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有机溶剂中分离单质碘,蒸发和蒸馏的区别还是蒸馏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754套总数:5810641套专访:3234部会员:363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第1节第2课时《蒸馏和萃取》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第1节第2课时《蒸馏和萃取》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7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3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5.(2013·福州八中高一期末)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指出下列做法中分别应用了哪些分离方法? a.熬煮中药________________ b.分离豆浆和豆渣________________ c.除去水中的沙子________________ d.用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 e.海水淡化________________ f.从溴水中提取溴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萃取 b.过滤 c.过滤
d.蒸发 e.蒸馏 f.萃取 新提升·达标作业 (点此链接) 新视点·专家博客 气密性的检查 如图所示,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的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检查气密性时,一定要注意两端“封死”。例如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对图A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左边试管里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后再检查; 对图B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安全漏斗里加水封闭漏斗颈后再检查; 对图C所示的装置,可先打开导气管活塞向试管中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关闭导气管活塞,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后使之出现液面的压强差,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判断气密性的良好与否。 温馨提示:(1)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接下来的操作便是分液,分液可以单独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2)一般溴水是橙红色,碘水是紫色。 4.萃取与分液的案例——用四氯化碳从碘的饱和水溶液中萃取碘。 以下是用CCl4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的操作示意图: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①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在下层 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颜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④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慢慢流出 打开玻璃塞,使漏斗内外气压相等,便于液体流出 3.几种常见的漏斗: (1)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溶解易溶气体。 (2)长颈漏斗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3)分液漏斗用于萃取或分离或组装气体发生器。分液漏斗用普通玻璃制成的,有球形、锥形和筒形等多种式样,规格有50 mL、100 mL、150 mL、250 mL等几种。球形分液漏斗的颈较长,多用作制气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锥形分液漏斗的颈较短,常用作萃取操作的仪器。 4.分液漏斗使用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不漏水的分液漏斗方可使用。 (2)分液时,先将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凹槽对准漏斗口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能够顺利流下。 (3)分液漏斗内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口尖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5)分液漏斗不能加热。分液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长时间不用的分液漏斗要把旋塞处擦拭干净,塞芯与塞槽之间放一纸条,以防磨砂处黏连。 5.萃取与分液的区别 萃取与分液使用的主要仪器虽都为分液漏斗,但分液不一定要萃取,只要互不相溶的液体,即可用分液法分离;而萃取后的分离必然进行分液操作。 ●典例剖析
(2014·试题调研)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1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颈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H→________→E→F。 (2)上述G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E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只要对萃取、分液的操作步骤,即检漏→装液→振荡→静置→放液(先下后上)能够在头脑中迅速再现,便可根据题目要求顺利作答。萃取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是两种溶剂不能互溶;第二是溶质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要相差很大;第三是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答案】 (1)C B D G (2)使分液漏斗内外大气相通,保证液体顺利流下 (3)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下,且使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4)CCl4与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很多 ●活学巧练 2.(2013·南郑中学高一期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C.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D.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解析】 萃取需使用的仪器有分液漏斗、铁架台、铁圈或三角架,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A项正确;用四氯化碳做萃取剂是因为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所以四氯化碳能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碘溶于四氯化碳是紫红色的,B、D两项均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溶有碘的四氯化碳应在下层,从下口流出,C项错误。 【答案】 C ●思维导图 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细品教材 1.物质的检验 (1)物理方法 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有观察法、闻气法和溶解法等。 (2)化学方法 根据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的特殊现象来加以检验。有燃烧法、指示剂法和试剂法等。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关系 分离 提纯 含义 把混合物的各成分分开 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除去 区别 分开后的各物质要恢复原来的状态 杂质不必恢复原状态 物理方法 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 化学方法 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三必须”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带入新杂质);除杂途径必须最佳。 ●典例剖析 【答案】 C
●活学巧练 3.某溶液中含有Ba2+、Ag+、Cu2+三种离子,现用①NaOH溶液、②K2SO4溶液、③盐酸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则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 本题关键是对“逐一沉淀”的理解,即每一步滴加的试剂只能沉淀分离出一种离子。若先滴入NaOH溶液,同时产生沉淀的离子有Ag+(先出现AgOH沉淀,马上分解为Ag2O沉淀和H2O)、Cu2+[Cu(OH)2沉淀];若先加入K2SO4溶液,同时产生沉淀的离子有Ag+(Ag2SO4微溶)、Ba2+(BaSO4沉淀);若先加入盐酸,只先沉淀Ag+(AgCl沉淀),再加K2SO4溶液,沉淀Ba2+,最后加NaOH溶液,沉淀Cu2+。 【答案】 B 新考题·随堂自测 1.(2014·试题调研)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解析】 漏斗用于过滤,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 【答案】 C 2.(2014·辽宁沈阳质检一)中学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到下列实验装置,其中不可用于物质分离的装置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的实验装置,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能力。分液漏斗可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分层的液体,A选项正确;普通漏斗可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B选项正确;酸、碱式滴定管只能量取液体,不能进行物质分离,C选项错误;蒸馏可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D选项正确。 【答案】 C 3.(2013·嘉峪关市一中高一期末)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酒精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过滤 萃取 分液
B.萃取 分液 蒸馏 C.分液 蒸馏 萃取
D.萃取 蒸馏 分液 【解析】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②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且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用萃取法。 【答案】 C 4.(2013·嘉积中学高一期末)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现有甲和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萃取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g·mL-1) 在水中的溶解性 甲 -98 37.5 0.93 可溶 乙 -48 95 0.90 可溶 【解析】 蒸馏是适用于相互溶解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蒸发是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分离出溶于溶剂中溶质的方法。过滤是把不溶于某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萃取是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分离出来,一般和分液同时进行。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甲、乙两种物质都溶于水且密度相近,而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答案】 A 新情境·激趣入题 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衣服上沾一些油、墨是常有的事,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有没有办法赶走衣服上的这些不速之客呢? 如果你在吃饭时,衣服上沾了些肉汤,或者在印报时,沾了点油墨,可以请汽油来帮忙:在油迹处用汽油揉洗,把油脂从衣服上溶解下来,这样便能除掉油迹。很多有机化学溶剂,如四氯化碳、乙醚等,也都能很好地溶解油脂,不过,不如汽油那样容易弄到罢了。 墨是烟炱做的。按照化学成分来说,烟炱就是碳。翻遍所有的化学书籍,你找不到一种溶剂能将碳溶解。很明显,想用什么溶剂来把墨迹从衣服上溶解掉,这是办不到的。然而可以另找办法:一旦沾上墨迹后,你应该立刻把衣服脱下来浸在水中,用饭粒搓洗,这样可以洗去墨迹。 总之,衣服沾了油、墨之后不要着急,我们总有办法让它们消失。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科学,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寻找开启化学殿堂的金钥匙,早日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这儿有你丰富的营养,伴你走过多梦的年华。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CCl4(苯、汽油)
产生白色沉淀
无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5.向混有Na2SO4的NaCl溶液中,先滴入几滴稀盐酸,无________生成;再滴入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沉淀
Na2SO4+BaCl2===BaSO4↓+2NaCl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萃取操作过程中,①倒转分液漏斗,振荡时,要适时旋开活塞放气;②分液时要把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提示:操作①分液漏斗倒转振荡时,因萃取剂多为有机溶剂,蒸气压较大,如不放气,使内外气压不平衡,有时会冲出塞子。操作②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查资料后向同学们介绍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名称,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2)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可不可以随便放? (3)在蒸馏烧瓶中要加入少量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提示: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温度计——测量温度;冷凝管——用于冷凝气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水蒸气的温度,所以它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新思维·名师讲堂 ●思维导图 蒸馏
●细品教材 1.原理:蒸馏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它适用于相互溶解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的分离。 通过蒸馏可以把混在液体里的难挥发的物质去掉,也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锥形瓶。实验仪器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 温馨提示:(1)蒸馏装置的组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拆卸顺序相反。 (2)与自来水蒸馏装置的两点区别 ①蒸馏烧瓶~圆底烧瓶。 自来水蒸馏用圆底烧瓶,因为目的只有一个,即只收集蒸馏水,而一般的蒸馏需得到多种馏分。 ②有温度计~无温度计。 常温下,水的沸点是100 ℃,无需温度计,加热沸腾即可,而一般的蒸馏得到多种馏分,需用温度计测量各馏分的沸点。 3.蒸馏操作的五个注意点 (1)加热方式。 蒸馏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2)沸石(碎瓷片)的作用。 蒸馏烧瓶中需要加沸石(碎瓷片),目的是防暴沸。 (3)溶液体积。 溶液体积不超过蒸馏烧瓶的2/3,不可将溶液蒸干。 (4)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相平,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气温度。 (5)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 与蒸气流向相反,即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目的是增强冷凝效果。 4.蒸发与蒸馏操作的比较 (1)蒸发与蒸馏是混合物分离的重要操作,二者都需加热,但意义不同,学生易搞混。 蒸发: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分离出溶于溶剂中溶质的方法。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温馨提示:①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把滤液(或溶液)倒入蒸发皿里,再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见右图。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注意: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如果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上石棉网。 ②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汽化),并使其冷凝(液化)的操作过程。蒸馏的目的是从溶液中分离出某种纯液态物质。它要求溶液中的其他组分是难挥发的或沸点与馏出物相差很大的物质。如用天然水制取蒸馏水,从烧酒中提取酒精等。 在蒸馏前,装置气密性要好,为了防止暴沸,加热前放入几片碎瓷片,先接通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停止加热后仍要继续通冷却水一段时间。 ●典例剖析
(2013·南郑中学高一期中)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完蒸馏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正确。 (2)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是否正确。 (3)沸石的有无及作用。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不对,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错误。撤去酒精灯后,还有余热,仍有水蒸气逸出,故后停冷凝水。 【答案】 (1)温度计水银球未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反了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 防止暴沸 (4)先撤酒精灯 ●活学巧练 1.(2013·琼海高一检测)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 【解析】 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蒸馏烧瓶的2/3,加沸石(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A正确;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相平,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气温度,B错误;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应与蒸气流向相反,C正确;因容器中可能有杂质,故开始馏出的部分应弃去,D正确。 【答案】 B ●思维导图 萃取与分液 ●细品教材 1.萃取、分液 (1)概述 (2)萃取和分液操作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等。 2.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选择“三原则”。 ①与另一种溶剂互不相溶; ②与被萃取的物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2)常见的三种萃取剂。 3.萃取、分液的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 (2)操作注意事项——“三防止两保证”。 操作 目的 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发生危险 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保证”分液漏斗内大气压与外界相同,使液体顺利流下 分液时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紧贴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飞溅 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 “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沾附下层液体 成才之路·化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1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 1.1.1 集合的概念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章 1.1.1 集合的概念 第2课时 蒸馏和萃取 第一章 1.1.1 集合的概念 新情境·激趣入题 方法警示探究
新知识·预习探究 新思维·名师讲堂 新提升·达标作业 新视点·专家博客 新考题·随堂自测
●新知预习
3.Cl-的检验
(1)自来水____________,说明自来水中________。
(2)蒸馏水____________,说明蒸馏水中________。
4.SO的检验
未知溶液________产生________。
结论:原溶液中含有SO。
离子 试剂 现象 原理
H+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蓝色石蕊试液 ①呈红色②呈红色
Ag+ HCl溶液、HNO3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HNO3 Ag++Cl-===AgCl↓(无其他离子干扰)
Ba2+ 先加Na2SO4溶液,后加HCl 产生白色沉淀,加HCl后沉淀不消失 SO+Ba2+===BaSO4↓
离子 检验方法
OH- 酸碱指示剂
可溶性盐酸盐(Cl-) 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如AgNO3+NaCl===AgCl↓+NaNO3
可溶性硫酸(SO) 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如BaCl2+Na2SO4===BaSO4↓+2NaCl
可溶性碳酸(CO) 与硝酸(或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如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
(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典型离子的检验。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
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变浑浊
故A项CO干扰,B项Ag+干扰,D项HCO干扰,选C。
【误区警示】 (1)AgCl和Ag2CO3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AgCl不溶于HNO3,而Ag2CO3溶于HNO3。
(2)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为BaSO4,也可为AgCl,且二者均不溶于稀HNO3,但当先加入HCl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一定无Ag+,再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SO。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知识点 &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习题详情
9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6%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过滤&,③萃取、分液&;(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BC&.A.酒精&&&B.四氯化碳&&&C.苯(3)实验操作③中,实验室已有烧杯、玻璃棒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锥形瓶&.(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①缺石棉网&;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受热比较均匀,温度容易控制&,最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里聚集(填仪器名称).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③___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利用溶解性的差异来分析;(2)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据此来选择合适的试剂;(3)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需要用到分液;(4)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水银球应与烧瓶支管口相平;(5)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试管内或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具有长时间加热温度保持恒定的特点.
解:(1)①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③将碘水中的碘单质萃取出来,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即可,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2)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故可用四氯化碳或苯,故答案为:BC;(3)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需要用到分液,分液需要用到分液漏斗、锥形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锥形瓶;(4)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水银球应与烧瓶支管口相平.故答案为:缺石棉网;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5)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试管内或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具有长时间加热温度保持恒定的特点.四氯化碳沸点:76.8℃,碘单质沸点为184℃,故最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里聚集,故答案为:受热比较均匀,温度容易控制;蒸馏烧瓶.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学习中注意掌握过滤、萃取、蒸馏等操作,属于实验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③___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③___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主要考察你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与“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③___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相似的题目:
在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3种.80%的非金属元素在社会中占重要位置.如C、N、O、Si、Cl等.(1)氯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该元素的简单阴离子核外电子排是&&&&.(2)由氮元素与硅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于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因为它属于&&&&晶体,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3)下列事实能说明氯与氧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选填编号)a.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氧多&&&&&&&&&&&&&&&b.酸性:HCl>H2Oc.ClO2中氯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d.沸点:H2O>HCl(4)与Cl2相比较,ClO2处理水时被还原成Cl-,不生成有机氯代物等有害物质.工业上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ClO2,反应如下:NaClO2+HCl→ClO2↑+&&&&(没有配平).上述方程式中,缺项物质是&&&&,配平方程式,并补全反应物系数.(5)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生成0.2mol 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6)ClO2对污水中Fe2+、Mn2+、S2-和CN-等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某污水中含CN-amg/L,现用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处理100m3这种污水,至少需要ClO2&&&&&mol.
(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气体物质和各种盐类.人类在陆地上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可以找到80多种.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回答下列问题:(1)蒸馏法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技术和工艺比较完备,但由于使用大量燃煤,因此能耗多、排污量大.为克服蒸馏法海水淡化的缺陷,请你对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工艺提出一条改进建议&&&&.(2)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也是常用的水处理技术.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写出聚丙烯酸钠单体的结构简式&&&&.(3)空气吹出法是目前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常用方法,流程如下(苦卤:海水蒸发结晶分离出食盐后的母液):①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②从反应③后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溴的方法是&&&&.(4)苦卤中含有NaCl、MgCl2、KCl、MgSO4.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如何测定苦卤中MgCl2的含量&&&&.
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的卤素离子有(  )
2关于碘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3关于漂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关于碘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3关于漂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③___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A.酒精B.四氯化碳C.苯(3)实验操作③中,实验室已有烧杯、玻璃棒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②____;③____.(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里聚集(填仪器名称).”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③___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A.酒精B.四氯化碳C.苯(3)实验操作③中,实验室已有烧杯、玻璃棒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②____;③____.(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里聚集(填仪器名称).”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发和蒸馏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