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清秀18岁小MM昨爱自怕 学生情侣在学校顶楼昨爱等天龙八部3情侣名thh

快播日本一克电影_快播电影 被强奸的女人们_www.往死撸.com_无码 成人电影 qvod王东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综合英语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刘玉雪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综合英语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胡熙诚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暑假英语特训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许鸿历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英语夏令营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邓艳琴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英语培训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李妹喜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英语培训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邹铠蔚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英语夏令营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孙一诺,黄一宸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英语夏令营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肖铃芝,赵婷&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暑假英语特训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邹佩希,周毓婧同学您们好!您报读的暑假英语夏令营班汇款已收到,预订的学位及宿舍已保留,感谢您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若有其它疑问,欢迎继续咨询! Welcome to&owencollege.
全职、专业的外教团队,都持有外国专家证、工作签证,桂林英语培训|全封闭英语培训|全外教英语培训|阳朔英语培训
清晨,孩子们又带着期待在欧文书院集合,今天的目的地是去西街采访外国游客,练习胆量,大胆向外国人提问。一大早,小朋....
2014欧文英语培训圣诞节图片分享....
友情链接暑假英语培训 英语夏迪希望自己能用表现打动新东家
友情链接暑假英语培训 英语夏令营 广州英语培训 深圳英语培训 东莞英语培训 珠海英语培训 长沙英语培训 本站PR=5 友情链接QQ:太平天国运动时间论文 亲吻 - 骄傲西网络 - 人人都需要一份骄傲的心!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论文 亲吻
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
【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导致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逐渐瓦解,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榨下,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进一步激化了晚清社会中业已存在的各种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而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它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得到完全实施,却反映出广大农民的根本愿望,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被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践。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以御外侮,是中国各阶级先进代表人物共同的认识和奋斗目标。
本文基于前人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研究成果,力图最大限度地展开对二者的分析比较研究。以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大潮作为基点论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条件,同时阐析了它们产生的实践基础。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纲领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容的比较分析,基本内容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后两个时期不同领导者制定的理论基础大相径庭的纲领,本文综合分析和总结前人对它们的性质和影响的研究成果,最终完成了对二者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K254【目录】:
Abstract5-8
一、选题的方法和意义8
二、研究现状与资料8-10
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10-17
1.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国际背景10-11
1.1.1 英、法、美诸国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0-11
1.1.2 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11
1.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国内社会历史条件11-14
1.2.1 清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2-13
1.2.2 鸦片战争后部分国人警醒13-14
1.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实践基础14-17
1.3.1 发展和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需要14-15
1.3.2 挽救太平天国危机与重振朝纲的需要15-17
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理论基础与基本内容的比较分析17-30
2.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理论基础不同17-19
2.1.1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平均平等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混合体17-18
2.1.2 《资政新篇》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仿效品18-19
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基本内容比较分析19-30
2.2.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政治主张的区别19-21
2.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差异21-27
2.2.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社会生活主张的异同27-30
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性质及影响的比较分析30-38
3.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性质的区别30-31
3.1.1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农民阶级的社会改革方案30-31
3.1.2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31
3.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影响分析31-38
3.2.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历史价值的分析31-34
3.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历史局限性的剖析34-38
参考文献40-4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2-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广亮;[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戚其章;[J];东岳论丛;1993年06期
汪志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黎仁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夏春涛;[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林庆元;;[J];历史教学;1979年05期
王明前;;[J];历史教学;2006年01期
郭蕴深;[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檀江林;[J];史学月刊;2001年05期
华强;[J];探索与争鸣;2005年08期
程远;[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富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张富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金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顾承卫;杨小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朱志敏;;[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赵一强;[D];苏州大学;2010年
丁胜;[D];苏州大学;2010年
任雪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黄桂琴;[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春萌;[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德茹;[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孔会;[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耿云志;;[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巨永明;[J];世界历史;2003年03期
陈曼娜,陈伯超;[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李东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杨杭军;[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陈国庆;[J];华夏文化;2001年02期
刘孟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郭剑林;[J];历史教学;2001年02期
高燕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广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之光;[J];安徽史学;1998年01期
,朱庆葆;[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康沛竹;[J];北方论丛;1995年06期
郑师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戚其章;[J];东岳论丛;1980年04期
王振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林宏,赵伟;[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陈蕴茜;[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夏春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郑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庆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郭大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赵炳林;;[J];民族论坛;2010年04期
邹明德;;[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崔之清;;[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徐中玉;[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6期
方之光;朱庆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郭大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欣士敏;[J];福建金融;2003年06期
,张轶超;[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金治;;[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裴宜理;蒋弋为;;[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宫明;;[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陈齐林;;[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吴福文;;[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许方宁;;[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马平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方利山;;[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振良;;[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丁酉;;[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天林;[N];文艺报;2000年
复旦大学教授
王振忠;[N];北京日报;2008年
李文海;[N];中国文化报;2005年
李文海;[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石琨;[N];文汇报;2009年
邱华栋;[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李仲彬;[N];巴中日报;2010年
李细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苏双碧;[N];光明日报;2001年
沈秋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房政;[D];复旦大学;2008年
张施娟;[D];浙江大学;2005年
于甲川;[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杨梅;[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龚咏梅;[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石峰岗;[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亚杰;[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陈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马学春;[D];扬州大学;2004年
刘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闫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何凌;[D];湘潭大学;2007年
王金文;[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于凤梅;[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常楠;[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应宗华;[D];南昌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课时跟踪检测(六)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课时跟踪检测(六)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信息传播活动研究
来源:  16:02:00 【】 
  论文关键词:太平天国 信息传播 传播功能   论文摘要: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信息传播事业是封建文化****主义的一部分,历来都被统治阶级所掌握,清朝也概莫能外。但是面对清政府的言论出版之禁,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冲破了种种舆论枷锁,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方式,将自己的宗教思想、革命理想及纲领政策等传播出去,在革命进程中起到了教化思想、宣传动员、提供新闻信息等作用,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个横断面,也为传播学中的媒介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内容。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它和以往单纯的攻城掠地、杀官劫狱的农民造反不同,太平天国有自己的理想、政策和改造社会的方案。为了早日实现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的平均主义社会理想,太平天国很早就注意到信息传播工作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为此,太平天国的的农民领袖们率领广大民众运用可能采取的一切方式,宣传上帝教思想、革命理想及其革命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为推动革命进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动员及思想教化等作用,具体如下: &&一、太平天国运动中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 &&(一)上帝教思想的传播 &&在中国历史上,利用宗教起义的农民战争,宗教在起义当中对组织散漫的农民发动起义,都起着显着的作用。上帝教之于太平天国起义也是这样。上帝教创立于1843年。前期的上帝教,奉上帝为独一真神,视一切异教神为邪神;宣扬富贵浮云、知命安贫等观念。但是自1848年洪秀全蓄志反清后,上帝教教义就开始被赋予鲜明的政治色彩。洪秀全将太平天国与清政府之间的政治对立敷衍成上帝与阎罗妖之间的精神对立,宣称洪秀全是上帝次子、耶稣胞弟,负有下凡作主光复上帝故国的神圣使命;以天父、天兄降托杨秀清、萧朝贵下凡所发布的圣旨作为裁决一切事务的最高指示,倡导斩邪留正,推祟严刑峻法,呼吁世人脱鬼成人等。上帝教宣称“奉天诛妖、救世安民、同打江山、共享天福,广大劳苦大众聚集在上帝教的思想旗帜下,在太平天国军事集团的领导下,展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是金田起义前期还是建都天京以后,宗教对组织和动员群众、鼓舞军心和士气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灵魂,它是太平天国立国、治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太平天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二)太平天国革命理想的传播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数不清的农民政权,绝大多数旋起旋灭,但像太平天国这样维持时间之长,占据地区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太平天国的革命将士及其民众之所以心甘情愿、出生人死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这与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所设计和描绘的理想农民社会并坚持不懈地向农民灌述其革命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在广西紫荆山区就曾撰写《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手写书阐述其社会、政治、伦理及宗教思想的诗文。尤其是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对于“一出于私”的社会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引用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以表达他对公有共享社会的向往,即“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失,男女别涂,举选尚德。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又颁布了《百姓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太平天国“不要钱槽。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每年大口给米一石,小口减半,以作养生……这些规定虽很粗略,但是不难看出,太平天国领袖们向往一个无私有制的社会。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太平天国领袖们更具体更明确地描绘了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是千百年来贫苦农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在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所设计和描绘的理想社会召唤下,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革命队伍如如星星之火呈燎远之势迅速发展起来。 &&(三)太平天国各项政策、法令和制度的传播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十四年期间,天国政府除了重视上42帝教思想和太平天国革命理想的传播外,还极其重视太平天国政府制定的政治制度、法令及各项社会政策的传播。这些内容大部分是由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物亲自执笔,撰写成宣传小册子,在太平军中和根据地内外进行散发。如《太平诏书》、《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小册子,着重宜传了太平天国的经济和政治纲领;《太平条规》、《太平军目》、《行军号令》、《行军纲要》、《英杰归真》等小册子,着重宜传了太平军的军纪营规和优待投诚人员的政策,其目的都是在于对太平军中新老兄弟和根据地内外的广大人民进行宜传教育,让他们懂得太平天国的革命道理、革命政策,以踊跃的参加和支持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中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 &&从古至今任何一种传播形式都是为了获得传播效果,肩负传播功能。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信息传播作为近代的一种大众传播形式,面对范围广大的受众进行传播,也不例外肩负传播功能,获得传播效果。 &&(一)教化功能 &&太平天国既是一个军事集团,又是一个宗教团体,为了使每一名官兵忠实于天国政府的领导,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上帝的信徒,太平天国非常重视教育和宣传工作。在起义开始不久,就开始出版教育宣传的书籍,并采用一切办法传播这些书籍,把它分送给人民。在太平天国现存的、有名目可考的五十八部书籍中,其中宣传教育类书籍就有二十三部,占到太平天国出版书籍近一半比例,其内容涉及到太平天国所尊奉的上帝教教义、教条、典制及太平天国所倡导的社会伦理、纲常、道德等,劝人们不信邪神、敬拜上帝、遵守天条、创建天国、以享天福。如《天父上帝言题皇诏》是劝人们真心对天王洪秀全方得升天享福的道理;《天条书》是宣传上帝教的宗教仪式和戒条的书,《三字经》是劝人敬拜上帝,守天条,修好练正,以享天福;《太平救世歌》也以歌谣形式传唱,劝人弃邪归正、个个修好、人人练正,以合天心,共享天福……这些宜传教育类书籍,虽然带有深厚的非理性色彩,但是在太平天国初期,却发挥出了极大作用,对于确保太平军对上帝教的绝对信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教化作用。同时,在民间,宣传教育类书籍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也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当时在江南民间,烟、酒、赌、娟已成为社会的几大恶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广泛宣传禁烟令、禁酒令、禁赌法令及取缔娟妓的法令,对江南的民间风俗人情起到了一定的进化作用。如《资政新篇》中曾提出禁绝鸦片的具体步骤,主张“先要禁为官者,渐次严禁在下。绝其栽植之源,遏其航来之路;或于外洋人口之烟不准过关,走私者杀无赦”。 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4:58:00)?&&( 14:55:00)?&&( 10:12:00)?&&( 10:09:00)?&&( 10:08:00)?&&( 10:04: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关于太平天国女性的论文
关于太平天国女性的论文
科目:中国政治思想史
题材:太平天国女性
要求 如果有文字记载 标明出处 出版社什么的
拒绝复制粘贴哈
那样凑出来的东西
根本没法看
分不是问题~~
最好要有自己的观点
补充:不要给连接
我要完整版本的
就写在这里
符合要求 马上采纳~~
文化研究论文太平天国根据“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的指导思想,建有女营,后期叫作女馆的组织。因为这个制度,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中期及后期,不论在组织形式、社会内容以及政治影响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所以,对这个制度进行评价,不能不对它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一、太平天国初期的女营
  太平天国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途中,这个时期的女营,完全是太平军中女战士的一种战斗组织。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其中有一条便是“别男行女行”(《天命诒旨书》,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太平天国》,第一册,63页。)。接着颁布的《定营规条十要》里,第五条又有“要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的规定(《太平条规》,《天命诒旨书》,155页。)。自此之后,太平军中一直严禁“男女混杂”,女战士和女家属,被统一组织在女营中,即使子女省视父母,丈夫探看妻子,也只准“在门首问答,相离数武之地”,“不得径进姊妹营中”(《天情道理书》,《天命诒旨书》,384页。)。男女包括夫妇如私行同宿,就会因“犯天条”而严行诛戮。亲自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呤□在讲到太平军女战士时说:“革命初期,她们曾勇敢参战,有的并担任了军官的职务,军队中男女分营,只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才不分男女。”(《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王维国译,上册,233页。)
  在战争激烈进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没有任何较为固定的根据地而处于流动作战的情况下,太平军中严格实行的男女分营的制度,无疑是必要的,正确的,它对革命战争的发展起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在专门向太平军将士进行政治教育的《天情道理书》中,有一处特别讲到军中实行男女分营的原因:“我们兄弟荷蒙天父化醒心肠,早日投营扶主,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举家齐来,固宜侍奉父母,携带妻子。但当创业之初,必有国而后有家,先公而后及私;况内外贵避嫌疑,男女均当分别,故必男有男行,女有女行,方昭严肃而免混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王维国译,上册,233页。)。这里说得很清楚,由于许多人是全家参加革命的,所以太平军中男女老幼都有,为了使这种情况适应于“创业之初”的战争环境,就必需有恰当的形式加以组织。反过来说,正因为有女营这种组织形式,才能更多地吸收群众举家参军。谁都知道,封建法律对于拿起武器造反是要处以灭九族之刑的。为了责令地方官吏搜寻和挖掘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祖坟,皇帝曾专门下过几道上谕,那末,对于活着的革命战士家属的残酷迫害,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全家参加革命,使一家大小分别编入太平军的各种组织之中,对于安定军心、解除革命将士的后顾之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不论敌我双方都曾指出过。一个站在反动立场的佚名作者在所写的《平贼纪略》中说:“发逆(按,“发逆”,“贼”,均为对太平军之诬称,下同。不一一说明)别男女甚严,夫妇不能同居,盖恐贼众引家,不与力战,而设女馆,挈家同行,以系恋之。”(《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326页。)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确实把这一点作为优于反动军队的一个方面,并以此教育战士,鼓舞士气。《天情道理书》说:“盖我们兄弟自金田以至金陵,随处进剿妖魔,……丰衣足食,父母妻子,俱各偕来,同享天福,时常皆得亲身照料。现今建都天京,虽家室尚未团圆,试观何等威风,何等排场!以视残妖之困苦不堪,不顾其家,莫保其身者,奚啻相悬霄壤乎!”(《天情道理书》,《天命诒旨书》,382页。)对于许多举家参军的战士来说,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为了维护严密的军事组织,严格的军事纪律,暂时地放弃家庭生活,是可以理解和可以接受的。
  太平军中的女战士,既经以女营的形式组织起来,自然就能更有效地发挥她们的作用。她们威风凛凛,冲锋陷阵,驰骋疆场,“勇健过于男子”。许多著述,都曾记录了(或者出诸于赞美,或者出诸于诅咒)太平天国女军的英勇战斗业绩。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数量的妇女在军队中发挥重要的战斗作用,这种现象通常只是在革命队伍中才屡屡见到。而太平天国在这一方面,较之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来都要反映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有声色。
  由于太平军在内部严格男女之别,使得他们在执行群众纪律方面也更加严肃,更加认真。许多对太平天国革命进行恶毒攻击的人也往往不得不承认,太平军“戒淫甚严”,他们是严禁奸淫妇女的。连曾国藩也说,太平军“颇能禁止奸淫”(曾国藩:《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有一个反动文人在对太平军作了一通诬蔑之后,竟然丧心病狂地慨叹南京在被太平军攻占时,妇女死得不够“特异”,以致使他失去了生动“可传”的材料。他说:“缘贼禁奸淫甚严,其党皆不敢犯,故妇女无逼迫难已之情,因无激烈可传之行。”(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98页。)这种道学家的淫漫□谬心理固然使我们觉得难以索解,但文中反映的太平军的严明纪律则是十分真实的。如果拿所谓“官兵”即封建反动军队的行为来加以对照,就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加鲜明的印象。有一个材料说,清政府的官军经过醴陵时,“大路左右数里,无妇不奸,无物不掠”;而太平军则“不甚淫杀,惟与官兵为仇,目之为妖。”“长发颇谨饬,有妇女人家,不准进房,授受不亲。贼令最严密,故民不怨。”(《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66页。)太平军的严格纪律,从根本上说是决定于这支队伍的革命本质,但有一系列比较好的制度、包括女营制度在内,作为有力的保证,也不能不说是个重要的因素。
  洪仁□在英勇就义前所作的《自述》中,回顾太平天国的历史,曾把实行“男女有别,虽夫妇不许相见”的军中女营制度,作为革命初期“所至无不胜捷”的一条重要原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二册,850页。),这个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太平军占领武昌以后的“男女分馆”
  自太平军占领武昌开始,特别是定都天京以后,在一些城市中,太平军对全体居民实行“男女分馆”的政策,把所有的男子集中到“男馆”,全体妇女集中到“女馆”。这意味着在一定时间里和一定地区内取消了家庭,这当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一八五三年一月,太平军攻下了武昌,大军顺江东下,占领南京指日可待。它将怎样组织和管理自己统治地区的广大群众呢?在武昌,它把原先仅仅实行于军中的男女分营制度,照搬而扩大到了广大群众中间,对全体城市居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实行“男女分馆”的政策。《粤函纪略》云:
  “省门陷后,首逆入城,将绅民铺户,无论男妇,逼胁投降,以二十五人为一军,男有男贼管带,女有女贼管领。……男人少壮者,即命出城守营,其余分别男女馆,概令归馆住宿,彼此不许往来。”(《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30页。)《鄂城纪事诗》也说:
  “贼分男女各二十五人为一馆,彼此不相往来,或男至女馆,女至男馆,一经败露,即时斩首。男馆以两司马领之,女馆以蛮婆领之。规矩森严,不敢或犯。”(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国资料》37页。)
  此外,《武昌纪事》、《武昌兵燹纪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太平军在武昌停留了将近一个月,即挥师东进,于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攻占南京,不久又先后从清军手中夺得镇江和扬州。在这几个城市里,太平军同样对全体城市居民实行了“男女分馆”的政策。如:
  镇江,“以空屋分男女居之,各立男女伪司马掌之,屋各数十人:”(《丹徒县志》,转引自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236页。)
  扬州,“别城中民使各处。(谓之打馆子,每馆十数人,即民房室而错据之。)男女异地,夫妇不相闻。”(《扬州御寇录》,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五册,104页。)“嗣出伪示,令民进贡,驱民拜降,男为男馆,女为女馆,潜以兵法部勒,或夫妇暂相语,谓之犯天条。”(《劫余小纪》,见《太平天国资料》,82页。)
  这种“男女分馆”政策的具体内容究竟怎样?我们可以看一看作为太平天国首都的天京的情形。一方面,在这里这一政策似乎执行得最为认真和彻底,另一方面。也因为这里较之其它地方留下了有关这 一问题的更为详尽的材料。
  据当时人的记载,太平军进入南京之后的四、五日,也就是军事行动刚刚结束,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领导人尚未入城之时,就开始了组织“男女分馆”的工作,“令□城男女分别住馆,不准私藏在家。”(《金陵杂记》,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四册,622页。)这件工作做得雷厉风行,往往是当场令全家大小,略带一点随身衣物,不得有须臾迟延,立即各归各馆,“于是父母兄弟妻子立刻离散,家业顿抛”,“虽夫妇母子不容相通。”(《金陵省难纪略》,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95页,又《平贼记略》卷上,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226页。)馆有几种。有专门技术的,编入专业馆,如男子会机织的可入机匠馆,能作瓦木工的可入瓦木营,妇女会刺绣的分入绣锦营;男子十六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或有残疾的,编入牌尾馆或老民馆,但“女馆则老幼同居,固无所谓牌尾也”(《紫苹馆诗抄》,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393页。);其余则男归男馆或曰新兄弟馆,女归女馆或曰新姊妹馆。
  当时有一些群众,心怀疑惧,或者东躲西藏,拒不入馆;或者联络一些亲友,男女分别聚居在一起,组织所谓“私馆”。如胡思燮在《患难一家言》中,就记他为了对付太平天国的男女分馆政策,在躲藏了一阵之后,由于太平军对“隐于僻巷未入馆者”查究甚严,觉得实在躲不过去了,“揣其势,非入女馆不可。乃与母兄商,暂于金沙井觅空屋,可容数十人者居之,自设两馆,以女奴为牌头应差役,余兄仍居宅旁,供给一切。”(《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但这也不行。太平军对“私馆”也严加查察。《可园备忘录》就讲到,在进行男女分馆大约个把月之后,即“闻贼有查私馆之说,私馆者,女馆之未入贼籍者也。众大惧,然亦无如何。”后来果然被太平军将一些妇女从私馆中一一逐出,强制编入正式的女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70页。)这些材料说明,太平天国确实是极为认真地实行了这一政策,丝毫也不肯马虎。
  女馆的情况,一般的是“以二十五人为一房”,但因人数甚多,所以实际上常常超过,也有以五十人、六七十人、甚至一二百人为一馆的。每一女馆,以参加革命较早的广西湖南的太平军女战士为统领。“或十余馆,或数馆,有一贼妇督之,谓之女伪百长,即伪卒长。其上又有女伪军帅、女伪监军、女伪总制等贼婆。”(《金陵杂记》,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四册,622页。)女馆妇女,每日发给粮米,过着统一的供给制生活。同时,则要从事削竹签、挑砖、负米、挖壕、刈麦、割稻、担水等种种战事勤务或日常生活的劳动。男子进入女馆是严格禁止的,即使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亦不例外,“虽起义重臣,无敢乱群肆虐者。”但亲属前往女馆门前省视,还是允许的,故《金陵省难纪略》说女馆“不准男子入探,母子夫妻止于馆外遥相语”,而《金陵杂记》则云“女眷在馆,其家有男丁在城内者,尚可暗中照应,私送米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95,623页。)隐伏在天京的清军奸细张继庚在《致祁公子书》里,曾详细地叙述他每隔数日,即到女馆去向清朝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的妻子及自己的家属“定省慰劝”及送“柴米衣物”等情形。可见,有的记载说女馆“锁闭严禁,不许人窃探”,“亦不许相见讲话”,未免是言过其实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761,749,377页。)
  女馆的驻地,一般选民间房屋较宽大者居之。因为男女集中居住,所以便空出一部分房屋来,这些空屋便加以锁闭,不许人随便入内,所谓“其女馆所在皆有民居,非设伪馆者皆扃之。”(《患难一家言》,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31页。)但这些女馆,却经常迁移。据《粤逆纪略》说,“伪馆或六七日一搬,或五六日一搬,甚有间日一搬者”,而女馆之“迁移无定,殆有甚于男馆者。”(《患难一家言》,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31页。)我们看当时曾有家属在女馆中生活的人的叙述,果然有在一、二个月之内搬徒达五、六处的。
  由于天京城内的妇女,一度全部集中到女馆,所以女馆的数量,着实不少。《金陵杂记》有这样一段记载:
  “女馆住处甚多,城北由莲花桥洪武街一带,以至花牌楼门楼桥等处,城南在南门大街以至内桥,城东在石桥新廊、武定桥、石坝街、军师巷、东牌楼、状元境、奇望街、承恩寺、王府园口,城西三山街坊口以至陡门桥、糯米巷、安品街东并前后街一带,直至朝天宫后,易家桥左右街巷,又自珠宝廊至虹桥、卢妃巷、土街口一带,共约有妇女十余万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23页。)
  普遍地对城市居民实行男女分馆,将如此众多的妇女集中到女馆之内,过着一种类似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究竟引起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太平军刚刚进入南京的时候,社会秩序还很不安定,残存在这个城市的反革命分子十分猖獗和活跃。他们有的“十百为群,往往于昏黑时,贼孤入委巷,辄袖刃尾杀之”,从事罪恶的暗杀活动;有的“密结同志,歃血为盟”,纠集和发展反革命势力,和城外的清军秘密勾结,阴谋内外配合;有的“聚处一室,暇则作骂贼之诗以纾愤”,进行反革命宣传;有的捏造清军打胜仗的消息,“奔走数十里转相告”,散布反革命谣言。(《患难一家言》,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31页。)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把全体居民组织起来,悉数编入馆中,一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打击反革命活动的作用。
  然而,对反革命活动的限制和打击,不一定唯一通过“男女分馆”这种方式,通过别的方式或许做得更好些。由于实行“男女分馆”政策引起的广大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疑惧和不满,其政治上的损失则是很难弥补的。
  实行“男女分馆”,意味着在一定时期之内取消了家庭,所谓“馆分男女家何在?”“家则登时败坏,人则子散妻离”(《紫苹馆诗抄》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392页;《粤匪纪略》,见《太平天国》,第一册,30页。)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从私有制产生以后,家庭,始终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细胞“而现代社会是纯粹以个体家庭为分子而构成的一个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70页)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社会里,取消家庭是极为空想和虚妄的。同一切反动派一样,清朝封建统治者把太平天国说成杀人放火,青面獠牙的暴徒和恶棍,对群众进行欺骗和宣传。其实,太平军曾规定了极严格的纪律,不得随意伤害群众,不得奸淫妇女,不准妄取群众一物,与百姓交易要照价付钱,甚至行军时不得随意进入民宅等等,这些规定,特别是在前期很大程度上是认真执行的,正因为这样,太平军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但是,在天京以及其它几个城市实行的“男女分馆”的政策,却使不少群众感到太平军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国的老话,常常以“家破人亡”作为最大不幸,现在,人亡虽则未必,“家破”却似乎确实临到头上。群众的这种感觉,由于实施过程中过于生硬简单而缺乏细致耐心的宣传教育,自然不免会更加强烈了。
  有人说,实行男女分馆的结果,使“阖城无一安居者”(《鄂城记事诗》,见近代史料增刊,《太平天国资料》,37页。)。不但引起一部分群众的逃亡,甚至还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金陵纪事》云:“自男女各分馆后,既不能得民□心,又不能禁人逃走”,《金陵杂记》也说:“城中被掳男女,无时不思逃窜。”(《山中草》,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422页。)甚至有人说:“是时贼令男女分居,有同室者斩以徇。于是有室不能保,有家不敢归,坐此阖门殉节者甚多。”“又传男行女行之令,令男女分馆,驱迫即行。……于是父母兄弟妻子立刻离散,家业顿抛。有请缓颊至来日遵行者,遂于夜间或阖室焚烧,或全家自缢,或近河塘牵连投水,纷纷无数。……次日分析男女愈急,而乘夜遁归自尽者连日未休。”(《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5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95页。)自杀者是否如此之多,是大可怀疑的,但终究不能完全否定有这样的事实。连太平天国的正式文告中也曾说过:“在尔民人以为荡我家族,离我骨肉,财物为之一空,妻孥为之尽散,嗟怨之声,至今未息。”这段话却明白无误地表明,广大群众确实感到骨肉离散了,家资荡尽了,以至历时一年有余,仍然“嗟怨之声,至今未息。”由于广大群众对于取消家庭的长期不满,迫使这个制度终于无法继续下去,从发布这个告谕之后,仅仅半年多时间终于被废除了。
  三、太平天国后期的女馆
  一八五五年春以后,太平军在占领一些城市时,仍然建立和组织“姊妹馆”。有的同志据此认为,天京长期隔离男女的制度虽然废除了,但在攻克新的城市时,却仍是一样照旧例把男女隔离开来,只是实行的时间较短而已。其实这是不确的。虽然在不少城市中(也包括后期的天京)确有“女馆”或“姊妹馆”的存在,但却没有任何一个材料记载太平军在占领城市时,曾像一八五五年前在天京、扬州等地所实行的那样,把全体居民都强制编入男、女馆之中。相反,许多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后期,在城市中也如像在乡村中一样,始终允许群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活的。也就是说,一部分妇女之编入女馆,与绝大部分群众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并存的。这种情况与一八五五年以前的政策有着性质上的不同。《苏台麋鹿记》曾明确讲到这种区别:
  “金陵之陷也,贼勒民分别男女设馆,不许同室,而日给以米,男之精壮者为牌面,老幼者为牌尾。至苏城却不尽沿此例,间或设立女馆,无非虚言恫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五册,276页。)
  那末,太平天国后期的女馆,参加者究竟是些什么人呢?这种女馆又是什么样的性质呢?
  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将在外作战的太平军将士的家属,或有些没有亲人照料的单身青年女子,集中起来,组成女馆。呤□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记一八六○年以后天京的社会生活,说:
  “在他们的‘圣城’里—— 他们经常这样称呼他们的新都,——秩序和纪律最为完善。城中划出几部分地区作为出外作战或因公出差的人们的妻女的住所。”
  “太平天国妇女或结婚成为家庭一员,或入姊妹馆,(许多大城市中都设有姊妹馆,由专人管理。)而不准单身妇女有其他生活方式。这条法律是为了禁娼。”“姊妹馆由正式指定的女官负责,并特别设有机构以教养那些没有亲人照料的青年女子,以及那些因丈夫长期出外工作而无亲人供养的已婚妇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五册,160,232,233页。)
  一是在战事刚刚结束或尚未完全结束的地区,收容一部分在战乱中无家可归的难民妇女,组成女馆。龚又村《自怡日记》记他于太平军占领常熟后,于常熟城内,“路遇无数难妇,知赴南城总局点名,每日一粥两饭,无屋者常住姚局,有屋者由家就食。”他还讲到他朋友家中一个姓黄的女婢,就在女馆中生活。(《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四册,389,392页。)又,据《鳅闻日记》记载,慷天燕钱桂仁到常熟后,即“出令查放女馆难民,给发银米,暂借住兴福寺。”(《近代史资料》六三年第一期95页。)这些材料都讲到常熟女馆中,收容有不少难民妇女。据说,常熟一带设立女馆等处置,多是仿效忠王李秀成在苏州的做法,那末,我们推测在苏州的女馆中也有很多是难民,大概不致有多大错误。
  还有一种情况。自一八五五年初废除隔绝男女的制度后,太平军将士是准许结婚和有家室的了。但是,在行军作战之时,队伍中还是不准带家眷的。在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参加太平军的成份比较复杂等各种原因,军队纪律有所懈驰,有少数将士便违反规定而在军伍中窝藏妇女,甚至还有人“私掠民女”的。对这种违反军纪的,检查出来,便将那些妇女送入女馆,统一管理,“不准妄娶,亦不许奸盗。”显然,目的也是对妇女群众的一种保护。
  从上面这些情况看,太平天国后期的女馆,不是违背群众的利益而是保护群众的利益的,不是主观地强求一律地推行而是根据客观需要有目的地实行的,总的来说,是有益的,积极的,它与一八五五年以前的那种女馆,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对太平天国女营、女馆制度概括地说几句。还在一八五三年时,《华北先驱周报》就曾发表过一篇社评,称赞太平天国“在特别作战期间男女分隔”的制度,“询世界得未曾见之奇观,即人类的幻想亦未能形状其伟大。”(《华北先驱周报》,第174号,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337页。)作为一种勇敢的、大胆的试验,这种制度确实在人类历史上是“得未曾见”的。但既然是尝试,就可能成功,也难免有失败。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制度,当它符合现实斗争的客观需要的时候,它具有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而当它那怕是沿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得过了头,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时,就会走向反面,成为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于是就不免要碰壁,要受挫;只有它重新回到现实生活所许可的范围之内,才又重新起积极作用。这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能不能精简下
2500字左右
我怕女朋友太难抄~
弄好了 马上采纳~~
别弄混乱了哦
额&&帅哥&& 你上这个网址看下吧&&&
我文科不咋样&你看下该怎么精简就怎么精简下吧&&
文化研究论文根据“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的,建有女营,后期叫馆的组织。因为这个制度,在的前期、中期及后期,不论在组织形式、社会内容以及政治影响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所以,对这个制度进行评价,不能不对它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一、太平天国初期的女营
  太平天国从金田到的进军途中,这个时期的女营,完全是战士的一种战斗组织。
  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其中有一条便是“别男行女行”(《天命诒旨书》,见资料从刊,,第一册,63页。)。接着颁布的《定营规条十要》里,第五条又有“要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的规定(《》,《天命诒旨书》,155页。)。自此之后,太平军中一直严禁“男女混杂”,女战士和女家属,被统一组织在女营中,即使子女省视父母,丈夫探看妻子,也只准“在门首问答,相离数武之地”,“不得径进姊妹营中”(《天情道理书》,《天命诒旨书》,384页。)。男女包括夫妇如私行同宿,就会因“犯”而严行诛戮。亲自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的呤□在讲到太平军女战士时说:“革命初期,她们曾勇敢参战,有的并担任了军官的职务,军队中男女分营,只在举行仪式时才不分男女。”(《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译,上册,233页。)
    太平军中的女战士,既经以女营的形式组织起来,自然就能更有效地发挥她们的作用。她们凛凛,,驰骋疆场,“勇健过于男子”。许多著述,都曾记录了(或者出诸于赞美,或者出诸于诅咒)太平天国女军的英勇战斗业绩。在上,众多数量的妇女在军队中发挥重要的战斗作用,这种现象通常只是在革命队伍中才屡屡见到。而太平天国在这一方面,较之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来都要反映和表现得更加突出,更有声色。
  由于太平军在内部严格男女之别,使得他们在执行群众纪律方面也更加严肃,更加认真。许多对太平天国革命进行恶毒攻击的人也往往不得不承认,太平军“戒淫甚严”,他们是严禁奸女的。连也说,太平军“颇能禁止奸淫”(曾国藩:《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有一个反动文人在对太平军作了一通之后,竟然丧心病狂地慨叹南京在被太平军攻占时,妇女死得不够“特异”,以致使他失去了生动“可传”的材料。他说:“缘贼禁奸淫甚严,其党皆不敢犯,故妇女无逼迫难已之情,因无激烈可传之行。”(张:《省难纪略》,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98页。)这种家的淫漫□谬心理固然使我们觉得难以索解,但文中反映的太平军的严明纪律则是十分真实的。如果拿所谓“官兵”即封建反动军队的行为来加以对照,就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加鲜明的印象。有一个材料说,清政府的官军经过时,“大路左右数里,无妇不奸,无物不掠”;而太平军则“不甚淫杀,惟与官兵为仇,目之为妖。”“长发颇谨饬,有妇女人家,不准进房,授受不亲。贼令最严密,故民不怨。
  二、太平军占领武昌以后的“男女分馆”
    一八五三年一月,太平军攻下了武昌,大军顺江东下,占领南京指日可待。它将怎样组织和管理自己统治地区的广大群众呢?在武昌,它把原先仅仅实行中的男女分营制度,照搬而扩大到了广大群众中间,对全体城市居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实行“男女分馆”的政策。《粤函纪略》云:
  “省门陷后,首逆入城,将绅民铺户,无论男妇,逼胁投降,以二十五人为一军,男有男贼管带,女有女贼。……男人少壮者,即命出城守营,其余分别男女馆,概令归馆住宿,彼此不许往来。”(《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30页。)《纪事诗》也说:
  “贼分男女各二十五人为一馆,彼此不相往来,或男至女馆,女至男馆,一经败露,即时斩首。男馆以两司马领之,女馆以蛮婆领之。规矩,不敢或犯。”(资料增刊:《太平天国资料》37页。)
  此外,《武昌纪事》、《武昌兵燹纪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太平军在武昌停留了将近一个月,即挥师东进,于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攻占南京,不久又先后从清军手中夺得和。在这几个城市里,太平军同样对全体城市居民实行了“男女分馆”的政策。如:
  镇江,“以空屋分男女居之,各立男女伪掌之,屋各数十人:”(《丹徒》,转引自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236页。)
  扬州,“别城中民使各处。(谓之打馆子,每馆十数人,即民房室而错据之。)男女异地,夫妇不相闻。”(《扬州御寇录》,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五册,104页。)“嗣出伪示,令民进贡,驱民拜降,男为男馆,女为女馆,潜以部勒,或夫妇暂相语,谓之犯天条。”(《劫余小纪》,见《太平天国资料》,82页。)
  这种“男女分馆”政策的具体内容究竟怎样?我们可以看一看作为太平天国首都的天京的情形。一方面,在这里这一政策似乎执行得最为认真和彻底,另一方面。也因为这里较之其它地方留下了有关这 一问题的更为详尽的材料。
  据当时人的记载,太平军进入南京之后的四、五日,也就是军事行动刚刚结束,天秀全东秀清等领导人尚未入城之时,就开始了组织“男女分馆”的工作,“令□城男女分别住馆,不准私藏在家。”(《金陵杂记》,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四册,622页。)这件工作做得,往往是当场令全家大小,略带一点随身衣物,不得有,立即各归各馆,“于是父母兄弟妻子立刻离散,家业顿抛”,“虽夫妇母子不容相通。”(《金陵省难纪略》,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95页,又《平贼记略》卷上,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226页。)馆有几种。有专门技术的,编入专业馆,如男子会的可入机匠馆,能作瓦的可入瓦木营,妇女会的分入绣锦营;男子十六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或有残疾的,编入牌尾馆或老民馆,但“女馆则老幼同居,固无所谓牌尾也”(《紫苹馆诗抄》,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393页。);其余则男归男馆或曰新兄弟馆,女归女馆或曰新姊妹馆。
  当时有一些群众,心怀疑惧,或者东躲,拒不入馆;或者一些亲友,男女分别聚居在一起,组织所谓“私馆”。如燮在《患难一家言》中,就记他为了对付太平天国的男女分馆政策,在了一阵之后,由于太平军对“隐于僻巷未入馆者”查究甚严,躲不过去了,“揣其势,非入女馆不可。乃与母兄商,暂于井觅空屋,可容数十人者居之,自设两馆,以为牌头应,余兄仍居宅旁,供给一切。”(《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但这也不行。太平军对“私馆”也严加查察。《》就讲到,在进行男女分馆大约个把月之后,即“闻贼有查私馆之说,私馆者,女馆之未入贼籍者也。众大惧,然亦无如何。”后来果然被太平军将一些妇女从私馆中一一逐出,强制编入正式的女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70页。)这些材料说明,太平天国确实是极为认真地实行了这一政策,丝毫也不肯马虎。
  女馆的情况,一般的是“以二十五人为一房”,但因人数甚多,所以实际上常常超过,也有以五十人、六七十人、甚至一二百人为一馆的。每一女馆,以参加革命较早的广南的太平军女战士为统领。“或十余馆,或数馆,有一贼妇督之,谓之女伪百长,即伪卒长。其上又有女帅、女伪监军、女伪总制等贼婆。”(《金陵杂记》,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四册,622页。)女馆妇女,每日发给粮米,过着统一的供给制生活。同时,则要从事削、挑砖、负米、挖壕、刈麦、割稻、担水等种种战事勤务或日常生活的劳动。男子进入女馆是严格禁止的,即使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亦不例外,“虽起义重臣,无敢乱群肆虐者。”但亲属前往女馆门前省视,还是允许的,故《金陵省难纪略》说女馆“不准男子入探,母子夫妻止于馆外遥相语”,而《金陵杂记》则云“女眷在馆,其家有在城内者,尚可暗中照应,私送米菜。”馆的驻地,一般选民间房屋较宽大者居之。因为男女集中居住,所以便空出一部分房屋来,这些空屋便加以锁闭,不许人随便入内,所谓“其女馆所在皆有民居,非设伪馆者皆扃之。”(《患难一家言》,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31页。)但这些女馆,却经常迁移。据《粤逆纪略》说,“伪馆或六七日一搬,或五六日一搬,甚有间日一搬者”,而女馆之“迁移无定,殆有甚于男馆者。”(《患难一家言》,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31页。)我们看当时曾有家属在女馆中生活的人的叙述,果然有在一、二个月之内搬徒达五、六处的。
  由于天京城内的妇女,一度全部集中到女馆,所以女馆的数量,着实不少。《金陵杂记》有这样一段记载:
  “女馆住处甚多,城北由街一带,以至楼桥等处,城南在南门大街以至内桥,城东在新廊、桥、石坝街、军师巷、东、、奇望街、、王府园口,城西坊口以至陡门桥、巷、安品街东并前后街一带,直至后,易家桥左右街巷,又自廊至、卢妃巷、土街口一带,共约有妇女十余万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四册,623页。)
  太平军刚刚进入南京的时候,社会秩序还很不安定,残存在这个城市的反革命分子十分猖獗和活跃。他们有的“十百为群,往往于昏黑时,贼孤入委巷,辄袖刃尾杀之”,从事罪恶的暗杀活动;有的“密结同志,歃血为盟”,纠集和发展反革命势力,和城外的清军秘密勾结,阴谋内外配合;有的“聚处一室,暇则作骂贼之诗以纾愤”,进行反革命宣传;有的捏造清军打胜仗的消息,“奔走数十里转相告”,散布反革命谣言。(《患难一家言》,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338页。31页。)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把全体居民组织起来,编入馆中,一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打击反革命活动的作用。
  然而,对反革命活动的限制和打击,不一定唯一通过“男女分馆”这种方式,通过别的方式或许做得更好些。由于实行“男女分馆”政策引起的广大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疑惧和不满,其政治上的损失则是很难弥补的。
  实行“男女分馆”,意味着在一定时期之内取消了家庭,所谓“馆分男女家何在?”“家则登时败坏,人则子散妻离”(《紫苹馆诗抄》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392页;《粤匪纪略》,见《太平天国》,第一册,30页。)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正如指出的,自从私有制产生以后,家庭,始终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细胞“而现代社会是纯粹以个体家庭为分子而构成的一个总体。”(《》第四卷,70页)在一百多年前的里,取消家庭是极为空想和虚妄的。同一切反动派一样,清朝封建统治者把太平天国说成,青面的暴徒和恶棍,对群众进行欺骗和宣传。其实,太平军曾规定了极严格的纪律,不得随意伤害群众,不得奸淫妇女,不准妄取群众一物,与百姓交易要照价付钱,甚至行军时不得随意进入民宅等等,这些规定,特别是在前期很大程度上是认真执行的,正因为这样,太平军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但是,在天京以及其它几个城市实行的“男女分馆”的政策,却使不少群众感到太平军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国的老话,常常以“家破人亡”作为最大不幸,现在,人亡虽则未必,“家破”却似乎确实临到头上。群众的这种感觉,由于实施过程中过于生硬简单而缺乏细致耐心的宣传教育,自然不免会更加强烈了。
    三、太平天国后期的女馆
  一八年春以后,太平军在占领一些城市时,仍然建立和组织“姊妹馆”。有的同志据此认为,天京长期男女的制度虽然废除了,但在攻克新的城市时,却仍是一样照旧例把男女隔离开来,只是实行的时间较短而已。其实这是不确的。虽然在不少城市中(也包括后期的天京)确有“女馆”或“姊妹馆”的存在,但却没有任何一个材料记载太平军在占领城市时,曾像一八五五年前在天京、扬州等地所实行的那样,把全体居民都强制编入男、女馆之中。相反,许多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后期,在城市中也如像在乡村中一样,始终允许群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活的。也就是说,一部分妇女之编入女馆,与绝大部分群众过着正常的是并存的。这种情况与一八五五年以前的政策有着性质上的不同。《苏台记》确讲到这种区别:
  “金陵之陷也,贼勒民分别男女设馆,不许同室,而日给以米,男之精壮者为牌面,老幼者为牌尾。至苏城却不尽沿此例,间或设立女馆,无非虚言恫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五册,276页。)
  那末,太平天国后期的女馆,参加者究竟是些什么人呢?这种女馆又是什么样的性质呢?
  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将在外作战的太平军将士的家属,或有些没有亲人照料的单身青年女子,集中起来,组成女馆。呤□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记一八六○年以后天京的,说:
  “  “太平天国妇女或结婚成为家庭一员,或入姊妹馆,(许多大城市中都设有姊妹馆,由专人管理。)而不准单身妇女有其他生活方式。这条法律是为了禁娼。”“姊妹馆由正式指定的负责,并特别设有机构以教养那些没有亲人照料的青年女子,以及那些因丈夫长期出外工作而无亲人供养的已婚妇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五册,160,232,233页。)
  一是在战事刚刚结束或尚未完全结束的地区,收容一部分在战乱中无家可归的难民妇女,组成女馆。龚又村《自怡日记》记他于太平军占领常熟后,于常熟城内,“路遇无数难妇,知赴总局点名,每日一粥两饭,无屋者常住姚局,有屋者由家就食。”他还讲到他朋友家中一个姓黄的女婢,就在女馆中生活。(《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四册,389,392页。)又,据《鳅闻日记》记载,慷钱桂仁到常熟后,即“出令查放女馆难民,给发银米,暂借住。”(《近代史资料》六三年第一期95页。)这些材料都讲到常熟女馆中,收容有不少难民妇女。据说,常熟一带设立女馆等处置,多是仿效忠王在的做法,那末,我们推测在苏州的女馆中也有很多是难民,大概不致有多大错误。
  还有一种情况。自一八五五年初废除隔绝男女的制度后,太平军将士是准许结婚和有家室的了。但是,在行军作战之时,队伍中还是不准带家眷的。在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参加太平军的成份比较复杂等各种原因,军队纪律有所懈驰,有少数将士便违反规定而在军伍中窝藏妇女,甚至还有人“私掠民女”的。对这种违反的,检查出来,便将那些妇女送入女馆,,“不准妄娶,亦不许奸盗。”显然,目的也是对妇女群众的一种保护。
   现在,我们可以对太平天国女营、女馆制度概括地说几句。还在一八五三年时,《华北先驱周报》就曾发表过一篇社评,称赞太平天国“在特别作战期间男女分隔”的制度,“询世界得未曾见之奇观,即人类的幻想亦未能形状其伟大。”(《华北先驱周报》,第174号,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337页。)作为一种勇敢的、大胆的试验,这种制度确实在人类历史上是“得未曾见”的。但既然是尝试,就可能成功,也难免有失败。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制度,当它符合现实斗争的客观需要的时候,它具有蓬蓬的生命力;而当它那怕是沿着同一个方得过了头,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时,就会走向反面,成为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于是就不免要碰壁,要受挫;只有它重新回到现实生活所许可的范围之内,才又重新起积极作用。这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哥们··咱在精简这篇文章就糟蹋咯···
我也舍不得删啊
就这样了~~
其他回答 (3)
你可以看看这个
我要的是完整版本的
直接写在上面
这个面研究的人不多,文献很少
你看看Google里面的文献吧
这个全是关于太平天国的pdf格式的文献资料
我要完整的论文啊
主要是论文~OK?~~
给你保留采纳机会~~~
但是 一定要完整的论文
不要太专业
那我就无能为力了
那我也只有继续等咯~~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我要的是 直接完整版本的啊
不要连接 不要资料啊~~
要完整论文啊~~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龙八部3情侣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