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美遥 遥 めい 后期作品遥的种子子

您的位置: &
我国种业发展的成就与展望
摘 要:1十年来我国种业发展的成就
种子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种子才从指令性生产经营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九五”启动了种子工程、1999年和2000年相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种业在10多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求美遥的种子?_百度知道
求美遥的种子?
有公公与儿媳题材的种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十册第五单元004种子的梦&&柯岩
种子的梦是著名作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噩梦将结束,光明即将到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一种寄托。
作者,本名,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原籍,1929年7月生于,满族。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
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相亲记》《春的消息》《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癌症≠死亡》,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电视连续剧《何思聪》(又名《红蜻蜓》)等。其中《种子的梦》被收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第二课。
2种子的梦原文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
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
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鱼儿在大海里自由来去,
我却憩睡在母亲的怀里:
让水分滋润着我的躯壳,
让梦儿孕育在我的心底。
梦儿伴着我甜蜜的叹息,
根须帮助我轻轻的吮吸,
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
我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我思念那明媚的阳光,
我思念那辽阔的大地,
我想他们也同样思念着我,
于是:降下了相思的雨滴
我会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
去迎接春风悄悄的絮语;
我缓缓地伸展腰肢,
好慢慢地挤碎冰雪的妒忌。
然后我要开出鲜艳的花朵,
每一个花瓣都娇嫩而又稚气;
蜜蜂会绕着我不倦地飞,
说我比这世界上的一切都美丽。
我愿意相信它的盟誓,
醉心于它忙碌的许诺里,
我把爱情倾心交付,
把生活酿造成的蜜。
风将摇落我的果实,
把它送到另一片。
于是我在母亲的怀抱,
并且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这首诗是当代著名诗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初期,噩梦刚刚结束,光明即将到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种子的梦想,抒发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下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精神,抒发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一种寄托!
词条标签:
柯岩是一个,请在下列中选择浏览()
▪当代女作家
柯岩(当代女作家)
柯岩(—)女,,出生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的妻子。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柯岩(—)女,,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现代著名、剧作家的。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关于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之为柯;岩就是大大的坚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的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将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的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柯岩,原名冯恺,原籍广东,日生于郑州。1949年起,先后在、任专职编剧,曾任书记处书记,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专职驻会作家,兼任多种刊物编委或顾问及一些高校的。
1947年在湖北希理达中学校校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1976年以来,创作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多次获全国各地的文学奖。有些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等多种外国文字,还收入大、中、小学教材。其中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对老一辈的怀念,打动了无数人的心。长篇小说《》,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被誉为中国诗的“教育诗”。其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构思精巧,富有诗意和哲理,身受广大读者欢迎。她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全能式作家。
主要有诗集《“小迷糊” 阿姨》、《,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癌症≠死亡》,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电视连续剧《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红蜻蜓》)等。作品《》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心愿”第二课文章。
柯岩1978年以后创作了《船长》、《》、《癌症≠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报告文学,迅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它们既着力光明的歌颂,又不回避光明下的阴影;既描绘出主人公事业的成功,也写出他们的苦恼、忧虑,并在诗情中糅以哲理。
以儿童文学起家的柯岩,在报告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以儿童的纯真目光和心灵去感受世界,因此,纯真的童心和女作家常有的细腻情感,构成了她作品的鲜明特色。然而,《船长》却一反她温婉细腻的风格,让阳刚之气、壮志豪情充溢全文。不过,“真纯的美”依然闪烁其中,如作品结尾处,对祖国深情呼唤的一段文字显示出的诚挚深情与广大读者息息相通,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
柯岩原名冯恺,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贺敬之,1924年出生于
山东峄县。两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患难与共、成绩卓越的模范夫妻。
  1944年冬至1945年5月,贺敬之、丁毅作词,马可等作曲,创作出了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被公认为是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1949年底的一天,当时在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任副主任、时年25岁的贺敬之受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之邀,前去讲写作,谈《白毛女》的创作经验。青年剧院创作组小编剧、课代表柯岩,初次见到贺敬之颇感意外,她原以为贺敬之是位老同志,却没想到这么年轻,只比她年长5岁。更令柯岩意外的是,贺敬之丝毫没有大作家的架子,既文雅风趣,又平易近人。那天,柯岩穿着一件列宁装,上衣里面衬着洁白的衬衣,时年20岁、风华正茂的她明眸如水,清丽脱俗——贺敬之的第一印象里以为柯岩是位时尚的上海小姐。
  剧院领导把创作室年轻编剧们的剧本让贺敬之点评。剧本上都没有署名,贺敬之看到一个写抗美援朝、名为《争取早团圆》的剧本,认为这个本子有诗意,又比较完整,像个戏,不像其他的剧本只是一个片段,贺敬之从本子看出了作者的才能和潜力,这个剧本恰好是柯岩写的;而这个戏的不足之处是把抗美援朝这样伟大的政治事件只看成争取早团圆,思想境界不高。当时,对这个剧本确实存有争论。柯岩接受了贺敬之的意见。由此,他们两人开始有了交往,在一起谈文学,谈生活,谈革命,谈创作,他俩惊奇地发现彼此有很多相似的看法和追求,很快成了朋友。然而,促使他们感情发生飞跃的,却是贺敬之的一场大病。
  1951年初,贺敬之被安排到了河北大名县农村体验生活。贺敬之到大名县报到不久,就接连不止地吐血。该县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后,贺敬之被送回北京,到当时专治结核病的北京红十字医院复诊,诊断结果是两侧浸润性开放性肺结核,要求贺敬之卧床治疗、休养。
当时肺结核病虽已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仍有很大的危险性。为了防止传染,医院里一般不许外人来探望结核病人。一天,柯岩到医院看望,贺敬之深感惊喜和感动。由于自己的病情严重,担心柯岩被传染,贺敬之要求她不要再来,柯岩却没有答应。
  贺敬之的这场大病延续了半年多,柯岩只要有空就会借些好书和带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偶尔,天气好的时候柯岩也会陪着他走出病房散步聊天,虽然他们的话题都是围绕文学和创作,但爱情的幼苗却在两人思想的交流、碰撞间渐渐萌生成长。贺敬之住院期间,柯岩为了一部新剧的创作到山西太原体验生活要去几个月,两人不能面对面交谈就借鸿雁传书。贺敬之读书需要一部辞典,就写信请柯岩代买一部,很快他在病榻上收到了寄来的书——《辞源》!柯岩的开朗、蓬勃的生命力及美好纯真的爱情,确实是一剂良药,给了贺敬之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很快地恢复了健康。
  1953年,柯岩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贺敬之到宿舍来看她。那时,他们谈恋爱已经有两年了,朋友们就一起起哄:“你们还泡什么?结婚吧。”一向腼腆的贺敬之这才向柯岩说:“我们登记吧!”柯岩却说:“还没跟组织报告。”不料,那帮热心人说:“我们去给你报告。”柯岩和贺敬之还在坐着说话之际,去报告的人一会儿就回来了,说:“成了,组织上同意,你们赶快结吧。”柯岩与贺敬之面面相觑,这婚说结就结啊?什么也没有?就是在这样的仓促与兴奋之间,柯岩欣然同意了做贺敬之的新娘。
  正式结婚那天,仪式非常简单,领了结婚证后,两人把东西搬到贺敬之的宿舍,就算是正式走进了婚姻。
  柯岩与贺敬之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却始终不离不弃,令人感动。1955年,全国掀起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因早年与胡风通过书信,贺敬之被诬陷为“胡风分子”。当年夏,贺敬之身体康复之后赴德国参加席勒逝世150周年纪念活动,归国之后,他一下飞机就被反胡风专案机构的人员接走了,继而是审查、批判。尽管没有真凭实据,他却前后被审查达1年之久,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文革”中,已调到人民日报社工作的贺敬之也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接连不断地在机关大会上被批斗。196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贺敬之才被宣布“解放”,回到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工作。1973年,贺敬之又被作为“右倾复辟”“黑线回潮”的重点人物进行多番追查和围攻。从1975年3月起,贺敬之被“长期下放,监督劳动”。
  贺敬之有如此遭遇,柯岩自然难免受牵连,可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总是给对方以信任、照顾和安慰。那时候,为了保全自己、子女和家庭,有的人选择了离婚,对此,柯岩说从来没有过这种考虑。她的选择是一辈子都与贺敬之坚定不移地站在一起。
  相比许多文坛同行,柯岩与贺敬之的婚姻非常美满。贺敬之的情感波澜往往深埋在内心,表面十分冷静,创作一部作品之前往往需要酝酿较长时间;而柯岩是个心灵通透的人,才情横溢,也往往激情满怀,创作风格丰富多彩,不仅写诗,还写报告文学,写剧本,写影视评论等等。如此迥异的两个诗人在一起交流诗歌自然会有不少的争论,但他们在内心却是快乐幸福的。
  2006年7月,柯岩荣获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这是一个全球华语诗人民间组织的奖项,是全球华语诗歌界的最高奖。柯岩成了获此殊荣的首位女诗人,此前贺敬之曾获此奖。
  日13时35分,柯岩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她的作品却永远留在人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1]
优秀党员、杰出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柯岩同志,因病于日13时35分在逝世,享年82岁。[2]
《小兵的故事(诗集)》,1956,;
《最美的画册(诗集)》,1957,少儿出版社 ;
《大红花(诗集)》,1957,少儿出版社;
《双双找姥姥(剧本)》,1959,;
《“小迷糊”阿姨(诗、剧合集)》,1960,作家出版社;
《相亲记(剧本)》,1960,戏剧出版社;
《我对雷锋叔叔说(诗集)》,1963,少儿出版社;
《讲给少先队员听(诗集)》,1965,少儿出版社;《周总理,你在哪里(诗集)》,1978,人民;
《柯岩作品选》, 1979,少儿出版社;
《奇异的书简(报告文学集)》,1980,;
《记着啊,请记着(歌剧)》,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柯岩儿童诗选》,1981,人文出版社;
《柯岩作品选(诗、小说等合集)》,1983,;
《月亮会不会搞错(儿童诗集)》,1984,新蕾出版社;
《寻找回来的世界(长篇小说)》,1984,;
《中国式的问答题(诗集)》,1986,;
《癌症≠死亡(报告文学集)》,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报告文学)》,1988,;《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散文集)》,2004年,。
《周总理,你在哪里?》
《种子的梦》
《奇异的书简》[3]
《癌症≠死亡》
《癌症≠死亡》是著名作家、诗人柯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名篇。癌症自来被视为绝症,因此不论是自己还是亲友患了癌症,周围都是一片愁云惨雾,特别是已到晚期,既无法手术,又不能耐受放疗、化疗的患者,已被迫抛出人类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不说是束手待毙吧,也是胆战心惊,终日忧心忡忡。在那个人人谈癌色变:“十个癌症九个埋,一个没死不是癌”的时刻,作家能毫不犹疑地喊出“癌症≠死亡”的响亮声音,自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无疑会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给癌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带来生的希望。[4]
浙江省旅游景区
1. .中国档案资讯网
[引用日期] .
4. .爱友康
[引用日期] .
词条标签: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城写诗功力深厚不但了得还精于写[1]及创作寓言故事诗[2],顾城是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英儿》《白昼的月亮》《》
顾城[3],日生于。12岁时辍学养猪。
“文革”前即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后辞职隐居。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4]获创作年金,在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寓所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原籍,1956年九月生于
,1969年随父下放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山东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学术交流中心()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日于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出版,与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旧体诗、寓言诗手稿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与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由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据此次“顾城文学系列”策划人刘曦强介绍,此套四卷本将延续至次年9月出完,整套文选由“顾城之城”网站站主江晓敏和顾城胞姐顾乡联合编选并注释。总计
150多万字的散文体作品,囊括了顾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这一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望展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顾城。
“顾城之城”站主江晓敏是浙江温岭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她于1993年阅读了诗集《海篮》开始接触顾城的诗,“1994年读《诗探索》上面顾城的朋友文昕写的《最后的顾城》,读到顾城铸脚印那个段落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顾城了。后来读了几乎能搜集到的顾城的所有资料。”
顾城早期的《》《分别的海》和后期的《颂歌世界?是树木游泳的力量》都让江晓敏特别喜欢。她用“真”概括了顾城为人的最大特点,“自然纯净”则是她心目中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会儿是瓢虫,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顾城,分享顾城优美的诗句”,江晓敏于1999年创办了“顾城之城”网站。
然而,也有不少当年的诗友,如今却不愿再重新“面对顾城”。
“关于他的事儿,我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一位当年颇有影响力的诗人以此拒绝受访。另一位当年和未出国前的顾城“有过比较多的交往”的诗人,则宣称正忙着写一部文化散文书稿而无暇评说旧友。
“朦胧诗”阵地的编辑徐晓在今年年初出版的著作《半生为人》中,对、等诗人有浓墨重彩的回忆,但谈起顾城却没有太多的印象,“当时编他的诗主要是北岛,我也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他几次而已。”
多数诗友的不愿置评,或许有众多不同的复杂原因。但顾城真的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感觉。
姐姐顾乡比顾城大两岁两个月零三天,顾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顾城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得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了幼儿园的顾城还是“不爱凑热闹”,每次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顾乡回忆,从小博览群书的顾城,一次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居然给人家讲起了《》的故事,并得到了“故事”的雅号。但同学们围拢着想听他讲时,“还是不容易听到他讲故事,因为他不习惯被围在中间”。“但是他又是想讲的,也很想有人听。”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像中的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在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自给自足的意味。
在教授崔卫平眼里,“顾城是个比较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崔卫平教授肯定顾城在朦胧诗派中“贡献是相当大的”,但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进行了质疑―――“声称环境黑暗而自己光明这种表述是一个任性的表达。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阴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观照社会时,也要反思自己”。
《今天》杂志的重要成员,对“白话是否能写诗”表示了根本性的质疑,因此对“朦胧诗”的整体评价都不太高,他觉得,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
刘自立是在不认识顾城的时候看过顾城的诗,“觉得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刘自立认为,顾城的创作,一是比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童”性格―――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拨,但这种“反抗”方式,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顽童”到最后也容易失控,这和他的诗歌的不足、以及与社会沟通的中断,都有联系。刘自立认为,顾城试图用散文体语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义,但事实上,“寻找光明”和“”,并不新鲜。
本文认为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关键词:顾城;诗歌;艺术;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第一种意象表现手法是象征隐喻法
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早期大师马拉美反复强调(2)“诗只能暗示,如直呼其名,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之三”。是的,诗的魅力不体现在直观和如实地描绘,也不是在证明什么,它总是在暗示什么,性的加以启迪也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由此至彼”,“言此意它”的手法极其相近,从根本上说,象征也是一种比兴,或者比兴是象征的一种表现手法,比是求诗的形象化,兴是求诗的言外之意,所不同的是象征手法经常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诗歌主题也就呈现了多义性。例如开头出现的小诗《一代人》,它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加上题目的指示,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是一双渴望光明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中的隐喻表现手法与象征一样也是具有其暗指性,
通过一个非直接的比喻来使情思或感觉具体化;通过隐喻创造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往往藏得很深,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仅仅是意象的直观世界,而要进一步体会“幕后”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段路程。诸如他在《生命幻想曲》中这样写: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前一节里用“瀑布”来隐喻“阳光”,随之又用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正如一位意象研究者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形成我们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并且合起来提示了一个与二者都不同的意象。”的确更妙地暗示出了诗人渴望于自己的生命在锻炼得更强壮这么一种健康的情调。后一节里,用“纤夫”来隐喻“太阳”,又用“绳索”来隐喻“强光”,用纤夫背着绳索我在逆流中前进,来暗示这一种昂扬的气概,光明的信念,鼓舞着生命,使他在任何险恶的困境中奋力前进。
第二种意象表现手法是抽象变形
顾城诗歌意象的第二种表现手法当属抽象变形手法了。
随着现代生活的进展,人们的鉴赏口味不断地转移,鉴赏周期也不断地缩短,越来越多得受到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变形就没有艺术”。的艺术纲领宣称“准确描绘不一定是真实的”,这和所说的“离形得似”真是不谋而合,而关于意象的创造常常脱出古典主义的夸饰而致力于“变形”,直觉、幻觉、错觉,瞬间感觉印象很容易产生变形,而变形的关键则在于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真实的对立怎样巧妙地变成“无理之中的有理”。
例如诗人眼中脱落的叶子能够露出干燥的内脏,诗人眼中的美丽的口花竟然是一片血腥。诗人也照样可以把感觉外化出来,改变对事物原有状态的摹写,:阳光象木浆样倾斜,/浸在清凉的梦中。
诗人意象的变形其实是诗人心态的体现,情绪的流露,就顾城而言,他的童年充满梦幻,而少年时代的他,梦幻被现实击碎,纯真的少年压抑了自己,面对文革中中的暴行,躁动和血腥味道,他敏感的心变得恐惧,以至有些畸形。他极度渴望纯蓝的天,纯白的云,纯洁的人生和爱情,可现实的污染和残酷愈发导致他内心的苍凉和悲哀,他笔下的世界往往开始是纯美的,是用“纯银”的声音和色彩去构制的一个“”,而最终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诗人的心灵被扭曲,流露出的诗人的视线也被扭曲,因此视觉中的一切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在他的世界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法则所规定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界线消失了,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产生变形,这种变形,不是哈哈镜似的--人和世界在其中被简单、粗暴的歪曲。诗人的主观意识犹如各种凸形凹镜,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不同于古典主义的接近照相式的效果,它的效果是一种表现歪曲了的内在真实,从而带着极强的刺激性和无尽的魅力。
第三种意象表现手法是感觉的沟通
即我们常说的通感。
通感手法在中就早有运用,我们的祖先早就熟知“听声类型”,比如一个愁字可以有长度,“一水牵愁万里长”,声音可以有气味,“风来花底鸟声香”,而认为现代派诗歌的通感就是取于中国古典诗歌,这个不无道理,而现代诗学中的通感范围大大超过古典诗,而诗的含量也骤然增大,在优秀的诗作中,颜色可以有温度,声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气味可以有锋芒。由于五官的相互沟通,彼此相生,诗的联想空间得到今非昔比的开拓。听观嗅味触等感觉的相互“转移”所产生的综合性效果支撑和强化了诗的主体性,可以预计,一种具备质感重感“雕塑型”的立体诗可望与平面式的“小小感情画面”相抗衡了。
顾城诗中有大量的关于通感的运用,诸如在《爱我吧,海》里有这样一个意象:声音布满/的擦痕,这里声音本无形,而诗人笔下的声音却是一个有形的躯体,身上布满被冰川擦伤的伤痕,无声的被表现为有形的,即视觉与听觉彼此打通。
再如诗人意象世界中的建筑是新鲜的,也是愚钝的,诗人笔下的梦是深红色的,夜晚是淡绿色的,等等。
通感的运用使客观世界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并且物物沟通,各种感觉互相沟通,在诗中创造了广阔的世界。
第四种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是物象叠合
即不同的物象在注入作者主体情感之后交叉叠合在一起,进而成为另一种物象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渗入物象所致。此如顾城在其诗《眨眼》中这样写道:彩虹,/在喷泉中游动,/温柔地顾盼行人,/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团蛇影。这里彩虹和蛇影是美丑截然分明的两种物象,而诗人眨眼之间彩虹变成蛇影,蛇影又和彩虹叠合,两者互动互换,使无形中映射出另一个物象,即诗人的无形的心灵世界。在他的心中崇尚美,渴求美,但往往美的东西会在瞬间被摧毁,变得丑陋不堪。这样一种物象叠合实为诗人不同情感的叠合,情感依靠物象来流露,而物象又真实地反映内心情感,二者互为依存,构制了眼中象和心中意巧妙的结合的领域。
第五种意象表现手法是物人转换
即把诗人的主体情感完全倾注于客观物象,通过把物象拟人化表达到以物言人的目的。它有点类似于中的拟人,但又比传统诗歌赋于物象更多的主体情感,使其具有更多的深意和更广的人性。诸如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有这样几句: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个树熊/他坐在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诗人通过树熊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自己真实的心态和内心深处深挚的渴望。树熊没有家,坐在树枝上发愣,不知该去向哪里,有的只是许多甜美的梦想和一双渴望幸福之光的眼睛,作者把树熊拟人化,树熊实为诗人的影子,通过物人转换,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比直叙其事直抒其情来得富有韵致,诗歌的暗示性再一次得到体现。
第六种表现手法是因意取象法
就是利用想象,即知觉与表象的功能,然后以错觉或幻觉去感受这些知觉之中的表象,完全抛开作为客观实在的客观物象。诸如在顾城诗歌《我不知道怎样爱你》中这样写道:我还在叫/制造着回声/在软土中鳞闪耀/风在粗土中叹气/扁蜗牛在舔泪迹
诗中并没有出现能够使人产生如上的听觉和视觉的客观物象。诗中诗人是在“以情合景”“因意取象”“创造性想象”中使审美物象完成错觉化与幻觉化的。这种意象构成方法的运用,扩大了诗歌的取象范围,诗人因减少客体的限制而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可以把自己复杂,微妙,难以直接诉诸实用性规范语言的审美情感,通过这种新奇,生动的感性画面诉诸直觉,投向心灵,收到更积极主动的意象效果。
第七种意象表现手法是省略跳跃法
即诗的前前后后似是毫无联系,完全是没有关联的意象,只是那么并列着,不同意象之间完全是跳跃式的,省略了其中的过渡或某些有关联的词句。诸如《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这里四组没有什么联系的意象,就这么并列着,并列的基础就在这四组意象所共有的“弧线”,这种并列形式的处理方式有点类似于电影中的。意象同样在于要把一个个浸透诗人思想感情的局部画面组合成动人心弦的完整形象。所以《弧线》中的叠加意象可以称之为诗歌的蒙太奇,是一门关于诗歌画面组合的文法。只是它不是靠摄影机去拍摄,而是靠语言来表达。而这种语言又不是平白详尽式语言,而是省略的,跳跃性的佯谬语言,这样从语言转化来的画面不可能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在人们的悬想中浮现出来。
总之,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是超越了公式化了的语言。顾城诗作中的意象,形成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他的《》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着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西方文学中也经常有这样的艺术形象。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和作者本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
你推动木刨,
像驾驶着独木舟,
在那平滑的海上,
缓缓漂流……
刨花象浪花散开,
消逝在海天尽头
木纹象波动的诗行,
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帜,
没有金银、彩绸,
但全世界的帝王,
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
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
所有纯美的童心,
都是你的港口。
金色的流沙
湮没了你的童话
连同我——
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那一切都是种子
只有经过埋葬
当我回来的时候
眉发已雪白
沙漠却成了
一个碧绿的世界
我愿在这里安歇
在花朵和露水中间
我将重新找到
儿时丢失的情感
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他为什么戴帽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引用“谌赫”的话
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记忆外的顾城
《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2004年11月版
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写的评注,或是校正词句,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境、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早年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顾城应该是执着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却是另一面的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有惊艳之感,比如“才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怀古诗哲十二章·),“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再细细读来,发现写作的时间大多在他的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却依然断断续续写着,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写得有点像偈了,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的后半部是他的寓言诗,给人另一种惊喜。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合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处处透着诗人敏锐的才情和孩子般单纯的视野与顽皮。
这本诗集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完整的顾城,一个朦胧诗外的顾城。
: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中国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脱身时代,返身自我,本真投入,本质行走,消解“流派价值”和“群体性格”之局限,成为真正个人/人类的独语者,并以其不可模仿、无从归类、极富原创性的生命形态和语言形态,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澄淡含远,简静留蕴,自得,境界无涯,富有弥散性的文本外张力,进而提升到一种真正抒写灵魂秘语和生命密码的艺术境地——当代汉语诗歌艺术在顾城这里回到了它的本质所在:既是源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又是生活与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
:“我也有我的梦,遥远而清晰,它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它是高于世界的天国”,“我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顾城:《学诗笔记》,《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对于顾城的诗学追求,很多人的印象一定都深刻。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紧张。它不仅会安慰我们,也会在灵魂中撕裂着我们。
:从唯道德论的角度看,他也许不应该被写在这里,但是从一种更大意义的悲剧和诗意的层面上理解的话,他就变得很有必要。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童年(童话)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毁灭,他是一个“至死也没有走出精神的童年”的诗人,拒绝成长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剧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他也是所说的具有深渊倾向的诗人——“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的诗人”,因而也是一个诗与生命合一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他的精神现象学意义虽然有更多负面的角度,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中也包含了更多幽暗的和深渊式的人性复杂内容,使其单纯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死亡、忧郁、脆弱……这一切与诡奇的幻想、大自然的情境以及他那阴郁又透明的表达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他那具有无穷魅力的诗句。他再次生动地证明,在高尚和卑下之间、在真理与谬误之间、在善良与恶之间、在天才与疯狂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但诗歌从来就是这样,它不是道德的楷模,尽管它确秉持了更高的道德——它远比道德要复杂。在这个意义上,顾城不但无法删除,而且是一个最生动的摹本。
《》(1986年出版)
《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出版,与谢烨合著)
《》(1994年3月出版,老木、阿杨编)
《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白昼的月亮》
《、顾城抒情诗选》
《、顾城诗选》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1998年3月第1版,2010年11月第2版)
《别》(在春天,我把手帕轻挥)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现出远古的武士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不能孵化的卵石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鸟儿在疾风中
少年去捡拾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穿过肃立的岩石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会游泳的鸟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象一群又一群
我失去了梦
口袋里只剩下最小的分币
"我被劫了"
我对太阳说
太阳去追赶黑夜
又被另一群黑夜
《在夕光里》
在夕光里,
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 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 百年!"
"相距千里, 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
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 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在那错误的年代,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我目不转睛
在喷泉中游动
温柔地顾盼行人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团蛇影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嗑着时辰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口深井
兴奋地迎接春风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片血腥
我双目圆睁
《生命幻想曲》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风吹起晨雾的帆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用强光的绳索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新月---黄金的锚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把我的灵感和心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象烤一块面包
我把我的足迹
象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一支人类的歌曲
在宇宙中共鸣
在天上一闪
又被乌云埋掩
暴雨冲洗着
我灵魂的底片
一瞬间——
崩坍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带孝的帆船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
被痛哭扭弯了身躯
在把勇士哭抚
残缺的月亮
被上帝藏进浓雾
一切已经结束
一片水的平原
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
肿痛的土地上
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
花瓣、润红、淡蓝
苦苦地恋着断枝
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
远远的小柳树
被粘住了头发
它第一次看见自己
为什么不快乐
《我是一座小城》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没有杂乱的市场,
没有众多的居民,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
只有一片落叶,
只有一簇花丛,
还偷偷掩藏着——
儿时的深情……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没有森严的殿堂,
没有神圣的坟陵,
安安静静,
安安静静。
只有一团薄雾,
只有一阵微风,
还悄悄依恋着——
童年的纯真……
啊,我是一座小城,
一座最小的城,
只能住一个人,
只能住一个人,
我的梦中人,
我的心上人,
我的爱人啊——
为什么不来临?
为什么不来临?
我把你的誓言
刻在蜡烛上
被泪水淹没
被心火烧完
看那最后一念
怎样被风吹散
在你的门前
我堆起一个雪人
代表笨拙的我
你拿出一颗棒糖
一颗甜甜的心
说这样才会高兴
雪人没有笑
直到春天的骄阳
把它融化干净
心在哪里呢
小小的泪潭边
《绿地之舞》
绿地上、转动着,
恍惚的小风车,
白粉蝶像一片旋涡,
你在旋转中飘落,
你在旋转中飘落……
草尖上,抖动着
斜斜的细影子,
金花蕾把弦儿轻拨,
我在颤音中沉没,
我在颤音中沉没……
呵,那触心的微芳,
呵,那春海的,
请你笑吧,让我哭吧,
为到来的生活!
为到来的生活!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一片朦胧的夕光
衬着暗绿的楼影
你从雾雨中显现
带着浴后的红晕
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也许,我不该写信》
也许,我不该写信
我不该用眼睛说话
我被粗大的生活
束缚在岩石上
忍受着梦寐的干渴
忍受着拍卖商估价的
声音,在身上爬动
我将被世界决定
我将被世界决定
却从不曾决定世界
好像只是为了拉紧绳索
我不该写信
不应该,请你不要读它
把它保存在火焰里
直到长夜来临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
画像,可爱的侧面像
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闪耀
有些人疲倦了,转过头去
转过头去,去欣赏一张广告
《我的诗》
不曾写在羊皮纸上
碑石和青铜
在沉郁的金页中
划下一丝指痕
一阵清澈的风
它从归雁的翅羽下
悄悄掠过患者
掠过高烧者的焰心
在西郊的绿野上
像春雪一样洁净
再不把必然相信
再不察看指纹
攥起小小的拳头
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
让那些悠闲的风
在身后吃惊
你骄傲地走着
一切已经决定
跟着一个沮丧得不敢哭泣的
《不要在那里踱步》
不要在那里踱步
一小群星星悄悄散开
包围了巨大的枯树
不要在那里踱步
你没有羽毛
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
不要在那里踱步
人生需要重复
不要在那里踱步
告别风中的山谷
哭,是一种幸福
不要在那里踱步
和麦田边新鲜的花朵
正摇荡着黎明的帷幕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
巨大的鸟巢
松疏的北方枝条
使我看见太阳
把爱装满我的篮子
使我喜爱阳光的羽毛
我们在掌心睡着
像小鸟那样
四下是蓝空气
《假如……》
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毛
我将在冥夜中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星岛的夜》
星星点点的铃声
在课桌一角
有一张字条
是最初的情书?
是最后的得数?
吓灭了萤火虫
蜗牛在逃跑
还在盯梢——
歪歪斜斜的影子
缓缓流下的泪
粘和了心的碎片
使我们相恋的
是共同的痛苦
而不是狂欢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
始终没有长大
我从北方的草滩上
走出,沿着一条
发白的路,走进
布满齿轮的城市
走进狭小的街巷
板棚。每颗低低的心
在一片淡漠的烟中
继续讲绿色的故事
我相信我的听众
——天空,还有
海上迸溅的水滴
它们将覆盖我的一切
覆盖那无法寻找的
坟墓。我知道
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
在灯光暗淡的一瞬
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
《我耕耘》
浅浅的诗行
像大西北荒地中
模糊的田垄
风太大了,风
在我的身后
染黄了雪白的云层
我播下了心
它会萌芽吗?
会,完全可能
在我和道路消失之后
将有几片绿叶
在荒地中醒来
在暴烈的晴空下
铺一张油布
他们很灵敏
是网上的蜘蛛
他们很茫然
是网中的猎物
阳光在一定高度使人温暖
起起伏伏的钱币
将淹没那些梦幻
桔红色苦闷的砖
没有一朵花能在土地上永远漂浮
没有一只手,一只船
一种泉水的声音
没有一只鸟能躲过白天
正像,没有一个人能避免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旧体诗:《池边行》
三更池边行,蛙鸣长短声。
夏荷走明月,秋鲤衔繁星。
魂散桂花香,心迷珍珠萤。
百鸟唤梦回,锦霞满衣襟。
1969年北京
1、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2、野花,星星,点点,像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枝叶,把淡淡的芬芳溶进美好的春天。我的诗,象无名的小花,随着季节的风雨,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
3、星月的来由: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成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他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4、一瞬间——崩坍停止了,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多少秀美的绿树,被痛苦扭弯了身躯,在把勇士哭抚砍缺的月亮,被上帝藏进浓雾,一切已经结束
5、一间房子,离开了楼群,在空中独自行动。蓝幽幽的街,在下边游泳。我们坐在楼板上,我们挺喜欢楼板,我们相互看着,我们挺喜欢看着。
6、我们去一个梦中,避雨伞是低的,也是红的。你的微笑格外鲜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身后的黑杨树,上边落着鸟,落着一只只闪电。这是雨后,一个人两边是失神的泥沼地正在枯萎,中间是一条河一条水路,它凉凉的血液闪动着凉凉的,浮在嘴边。
7、等我站着,身上布满了明亮的泪水,我独自站着,高举着幸福,高举着沉重得不再颤动的天空棕灰色的圆柱顶端安息着一片白云。
8、爱不可怕,可怕的是爱得不够,最可怕的是爱得不够还要勉强。
9、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公平可言。偏转一下你的航向,逆风就会成为顺风。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耀眼的太阳就会跑到你的身后。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
10、期待一种永恒,即使伤痕,也奋不顾身。
11、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12、顽强的自信,似乎帮助了我,使我总能以加倍的努力,去抵抗压力和打击。给压力以压力,给打击以打击,我觉得是件愉快的事。
10顾城自杀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顾城爱谢烨好像爱一个女神一样。但后来很不幸地,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
顾城和英儿,谢烨在一个诗会认识。诗会上被砸得很厉害,但当时英儿力挺顾城。顾城和谢烨很感激,大家关系很好。
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话谢烨也听见了,她表面上没反映,但心肯定给伤透了。
为了追求他的,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
刘湛秋也知道英儿此去投奔的是顾城,但他并没想过英儿会成为顾城的情人。原因之一是他很自信,觉得顾城一个毛头小伙子怎么能和他比?原因之二是他相信顾城的人品,不可能趁人之危。
抛开知识分子,罗曼蒂克,这三个人的关系和现实中的凡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更走极端了吧。顾城也许“浪漫”地想象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现实的。
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嘛。
对于顾城来说,他认为他和英儿的感情仅限于精神层面。他在岛上等着英儿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想到,来到他面前的竟然是个物质女孩。
英儿和顾城情人关系的开始,英儿采取了主动。据谢烨回忆,洗澡的时候英儿指定让顾城送毛巾。顾城不敢送让谢烨送。谢烨就笑着说人家让你送你就去送呗。英儿的意思,在这里可想而知。后来她居然说她的初次是顾城强奸,实在是刘湛秋也不能相信的弥天大谎。
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至于被吸引原因,可以参看。其实顾城在性方面是很胆怯的。(同时可以证明顾城强奸英儿不可能)。顾城和谢烨在这方面也并不和谐。谢烨在性方面态度也比较排斥。所以也许是英儿在这方面给了他惊喜。
谢烨和顾城的孩子小木耳被送了人。因为顾城觉得木耳是个男孩,不能进入他幻想的。而且小孩子的哭叫让他无法工作,他不喜欢这个孩子。
但后来顾城给木耳的文章中,说他会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偷偷对木耳好。他没有办法解决人伦亲情和他幻想的王国的矛盾。
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这个时候,谢烨和一个叫大鱼的德国朋友(也是中国人)给顾城出主意,让顾城把英儿杀死,然后自杀。同时谢烨和大鱼还帮顾城买凶器。顾城很感激他们。
为了报答谢烨,顾城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书主要是突出谢烨的高贵和容忍。在书完成后,顾城打算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顾城自己洋洋得意地说:我如果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书肯定可以热卖。他想通过这本书给谢烨留一笔钱。
后来书写完了,但并不是谢烨想要的样子,谢烨觉得里面的英儿被美化了。所以很不高兴。更可怕的是,书写完了,顾城竟然不想自杀了。
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小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我要你带我回家”。
他激动地把他的心情告诉谢烨,但谢烨却冷冷地说:一切都已经晚了。
谢烨已经受够了顾城,她决定接受德国那个叫大鱼的朋友。本来计划等顾城自杀后,大鱼也和他老婆离婚,她们一起生活。但如果顾城不死,这个计划就被破坏了。[5]
人间的事总是多变的,关键是心地坦然。这岛极美,粉花碧木,想想你们要身体好,来一次多好呵。我一直在忙各种事,真想能在一起,忘了那些事。
人哪,多情多苦,无心无愁。天老不让我过日子,我只好写东西。创作达高峰,出口成章,也只是做事罢了。
我无奈了,英走了也罢,烨也私下与别人好,在岛上和一个小XX,在和一个叫陈XX的人。正在分家、离婚。她说要和陈生个娃娃。烨许多事一直瞒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计划的(地)毁灭我的生活。我在英儿的事上伤了她心,后来我爱英儿要好好过,她也不许了。她的隐情被发现,我才,为什么他们一直用英文写信通电话,当面骗我。英出事后,他们就一直等我自杀,或去杀英。他们安排得好呢,等我死他们好过日子,直到被发现后亦如此,奈何。
烨也好心救过我几次,但到她隐情处,她和陈就盼我死。
陈在德在饭店从小青那邦(帮)我买过电击器和刀,让我去杀英儿。他们安排的(得)好呢。
如此,我只有走了。
老顾乡知道很多烨的隐情。
我的手稿照片,由老顾乡清理、保存;房子遗产归木耳;稿费、《英》书稿拍卖的钱寄的给老妈妈养老;书中现金老顾乡用于办后事。不要太伤心,人生如此。
老妈妈万万要保重。老顾乡多尽心了。
顾城Gu Cheng
今天我过不得了,烨要跟别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妈妈,我没法忍了,对不起。我想过回北京,但那都没法过。我死后,会有一些钱寄家里,好好过,老顾乡会回去,别省钱。
妈,我没办法,烨骗了我,她们都骗了我,还说是我不好。妈,好好的,你要能过去,我就高兴了。爹要邦(帮)老妈妈,全当我还在远方。妈,好好的,为了我最后的想念。
你要邦(帮)老妈妈,要把后事作(做)好,要安慰老妈妈,花光了钱也要邦(帮)助老妈妈,小事都别算了。
我从小对你凶,对不起。也就你不恨我,人人报复了我。
我的现金都归你,有四千元马克新币。我的房子归(本处三木指——sam,木耳)【此处注解不详,但下文中有解释】,也可卖掉。稿子都归你保管。要撑得住,利兹也会邦(帮)你。我是受不了了,他们得寸进尺。
好好的。有人问我,你就说,我是爱三木的。
给儿子木耳
你将来会读这些话,是你爸爸最后写给你的。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告诉你我为什么怕你、离开你、爱你。你妈妈要和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在你爸爸悔过回头的时候,她跟了别人。
木耳,我今天最后去看你,当马给你骑,我们都开心。可是我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你,别怪你爸爸,他爱你、你妈妈,他不能没有这个家再活下去。
木耳,好孩,你的日子长呢,留给你的屋子里有你爸爸画的画,124号。你爸爸想和你妈妈和你住在那,但你妈妈拒绝。三木,我只有死了。愿你别太像我。
此四封遗书是日下午在出事现场被警察拾取,字迹缭乱,说明遗书是当时仓促写的。结合他遗书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绝路的,他写遗书时还想着等会儿最后去看儿子木耳(三木Sam),并为之流泪。从遗书中还可看出,谢烨是将继续在世上的。否则顾城不会要求把照片手稿等由姐姐保管,更不用点明房子等归木耳。因为如果没有了谢烨,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手稿等当然由姐保管。看来事发突然,不知谢烨最后又带给他什么打击。顾城自尽前向姐姐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了”,是有叫姐姐去救谢烨之意的。顾城离世后,谢烨被顾乡叫来的救护车又转直升飞机,越过海峡送入医院后,抢救数小时失败。顾城四封遗书于当年12月22日由警出示并当场复印送交各方,后经驻新使馆认证及国内公证。遗书上有陈XX及另一男子原名及身份。第一封遗书原是写给父母的家信,后划一横线,加个“姐”字,写成了遗书。
顾城 主要作品
朦胧诗派代表
1. .顾城旧体诗
[引用日期] .
2. .顾城寓言故事诗
[引用日期] .
3. .经典网
[引用日期] .
顾城 .顾城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 .
5. .新浪网
. [引用日期] .
词条标签:
种子的梦想
种子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它梦见——
&&&&&&&&&&&&&&&&&
龙钟的冬神下葬了,
&&&&&&&&&&&&&&&&&
彩色的地平线上走来了少年;
它梦见——
&&&&&&&&&&&&&&&&&
自己颤动地舒展着腰身,
&&&&&&&&&&&&&&&&&
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银钻;
它梦见——
&&&&&&&&&&&&&&&&&
伴娘蝴蝶轻轻吻它,
&&&&&&&&&&&&&&&&&
蚕姐姐张开了新房的金幔;
它梦见——
&&&&&&&&&&&&&&&&&
无数儿女睁开了稚气的眼睛,
&&&&&&&&&&&&&&&&&
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
种子呵,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
它的头顶覆盖着一块巨大的石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遥的种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