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南海一号号”商船当年出海,首先要经过哪一管理部门允许?

“南海一号”的遐思_社会新闻_大众网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海上;南海;中国;商船;南宋;贸易;宋朝;瓷器 “南海一号”的遐思'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去阳江海陵岛,自然要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拜访“水晶宫”里那艘如梦如诗般的古船、那艘来自800年前南宋的商船――“南海一号”。穿行于博物馆回廊的展品之间,我嗅到大宋王朝海上贸易的美丽呼吸。,“南海一号”的遐思' />
新闻>社会新闻' />
  ●文长辉  去阳江海陵岛,自然要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拜访“水晶宫”里那艘如梦如诗般的古船、那艘来自800年前南宋的商船――“南海一号”。  一  盛夏时的“水晶宫”,像一位绝世佳人伫立在南海之滨,让海内外的仰慕者纷至沓来。  我的前排,是一队举着“广之旅”旗号的日本游客,他们安静地等待着,和我一样怀着穿越历史时空的奇幻梦想与敬仰。终于,从10米距离的护栏外,我目睹了这艘船舶,它的巨型身躯震撼了我。年轻的解说员说,“南海一号”身长在26米以上、身高8米以上、排水量600吨,载重量达到了800吨。在当时的帆船时代,如此的造船技术和气概是不可想象的。沉船的船头,朝向在西南240度,专家由此推断,这应该是一艘驶向东南亚的商船――按照正常的航行,它行驶在往日由杭州、泉州、广州经南海,驶向东南亚、印度、西亚的航线上。  穿行于博物馆回廊的展品之间,我嗅到大宋王朝海上贸易的美丽呼吸。隔着玻璃,看到那些坚实的松木船舷、成摞成叠的瓷器、露出淤泥的铁器……似乎在远离尘世的历史时间里做着美梦。专家说,整艘船上大约有8万多件文物,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已知的发掘中,出土最多的是五大名窑的瓷器,从景德镇青白瓷、龙泉窑青瓷、磁州窑黑瓷、越窑划花器到广东、福建等地的青瓷和青白瓷,满船名瓷,流光溢彩。难怪,人们总是将海上丝绸之路,称之为“瓷器之路”。  “瓷器之路”的开拓,宋朝居功至伟。它开启了一个空前的海上船舶时代,书写了伟大的航海史诗。有史记载,宋时仅仅广东的瓷器出口总产量,每年就达到了1.3亿件的惊人规模。南宋皇帝宋高宗对此感触至深,他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意思是说,海上贸易利润丰厚,如果管理得当,就会有数百万缗的收入,相当于朝廷年税收十分之一的收入,远胜于向老百姓课税。宋朝之所以富,很大程度上富在海贸、内贸和边贸。南宋在口岸设机构、组舰队、建港口,每隔30里海岸线建设灯塔,导航来往商船,由此催生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彼时的广州,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商贸城市。朝廷专门设有市舶司(北宋开设的全国最早的三个市舶司之一,另外两个是泉州路、杭州路),也就是今天的海事、海贸、行政融合的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了海关、商贸、税务、司法等等多种事务。宋人赵或在《萍洲可谈》里对广州海上船舶的运行有详细的记载,“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杂事。”“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见,指南针已经广泛用于远距离航海,而隔水舱的发明,更增加了舶船抗风、抗沉的能力。如果让多艘船舶组织起来,无疑是一支规模宏大的远洋舰队。  曾经担任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的皇家宗室子弟赵汝适,在《诸蕃志》一书中记载了航行东南亚时的惊讶:流眉国(今马来西亚)“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渤泥国(今文莱)“无器皿,以竹编具多叶为器,食毕则弃之”。也就是说,当时的东南亚众多岛国是以植物叶子和竹编器具为饭碗的。而宋朝生产的外销瓷器,举凡日用之碗盘杯碟,造型美观,釉色滋润,胎质细密,既耐酸耐碱耐高温、又有光滑易洗、价廉物美的好处,无疑为各国人民提供了健康的卫生饮食器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瓷器,更远的使命是去西亚、非洲、去欧洲,进而推动了西方生活器皿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十分推崇中国唐宋以来拓展的海上商贸之路,他评价说,这是一条“创造性的和平交流”之路。  陈列馆里,众多罕见的文物,让人浮想联翩。龙纹手镯、宝石戒指,是不是文莱王室成员所有?漆奁铜镜、朱砂脂粉,是不是波斯人女眷的随身用品?银锭铜钱,可是天竺商人的财宝?一片金页,上刻“韩四郎”的名号,可是泉州或广州商铺的主人?还有更多的来样加工产品,可是哪些欧洲国家的“定制”?一旁的专家说,更多的谜底还有待揭开。相信随着一件件文物的面世,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真相、更多的惊喜。  二  从历史记载和实物证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始于西汉之前。当中原及沿海地区的商贩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从福建、广东等地的港口出发,远航印度,再转运至埃及、罗马之后,归途时就运来了异国的香料、珍奇异宝。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赵昧的墓里,就陪葬了波斯的银盒、非洲的象牙。这说明,距今2200年前,广州就有了与波斯、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交通,一条古老的贸易航线已经形成。  至宋朝,中国的科技、经济、贸易、文化已经卓然领先于世界。影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中,宋朝贡献了四分之三: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评论,“从公元12世纪初至15世纪初,中国有值得自豪的长达三个世纪的航海时代,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主导位置,这个内陆民族也因之获得了海洋民族的特征。”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则有一个世界性的比较,南宋“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在蒙人入侵前夕,中国文明在许多方面正达灿烂的巅峰。一支庞大的沿海船队维持东南沿海商埠与远达广东之间的交通;海上的大帆船则每年趁着季风往来于中国和南洋群岛、印度、非洲东岸和中东一带。”而其时,欧洲人仍然在寻找,他们找不到所向往的东方文明古国的海陆线路,直到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出现。  当时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两个方向,一条是去东亚,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一条是去东南亚、西亚,到东非、地中海,达于欧洲。装满了宋朝瓷器、雕版书籍、绘画、丝织品和铜钱(世界货币)的商船,以舰队的形式,从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四大港出发,三个月之后,便从印度洋带回了马匹、皮革、香料、象牙等等商品。其商业贸易的触角如同巨型章鱼延伸到了波斯湾、地中海、非洲东海岸,包括了今天的印度、罗马、埃及以及肯尼亚、坦桑尼亚。  令人惋惜的是,繁盛的中国对外贸易在元明之际、尤其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渐渐收窄。美国史学家史景迁说,“明朝永乐年间,海上探险热潮兴起,触角远及于印度洋及东非海岸,也为重启贸易往来种下了希望。但这条意义重大的航线,却在1440年代因为经济因素而宣告中断。”到清朝的顺康乾嘉年间,朝廷陷入了进退失措的尴尬境地。禁海则“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开海也只“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也就是说要么一只船也不许出海,要么只许载重6吨以下的船只出海。在这种“禁开”之间,造船业被扼杀了,海上贸易窒息了,畅行全球的贸易通道关闭了。当一个国家将蓝色海岸线封锁了,海洋文明便无法照耀那片广袤的海洋。事实上,“海禁”也是乏力的,禁止了老百姓的生计,禁止不了各式海盗的肆掠。与之同期的西方,葡萄牙、西班牙发展航海业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世界海上贸易强国,英国更是跃居海上霸主。之后的19世纪中叶,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不请自来,强力打开了清朝的锁国之门。  三  今天回看宋明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仿佛可以看到当年成百上千的商船、其旌帆飘扬万里海程的情景,可以感受到航海人闯险滩、斗风浪的悲歌悲情。有人粗略地估计,仅仅南海一域,就有中国古代沉船两千艘以上。  可以想象,公元12世纪初的某一个季夏,一艘开往天竺国(古印度)的宋朝远洋贸易商船,从临安(杭州)出发,经明州(宁波)、泉州、广州抵达南海海域,当天下午却出现了意外险情。这艘商船负荷过重,它最终的选择,是以与海面平行的方式下沉到海底。南海女神为不幸的船舶选了一处有如“平沙落雁”的休眠之地,海泥的“棉被”将船体如婴儿一样包裹起来,不允许任何虾兵蟹将、浮游藻类来打扰,它在此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打捞局和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联合寻找印度古船时,于南海的阳江海域意外发现了精美的南宋瓷片和一条2米长的金腰带。以此为线索,经过20年的潜水探寻,让人大吃一惊――就在今天东平港约20海里的海域,人们看到了那艘巨大的南宋商船。它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迄今发现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庞大、保存最完好的商船,这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  一个让南宋古船回家的计划随之展开。在打捞船“华天龙”号25层楼高的巨臂邀请下,巨大的沉箱像一件胎衣,包裹着“南海一号”进入了海陵岛的“水晶宫”里。  这是一个历史的约定,在经历了这么久的时空期待后,“南海一号”终于有了可托之人、可托时代。走出“水晶宫”,我面前的南海,浩瀚无垠,波澜不惊,可我分明听到了起航的声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的大幕已经拉开,时代的黄钟大吕已经敲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日前,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了来自中科院植物所、动物所、山地所、成都生物所以及环保部环境科学院等机构的十余名生态专家学者组成科学考察团,进入日地震发生后即已关闭的九寨沟,对震后一个多月以来九寨沟的自然景观损毁情况、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
09-20 08-09四川在线
09-20 22-09大众网
成都双流区的朱郑氏如果自称“最牛00后”,恐怕没人敢反对,因为满大街的“00后”都比她晚生了100年,最起码得叫她祖祖。9月21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初二,朱郑氏的子孙们都将回到朱家院子,摆一次丰盛热闹的九大碗,为老人庆祝117岁大寿。
09-20 11-09华西都市报
有网友指出,篱苑书屋一本《余秋雨精品集》的作者介绍部分却印着“可爱淘自述”字样 潘希:目前书屋内70%以上的书是读者以公益的名义捐给书屋的,剩下30%是买的套装书,我敢肯定我买的书绝对不是翻版。北青报:出现这些盗版书,即使是读者捐来的,很多人也会质疑书...
09-20 11-09北京青年报
据日媒报道,针对下届众院选举来临之际出现改变消费税增税所得财源用途的方案,日本执政党和政府内部出现了很多困惑和反对的声音。2019年10月税率提高至10%所得到的增收部分中约两成将用于完善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约八成用于减轻基础养老金的国库负担和国家...
09-20 19-09中国新闻网
9月19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救援人员赶往一处废墟搜救。墨西哥中部19日发生7.1级地震。
09-20 19-09新华社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J/ L. Z2 \! E) B&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7 _" e8 Q# D1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e# O" @" c/ a, Q% U&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B, Q' P9 ^; W" D7 L&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要弄清楚这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这位读书人从杭州出发到长安 科举考试出发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从洛阳通到北京,因此他不可能经过永济渠,本题选C。考点:隋朝的大运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我国首次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两部门要求把思政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的优秀课程/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反映传统文化课文将占三成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江南海一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