能和蓄水的作用。(2分)
  5.虽然台风有巨大的危害,但是它也有一些有利于人类和环境的方面。(共2分,内容1分,句式1分)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2008年中考重点校语文预测试卷
从麦莎说台风
①说起台风.人们就会感到恐惧.因为它不仅能掀翻房屋.车辆.公共设施.而且暴风雨还可以造成泥石流.淹没人员.牲畜.庄稼等.对人们的生命.对社会财富造成极大的毁坏.日的台风“麦莎 .虽然比预报晚到十几个小时且并没有那么强的风暴和雨量.对江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达12亿元.而2004年台风“云娜 在浙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81.28亿元.
②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气象学界普遍认为.首先.在热带海面上.太阳直射.海水温度升高.于是就蒸发成水汽悬浮于空中.这就形成了热带海面上空的气流特点:温度高.湿度大.
③其次.这种空气由于温度高发生膨胀变轻而迅速上升.热带海面就产生了空气的对流.在对流中.周围的较冷空气可以随时流入加以补充.然后再上升.到最后.形成温度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旋涡或气柱.
④第三.尤其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旋涡四周的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入.其速度达到或超过17.2米/秒的时候.就称为台风.
⑤台风有如下特点.台风的危害也由此产生:一是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二是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 mm-300 mm的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1 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比如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的特大洪水.三是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 m.
⑦据计算.一次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所带来的雨.大约相当于200亿吨水.而水汽凝结所放出的热能.约相当于50颗1945年投放于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能量.一次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所释放的热能.若转换成电能.可供美国6个月用电.2004年第7号台风就为宁波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4.4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51.4%.缓解了该市的水荒.所以台风供能和蓄水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⑧其次.台风可以缓解闷热天气.有利于夏季人们的生活.比如.2004年第16号台风“鲇鱼 于8月18日傍晚在上海以东洋面北上.台风不仅没有给上海带来大的风雨和灾害.反而带来了上海市民久违的凉快天气.气温从过去的32摄氏度降到29.3摄氏度.
⑨另外.台风中心地带往往还是一个避风港.这被称做台风眼的地方.常出现许多鸟群.这些被台风气流吹到台风眼区的无数海鸟找到了“避风港 .有时随着台风的移动而飞到很远的地方.
⑩尽管台风有这样一些有利于人类和环境的方面.但是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仍然是人们首先要考虑避免的.而目前我们对台风的监测在很多方面还不太准确.2004年和2005年台风登陆预报的不准确表明了这一点.所以.人类要完全避免台风的危害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台风.
2.从选文第②-④三段内容中概括出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
3.选文第⑤段“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 一句中加粗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最强的 :
4.选文第⑦段在举实例的同时.还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是为了说明:
5.请你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作为过渡段.(要求:使用“虽然--但是-- 的句式)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习信考试答案分析.doc2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习信考试答案分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选择题(40分)
B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应由 确定。
B关于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
C湖南发生最近的一次罕见的大雪灾是哪一年?
A张某吸毒,有时让王某为其购买毒品,王某借机从中牟利,对王某的行为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
A遇水燃烧物质是指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就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的物质。下列物质属于遇水燃烧的是:
C煤气泄漏环境里,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____________ 。
B下面哪些不是职业中毒因素所致职业病:
A住宅区的(
)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公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C在道路上车辆发生故障、事故停车后,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和设置警告标志的,一次应记_分。A红色叉形灯或者箭头灯亮时_____。
C我国消防组织除了公安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外,还有一种 形式。
B小明的父母下班比较晚,他每天放学都自己回家。这天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门半开着,透过门缝小明发现家里很乱,而且隐约听到有陌生人的声音。如果你遇到小明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B冬季落水后,是否应该为了减轻负担而脱掉衣服?
A1930年,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我国建成第一个自建地震台----( )地震台,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
C骑车人攀扶行驶中的汽车_____。
A地震序列中,主震后的所有地震统称为(
C发生火灾,不能及时逃出时,_________,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
B用户连续_____不用电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了下列哪一项以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