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新加波工业大学物今年新加的联网专业大约要多少分

三峡大学新增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点
中国考研网实时发布: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学位[2015]12号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调整确认后的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三峡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获得确认、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点获得批准。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医专业学位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分离,独立设置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原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确认结果已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三峡大学原有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获得确认,同时新增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点。
至此,三峡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已增至7大类别、16个学位点。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
在线辅导课程
中国考研网最新资讯
研究生招生信息
历年考研国家线北京市各高校2015年本科新增专业名单
  本信息来自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 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
主管部门、学校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北京工业大学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
北京农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北京舞蹈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教育康复学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康复治疗学
北京吉利学院
经济与金融
北京吉利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
北京吉利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新闻热搜榜
•&•&•&•&•&•&•&•&•&•&•&•&
&&& 高考状元是特定评价机制下的产物。
•&•&•&
&&& 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新生入学奖学金最高可达10万元,基本可以抵消首年学费。
•&•&•&•&•&
&&& "禁补令"后假期学校集体补课得到有效遏制。
•&•&•&•&•&北京工业大学大类招生扩容&新增两个实验班
&&&&来源:&&&&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林露 实习生张安)北京工业大学今年新增了两个实验班招生,目前一共开设了18个实验班。学校招生办主任郭福日前在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北京工业大学的所有实验班专业都是每年录取最热门的专业。
郭福介绍说,北京工业大学今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按类培养,去年共有设计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能源与动力类、工商管理类五个大类,在此基础上,北京工业大学又继续新增了计算机类、数学类、土木类和美术类这四个大类。
除了有新增的大类,北京工业大学也有部分专业将从大类中分出来,恢复按专业招生的形式。郭福告诉记者,“去年有部分考生和家长反映:经管学院按类招生以后,比较高分的热门专业如金融学、会计学都看不到了,含在类里面了。因此,学校今年将家长非常关心的高分热门专业:金融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等重新拿出来按专业招生,这样更为明确。”
郭福表示,今年,北京工业大学有7个专业设有18个实验班,这7个专业包括老牌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2014年增加的交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今年,学校又继续增加了两个实验班招生,其中,一个是微电子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班,依托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进行本科生培养。另一个是生物技术实验班,基于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合作进行本科生培养。
(责编:张安(实习生)、熊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Autodesk - 新闻中心 - 2014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论坛纪实
2014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论坛纪实2014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论坛 时 间:日下午 地 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层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2014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大师论坛现场。首先有请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业兼制造业总监李邵建先生致欢迎词。   李邵建: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行业兼制造业总监李邵建。首先代表欧特克再次欢迎大家来到每年一度的欧特克AU“大师汇”。在这个盛会上,我们将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引领行业和社会的变革。   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已经是第七届了,它不仅承载了大中华区设计行业的广泛赞誉,也已经成为从企业高管、设计总监到代表中国设计创新中流砥柱的广大设计师和工程师的业界盛会。今年以“设计·领创·未来”为主题,2014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将是前所未有的设计创新势力的聚集,为工程建设行业的精英们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在过去七年中,AU中国“大师汇”见证了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每一个历程、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里程碑。BIM发展的每一个节点更是离不开设计精英们的智慧和想象,来自企业的代表、专家及设计师们,从开发商到最终的终端用户,全都密切关注着BIM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就像我去年在这个舞台上所说的,BIM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欧特克在BIM行业内收获的累累硕果。我们举办了第五届“创新杯”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设计大赛,旨在呈现中国企业BIM应用的最新成果,深入推动了BIM应用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业创新等方面的进程。今年我们特别增设了“最佳BIM普及应用奖”,为非大型普及型项目提供展现的平台,以鼓励在BIM应用中有突出表现的中小项目。这一举动吸引了业内机构和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5月份,我们隆重推出了欧特克2015工程与建筑解决方案设计套件,助力全球建筑设计模型的发展。为建筑民用、基础设施及石油天然气等项目提供了数百项全新的解决方案。在今日,建筑师、工程师以及承包商们最需要的是应对现实世界挑战与变化的设计解决方案。我们对此做出积极回应,新推出的2015套件在提高生产力、改善协作、打造全面集成度的工作流等方面均能满足用户需求。灵活的许可权限及更多的云服务则有效的提高了协作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吸取客户的反馈,与用户一起改进完善建筑与基础设施行业的设计和建造方法。   6月,为积极贯彻国家绿色行动方案,落实住建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广绿色施工的目标,我们举办了2014年度中国建筑业BIM邀请赛。通过展示BIM在绿色施工方面的贡献,以推动绿色施工的各个环节向更高水平发展,从而助力实现中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在丰收的9月,我们迎来了与广联达公司的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BIM应用在施工行业的发展。我们将和广联达充分利用彼此优势,开展双赢的合作关系。我们将通力合作以提高软件的互操作性,还将在市场合作中展开充分合作,扩大加深中国施工行业对BIM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我们又迎来了创新杯BIM创新大赛的圆满收官,相比2010年首次在中国举办该赛事,今年的参赛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创造了历史的新高。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区域165个设计单位的324个项目报名。今年的参赛作品还充分展示了BIM在业界推广、普及、高速发展的现状。BIM技术不再局限应用在大型项目中,还已广泛普及到了中小型项目当中。   此时此刻,我们已经置身于欧特克的年度盛会AU中国“大师汇”,我再次邀请大家跟随着欧特克的先进技术,用前瞻的视角享受丰盛的设计主题、演讲和讲座,畅谈BIM全新应用的发展趋势,共同勾勒一个创意无限的美好未来。   主持人:感谢李邵建先生的致辞。有请演讲嘉宾上海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集成项目交付首席执行官Rolando Mendoza先生,他将跟我们一起分享国内设计和施工领域的崭新前进道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Rolando Mendoza:大家下午好!幻想工程就意味着所有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的设计团队想出来的每一个点子都是公平的。这个世界也就是我所在的世界,也就是想象的世界,幻想的世界。我们把想象和工程结合在一起,打造无限的可能。   这是1955年建造的第一个迪士尼公园。只要有想象,迪士尼就永远不会完工。在这里,我引用了这句话,在我们的幻想世界当中依然是适用的。   作为一个创意组织,工作的基础就是打造神奇难忘的地方,让人们过来享受,像主题乐园、景点、零售餐饮、娱乐区、渡假村、地域性的娱乐,甚至是油轮。这些产品都是基于迪士尼丰富的讲故事传统,着重高品质的家庭娱乐。它在三维世界当中讲述故事,让游客宛如置身电影场景。设计独一无二,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体现着创新,用先进的技术处理复杂和整合的系统。更重要的一点,它有着很长的生命周期,这些产品都是要一直使用下去的。这是需要我们解决的挑战,当我们打造产品的时候就要解决这些挑战。当我们面临这些挑战的时候,比如在中国面临这些挑战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想象执行这个市场里的项目。   这个数据非常令人惊讶,这是由比尔盖茨在自己的博客里公布的。大家想象一下,这让人不可置信,这就是新的现实、新的标准。中国所处的世界正在迅速地发展,中国在过去3年里的混凝土消耗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还要多。   这是1983年的上海,我知道有人在上海工作,他们也是我的同事。当我很小的时候,我记得上海是这个样子。这是今天的上海,在这段时间里,上海已经呈现了指数级的增长。这就说明一个世界可以发展得如此之快。   迪士尼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并不是非常普通的建筑项目,或者说是设计公司,我们需要协调140个不同专业,需要他们同时开展工作。很多项目通常只涉及20个专业。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外部利益相关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给我们机会,让我们重新思考项目进行的方式。我们在寻找新的工艺、工具和流程,保持同样的高质量,让每一个项目都具有高质量。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是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思路,这个思路就叫做项目整合。说到项目整合的时候,我们说的不仅仅是工具。今天,我们看到很多BIM的例子,还有技术的例子,对我来说,更重要的就是这些工具如何和人融合在一起,这也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最根本的问题,在我们提到创新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它。把BIM和合作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更高效地执行项目。   要能够做到这三件事,一个是需要快速决策。有140个不同专业,而且要归档,所有东西都要有方法可查。此外,这些文档还要实现交付。工具包括可视化工具、计划、验证、执行。这些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项目实际上形成了这样的循环。从团队的角度来考虑、从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在项目中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每一个承包项目中,这些承包的团队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而且它们还在彼此协作、分享知识。通过3D视觉化、4D规划来进行分享。   这是一个更广泛的路线图,是我们为自己描绘的。我们并不认为BIM只是交付设计的模型,我们觉得它是一个路线图,能够从概念一直到项目管理,把它综合起来。这需要我们寻找一些新的数据组织方法,不能说它只是一个风筒状的工作,必须采取协作的、多维的,而且是融合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数据管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改变过去的以两地为基础的、以纸质为基础的工作方法,要进一步使用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模型方法。   这是一个例子。我们的团队使用沉浸式的施工实验室。在建筑工地,可以用3D技术把自己沉浸在环境当中,不仅是从设计的角度,从建筑的角度也可以这样做。你可以在这个模型中浏览,它涉及到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学科,每天都进行这样的沉浸式实验。   此外,还有一些规划的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并不是有标准可循,比如如何建一座山。我们跟总包一起合作,要明确这些板如何安装、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搭脚手架的时候如何确保安全、不同的系统如何结合在一起。   最终,这些都必须落实到工地。今天上午,我们已经听到了BIM需要从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转型,把它转变为工地的应用。我们要用云、移动技术、iPad、工作站,确保所有这些工地的情况都能够得到管理。我们把数据放到数据集里,通过对现实进行捕捉,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并且获取最新的信息。此外我们还进行3D扫描,验证工作进度。这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验证信息,比如承包商在工地上是不是按时完成了工作,是不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
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这是奇幻童话城堡。我想了解一下多少人去过迪士尼公园或者是度假区。我们要在上海建一个迪士尼乐园,将在2015年底开幕。每一个迪士尼公园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城堡,位于公园的正中心。这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核心。我们在上海建的城堡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的城堡。 这是我们建的最大的城堡,一共涉及到142个专业。装机的数量是1千多个。这一个非常复杂的建筑,项目本身也很复杂,这也第一个可以让游客真正体验的,可以在城堡里吃饭,有互动游戏,城堡里可以进行各种活动。所有这些都必须集合建筑细节。狄士尼乐园里需要关注很多建筑细节,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这是我们的工作流,开始只是用一些非常基本的工具,比如2D的草图。随着进一步设计,开始用Revit进行渲染。这样我们就知道总体的设计状况,可以用BIM进行建筑。 我的同事Dr.Ben Schwegler提到了零部件,零部件可以让项目的进展更高效。这个项目也应用了这种想法,在一个团队里融合不同的学科,项目开发时也是从零部件的角度开展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它是智能的,而且是参数化的内容,可以用BIM对整个项目进行定义。 从零部件的角度来说,有17300多个零部件,可以定义整个城堡。这些都可以显示在模型中。这个信息现在就交给合同商、承包商,他们用RID进行标识,可以在现场进行追踪。 另外,我们还需要做很多跨领域的动画,比如像电、水、布线等等,我们还用了AutoCAD的工具。我们希望考虑用自动化的方式,用容易的、高效的方式进行输入和输出,所以我们采用了一些自动工具。我们现在有一个团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这里列出的是协调建筑的信息。有传统的建筑、材料、电子、电力等等,也包括水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领域,比如像音效、特效,这些都是新的学科。所有这些领域都需要协调到整个BIM模型里面。 这是一个模型的剖面。早期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两个团队如何不同的时区和不同的背景下工作,有一个设计团队在洛杉矶,还有一个团队在上海,必须建立实时沟通的平台。除了要协调技术以外,还要进行团队的协调,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的整合。我们落实到人头,还有不同工作的交接,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BIM有很多的优势,比如采用参数式的图形。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同时又是在智能的平台上,可以非常快速的调整方案。很多信息都可以反馈给设计团队,举一个例子,我们原来一直讨论水柱颜色的问题,一直到最后确定,要通过不断的反馈才能使设计达到完美的状态。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使用了智能的参数化的模型,实现设计的调整。在窗户的设计草稿上,通过几何图形进行调整,使工作效率更高。还可以通过模型进行材料的详细说明,上海消防局就不太了解我们这个城堡里包括什么样的材料,他们当时觉得很困惑,用这个模型就可以很快地展示给他们,消防局就可以分析。 我们还做了很多群体的模拟,我们试图分析人员的流动。这是我们内部的研究团队一起开发的。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行为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有些关键点的人流量比较密集,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我们不断的进行协调,所有的行业都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企业,运营方从开始就参与到设计过程中。 还有我们所说的视觉化直觉。对于设计师来说,需要看、需要听、需要摸到,在格兰戴尔,我们就用了很多的直观化,让团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厨师进入到这个房间当中,将来迪士尼的厨师就可能在城堡的厨房里做饭。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将来的厨房是什么样的情况。 这个是最终的模型,一共综合了142个专业。将来出现在你面前的就是这个建筑,这是最终可视化的模型。没有粉饰,也没有后加工。这就是将来开幕时的样子。 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用了很多规划工具。现在我们希望可以把理念的设计引入BIM模型,可以分析工作的前后顺序,跟承包商和施工方进行沟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施工方来说,他们也会逐渐进行反馈。在这个项目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筑的涂层、颜色,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有哪些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有哪些步骤。 另外,还要让施工方知道最基本的时间安排,与施工进度进行比较。我们给施工方安排不同的阶段,让他们安排施工进度,这样就可以不断整合,顺利的推进和完成项目。 提问:我们也是服务于迪士尼的公司。 Rolando Mendoza:这是我们最好的施工管理方。 提问:我们看过很多特别好的主题,比如上海的迪士尼,BIM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新的想法引入到中国。您预计迪士尼建成以后将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迪士尼如何帮助中国的建筑市场继续使用BIM模型进行创新? Rolando Mendoza:我们还会继续推动这个模型的应用。现在可能没有很多的甲方到中国来,就像我们迪士尼那样使用这样的模型,与施工方共同的协作。我们还专门在本地找了设计单位。我们跟上海市政府一直进行沟通,就是如何使用模型,把它作为交付的手段。用这些模型来帮助我们完成监管当局的许可。我并不是非常担心中国的情况。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五年当中,通过在中国市场的合作,我可以看到项目各方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当时迪士尼团队过来的时候,大家都说BIM在中国没有用过,我们也用不了。你可以在我们的建筑周围看一下施工场地,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电脑上没有BIM模型,每个人都在用这个工具进行开发。 对于我来说,其他市场中原来可能形成了不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的去除不好的习惯,中国对于好的技术,一直都是保持非常开放的态度,而且中国人学东西也很快。我们跟当地设计单位沟通的时候,他们的胆子特别大,也不害怕新技术,他们觉得如果有新技术,他们就可以学习,也可以用。这是非常好的。迪士尼作为甲方,上海只是迪士尼的第一期,希望将来可以致力于中国市场,做更多的开发。中国是我们非常看重的市场,也期待着这个机会,作为跟中国长期合作的开端。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Rolando Mendoza先生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有请HOK副总裁兼building SMART实施总监Lee Miller先生,为我们带来BIM在全球的成功应用和实施的主题演讲。 Lee Miller:大家好!我是来自HOK公司的Lee Miller,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BIM在全球的成功应用和实践。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来自于旧金山,在建筑和技术行业工作了18年。在过去这些年来,我主要在HOK公司工作,重点就是放在BIM战略应用领域。 我们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有1800名员工,分布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设立了办公室。公司建立了全球实施战略,而且要在全球做很多的协调工作。我们在不同的市场也涉及多个领域,BIM战略涉及到不同的建筑类别,比如像航空、交通、酒店、商业地产、医疗保健等等。 因为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司,在建筑工程、内部设计方面提供服务,这也给我们的战略实施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因为我们要找到非常好的方式,在共同的系统中协调,还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别。我们在亚洲做过50多个项目,大部分都在中国大陆。中国有几个项目是大家可以经常看到的,比如三里屯的世贸工三项目,我们设计了外面的玻璃幕墙。 这是40年代的图,它给大家介绍了当时的建筑师是怎么工作的。当时的建筑师都要画图,要用到圆规、图纸,图样也是纸质版的。70年之后,也是这样开放的办公室,而配置略有不同,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硬件、软件和技术。新的技术给工作带来的变化并不大,我们最终的产品还是通过纸质的方式来提交。 对于制造行业来说,他们改变了我们对一些建筑的定义,像制造行业使用的虚拟化、模型建模,进行模拟。最终再生产成产品,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信息,关键是怎么应用到行业中。 BIM到底是什么?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BIM就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工具,可以出产一些2D产品,包括可以进行电子设计等等。实际上,我们觉得BIM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它可以作为智能模型的建模、在4D的规划和设计中提供更多的帮助。 简单来讲,BIM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力,一种将设计和产品达到可视化,再在现实中进行建设的能力。这是华盛顿的一个建筑。这并不是说纸和笔就被我们忽略了,现在仍然有很多设计是在纸和笔上完成的。而我们现在是尽可能多的利用计算机进行输出,因为要考虑环境的因素,比如出现极大的风速或者是日照。这些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让设计团队管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更高效的管理,也可以面对迭代方面的问题。可以让设计团队开发一些比较复杂的方案和项目,这些迭代会考虑材料的性质和成本。 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在讲这件事情之前,首先要理解一些历史问题,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我看来,大家要敢于冒险,要用于承担领导者的责任。有很多事情,大家是不知道的,也无法做到。我们需要找出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方法,找到解决方案。当然,我们也面临很多机遇。 现在图上这些模型是2000年做的,当时是为了开发BIM概念,它是一种主流的思潮。我们把尽可能多的信息存储到中央存储系统。提取了一些信息,比如计划、进程、可视等等信息。图表看上去好看多了,但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统一起来。到了2003年,我们需要寻找更好的管理信息的方法,当时的黄金法则就是协调的记录方法。Windows XP是在2003年发布的,当时翻盖手机也很流行,那是智能手机发明的三年前。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越来越多的设计发生了改变,设计工具需要统一到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是关于记录的,BIM成为信息管理工具以后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有很多有意思的创意,以及有创意的人,他们非常喜欢利用工具做一些新奇的事情。这个潮流越来越强势,他们喜欢使用新的技术。这个自下而上的方法还不够深入。我们也需要自上而下的过程作为辅助。所以管理人员对HOK说支持这种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BIM技术,它能保持多久?我觉得比较保守的人会认为只有在设计过程结束后才可以开始BIM流程,但很多项目可能会更早,因为我们要扩大BIM上的投资。 我们也知道为了增强竞争力,设计师的角色需要变化。现在的设计师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先进的技术、更好的交付手段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工作呢?2010年,我们提出要通过技术来扩大BIM的服务范围,以及提供额外的服务。我们也有一个兴趣,就是找到能够合作的团队,于是我们就建成了这些东西,这也是一个手段。 在分析技术的时候,也要关注它是怎么跟整个过程相融合。我们的方法是使用3D技术建模,同时使用综合流程。这是我们的工作流程。大家手上有客户端输入,进行建模,做到可视化。Revit这样的核心平台也在建筑中应用。另外就是在设计流程之外的规格,它是一个不错的文件记录手段。 通过分层可以发现区别,要扩大服务范围,可以用线上数据库来输入核心平台,这也帮助我们制作了一些数据表,把那些规格结合到BIM里面。还有其他的机会进行建模分析以及其他事情,都可以通过模型来做,仿真就是其中之一。最后,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分享。这些文件不再存在了,可以通过建模回顾来完成。它的确是FM的交付过程。 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定义,这个工作是什么,如何帮助客户理解BIM的意义是什么。可能未必需要理解BIM的基本服务是什么,对我们来说,我们最基本的服务是给每个项目提供概念分析,使用BIM进行记录。通过项目认证进行设计,以及进行3D协调。这是三大基础服务。然后就到执行阶段,这是一个路线图,如何在项目中使用技术。 我已经让大家看过一个图表,都是关于项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会收到客户的项目要求,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示,哪怕是通过电子形式,比如通过PDF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流程的重点还是人本身。当然,这无助于BIM的综合统一。关于空间的项目,大家会手动记录信息,在电脑上重新输入一遍。 这是一个实体的建筑,使用点云。目前这个流程是新的,大家对它的理解不够。HOK先开发了服务,又购买了激光扫描仪。这个方法很适用于医院,可以跟医生合作。再考虑环境因素,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通过使用统一分析法来完成。这里看到的最好的是可持续发展分析,希望产生最大的作用,同时要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其他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软件,是勘探领域使用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流程来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觉得它的潜在价值非常大,可以帮助协调建筑模型的工作,减少争执,实现建筑的可视化。我们希望合作方可以做一些制造工作。其中有些方面可以提高建筑能力。我们和建筑行业一起合作开发,这是一个洋娃娃博物馆,我们当时面临的是不断融化的墙面。我们将强联工程加入其中,以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钢结构是很常见的,也便于跟BIM应用相结合。通过设计,再到建造,可以看到整个工程的实施,模型也有不同的选择,3D打印、实体模型、组装品,都是可以看到的。 这是卡塔尔多哈的Marina购物中心。项目规模非常庞大,招标时间达到12个月。它的建筑群拥有比较复杂的建筑外形。在优化工作结束后,节约了40%的成本。我们还发现了协调方面的问题。这是模型,通过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模型如何可视化,也有利于可视性。 班加罗机场是一个地区性的设计,正好位于城市的正中,我们要创造一个飞机场的模型。当时使用的工程图已经有一点过时,必须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才能更新。我们是通过BIM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工作。从Revit开始扩大工具范围,也探索其他方面,比如BIM的仿真功能,也可以应用于航空领域。 提问:我来自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在使用BIM系统的时候,我觉得最完美的方式是开发商和建筑商都使用这个系统。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大部分建筑公司和开发商都没有使用BIM,很难对他们进行培训,不能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用这个工具,而项目又有时间上的要求。您有没有遇到过这类的情况?有什么建议? Lee Miller:这是很大的问题。在美国,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容易一些,因为我们可以跟自己的建筑合作伙伴接触。你没有那么做就是因为你没有提供很有用的模型给建筑公司,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建起来的都是数量的,或者是表明设计意图的模型,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期待的。如果不跟这些承包商打交道,你是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我们的想法就是将建筑和设计的流程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这个过程变得更为平滑。 我们也做了一个钢结构的模型,把它跟机场的整体结合在一起。我们还利用BIM进行综合,进行视觉化,集成大量的数据集。此外,我们还使用Revit进行城市设计,在景观设计项目也用到了Revit。我们考虑如何利用建模环境使得工作效率更高。我发现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建模环节完成,我们就简化了工作流。 这个是我们为温州做的项目,是一个142平方公里的项目,它用了Revit,这样做起来会更简单。我们可以对使用目的进行重新规划,使效率更高。我们不用再担心截止日期,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是渲染之后的设计图,可以创造多视角,并且不断使用这些信息。这是从参数角度做的模型,这并不是新的概念,而是参数建模。通常参数建模都是从2D平面开始,看一下JFA,加上一些外立面,再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这个项目是在阿塞拜疆,是像火焰一样的楼宇。还是先从2D平面图做起,再把它变成3D,这可以明确它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分析手段,找到性能最好的选择,建起非常大的玻璃楼,要找到玻璃楼最好的方向。这个地区的风很大,还要考虑风的影响。 这个是新德里的空中控制塔。我们也是通过参数建模控制楼宇的形状,而且不同版本可以快速迭代,比如高度、视野、平面规划都可以进行调整,它有102米。 最后再介绍一下综合项目交付。这是旧金山4200平米的项目。我们希望可以成功交付这样一个综合项目。这是模型中的流程图,对现有项目进行激光扫描,把所有模型都纳入到框架中,这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新的设计,要放在现有楼宇之中,最终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所有的部件是怎么结合的,防火等各种结构,以及所有新加的东西。 从这次会议中,我们了解到BIM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大家的工作,发现BIM的价值,把它提供给你的客户。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Lee Miller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与大家见面的是欧特克建筑施工部门资深行业战略经理Stacy Scopano先生。他将跟我们分享BIM的新兴技术和趋势。 Stacy Scopano:大家好!我之前和其他的发言人聊过几句,通常来说,我们肯定要面临一些挑战。因为我们都是在下午的活动上发言。 第一个挑战就是听众,听众已经听了很多内容,你可以看很多介绍,听很多发言,但对发言人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们没有办法从大家身上学很多东西。我想了解一下大家有多少人是建筑师,是做设计工作的?有多少人是工程师“?多一点。有多少人是做施工的,也就是做建筑的,比如做总包、分包。更少了。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之前发言人提到的问题,今天早上,山河智能就提到了一些技术的应用,还有迪士尼等发言人讲的一系列主题,在80年代出现了数据化,在2000年进行数字的管理、数字化建模。对我们来说,非常幸运的一点就是我们和广联达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建筑行业,大家关注的似乎都是计划。有些发言人也已经提到了技术的应用。在计划阶段,作为建筑者,我们需要了解范围是什么,或者在早期,或者说是从建筑文件当中,了解为什么负责。从材料的角度来讲,还有从人力的角度,设备、资源的角度,我们需要进行定量,需要具体化。我们需要把这些计划、设计信息考虑进去,评估成本,了解项目的范本和持续的时间。所有这些对建筑来说是计划。 现在最先进的技术,就像BIM,可以用于建筑,也可以通过几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欧特克有一系列的技术,在全球、在中国都可以应用。这些工具一般都是用于设计应用。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就是项目的最终状态。在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视觉化,还是对性能进行仿真,比如仿真一下数据中心和气流,仿真的都是最终状态,也就是最后看到的样子,这就是建模的对象。更哲学的来讲,这就是项目团队的目的地。 建筑过程是长度不同的旅游,你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目的地。有些模型可以展示每天的新进展。在计划和实际情况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往往是预测了目的地,但真正执行起来又是有差别的。这就是建立联系的机会。一开始进行建筑的投资。我在之后会给大家介绍如何从建筑的角度拉开差距。 第一是发展的水平,可以理解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水平应当得到充分的理解。这个概念和之前发言人讲到的,以及以设计为中心的模型。像点石,他们是从平地建起来一栋新的建筑,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是令人大开眼界的仿真,是用预制的方法。 我们对于四层楼的建筑进行了最终状态的建模。建设的过程是在Revit里面看到的。其中还要采取很多小的步骤,才能最终走到终点。这个过程需要进行细分,把它分成不同的工作包。这一周要做什么,下一周需要做什么。这个墙需要哪些零部件。从展示的角度、制造的角度,都必须在Revit里进行分解。 还涉及到要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更为先进的具体分析。我们做了很大的投资,投资了RPD这样的细节分析。我们也把它放到Revit平台上,用Revit进行设计。在中国,欧特克社区的内部和外部都有这样的服务平台。 对于全球的建筑商来说,最容易实现的就是把这些模型放在一起。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可建设的模型。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跨行业的,与施工方进行合作。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比如说可以利用原有的建筑工具,还可以使用预先配置好的工具,我们在洞庭湖的酒店里就是这样做的。如何使这些零部件尽可能的大,这个部件是非常大的,它的中间包括很多不同的行业,还包括建筑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可以把它发给建筑材料的定单,还包括设备的制造商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发水平,可以从虚拟到现实进行转换。还有一些其他的理念,把虚拟和现实联系在一起。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不同的主题,比如台式机向移动的转移,计算平台可以实现无线化。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转型。在计算和消费者方面,以及消费者在移动世界的应用,都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特别是现在的这种分散式的劳动力。另外,我们还谈到了激光扫描。今天也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比如如何进行激光扫描。在工业化的感应器当中,这只是应用的一个方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感应器,可以应用在所有行业里。所有的这些整合、趋势都可以让实际生活和虚拟世界联系在一起。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美国的一个项目。在“9·11“之后拍摄的照片,2011年开始建设了“9·11”纪念馆。从这周开始,新建的自由大厦开始招商。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看到全球建筑行业的相似之处。同时,还可以发现中国的很多建筑跟美国的大小、规模都差不多。你在项目工地的现场是什么感觉,其实是很难直观掌握的。我们可以给工人带来什么?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是真正有价值的人员,他们可以把零部件堆砌在一起。你拿着这个图纸,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从这边走,从建筑执行的角度来说,涉及到一个概念,让人们来想象,这个中间会建一面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应器,包括工业感应器的应用是非常好的,通过虚拟的方式来完成。 360的概念是把这些联系在一起,把它放在云上,跟现场的工作信息联系在一起,把它发给现场,可以对它进行扫描。实际上这是把建筑和设计结合在一起,你听到的是一个概念,我们在衡量表现的时候,你可能要想用什么样的资源,需要什么样的质量,它是否准确。我把这些点全部放在一起,它的要求是以毫秒的精确记录来实现的。在“9·11”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导航,尽管没有人,但通过模拟,项目就会更加安全。这对现场的合作工人来说是更加具有价值。 有很多发言人介绍过激光扫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一谈。很多人可以马上理解激光扫描的概念,这是以工业为基础的感应器。便宜的、贵的都有,3千美金的也有,100多美金的也有。在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感应器可以捕捉项目工地的信息。除了项目工厂之外的设计。说到整合,在过去两年当中,跟过去20年中的实施捕捉是一样的,以及如何进行存储,并且分布点云的信息。在项目开始以后,可以频繁地进行捕捉。在感应器的另外一端,放在摄影的角度,实际上这就是点云计算的技术。可以有2D的,还可以有3D的,可以从捕捉的质量来看,也可以从速度来看。还有加工的流程,不仅有图片的,还有激光扫描的点云技术。这是很好的合作。我们前面说过,在动工之前就可以看到这个效果。 对于采用机械的工作站,可以将过程中的表现和时间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可以进行反转,比如我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感应器的作用,把虚拟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在建筑技术当中,把它的实际表现和设计比较起来。 还有一个词是人即是信息源。HOK介绍了他们的项目,现在有很多类似的需求。我们有什么样的新技术可以提供给客户呢?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我们可以创造很多的信息,有很多的信息需要输入,有很多的信息可以生成。很多公司在大数据方面做得非常好,我选择了两个跟今天的发言有关的。 第一个是阿里巴巴,它现在不仅是中国的宠儿,在美国也是这样。它在美国刚刚上市,这周发布了盈利表现。在上市之后的第一个月,增长了16%的利润,表现是非常好的。曾鸣先生给我们介绍了阿里巴巴的长期信息策略。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服务是在线服务,把消费者和提供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阿里巴巴每天会做很多的迭代,做很多的交易,他们觉得这方面是有商机的,有信息的差距。他们可以提供完全不同的信息。 另外,还有很多非结构性的信息,比如作为内容提供商。曾鸣先生的发言是与信息策略相关的。正如Lee的发言所说的,BIM在设计当中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用处。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最主要的是谁能够挖掘到信息当中的价值。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这些内容,包括像3D、点云、BIM、图片、视频等等信息来源,还包括大数据和原数据。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实际上确实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他们拥有的数据是关于交易的。比如他们拥有的交易数据,在阿里巴巴的数据库里面,它有很多的价值,比如可以提供新的增值服务,比如你觉得想要什么样的东西,我认识很多像你这样的人,我知道你想要的是另外一种东西。在阿里巴巴,曾鸣先生在去年的投资人会议上说到,比如广告是什么,以及如何推送广告,这跟谷歌是一样的。阿里巴巴的数据库很大,数据很有用,阿里巴巴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 在美国,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图上是纽约曼哈顿,30天当中发送推特的热度。推特里面有一个词叫Sick,在不同的背景下,这个词有不同的含义,你可以说我病了,或者说我在医院里,我也可以用这个词表示很慢、很烦、比如网络怎么这么慢。罗切斯特大学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他们分析到底是一个人的身体有病了,还是因为不舒服。有一个杂志曾经发表了这种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结构性数据发挥的重要作用。你要关注的不仅是交易,还有非结构性的信息。另外,在发推特的时候,它包括了你的位置和用户的概况。实验发现可以提前8天预测出患病的时间。这个杂志的研究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把它放到介绍的背景中。 采用推特的算法,可以把人作为传感器,人们可以观察到周围的世界。推特就是这样的,它就相当于感应器的反应。我可以跟别人说我病了。我们可能没有感觉到是作为一个传感器来感应世界,但你的移动性,还有云,包括BIM,以及所有的信息,这些非结构性的信息,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在建筑现场搜集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把它作为有价值的信息收集起来。同时,我们可以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说如何做的,以及现在是不是超前了,还是落后了。所以人就是传感器,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人即信息。 我们谈到了消费者的能力,我们还想谈一谈两个视频操作者的差别。下面的视频操作者,72岁,他住在美国南加州。这是美国温度比较高的地方,12个月以前,他都不知道iPad是什么,不知道怎么拼,而他现在开始用iPad做一个模型。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革新性的技术。他把40多年的建筑工地的信息转化成了信息源。这是非常全面的方式,把每一个人作为信息源。它不仅是2D、3D、4D、5D的图像,或者说视频,对于非常有价值的劳动者,可以把他们转化成为信息源。通过他们的经验进行信息的收集。刚开始就可以离现实很近,而且也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可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接下来让我的朋友Richard Parker来给大家介绍。 主持人:感谢Stacy Scopano先生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欧特克公司BIM管理部高级产品经理Richard Parker先生将跟大家一起分享Autodesk BIM 360下一代建筑管理。 Richard Parker:大家下午好!我叫Richard Parker,是欧特克BIM管理部高级产品经理。我主要负责技术工作,包括开发、设计、产品的交付。今天我想重点介绍一个产品,这是比较新的产品,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我们把它叫做BIM 360。我在英国谢菲尔德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在进行开发。还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在上海进行产品开发。 BIM 360团队的任务是把正确的信息交到正确的人手中,由此保证他们的决策是最理性的,以降低风险。BIM 360的重点是项目的建筑阶段。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也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到了建设阶段。工作越紧密,设计的意义就越重大。在很多情况下,会有助于整个过程的竞争,不管是设计环节,还是建筑环节。 BIM 360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有一个软件,这个软件要达到那些关键的工作流的要求,这个工作流从开始就有了。首先是协调工作,要保证工作是相互协调的,信息传达都是互相联系的。对项目信息进行量化,规划进度,要保证安全,保证安装,观测设备,看他们的工作交接是否顺利,最好把产品交给最终的客户。这是整个过程中都在进行的。我们所做的任务是保证这些技能在每一项工作上得到贯彻。战略重点就是保证把数据联系起来。BIM 360可以进行协调,这是第一步。它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这种数据在安装设备的时候就需要使用。有不同的数据,把它们组合起来,进行统一,这对于BIM360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方面的策略很重要,数据是由云提供的。目前可以在存储器终端上工作,在C盘上存了数据,在FDP上也存了数据,需要不同的交流工具,需要把云上的数据存储起来,进行统一,这样就可以在不同区域开展工作。这样也有助于协作,因为这是一个团队,一个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是iPad接触到另一个成员的工作内容,把这些数据在同一个地方整合起来,就可以进行分析,把它汇报给其他人。有了这样的历史建档,对以后的项目也是有指导作用的。有一个中心云存储系统,可以通过BIM 360实现。 BIM360是一个多平台解决方案,并不是使用一个或两个,它有很多不同的界面。通过这些界面,可以接触到那些项目数据。目标就是有很多的界面,所有不同的项目参与者都可以有适当的界面,并且和他们相关的工作建立联系。 举个例子,我们有能力让建筑师接触到BIM 360的数据,并且可以提取其中的数据。在另一侧,要做一些基础工作,他们也需要Revit,无法接触到工作站信息,但他们可以通过iPad接触到这些界面,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比较直接的接触点,他们就可以进入BIM 360数据库,可以联系起来,与建筑师进行连通。还有其他的界面,在野外工作的时候,可以上网查看工作近况。有一系列不同的界面,可以让大家介入这个数据库。 这是总结,可以让大家了解BIM 360的理念。目前BIM 360有四类产品,都是BIM 360提供的解决方案。这不是关于特点的讲座,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这些产品如何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功能,使用BIM 360的数据。 我想问一个问题,之前听说过BIM 360的可以举一下手。有一些人,不是很多。目前有在使用的吗?有两位。 第一个产品是BIM 360 Glue。它的重点是协调工作,以及回顾。这都是产品工作流的环节。这个很考验我的记忆力,每一点都需要依靠我的回忆来讲。 BIM 360 Glue需要不同的团队合作,他们需要相互沟通,互相分享信息。有一些非常便于使用的界面,很多人可以加入这个团队。大家加入这个团队的工作,云对于参与人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不管在什么地点,都可以使用云,BIM就在项目成员之间进行分享,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其他人,他们都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其他的业务系统也是可以联系起来的,BIM 360都有这些特点。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工具联系起来。 通过一个短片就可以了解BIM 360的功能。第一点是一键转至BIM。有些人可能是不太适合使用Revit,收到一封邮件,点击一下进入BIM模式,你知道怎么使用了,只需要点击就行了。通过团队相互协作,目前可以让一两个人坚持在项目上,他们把很多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协作,代表所有人进行这项工作。每个人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进行协作。大家都可以获得BIM数据,因为有很多界面可以使用。 我们来播放一个短片。目前看的是一个邮件发送给团队成员,因为他们需要共同讨论一件事情。收到邮件之后,马上点击链接,这个产品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它可能是一个模型,让用户重新回顾一下,再看这些标记的红线,哪些是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他们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使用,进行相互交流,看看这个模式怎么样,可以很快的找到方向。然后他们做出自己的评论,再发送回去。他们也可以找一找这个模型在哪里,看一下这些物体的属性怎么样。这里有一个几何图形,下划线的重点都有所体现。可以比较直接的分析,进行测量。这一系列都是非常便于使用的。这是给不太了解BIM的人使用的。 在这个短片当中,会让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分散的队员如何协作。首先要看的是一个建筑师,他打开了Glue这个产品,做了一些探测工作,建立了模型,可以看到比较简单的界面。土木工程师进行设计分解,分销商可以接触到这些工具,也是360项目的一部分,他们开始做各自的工作。这个的影响是什么呢?它会压缩项目的时间,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看看工作到什么进程了,做一些小小的计划,解决下一轮的问题,再进行协作。有了Glue这个产品随时都可以进行协调,不用等一个人有时间了再跟其他人见面。这加快了工作的进程,也提高了协作效率。 最后一点,如何接触BIM。这是一个平板电脑的界面,它的使用非常简单,这里的工具让用户可以进行数量属性的查询观测,写一些评论和通知,把它们发送给另外的团队成员,这些都可以马上完成。 之后要讲一讲BIM 360 Field产品。从这个循环来看,它的重点是关于基地实地的活动。它支持在工地进行的活动,比如安全管理、委派,可以进行实地跟踪。它最关键的功能是类似于Glue,使用起来非常便捷,什么人都可以使用,分销商也可以使用,安装工也可以使用,因为它很便捷。他们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可能是在建筑工地。在建筑工地,可以促成统筹。在工地上能够进行高层次的分析。它的一个关键功能就是工作流比较灵活,你可以创造模板、界面,以及任何数量的问题,只要项目在进行,甚至可以关注安全问题,比如长期的性能问题,并且跟踪它们的安装结果。 这些数据有一个机制,它们可以进行汇报,检查进度如何,问题是不是解决了,表现如何,记录情况如何,甚至可以知道具体的方位在哪儿,会一直进行跟踪,直到问题解决。这个产品在管理方面也是具有优势的。它有一系列的功能,可以把工程数据上传到BIM 360,有大量资源都投入在这个系统里,可以用PDS进行工作,在文件记录当中也是可以使用的。有一个全面的工具,让大家可以管理二维信息。 还有一点很重要,也是我之前提到过的,这个产品同时为大家提供数据模型,可以进入到信息界面,有助于现场的工作。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支持工作流。可以扫描二维码。这个产品的功能还有很多,它可以提取所有的设备信息,你可以查看跟实地相关的信息,搜集到设计数据。 把Glue和Field结合在一起,可以进行协调。在施工开始前的阶段,就可以和建筑施工阶段结合在一起,就像是这样。用户可以选择设备,存储在这里,之后决定改变它的状态。再回到Glue,用户在Glue里面可以看到这个变化,还可以获得所有的相关图片。图片都是在现场拍摄的。我们可以把开工前后的现场人员和办公室人员联系在一起,把有距离的相关方都联系在一起。基于设计数据,也可以在工地现场落实。 我们可以把Field数据存到一个云里,来追踪分包商的工作进度,谁出现了什么问题,花了多少时间解决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明确有哪些共同的安全问题,还可以在项目层次,或者说在所有项目里面,在企业级做这些事,来比较历史数据,分析取得了哪些进展。我们捕捉了所有跟项目有关的数据,放到一个地方,从中获得价值。 第三个要关注的领域是布局安装,它也是一个新的产品。几个月以前刚刚发布。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布局安装,把设计数据拿过来,确保它在建筑过程中被放在合适的地方。你的新设计、新布局都能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 Layout布局涉及到BIM 360所有的桌面工具,无论是做Navis,还是做别的,Layout可以给出模型中所有物品的布局,可以生成三维的空间,并且对物体进行定位。这实际上就推送到BIM 360 Glue,它可以提供管理信息的工具,分配信息的所有权。如果生成了一系列的布局,比如内装的,你还可以把这组数据交给相应的承包商,他就是所有者。承包商到了现场,他使用iPad上的应用,就可以获得已经生成的所有布局,这个iPad可以直接跟机器人工作站连接。工作站中的传感器也会扫描工地,观察哪些部分应该施工。也会反过来分析哪些已经建成了,可以用工作站的激光进行扫描,明确建成部分的位置,再把这些信息重新反馈到设计方案当中去。 有了Revit,就可以捕捉真实世界的数据,并且跟设计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理解施工的状况是什么,你的预期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在容差的范围内施工。如果不是这样,出现了问题,就可以用Field的问题系统生成问题,把这些问题交给相关的负责人。也可以用Field的工作流引擎追踪这些问题,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它可以在不同的界面应用,满足不同工作流的要求,把它们连接到一个云里面。承包商在现场放置了一个三脚架,模型里立刻出现了三脚架的位置,也可以告诉它立刻移动到什么位置,进行标记。 在BIM 360套件里面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NavisWorks,它的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BIM 360是一个新的产品,NavisWorks是一个老的产品,它关注的是协调和开工前,比如那些定量工具,可以用BIM产生大量数据,还有4D仿真工具。我们对于NavisWorks的关注是把它和BIM 360结合在一起,其中生成很多数据,比如数量、4D信息、工期。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把NavisWorks中生成的信息传递到BIM360里面。 NavisWorks跟BIM360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是专门的BDC管理者工具,是Glue的延伸,可以让所有的团队都获得NavisWorks里面生成的数据。这就是我发言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Richard Parker先生的精彩演讲。接下来,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贾晓平先生将跟大家分享精彩话题“建筑的未来 智慧的发展”。 贾晓平: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代表广联达公司跟大家交流,题目是“建筑的未来 智慧的发展”。 不管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建筑,还是智慧施工,智慧这个词非常的热门。我们一直在思考智慧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筑。我们认为智慧的建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建筑。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交流,社会的层面、需求的层面、未来趋势的层面。 非常感谢这几天的APEC蓝天。雾霾、水污染问题现在是非常严重的,以前有沙尘暴,现在是雾霾。这背后隐含的都是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很多人会认为是由交通引起的,很多人会认为是由工业生产引起的。从数据来看,建筑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这个数据来源于《“十二五”的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中,建筑占40%,工业只占28%,交通运输占32%。 迪士尼的项目总监在介绍的过程中提到中国过去3年用了美国过去一百年的混凝土量,这背后隐含的就是巨大的数据。建造用水占可饮用水资源的80%,水泥消耗量占到全球消耗量的40%,建造活动的污染占全国总体污染的40%,包括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洋灰。更可怕的一件事是中国目前的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建筑仍然有近80%以上非节能建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一个最大的挑战指标,2012年,绿色建筑将要由2%提升到2020年的50%。这个指标的挑战是最大的。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建筑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 正常的社会发展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建筑更加的环保、低碳、节能。作为使用建筑的人来讲,对建筑的需求在发生哪些变化?我们最开始对建筑的需求就是居住。由于建筑建成以后,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又要追求美观。有一句话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美观的路上,有可能走得时间太久,总是在不断追求建筑艺术的成分,而忘掉了建筑本身的属性如何为人服务。也就是我们希望建筑更加舒适。也希望建筑物能够更加健康。 为什么说人类对建筑的需求有所转变。有一个数据,人一生中92%的时间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建筑物里面生活,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居住。只有3%的时间用于户外活动,5%的时间用于交通。人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建筑物里面。我们希望建筑能够真正的以人为本。建筑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去适应建筑。特别是过去特别追求建筑是艺术的成分,而忽视了人本身室内需求的满足。这个地方有一个小短片。 在我们追求智慧建筑的时候,也就提出了它的概念和内涵。智慧建筑不是某一方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参与各方进行很多的改进。比如建设单位能不能做到智慧建设,设计单位能不能做到智慧设计,中介咨询公司的监理、造价咨询能不能做到智慧服务,施工单位能不能做到智慧施工,供应商能不能做到智慧生产,装配式的生产能不能结合到一起,能不能做到智慧运维,行业主管部门能不能做到智慧监管。所有项目各方都需要往前迈一步,不是某一方能够实现的。 我们尝试对智慧建筑做出定义,什么是智慧建筑?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变建筑参与各方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让我们对建筑能够有更加透彻的感知,有更广泛的互联互通,让建筑物有更深入的智能化,实现绿色、智能、宜居的建筑,迎接建筑行业的变革。 当我们提出智慧建筑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希望建筑更加以人为本。我们用什么样的信息化手段支持智慧建筑的发展。广联达公司提出用4MC的方式支撑智慧建筑的发展。 首先,需要有智慧建造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在建筑物形成以后,有一个智慧运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用什么样的手段,怎么走过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整个建造阶段,我们希望可以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在招投标采购的时候,在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化施工的时候,整个环节都可以做得更加智慧。智慧建筑需要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的建造过程来实现。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智慧建造。 智慧建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首先,作为建筑行业来讲,这个行业区别其他行业,或者是区别制造业的最大特征就是每个对象、每个工程都是一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它不像工厂中生产的产品,可以像流水线一样的生产。即使在全球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或者是建筑装配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也无法做一个完全一样的建筑。这就需要进行项目管理。 第二,我们交付的产品是带有三维模型的,具有模型的特征,需要建立在BIM的基础上,与一系列的BIM信息打通。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数据。我们这个地方所讲的数据管理和服务,有可能和社会上所讲的大数据有一定的区别。盖一栋楼,不讲设计阶段的规范,只讲施工阶段的规范,如果施工项目部把国内施工阶段的规范买齐,需要7、8千万。所有的规范数据背后隐含的就是建筑行业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再加上设计的规范,这是非常庞大的信息,还不说怎么用大数据进行跟踪,就是把现有的东西挖掘出来,服务于工程师就是巨大的便利。 当然,我们认为项目管理、BIM、数据管理是我们这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特征。我们也要积极地应用社会上通用的云计算、移动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共同支持建筑行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建造过程中的信息化解决方案4MC。 在智慧设计阶段,希望能够做到协同高效。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三维设计、采光日照分析、分环境分析、建筑能耗分析、停车场流量分析、人流疏散分析,这些都可以通过云平台来实现,就像BIM 360 Glue一样,可以通过云的方式,把这些信息更好地协同起来。云平台的背后就需要呈现很多的数据。最后也可以用各种移动设备,不管是用手机,还是用Pad,可以进行移动看图。移动看图对施工现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招投标采购阶段,希望可以智慧采购,集约高效。建筑过程中需要很多材料和设备,这些材料和设备会和成本发生很大的关系。比如通过BIM算量知道各类工程量的情况。投入计价,知道清单下的建筑成本。同时,每个子目背后都包含了工料机,也可以进行比价和询价。同时,也可以通过B2B的方式和行业的第三方采购平台进行低成本的补给。这样就实现智慧的采购,集约高效。 当进入施工阶段,希望工地现场是智慧的,施工阶段也是精益高效的。我们需要一个项目圈,将施工阶段的各方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完全可以用手机建立一个群,沟通项目的日常信息,包括文档、图档、模型、数据共享和协同。 将BIM的全过程管理信息输入到云平台上,应用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的数据,实现工地的智慧和精益高效。还要积极应用各种移动设备,提高现场的沟通和反应速度。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个短片,展示的是智慧装配的现场场景。 当建筑经过建造阶段生成以后,就进入了运行维护阶段。建筑物在建筑阶段的成本只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四分之一而已。如何用科技手段支持建筑的智慧运行,为人们提供节能、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建筑环境,也是发挥信息化价值的阶段,也就进入了智慧运维的阶段。 在运行维护阶段,我们需要建筑是节能的建筑,需要室内环境质量是健康的,同时建筑内部是舒适的,可以高效的使用空间。这就需要节能,需要做好能耗管理。健康需要做好环境管理。舒适需要做好空间管理。能耗管理、环境管理、空间管理,再加上资产管理,就构成了运行维护阶段的设施管理。不管是能耗,还是环境管理,都是需要大数据的,需要不断的挖掘和分析数据。环境管理、能耗管理、空间管理需要BIM模型语言的支撑。 这个阶段又提出了运维阶段的4MC模型。在运行阶段,主要以设施管理为主,发挥建造阶段已经形成的BIM信息和过程中一系列设备的更新,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据管理。这是符合运维阶段的信息化特征。我们要采用云、移动和物联网技术。 空间管理需要不断优化规划、布局和过程。在设计阶段就要将使用场景设计好,布局的时候要分析使用功能。在建筑建成以后,没有一个办公室的工位是固定的,所以需要不断的优化,这就需要空间的管理。同时,还需要能耗管理。需要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电表,将各种机电设备的数据抽取出来。我们知道每个建筑物的能耗是什么样的,每一层的能耗是什么样的,甚至每个房间的能耗是什么样的。从而能够提高所有建筑物的节能指标。 还有环境管理和健康舒适。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即使改变不了室外的雾霾,但仍然可以降低室内的PM2.5。我们会安装一系列的探测器,探测室内的湿度、温度、PM2.5、二氧化碳等环境指标,有可能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如何根据数据的情况调动设备的运行,这就需要进行室内环境的监测和控制。这些数据也可以传到云平台上进行数据积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建筑物的环境情况。 同时,希望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做到智能高效。竣工时形成二维码,将各种机电设备的管理做到更加高效。一个智慧建筑的形成需要智慧的建造阶段,也需要智慧的运维阶段,真正实现绿色的宜居的智能的建筑。 最后一个环节插播一段广告。简单介绍一下广联达公司。广联达公司的定位是服务于建筑产品的建造者、运维者的平台运营商。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服务产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以4MC为核心的一流产品和服务,支持客户打造智慧建筑,实现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广联达公司的发展总方针就是走专业化、平台化、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成为服务于建筑产品的建造者、运维者和使用者的平台运营商。因为我们深深地扎根于建设行业,所以我们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广联达公司的所有产品走向围绕4MC战略,不断提供基于项目管理、设施管理的数据,引用云计算、移动应用和物联网技术。 广联达公司的使命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幸福,用科技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人类有92%的时间都在建筑物里工作生活。我们觉得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如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让我们一生中92%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值得坚持投入的事情。 科技肯定会改变未来,智慧会成就蓝图。我们希望用科技的手段重新定义建筑与人的关系。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共筑建筑的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贾晓平先生。接下来有请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业经理肖胜凯先生为我们带来“全球BIM发展最新趋势及展望”。 肖胜凯: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欧特克的肖胜凯。相信经过今天各位演讲嘉宾的精彩分享,大家对BIM在全球和中国范围之内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目前中国的BIM应用和发展正在快速的从初级应用阶段向中级阶段快速发展。它的表现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BIM的应用正在从设计阶段快速地向施工、预制加工阶段转变。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关注运营管理方面的应用,并且进行了很多研究。第三个方面,BIM应用正在从大型的设计施工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 一个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对推动BIM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欧特克一直致力于打造的健康BIM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不但包括了欧特克公司,还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还包括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也包括政府机构,以及ADN的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合作伙伴,包括今天在大会上演讲的全球合作伙伴。 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对于欧特克而言,是BIM理念平台的推动者和平台的供应商。我们会在今后着力于完善欧特克公司的软件解决方案和技术,覆盖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并且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技术的发展。 这里重点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设计院之一,它不但是欧特克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客户。同时,它也是我们在中国的战略性开发合作伙伴。中国建筑设计院推动BIM在其业务中的应用和发展,集中从企业范围的推动大概有3到4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总结了最佳实践的经验,不但用于推动本院业务的发展,也即将在号推出中国建筑设计院BIM本土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相信这样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对推动BIM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起到战略性的推动作用。 由于时间原因,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肖胜凯先生的精彩分享。也十分感谢今天所有的演讲嘉宾。2014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工程建设行业分论坛到此结束。请大家回到主会场参加高峰论坛闭幕式。我们有请欧特克公司工程制造业总监李邵建先生。 李邵建:经过一天紧张的日程,欢迎大家再次回到2014欧特克AU“大师汇”的主会场。也让我代表欧特克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今天AU大会的主题是“设计·领创·未来”。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希望可以搭建起汇聚两岸三地行业精英的沟通平台。上午来自欧特克的高层以及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设计精英为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诠释了创新设计对社会发展、城市规划、行业变革的深远影响。下午,来自制造业、工程建设行业、传媒娱乐三大行业的专家和企业高层也与我们一同分享了各自将创新的设计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探索和宝贵实践经验,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如何沿袭创新设计理念,并实现突破绽放的成功案例。相信他们的演讲一定为今天各位来宾带来丰厚的收益。 帮助大家想象设计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欧特克公司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景。我们非常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中国的广大设计师、工程师为中国设计行业的进步和成长而努力,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中国设计产业创造新的价值。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邵建先生。下面有请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移动终端销售总监张骁先生与我们一同分享云加端的完美诠释。 张骁:各位来宾,各位欧特克的同事,大家下午好!微软公司跟欧特克是一样的,也是非常著名的软件公司。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跟大家谈Windows XP升级的问题,我也不想谈盗版的问题。代表微软公司站在这里,是想给大家带来新的想法,也就是我们的CEO前段时间上任时提到的云优先、移动优先。 什么是移动优先?什么是云优先?每个公司都在想后面的IT架构怎么来做。你可能会想移动跟我有什么关系。在今天,微软公司在过去几个月里给大家带来了非常丰富的移动设备。什么叫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了可以拿的平板,可以用的手机,还有最近刚刚发布的手环。 这些移动设备本身,你们会有一个感觉,IT架构怎么来架。我个人认为,没有移动端的云,就像北京的霾一样,看得见,摸不着,多吸对身体有害。为什么?因为云是要落地的。云架在空中,是虚无缥渺的。我们不想在座各位把你们的BIM 360变成一个存储的单位,我想你们一定是需要能够扩展生产力、加速设计周期的,用欧特克的软件和微软的平台构建整个IT架构。 现在微软的平板已经是无所不在,从便宜的几百块钱,到贵的几千块钱、上万块钱。我并不是想说某一个硬件的好坏,而是说硬件的好坏要根据软件的使用范畴来确定。 我最近一直在学习欧特克的BIM 360到底想表现什么。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云技术,抛开了大家原来常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不可以在平板上跑?可以,没问题。怎么样在企业架构之中融入这个环境,变成真正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提高生产力代表的是原来做一个东西,用传统的PC、工作站、服务器来架构产品。新的IT环境下,当网速越来越快,当4G、5G到来的时候,怎么运用这个环境,把产品卖给客户。在座的各位,要不然是自用,要不然就是设计出一个产品卖给客户,这是创造价值的地方。我们这些IT提供商正是为了使你们的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Surface Pro,它是第一个创新应用,这个产品在整个IT环境中是跨时代的,就像未来通过手环看email、接听电话,通过平板将后端的所有软件放在前面来,你在后台进行实时渲染是一样的道理。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你想连接以前的大屏,12寸太小,没问题,你可以弄到30寸。想投影,也没问题,所有东西都可以触摸,在Windows 8.1的基础之上。Windows 10更是跨平台、集成性的革命性软件。我个人已经有幸在试用,现在网上已经有测试版。它就代表了端到端。所谓端到端是指从手持端到后面的云端,两个端是共同存在的。新的IT架构里面是缺一不可的。 以前,大家都在说怕设计人员把我的数据偷走了。怎么办?我需要物理性的把USB隔离掉,物理性的把网口隔离掉。现在很多特殊机构还是用这样的保密方式。实际上,在未来端到端存在的情况下,已经可以有一种新的IT模式来保护你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你们的设计成果,提高整个生态竞争力。这只是端的简单显现。只是其中一种,把原来一台大的服务器或者是PC、工作站简化成一个平板。通过触摸,甚至通过眼球的控制,都可以实现。 微软是唯一可以在整个平台架构里面和英特尔一样,做这样一个处理系统。我并不是想说英特尔的CPU是必须存在的核心处理硬件。微软的传统是PC、服务器,到了新的IT环境,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微软终于决定迈入到移动终端的世界。现在看微软的产品,是从传统的PC服务器往前一步,走到了移动终端。我们有手机、平台、佩戴设备。往后走一步做到了云端,有各种各样的云,配合BIM 360,有360的解决方案。如果要解决企业的虚拟环境,我们还有office 365,我们为中国的所有用户提供了无上限的云存储功能。就像英特尔的跨平台的意思是一样的。 如果有人在我们的展台上试过,可能看到我们的产品和欧特克产品的结合。我们的产品已经完全经过认证,它是非常轻薄的,很便利。它的分辨率也很高,不用担心细节看不清楚。它也完全无缝链接了Autodesk 360的云端服务。这些架构只是云的初期结构,我们还在跟欧特克总部讨论新的合作方式。我们的触摸平板是从7寸一直延伸到25寸-30寸,甚至还有像桌子一样大的,可以把你的茶几变成一个触摸的平板,可以很方便的在企业里用触摸式平板跟客户、团队之间共享。在这里编辑软件,不用担心数据量太大、放的模型太多,或者做的渲染工作太重。当然,做非常重的渲染的时候,这不是一个最合适的产品,但它可以基本替代70-80%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云和移动,欧特克和微软,我们已经完全转身。在新的IT环境里面,微软已经变成新的微软。从今天演讲的环节也可以看到欧特克已经变成新的欧特克,并不是传统的。我每年都会参加这个会议,但我每年都能感受到不同,就是欧特克在变化。微软也从传统的平台软件巨人变成灵活多变的云加端的方式。我们在端上跟欧特克合作,也在云端跟欧特克合作,不管是云和端,两边都可以找到我们共同合作的亮点,帮助各位提升生产力。 云和端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云是永远存在的,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北京的蓝天、白云一样。没有了端,这些云就会变成APEC之前的北京,一堆的雾霾,看不清楚、摸不明白,云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希望大家可以到我们的展台去了解相关服务。谢谢大家。云到端,我们再见。 主持人:感谢张骁先生的精彩演讲。让我们隆重有请欧特克公司全球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Steve Blum先生为我们带来闭幕致辞“设计驱动变革”。 Steve Blum:非常感谢。非常高兴能够再来到“大师汇”。今年又来参会,对我来说,这一天非常有意义。我们还是要以掌声感谢今天大会的发言者们,他们的确讲得非常好。 今天我在跟客户见面,也见了很多合作伙伴,我希望大家已经利用这次机会互相联络感情,互相学习彼此的经验,分享这个国家正在努力改变的方向,能够建立起一个网络。大家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取得更大的进步。 刚才Andrew Anagnost谈到未来的制造业是怎么样的?未来是怎么样呢?这是一个由设计驱动的变革。什么叫做设计驱动的变革?它们是如何相互协作的?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东西?这些变化当然是有益的。它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好处,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方面,或者是进行创意活动,以及在技术应用方面,它们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设计驱动的变革是基础。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携手进入设计驱动的变革。在设计未来的时候,要设计一种非常令人激动的东西。 在一个桌子上,会诞生下一代的设计师、工程师。各家企业都需要接触到必需的人才,以保证优势。很多年来,我们希望推出一些免费提供老师和学生们使用的软件,但对其他机构是收费的,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现在这种方式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教育机构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意味着每一个中国的教育机构都可以免费享用到我们的软件产品。 欧特克也跟全球的学术机构密切合作,以确保为人才打造良好的未来。我已经在欧特克工作了12年,我非常骄傲可以从一开始就为欧特克工作。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跟小企业进行互动,而且让他们能够为世界做正确的事情。我们在今天下午进行了不同主题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跟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也就是欧特克现在免费的向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软件。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跟自己社区内的校长和老师去谈一谈,让他们知道欧特克的软件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还有另外一个跟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的途径,就是举行设计竞赛。我们在中国获得了非常好的参与度。今年年初举行了建筑设计大赛,收到了来自中国各地学生提交的方案。我在这里放出的是获奖作品,是来自哈工大学生的作品。很酷的是他将不同的空间融合在同一个建筑中,有私人办公室,还有很多开放的公共空间。这个设计就是确保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互动、学习、交流,还能够比以前更有效的做这些事情。这是一个例子。 这是另外一个国家数字化样机竞赛,也是在中国举办的,获奖团队是来自北京工业大学,这也是一个非常酷的设计。它是一个3D打印的假肢,是学生利用Inventor设计的。这些学生可以拿出这样的作品,令我非常惊讶。 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口,其中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他们会看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在城市发生的,它将给世界带来巨大转变。如果想拥有更好的世界,就必须对它进行设计。我们的作用就是要集体合作,充分运用设计的力量,使得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设计变革正在发生,无论是工程师、设计师,还是教育工作者,都会参与到未来的设计当中。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都可以得到解决,而设计是可以解决这些巨大的挑战的根本。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肯定不会超越星球给我们设定的边界。 这是非常好的例子,设计如何使我们四两拨千斤。这个公司提供了优化光伏追踪的解决方案,观察了传统的太阳能系统,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太阳能有发电的潜力但并没有被系统捕捉。有三分之一的太阳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他们开发出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看到这里的机器人在电板的最上方,可以在一天之内移动光伏电板,这样就可以收集更多的太阳能光伏能源,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效益,相比传统方式可以多发电45%。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有不同的技术,而且有不同的思路,并且充分利用对未来的愿景,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对设计驱动的变革非常兴奋,它可以改变一切。设计和所有做设计的人都将在解决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的时候发挥巨大作用。世界杯就充分表现出了体育世界的变革速度。在设计过程中,技术在发展,运用的工具和合作的方法都将更多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我向大家发出挑战,那就是要拥抱变革。 我们向大家发出这个挑战,来尽情地想象设计,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欧特克的全体同事都非常期待能够和大家一起走上设计驱动未来的旅途。非常感谢大家可以来参加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我也期待在来年再次见到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到新加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