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双喜乒乓球胶皮】胶皮用久了不粘了、怎么办?

┴┴~乒乓球拍 用了一段时间 胶皮失去了摩擦力 应该怎么处理?
圅ъ╟ㄎó
乒乓球拍 用了一段时间 胶皮失去了摩擦力 应该怎么处理?
一楼从别的地方开那么多东西干什么嘛 无聊啊 让你看了不爽
还不如我直接告诉你
乒乓球胶皮的寿命一般为一年,如果你运动得厉害的话 还不到一年 它的粘性以及各种性能都会降低
更换胶皮实为上策
影响“反胶”性能的分类因素
--------------------------------------------------------------------------------
1,击球“直接摩擦”或“先撞后擦”的不同反胶
新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就“反胶”的分类来说,首先可以从反胶片表层“胶面” 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国特点的“粘性反胶”和进口特点的“快速反胶”两大类。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球时制造旋转能力强,新的反胶片经常可以利用它的表面“粘性”将一只乒乓球从台面粘起,并能粘在拍面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粘性反胶”虽好,但是使用寿命相对却不长,可以说越是粘性大的反胶片,想要保持它的粘性持久就越困难。因为“粘性反胶”更容易粘上环境中包括空气、球体上的尘埃,因而会很快地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涩”而不“粘”,反而能较长时间保持反胶片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 “快速反胶”缺少表面“粘层”的韧性保护,因此比较容易破碎,特别是边沿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变得残缺不全。由于“粘性反胶”与“快速反胶”各有所长,不仅可以被国手分别贴在球拍的正反面用于变化击球性能,而且还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一般的来说中国的“粘性反胶”适合拉下旋球和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速反胶”更适合对攻对拉等快速相持技术。驾驭这两种不同特质的“反胶”球拍也需要不同的击球方式,一个世界冠军介绍说: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使用“摩擦击球”的方式,而使用进口的“快速反胶”拉弧圈球时,则需要改采用“先撞击后摩擦”的击球方式,因为“先撞击”可以避免这种不粘的“快速反胶”在击球瞬间“打滑”,有利于提高控球手感。
2,“反胶”颗粒的纵、横排列影响横、直拍的击球速度
其次可以从反胶皮向内的颗粒排列不同做一番细分。记得九十年代初期,天津橡胶研究所推出一款新的反胶皮“友谊Speed-2000”,这是一款专门为世界冠军马文革设计制作的反胶片。马文革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据说他使用了这款“反胶”,并且有很好的评价,但是有些直拍运动员打过这款“友谊Speed-2000”反胶后却做出不同的评价,他们认为使用这款号称“Speed-2000”的反胶击球速度并不快,甚至不如传统的729反胶。据了解这制造两种反胶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得来如此不同的评价呢?对比这两个不同型号反胶内面的颗粒排列,我们可以看出:729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横行排列的,也就是说它的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垂直(见图-31横向与纵向排列的反胶颗粒),而Speed-2000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纵行拍列――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平行。从击球摩擦技术的角度分析,横握拍的人用手腕摩擦球时,球拍的空间位置与运动的动作与直拍有明显的不同。横握的球拍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上方”完成对球向前、向上、向内的摩擦动作,而直握的球拍却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下部”完成向前、向上、向内的对球摩擦动作。由于横、直拍摩擦球动作在手腕位置的上方、下方的区别,造成了反胶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击球方向的不同关系。横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与Speed-2000反胶片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纵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纵向排列颗粒对横拍摩擦击球比其它方向具有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见图-32)。纵观国外生产的反胶片,其向内的颗粒排列方向几乎都是纵向的,也许就是因为国外选手多是横握球拍的缘故。然而729反胶片的诞生几乎主要是针对中国直拍选手量身打造的,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73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郗恩庭使用729“反胶海绵”球拍在单打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反胶海绵”球拍的世界冠军。729反胶片向内颗粒的横向排列更适合直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因为直拍在运动员手腕外侧下方的击球摩擦运动轨迹与729反胶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横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横向排列颗粒对直拍摩擦击球会产生比其它方向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
3,厚底皮与薄底皮“反胶”的分类
当然决定“反胶”击球性能分类的因素除了上述“胶面粘性”不同和“颗粒排列”的不同之外,还有反胶片“底皮”(击球层)的厚薄。记得我在巴基斯坦当教练期间,当地的运动员都十分相信带有RITC(天津橡胶研究所)标志的729反胶片,认为这种729反胶片弹力大,速度快,相反认为天津橡胶二厂生产的SUPER-729反胶片弹力小,速度较慢。其实这两种反胶片都是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流程,本来不应该有如此明显的区别。究其原因:原来是一批“底皮”较薄的二等品SUPER-729反胶片流入了当地的市场,于是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相反伊朗的运动员却十分相信SUPER-729反胶片,甚至对它做出比RITC-729反胶片更高的评价。1998年我曾经与黄金路公司合作试验新型海绵与胶皮,我们设计了厚度2.4mm的“超厚”海绵和1.5mm厚的“超薄”反胶片组合,结果我们发现这种薄“底皮”的反胶片虽然与“厚海绵”搭配出来的击球手感非常柔和,控球手感也十分出色,但是我们追求的攻击爆发弹力却表现得不足。由此可见,相同性质“反胶”其底皮的薄后对球速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厚底皮”的反胶利于进攻,而“薄底皮”的反胶有利于削球。
4,影响“反胶”性能的其它因素
其实影响“反胶”的击球性能的还有“颗粒直径”、“颗粒高度”和“颗粒密度”等因素,颗粒直径大会使“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硬”;颗粒直径小会使“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柔和”;颗粒较高的“反胶”可以以提高“反胶”的弹力;颗粒较矮的“反胶”可以使击球感觉变得更“稳定”;颗粒密度大的“反胶”速度较“快”;颗粒密度小的“反胶”比较“持球”。当然决定的因素还在于“反胶”的橡胶质品质,如果品质不高,那么其它的所有设计都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5,大颗粒的“正胶”对付弧圈球
“正胶”之所以不能有效回击弧圈球的主要原因是:颗粒胶的摩擦系数较低。击球过程中适当摩擦来球制造必要的“上旋”是击球弧线的主要保证,所以“正胶”运动员必须掌握快攻击球瞬间“先击后擦”的击球技巧。只有先“撞击”或“弹击”来球,使“正胶”与来球保持较大的压力,才能有效地摩擦来球,避免击球“打滑”失控。“正胶”球拍在进攻普通上旋来球时只要稍加摩擦就可以有效克服对方来球的“上旋”,同时制造自己击球所需的“上旋”,从而保持稳定的击球弧线,保证击球的命中率。记得当年北京乒乓球队有个左手直拍正胶运动员王雪坤,他在1963年作为主力运动员为北京夺得男子团体全国冠军,并与同队的许大皖合作夺得男子双打全国冠军。作为当时的非国家队运动员,在高手林立的全国比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了。与他对过阵的运动员都反映他打过来的球有点“贼”,其实他那时候使用得“正胶”与大家的有所不同,他的球拍上贴的是一种颗粒呈“宝塔”状的12号正胶皮,由于这种正胶颗粒底部直径大,顶部直径小,颗粒顶部的触球面积较小,击球摩擦也较少,加上颗粒高度又较高,因此他的球拍攻球弹性大,脱板速度快,弧线低平,很有威胁。然而现在是弧圈球的时代,弧圈球是强烈上旋球,由于摩擦充分击球弧线明显,所以被称为“弧圈”。用“正胶”球拍回击弧圈球的初期,运动员多采用快推,快挡、快带的方法抢在来球的上升期,在其来球旋转尚未充分转起来的时候借力击球。后来当运动员想在最高点期或下降期发力进攻上旋强烈的弧圈球时就发生了困难,因为“正胶”的摩擦力不足以充分克服来球的强烈上旋,致使“正胶”在攻球瞬间不能有效制造自己击球弧线所必需的“上旋”,也就失去了对击球弧线的有效控制,用运动员的感觉语言来说就是:击球弧线往下掉,挂不住球。很显然传统的“正胶”已经不能满足弧圈时代击球的需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更改了设计,加大了正胶颗粒的直径,缩小了颗粒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颗粒的高度,提高了“正胶”击球瞬间的摩擦系数。“友谊”牌802型大颗粒正胶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出来的,802“正胶”的研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胶”击球的“摩擦”能力问题,提高了“正胶”打弧圈球的稳定性。自此“友谊-802”正胶片成为那些坚持“正胶”快攻打法人们的首选。
ffenglang 发表于 & 17:33:49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档案] [推给好友] [收藏到网摘]
弧圈球与反胶球拍
弧圈球与反胶球拍
作者:王吉生
六十年代初期,日本运动员发明了弧圈球。之所以称作弧圈球,是因为当时的运动员使用反胶球拍,在来球的下降期拉出有明显弧线的强烈上旋球而得名。五十年代以前,世界乒乓球运动曾经是欧洲削球的一统天下,即使1952年在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乒赛上,日本队左藤博治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就以其新武器(海绵拍)与新打法(直握球拍正手长抽进攻型打法)夺得男子单打冠军之后,后来日本的荻村和田中也曾经各自两度蝉联世界男子单打冠军,但是也不能改变欧洲选手对自己削球打法的自信欧洲有号称只有起重机才能拉起来的加转削球手别尔且克,有第25届世界男单亚军老将西多。虽说是亚洲的日本人崛起,充其量世界乒坛也还是削球和长抽进攻的对抗时代。 真正给与他们致命打击的还是六十年代初期,当时由欧洲著名削球运动员组成了联队,前往日本进行访问比赛,结果在日本的弧圈球新技术面前一败涂地。此时正值第26届世乒赛即将在北京举办,正在备战的中国乒乓队很快得到这一重要情报,立即派人去香港观察日本的比赛,并很快地掌握了弧圈球技术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国家的荣誉,许多当时的优秀国手如: 胡炳权、薛伟初、余长春、廖文挺等都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打法,自报奋勇环反胶球拍改打弧圈球,模仿日本运动员的打法甘当陪练员。同时针对当时的弧圈球击球时间晚,弧线较高,进攻速度慢等弱点,我国选手精心准备了应对的发球抢攻,台内球进攻,反手进攻与快速推挡等近台快攻的技,战术。在第26届世乒赛上,雄心勃勃的日本队突然发现他们的新技术竟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在中国队的运动员里也有许多向他们那样拉弧圈的选手。结果在被视为金牌分量最重的男子团体冠军争夺战中,终于上演了徐寅生十二大板扣杀击跨日本队信心的经典一幕。据说在此役中连丢三分的全日本冠军星野成了抵罪羔羊,在赛后恼羞成怒的日本队主教练长谷川喜代太郎给了他一记耳光。此后日本队的许多弧圈球高手都纷纷败在中国小将手下,被誉为“小老虎风格”的庄则栋以其凌厉的近台两面快攻,击败了被誉为黑马的日本队希望之星木村兴治(该君在团体赛中独拿中国队两分);被称为“轰炸机”的李富荣以他凶狠的侧身与正手快攻击败了涩谷;号称“智多星”的徐寅生以他变化莫测的发球、快速推挡变线击败了村上辉夫;被誉为“魔术师”的张燮林使用我国发明的长胶粒球拍,以他的海底捞月式的稳健削球与神奇莫测的旋转变化击败了前世界冠军荻村一智郎。中国继日本之后开始登上了世界乒坛的顶峰,从此世界乒坛进入了以进攻的速度与旋转为不同特点的中日对抗时代,也可以称之为正胶近台快攻与反胶弧圈球攻击型打法的对抗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胶弧圈球技术有点生不逢时。因为正值中国的正胶近台快攻打法日渐完美,日臻成熟之时,不可能有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足够空间,而崇尚传统的中国人文环境也制约了弧圈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第一代弧圈球选手都是陪练起家,而这些无名英雄大多数又不是超一流高手,当时绝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心中崇拜的偶像自然是使用传统正胶球拍的近台快攻佼佼者,因此很少有人从小就学习这种被中国快攻打败的日本弧圈球技术。弧圈技术与反胶球拍的普及和推广发生在70年代初期,那时候欧洲新生代运动员已经改变了观念,彻底放弃了传统的削球打法弃守为攻,并将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近台快攻融为一体,创造出现代弧圈快攻技术的雏形。直到80年代末在蒙特利尔世乒赛上,瑞典的三剑客――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阿佩伊伦终于以5:0的比分,令人信服地击败了对他们围、追、堵、截了多年的老对手中国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再次为欧洲夺回了阔别多年的斯韦思林杯。至此真是十年磨一剑,以速度与旋转融为一体的现代弧圈快攻技术已经成熟,终于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主流,反胶也从此取代了正胶成为人们首选的球拍。
使用反胶球拍拉弧圈球的攻击速度其实并不比正胶慢,正胶快攻的击球速度主要表现在近台的击球节奏快上,也就力争击球的上升点和最高点,用节奏速度并配合落点和轻重力量来争取主动权。再者正胶球拍由于胶皮摩擦球的系数不如反胶,球板又较厚较硬,故击球的脱板速度快,而且弧线容易低平。因此有的外国人称中国的正胶快攻为“台上短打”,顾名思义就是靠打得快、弧线平和打出距离短来争取时间上的优势。然而使用反胶球拍的现代的快速弧圈球进攻技术,不仅能打出正胶的节奏速度和大力击球时产生的飞进速度,而且还能在进攻的同时制造强烈的上旋,使球落台后产生前冲或前拱,产生正胶没有的加速和变速。也就是说在同样近台范围的进攻中反胶要比正胶多了一个速度制胜因素,即使在失去了节奏速度的离台进攻中,反胶仍可以保持很快的飞进速度和落台前冲的加速和变速,这些都是正胶球拍不容易做到的。既然反胶球拍有诸多速度优势,那么多数人选择反胶球拍也就是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了。
使用反胶球拍的人经常为反胶的使用寿命所困扰,反胶球拍不像正胶,有时寿命非常短。一般来说即使保护得好,最多也就使用3---4个月。但是也有例外,笔者今年暑期在北京见到一个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美国老人,他非常珍爱自己的球拍。据他介绍自己每周都要保持3次以上的练习,每次都在1小时以上,可是他的反胶球拍已经使用两年了,看上去似乎还和新的一样。原来他为自己的球拍专门制作了一个有机玻璃的拍夹,每次用后他会用专门的拍面清洁剂擦干净,然后用拍夹将反胶面夹紧,使反胶与空气隔绝,为了防止拍夹与球拍脱离,他还为拍夹的四角安上了螺栓。这位老人从不允许别人随便用手触摸他球拍的反胶面,的确他的球拍保护得非常完好。据橡胶专家介绍:橡胶的分子像线一样缠在一起,经过硫化后,会使硫磺分子与橡胶分子有序的排列在一起。表面摩擦系数好的新反胶主要因为橡胶线状分子排列的短头和空隙产生了对球的摩擦所至,然而使反胶变得不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尘土杂物将反胶分子间的空隙塞满,使反胶面发生了物理变化。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反胶分子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发生反应,从而使胶面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上述原理只要保持打球的环境清洁卫生,同时也像那位美国老人一样仔细保护自己的反胶球拍,反胶的寿命一定可以使用得更长。
ffenglang 发表于 & 17:28:54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档案] [推给好友] [收藏到网摘]
于转与不转发球的心得
于转与不转发球的心得
我的正反手转与不转发球还算比较成功的。虽然我的整体水平还没到业余顶尖高手的水平,但我的发球好多高手都爆吃没够。普通业余爱者可以借鉴一下。高手不要见笑。
1、发球一定不要强调绝对旋转,因为无论再转的球只要对方看出来,就没用了。一定要让自己的发球超出对方判断力之外,而且越出乎他意料之外越有效。真正好的强下旋是要动作越轻而发得却越转的才是
因此,发强下旋时不能全力去发。不能象爆冲那样全身配合发力,虽然那样容易发出极强的旋转。但你的身体各部分已经把你的球的旋转暴露给对方了(做假动作除外)。所以发强下旋时主要以手腕为主,前臂为辅,加轻微腰的带动。也许你会说,都是这样发的。但我这里的体会是,要想要远远超乎对方判断之外,发球整个动作就要轻柔,连自己感觉都没用力。比如反手急下旋,只是轻轻动一下手腕就可以,连抖动都谈不上,因为你一旦被对方发现在抖动手腕加力,对方很容易判断你发的下旋。而且如果你发的球用力大,球就会飘得很历害,对方容易根据此来判断。而你看似不经意的发一下,对方很难看出你发的是强下旋。但如何在不加力抖动甚至相当轻微的动作中就可以发出相对很强的下旋这是一个水平。这要求手感。磨擦不用快但一定要充分。抛球高低无所谓,磨擦的厚薄一定要控制得相当合适才行。这个磨擦是绝对关键,整个发球过程都是在相当放松的情况下做的,绝对不能用力和快速抖动。一定要尽量柔合,要慢。此外,一定要磨擦到球拍的正中偏下一点。也是关键。用F1胶皮发的效果最好,因为f1属于内能型。用这种方式发球,轻轻一磨擦胶皮会自动把抛球的那点能量在磨擦的一瞬转化到旋转的能量上去。用狂3就差一点。大家慢慢练这个充分磨擦的手感和磨擦的时机,千万不能快。我现在发的下旋在别人看来根本就不是转球,但实际上旋转却相当强,甚至好多人感觉比绝大部分高手全力发的急下旋都转。这种反差够大的吧。发球发得好到一定程度就是这样子,当然我的发球和国家队的发的下旋还差得老大一块。但我发出的球 和他们有一定相似之处,就是磨擦的手感要比普通人好得多。反正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下旋球有多强,真正好的强下旋是要动作越轻而发得却越转的才是。那种用力发出的强下旋对高手根本没用。
2、同样的动作发不转
如果你能象我那样用很轻的动作发出远远超过对方想象的那样转的下旋,那么你大可以用同样的动作象一般人也就是发球不好的人那样发,就是磨擦不好,击球时机不太好的那种,这样的发球当然就不太转,一般对方也会吃。如果你再把拍子上的击球点变一下,用拍的上边缘或前缘发出,但拍面发球时放平点不要让对方容易看出来。这样就是高手也会吃球,如果你再用些抖动和全身发力配合发,其它不变的化,对方更容易吃了。也许有人要问,你不是说发强下旋不能用全身配合和手腕的抖动么,为什么发不转球却要这样呢。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如果加抖动和全身配合发的下旋的绝对转速当然更转点。但如果你想发下旋就容易被人看出,而发不转球对方越容易看成是强下旋越好。当然有时要注意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现在好多人判断我的发球基本上是猜。他们知道我不用力动作小一般是急下旋(从我的球的跳动不容易看出。因为我发的球真的看起来慢却不飘,看商标能看出来些,但有时我发的稍快点看起来也费劲,看商标对慢球还行,至少时间上来得及),所以当我用真正发强下旋的动作发时他们就会当不太转的接,真能蒙,所以还得偶尔还得用普通的强下旋的动作发几个真正的强下旋。这样他们靠蒙机会就不高了。不过最好还是练好用普通的慢的动作能发出旋转反差极大的球来。因为这种东西是靠手感的变化。而不是单纯击球部分的变化。发不转时击球部分上的变化尽量小此,不要太在球拍的边缘,这样对方就更不容易看出,但想要反差强难度也就高。一旦练成手感,主动权全在自己这边,因为手上的磨擦的感觉的变化是对方用眼睛看不出来的。只有自己的本体感觉才能感受到这种磨擦上的变化。基本上就是厚和薄那么一点和磨擦时机、磨擦的手感等。凭眼睛看是极难分辨的。这也就是我现在的发球好多高手感到迷惑的原因。他们想不通我为什么轻轻一发就有那么强的旋转,有时却一点转也没有。这里面就是功夫和水平。我平时搓得手感也好,所以对发球也磨擦得好。建议大家想提高发球的也要先提高搓球,毕竟搓球我们每天都要搓好多次。用得多是练得好的前提。
3、此外,出球速度上和落点上变化大些,比如这样的发球发到正手位偶尔可以出台,自己做好准备让对方拉,他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失误的机会相当高。我现在发球就算对方判断出下旋,也不好拉起来,因为现在业余拉前冲的一般对我这样的强下旋失误的机会很大,拉高吊的好点,但拉高吊的又怕我那个不转的有时不敢用力吊,头疼啊。再配合一下用同样的准备动作,突然抖动发出两大角的奔球。反手发到更加角度大些。对方压力就更大了。
好了,我的体会该说的都说了,能不能发出这样的球就看各位的功夫了,希望有发球高手来批评指正。
ffenglang 发表于 & 17:24:58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档案] [推给好友] [收藏到网摘]
正胶、反胶、长胶、生胶四类胶皮的特点怎样?
正胶、反胶、长胶、生胶四类胶皮的特点怎样?
胶皮粒子向外粘贴使用的胶皮视为正胶,由于粘贴球拍时胶皮粒子向外,胶粒直接受到球的冲击而产生弹性变形(同一种胶粒的变形程度受来球速度和力量的影响而不同),变形越大,瞬时的反弹力越大,回球的速度越快,但其缺点是缺乏旋转。长胶作为正胶胶皮中比较特殊的胶粒,其胶粒长而且柔软,韧性佳,受到冲压斜向一侧,致使回球线飘忽不定,击球下沉,在业内素有“魔术胶粒”之称。生胶是一种介于长胶与正胶之间的一种胶皮,其性能也集两家之优,具备了长胶胶粒反旋转性、击球下沉的特点,又具备了正胶胶粒善于快攻的优点。
胶皮粒子向内粘贴并可正常使用视为反胶,由于胶面的粒子在击球的瞬间受到压冲,产生变形,在回复的过程中,粒子的弹性变形加大了胶面对球的反弹力度,提高了球速,与正胶相比,反胶胶皮的摩擦面加大,增加了摩擦力,加强了旋转度。
ffenglang 发表于 & 17:22:32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档案] [推给好友] [收藏到网摘]
乒乓球基础知识――几种基本步法
乒乓球基础知识――几种基本步法
1、 移动方法 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 跨步
1、 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 并步
1、 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 跳步
1、 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 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
ffenglang 发表于 & 17:10:19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档案] [推给好友] [收藏到网摘]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基本因素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么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ffenglang 发表于 & 17:09:36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档案] [推给好友] [收藏到网摘]
乒乓球实战中的几大基本战术详解
乒乓球实战中的几大基本战术详解
一、发球抢攻战术
发球抢攻是我国直板快攻打法的"杀手锏",是力争主动、先发制人的主要战术。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普遍采用发球抢攻来抢占每个回合的上风。发球战术运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发球的质量和第三板进攻的能力。
发球抢攻战术因打法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用的发球抢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正手发转与不转
2、 侧身正手(高抛或低抛)发左侧上(下)旋球。
3、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4、 反手发急球或急下旋球。
参考资料:/u/23/16/ffenglang/index.html
可用反胶增粘剂来增加胶皮的粘性。
舍得花钱的话就换吧,舍不得花钱就凑合用吧
换一个新的,到乒乓球专卖店,买一块新的,让他们给你换,他们是专业的.
楼上狂复制无用的东西,简直就是强盗啊,污染视觉。
我告诉你我的经验吧,我也有两块板都挺旧了,一般来说用旧了只能更换,但是如果用清水清洗一下,不需要用肥皂,可以多少提高板的性能,尤其是板比较脏导致粘性下降非常有效,试试看吧!
用湿毛巾擦一下就可以了
不行的话就去换一块胶吧
换一块寿命较长的胶皮
胶皮撕掉,粘新胶皮
新换一个更好
用盐水泡,我同学就是这样的,不知道有用没,我还没试过,因为我不爱大乒乓~123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双喜乒乓球胶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