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第12段详写

拒绝访问 | www.gkstk.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kstk.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b4f27b070c43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由公文易网(www.govyi.com)编辑 tk 精心整理,可为2018年写作与“西门豹,教育,官绅,破除迷信,体会”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的相关图片,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2、通过课件展示的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感受西门豹的智慧。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教学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学情回顾(出示课件:)1、课文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的,起因_____,经过________,结果_______。2、文章详略分明,详写的是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2、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感受西门豹的智慧。三、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完成下表:西门豹(询问)老大爷(回答)了解到的情况1、 填表格2、小结: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天灾人祸) (课件出示)3、了解了情况后,西门豹是怎样说的呢?&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 课件出示)(一语双关,送新娘实际是救新娘,送巫婆上西天。)(指导朗读: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过渡:西门豹摸清了底细,心里有了数,并且还要亲自去送新娘,看来好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四、学习西门豹破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过程: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语句,并做批注。(2)这些办法妙在哪里?学习方法:找出重点句子,朗读体会,然后小组交流。2、自学、划出重点语句、并做批注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相关语句(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将计就计,惩治巫婆)指导朗读(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因为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了漳河。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假戏真做,惩治官绅)指导朗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再急些;&麻烦&一词可以读得再客气些,因为西门豹本来就要严惩官绅头子的,但是要不露声色,这样才更能体现西门豹的做法巧妙。)你能试试吗?(生读&&学生评价&&齐读)(3)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讲究策略、区别对待)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他们害怕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官绅们害怕的样子)4、西门豹惩治恶人做了些什么?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教育百姓5、假如你是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经过会怎么说?(官绅、乡里的书生、农夫、小孩)6、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而要如此大费周折呢?五、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六、过渡:西门豹破除迷信后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与开头哪些地方相照应?昔日的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今日的邺地:欣欣向荣安居乐业小结:前后照应、对比,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七、打油诗总结课文河伯娶媳愚弄人,无知百姓信鬼神。人烟稀少田荒芜,邺地何时脱清贫?西门大人来上任,巧施妙计破迷信。话中有话语双关,一世英明传到今。八、拓展延伸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观察和思考事物。&看来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tk)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gov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大河报》【漳河故事】系列之一西门豹四两拨千斤【邺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85贴子:
《大河报》【漳河故事】系列之一西门豹四两拨千斤收藏
“漳河故事”系列之一西门豹四两拨千斤&【上篇】&&
〔&姚伟/文图&大河报&&08:23:57&〕&
  
&&&&“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
  这是漳河两岸广为流传的一则民谣,说的是已成千古之谜的曹操墓,在著名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并非关于曹操墓地传说的唯一“版本”,还有一种传说是:曹操墓在漳河河底,很多年前,一个被拦腰斩断的尸体浮出漳河,顺流漂去。有人说那是盗墓人中了水底曹操墓暗藏利刃的招儿。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说法是,曹操真墓还有72座疑冢,都散落在漳河两岸……诸多的说法,让已离开这个世界1700多年的曹操仍显得神秘莫测。
  漳河是河南省最北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山西,从太行山奔流而下,横贯豫北冀南平原,最后注入海河。如今这条河的名头并不响亮,但在历史上,这条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河流,却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1800年前,一代英雄曹操引漳河之水围困袁尚的邺城,攻克后把这里经营为曹氏的根据地。从此,除外出征伐外,曹氏父子一直居住邺城,不再回汉献帝所在的许都。此后,曹操先后受封为丞相、魏公、魏王,邺城内建起了丞相府、魏王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曹操多次下达求贤令,招揽天下人才,于是邺城一时英才汇聚,形成了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这些饱经战乱的文人写下大量慷慨刚健的作品,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建安文学”。
  曹操之后数百年,漳河边的邺城一直是河朔(古称黄河进入华北平原后的以北地区)政治中心和战略要地。
  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博、慕容复处心积虑梦想恢复的大燕,以及后赵、冉魏、东魏、北齐均建都于邺。在那场空前的民族大冲撞、大融合中,苻坚、王猛、慕容垂、高欢等先后成为邺城的主角,在漳河岸边上演了惊天动地的传奇,并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公元580年,杨坚手下名将韦孝宽为统一北方,曾焚毁邺城,将邺城百姓南迁40里到今天的安阳市区。从此,安阳被称为“邺”,成为这一带的中心城市。据安阳市文联主席张坚介绍,过去这段漳河两岸都属安阳管辖,1952年之前,漳河北岸的临漳、武安、陟县等都长期隶属安阳。到现在这些地方的方言还和安阳一样,其文化传承与安阳实为一个体系。后来漳河北岸虽然划归河北管辖,这段河几乎成了河南、河北的界河,但作为一个有深厚内涵的历史文化概念,“邺地”不会因为这区区数十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而完全割裂开。
  “邺”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春秋末年,但那时这里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漳河水势凶猛、暴虐成性。后来漳河两岸成为曹操、高欢们“人见人爱”的好地方,除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之外,还要归功于另一个著名的人物——西门豹。春秋末年,西门豹来到漳河岸边出任邺令,他所做的事情泽被苍生后世两千年,使漳河两岸成为一块福地。
西门豹祠
成了“烂尾庙”
  因为投巫于河的故事被选入小学教材,除暴安良的西门豹自然成了知名度极高的古人。
  大多数读者可能不知道西门豹祠在什么地方,其实你可能曾经多次与它擦肩而过。这只能说当初为西门豹建祠堂的人太会选地方了,西门豹祠北临漳河,西边数十米是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东边数十米则是另一交通大动脉107国道。记者采访过的古迹许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西门豹祠却大不相同。
  这里如今是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的地盘。在安阳县县志办原主任许作民先生的陪同下,记者来到西门豹祠。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呈现在眼前的西门豹祠却是一座只建了一半、显然已经停工多时的建筑,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来说,记者看到的是一座“烂尾庙”。
  “烂尾庙”建在一块台地上,比一般农村的房屋庞大,已建起墙体及几十根廊柱,但没有屋顶,看不出会是个什么样式的建筑。廊柱上端成簇的钢筋裸露着,戳向天空,廊柱上的水泥白得刺眼。
  大堆的桐木垛在“烂尾庙”东边的空地上,几位农民正在进行木材交易。记者和许作民先生下了车,正忙活的农民停下手头的生意,好奇地看着我们。一位农民把记者当成了老板,指着“烂尾庙”热情地介绍:“你们是来投资的吧?钱投到这儿保证有赚头,西门豹可是全国、全世界都知道的人!”
  农民们说,这地方自古就是西门豹祠,民国时张作霖、吴佩孚在这一带点燃战火,不长眼的炮弹把西门豹祠炸成了一片废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河南省委的一位领导专门拨款5万元让重修祠堂,可是这笔钱不知道被挪用到什么地方了,这个地方还是废墟一片。前些年,附近村民集资想重修西门豹祠,为了省钱,没敢用木结构,而选择了用钢筋混凝土“冒充”木结构,即便是这样,盖了一半还是没了钱,只好停工搁这儿了。看到记者对西门豹祠感兴趣,村民就以为是想投资修祠的主儿,显然有点“病急乱投医”了。西门豹是2400多年前行走在这块地面上的人物,2000多年过去了,这地面上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老百姓至今还记挂着为他重修祠堂,虽然弄成了“烂尾庙”,但如果西门豹地下有知,心里也应该是很高兴吧。
  “烂尾庙”西有一堵碑墙,内镶四块古碑,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年间的“西门大夫庙记碑”,现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碑墙是古西门豹祠留下的唯一遗迹。知识渊博的许作民先生介绍说,西门豹祠始建于何时不详,但不晚于东汉。因为曹操临死前立下遗命,让曹丕把他安葬在西门豹祠西的高地上,这是今天能见到的有关西门豹祠的最早记载。
  后来史书上有关西门豹祠的记载就很多了。唐代房玄龄等人的《晋书》写得有些悬乎:前秦之主苻坚(就是那位淝水之战被打得“草木皆兵”的主儿,其实是位极为英明伟大的君主)的母亲曾经在漳河游玩,“祈子于西门豹祠,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坚焉”。那时的邺城是后赵的国都,史书记载那时曾对西门豹祠做过一次大规模的修葺。
  西门豹祠第一次被彻底毁掉是在北齐年间,被毁的原因也有些怪诞:那年邺地大旱,北齐皇帝高洋向西门豹祈雨,结果老天还是滴雨不下,于是高洋大怒,下令“毁西门豹祠,掘其冢”。
  在漳河一带,民间也称西门豹为“豹神”。在缺钱停建的“烂尾庙”西侧,有人用红砖垒起了十几座三堵墙围成的“小房子”,不到一人高,两三平方米大,分别供着“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的牌位。最北头两座小房子稍微大一些,分别供着“七十二全神”和“西门豹”的牌位。不远处京广铁路上不时有列车隆隆驶过,农民王先生坐在牌位前,静静抽着烟,牌位旁边竖着一根点燃的香烟,细细的烟雾袅袅而起,渐次散于无形。王先生告诉记者:“你信什么就有什么,不信就什么也没有。在这里坐坐,心静。”
  西门豹死了,庙建起来了,他就被当成了神。对于以投巫扬名天下的西门豹来说,这无疑颇有反讽的意味。对西门豹的尊崇,是迷信、敬重还是信仰?一时之间,记者也分辨不清楚。但我觉得很清楚的有两件事,一是西门豹祠所承载的历史极其厚重,可以让人展开无尽遐思;一是对鬼神这一套,西门豹自己是一点也不信,所以他才能看出当初邺地巫婆背后耍的鬼把戏,不露声色地将其彻底揭穿。
借水鬼娶妻
惩治腐败
  记者曾多次乘车跨越漳河大桥,但很惭愧,我从来没注意过这条河流。对西门豹祠有所了解之后,我又来到了漳河岸边。
  一条细流蜿蜒在深深河谷的底部,水弱而流缓。宽阔的河谷中,片片青青的麦苗之间,是枯黄的衰草。这其实已经不是漳河,只是漳河的骨骼。只有陡深宽阔的河谷,能依稀让人想象到这条河流曾经的奔涌凶猛。
  让光阴的列车倒退2400多年,让不同时代漳河岸边的画面,在车窗外飞闪而过,我们就能看到过去的漳河:浊浪翻滚,宽阔浩荡,深不可测,如同一只太行山下来的猛虎,咆哮着扑向广袤的平原。
  同样深不可测的,还有西门豹的眼睛。对于他来说,驯服猛虎般充满野性的漳河,是似乎不可完成但又必须承担的使命。来到漳河就任邺令,是西门豹一生中的机会,同时也是空前的考验。上任伊始,西门豹站在漳河岸边,将宽袍大袖背在身后,拧眉注视着漳水。他知道,这一带天灾人祸惨烈,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西门豹肩膀上搁着的,是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的信任。
  邺地是魏国新得到的一块土地,是魏国向太行山以东发展的跳板,这里位于上党、邯郸之间,是魏与韩、赵接壤的军事重镇。谁是有作为能担当的英才?以识人著称的翟璜向魏文侯力荐西门豹。西门豹是一员武将,乐羊(名将乐毅的祖先)灭中山国时,他担任前部先锋,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魏文侯不再踌躇,任命西门豹担任邺令。
  初到邺城时,西门豹面临的问题多多,邺地平原多是盐碱地,粮食产量低,而漳河水势狂暴,常常泛滥成灾。深入百姓一番“访贫问苦”,他发现最让老百姓痛苦的还不是天灾,而是人祸。邺地有一习俗:每年要为河伯娶妻。就是找个姑娘,举行个仪式,抛入河中了事。河伯其实是古代的水鬼,他名叫“冯夷”。相传冯夷本来是个人,有一天在黄河洗澡,不慎淹死了。不知道怎么阴差阳错,这个不怎么会游泳的人,淹死后不但会游泳了,还变成了神通广大的水鬼,可以兴风作浪,使河水泛滥成灾。即使现在,也还有许多人相信,被水淹死的会成水鬼,被车撞死的成路鬼,吊树死的成冤鬼,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西门豹了解到,邺地的这种习俗,其实背后有人操纵,隐藏着一个贪污腐败大案。当地的巫婆与“三老”、“廷掾”等地方官吏,利用老百姓对漳河的恐惧,以“替河伯娶妇”的名义大搞摊派,每年搜刮民财数百万,只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其余私分。最苦的就是有适龄女儿的人家,为了自家女儿能活命,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远走他乡,留下来的老百姓负担自然越来越重,于是更多的人向外逃亡。这样的恶性循环,使邺地经济濒于崩溃。
  西门豹是个性急的人,嫉恶如仇,史书上说他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得不“佩韦自缓”。或许是因为时时的自我提醒,西门豹没有与以“习俗”为名进行的贪污腐败行为“角力”,而是选择了轻巧的斗智策略,使出了类似《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绝技“斗转星移”的招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谁说有河伯?那就让他去见见河伯!
  西门豹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他提出要参加一年一度的为河伯娶妻的仪式,那些巫婆和官吏被麻痹了,说不定还边数着赃钱边笑西门豹够傻。
  那天的仪式像往常一样热闹。老巫婆带着几十个徒弟,“三老”、“廷掾”们前呼后拥,在邺地数千百姓的围观中聚集到漳河岸边。西门豹接下来的举动很有点像周星驰一本正经搞笑的演技,仪式将要开始,他煞有介事地让人叫来巫婆为河伯选中的“媳妇”,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训斥巫婆办事不力,新妇不够漂亮,声言要找个漂亮姑娘,过两天再给河伯送去。为了让河伯老人家知道推迟婚期的原因,要劳驾老巫婆去通知一声。于是,西门豹的卫士不由分说,抓起老巫婆扔进河里。
  西门豹面向漳河,恭敬肃立,静静等候回音。漳河边一片哗然,“三老”、“廷掾”们一时惊慌失措、胆战心惊,不知道西门豹还要做出什么事。
  过了一会儿,不见老巫婆回来,西门豹焦躁起来,让巫婆的徒弟再去传口信,卫兵抓起一个花容失色、大呼小叫的小女巫扔进河中。这样先后“派去了”三个小女巫,却不见一个回来。西门豹转身看着“三老”:“巫婆和她的徒弟都是女的,不会办事,烦你们做我的使者去见河伯吧!”丧魂失魄的“三老”被扔进河中,还是有去无回。西门豹又转身向“廷掾”、“长老”说,这些人怎么都恁不会办事呢?这可怎么办?贪官们直到此时才回过神儿来,知道西门豹不是傻子。他们个个脸如死灰,既不敢再装糊涂,又没法说破,于是啥话不说,纷纷跪倒在地,鸡叨米般可劲磕头,像没人知道疼了。
  看着他们额上的血滴满地面,西门豹不动声色,继续一本正经:“你们起来吧,看样子河伯待客很热情啊,他们暂时回不来,你们也都退下去吧。”
  从此,邺地再也没人敢提“为河伯娶妇”的事了。
  有个朋友曾说,西门豹把人活活地投进河里,未免太残酷了,这话有道理。照现代的法律量刑,那些被扔进河里的人大概也有够着死刑的,只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西门豹行刑的方式的确有些残酷。但西门豹面对的,不仅是寻常的贪官污吏,还有根深蒂固的恶俗,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方式,沿袭多年的习俗恐怕不会戛然而止。
  从效果看,西门豹举重若轻,一举铲除恶俗,挽救了众多少女的生命,同时使邺地众多有女儿的人家从恐惧中解脱出来,背井离乡的人也敢回归故土了。并且此举制止了贪污腐败,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从而使邺地稳定下来。这是由乱到治的一个大转折。在那样的年代,想在短时期内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投巫于河之后,西门豹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狂暴肆虐的漳河该如何对付?&(未完待续)
&行经百度水,只是一漳河。
  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
  出山通远脉,兼雨作洪波。
  偏入曹刘赋,东流邺下过。
  三曹七子及鲍照、岑参、乾隆、毛泽东等等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曾在漳河边上放声吟咏,而以上则是明代诗人谢榛所感悟的漳河。这条“兼雨作洪波”的河流,曾经是邺地的心腹大患。
  西门豹施展“乾坤大挪移”的手段,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轻轻巧巧就将为祸邺地的巫婆一干人等收拾了。一出手就赢得了满堂彩,消除了一大祸端,初步安定了邺地民心。
  但西门豹还有一个更大的对手,那就是水势凶猛、暴虐成性的漳河。这是邺地的“命门”,如果对漳河无可奈何,任由其泛滥成灾,那么很可能不久之后,“为河伯娶妇”之类的把戏就会换个面孔卷土重来。
  对付汹涌的漳河,更是只能智取,不能力敌。
  西门豹再次使出了轻巧手段,“缰绳”套在了野性十足的漳河上,这条亘古以来但知为害一方的河流“收敛”了性子,乖乖地开始造福邺地。据史书记载,西门豹不但化解了漳河水势,而且让邺地贫瘠的田野变成一片沃土。当时魏国的土地制度,是每人100亩地,唯独邺地是每人200亩地,因为这里的土地太贫瘠了,每亩地收成只是其他地方的一半;西门豹治理漳河之后,这里的田地变为沃土,每亩地的收成比别的地方多出一倍!邺地成了最富庶的地方,对魏国向太行山以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富有创造性的西门豹找到了化水害为水利的巧妙办法,但治理漳河是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由于史书记载缺失,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个中详情,但西门豹为此付出心血良多,却是确定无疑的事情。
  遗憾的是,后世谈及西门豹,大多喜欢说起极富戏剧性的投巫事件,而对于造福后世苍生两千多年的西门豹渠,则大多语焉不详。
中国淤灌第一人
  北宋年间,包括安阳在内的黄河以北地域常为契丹所侵掠,朝廷上下深为忧虑。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太常博士王沿上书,认为以往政府实行的妥协求和政策不可取,为求得边境安宁,必须务农实边。他认为黄河以北农业兴盛了,御敌能力必然大为增强,此乃御敌之上策。王沿提出的办法,就是在漳河等地实行淤灌。
  王沿的意见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当时洺州(治在今河北邯郸东北)通判王轸提出不同意见,他说“漳河岸高水下,未易疏导;又其流浊,不可溉田”,认为王沿是一厢情愿,利用漳河灌溉在技术上几乎行不通,并且效果也不会好。
  “二王”之争针锋相对。王沿追溯了漳河一带古人引浑水灌溉发展农业的历史经验以及后代淤灌事业中辍的教训。他认为:“夫漳水一石,其泥数斗,古人以为利,今人以为害,系乎用与不用者尔。”也就是说,对泥沙不能单纯看到害处,还要看到益处,能否变害为利,要看你有没有超乎常规的创造性和想像力。王沿表示,自己“愿募民复十二渠,渠复则水分,水分则无奔决之患,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贫瘠的盐碱地)之田变为膏腴”。
  王沿的观点得到宋仁宗的称赞,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未实行。到四五十年后,在王安石变法的高潮中,放淤才在北方大规模推行,国家投资占到当时财政总收入的千分之一,汴水、漳河、黄河、滹沱河、永定河等河流先后建起淤灌设施。所取得的效果极明显,著名科学家沈括的评价是:“(黄河以北)惟大河、滹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淤淀不至处,悉是斥卤,不可种艺。”过去每亩“旧值三两千,收谷五七斗。自灌淤后,其值三倍,所收至三两石”。
  王沿的高见和王安石的实践,其实都受到了一个先驱者的启发,那就是西门豹。
  王沿所说“愿募民(修)复”的“十二渠”,就是由西门豹开创的著名的引漳水利工程,那可以说是一条古代的“红旗渠”。
  王轸说得没错,漳河“岸高水下”,多雨季节水势汹涌,肆意横流;平时需要灌溉田地时却有水用不上。但王轸不知道的是,早他1400多年,西门豹就找到了对付漳河的办法。按现有史料记载,西门豹是中国最早实行淤灌并获得极大成功的人。
  漳河有两大支流,一是浊漳河,古称潞水、潞川,水浊如黄河。而一条是清漳河,出了太行山,这两条河汇流成漳河。所以漳河的水量和泥沙含量很大,春夏季节,极易泛滥成灾。
  另外,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漳河两岸平原多是“千古斥卤(盐碱)”之地,土地瘠薄,产量很低,按照魏国的土地制度,每人分地100亩,独邺地每人200亩,可知此处地广人稀,土地贫瘠。
  邺地有如此环境,足见造化弄人。
  如今我们已无从知道西门豹是如何踏勘漳河两岸地形,如何勘破造化的奥秘。但我们知道的是他让邺地“两害相攻成其利”,设计并动员邺地百姓修建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水利工程,漳河不是“岸高水下”吗?西门豹就在上游的黄土塬地带凿开漳河南岸,利用自然落差,引水入渠自流灌溉下游平原。这就是后来被邺地百姓称为“西门渠”的引漳十二渠,这个工程一举三得:一是分杀了漳河水势,如同给这条野性河流套上了“缰绳”;二是利用水力冲洗田地中的盐碱;三是利用漳河水夹带的丰富泥沙淤地肥田。
  据史书记载,“西门渠”如同在邺地变了场神奇的魔术:漳河不再肆意横行,贫瘠的平原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富庶之地。民谣赞颂西门豹说:“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民富兵强的邺城很快成为魏国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当地人民为他修祠建庙,祭祀不断,后世英雄过此,也往往入西门豹祠抒发景仰之情。如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题西门豹庙》云:“恭闻正直祀,良识佩韦心(西门豹性急,佩韦以自缓。记者注)……漳流鸣磴石,铜雀影秋林。”
坏官易做好官难为
  西门豹所修渠道还有遗迹吗?在安阳县县志办原主任许作民先生的陪同下,记者在漳河南岸向上游追寻。约走了10里许,记者看到,漳河南岸的河岸变得陡峭起来,安丰乡渔阳村一带是自然形成的河曲,河岸竟高20米左右。而在渔阳村北,壁立的河岸显出一个数十米宽的大豁口,许作民说,相传这里就是西门豹“引漳十二渠”中第一个渠首。
  许作民介绍说,西门渠的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西门豹在不同高度的河段凿开12个豁口作为渠首,相应在漳河中流筑12道拦水坝,将水“逼入”渠首,这就叫“磴流十二,同源异口”。据记载,每个磴相距300步,分布在20里的河段上。
  据现代水利专家考证,12道拦水坝实际上是低溢流堰(俗称滚水坝),每条渠的进水口都设有闸门,可以调节水量。十二引水口最后合并成一条渠,把泥沙含量丰富的漳河水输送到远处的田野,构成大型引水灌溉渠体系。引水十二渠各有闸门控制,“令互相灌注”,显然是一个系统的闸门配水枢纽。现代水利专家对西门豹的做法不能不表示佩服,这种多渠口引水的方法很是巧妙,既方便调节水量,又可拦洪防灾,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根据地形考察、有关遗迹及《史记》记载,西门渠的十二个渠首,就在渔阳村以下的河段,如今都是安阳县安丰乡的范围。而安丰乡的丰乐镇村,在引漳十二渠之下,恰恰是西门渠首先惠及的地方,所以老百姓选在这里建西门豹祠并非偶然。据许作民先生介绍,“安丰乡”、“丰乐镇村”这些地名都很古老,是“西门渠”建成后开始使用的。
  西门渠经后世修复,在2000多年的岁月里造福邺地百姓。漳河岸边流传着这样的诗句:“持酒登堂酬西门,邺城千载甘棠芬”,说的就是后世邺地人感西门豹之恩,相聚携酒拜祀西门豹祠的场面。
  战国和汉代,就有修复西门渠的记录。而影响较大的一次修复,是东汉末年曹操主持的。曹操经营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按西门渠原形式整修,改名天井堰。据《水经注·浊漳水注》记载:“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显然与西门渠如出一辙。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再次大举修复这个水利工程,改建为天平渠。清代雍正十二年(1735年)任彰德府同知的李光型留下了他所见到的天平闸遗迹的记录:“天平闸旧址在西高穴村滨河高阜间……其闸石前后上下左右至今完具。闸设两门,各阔八尺五寸,自顶至底高二丈五尺,长四丈七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
  据安阳市文联主席张坚介绍,西门渠所采用的技术,对中国后世很多水利工程有重大影响。有资料表明,都江堰、郑国渠修建时,都受到西门渠的启发。特别是郑国渠引泾水灌淤盐碱地,使“关中为沃野,无凶年”,从水利技术上看,明显与西门渠有承续关系。而上文提到的宋代大规模放淤,更是直接受到西门渠的影响。
  记者行走在漳河岸边,目睹又宽又深的旧渠遗迹,很为当年的工程量震撼。《史记》记载说,当时百姓觉得修水渠太辛苦,都不愿意去挖渠。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谈到这种现象时说:“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百姓宁愿年年牺牲一个女性的生命,而不愿彻底地解决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这是一种长期迷信所辖制、所产生的人心爱拾便宜、走捷径的败坏表现。”
  当时西门豹对自己要干的事很是自信,他说:“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性格坚忍的西门豹实施了他的权力,最终建渠成功。
  西门豹成功了,他所走过的荆棘都变成了鲜花。但这个“好官”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坏官易做好官难为
  《韩非子》有一个和西门豹有关的故事,听来让人觉得古人很懂得“黑色幽默”。
  西门豹初做邺令,终日勤勉,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一丁点的私利也不图。但他对魏文侯身边的人却很简慢,从不去刻意巴结讨好。于是魏文侯身边没人帮他说好话,却拉帮结伙地说他坏话。任期期满后,西门豹回国都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可是投巫、修渠这样的政绩竟然没能给西门豹挣个“及格”,被蒙蔽的魏文侯收了他的官印,罢了他的官职。
  西门豹很清楚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我缺乏做官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届,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心中一时不忍,又将官印给了他。
  西门豹回到邺地后,便疏于政事,搜刮百姓,逢年过节就把搜刮来的东西奉送给魏文侯身边的人。
  再次任职期满,西门豹回到国都时,魏文侯亲自迎接。西门豹对魏文侯说:“以前我为了国君的利益治理邺地,而你罢免了我的官职;去年我为你身边人的利益去治理邺地,你却以君拜臣,这样的官我不能再做了。”于是他交出官印要走,魏文侯省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清正廉洁却被罢官,重敛行贿却名美位固。西门豹当官前后判若两人,想必他也对为官之道是十分清楚的。他不想做一个谀上欺下的“坏官”,只想做一个清明、严正、廉洁的“好官”。但做“好官”难,做“坏官”易,封建时代官员考核和提拔的依据,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韩非子》的这个故事是实有其事,还是假托“名人”西门豹抓读者眼球?真相如何我们很难考证了。不过西门豹以邺令这样微小的官职留名千古,用《史记》的话说:“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这个好官总算是做得很值。
  《史记·滑稽列传》写西门豹时,引用了《论语》的一段话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这三个人谁最贤能?自古以来争论不止。
  子产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明察秋毫,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子贱为官单父时,以德化教民,“鸣琴而治”,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西门豹治邺,“以威化御俗”,对舞弊贪赃、愚弄人民者毫不留情。三人谁最贤能,确实不好判断。魏文帝曹丕曾就这“三不欺”问题与臣下讨论,诸臣以为,“三不欺”的区别在于:民不忍欺子贱,是因为子贱以德政教化治民,民感道义之所在。民不能欺子产,是因为子产以权术伺察治民,民怕“欺”之而被发觉。民不敢欺西门豹,则是西门豹以刑法治民,民畏“欺”而获罪。民不欺子贱,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要求;民不欺子产和西门豹,是迫于外在的约束。所以单纯地衡量三者,子贱的“不忍欺”最可称道。
  但曹丕的大臣们同时认为,“纯以恩义崇不欺与以威察成不欺,既不可概而比量,又不得错综而易处”。就是说,还有一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因素在其中,比如西门豹的威在单父没有用武之地;而子贱的德在邺地也未必能打得开局面。
  如果是你,你会在哪种情况下不欺瞒你的上司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大河报》【漳河故事】系列之一西门豹四两拨千斤&
&  战国和汉代,就有修复西门渠的记录。而影响较大的一次修复,是东汉末年曹操主持的。曹操经营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按西门渠原形式整修,改名天井堰。据《水经注·浊漳水注》记载:“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显然与西门渠如出一辙。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再次大举修复这个水利工程,改建为天平渠。清代雍正十二年(1735年)任彰德府同知的李光型留下了他所见到的天平闸遗迹的记录:“天平闸旧址在西高穴村滨河高阜间……其闸石前后上下左右至今完具。闸设两门,各阔八尺五寸,自顶至底高二丈五尺,长四丈七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
  据安阳市文联主席张坚介绍,西门渠所采用的技术,对中国后世很多水利工程有重大影响。有资料表明,都江堰、郑国渠修建时,都受到西门渠的启发。特别是郑国渠引泾水灌淤盐碱地,使“关中为沃野,无凶年”,从水利技术上看,明显与西门渠有承续关系。而上文提到的宋代大规模放淤,更是直接受到西门渠的影响。&
  记者行走在漳河岸边,目睹又宽又深的旧渠遗迹,很为当年的工程量震撼。《史记》记载说,当时百姓觉得修水渠太辛苦,都不愿意去挖渠。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谈到这种现象时说:“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百姓宁愿年年牺牲一个女性的生命,而不愿彻底地解决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这是一种长期迷信所辖制、所产生的人心爱拾便宜、走捷径的败坏表现。”&
  当时西门豹对自己要干的事很是自信,他说:“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性格坚忍的西门豹实施了他的权力,最终建渠成功。&
  西门豹成功了,他所走过的荆棘都变成了鲜花。但这个“好官”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坏官易做好官难为&
  《韩非子》有一个和西门豹有关的故事,听来让人觉得古人很懂得“黑色幽默”。&
  西门豹初做邺令,终日勤勉,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一丁点的私利也不图。但他对魏文侯身边的人却很简慢,从不去刻意巴结讨好。于是魏文侯身边没人帮他说好话,却拉帮结伙地说他坏话。任期期满后,西门豹回国都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可是投巫、修渠这样的政绩竟然没能给西门豹挣个“及格”,被蒙蔽的魏文侯收了他的官印,罢了他的官职。&
  西门豹很清楚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我缺乏做官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届,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心中一时不忍,又将官印给了他。&
  西门豹回到邺地后,便疏于政事,搜刮百姓,逢年过节就把搜刮来的东西奉送给魏文侯身边的人。&
  再次任职期满,西门豹回到国都时,魏文侯亲自迎接。西门豹对魏文侯说:“以前我为了国君的利益治理邺地,而你罢免了我的官职;去年我为你身边人的利益去治理邺地,你却以君拜臣,这样的官我不能再做了。”于是他交出官印要走,魏文侯省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清正廉洁却被罢官,重敛行贿却名美位固。西门豹当官前后判若两人,想必他也对为官之道是十分清楚的。他不想做一个谀上欺下的“坏官”,只想做一个清明、严正、廉洁的“好官”。但做“好官”难,做“坏官”易,封建时代官员考核和提拔的依据,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韩非子》的这个故事是实有其事,还是假托“名人”西门豹抓读者眼球?真相如何我们很难考证了。不过西门豹以邺令这样微小的官职留名千古,用《史记》的话说:“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这个好官总算是做得很值。&
  《史记·滑稽列传》写西门豹时,引用了《论语》的一段话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这三个人谁最贤能?自古以来争论不止。&
  子产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明察秋毫,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子贱为官单父时,以德化教民,“鸣琴而治”,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西门豹治邺,“以威化御俗”,对舞弊贪赃、愚弄人民者毫不留情。三人谁最贤能,确实不好判断。魏文帝曹丕曾就这“三不欺”问题与臣下讨论,诸臣以为,“三不欺”的区别在于:民不忍欺子贱,是因为子贱以德政教化治民,民感道义之所在。民不能欺子产,是因为子产以权术伺察治民,民怕“欺”之而被发觉。民不敢欺西门豹,则是西门豹以刑法治民,民畏“欺”而获罪。民不欺子贱,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要求;民不欺子产和西门豹,是迫于外在的约束。所以单纯地衡量三者,子贱的“不忍欺”最可称道。&
  但曹丕的大臣们同时认为,“纯以恩义崇不欺与以威察成不欺,既不可概而比量,又不得错综而易处”。就是说,还有一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因素在其中,比如西门豹的威在单父没有用武之地;而子贱的德在邺地也未必能打得开局面。&
  如果是你,你会在哪种情况下不欺瞒你的上司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